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浅谈煤矿防治水工作中“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方法

浅谈煤矿防治水工作中“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方法在煤矿防治水工作中,为确保巷道安全掘进,应开展水害预测预报以及井下探放水工作。
为确保探放水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对后续工作的指导性,可采用“物探先行,循环钻探跟进”的综合探测方法。
一、物探原理、设备、方法(一)物探原理通常使用瞬变电磁法开展物探工作,这种方法也叫做时间域电磁法,其是依托接地线源亦或不接地回线朝着地下方向进行一次脉冲电磁场发射,在一次脉冲电磁场间歇过程中,通过接地电极亦或不接地线圈观察、检测二次涡流场的方式。
其基础流程是:在井下面或者地表依托某种波形电流构建发射线圈,继而在其周边空域形成一次磁场,且在地面下部导电岩矿体中形成能够感应的电流。
电能供给中断以后,感应电流因为热损耗而逐渐减弱。
衰减过程通常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早期、中期、晚期。
初始阶段的电磁场等同于频率域内的高频部分,趋肤深度有限,衰减程度显著;晚期等同于频率域中的低频内容,趋肤深度重,衰减不显著。
经过总结电源中断后每个时间段二次场伴随时间变动而呈现出的一般性特点,能够归纳出各种深度的地电特点。
图1-3 瞬变电磁法工作原理在电导率为σ、磁导率为μ0的均匀各向同性大地表面铺设面积为S的矩形发射回线,在回线中供以阶跃脉冲电流I(t),其中:(1)在断电以前,发射电流在回线周边的土地与空域中形成比较稳固的磁场。
在t与0相等时,实施断电操作,由此电流形成的磁场也立刻不在存在。
一次磁场的这种巨大改变依托地下导电介质与空气传输到回线周边的土地,且在土地中形成感应电流以让发射电流中断以前具有的磁场持续存在,确保空间磁场存续较长时间。
因为介质的热损耗,一直至把磁场能量全部耗费完截止。
因为电磁场在空气中传输的速率大幅快于导电介质中传输的速率,在一次电流中断的情况下,一次磁场的巨大变动先传输至发射回线周边地面的所有点,为此,初期产生的感应电流只存在于地表。
地表各个位置感应电流并非匀称分布,在靠近发射回线一次磁场程度最深的地表位置感应电流最为显著。
物探工作岗位职责

物探工作岗位职责物探技术员岗位责任制1、必须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经过物探厂家培训且考核合格。
2、及时对巷道进行物探,搞好物探工作,依照测量结果认真分析^p ,提高物探的准确性,为矿井安全生产打下基础。
3、下井前要对仪器进行仔细检查,确保仪器的防爆性能和电气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采集数据前的准备工作。
使用仪器前应对仪器的功能进行测试,确保仪器工作正常。
4、下井前检查仪器的电池电压,确保仪器使用前电量充足,以保证现场长时间使用。
仪器在进入井下时,严禁取下仪器的外套使用。
5、仪器充电必须在地面无易燃、易爆和无腐蚀性物体的室内进行,充电期间不可加电工作,以免在线充电电压过高损坏仪器。
6、在进行探测前,要确保仪器发射线圈、接收线圈与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连线正确。
7、物探设备连接好以后,打开接收机,将仪器中存储的数据删除,以免本次探测数据存储空间不足。
使用时避免猛烈碰撞,避免淋水,避免强电干扰,避免在机电设备运行时探测。
8、每次探测前,要根据探测的需要重新设置仪器参数,确保参数设置正确。
9、在进行探测时,要认真观察线圈的位置及角度,并对照设计图纸,防止出现缺少测点的情况;若发现有错误或者异常的数据,要重新对该点进行探测。
10、当所有数据都测量完毕后,在地面办公室用专用数据线和专用软件输入电脑,然后通过专用分析^p 处理软件进行分析^p 、处理、出图。
11、仪器使用完毕后,应放置在干燥,无腐蚀气体的地方贮存。
12、如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首先要实事求是,查找根,及时解决问题。
并召开事故分析^p 会,写出事故分析^p 报告,划分责任,对责任人进行处罚。
13、每月的下井次数根据各矿实际需要下井。
物探技术员岗位责任制1、必须具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经过物探厂家培训且考核合格。
2、及时对巷道进行物探,搞好瞬变电磁仪物探工作,依照测量结果认真分析^p ,提高物探的准确性,为矿井安全生产打下基础。
3、下井前要对仪器进行仔细检查,确保仪器的防爆性能和电气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采集数据前的准备工作。
sl 326t-2020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

SL 326-2020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本规程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物探的基本要求、方法、工作流程和成果应用。
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物探工作,包括岩土工程、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领域的物探。
一、基本要求1. 物探工作应遵循科学、客观、准确、实用的原则,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2. 物探方法和技术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物探工作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作质量和成果真实有效。
二、方法及应用1. 地震勘探:用于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地层界面、岩性变化等信息。
一般采用反射波法和折射波法。
2. 电法勘探:通过测量电场分布和电位变化,推断地下地质体的大小、形状和分布规律。
包括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和电磁法等。
3. 声波探测:利用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探测地下地质体或结构物的位置、形态和性质。
包括超声波法和地震波法等。
4. 放射性勘探:通过测量放射性元素的辐射强度和分布规律,推断地下地质体或矿体的位置和性质。
5. 地热勘探:利用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和特性,探测地下热水储量和热能开发前景。
6. 环境勘探:针对环境污染物的扩散、迁移和分布规律,探测土壤、地下水和大气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
三、工作流程1. 收集工程地质资料,明确物探目标和任务。
2. 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和仪器设备,制定工作计划。
3. 野外数据采集和整理,包括测线布置、电极安装、激发和接收等工作。
4. 数据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地质解释和推断。
5. 编写物探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审查验收。
6. 对审查不合格的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直至合格为止。
物探工作方法技术

1:5000激电中梯剖面测量1:5000激电中梯剖面测量采用长导线,针对重要异常带、矿化带进行,为寻找隐伏矿提供依据。
1、1:5000剖面敷设剖面端点用全站仪或GPS RTK布设,用木桩标记;测点采用GPS RTK分段控制、罗盘定向、测绳量距布设,用带有编号的红布标记。
质量检查按“一同三不同”的原则进行,检查点在空间上、时间上大致均匀,总检查量不低于5%,精度要求达到“B级”精度要求,即在相应比例尺图上平面点位限差<±2.5mm,点位中误差不超过12.5m;相邻点距误差限差10%,均方相对误差不超过5%。
2、野外工作方法激电剖面法采用中间梯度装置,AB=1200米,MN=40米,点距=20米。
采用时间域激电测量,正反向标准直流脉冲供电,脉冲宽度2秒。
以上参数可根据野外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试验进行适当调整。
激电观测参数为一次电位Vp、供电电流强度I及视充电率Ms,计算视电阻率ρs。
观测时,测量电极MN在供电电极AB的2/3区间移动,旁线距小于AB/5。
全区装置大小、观测参数设置应保持一致。
一条剖面不能在一个供电装置内完成时,每个装置接头处应有三个以上的重复观测点。
供电电流应使二次电位观测值大于最小可靠值,一般应使一次电位观测的观测值绝大部分在30mV以上。
野外要经常检查仪器、导线的漏电情况,对突变点、异常点应进行重复观测和加密观测,确保观测数据可靠。
3、电性参数测定电性参数测定主要采用露头法测定,有条件时,应采集一定的岩矿石标本,用标本法测定,并分别统计。
每类岩(矿)石标本不少于30块,参数测定的质量评定应以采用某一种岩性测定的全部标本检查结果来衡量,即用基本观测统计出来的常见值与检查观测结果统计出来的常见值相对误差不得超过20%。
4、质量标准视电阻率观测精度(<±7%),视充电率观测精度(<±12%),达到B 级精度;电性参数总平均相对误差≤±20%。
5、执行标准《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 0070-93);《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95)。
物探工作简介

利用地下水在不同地质体间的流动规律, 对地质构造、地层界面等信息进行探测和 分析。
物探工作设备
数据采集设备
包括各种传感器、测量仪器等,用于采集物探数据。
数据处理设备
包括计算机、软件等,用于处理、分析、解释采集到 的数据。
辅助设备
包括交通工具、通讯设备等,用于保障物探工作的顺 利进行。
03
物探工作实例
数值模拟与虚拟现实技术
数值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将使物探工作更加直观、 形象,能够更好地模拟地质体特征和地下结构,为地质勘 探和资源开发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跨学科融合发展
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相结合
地球化学方法能够提供关于地下隐伏构造和矿产资源分布的更多信息,与地球物理方法相 结合能够更好地综合分析地质体特征和地下结构。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综合运用多种物探方法可以相互印证和补充,提 高物探解释的精度和可靠性。
物探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制定标准操作流程
01
制定标准操作流程可以规范物探工作的各个环节,确
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
02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可以确保物探工作的质量,提高工
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推广行业规范
02
物探工作流程与技术
物探工作流程
现场勘查
对探测目标所在区域进行实地 勘查,了解现场地形、地貌、 地质等特征。
数据处理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 析、解释等,提取有用的信息 。
探测目标分析
对探测目标进行详细分析,确 定探测任务、目的、要求等。
数据采集
根据探测任务和技术要求,选 择合适的物探方法和技术进行 数据采集。
结果评估
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评估,判 断探测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提 出改进意见。
物探工作方法与技术

1、1∶1万激电工作方法技术(1)仪器激电工作使用WDFZ-2激电发射机和WDJS-1微机激电接收机。
接收仪开工作前分别用标准信号发生器进行校验和一致性检测,检测合格的仪器方可投入使用。
(2)测网或剖面布设激电剖面布设在具有寻找金属硫化物矿产前景的矿化蚀变带上,主要以激电剖面和电测深为主。
应尽量垂直于极化体的走向、地质构造方向或垂直于其它物化探异常的长轴方向,尽可能的与已有勘探线或地质剖面重合,提高异常解释水平和成果的有效性。
线距要求100-200米,点距40米。
(3)测点观测方法技术激电剖面工作采用中梯测量装置,AB=1200米,测量范围为AB 极间2/3AB区间。
发射机供电(测量)周期为8s,接收机测量叠加次数2次,延时100ms,采样宽度40ms。
其它技术要求严格按《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执行。
(4)精度要求与质量检查方法激电中梯方法各项工作实际技术指标如下表。
表4-13 激电及电阻率测量精度指标激电野外质检工作应与原始观测同步进行,质量检查采用一同三不同的质检方式,即同点位、不同仪器、不同时间、不同操作者,检查量为3%。
(5)电法资料整理主要包括仪器一致性资料的计算,视电阻率计算,精度统计及接口处理等内容,其视电阻率计算中的K值应经100%的对算,确保无误。
视电阻率计算采用以下公式:K =2π / (1/AM-1/AN-1/BM+1/BN)Ps=K×Vp/I电法资料的处理主要用于确定视极化率的背景场和对极化体的正演。
背景场的分析可选用趋势面分析(一般用二次)或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以提供划分局部异常的基础性资料。
2、1∶1万磁法测量工作方法技术使用G-856质子磁力仪进行总场测量,测量参数为ΔT。
仪器试验、检查及测点观测方法技术按前述相关要求进行。
测网布设在筛选的具有寻找铁族元素矿产前景的1∶5万磁测异常中,线距要求100-200米,点距要求在20-50米。
测线应尽量垂直于地质构造方向或垂直磁异常的长轴方向,尽可能的与已有勘探线或地质剖面重合,提高异常解释水平和成果的有效性。
物探工作简介

3.2、物探工作程序中重要环节
3.2.3 施工设计编写—《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 MT/T 897-2000)
3.2.3设计编制提纲3.2.3.1序言: 叙述项目来源、地质任务、工作范围,施工区的行政区划、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等。3.2.3.2施工区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a)地质概况(包括地层、煤层和主要构造情况); b)地球物理特征; c)以往勘探程度及存在的主要问题。3.2.3.3 施工方法及工程量: a)生产前的试验工作; b)施工方法、因素的选择及其依据; c)地震工程布置及工程量; d)质量要求; e)测量工作及精度要求。3.2.3.4 资料处理、解释和报告提交: a)资料处理; b)资料解释及精度要求; c)报告提交的内容和时间。3.2.3.5 主要技术措施。3.2.3.6 设计附图: a)地形地质及地震工程布置图; b)综合柱状图; c)其它有关图件(包括以往地质、物探工作研究程度图)。3.2.3.7 水文地震勘探设计应增加水文地质内容。3.2.4 设计的审批 设计由编制单位初审,任务来源单位审批。设计未经批准,不得正式生产。工作中若设计有较大的改变,应报请设计批准单位同意。
5.4.3 接收线距宜为道距的整数倍,一般为道距的2~6倍,最大线距应小于第一菲涅尔带半径。
3.2、物探工作程序中重要环节
3.2.3 施工设计编写—《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 DZ/T 0170-1997 )
探地雷达
探地雷达
○
○
○
○
△
地震勘探
浅层折射波法
○
△
浅层反射波法
○
瑞雷波法
△
○
弹性波测试
声波法
○
○
○
浅谈做好物探工作基本流程与要求

浅谈做好物探工作基本流程与要求地球物理勘探是现阶段乃至今后资源勘探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作者依据物探工作相关技术《规范(程)》结合工作实践,从立项设计、外业施测、资料处理与解释三个阶段总结了如何做好物探工作基本流程,详细阐述了物探项目三个阶段各个环节可供操作的具体技术要求,对规范做好物探工作、提高勘探效果具积极指导意义。
标签:勘探目标物探工作流程技术要求1做好物探项目总体要求(1)做好方法选择与论证工作。
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与研究工作,本着遵重原有资料成果,又不拘泥于已有结论的原则,围绕研究目标在有限的条件内,最大限度地进行认真、细致的综合研究,做好方法选择与论证工作。
(2)注重物探工作布置的规范性与系统性。
地球物理场分布的复杂与未知性决定了物探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给出趋势性的界面,从宏观上把握地(电性)层结构特征与异常地质体的分布状况。
在工作布置时应遵循物探测网布置原则,依据地层构造主体走向、工作程度、工作方法、勘查目标规模与深度等因素合理、规范布置勘查测线(点);在必要时亦需布置典型剖面进行研究工作。
尽可能降低由于工作布置的非规范性带来验证工程的风险。
总的要求是工作布置要有系统性,满足规范性。
基础性扫面工作须覆盖整个工作区,剖面性工作着重考虑找矿突破最有希望的整个地段。
(3)强调综合方法,注意实施方法的有效性与时序性。
物探属勘探范畴,它是从地球物理场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判断异常源的性质,其面对的是十分复杂的未知背景场,由此产生异常源性质的不确定性,非唯一性。
物探需要综合方法资料来限制、降低异常源的不确定性,同样依靠工作布置的规范性与系统性来提高成果解译的可靠性,但要注重综合方法实施的有效性、时序性,应按勘查工作阶段与工作程度合理选择工作方法,尤其是在未知区域或地表覆盖工作程度偏低的区域。
(4)规范外业程序,确保原始数据客观有效性。
准确可靠的原始资料是物探勘查的根本,野外作业每一个环节都是关键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数据处理 面积性工作应做数据处理,其目的是提取岩性、构造等与成矿 有关的信息,包括位场转换、滤波、反演(包括正演拟合)等方 法。保存数据处理后的文件,其文件格式为网格化文件(GRD). 5、图件编制 基本图件有剖面平面图和等值线平面图。剖面平面图和等值线 平面图上颜色。剖面平面图正值区用红色,负值区用蓝色,最 好用渐变颜色。等值线平面图正值区等值线之间用红色(浅红 — 深红)、负值区用蓝色(浅蓝 — 深蓝),即深红 —浅红 — 浅蓝 — 深蓝对应大正 — 小正 — 小负 — 大负。处理 图件种类根据数据处理结果来确定,处理图件按照等值线平面 图的方法上颜色。图件格式一律为MAPGIS的点、线、区文件。 6、报告编写 报告包括工作方法技术、方法试验、各项精度、图件编制、数 据处理、磁性特征、异常编号、异常综合分析等内容。异常属 性按照数据库要求执行。
方法技术各个阶段
1、研究方法理论基础 2、制定规范实施要求 3、突出异常操作目的
方法正确度选择性 数据精确度离散性 异常显著度完整性
矿产物探方法技术
地面物探方法 地下物探方法
地面物探方法
Earth Surface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电法
传导类: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TIP)、幅相激电法(SIP) 感应类:瞬变电磁法(TEM)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 分布式被动源电磁法(DPEM)
磁法 垂直分量 总场 梯度 重力 布格异常 垂向梯度 地震 反射波 折射波 面波 管波 核物理 射线强度 红外辐射 核磁共振
地下物探方法
Earth Subsurface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目标:寻找井旁、井底盲矿、寻找井间(坑道间)盲矿 1.确定其形态及位置; 2.确定两见矿孔矿体是否连接及如何连接; 3.钻孔所见矿体在剖面上的延伸长度。
1:5万地质矿产调查物探工作管理要求
1、按照任务书、技术要求编写物探工作设计。 2、设计通过审查之后,按照设计技术路线组织实施物 探工作。 3、物探试验工作结束,其试验报告经过矿调办审查之 后,才能投入面积性工作。 4、完成物探工作量之后,编写物探工作总结,提交野 外验收。 5、野外验收合格的物探工作资料,可用于其它地质工 作所需的各个阶段,包括最终报告编写。 6、物探工作情况如实反映在项目工作年、季、月报。
s
V2 V1
100%
2、充电率(积分时间)
ti 1
V2 t dt
M si ti V1
方法:地 — 井激发极化法 大功率充电法
地 — 井瞬变电磁法
无线电波透视法
声波透视法
三分量磁测 放射性强度测量 密度测量
一、时间域激发极化法
TIP:Time Domain Induced Polarization
Transient Induced Polarization
人工直流场源、电性源、时间域
是以不同岩、矿石激电效应之差异为物 质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电效应,以 探查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电法。
激发极化法
s (% )
工作原理
通过向布设在地表 A
M
V
N
B
的A、B两个电极供
----
以具有一定循环周
I
期的双向脉冲电流,
t0
t
在电流间歇期间观
UMN
测激化体产生的二
次电位。
t0
t
观测参数
1、极化率(采样时间)
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目的是提取岩性、构造等与成矿有关的信息,包括 反演(包括正演拟合)等方法。保存数据处理后的文件,其 文件格式为网格化文件(GRD)。 5、图件编制 基本图件有剖面平面图和等值线平面图。剖面平面图和等值 线平面图上颜色。剖面平面图正值区用红色,最好用渐变颜 色。等值线平面图正值区等值线之间用红色(浅红 — 深红) ,即深红 —浅红对应大正 — 小正。处理图件种类根据数据 处理结果来确定,处理图件按照等值线平面图的方法上颜色. 图件格式一律为MAPGIS的点、线、区文件。 6、报告编写 报告包括工作方法技术、方法试验、各项精度、图件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数据处理、电性特征、异常编号、异常综合分析等内容。异 常属性按照数据库要求执行。
1:5万地质矿产调查
物探方法技术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 物化探室 卓奉吉
1:5万地质矿产调查物探工作技术要求
在此项工作中投入的物探工作种类较多,但主要有地面高精 度磁法测量、激发极化法测量。下面介绍上述两种方法工作 设计、野外施工、原始资料、数据处理、图件绘制、报告编 写等方面的要求。
一、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
1、工作设计 按照工作任务和目的编写设计,包括方法技术、各项精度、原始 资料、图件编制、数据处理、报告编写等内容。方法技术部分应 包括方法试验内容,其中有探头高度、观测精度等内容。 2、野外施工 严格执行设计,按工作顺序进行野外施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3、原始资料 应包括日变站选择、基点选择、基点联测、校正点选择、日变观 测、原始观测等数据和各项改正后数据。数据格式为文本文件。 各项改正后数据文件应包括线号、点号、场值(nT)、东向距(m)、 北向距(m)。
7、1:5万矿调办指定一名物探专业人员 负责物探工作设计审查、试验报告审查 、野外验收、报告审查。每个项目物探 工作设计审查、试验报告审查、野外验 收、报告审查工作由1:5万地质矿产调 查专家库的物探人员承担。 8、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进展,需要调整 物探工作,编写物探工作调整报告,经 矿调办批准,实施批准意见。
二、激发极化法测量 1、工作设计 按照工作任务和目的编写设计,包括方法技术、各项精度、原 始资料、图件编制、数据处理、报告编写等内容。方法技术部 分应包括方法试验内容,其中包括装置类型、供电极距、接收 极距、供电周期、延迟时间、积分时间、频率选择、观测次数 、观测精度等内容。 2、野外施工 严格执行设计,按工作顺序进行野外施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3、原始资料 应包括装置类型、供电极距、接收极距、供电周期、延迟时间 、积分时间、频率选择、原始观测等数据。数据格式为文本文 件。最终数据文件应包括线号、点号、视电阻率(ΩM)、视 极化率或视幅频率(%)东向距(m)、北向距(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