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 中国天气和气候共59页
中国天气气候

0 寒冷
100
-4.7 ºC
-10
多雨
50
33.1
-20
少雨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
气温(℃)
北
30
降水(毫米)
250
京
气
20
200
温
曲
线
10
150
图
与
降
0
100
水
量
柱
-10
50
状
图
-20
0
1
4
7
10 ( 月 )
从左向右读
阴转雷阵雨
中雨转大雨
晴转多云
小雪转中雪
图6-11 北京、上海、广州不同年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4、说明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不同年份的降水量有无变化, 变化大小。
自学指导 书61页3-17 精确制导89页3题
1、阅读第61页图3—17“中国气候类型图”:找出并记住
中国的5种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复杂多样
高原和高山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精确指导60页
1、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天气是多变的
2、气候是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61页
S
风杆
风尾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西北风
北风
东北风
西风
东风
西南风
南风
风力
二级
三级
六级
八级
十级
台风
请判断 右侧符 西北风 号所代 (7级) 表的风 向风力 西风
(5级)
练一练
寒温带
中国地理之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课题:中国地理之三中国的天气和气候课型:新课;是否配有教学课件:有;第 1-3 (共3课时)主备教师:农小兰集体讨论时间:2010-02-22 教案执行时间:第一周,第1,2,3节【教学目的】1.能够在我国一、七月等温线图上正确描述气温的分布规律,并正确分析其成因。
2.能够在我国等降水量线图上正确描述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的分布。
3.能够在天气图上确认影响某一地区的天气系统。
【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3.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4.季风区和非季风区5.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6.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第一课时】【导入】同处于北纬30度附近的非洲和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景观却大不相同,这是为什么?问:这是为什么呢?——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受季风气候显著。
讲解补充:青藏高原的隆起,更加加剧了塞北的干和江南的湿,可以说如果不是季风和青藏高原,中国的上海、江浙、福建、广东、广西这些地方应该是一片沙漠。
【课外知识】你能想象出,如果没有青藏高原,上海、江浙、福建、广东、广西将是一片沙漠吗?找一张世界地图,在纬度23度到35度之间,环绕地球,无论东半球还是西半球,也不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大都是荒漠分布的地方。
可以说南北纬度30度附近是荒漠带。
但是中国是一个例外。
沙漠在中国终止了脚步,不但终止了脚步,还来了一个180度的转变,由炎热干旱的荒漠变成了细雨如丝的江南。
可以说中国的上海、江浙、福建、广东、广西这些地方是全球副热带荒漠中的一片绿洲。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全有赖于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的崛起阻挡了副热带高压(这种气压控制下的气流下沉,因此降水很少)的控制,而江南、华南离海洋近,海洋湿润的气流在青藏高原的阻挡下,形成丰富的降水,早就了一片湿润的江南景色,而同一纬度的非洲,却形成了炎热干燥的撒哈拉大沙漠。
中国地理气候

根据≥10℃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可以分为五 暖温带 ≥3200℃ 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 中温带 ≥1600℃
寒温带 青藏区
带。另外,由于青藏高原海拔特别高,形成了一个
<1600℃ 青藏高原
天高地寒的高原气候区。
二、降水特征
我国de 降水 特点
1、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
大兴 水量线大致通过____
兰州 拉萨 ____ 市、_____ 市至
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我国de 降水 特点
4
1、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
读图回答
。
托克逊
4、年降水量200毫 西北内陆地区 _____________。
米以下的地区大多在
降水量 800 200
(毫米) 1600 400 50
大兴安 风区大致以________
阴 贺兰 岭 、___山、____山、 巴颜喀拉 ________山、__
冈底斯 ______山为界。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
二、降水特征
我国de 降水 特点
雨
(二)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 空气冷空气冷空气 气冷空气冷空气 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 空气冷空气冷空气 气冷空气冷空气 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
夏 季 7 月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 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 温、南北温差小。吐鲁番 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 地方
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其分布 划分依据: ≥10℃的积温
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温度带 热带 范围 ≧10℃积温 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 部(雷州半岛)、滇南 >8000℃ 部(西双版纳) 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 4500-8000℃ 地区,青藏高原以东 作物熟制 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 济林的重要产区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 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经 济林的重要产区。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我国冬小表、 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苹果、梨、 葡萄等)的主产区。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甜菜、 玉米、谷子、高粱 一年一熟。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 为主: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一年一熟。青稞等
中国地理总复习——中国的气候(53张ppt)

2.台风 (1)形成: 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强大气旋。我国民 间习惯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按照国际规定, 热带气旋按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不同强度分成 几种级别:中心附近最大风力6-7级叫热带低气 压,8-9级叫热带风暴,10-11级叫强热带风 暴,12级以上叫台风(台风又分为12-13级称 台风,14-15级称强台风,16级以上称超强台 风)。
干湿地区分布和植被类型
干湿地区
分布地区
天然植被
湿润区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 森林 部
半湿润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 森林、草原 原等地
半干旱区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 草原 高原大部、天山山地等
干旱区 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 荒漠草原、 噶尔盆地、青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
四、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六个温度带的比较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高原气候
分布 范围
黑龙江北 部、内蒙 古东北部
东北和内 蒙古东部、 新疆北部
黄河中下 游大部分 地区和新 疆南部
秦岭-淮 河以南 (即我国 东南部)
云南和台
湾的南部 和海南省
青藏高原
10℃ 积温
<1600℃
1600℃ ︳
34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400℃ ︳
4500℃
3.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1)积温:≥10℃持续期内日均温之和。
暖温带
寒温带 中温带
高原气候区
亚热带 热带
(2)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寒气候区。
在温度带图上,重点记忆暖温带 包括的地区,即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 廊、塔里木盆地,北侧是中温带,南侧是亚热 带,热带和寒带的面积小。
暖温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分布 界限,暖温带及其以南种植冬小麦、水稻和油 菜,其北侧种植春小麦和甜菜。
中国地理:中国的气候(共97张PPT).

活动积温、作物熟制与主要农作物:
≥10℃ 的积温
1000—3400℃
(一年一熟)
3400—4500℃ (两年三熟至 一年两熟)
>4500℃ (一年两熟 至三熟)
主要 农作物
喜凉作物:小麦、 喜温作物:小
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雨影区)
发生地区 赤道地区,我 国夏季午后。
山地地区
锋面 雨
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 持续时间长,
暖湿空气爬到冷空气上面, 范围广,强度
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小。
我国东部夏秋 的降水多是锋 面雨。
台风 雨
台风周围大量的暖湿空气 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 水汽冷却,形成降水。
强度大,多为 暴雨,伴有狂 风、雷电。
4.降水的时间变化对我国的影响
夏季风势力强,或来得早,北涝南旱; 夏季风势力弱,或来得晚,南涝北旱.
5.降水的类型
类型 成因
特点
对流 雨
空气强烈受热膨胀上升, 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 成降水。
强度大,历时 短,范围小, 常伴有暴风、 雷电。
地形 雨
暖湿空气前进时,遇山地 迎风坡多雨,
阻挡,被迫沿迎风坡爬升, 背风坡少雨
16℃ 12℃ 28℃
七月等温线大 致呈东北西南 走向,说明影 响我国气温分 布的主要因素 是海陆分布 (季风影响)
3.温度带
与“五带”的区别?
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 素。由于大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 定升到10℃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
因此我们把日均温达到10℃以上的持续 时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
中国地理中国的气候.ppt

平 洋
_阻__挡__。
(一)降水的空间分布
非季风区
读图回答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 以__大__兴__安__岭 、_阴__山、 _贺__兰_山、_巴__颜__喀__拉_山、 _冈__底__斯_山为界。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
(一)降水的空间分布
(一)降水的空间分布
降水量 (毫米) 1600
800 400
200 50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800mm等降水量线:
1、800毫米等降水量 线通过_秦__岭、 淮__河 附近至_青__藏__高原东 南边 缘。它与我国 一月份的_0_℃_等温线 大体是一致的。
(一)降水的空间分布
。 拉萨
。 。 张家口
1.冬季南北温差大
原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②冬季风的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南
北每所跨年以将冬,近季我5,0国个来冬纬自季度西越。伯往冬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冷
季北空太去气阳,频直气频射温南在 越下南 低,半 。我球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
我的国冬北季方风正加午剧太了阳北高方度的严寒。而我国南方
比由南于方距低冬,季太风阳源高地度遥角远,加之中间有重重
古东北部 分、新疆 地区和新
北部
疆南部
秦岭-淮 滇、粤、 河以南, 台南部和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海南省 以东
10℃积 温
<1600 ℃
1600 ℃
~
3400 ℃
3400 ℃
~
4500 ℃
4500 ℃
~
>8000 ℃ <2000 ℃
8000 ℃
作物 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二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一年一熟 或一年二熟 至三熟
d3中国的天气和气候共28页

干湿地区划分及其分布
• 湿润区: 气候湿润,森林——水田耕作 • 半湿润区: 气候较湿润,草原和森林——旱地耕作 • 半干旱区: 气候较干燥,主要为草原——草原牧业 • 干旱区: 气候干旱,主要为荒漠——灌溉农业
例4.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其原因是:
( )D A.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B.近海有广阔的大陆架 C.各种地形交错分布 D.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有利于气流深入内地
气象灾害
• 寒潮
冬半年的大风、雨雪、冻害。降温时间长,范围广。
• 台风
夏秋的狂风、暴雨。热带气旋。
• 暴雨洪涝
夏秋的锋面、气旋缺水。
气象灾害
• 春旱
3-5月,华北地区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现象。
• 梅雨
春末夏初,江淮地区的阴雨连绵天气。
• 伏旱
(梅雨) 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 • 锋面雨带移动导致降水南北差异: 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南方雨季长,降水多 • 夏季风强弱影响我国旱涝灾害: 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伏旱) 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春旱)
降水年际变化
• 特点: 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 成因: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 影响: 夏季风强,北进快——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北进慢——南涝北旱
•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年降水量≥1600mm地区:东南沿海一带。 • 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
岭—淮河一线。 • 4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大兴安岭西侧—张家
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 • 年降水量≤200mm地区:阴山—贺兰山—祁连
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的西北。
例1.下列温度带中,横贯我国东西的是:( B ) A.寒温带和中温带 B.中温带和暖温带 C.暖温带和亚热带 D.亚热带和热带
区域地理—中国气候

中国降水分布图
降水最少的地区
-托克逊(我国的 “旱极”—深 入大陆的内部)
我国的“雨极”
(位于迎风坡,所以降水多)
雅鲁藏布江 大拐弯处
印 度 洋
雨 极 火 烧 寮
太
平
洋
新疆吐尔孜麻扎土屋(屋顶平)
江南水乡 的斜顶屋
四、中国干湿地区划分
干旱地区 新疆、内蒙古高原 西部、青藏高原西 北,气候干旱,主要 为荒漠
印 度 洋
400mm
半干20旱0m地m 区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和 青藏高原大
部份气候较 干燥,主要 为草原
半湿润地区 800mm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
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气候较湿润,草原和太森
• A.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 C.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界线 • D.寒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五、中国气候特征
一)复杂多样
西北部为干旱 半干旱的: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西南部青藏 高原区为独 特的
热带季风气候
东部为 季风气 候
我
春小麦、大麦、马铃薯 一年一熟
国
的
温
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
度
一年一熟
带
和
冬小麦、玉米、谷子、甘薯
农 业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水稻,油菜、冬小麦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三熟 水稻,热带作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及时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