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控制管理制度(标准版)

合集下载

环境噪声防治管理制度范本

环境噪声防治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区域内所有产生环境噪声的单位和个人。

三、管理职责1. 环保部门负责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2.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3. 单位和个人应自觉遵守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承担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责任。

四、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 控制噪声源(1)工业噪声:企业应采用低噪声设备、工艺和原材料,对噪声源进行技术改造,降低噪声排放。

(2)建筑施工噪声: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取隔声、吸声、消声等措施,降低噪声排放。

(3)交通运输噪声:交通运输部门应加强车辆管理,推广使用低噪声车辆,严格控制车辆行驶速度,减少噪声排放。

2. 环境噪声监测(1)环保部门应定期对环境噪声进行监测,掌握噪声污染状况。

(2)单位和个人应配合环保部门开展环境噪声监测工作。

3.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1)企业应配备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2)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噪声。

4.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宣传教育(1)环保部门应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2)单位和个人应自觉遵守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生活环境。

五、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与处罚1. 环保部门应加强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2. 对违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罚。

3. 对举报环境噪声污染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六、附则1. 本制度由环保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噪音管理制度

噪音管理制度

噪音管理制度一、绪论噪音是指在环境中存在的任何非自然声音,它会对人类健康、工作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本公司制定了噪音管理制度,以规范和管理工作中的噪音问题,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安全。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制定相关的噪音管理政策和程序,明确员工的职责和义务,规范噪音管理工作,减少噪音对员工的影响,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在公司内、公司外进行工作的员工,以及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供应商、承包商和访客。

四、噪音的影响噪音对人体有多种不良影响,包括但不限于:1. 损害听力:长期接触高强度噪音会损害员工的听力,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

2. 影响健康:噪音会引起头痛、失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

3. 工作效率下降:噪音会干扰员工的专注和集中注意力,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4. 社交关系受损:噪音会影响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导致社交关系受损。

五、噪音管理目标本公司的噪音管理目标是:1. 在源头控制噪音,减少噪音的产生。

2. 采取工程控制和技术措施减少噪音的传播和影响。

3. 通过个人防护措施减少员工接触噪音。

4. 定期对噪音进行监测和评估,保证环境噪音处于正常范围。

5. 提高员工的噪音意识,加强员工对噪音的认识和管理能力。

六、噪音管理措施1. 源头控制:本公司采取各种措施,包括改进设备、技术和工艺,减少噪音的产生。

2. 工程控制和技术措施:通过隔离、吸声、减振等手段,减少噪音的传播和影响。

3. 个人防护措施:为需要长期接触噪音的员工提供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保护员工的听力。

4. 噪音监测:定期对工作场所的噪音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噪音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噪音相关的知识和操作培训,提高员工的噪音管理意识和能力。

七、责任和义务1. 公司领导层有责任对噪音管理工作进行组织和领导,制定噪音管理政策和目标,保障噪音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范文(3篇)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范文(3篇)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范文1、目的加强噪声的控制管理,减少噪声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使用范围本程序使用公司内在生产、办公、生活和其他活动所产生的噪声的控制。

3、职责3.1安全环保部负责全处范围噪声治理工作的监督。

3.2各部室、生产车间负责本部室、车间范围内的噪声控制管理。

4、管理规定____公司存在的注意噪声源:a)各种机电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如煤气风机、振动筛、各类泵等。

b)车辆、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

c)工程施工产生的噪声。

d)其它4.2噪声的控制措施4.2.1机电设备噪声的控制措施a)在操作中严格遵守机电设备的操作规程,防止因误操作而产生异常噪音。

b)按照机电设备的检查与维护要求,定期做好加注润滑油,更换易损件,紧固各个零部件等工作。

c)加强各种机电设备的巡检工作,遇到突发情况时,及时修理产生异常噪音的设备,缩短异常噪音的排放时间。

d)尽可能将噪声源与工作人员相隔离,减少噪声对接受者的影响。

4.2.2车辆机械设备噪声的控制措施a)严格遵守车辆、机械设备操作规范,防止因误操作而产生异常噪音。

b)定期对车辆、机械设备的主要部件进行维修和保养,保持其技术性能良好,使其排放的噪声符合有关技术标准。

c)检查车辆、机械设备的状态时、注重对其噪声的监测,对超过噪声排放标准的车辆、机械设备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d)加强车辆、机械设备的检查工作,遇到突发情况时,及时修理产生异常的车辆、机械设备,缩短异常噪音的排放时间。

e)进入公司区域内的车辆及外部车辆禁止鸣喇叭。

4.2.3工程施工中噪声的控制措施a)工程主管部门应要求施工单位作业时,符合国家规定的GB125-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b)施工单位在管理处区域内作业时,应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和合理的作业时间安排,尽量减少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c)对超过噪声标准的作业,应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并提前告知相关部门。

4.2.4对其它类噪音的控制措施a)在使用音响设备时,应注意音量的大小,并且禁止在办公室区域内大声喧哗。

室外噪音管理制度范本及标准

室外噪音管理制度范本及标准

一、目的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营造和谐安宁的居住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所有住宅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室外环境噪音的管理。

三、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依法管理,科学治理;3. 公民参与,共建和谐。

四、室外噪音标准1. 特殊住宅区:昼间45分贝,夜间35分贝;2. 居民、文教区:昼间50分贝,夜间40分贝;3. 一类混合区: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4. 二类混合区、商业中心区: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5. 工业集中区:昼间65分贝,夜间55分贝;6. 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昼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

五、管理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文明行为;2. 严格审批制度,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项目符合噪音标准;3. 加强巡查,对噪音污染行为进行查处,对超标排放噪音的,依法予以处罚;4. 对噪音污染严重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关闭;5. 对违反噪音管理规定的个人,依法予以处罚;6. 建立噪音污染举报制度,鼓励公众参与监督。

六、职责分工1. 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噪音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2. 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噪音管理;3. 公安机关负责噪音扰民案件的查处;4. 建设管理部门负责建筑工地噪音污染防治;5. 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噪音管理工作。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 本制度由本地区人民政府负责解释;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订。

通过实施本制度,切实加强室外噪音管理,降低噪音污染,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模板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模板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模板1. 引言为了维护企业内部工作环境的安静与舒适,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办公效率和生产质量,制定本噪声控制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包括本企业办公场所和生产车间。

2. 背景噪声是指超过人类正常工作和生活所需的声音强度、频率和时间的声响。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听力受损、心情不佳、注意力分散等。

为了减少噪声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工作效率和舒适度,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3. 管理标准3.1 噪声源识别职能部门负责噪声源的识别和记录,确保及时发现工作环境中的噪声源。

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各个工作区域进行噪声测量,记录并评估其噪声水平。

对于噪声超标的区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确保噪声达到规定的标准。

3.2 噪声控制措施管理标准要求所有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制造或制造噪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噪声控制措施:•使用低噪声设备和机器。

•定期检查和保养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而不产生异常噪音。

•在需要的地方设置隔音材料或隔音设备。

•在员工工作区域设置必要的声学屏障。

•合理利用声学减振措施,减少震动和共振产生的噪声。

3.3 噪声警示标识在噪声超过安全标准的工作区域,应设置明显的噪声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

标识应包含如下内容:•噪声警示标识的形状、颜色和图标应符合规定,易于辨识。

•标识上应明确标示噪声级别和提醒员工佩戴耳塞或其他防护装置。

•标识应固定牢固,清晰可见,不易损坏。

3.4 噪声控制培训为了提高员工的噪声意识和噪声管理能力,职能部门应定期组织噪声控制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噪声对健康的影响和预防措施。

•噪声超标的处理方法和应急措施。

•噪声控制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员工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

4. 考核标准噪声控制管理的考核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噪声测量职能部门负责定期进行噪声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噪声测量的频率和区域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确保全面掌握噪声环境的治理情况。

噪音管理制度范文

噪音管理制度范文

噪音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管理各类设备及作业活动所产生的噪音,保障员工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本制度制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相关设备及作业活动。

第三条噪音管理的基本原则:噪音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追求综合治理。

第四条噪音管理的基本要求:依法合规,科学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责任明确,措施有效。

第五条本单位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噪音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噪音管理工作机构和人员配备,明确噪音管理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噪音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六条鼓励本单位员工积极深入参与和支持噪音管理工作,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预防能力。

第七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单位有关领导部门。

第二章噪音管理的基本内容第八条各类设备的噪音控制1.对设备的噪音水平进行评估和监控,并针对高噪音设备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噪音水平。

2.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在正常运转状态下噪音水平达标。

第九条作业活动的噪音控制1.对作业活动产生的噪音进行评估和监控,并采取适当控制措施,降低噪音水平。

2.采用噪音控制技术、设备和工艺,降低作业活动产生的噪音。

第十条噪音暴露监测1.定期对工作环境内的噪音水平进行监测,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方案。

2.对不同工作区域和岗位的噪音暴露进行评估,保证员工的噪音暴露水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十一条噪音管理培训1.对本单位的员工进行噪音管理与防护培训,提高员工的噪音管理意识和技能。

2.定期组织噪音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员工的噪音管理意识。

第十二条噪音管理责任1.相关部门应当落实噪音管理的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2.对噪音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三章噪音管理的监督检查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噪音管理档案,并按规定备案存档。

第十四条噪音管理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1.设备和作业活动产生的噪音监测记录;2.噪音控制、防护设施的管理情况;3.员工的噪音防护培训记录;4.噪音管理工作效果评估报告。

办公区域噪音控制管理制度(精选)

办公区域噪音控制管理制度(精选)

办公区域噪音控制管理制度1.引言随着现代办公环境的发展,噪音控制已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噪音不仅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办公环境,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本制度旨在明确噪音控制的管理措施和操作规范。

2.制度目标本制度的主要目标包括:▶降低办公区域噪音水平: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办公室内部和外部的噪音影响。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保障员工健康:减少噪音对员工身心健康的影响,确保员工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高效工作。

3.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办公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区▶休息区▶其他相关工作场所4.噪音源分析4.1办公设备噪音办公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空调、电脑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音。

噪音水平的高低与设备的品牌、型号、维护情况有关。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新高噪音设备是降低噪音的有效手段。

4.2人员活动噪音人员的交谈、走动、接打电话等活动会产生噪音。

这类噪音往往无法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来减少其影响。

例如,鼓励员工在特定区域进行交谈、使用耳机接打电话等。

4.3外部噪音外部环境( 如施工声、交通噪音等)也是办公区域噪音的重要来源。

针对外部噪音,可以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如双层窗户、隔音墙等)进行控制。

5.噪音控制措施5.1办公室布局与设计▶合理布局:在办公区域内,尽量将噪音源(如复印机、打印机等)放置在远离员工工作区的位置。

▶区域划分:设置安静区、讨论区和社交区,以便员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作环境。

▶绿色植物:适当放置绿色植物,可以起到吸音的作用,减轻噪音对员工的影响。

5.2噪音隔离材料的使用▶隔音材料:在办公室装修时,使用隔音材料( 如隔音墙、地毯、吸音板等)来降低噪音传播。

▶窗户隔音:对于外部噪音,可以采用双层玻璃窗或专业隔音窗,以减少噪音渗透。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 (精选)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 (精选)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一、总则1.1目的和依据1.1.1为规范单位内噪声排放和噪声控制管理,维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环境的良好状态,特制定本噪声控制管理制度。

1.1.2本制度的依据包括《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规和标准。

1.2适用范围1.2.1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所有涉及噪声排放和噪声产生的部门和岗位。

1.2.2各部门应结合本制度制定具体的噪声控制管理实施细则,并不断优化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二、噪声环境评估与监测2.1噪声源辨识2.1.1对单位内可能产生噪声的设备和工艺进行全面调查,明确噪声源。

2.1.2对于新引进的设备和工艺,要在引进前进行噪声环境评估,确保其噪声水平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

2.2噪声监测2.2.1建立噪声监测点,对单位内的主要噪声源进行定期监测。

2.2.2制定噪声监测计划,包括监测频率、监测时段等,以全面了解噪声环境状况。

三、噪声控制与治理3.1噪声控制设施3.1.1针对噪声源,建立相应的噪声控制设施,包括隔声、吸声、降噪等措施。

3.1.2对于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的噪声源,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确保噪声排放符合标准要求。

3.2工艺优化3.2.1通过工艺优化和设备更新,降低噪声源产生的噪声水平。

3.2.2在新项目规划中,要考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选择低噪声产生的设备和工艺。

四、个人防护措施4.1个人防护装备4.1.1针对噪声工作环境,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耳塞、耳罩等。

4.1.2提供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培训,确保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4.2作业控制4.2.1对于需要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要采取轮班制度,减少单个人员在噪声环境中的工作时间。

4.2.2鼓励对噪声环境中的作业过程进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改造,减少人员直接参与的噪声源。

五、员工健康监测5.1职业健康档案5.1.1建立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记录每位从业人员的噪声接触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标准版)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目的
加强噪声的控制管理,减少噪声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使用范围
本程序使用公司内在生产、办公、生活和其他活动所产生的噪声的控制。

3、职责
3.1安全环保部负责全处范围噪声治理工作的监督。

3.2各部室、生产车间负责本部室、车间范围内的噪声控制管理。

4、管理规定
4.1公司存在的注意噪声源:
a)各种机电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如煤气风机、振动筛、各类泵等。

b)车辆、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

c)工程施工产生的噪声。

d)其它
4.2噪声的控制措施
4.2.1机电设备噪声的控制措施
a)在操作中严格遵守机电设备的操作规程,防止因误操作而产生异常噪音。

b)按照机电设备的检查与维护要求,定期做好加注润滑油,更换易损件,紧固各个零部件等工作。

c)加强各种机电设备的巡检工作,遇到突发情况时,及时修理产生异常噪音的设备,缩短异常噪音的排放时间。

d)尽可能将噪声源与工作人员相隔离,减少噪声对接受者的影响。

4.2.2车辆机械设备噪声的控制措施
a)严格遵守车辆、机械设备操作规范,防止因误操作而产生异常噪音。

b)定期对车辆、机械设备的主要部件进行维修和保养,保持其技术性能良好,使其排放的噪声符合有关技术标准。

c)检查车辆、机械设备的状态时、注重对其噪声的监测,对超过噪声排放标准的车辆、机械设备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d)加强车辆、机械设备的检查工作,遇到突发情况时,及时修理
产生异常的车辆、机械设备,缩短异常噪音的排放时间。

e)进入公司区域内的车辆及外部车辆禁止鸣喇叭。

4.2.3工程施工中噪声的控制措施
a)工程主管部门应要求施工单位作业时,符合国家规定的
GB125-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b)施工单位在管理处区域内作业时,应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和合理的作业时间安排,尽量减少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c)对超过噪声标准的作业,应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并提前告知相关部门。

4.2.4对其它类噪音的控制措施
a)在使用音响设备时,应注意音量的大小,并且禁止在办公室区域内大声喧哗。

b)在办公室区域内尽量减少各种办公设备的工作时间,用完后就及时关闭。

c)加强门窗的密封性,做到随时关闭门窗,将工作人员与噪声源隔离开。

4.2.5在各种生产活动中,应注意改进工艺流程及工作程序,减少各种设备因长时间运转所产生的噪声。

4.2.6及时更换超过使用年限的设备。

在购置新的设备时,应进行评价,其噪声排放标准要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在同等条件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低噪声的设备及车辆,以减少噪声的排放。

4.3接受者的防护
4.3.1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处于噪声环境下的人员适当配备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

4.3.2安排工作时,尽可能允许处于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以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