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东-安岳地区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及储集砂体储集性评价

合集下载

《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范文

《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范文

《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其开采与利用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作为国内重要的天然气资源之一,其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然而,低渗砂岩气藏的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对渗流机理的理解与储层评价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开发效果。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的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方法,为该类气藏的有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特征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储层以低渗透率的砂岩为主,储集性能较差;二是储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区域渗透率差异大;三是气藏压力系统复杂,储层压力变化大。

这些特征使得低渗砂岩气藏的渗流过程较为复杂,给开发带来了困难。

三、渗流机理研究1. 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对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的物理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其渗流过程。

实验表明,低渗透砂岩的渗流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岩石的孔隙结构、流体性质、温度和压力等。

在低渗透条件下,气体在储层中的流动往往呈现出非达西流特征。

2. 数学模型分析基于达西定律和流体力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对低渗砂岩气藏的渗流过程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模型分析,可以揭示气体在储层中的流动规律,为优化开发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四、储层评价方法研究1. 岩石物理性质评价通过岩石物理性质测试,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的测定,可以了解储层的物理性质,为评价储层的储集性能和开发潜力提供依据。

2. 地质综合评价结合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测井数据,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分析储层的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特征等因素,可以评估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开发风险。

3. 开发效果预测基于数学模型和实际数据,对低渗砂岩气藏的开发效果进行预测。

通过分析不同开发方案的优劣,可以为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提供依据。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的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低渗砂岩气藏的渗流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需综合考虑;二是储层评价应结合岩石物理性质、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测井数据等多种方法;三是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对于提高低渗砂岩气藏的开发效果至关重要。

安岳-威东地区须家河组低渗、低阻油气层形成机理

安岳-威东地区须家河组低渗、低阻油气层形成机理
有利 的依 据 , 这也 为 下一 步勘探 开发 奠 定 可靠 的地质基 础 。
关键词: 安岳 一威 东地 区; 低渗低 阻油气层特征 ; 形成机理 ; 提供依据
理 ,为该 类油 气 层 的评 价 和识 别 提供 有 利 的依 据 ,
0 前 言
低阻油气层一般定义为: 在同一油水系统 内油 气层与纯水层的电阻率之比小于 2 ,即油气层 的电 阻增 大率 小 于 2的油气层 。也 可理解 为低 电阻率油 气层 , 大量 勘探 开发实 践表 明 , 低孔 低渗 储层 。 在 中通常发育低阻油气层 , 其分布广泛 。如 四川盆地 须 家 河组 低 阻 油气 层 。其 成 因复 杂 多样 , 对 于常 相 规 电阻率油气层 , 低阻油气层 的识别和评价难度往 往较大 , 并且极易漏失 。而对于低渗、 特低渗低阻油 气层 , 其识别和评价更是困难 。 安岳 威东地 区隶属 于四川盆地川 中古隆 中

0 12 3

s 4 2 7d s
I “ 3 1 : 1 1 2 73 II 7 87 i 7
】 8丌 3 I 2 6
0 59 9 90 l
气幔 增阻匪^ 碱 阻I 曼
层 气 嘻

1 8 6 0 1 J 22
2I 6

粒 、 一细 粒结 构 的岩 屑砂 岩, 含量 一般 在 3% 中 岩屑 0

7 %, 常规 油气 层 。 岩储 集层 孔 隙度 在 05% 0 高于 砂 . 7 l. % 之 间 , 平 均 63 % ; 渗 透 率 为 88 7 . 4
( .0 3 3 2 . o)×1 m2 00 0 5 — 65 0 0 ,平 均 为 02 4 × .6
区低渗低阻油气层的主要 因素为: 高不动水饱和度 ; 高地层水矿化度 ; ① ② ③低幅度构造背景引起 气水分 异 差 ; 复 杂的 孔 隙结构造 成 油气运 移对 地层 水驱 替 不彻底 , 留 大量地 层水 。此 外 , 部 ④ 残 局 富集导 电矿物和钻井液侵入进一步降低 了油气层 的电阻率。弄清 了 低渗背景下发育的低阻油气层 形成 机 理 , 索 出低 阻变化规 律 及 其 与储层 物性 之 间的 关 系, 探 为准 确 识 别和 评 价低 阻油 气层 提供

中国石油:安岳区块须家河组气藏试采工程竣工投运

中国石油:安岳区块须家河组气藏试采工程竣工投运

中国石油:安岳区块须家河组气藏试采工程竣工投运
黄斌;刘熹;邱令
【期刊名称】《中国工程建设通讯》
【年(卷),期】2010(000)016
【摘要】【本报讯】近日,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安岳区块须家河组气藏试采工程正式投运,岳105井首先恢复生产,将每天生产的7.6万立方米天然气输送到磨溪1号站。

岳105井复产后,岳101-X12、岳103等井将陆续投入试生产,届时将达到每天70万立方米生产规模。

【总页数】1页(P21-21)
【作者】黄斌;刘熹;邱令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川渝地区低效油气区块投资效益综合评价——以西南油气田低效油气开发事业部须家河组致密气藏为例 [J], 刘建华
2.低效须家河组致密气藏区块投资效益综合评价探析 [J], 姚莉;蒋雪梅;段玲;刘建华;魏莱;
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盆地须家河组须二气藏开发效果持续提升 [J],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网
4.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盆地须家河组须二气藏开发效果持续提升 [J],
5.低孔低渗碎屑岩储层流体性质测井识别技术——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须家河组气藏为例 [J], 李梅;赖强;黄科;刘兴刚;金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威东地区须家河组油气藏形成条件研究

威东地区须家河组油气藏形成条件研究
132技术路线图11技术路线图威东地区须家河组油气藏形成条件研究区域地质资料烃源条件油气地球化学特地层特征沉积相构造特征储层特征烃源岩厚度及分布特征烃源岩有机质烃源岩条件综合评价油地球化学特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油气运聚及成藏模式运聚特征分析盖层和保存条储层条件油气水特征及分布成藏模式探讨西南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33主要结论一个油气藏要形成必须要具备油气藏形成的各种必要条件生储盖运圈保而且这些必要的条件之间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必须相互匹配协调统一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il and gas
Granville East
威东地区须1 绪论 ............................................................. 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1.3.1 研究内容 .............................................. 2 1.3.2 技术路线 .............................................. 3 1.3.3 主要结论 .............................................. 4 2 研究区概况 ....................................................... 5 2.1 地理及构造位置 .............................................. 5 2.1.1 地理位置 .............................................. 5 2.1.2 构造位置 .............................................. 5 2.2 沉积及构造特征 ............................................. 6 2.2.1 地层特征 .............................................. 6 2.2.2 沉积相 ................................................ 7 2.2.3 构造特征 ............................................. 8 2.3 储层特征研究 ............................................... 9 2.3.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9 2.3.2 储层物性特征 .......................................... 9 2.3.3 储集空间特征 ......................................... 11 2.4 勘探开发简况 .............................................. 14 2.4.1 地质调查 ............................................. 14 2.4.2 地震勘探 ............................................. 14 2.4.3 钻井勘探 ............................................. 14 2.4.4 开发简况 ............................................. 14 3 烃源条件 ........................................................ 15 3.1 烃源岩厚度及分布特征 ...................................... 15 3.2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 16 3.3 烃源条件综合评价 .......................................... 21 4 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 22

《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范文

《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范文

《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其开采与利用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作为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层,其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对提高开采效率和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的渗流机理,并对储层进行评价,以期为该地区的天然气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川中须家河组地质特征及低渗砂岩特点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地层主要由砂岩、泥岩和碳酸盐岩等组成,其中低渗砂岩是主要的天然气储集层。

低渗砂岩具有孔隙度低、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对气藏的渗流特性及开采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三、渗流机理研究1. 渗流物理模型针对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建立合适的渗流物理模型是研究渗流机理的基础。

通过综合考虑岩石物理性质、流体性质及渗流过程,建立能够反映实际地质条件的物理模型。

2. 渗流数学模型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假设和简化,建立渗流数学模型。

运用达西定律、泊肃叶定律等基本原理,描述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

同时,考虑低渗砂岩的特殊性质,如启动压力梯度、非线性渗流等影响因素,建立更为准确的数学模型。

3.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对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的渗流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实验包括岩石物性测试、流体性质测定、渗流实验等,以获取低渗砂岩的渗透性、孔隙结构、流体流动规律等关键参数。

四、储层评价研究1. 储层物性评价储层物性评价是储层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对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的岩石物性、孔隙结构、渗透性等参数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储层的物性特征及储集能力。

2. 储层含气性评价储层含气性评价是评估储层天然气富集程度和开采潜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气藏的地质条件、流体性质及储层物性等参数,评价储层的含气性和开采效益。

3. 开发效果预测在储层评价的基础上,对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的开发效果进行预测。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

作者简介:钱治家,1966年生,高级工程师,博士;长期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现任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东北气矿矿长。

地址:(635000)四川省达州市南外通达西路278号工行15楼川东北气矿。

电话:(0818)2639718。

E 2mail :qzj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钱治家 钟克修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东北气矿 钱治家等.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天然气工业,2009,29(6):9212. 摘 要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长久以来对该地层的研究甚少,沉积相和储层研究已成为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油气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样品分析测试工作,根据岩石特征及测井相分析方法,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特征以及影响储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3类亚相;储层低孔低渗,主要孔隙空间为次生孔隙和裂缝,裂缝—孔隙型是主要的储集类型;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东北 晚三叠世 沉积岩相 孔隙结构 储集层特征 油气藏形成 DOI :10.3787/j.issn.100020976.2009.06.003 川东北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是目前勘探领域发展较快的新区之一。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目前虽不是川东北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的层段,但在钻井过程中遇到了很好的油气显示,表现出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由于长久以来对该地层的研究甚少,因此,沉积相和储层研究已成为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油气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由于缺少资料,笔者主要依据地表地质露头剖面取样、少数取心资料以及测井数据[123],对须家河组沉积相、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等特征进行研究和评价,为今后该地区须家河组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川中资阳地区须家河组含油气系统及勘探前景分析

川中资阳地区须家河组含油气系统及勘探前景分析

川中资阳地区须家河组含油气系统及勘探前景分析曹烈;王信;黎青【摘要】川中资阳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位于威远隆起北东向倾覆的斜坡地带,发育一个宽缓鼻状构造,须家河组岩性致密、非均质性强,勘探程度低.结合储层沉积岩石学、成岩作用、盆地模拟技术等研究资阳—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含油气系统特征,认为其在燕山中期以来构造演变为斜坡,烃源岩在燕山晚期进入生烃高峰期,充足的油气在储层优势通道中持续向高部位顺层运移,在沉积微相相变位置发生侧向封盖而聚集成岩性气藏;与资阳地区须家河组成藏地质条件相似的邻区安岳地区近年来岩性圈闭勘探获得重大突破,表明资阳地区须家河组岩性圈闭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其中沉积微相是须家河组成藏的主控因素,加强高分辨率沉积微相的研究有助于岩性气藏的预测识别.【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2(035)004【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资阳地区;须家河组;含油气系统;盆地模拟;沉积微相;岩性气藏【作者】曹烈;王信;黎青【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研究区地理位置处于资阳丹山、乐至石湍及安岳县交界部位,位于川中腹地丘陵地区,海拔400m~500m,区块面积451.612km2(图1)。

构造上属于川中古隆起东北斜坡带[1],构造平缓,西南部是威远隆起,东北部是川中古隆起,西北为龙泉山背斜。

研究区内地表出露晚侏罗遂宁组、蓬莱镇组,以下地层层序正常,从中侏罗统—上三叠统各层系发育齐全,厚度为3000m左右。

图1 研究区区域构造位置图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油气的有利区带,近年来中国石油在安岳、合川、潼南等地区须家河组取得重要勘探进展[2],安岳区块自2009年接踵钻获威东12井、岳101井、岳105井等气井,2010年完钻10口井,累计测试获日产气122.84×104m3。

四川盆地安岳地区须家河组——近海潮汐沉积

四川盆地安岳地区须家河组——近海潮汐沉积

四川盆地安岳地区须家河组——近海潮汐沉积赵霞飞;吕宗刚;张闻林;彭海润;康仁东【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08(028)004【摘要】多年来,大家都公认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除底部须一段为海相沉积以外,其上各段均属湖泊-三角洲沉积相.可是通过2007年对多个露头剖面和钻井岩心的研究,发现四川盆地安岳地区须二段-须六段均为碎屑浅海产物.为此,在介绍潮汐沉积作用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须家河组岩性构造特征,从双向交错层和交错纹层、砂泥岩薄互层层理、双黏土层构造、水流突变特征等4个方面论证了该组地层为潮汐成因的事实,露头和岩心特征也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须家河组的沉积相、沉积微相以及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除边缘分布有三角洲沉积相以外,其余广大面积都属于浅海相大潮差河口湾沉积亚相,包括潮下、潮间和潮上带等多种沉积微相.【总页数】5页(P14-18)【作者】赵霞飞;吕宗刚;张闻林;彭海润;康仁东【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成都理工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9砂组地震沉积学 [J], 张玺华;陈洪德;侯明才;杨经栋;林良彪;陈安清;钱利军2.低孔低渗碎屑岩储层流体性质测井识别技术——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须家河组气藏为例 [J], 李梅;赖强;黄科;刘兴刚;金燕3.四川盆地三台—盐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分析 [J], 李雅楠;郑荣才;李国晖;王小娟;李楠;王昌勇4.威东-安岳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 [J], 王文之;田景春;张翔;刘娟5.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潮控河口湾与潮控三角洲沉积 [J], 赵霞飞;胡东风;张闻林;张银德;唐波;林杭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浅湖亚相
浅湖带发育于滨湖沉积带以下到浪基面以上的地 区。水动力条件主要是波浪和湖流的作用,以粉砂岩 沉积为主,发育有瓣鳃、腹足、介形虫和鱼类等生物 和生物钻孔。具水平纹理、波状层理及块状层理。
研究区须家河组沉积相类型划分及特征
沉积相组 沉积相
三角洲 大陆沉积
相组
湖泊
亚相
微相
发育层位
三角洲平原
分流河道中发育的板状斜层 理
滨湖砂滩中发育的双向交错层 理
须一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图
威远曹家坝-连界剖面须四段三角洲平原沉积剖面结构
分流河道的底冲刷
分流河道 冲刷面
分流河道
决口扇 天然堤
泛滥平原
荣县墨林场剖面须6段中的分流河道及其堤泛沉积
荣县墨林剖面须五段滨湖亚相沉积剖面结构
滨湖泥中发育的砂纹层理
滨湖砂滩 沼泽化湖
三角洲前缘 前三角洲 滨湖 浅湖
分流河道 天然堤 决口扇
分流间洼地
泛滥平原
水下分流河道 河口坝
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 分流间湾
远砂坝、席状砂 前三角洲泥 沼泽化湖 滨湖泥 滨湖砂滩 浅湖泥 浅湖砂坝
须6段 须4段 须2段
须6段 须4段 须2段
须5段 须3段 须1段
1.1 三角洲沉积体系
三角洲环境位于河流入湖盆的河湖交界处和混合 处的区域,由河湖两者共同作用形成的锥状沉积体系。 它最早由吉尔伯特(Gilbert)发现,具有典型的三 层结构的河湖三角洲,即可分为顶积层(又称三角洲 平原亚相)、前积层(又称三角洲前缘斜坡亚相)、 底积层(又称前三角洲亚相)。古代河湖三角洲广泛 分布,并与油气密切相关。对研究区须家河组三角洲 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三个亚相,分别为:(1)三角洲 平原亚相、(2)三角洲前缘亚相、(3)前三角洲亚 相。
79 14 7 3.77 包 36 井 四 68 10 22 2.13
1.1.2 三角洲前缘
研究区内三角洲前缘亚相广泛发育,主要见于研 究区内的威远曹家坝—连界剖面、荣县墨林场剖面、 荣县臭水河剖面和西山鱼口坳剖面及众多钻井不同层 段中。其沉积物以砂为主,砂体常呈透镜状,砂岩孔 隙度高,渗透率好,故常成为好的储层,为主要的含 气或产气相带。本亚相可进一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 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分流间湾、河口砂坝、远 砂坝和席状砂等微相。
1.威东-安岳地区须家河组沉积体系研究
通过对威东-安岳地区4条野外剖面的详细观测、 有关钻井岩芯的详细观察、测井曲线的详细观测、描 述和对比分析,依据岩石组合、沉积组构、剖面结构 及演化序列和测井相标志,结合已有的众多的前人研 究成果,将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为1个沉积 相组、2个沉积相和众多的亚相、微相类型。
1.1.1 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亚相是三角洲沉积的水上部分,位于 三角洲沉积层序的最上部,俗称顶积层。研究区内三 角洲平原亚相见于威远曹家坝—连界剖面、荣县墨林 场剖面、荣县臭水河剖面和西山鱼口坳剖面及众多钻 井不同层段中,可识别出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 泥炭沼泽、分流间洼地和泛滥平原等微相。
威远曹家坝剖面须四段三角洲前缘沉积剖面结构






造理Biblioteka 河口水下分流河道坝
水下天然 堤
冲刷面
威远曹家坝须4段中水下分流河道的连续叠置及河道迁移
1.2 湖泊沉积体系
在地质历史时期里,湖泊沉积是一种比较重要的 类型。在研究区湖泊体系主要发育于研究区内的威远 曹家坝-连界剖面、荣县墨林场剖面、荣县臭水河剖 面和西山鱼口坳剖面及众多钻井不同层段中。根据湖 泊的水深和沉积物特征可分进一步划分为滨湖和浅湖 亚相。在纵向演化上,可表现为与三角洲沉积呈韵律 互层。
研究区须家河组储层段砂岩碎屑颗粒含量及成熟度指数

Q/

Q/
井号、剖面

Q
F
R (F+R) 井号、剖面 位 Q
F
R (F+R)
磨 76 井
79 14 7 3.77 通 5 井
73 14 13 2.70
磨 104 井 磨 139 井 女 101 井
77 14 9 3.26 潼 2 井 须 71 10 19 2.45
威东-安岳地区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及储集砂体储集性评价
田景春 张 翔 赵 强 张长俊
通过对威东—安岳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的沉积 相、沉积微相、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等进行综合研 究,结合沉积微相划分和储层特征,对储层进行分类 评价,阐明威东-安岳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的空间 分布规律,解剖有利储集砂体的形态与规模、评价须 家河组天然气勘探潜力,为天然气区带评价的勘探部 署提供地质依据。
安8井须二段浅湖亚相沉积剖面结构
浅湖砂坝
浅湖泥 威远曹家坝剖面须3段浅湖泥与浅湖砂坝沉积
2.威东-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岩相古地理
在研究中,以地表露头、钻井岩芯、测井剖面和 地震剖面等资料所描述的优势沉积相、亚相和微相类 型的成因分析结果,以须家河组的各段为等时地层单 元编制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岩等厚图和岩相古地 理图,较客观地精细描述了各地质时期的岩相古地理 特征、演化历史及其各类成因砂体的平面展布规律, 为进一步的有利相带预测和区块评价提供了更为可靠 的沉积学依据。
1.2.1 滨湖亚相
滨湖地区的水动力条件比较复杂,受拍岸浪和回 流的作用,湖水对其沉积物的改造和冲洗都非常强烈。 滨湖的岩石类型多,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砂岩的成 熟度高,碎屑的磨圆度和分选性都比较好。砂岩中石 英含量高,碎屑磨圆度和分选性较好,说明受到湖浪 的反复簸选作用。所夹细碎屑岩石中可见到少量的植 物根茎化石和碎片,发育交错层理,包括冲洗交错层 理及板状交错层理。
荣县墨林场剖面须5段中发育的滨湖砂滩
植 物 根 须
须三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图 须五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图
须二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图 须四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图 须六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图
威东-安岳地区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及储集砂体储集性评价
3.储层特征和有利区带评价
3.1 储集砂岩的岩石类型
砂岩储集性能的好坏,不仅直接受其物质组分 和组构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受沉积微相类型和 成岩后生变化的影响。因此,砂岩储集层的岩石学 特征是研究储层成岩后生变化、孔隙结构及储层特 征的主要依据。在众多岩石薄片鉴定及有关测试资 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须家河组地层中 岩石组分特征,表明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石 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其次为 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