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技术讲义噪声

合集下载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噪声振动的职业病防治措施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噪声振动的职业病防治措施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噪声振动的职业病防治措施背景噪声和振动是工作环境中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它们是导致职业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噪声和振动对劳动者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对职业病的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噪声与振动的危害噪声和振动可以直接影响人的听觉和神经系统,更严重的是,长期的接触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噪声可以导致高频听力损失、耳鸣、听力下降等听觉方面的问题;同时,噪声还会对心血管、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损害。

而振动则会引起手臂、手腕、肩部等部位的疼痛,对关节和脊椎造成负担,导致骨质疏松等职业病。

职业病防治措施防治原则根据国家工业卫生标准的规定,噪声和振动的控制应遵循的防治原则如下:1.优先采取技术控制措施,如减噪和减振措施。

2.采用行政管理措施,如加强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工作场所噪声和振动的水平。

3.在必要时采取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防噪音和防振动的耳罩和手套等。

技术控制措施技术控制措施是最为有效的控制噪声和振动的手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技术控制措施:1.改善机器设备的设计:通过改善设备的结构和振动的传导途径来降低噪声和振动的影响。

2.安装隔音和减振设备:采用隔音和减振材料,如悬挂弹性支架、使用减振器和减振杯等设备,降低噪声和振动对机器设备的影响。

3.采取减噪和吸声措施:采用有隔声、吸声、减压的建筑材料、设施和装置等。

4.采用超声波清洗设备:采用超声波清洗机器设备,可以降低噪声和振动的影响。

行政管理措施行政管理措施是必要的防治手段,通过采取下列行政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噪声和振动的危害:1.制定相关的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和制度,保证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2.对工作场所噪声和振动的水平进行测量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

3.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给予治疗和干预。

4.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增强意识和知识,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个体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可作为技术控制措施和行政管理措施的补充,以弥补其不足。

2024版噪声防治培训课件

2024版噪声防治培训课件
频谱分析仪
用于分析噪声的频谱特性,确定噪声源。
噪声剂量计
用于测量个人或群体的噪声暴露量。
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数据采集
选择合适的测点,设置测量参数,进行定时或连续测量。
数据处理
对测量数据进行筛选、整理、统计和计算,得到各种声级 和声压级的数值。
数据分析
通过比较、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噪声数据进 行深入分析,找出噪声源和影响因素。
噪声防治培训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噪声基本概念与危害 • 噪声来源识别与分析 • 噪声防治法律法规及标准 • 噪声防治技术措施与实践 • 现场噪声监测与评估方法 • 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CHAPTER 01
噪声基本概念与危害
噪声定义及分类
噪声定义
指人们不需要、不喜欢或对人体有 害的声音。
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建设与实 施
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分工
设立专门的噪声防治管理部门或 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全面监督和
协调企业的噪声防治工作。
明确各部门在噪声防治中的职责 和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
面。
建立噪声防治工作考核和奖惩机 制,对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 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
行问责和处罚。
制定并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干扰动物正常生活和繁殖, 甚至导致某些物种灭绝。
植物影响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 降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环境质量
恶化城市环境,影响人们 居住、工作和休闲的舒适 度。
CHAPTER 02
噪声来源识别与分析
工业噪声来源
机械设备运行
包括各类机床、冲压设备、压缩 机等运转时产生的噪声。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技术38噪声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技术38噪声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技术38噪声【大纲考试内容要求】:1、熟悉物理性危害因素的种类;2、把握各种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操纵措施。

【教材内容】:第三节物理因素危害操纵技术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和专门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一、噪声(一)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种类、来源及其危害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生产性噪声可归纳为以下3类。

(1)空气动力噪声,是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所致。

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和汽轮机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

(2)机械性噪声,是由于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稳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

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和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

(3)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磁场脉冲,磁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

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生产性噪声一样声级较高,有的作业地点可高达120~130dB(A)。

据调查,我国生产场所的噪声声级超过90dB(A)者占32%一42%,中高频噪声占比例最大。

由于长时刻接触噪声导致的听阀升高、不能复原到原有水平的称为永久性听力阀移,临床上称噪声聋。

噪声不仅对听觉系统有阻碍,对非听觉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等都有阻碍。

(二)噪声的操纵措施以下是操纵生产性噪声3项措施。

(1)排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如铆接改为焊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等。

为防止振动使用隔绝物质,如用橡皮、软木和砂石等隔绝噪声。

(2)排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

(3)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

二、振动(一)产生振动的机械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机、送风机和打夯机等。

安全管理论文之变电站的噪声分析与治理方案

安全管理论文之变电站的噪声分析与治理方案

安全管理论文之变电站的噪声分析与治理方案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电力工业作为关键的基础产业,必须保证其安全生产。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处于高压电力设备的环境中,因此噪声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变电站的噪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

一、噪声的来源与测定方法噪声是指声音能够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信号。

变电站噪声主要来自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的操作。

其中,变压器的噪声主要是由铁芯振动和电流声产生的,而开关设备的噪声则是由机械部件摩擦和弹簧瞬间开合所造成的。

测定变电站噪声的方法主要是使用声级计测量。

声级计是用来测量声音强度的仪器,通过它可以测量出噪声的声级。

在实际测量中,应该选择与变电站噪声相适应的滤波器,并进行峰值测量,以确定噪声的存在和其强度。

二、变电站噪声的危害变电站噪声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严重影响员工的听力健康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下将对工作人员的听觉系统产生严重的损害,包括永久性听力损伤以及大脑神经系统的疾病。

2. 干扰员工的工作效率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下,员工的心理学和精神状态会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他们的工作效率。

这也将对生产效率和公司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3. 对居民健康产生干扰变电站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睡眠障碍、情绪紧张、集中力下降等问题。

因此,变电站噪声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和解决。

三、变电站噪声治理方案为了降低变电站噪声对人类的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下为具体方案:1. 选取合适的耐噪音材料在变压器和开关设备周围安装耐噪音材料可以有效的吸收和隔离噪音。

耐噪音材料可以是特殊的吸声材料或厚重的耐噪素板,这些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抑制噪声传播能力和高温耐受性以及耐腐蚀性。

只要选取合适的耐噪音材料进行装配就可以有效的减轻变电站噪声。

2. 优化变电站的布局变电站的布局应该尽量避免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例如,在变压器和开关设备之间加上一层隔音板、尽量减少运动部件以及避免设计双开模式的开关等等,这些措施都能有效的减少变电站噪声。

《噪声控制》 讲义

《噪声控制》 讲义

《噪声控制》讲义一、什么是噪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有些声音让我们感到愉悦和舒适,比如优美的音乐、鸟儿的鸣叫;而有些声音则会让我们感到烦躁和不适,这些声音就是我们所说的噪声。

噪声是指在一定环境中不希望存在的声音,它可能是杂乱无章的、无规律的,也可能是强度过大、频率不合适的声音。

噪声的来源非常广泛,比如交通噪声(汽车、火车、飞机等)、工业噪声(工厂机器运转、建筑施工等)、社会噪声(商业活动、人群喧哗等)以及家庭噪声(电器运行、家庭装修等)。

噪声不仅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还可能会干扰我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高血压、神经衰弱等健康问题。

同时,噪声也会影响我们的注意力、工作效率和睡眠质量。

二、噪声的危害(一)对听力的损害高强度的噪声会直接损伤我们的听力器官。

当我们长时间处于超过85 分贝的噪声环境中时,内耳的毛细胞会受到损伤,导致听力逐渐下降。

这种听力损失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

如果噪声强度过大,甚至可能会导致突发性耳聋。

(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噪声会引起人的烦躁、焦虑、紧张和疲劳等不良情绪。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容易导致神经衰弱、失眠、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三)对生理健康的影响噪声还会影响人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生理功能。

它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胃肠功能紊乱等问题,降低人体的抵抗力,增加患病的风险。

(四)对工作和学习的干扰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

在学校、办公室等需要安静的环境中,噪声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员工的工作表现。

三、噪声的测量与评价(一)噪声的测量为了有效地控制噪声,首先需要对噪声进行测量。

常用的噪声测量仪器有声级计、频谱分析仪等。

声级计可以测量噪声的声压级,频谱分析仪则可以分析噪声的频率成分。

在测量噪声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位置和测量时间。

8噪声控制技术讲义——隔声

8噪声控制技术讲义——隔声

19.6×1010
7.8×103
0.40×10-7
1.67×1010 11.3×103
6.77×10-7
2.45×1010
1.8×103
0.73×10-7
2.45×1010
2.6×103
1.06×10-7
8.5×1010
2.4×103
0.28×10-7
0.36×1010
0.5×103
1.39×10-7
隔声性能,称作平均隔R声量( )。
3.插入损失( I L)
定义:离声源一定距离某处测得的隔声构件
设置前、后的声功率级L W 1 和 L W 2 之差。
ILLW1LW2
插入损失通常在现场用来评价隔声罩、隔声 屏等构件的隔声效果。
第八章 噪声控制技术——隔声
一 隔声概述
二 单层匀质墙的隔声性能
则从透声系数的定义及平面声波理论,可以导出单层墙在 质量控制区的声波垂直入射时的隔声量计算公式
R
10lg1f0mc 2
墙板面密度,kg/m2 入射声波频率,Hz
空气密度,kg/m3,常 温下取1.2㎏/m3。
隔声质量定律
一般情况下,fm,0因c 此
R 2 0 lg m 2 0 lgf 4 2
刚度和阻尼控制区
质量控制区
吻合效应区
频率大于fn,共振影响消失,墙板的隔声量受墙板惯性质量影响。
墙墙板板的的面隔密声度量愈随大着声,入波即射频质声率量与愈墙大板,固隔有声频量率愈相高同。时,引起共振,隔声量 随 入隔波射声频声量率波随的频入增率射加继声而续最波以升小频每高。率倍,的频隔增声加量,反而而以下斜降率,为曲6线dB/倍频程直线上升。 上出现程低6谷dB,的这斜是率吻下合降随效。着应声的波缘频故率。的增加,共振减弱,直至消失,隔声量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讲义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讲义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讲义《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讲义绪论当前的环境污染主要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因此噪声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第一篇噪声基础知识这篇是整个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的基础,后二篇都是以这篇为基础的,因此这一篇是此门功课的重中之重。

本篇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性强,数学公式多,计算多,为了学好后二篇我们有必要记忆一些概念与公式。

第一章概述1.1 噪声控制工程这门课在环境工程中的地位目前我国约有229家高校开有环境工程这个专业,排在前四位依次是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它专业课一般由四部分组成: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噪声控制工程,因此它是环境工程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同时也是环境污染四大公害之一:水、气、渣、噪声。

只是由于它是一种物理性污染,没有后续性、危害的作用时间长、人有较强的耐受性,它才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的重视。

但目前由于城市化的加剧、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兴起,噪声污染越来越广泛和严重,目前它是环境污染投诉中的最多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也越来越高,我认为学好噪声控制工程这门功课是大有可为的。

目前噪声治理工程投资占环保投资的15—20%,而在“十五”期间环保投入占GDP的1.5%,特别是我国199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列出的四大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还远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你们以后有广阔的舞台去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

这里讲一点题外话,你们要热爱环境工程这个专业,因为这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专业,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就业率不是很高,但是随着世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的一个主题。

我国在环保领域的投资青年提高,以湖南省建污水处理站为例说明另一个是环境保护的作用在生活中也日益体现出来,如在新建的高新技术区,达不到环境要求的项目就不能进入,如去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招商引资时,对项目入区申请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已连续有3个能耗高、污染大的项目被挡在开发区大门之外,涉及投资额为5700万元。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噪声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噪声

噪声【大纲考试内容要求】:1、熟悉物理性危害因素的种类;2、掌握各种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教材内容】:第三节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和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一、噪声(一)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种类、来源及其危害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生产性噪声可归纳为以下3类。

(1)空气动力噪声,是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所致。

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和汽轮机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

(2)机械性噪声,是由于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

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和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

(3)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磁场脉冲,磁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

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生产性噪声一般声级较高,有的作业地点可高达120~130dB(A)。

据调查,我国生产场所的噪声声级超过90dB(A)者占32%一42%,中高频噪声占比例最大。

由于长时间接触噪声导致的听阀升高、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的称为永久性听力阀移,临床上称噪声聋。

噪声不仅对听觉系统有影响,对非听觉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等都有影响。

(二)噪声的控制措施以下是控制生产性噪声3项措施。

(1)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如铆接改为焊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等。

为防止振动使用隔绝物质,如用橡皮、软木和砂石等隔绝噪声。

(2)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

(3)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

二、振动(一)产生振动的机械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机、送风机和打夯机等。

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部振动病列为职业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噪声【大纲考试内容要求】:1、熟悉物理性危害因素的种类;2、掌握各种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教材内容】:第三节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和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一、噪声(一)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种类、来源及其危害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生产性噪声可归纳为以下3类。

(1)空气动力噪声,是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所致。

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和汽轮机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

(2)机械性噪声,是由于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

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和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

(3)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磁场脉冲,磁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

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生产性噪声一般声级较高,有的作业地点可高达120~130dB(A)。

据调查,我国生产场所的噪声声级超过90dB(A)者占32%一42%,中高频噪声占比例最大。

由于长时间接触噪声导致的听阀升高、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的称为永久性听力阀移,临床上称噪声聋。

噪声不仅对听觉系统有影响,对非听觉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等都有影响。

(二)噪声的控制措施以下是控制生产性噪声3项措施。

(1)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如铆接改为焊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等。

为防止振动使用隔绝物质,如用橡皮、软木和砂石等隔绝噪声。

(2)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

(3)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

二、振动(一)产生振动的机械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机、送风机和打夯机等。

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部振动病列为职业病。

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操作锤打工具。

如操作凿岩机、空气锤、筛选机、风铲、捣固机和铆钉机等;②手持转动工具,如操作电钻、风钻、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和钻孔机等。

⑧使用固定轮转工具,如使用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和电锯等;④驾驶交通运输车辆与使用农业机械,如驾驶汽车、使用脱粒机。

(二)振动的控制措施(1)控制振动源。

应在设计、制造生产工具和机械时采用减振措施,使振动降低到对人体无害水平。

(2)改革工艺,采用减震和隔振等措施。

如采用焊接等新工艺代替铆接工艺;采用水力清砂代替风铲清砂;工具的金属部件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减少撞击振动。

(3)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

(4)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

三、辐射电磁辐射广泛存在于宇宙空间和地球上。

当一根导线有交流电通过时,导线周围辐射出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以电场和磁场形式存在,并以波动形式向四周传播,人们把这种交替变化的,以一定速度在空间传播的电场和磁场,称为电磁辐射或电磁波。

电磁辐射分为射频辐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丁射线等。

各种电磁辐射,由于其频率、波长、量子能量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也不同。

当量子能量达到12eV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能导致机体的严重损伤,这类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量子能量小于12eV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现将在作业场所中可能接触的几种电磁辐射简述如下:(一)非电离辐射的来源与防护1.非电离辐射的来源及其危害(1)射频辐射。

射频辐射称为无线电波,量子能力很小。

按波长和频率,射频辐射可分成高频电磁场、超高频电磁场和微波3个波段。

高频作业,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表面淬火、金属熔炼、热轧及高频焊接等。

高频介质加热对象是不良导体,广泛用于塑料热合、棉纱与木材的干燥、粮食烘干及橡胶硫化等。

高频等离子技术用于高温化学反应和高温熔炼。

工人作业地带的高频电磁场主要来自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如高频振荡管、电容器、电感线圈及馈线等部件。

无屏蔽的高频输出变压器常是工人操作岗位的主要辐射源。

微波作业,如微波加热广泛用于食品、木材、皮革及茶叶等加工,医药与纺织印染等行业。

烘干粮食、处理种子及消灭害虫是微波在农业方面的重要应用。

医疗卫生上主要用于消毒、灭菌与理疗等。

生产场所接触微波辐射多由于设备密闭结构不严,造成微波能量外泄或由各种辐射结构(天线)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

一般来说,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不会导致组织器官的器质性损伤,主要引起功能性改变,并具有可逆性特征,在停止接触数周或数月后往往可恢复。

但在大强度长期射频辐射作用下,心血管系统的症候持续时间较长,并有进行性倾向。

(2)红外线辐射。

在生产环境中,加热金属、熔融玻璃及强发光体等可成为红外线辐射源。

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玻璃熔吹工、烧瓷工及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

红外线辐射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皮肤和眼睛。

(3)紫外线辐射。

生产环境中,物体温度达1200℃以上的辐射电磁波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

随着物体温度的升高,辐射的紫外线频率增高,波长变短,其强度也增大。

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高炉、平炉、电炉)、电焊、氧乙炔气焊、氩弧焊和等离子焊接等。

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作用可引起皮炎,表现为弥漫性红斑,有时可出现小水泡和水肿,并有发痒、烧灼感。

在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由电弧光照射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此外在雪地作业、航空航海作业时,受到大量太阳光中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类似电光性眼炎的角膜、结膜损伤,称为太阳光眼炎或雪盲症。

(4)激光。

激光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用人工激活某些活性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受激发光。

激光也是电磁波,属于非电离辐射。

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和科研等领域。

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利用激光辐射能量集中的特点,用于焊接、打孔、切割和热处理等。

在农业中激光可应用于育种、杀虫。

激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

激光对皮肤损伤的程度取决于激光强度、频率、肤色深浅、组织水分和角质层厚度等。

激光能烧伤皮肤。

2.非电离辐射的控制与防护高频电磁场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和合理布局等。

对微波辐射的防护,是直接减少源的辐射、屏蔽辐射源、采取个人防护及执行安全规则。

对红外线辐射的防护,重点是对眼睛的保护,减少红外线暴露和降低炼钢工人等的热负荷,生产操作中应戴有效过滤红外线的防护镜。

对紫外线辐射的防护是屏蔽和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佩戴专用的防护用品。

对激光的防护,应包括激光器、工作室及个体防护3方面。

激光器要有安全设施,在光束可能泄漏处应设置防光封闭罩;工作室围护结构应使用吸光材料,色调要暗,不能裸眼看光;使用适当个体防护用品并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等。

我国作业场所激光辐射卫生标准(GB10435—1989)有相应规定。

(二)电离辐射来源与防护1.电离辐射来源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其中α、β等带电粒子都能直接使物质电离,称为直接电离辐射;γ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先作用于物质产生高速电子,继而由这些高速电子使物质电离,称为非直接电离辐射。

能产生直接或非直接电离辐射的物质或装置称为电离辐射源,如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人工放射性核素和X线机等。

随着原子能事业的发展,核工业、核设施也迅速发展,放射性核素和射线装置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和科学研究中已经广泛应用。

接触电离辐射的人员也日益增多。

2.电离辐射的防护电离辐射的防护,主要是控制辐射源的质和量。

电离辐射的防护分为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通称“外防护三原则”。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防护方法有围封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护措施。

异常气象条件四、异常气象条件(一)异常气象条件种类1.高温作业生产场所的热源可来自如各种熔炉、锅炉、化学反应釜,以及机械摩擦和转动的产热以及人体散热;空气湿度的影响主要来自各种敞开液面的水分蒸发或蒸汽放散,如造纸、印染、缫丝、电镀、潮湿的矿井、隧道以及潜涵等相对湿度大于80%的高气湿的作业环境。

风速、气压和辐射热都会对生产作业场所的环境产生影响。

2.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气温在30℃以上或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夏季室外气温20C以上,并有较强的辐射热作业。

如冶金工业的炼钢、炼铁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建材工业的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窑炉车间,火力电厂的锅炉间等。

3.高温高湿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达90%以上。

有的煤矿深井井下气温可达30℃,相对湿度95%以上。

4.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如冬天在寒冷地区或极地从事野外作业、冷库或地窖工作的低温作业;潜水作业和潜涵作业等高气压作业;高空、高原低气压环境中进行运输、勘探、筑路及采矿等低气压作业。

(二)异常气象条件防护措施1.高温作业防护对于高温作业,首先应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这是改善高温作业条件的根本措施。

如钢水连珠、轧钢及铸造等生产自动化可使工人远离热源;采用开放或半开放式作业,利用自然通风,尽量在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侧对热源隔离等。

2.隔热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可利用水来进行。

3.通风降温通风降温方式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

4.保健措施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暑季供应含盐的清凉饮料是有特殊意义的保健措施。

5.个体防护使用耐热工作服等。

低温的防护,要防寒和保暖,加强个体防护用品使用。

6.异常气压的预防可通过采取一些措施预防异常气压:技术革新,如采用管柱钻孔法代替沉箱,工人不必在水下高压作业;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健措施,高热量、高蛋白饮食等。

注意,职业禁忌症者不能从事此类工作。

【例题】以下是防治振动危害的控制措施是:A.控制振动源B.改革工艺,采用减震和隔振等措施C.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

D.进行隔离或屏护E.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

【答案】ABCE一、单选题:1、按照生产性噪声种类,大型发电机发出的噪声属于()噪声。

A、空气动力B、机械性C、电磁性D、振动性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c本题分数:1.00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 分解析:--------------------------------------------------------------------------------2、红外线辐射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

A. 皮肤B. 皮肤和眼睛C. 眼睛D. 内脏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b本题分数:1.00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 分解析:--------------------------------------------------------------------------------3、生产环境中,物体温度达1200℃以上的辐射电磁波谱中即可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