浙江省杭州十四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语文
浙江省杭州市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名句名篇默写。
(只选做3小题,其中④⑤必须选一句)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③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④苏轼在《赤壁赋》第二段中,模拟屈原的骚体形式,以“______,______”抒发诗人对天各一方的“美人”的情思。
⑤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抒发自己老当益壮,仍不忘为国效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无误的一项是()A. 丰腴.( yú)纨绔.( kù)白炽.( zhì)灯跌宕.起伏( dàng )B. 作揖.(yī)慰藉.( jí)黑魆.(xū)魆铩.羽而归(shā)C. 譬.( pì)如倩.( qiàn )影盥.( guàn )洗室蹑.( niè)手蹑脚D. 泅.( qiú)水拓.( tuò)印乱哄哄.(hōng)讪.(shān)讪一笑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目前乐视的危机是资金链危机,而不是一个骗局被曝光.从支持企业发展的角度讲,我们不防给乐视一个相对宽容的舆论环境B. 在一段摆拍的视频中,“小马云”被一旁的人们嬉笑着摆弄得不知所措,俨然是一个道具,一个玩偶C. 孩子的失踪,让6个原本平凡而圆满的家庭分崩离析.有人结束了自己的事业,全心寻子,生活拮据;有老人含恨离世,父母只盼孩子回来,能给老人上一柱香D. 这幢小屋既然得以幸存,一定是受到了什么光辉的照耀或是某位神明的庇护,才能历经苍桑,而未跟别的楼舍同遭厄运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不是当年的权威给予李谷一艺术创新的包容,脍炙人口的《乡恋》就不会有登上大雅之堂....的机会B. 这几年法治最大的进步是,社会群体学会了置疑..,学会了将任何一条生命的消失与自己的生命作关联C. 美国在韩国部署的“萨德”反导系统,严重损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的努力背道而驰....D. 走在西栅大街上,就能看见大师展览;吃着定胜糕时,后面排队的就是国内外的戏剧大腕,这是不是为你的文艺生活又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呢?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再次提醒公众人物:有名有钱别太任性!从艺当知感恩,做人当知敬畏;名气伴随担当,别因自我放纵,遗憾终身B. 近年来,北非地区冲突加剧,越来越多的难民纷纷涌入欧洲,一些组织估计难民和非法移民总数甚至接近1万人左右C. 经过建设者十余年的苦战,舟山跨海大桥在建成通车后,舟山本岛及附近小岛终于脱离了孤悬海外的海岛行列,成为与大陆相连的半岛D. 中方再次敦促美方认真反省、纠正自己的错误,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任何挑衅行为,停止任何损害中方主权、影响南海地区和平稳定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台湾美学家蒋勋在《美的沉思》一书中如是说:我习惯于把诗歌,把绘画,把雕塑,把建筑归回,……在形式的背后,有更为本质的形式。
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语文

杭州学军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基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坍圮.(qǐ)戕.(qiāng)害黑魆魆.(xū)蓊.蓊郁郁(wěng)B.刹.(shà)那缄.(jiān)默赭.(zhǔ)色休戚.(qī)相关C.饿殍.(piǎo)发轫.(rèn)田塍.(téng)恪.(kè)尽职守D.悠邈.(miǎo)跬.(k uǐ)步巨擘(bò)铩.(shā)羽而归【答案】D(圮.pǐ、刹.chà、赭.zhě、塍.ché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包着自己,又像纹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B.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蜇居异境。
C.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实可以幽然见南山的。
D.如果我们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那时我们就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
【答案】D(文身、蛰居、悠然见南山)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亚运村食谱上中国菜的翻译方法是比较讲究的,比如咕咾肉,英文直译就是“鸡肉加甜酸酱”,后面再写上拼音,然后配图,真是惟妙惟肖....。
B.一年前,这些年轻人无奈而又痛楚地离开了大都市,回到家乡,享受天伦之乐....;而今,他们又从二线城市杀了回来,带着对梦想的坚持,带着对生活的期待。
C.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人口最密集的凯耶图里区发生特大火灾,火势席卷了一排公寓,持续燃烧数小时,使得117个生灵涂炭....,6栋公寓和15间商店被付之一炬。
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有答案)

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巫史同工”是史前工匠文化的重要特征。
史前匠人以虔诚的宗教信仰谱写了一部巫史文明,他们敬畏自然与神灵,用制器尚象的朴素理念为人类早期的器物生产提供造物原则,通过泥土和火焰的碰撞创烧了史前陶器,并创造了史前石器、玉器、漆器等史前巫史文化标识。
他们用朴素的线条与符号,对自然、物象与宇宙进行原始表达,记录下人类童年时代的梦幻与精彩,形成了中华工匠的初始精神品格。
古人很早就用“正”来为工匠官职命名,如车正、陶正、木正等,显示出中华工匠精神的本源属性。
“正”为王室官职,乃规范、标准之意,其内涵及行为指向坚守正义、守正为公、守正为民。
早期中华匠人心系百姓,持中守正,以工正精神铸成了早期中华匠人的守正精神品格。
周代六官体系中,工官之冬官乃为司空。
“司空”的概念语义场包含了“冬藏”与“闭空”的双重含义。
所谓“司”,即管理之义,表达了工官对国家事务的承担与掌管;所谓“司空”,含有“闭藏”“空无”之义,工官的信条与宗旨要藏富于民,反映出工官以民为本的精神品格。
周代工匠在司空制度体系下逐渐形成属于时代的工匠精神,即民本精神。
汉代,政府改“司空”为“少府”,以统管国家物资调配、器物生产以及山川田赋等。
“少府”概念沿袭了“司空”的精神追求,它不仅有较强的中央集权性质或政府权力的语义内涵,还体现在国家对工官的政治立场以及民本态度。
在文化鼎新发展的汉代,工匠勇于创造、敢于创新,开创了汉代工匠文化的新定向,诞生了后世近乎所有的工匠行业、部门与手艺品类,演绎出较为齐备的工匠文化体系性结构、要素和内容,也孕育出具有民本特色的汉代工匠精神品格。
至隋文帝时期,汉代“三公九卿制”被“三省六部制”所取代,工官体系的“少府”亦被“工部”取代。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

杭十四中二一二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2013年1月28日8时至9时40分; 2.答题前,务必先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班级、姓名、准考证号; 3.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满分100分,共6页。
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词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拮据/倨傲 熨帖/妥帖 少不更事/亘古不变 B.新正/症结 隽永/狷介 不屑一顾/舞榭歌台 C.敕造/整饬 坍圮/倒塌 厥功甚伟/暂作阙疑 D.喧阗/嗔怒 殡葬/摒弃 百无聊赖/聆听天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牲醴 暴躁 博物馆 晴天碧落 B.桌帏 炮烙 护生符 色彩斑斓 C.炫耀 清皙 气吁吁 D.戏谑 渎罪 吊脚楼 漫不经心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下中国,网络游戏作为一个产业被推动的同时,更被指责为导致人格沦丧、网瘾泛滥、家庭破裂的祸根。
B.一个人如果阅历丰富,知识广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懂一点,又有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写起文章来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C.我国正在制订的《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令人期待,它必将促使我国人民的素质蒸蒸日上! D.这位曾留学伦敦、现任上海一家经贸公司总经理助理的女孩机不可失地打开相机拍摄下捷克警察粗暴对待中国妇女的现场情景。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专家普遍认为,由于此次油价上调,消费物价指数不但会受到一定间接影响,而且交通运输、农业、林业等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B.近期,媒体曝光了部分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究竟有多少药品企业使用了这种“毒胶囊”,监管部门必须作出肯定的答复。
C.近年来,部分国家非法进入南海中国管辖海域内从事捕渔活动的渔船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渔政部门计划通过护航护渔等一系列行动来进一步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浙江省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纵一苇之所如,。
,泣孤舟之嫠妇。
盘盘焉,囷囷焉,,。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2.下列各项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惬(qiè)意烜(xuǎn)赫悄然(qiāo)戛(jiá)然而止B. 邂逅(jiè)饕(tāo)客亘(gèng)古鳞次栉(zhì)比C. 蛰伏(zhé)气氛(fèn)应酬(yìng)锱铢必较(zhī)D. 祈祷(qí)攻讦(jié)载(zài)体一丘之貉(hé)3.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熨帖跌宕无耻谰言趋之如鹜B. 欠收禁锢口诛笔伐计日成功C. 倾刻沦陷病入膏肓变幻莫测D. 潸然编篡世外桃园一筹莫展4.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我们捐出的这点财物对灾区人民来说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它表达了我们的一份心意。
B. 雁荡山的几个景点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当然,要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大龙湫,高崖飞瀑,如白龙吸水,真是巧夺天工。
C. 每日到局只要把照例的公事办完,立刻回公馆吃饭,一到下午,便一个人安步当车,出门逍遥自在去了。
D. 装饰在屋脊上的脊龙,原来缺角少须,那四只龙爪干枯得有如鸡爪,经他一革新,竟变成栩栩如生的蛟龙。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B. 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近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再增加一列新车上线运营。
C. 如果想刻画一种语言具有什么特征,拿另一种语言来跟它进行比较是最好的方法。
D. 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浙江省杭州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课内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19.(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2)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苏洵《六国论》)(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5)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苏洵《六国论》)(8)其声呜呜然,,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苏轼《赤壁赋》)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坍圮(tān)猝然(cù)模样(mó)颠簸(bō)B. 粗犷(guǎng)熨帖(yùn)亘古(gèn)胡诌(zōu)C. 气氛(fēn) 戕害(qiāng) 狙击(jū) 襁褓(qiǎng)D. 隽永(juàn) 饕餮(tāo) 恪(gè)守直栏横槛(kǎn)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蛰居墓冢烟熏火燎莫名其妙B. 枯躁烟霭回光返照完美无暇C. 眩目奇葩焚膏继晷专心至志D. 帐蓬甲胄一愁莫展声名狼藉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
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B. 重阳节一过,天气就突然变凉了,上个星期天来不及回家的同学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蝉。
C. 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它从陌生的地方来,降临在我们身上,使我们乘上了从天国吹来的清新柔风,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
D. 王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发展也极为不利。
杭十四中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杭十四中2009学年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第一学期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2010年2月1日8时至9时40分;2.答题前,务必先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班级、姓名、准考证号;3.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本卷满分100分,共4页。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笨拙.(zhuō)狙.击(jū)熨.帖(yù)蓊蓊..郁郁(wěng)B.仓颉.(jí)坍圮.(qǐ)跌宕.(dàng)少不更.事(gēng)C.倔.强(juè)朱拓.(tà)蓓.蕾(péi)放诞.无礼(dàn)D.间.或(jiàn)拮据.(jù)昊.天(hào)敛声屏.气(bǐ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窈陷隐遁迷望汗流夹背B.残骸岑寂寒喧沸返盈天C.蹙缩肆虐倩影百无聊赖D.慰籍惊蛰敕造哀声叹气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
②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
首先,我希望长久地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
③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去闻才能明了。
A.乞求凝视设身处地B.祈求注视设身处地C.乞求注视身临其境D.祈求凝视身临其境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使我开始相信,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
B.在光明的世界中,视觉这一天赋的才能,竟只被作为一种便利,而不是一种丰富生活的手段,这是多么可惜啊!C.韩少功在《我心归去》中写道:“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
杭州十四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苏教版)

杭十四中二〇一一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2011年11月10日8时至9时40分;2.答题前,务必先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班级、姓名、准考证号;3.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本试卷分本卷、附加两部分,其中本卷满分100分,附加满分20分。
共8页。
一、语言基础及运用(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间.(jiàn)或逃遁.(dùn)绿.(lǜ)林繁华酥.(sū)骨B.菜圃.(pǔ)静谧.(mì)月晕.(yùn)涮.(shuàn)羊肉C.贫瘠.(jí)赭.(zhǔ)色矫.(jiǎo)饰熠熠..(yì)闪光D.黏.(niān)合悲怆.(chuàng)远阜.(fù)曝.(pù)背谈天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B.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奈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盖莫能外。
C.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蜇居异境。
D.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蓬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幕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进村的道路,高高门楼、青石牌坊一路相伴。
云濛村口是个千年古刹云濛寺,溪两岸,经过整治的古朴民居焕然一新....:白墙、黛瓦、马头墙。
B.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执委会主席贾布里勒说:“如果游戏规则不明确,我们将迎来一场政治争斗。
”他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语文高三2012-01-21 11:48浙江省杭州十四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语文一(24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懊悔/教诲蛮横/横祸痴心妄想/迷惘B.敕造/炽烈敛裾/规矩蒙昧无知/懵懂C.狼藉/慰藉震颤/颤抖敛声屏气/摒弃D.旷野/粗犷作揖/倚靠不依不饶/阻挠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汗流浃背入不敷出跌宕荒缪B.酒阑灯炧嘻皮笑脸甄别坍圮C.曝背谈天惊世害俗风致搭讪D.金壁辉煌一筹莫展寥廓惶惑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真正的强者不会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也不会因厄运而一蹶不振。
他们善于在顺境中找到阴影,在逆境中找到光亮,从而激励自己难关。
(2)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下来。
(3)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
A.渡过倾注因而 B.度过倾泻因而C.渡过倾泻然而 D.度过倾注然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除了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外,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
’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
”B.小径在白云间盘旋,春意随着蜿蜒的溪流潺潺流淌,偶尔有落花随水飘来,又随着流水向前飘去,这样的美景使人不觉产生濠濮间想的情致来。
C.元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从建国之初就采取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造成了民不堪命的局势。
D.既然是“民心工程”,有关部门就应当尽其所能,无所不为,促其尽快上马,以造福百姓。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被认为是中国载人航天任务的一个关键性突破,无论是参与发射的航天勇士,还是观看这一壮举的中国百姓,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B.那种不顾客观实际环境,片面强调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到头来只能是得不偿失,因此低碳减排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C.吴菊萍在生死关头的瞬间毫不犹豫地伸手救助坠楼女孩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大家动情地称其为“最美妈妈”。
D.有关调查表明,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互信、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脍炙人口的佳作,朱自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有鲜明的比喻、生动的拟人、新颖的通感和独特的象征等,以景衬情,缘情写景,不仅使作品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
B.《一个人的遭遇》的创作标志着肖洛霍夫已从“顿河的歌者”上升为苏联人民命运的关怀者与同情者,作品的成功取决于塑造了一个逼真朴实的英雄形象:坚毅、尊严与温情的索科洛夫。
C.欧·亨利的作品大部分反映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的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黄雀在后》等。
D.“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散文和诗的特点。
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采用铺陈手法,精心构想了阿房宫雄伟的建筑,再现了秦王室骄奢淫逸的生活状况,从而引出教训,告诫统治者。
7.请调整下列顺序不合理的语段,使语意连贯,表达完整。
(3分)①无独有偶,美国在强大以后,也始终遵循一个战略目标,就是不断向世界输出本国的价值观。
②而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就是出现了社会思潮和大众传媒的西化、分化,导致思想信仰危机和精神支柱的崩溃。
③文化作为一种以思想意识为特征的无形的集体认同力和感召力,能够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施加影响和控制。
④综上所述,文化感召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胜负。
⑤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英国等殖民主义国家在进行殖民统治的同时,就十分重视传播欧洲文化。
⑥最近,奥巴马政府公布了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其中就提出:“如果强化我们的价值观,将能保持住我们的力量和世界领导地位的重要来源。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做三小题)(3分)(1)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是渴睡人的眼。
(朱自清《荷塘月色》)二(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六国论(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思厥先祖父厥:其,泛指列国的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C.胜负之数数:次数D.始速祸焉速:招致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不赂者以赂者丧輮以为轮,其曲中规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故为之文以志D.而秦兵又至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属于古今同义的一项是(3分)A.其实亦百倍 B.可谓智力孤危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以有尺寸之地1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直截了当提出论点:“弊在赂秦”,分别从“不赂者”和“赂者”两个方面进行初步论证,剖析深入,逻辑严密。
B.第四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如燕国起初全力反抗秦国侵略,但后来由于派遣刺客,杀了良将李牧,于是终至灭亡。
C.为了增强说服力,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如用“今日”、“明日”,夸张地描述了割地赂秦的频繁,表现了秦国的贪婪。
D.文章借古讽今,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上是讥讽北宋统治者采取以赂求和的妥协投降政策,并告诫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分)(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6分)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①。
注:①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困惫状态。
14.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此诗的颈联有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你指出其中的一个字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分)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4分)三(12分)心灵的等级梁宾宾初春是散步的好季节。
我带着我十岁的小外甥在郊外漫游,消磨着开学前的最后时光。
虽春寒当前,但柳丝已不再像越冬时那样刻板的低垂,随着风儿的鼓舞有了些生机,以她婀娜的姿态飘荡在道路两旁。
零零散散的农家摊位,摆设在飘荡着的柳丝中间:蘑菇、红薯、大枣、木耳、柿饼……惟有一个摊位与它们不同,在就地铺设的一块方巾上,摆下了一双双五颜六色、只有中国旧式妇女才穿的鞋子——三寸金莲。
它们在初春阳光的照射下,泛着夺目的流光。
我拉着小外甥的手,走近那席地而设的摊位,蹲下身来,端详并挑拣着那一双双带给这世界新奇和美妙的“金莲”。
就在那一瞬间,它足以将面对它的人们拉回到本世纪前的某一年、某一月或者某一天。
它就像一个梦,穿越时空的隧道,为人们讲述着久远的、伴随着血泪的故事,同时又极力地显示着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谁这么巧?把粗俗的东西变得这么高雅!”我不知道,跟在我身边的小外甥能否听懂我这随口而出的调侃。
“这是我闲着没事,琢磨着做的,要是还看得过去,就多拿几双,回去送朋友吧。
”这番话的语气是那么轻松,我忍不住抬起头来,才知道面对的是一位七十多岁模样的农妇。
她的脸上沉淀着岁月的色素,略显凌乱的银丝在微风中轻拂……“我现在唯一的朋友就是我的小外甥,就买一双送给他吧,回家摆在他的钢琴上,作个装饰!”我自言自语着,显得有些漫不经心。
“不,我可不要!”小外甥不屑的语气里夹杂着几分羞涩。
于是我赶忙说:“那买一双我自己留着,多少钱呀?”我边掏出钱包,边打问着价钱。
“十元。
”那农妇回答。
我用挑剔的目光审视着手中的鞋子说:“看上去虽然漂亮,可还是不够精致…… 八元怎样?”我试着压价。
“那,那就八元吧……”老妇人的话音未落,我身边的小外甥就使劲扯我的衣襟,我回过头去,望见那双明净、带有几分责难的眼睛,他的嘴唇微张,好像要说什么。
在孩子面前,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由一个成年人自以为是的精明所导致的尴尬处境。
我俯下头去,对他说:“高梁说得对,我们不能跟老年人讲价钱。
”我随手拿起一双小鞋递给高梁,为了对刚才的行为表示歉意,我加倍付了钱。
归途中,我小心地捧起那双缎面小鞋,一改初见它时的挑剔目光细心打量。
这双紫色的提花锦缎“金莲”,配以乳白色的鞋底、鹅黄色的沿口,给它本身的艳丽和华贵衬托出几分典雅,几分大方。
一缕与鞋面近似的淡紫色长穗,将两只鞋子牢牢地固定在一起,使它们不至于因为主人的大意而各奔了东西。
这巧妙的构思,不但牢固了两只鞋子彼此的关系,还增添了它们的艺术魅力,正可谓一举两得!再看那针针线线的均衡、略显夸张的造型,都体现出制作者对它们的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