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浣溪沙-教案

合集下载

浣溪沙晏殊教学教案设计

浣溪沙晏殊教学教案设计

浣溪沙·晏殊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晏殊及其词作背景。

2. 引导学生欣赏《浣溪沙》,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简介晏殊:生平、地位、词风。

2. 欣赏《浣溪沙》词牌的特点。

3. 分析《浣溪沙》的词意、意境。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晏殊画像,简介其生平。

3. 分析《浣溪沙》的词意,解读关键词语。

4. 讨论晏殊的词风,总结其艺术特色。

【课堂练习】1. 请学生举例说明晏殊的词风。

2. 分析《浣溪沙》中的意境。

第二章:词语解析【教学目标】1. 掌握《浣溪沙》中的重点词语。

2. 理解词语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内容】1. 解析《浣溪沙》中的重点词语。

2. 分析词语在词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浣溪沙》中的重点词语。

2. 分析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如描绘景象、表达情感等。

3. 举例说明词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课堂练习】1. 请学生举例说明《浣溪沙》中的修辞手法。

2. 分析词语在词中的表达效果。

第三章:句子解析【教学目标】1. 掌握《浣溪沙》中的重点句子。

2. 理解句子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内容】1. 解析《浣溪沙》中的重点句子。

2. 分析句子在词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浣溪沙》中的重点句子。

2. 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如描绘景象、表达情感等。

3. 举例说明句子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

【课堂练习】1. 请学生举例说明《浣溪沙》中的修辞手法。

2. 分析句子在词中的表达效果。

第四章:情感分析【教学目标】1. 理解《浣溪沙》的情感内涵。

2. 学会欣赏词人的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1. 分析《浣溪沙》中的情感变化。

2. 探讨词人情感的表达手法。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浣溪沙》中的情感变化。

2. 分析情感的表达手法,如直接抒情、寓情于景等。

3. 讨论词人的情感内涵,如忧国忧民、感慨人生等。

【课堂练习】1. 请学生举例说明《浣溪沙》中的情感表达。

浣溪沙 晏殊 教案

浣溪沙 晏殊 教案

浣溪沙晏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晏殊《浣溪沙》的文学背景和创作意图。

2.掌握诗歌的形象思维、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形象思维、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分析和情感把握。

三、教学准备1.课文:《浣溪沙》2.教学课件3.教学参考书籍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介晏殊及其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浣溪沙》的题目,了解其词牌特点。

二、课文讲解1.逐句讲解《浣溪沙》的文本,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诗歌的形象思维,如“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的音乐形象,“去年天气旧亭台”中的时空交错。

3.讲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如“夕阳西下几时回”的哀愁之情,“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奈之意。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作业布置1.背诵《浣溪沙》。

2.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浣溪沙》的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背诵诗歌的感受。

二、诗歌意境分析1.分析“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意境,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酒的关系。

2.分析“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时光流转和物是人非。

3.分析“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哀愁之情。

三、诗歌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浣溪沙》的词牌特点,如词牌《浣溪沙》与诗歌内容的关系。

2.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3.分析诗歌的音乐性,如韵律、节奏等。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古典诗词的审美价值。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浣溪沙》的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二、诗歌情感分析1.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无奈之情。

2.分析“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怀旧之情。

3.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孤独之意。

三、诗歌创作背景分析1.讲解晏殊创作《浣溪沙》的历史背景。

《浣溪沙》教学设计(13篇)

《浣溪沙》教学设计(13篇)

《浣溪沙》教学设计《浣溪沙》教学设计(1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学习《浣溪沙》。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古诗二、学习《浣溪沙》1、简介作者并解题——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人。

太和进士,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咏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与古代战争联系起来,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但是,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涵着强烈的意念活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踪迹地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地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

正由于发现了这片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因此,“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三、教学过程1.全班齐读《浣溪沙》。

2.《浣溪沙》上阂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明确:山下小溪边,生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流涕细雨中杜鹃在啼叫。

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3.下阔转入抒怀,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明确:由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

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师补充: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能有如此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

晏殊《浣溪沙》优秀教案精选

晏殊《浣溪沙》优秀教案精选

晏殊《浣溪沙》优秀教案精选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自《中国古代诗歌选读》第8册,第3单元,第1课时。

教学内容为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浣溪沙》。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浣溪沙》的词意,体会晏殊词的风格特点。

2. 学生能够领悟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

3. 学生能够运用诗词知识,分析并欣赏晏殊的词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理解《浣溪沙》的意境,体会晏殊词的风格特点。

2. 难点:分析晏殊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学生课本,《中国古代诗歌选读》,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宋代词曲,让学生感受古代词的魅力,引出本课内容。

2. 文学背景介绍:介绍晏殊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为学生学习《浣溪沙》做好铺垫。

3. 词句解析:分析《浣溪沙》的词句,讲解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意。

4. 意境领悟:通过描绘景物,引导学生体会晏殊词中的情感。

5. 写作手法分析:讲解晏殊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

6. 例题讲解:选取类似《浣溪沙》的词作为例题,分析其写作手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晏殊的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浣溪沙》晏殊景物描写情感抒发七、作业设计2. 作业答案:《浣溪沙》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晏殊的词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浣溪沙》,使学生了解了晏殊的词风特点,掌握了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古代词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诗词素养的培养。

拓展延伸:1. 让学生收集其他宋代的著名词人作品,进行分析比较。

2. 组织一次诗词鉴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词的魅力。

3.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对古代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浣溪沙 晏殊 教案

浣溪沙 晏殊 教案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理解词牌《浣溪沙》的格式和特点。

(3)了解作者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1. 词牌《浣溪沙》的格式和特点。

2. 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3. 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词中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体会。

2. author's emotional expression.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词的全文、注释、译文、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词牌《浣溪沙》的格式和特点。

(2)介绍作者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词,理解词意。

(2)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疏通文意,体会词的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谈对词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牌《浣溪沙》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6. 作业布置(1)背诵《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收获的心得体会。

7. 板书设计《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与其他唐代词人的作品,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浣溪沙晏殊教学教案设计

浣溪沙晏殊教学教案设计

浣溪沙·晏殊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浣溪沙·晏殊》。

(2)理解《浣溪沙·晏殊》的词牌特点、韵律、意境和主题。

(3)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浣溪沙·晏殊》与其他唐宋词人的作品在风格上的异同。

(2)运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词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晏殊词作的美学魅力,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2)领悟作品中的人生哲理,学会珍惜人生,乐观面对困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浣溪沙·晏殊》。

(2)理解词牌特点、韵律、意境和主题。

(3)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词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对词中深层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晏殊及《浣溪沙·晏殊》的背景。

(2)引导学生朗读《浣溪沙·晏殊》,感受词的韵律美。

2. 词牌特点分析(1)介绍《浣溪沙》的词牌特点,如平仄、韵脚等。

(2)分析《浣溪沙·晏殊》的词牌运用,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3. 意境与主题探讨(1)分析词中的意象,如“一向年光有限”、“小园香径独徘徊”等。

(2)引导学生感悟词的主题,即珍惜时光、乐观面对人生。

4. 修辞手法分析(1)找出词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在表达情感、塑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浣溪沙·晏殊》的词牌特点、意境和主题,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浣溪沙·晏殊》。

2. 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3. 查找其他晏殊的词作,与《浣溪沙·晏殊》进行对比分析。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组织学生阅读其他著名词人的作品,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如梦令》等,比较其与《浣溪沙·晏殊》的异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宋代词的风格特点。

晏殊的浣溪沙教案(精选9篇)

晏殊的浣溪沙教案(精选9篇)

晏殊的浣溪沙教案晏殊的浣溪沙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晏殊的浣溪沙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晏殊的浣溪沙教案篇1教学目标: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课文:《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教学流程:一、导入1、与置身于社会底层,潦倒不得志的柳永截然不同,晏殊身为宰相,生活是安逸的。

不同的主人公,同样是面对春色,同样是登高饮酒,晏殊抒发的情怀会与柳永有什么不同呢?二、品读语言理解内容1、朗读这首词,说一说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疏通这首词的大意2、圈划这首词中作者所见的景物,说说随着所见景物的不同,诗人的心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3、体会这首词中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分别象征什么?“去年天气”,“旧亭台”——生命之中看似不变的事物、“夕阳”——时光的一去不回“落花”——生活中消逝的美好“归燕”——似曾相识的新的美好4、品读下片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两个词包含了怎样的情感?诗人面对“花落去”“燕归来”的眼前之景,悟到了什么哲理?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间会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会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现,虽然花开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树常青。

三、比较迁移、深入把握1、从思想内容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有哪些异同?相同之处:都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对失去时光的不舍与怀念,且两者对生活都充满热爱,以平静乐观的心态看待生命之中的得失。

不同之处:晏殊体认到了生命之中的美好会以不同方式再次出现;崔护以审美的生命态度,将逝去的美好化作浪漫的记忆珍藏心间。

晏殊《浣溪沙》的教案一等奖2篇

晏殊《浣溪沙》的教案一等奖2篇

1、晏殊《浣溪沙》的教案一等奖导语:晏殊《浣溪沙》的教案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晏殊《浣溪沙》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晏殊《浣溪沙》的教案一、学习目标1、在吟诵背诵中感受本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

2、体会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二、学法指导学生先在查阅资料和借助书下注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的大意,再通过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内容1、根据前一节课中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回答这首词从字数和结构上分类分别属于和。

2、你对作者晏殊了解多少?他在写这首词时的境况和心情是怎样的?晏殊是时期的词人,《浣溪沙》是词的,它选自。

3、学有潜力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下一部分中出现的问题。

四、课堂学习重点内容(1课时完成)1、作者和词作的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

这首词选自《珠玉词》。

《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

《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片(也叫上下两阕),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

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

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2、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一首。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无可奈何:不得已。

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教案
晏殊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作者和词作的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

这首词选自《珠玉词》。

“浣溪沙”是词牌名。

《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阕(也叫上下两片),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

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

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2、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一首。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无可奈何:不得已。

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6)小园香径独徘徊。

香径:花间小路。

徘徊:来回走。

3.译文:喝着一杯杯美酒,听着一首首歌词翻新的曲子。

又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啊,你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美丽的花儿总要凋落,这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就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4.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词中关键词句所蕴涵的哲理和感情。

(1)“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叠在一起了。

问题一:你知道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故吗?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

思路点拨: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2)问题二:怎样体会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中的“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从“花落去”到“燕归来”,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
思路点拨:“花落去”、“燕归来”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有机组合,普通的花和燕就不普通了,而变为某种美好、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即景抒情,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挡,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的事物的再现,只是已不是原来的事物,原因就是似曾相识了。

写了作者对好景不长的惋惜,青春易逝的感伤。

被称为天下奇偶。

五、作业布置和练习拓展
(一)作业:
1、自己默写本词中需积累的名句,。

源于此句沿用至今的成语是。

1、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历来人们对其内容的理解却很不一致,有的说是表现年华易逝的伤感,有的说是抒发故旧之情。

你在学完本词后有怎样的感受和人生启迪?请用一段文字表达。

练习拓展
2、想象一下,“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作者在独自行走中思索和反省到什么?请用一段心理描写描绘出来,100字左右。

牛刀小试
赏析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3)三题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

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牛刀小试答案
(1)答: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2)答: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

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3)答: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