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出、入编流程图
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操作指南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指南第一章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流程一、系统登录1.1 系统运行环境1、操作系统:win98、win2000、winXP、win2003。
2、网页浏览器:IE6.0。
3、网络环境:联入互联网。
4、浏览器缓存设置正确(见第七项“常见问题解答”)。
1.2 登录方式1.2.1 登录地址1、启动浏览器。
在地址栏输入/;或在地址栏输入扬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单击左边公告栏上方的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
2、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进入扬州市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如下图所示。
1.2.2 密码修改1、登录信息系统首页后,点击修改密码,输入用户名、原密码和新密码,即可修改密码。
2、各单位用户名及权限由编办设置,不可修改。
1.3 系统基本结构1.3.1 机构名称目录树1、登录信息系统后,通过左侧的目录树可以对单位进行定位。
每个用户名能操作的目录树与其在信息系统上的权限一致。
2、各项业务浏览和操作,需点击目录树进行操作。
3、点击目录树右侧的三角箭头可以隐藏或显示目录树。
1.3.2 功能模块1、登录信息系统后,上侧是各项管理模块,包括:基本信息、工作职责、机构管理、在职人员、人员管理、机构编制管理证六项内容。
2、各管理模块可以用相应用户名进行浏览。
通过人员管理模块可以进行业务操作。
注意:各单位应当经常通过用户名和密码校对各管理模块中的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信息,发现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请及时与编办联系。
二、人员入编操作流程2.1 入编业务适用范围1、从本单位以外新进人员。
2、人员在本系统内不同单位之间调动的,也适用本业务。
2.2 操作步骤2.2.1 进入人员管理模块1、登录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
2、在模块选项中选取人员管理模块。
2.2.2 提交业务申请1、进入人员管理模块后,有四项具体的业务分类,分别为:核增人员、核减人员、调整人员和修改信息。
入编业务选取核增人员。
2、点击核增人员,在对话框中填写新进人员的相关信息,填写完成、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业务。
事业单位招聘流程图

事业单位招聘流程图事业单位招聘流程图事业单位招聘是指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对具备一定条件的人员进行选拔、录用的过程。
以下是一份常见的事业单位招聘流程图,以展示整个招聘过程的主要步骤和环节。
一、岗位需求确定阶段1. 部门内部确定招聘需求,包括岗位名称、人数、任职要求等。
2. 提出招聘申请,由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开始招聘。
二、招聘准备阶段1. 编写招聘启事或公告,明确招聘岗位、工作职责和薪资待遇等信息。
2. 确定招聘渠道,包括人才市场、招聘网站和社交媒体等。
3. 制定面试评价标准和测试题目,以便对应聘者进行客观评估。
4. 确定面试和笔试的时间、地点和流程,并回复应聘者的求职信件。
三、招聘发布阶段1. 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招聘信息,如报纸、网络招聘网站等。
2. 将招聘信息发送给相关高校、职业培训机构和人才中介公司,以提高招聘率。
3. 更新招聘网站上的信息,定期筛选简历并与应聘者联系。
四、应聘者筛选阶段1. 对申请的简历进行初步筛选,将不符合招聘条件的简历剔除。
2. 安排笔试,对通过初步筛选的应聘者进行考核,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人选。
五、面试阶段1. 安排面试,对通过笔试的应聘者进行面试,评估其综合能力和适应能力。
2. 面试形式包括个人面试、小组面试和场景模拟等,用以考察应聘者的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面试后,对每位应聘者进行打分,综合考虑各项评价指标,确定录用人选。
六、体检和背景调查阶段1. 对拟录用人选进行体检,以确保其身体健康状况。
2. 对拟录用人选进行背景调查,核实其学历和工作经历等信息的真实性。
七、录用和办理手续阶段1. 根据体检和背景调查的结果,确定最终录用人选。
2. 与拟录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办理入职手续,如发放工作证、安排住宿等。
八、培训和试用期阶段1. 组织拟录用人员的培训,包括业务知识和岗位职责的培训。
2. 开展试用期工作,对拟录用人员进行绩效评估,确定是否正式录用。
3. 对通过试用期的人员进行正式任职手续。
事业单位录用流程

事业单位录用流程一、前言。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举办的,依法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社会福利等公益事业的组织。
事业单位录用流程是指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和录用程序,是保证人才选拔公平、公正的重要环节。
二、招聘信息发布。
事业单位录用流程的第一步是招聘信息发布。
事业单位会通过各种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包括单位官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网站、招聘网站、报纸等。
招聘信息中通常包括招聘岗位、条件要求、报名方式、考试科目等内容。
三、报名资格审核。
符合招聘条件的人员可以按照招聘信息要求进行报名。
事业单位会对报名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核,包括学历、专业、工作经验等条件的核实。
只有通过资格审核的人员才能进入后续的考试环节。
四、笔试。
通过资格审核的人员需要参加事业单位的笔试。
笔试内容通常包括综合素质测试、职业能力测试等,考察报考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笔试成绩通常是初步筛选人才的重要依据。
五、面试。
笔试合格的人员会进入面试环节。
面试是事业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面试可以了解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工作经验等情况。
面试通常由招聘单位的专业人员组成的面试委员会进行,面试成绩是最终确定录用人员的重要依据。
六、综合评定。
招聘单位会根据笔试成绩、面试成绩等综合情况对应聘者进行综合评定,确定最终的录用人员名单。
在综合评定过程中,通常还会考虑报考人员的政治素质、身体条件等情况。
七、公示。
确定最终的录用人员名单后,招聘单位会进行公示。
公示的目的是让社会公众监督和检查招聘工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公示期一般为5个工作日,公示期内接受社会公众对拟录用人员的异议。
八、发放录用通知书。
经过公示期后,招聘单位会发放录用通知书给最终确定的录用人员。
录用通知书中包括录用人员的基本情况、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入职时间等信息。
录用人员在收到录用通知书后,按照通知书的要求准时报到。
九、入职培训。
录用人员报到后,招聘单位会进行入职培训。
事业编入职流程

事业编入职流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希望能够在这些领域工作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而事业编制成为了他们实现这一愿望的途径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事业编入职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事业编制事业编制是指国家对一些特定领域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公共机构工作人员进行编制、管理和配置的一种制度。
这些工作人员通常从事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的工作,是国家公共事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事业编入职的条件1. 具有中国国籍;2. 年龄在18周岁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3. 学历和专业要求:符合公告中规定的学历和专业要求;4. 身体条件:符合公告中规定的身体条件;5. 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职业道德。
三、事业编入职的流程1. 报名:根据公告要求,在指定时间内填写个人信息和报考岗位,并提交相关材料(如学历证书、身份证、户口簿等)。
2. 笔试:通过资格审查后,参加笔试。
笔试内容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岗位专业知识测试,考试成绩达到规定标准者进入下一环节。
3. 面试:通过笔试的考生进入面试环节,面试主要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
4. 考察:通过面试的考生进入考察环节。
考察主要是对应聘者的品德、能力、业绩、表现等进行综合考察,包括社会调查和政治审查。
5. 公示:考察合格者公示为拟录用人选。
6. 体检:拟录用人选进行体检,符合体检标准者进入下一环节。
7. 聘用:对体检合格者进行聘用,签订聘用合同,正式进入编制。
四、事业编入职的注意事项1. 报名前仔细阅读招聘公告,了解报考条件、岗位要求、考试内容等信息,确保符合要求后再报名;2. 提交的材料要真实、准确、完整,如有虚假情况,将被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3. 在考试和面试中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不得违反纪律,如有违反情况,将被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4. 在考察和体检中要诚实、守信,如有不良行为或隐瞒情况,将被取消聘用资格;5. 聘用后要认真履行职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不得从事违法违纪、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事业编录取流程

事业编录取流程
事业编录取是指通过考试选拔优秀人才,进入事业单位从事工作
的过程。
下面是事业编录取的一般流程:
1. 考试报名:根据招考公告要求,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以在指定
时间内在线填写个人信息并缴纳考试报名费用。
2. 考试资格初审:招考机构对报名人员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包括学历、年龄、工作经验等方面的要求。
3. 笔试:通过规定的考试形式和题型,对报名人员的综合知识
和能力进行考核。
笔试一般包括行政能力测试、职业能力测试等科目。
4. 笔试成绩公布:招考机构公布考试成绩,并按照成绩高低进
行排名。
5. 面试: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对部分考生进行面试。
面试主要考查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
6. 面试成绩公布:招考机构公布面试成绩,并与笔试成绩进行
综合评定。
7. 身体检查:考生需按照要求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以确保能够
胜任工作要求。
8. 考察公示:对通过面试并具备录用条件的考生,进行公示一
段时间,以便发现问题和提出异议。
9. 最终确认:在公示期结束后,招考机构对考察结果进行确认,确定最终录用名单。
10. 发放录用通知书:招考机构将录用名单上岗单位,并向录用
人员发放录用通知书。
11. 入职培训:录用人员按照规定时间参加入职培训,熟悉单位
规章制度,适应工作环境。
以上是一般的事业编录取流程,具体流程可能会根据不同单位和
岗位的招聘要求有所差异,请考生详细阅读招考公告并按要求参与招
聘过程。
行政事业单位收支业务流程图

行政事业单位收支业务流程图行政事业单位收入业务管理流程图1.收入登记及入账流程收入登记及入账流程主要涉及职能科室、规划财务科、分管领导等岗位。
首先,规划财务科科长提交收入事项请示,然后依次经过审核、审批、收款进入国库和登记入账等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保收入的真实性、金额的准确性,并对收入进行登记。
2.非税收入收取及缴库流程非税收入收取及缴库流程主要涉及缴款义务人、规划财务科、银行等岗位。
流程开始于办理收入业务,缴款义务人进行缴款,确认到账情况并提交银行回单以及到账情况说明。
接下来,经过审核、审批等步骤,最终结束于收入登记表的登记入账。
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需要确保收入的真实性、金额的准确性,并对收入进行登记。
同时,还需要完善出纳每月扎帐与会计的财务交接手续,对收入进行核算。
以上两个流程的实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进行,确保收支业务的规范化、透明化和合法性。
任何私自截留、贪污挪用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借款申请审核3分管科室领导审批4分管财务领导审批5局长审批6领导办公会审批7借款合同签订结束借款申请及审批流程是行政事业单位中非常重要的流程之一。
首先,申请人需要提出借款申请,并提交给规划财务科进行审核。
审核时需要核实申请书的真实性,并判断借款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审核通过后,申请书需要分别提交给分管科室领导、分管财务领导、局长和领导办公会进行审批。
最后,当所有领导都审批通过后,借款合同才能正式签订。
在这个流程中,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
申请人需要仔细填写申请书,确保写清楚借款的事项、金额、用途等信息。
审核人需要认真核实申请书的真实性,并判断借款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审批人需要审慎判断借款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确保借款不会对单位的财务状况造成过大的影响。
最后,借款合同的签订也需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确保借款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总之,借款申请及审批流程是行政事业单位中必不可少的流程之一,需要各个环节的人员认真负责,确保借款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进出管理

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进出管理作者:郝光茂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11期为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切实做到管编又管人,淄博市淄川区编办不断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规范机关事业单位进出口管理,及时制定人员调整及自然减员工作流程图,具体、清晰、准确地界定了编办与组织、人社等部门各自的职责,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初步解决了编制工作和组织、人事管理工作中容易产生的“扯皮”现象,进一步提高了机构编制管理效率。
在具体操作实践过程中,把握好了以下环节:一、编制使用原则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应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机构编制管理的规定,并遵循下列原则:1、分类管理原则。
机关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三定”规定和有关机构编制文件确定的机构类型、编制性质、编制数额和结构比例管理使用编制,认真落实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
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上级机关和下级机关之间,不得混编。
2、编制审批在先原则。
严格执行编制使用审批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用人须先获得编制部门的用编许可。
3、编内进人原则。
机关事业单位的各类进人,包括领导岗位调整、工作人员调动、招考录(聘)用人员等,都应在核定的编制内进行,并适当留有余地。
职能弱化的机关事业单位、面临改制的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安排用编。
暂未核定编制的单位用编数量原则上不得超过自然减员的数量。
4、合理流动原则。
调整、增加人员一般从同级次、同经费类型单位在编在职人员中调整。
从严控制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到差额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逆向流动,确保人员编制的良性循环。
对有关特需职位的人员,可按高层次人才引进等相关政策办理。
5、协调联动原则。
纪检监察、组织、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做好编制使用管理工作。
二、严格编制使用管理程序1、用编申报。
机关事业单位进人,必须在有编制空缺的前提下,由相关单位向区编委呈报单位同意调入或调出的报告及录用人员的考察材料和原单位同意调出报告,注明申请使用编制单位的人员编制现状、拟使用编制数量、拟占用编制人员的基本情况及使用编制的主要理由。
事业单位入职流程

事业单位入职流程
一、报名阶段。
报名是事业单位入职的第一步,通常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报名表格,提交相关材料。
报名表格中通常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历、工作经历等内容,申请人需要如实填写,并准备好相关证明材料,如学历证书、工作经历证明等。
二、笔试阶段。
通过报名初审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将参加事业单位的笔试。
笔试内容通常包括综合素质测试、专业知识测试等,申请人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笔试是进入下一阶段的基本要求。
三、面试阶段。
笔试合格的申请人将进入面试阶段。
面试是事业单位招聘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面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申请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在面试中,申请人需要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对所申请岗位的理解和认识。
四、体检阶段。
通过面试后,申请人将接受事业单位的体检。
体检是为了确认申请人的身体状况是否符合事业单位的工作要求,包括身体健康和相关疾病情况。
体检结果符合要求的申请人将进入下一阶段。
五、政审阶段。
政审是事业单位入职流程中的最后一步,通过政审是确认申请人的政治立场和家庭背景是否符合事业单位的要求。
政审合格后,申请人将获得入职资格。
六、入职阶段。
最后,通过以上几个阶段的筛选和考核,事业单位将正式向申请人发放入职通知书,申请人按照通知书的要求,准时报到入职。
总结,事业单位入职流程经历了报名、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是对申请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核,通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符合要求的人员入职,这也保证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