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防冻伤办法(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lng低温冻伤现场处置方案

lng低温冻伤现场处置方案

lng低温冻伤现场处置方案1. 背景LNG(液化天然气)是指将天然气冷却至零下162度以下,将其压缩成为液态,以提高储运效率,从而广泛应用于工业、能源等领域。

然而,LNG携带液体极度低温,在操作、储运过程中若发生低温冻伤,将对人身造成极大伤害,甚至致命。

为了及时高效地处置LNG低温冻伤事件,减少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失,制定合理的现场处置方案和紧急救援预案势在必行。

2. lng低温冻伤现场处置方案2.1 预防措施LNG携带液体温度极低,对人员造成的损害巨大,因此,在操作、储运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定和标准,采取以下安全措施:•对于工作人员,必须全身穿戴防低温冻伤保护服、手套、护目镜、防护鞋等安全装备;•建立完善的LNG安全管理制度,做好事前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和预案演练工作;•采取防火、防爆等措施,确保液化气罐、燃气管道、管线、阀门等设施的完好、准确性和合法运行。

2.2 应急救援措施LNG低温冻伤的现场应急救援措施应遵循以下程序:2.2.1 首要措施发现液化气罐或管道等设施出现漏气、冒火、爆炸等情况,要迅速采取以下应急措施:•第一时间通知安保、值班、应急救援中心,通过电话、广播等方式报警;•在不危及人员和周围设施的情况下,切断LNG供气源。

2.2.2 现场救护措施在出现液体低温冻伤事故,应该立刻开展现场救护行动:•将低温冻伤人员移动到安全区域;•立即拆除电源,避免电击造成的二次伤害;•用温水、温毛巾包裹患部,以及使用腰部和下肢穿着的热保护器等设备进行保护;•有条件的话,可以配备高压氧地在救护现场进行治疗。

2.2.3 送医治疗经过上述紧急救护措施,伤者应尽快送到医院救治,治疗要点包括:•处理冻伤组织表面及分泌物;•解除休克和疼痛;•防止伤势恶化和感染。

3. 结论作为一种高危和高安全费用的化学品,LNG低温冻伤的危害极高。

为了预防和应对LNG低温冻伤事故,必须加强现场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全面落实安全预防措施,制定完善的紧急救援预案,大力推进LNG安全管理工作。

LNG泄漏冻伤处置办法

LNG泄漏冻伤处置办法

LNG泄漏冻伤处置办法冻伤源:品名及理化性质,液化天然气;Liqua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

LNG的基本特性:液态密度为0.425T/m3,气态密度为0.718kg/Nm3,气态热值9100Kcal/m3,液态热值12000Kcal/kg,爆炸范围:上限为15%,下限为5%。

华白指数(W)44.94MJ/Nm3。

燃烧势(CP)45.18,临界温度为-82.3℃,临界压力为45.8kg/cm3。

沸点为-162.5℃,熔点为-182℃,着火点为650℃。

冻伤的分类:冻伤在临床上分为非冻结性损伤和冻结性损伤两种。

根据受伤的程度,把冻伤分为Ⅰ―Ⅲ度:Ⅰ度(红斑性冻伤)――皮肤浅层冻伤。

局部皮肤发白,继后红肿,可有局部发痒、刺痛、感觉异常。

Ⅱ度(小泡性冻伤)――皮肤全层冻伤。

损伤达皮肤深层,局部红肿明显,可有水泡出现,内有血清样或血性液体,疼痛剧烈,数日内水泡干枯,2―3周内形成黑色干痂,脱落后创面愈合。

Ⅲ度(坏死性冻伤)――皮肤和皮下组织冻伤。

其损伤达皮肤深层、皮下组织或肌肉骨骼,损伤部位呈紫黑色,感觉消失,周围组织水肿,疼痛剧烈,创面愈合慢,常留下瘢痕与功能障碍。

在冻伤的患者中,最严重的为冻僵者。

所谓冻僵,是指由于低温寒冷或肌体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下所引起的全身性的损伤。

全身冻伤初期表现为寒颤、皮肤苍白、冰冷、呼吸、心跳加快、反应迟钝、神志不清,全身肌肉关节僵硬,直至血液循环和呼吸衰竭,如不及时抢救,常会危机生命。

主要防护措施:(一)正常上班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统一着公司工作服,包括长袖上衣和裤子并具备防静电功能,穿工作鞋。

加注期间必须戴防护面罩和防护手套。

(二)备用防护用品:隔热服2套,防护手套5双,防护面罩2个,急救药箱1个,冻伤膏5支。

(三)操作注意事项:1、加注作业时,站立位置应避开各种阀门开关正面,不应将头、胸等要害部位置于容易发生泄漏处,必须面对时穿戴好防护装备;2、维修作业时,除穿戴防护装备外,需要泄压时提前泄压,关闭上游阀门。

加油站冬季防冻防凝措施

加油站冬季防冻防凝措施

加油站冬季防冻防凝措施
加油站冬季防冻防凝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确保设备完好:定期对加油站的管道、阀门、泵等设备
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防止因为设备故障导致油品泄漏。

2.保温措施:在加油站内安装保温材料,如保温管道、保
温层等,对油品和设备进行保温,以减少油品在低温下的凝固和结冰。

3.加热设备:在加油站内安装加热设备,如电暖器、热风
机等,对室内进行加热,以保持室内温度较高,防止油品凝固和结冰。

4.控制油品储存温度:将油品储存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避免油品温度过低导致凝固和结冰。

5.及时清理积水:及时清理加油站内的积水,防止积水结
冰,影响加油站的正常运行。

6.保持通风:保持加油站内的通风,防止室内温度过高导
致油品变质。

7.应急预案:制定防冻防凝应急预案,包括应对措施、人
员分工、物资储备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以上是加油站冬季防冻防凝措施的主要内容,具体措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lng加气站冻伤现场处置方案

lng加气站冻伤现场处置方案

Lng加气站冻伤现场处置方案背景Lng加气站一般采用液态天然气(LNG)作为燃料,这种液体具有极低的温度,将易燃易爆气体液化后,方便运输、储存和使用。

然而,处理中遇到的一大难题是防止LNG液体的温度降低过快,导致设备冻结。

当发生LNG加气站冻伤时,必须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以减少损失。

现场处置方案步骤一:紧急停止加气操作一旦发现LNG加气站发生冻伤,马上做好以下事项:1.立即关闭加气站设备系统,停止接受任何LNG加注操作。

2.确认站内所有灯光和照明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确认站内所有电器和空调是否已关闭。

步骤二:检查LNG加气站所有成分1.检查LNG加气站的设备系统有无泄漏,包括管道、底部储罐以及泄漏检测仪器和控制室等。

2.确认LNG加气站在停下后,所有设备是否正常运作。

3.确认所有阀门是否关闭,确认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

步骤三:隔绝冻伤区域为了避免冻伤的扩散和对其他区域的影响,我们需要在第一时间将冻伤区域进行隔离。

具体步骤如下:1.确认冻伤点所在位置,排除人员及其他障碍物,从容地建立隔离带。

2.确认冻伤点周围是否有其他可燃物,如有,采取隔离措施。

步骤四:联系专业人员进行处理虽然我们有必要提前做好应急罢工方案,但冻伤现场的处置最好由专业人员来完成。

液态天然气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物质,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具体操作。

1.联系液化气公司等有资质的机构对现场进行处理。

2.在处理人员到达之前,现场工作人员需做好现场保持和安保工作,在保证人员安全情况下尽可能缩小事故影响面。

步骤五:事后分析与处理1.对LNG加气站的设备系统和操作流程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

2.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事故根源并制定有效预防方案。

结论LNG加气站冻伤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事故,因此每个加气站都应该建立完善的冻伤应急处置方案。

当事故发生时,应该采取正确的措施以降低损失和风险。

与此同时,对于冻伤事故的事后分析和处理,也是每个加气站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冻伤及事故预防措施

冻伤及事故预防措施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冻伤及事故预防措施
空分生产过程是在低温下进行的,因设备故障或管道、容器损坏,可能导致低温的液氧、液氮泄漏,作业人员因防护不当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这些介质,易造成冻伤或接触烧灼。

1 冻伤预防措施
(1)进行低温设备操作时,作业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帽子、护目镜、防冻鞋、防冻手套、工作服),且防护用品应干燥,不要使肢体和皮肤裸露,防止液体飞溅时落到皮肤上。

(2)进行低温设备检修作业时,要先将设备加热至常温,对未加热的设备进行检修作业时,作业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冻措施,防止发生冻伤事故。

(3)低温容器设备或管道要有良好的保温防护措施,不得裸露。

(4)加强工艺操作,避免因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和管道阀门中液氧、液氮泄漏。

(5)控制室操作人员要加强对压力、流量等参数的监控,以便及时发现泄漏情况并及时有效控制。

2 冻伤救护措施
(1)将阻碍冻伤部位血液循环的衣服脱掉,将患者送医院救治。

(2)立刻将受低温影响的部位放入温度为40℃~46℃的水浴中,切忌加热,因水温超过46℃时会加重冻伤组织的烧灼。

(3)如患者受到大面积过冷物质的影响导致全身体温下降,则必须将患者全身浸于浴池中使其回暖,此过程应防止休克的发生。

(4)冻伤的组织是无痛的,局部苍白似淡黄蜡样,解冻时感觉疼痛,肿胀并极易感染。

因此,解冻时要用镇痛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5)如冻伤部位在医生的处理下已解冻,可不必进行水浴,应将受冻部位用消毒衣盖住,以防感染。

(6)经医院治疗后,再给以其他辅助药剂。

LNG站人员冻伤应急 作业指导书

LNG站人员冻伤应急 作业指导书

LNG站人员冻伤应急作业指导书LNG站是指液化天然气站,也就是储存和加注液化天然气(LNG)的设施。

它具有环保、高效、安全、长寿命等优点,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工业、城市燃气、航运等领域。

然而,由于LNG的低温性质,对维护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构成一定风险。

如果不小心冻伤了,一定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基于此,本文将就LNG站人员冻伤应急方案给出一些指导,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或学习有所帮助。

一、预防措施首先,我认为预防是最重要的。

只有在预防措施到位的情况下,才能有效的避免冻伤发生。

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1.加强安全教育:应在进入LNG站工作之前,对维护、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从而使他们了解LNG站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并且,还需对新员工进行岗前指导和实际操作演练,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2. 穿戴保暖防护物品:LNG站涉及到低温操作,因此,必须穿戴符合防护要求的保暖衣服、帽子、手套、防滑鞋等防护装备,以在工作中降低低温对身体产生的影响,有效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3. 定期体检:在LNG站工作的人员应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以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健康问题的加重。

二、操作冻伤1. 注意冻伤的症状:LNG站中,冻伤多发于手指、脚趾、耳朵和鼻子等部位,如果人员在LNG站工作中出现冻疮、冻疗和组织坏死等一系列症状,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2. 变更工作时段:当发现有人出现冻伤症状时,需要立即调整当值人员的工作时段,减少寒冷环境下工作时间。

3. 停止或降低LNG站部分设备的运行: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酌情停止或降低LNG站部分设备的运行,以减少低温对人员的影响。

4. 采取应急措施:在发现有人出现冻伤症状时,LNG站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应急措施可以采取加热和保暖的方式缓解冻伤症状。

具体做法是将患处放入温水中,用有温度感的毛巾或纱布覆盖部位,并加强保暖。

5. 就医:如果症状较严重,应尽快送往医院就医治疗,以防范患处出现继发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等情况。

LNG知识(安全教育)

LNG知识(安全教育)

LNG工厂安全教育内容LNG基础知识1.液化天然气的特性成分:天然气主要以甲烷(CH4)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的丙烷(C3H8)和丁烷(C4H10)等烃类气体,氮、二氧化碳、硫化氢及微量的氢、氦、氩等非烃类气体。

各个地方的天然气的形成过程不尽相同,所以成分也不完全一样。

性质:由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且各地方的组成不同,其密度一般在426~470kg/m3之间,如果甲烷含量越高则密度越小。

液化天然气的密度还是温度的函数,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所以阐述性质的时候主要以甲烷为主。

需要准确的物性参数需要各液化天然气生产厂家提供。

一般外观:高纯度的液化天然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由于它的低沸点,当观察时,液体常常有强烈的沸腾;当暴露到大气中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凝结,将见到大量的蒸汽云。

液化天然气的物理性质(指甲烷)注:当液化天然气转化为-107℃的蒸汽时,其密度大致与空气相当,如果温度继续上升那么密度会变小,从而比空气密度轻,因此天然气容易在空气中扩散。

2.天然气的安全提要1)天然气存在着火的危险天然气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比例遇到火源就会燃烧,但是天然气的燃烧范围比较窄:在空气中其体积分数为5~15%。

这意味着,当空气中天然气的体积分数低于5%,或者高于15%都不会燃烧,当然也就不会爆炸。

概念提示:(1)燃烧:燃烧是可燃物快速氧化,伴有火焰、发光或发烟现象的放热反应。

其必备条件是必须同时具有燃料和氧化剂,并且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会发生。

(2)爆炸(化学爆炸):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具有声响的现象叫做爆炸。

爆炸也可视为气体或蒸汽在瞬间剧烈膨胀的现象。

此处的爆炸指空气混合物在密闭的容器内局部着火时,由于燃烧反应的传热和高温燃烧产物的热膨胀,容器内的压力急剧增加,从而压缩未燃的混合气体,使未燃气体处于绝热压缩状态,当未燃气体达到着火温度时,容器内的全部混合物就在一瞬间完全燃尽,容器内的压力猛然增大,产生强大的冲击波,这种现象称为爆炸。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 事故类型加气站经营过程中涉及的LNG为低温液体,LNG在泄漏或意外排放中,会造成外围操作者皮肤和呼吸系统低温灼伤及身体温度过低,发生冻伤事故。

1.2 诱因分析LNG常见的泄漏情况主要:①管线泄漏/破裂(液体管线);②气化器等设备发生管束破裂;③由于超压导致储罐或容器破裂/毁坏;④阀门泄漏或堵塞;⑤非正常停电或仪表失灵等。

1.3 事故影响范围及后果分析发生泄漏事故时,会造成外围操作者造成冻伤事故。

1.4 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加气站经营过程中为避免因泄漏造成事故,主要采用以下预防和应急措施:(1)站内在各处安装摄像头,监控站点内日常活动。

(2)站点内安装各种监控设施:罐区附近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火焰报警器、温度传感器、罐区监控摄像头等各种监控设施。

(3)操作室内安装各类监控设备的显示器及报警器,操作人员在操作室内监控站内总体情况及罐区、作业区内运作情况。

(4)操作人员每天定时到罐区及作业区查看情况,检查各种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罐区有无泄漏。

(5)操作人员按要求配戴劳动防护用品。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根据本公司实际,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 组织机构及职责3.1 应急组织体系公司由安全生产委员会兼任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由总经理、副总经理、生产与安全管理部组成。

公司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消防抢险组、警戒疏导组、医疗救护组、公共关系协调组、资源保障行动组组成,应急救援组织架构见图3-1。

图3-1 应急救援组织架构图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级别和从业人员的评估结果,设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设在生产与安全管理部)。

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安全生产委员会、生产与安全管理部、工程建设部、行政管理部、市场开发部、商务合同部、计划财务部等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NG 泄漏冻伤处置办法
根据公司《应急管理预案》第四节人员意外伤害应急处理程序规定,特制定《LNG 泄漏冻伤处置办法》
冻伤源:品名及理化性质,液化天然气; Liquafied natural gas;简称 LNG。

LNG 的基本特性:液态密度为 0.425T/m3,气态密度为
0.718kg/Nm3,气态热值 9100Kcal/m3,液态热值 12000Kcal/kg,爆炸范围:上限为 15%,下限为 5%。

华白指数(W)44.94MJ/Nm3。

燃烧
势(CP)45.18,临界温度为-82.3℃,临界压力为 45.8kg/cm3。

沸点
为-162.5℃,熔点为-182℃,着火点为650℃。

冻伤的分类:
冻伤在临床上分为非冻结性损伤和冻结性损伤两种。

根据受伤的程度,把冻伤分为Ⅰ―Ⅲ度:
Ⅰ度(红斑性冻伤)――皮肤浅层冻伤。

局部皮肤发白,继后红肿,可有局部发痒、刺痛、感觉异常。

Ⅱ度(小泡性冻伤)――皮肤全层冻伤。

损伤达皮肤深层,局部红
肿明显,可有水泡出现,内有血清样或血性液体,疼痛剧烈,数日
内水泡干枯,2―3 周内形成黑色干痂,脱落后创面愈合。

Ⅲ度(坏死性冻伤)――皮肤和皮下组织冻伤。

其损伤达皮肤深层、皮下组织或肌肉骨骼,损伤部位呈紫黑色,感觉消失,周围组织水肿,疼痛剧烈,创面愈合慢,常留下瘢痕与功能障碍。

在冻伤的患者中,最严重的为冻僵者。

所谓冻僵,是指由于低
温寒冷或肌体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下所引起的全身性的损伤。


身冻伤初期表现为寒颤、皮肤苍白、冰冷、呼吸、心跳加快、反应
迟钝、神志不清、全身肌肉关节僵硬,直至呼吸和循环衰竭,如不
及时抢救,常会危及生命。

主要防护措施:
(一)正常上班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统一着公司工作服,包括长
袖上衣和裤子并具备防静电功能,穿工作鞋。

加注期间必须戴防护
面罩和防护手套。

(二)备用防护用品:隔热服 2 套,防护手套 5 双,防护面罩 2 个,急救药箱 1 个,冻伤膏 5 支。

(三)操作注意事项:1、加注作业时,站立位置应避开各种阀
门开关正面,不应将头、胸等要害部位置于容易发生泄漏处,必须
面对时穿戴好防护装备;2、维修作业时,除穿戴防护装备外,需要
泄压时提前泄压,关闭上游阀门。

3、抢险作业时,进入泄漏部位除
应穿戴好其它装备外,还应穿隔热服严防冻伤。

冻伤后的处理措施:
1、冻伤后尽快脱离低温环境,搬运必须轻柔,应抓住头、背、腰及下肢,将全身提起,以免增加损伤。

2、立即脱掉或剪去伤者湿冷衣服、鞋袜和手套等,换上干燥衣
服和鞋袜,防止脱衣时扯坏冻伤处,不要穿过于紧身的衣裤,以免
妨碍血液循环;
3、对于全身冻僵者,要迅速复温。

先脱去或剪掉患者的湿冷的
衣裤,在被褥中保暖,迅速将冻伤部位置于38―42℃的温水进行淋
浴或浸泡 10-20 分钟,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但应防止烫伤。

当伤者
皮肤转红或出现寒战时,从水中抽出,浸泡后用干毛巾擦干或用柔软
的干布进行局部按摩,用暖被盖好,使体温自行回升,
4、对无条件进行热水复温的伤者或体质较弱者,可用毛毯、布料、被褥等包裹全身或健康人用身体紧贴患者保暖,促使其恢复正
常体温。

5 如果伤者出现呼吸和心跳停止,应在复温的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和胸外心脏按压,抢救的同时进行急救处理,将伤者用备用冻伤膏涂
抹受伤处;用花椒或辣椒秸煮水浸泡患处或用生姜涂擦局部,也有治
疗作用。

患处若破溃感染,应在局部用65―75%酒精或 1%的新洁尔
灭消毒,吸出水泡内液体,外涂冻疮膏、樟脑软膏等,保暖包扎。

必要时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

待体温上升后再送医院治疗。

6、及时拨打 120 急救中心救助,有条件及时送就近医院处理;
7、不应采用错误的复温方法,如拍打、冷水浸泡、雪搓或火烤等;切忌用火烤和用雪搓,冷水浸泡或猛力捶打伤者患部。

8、伤者意识恢复后,至少安静卧床 24 小时,可以吃温热的甜饮
料或温热的流质,及时补充食物能量,保持体温,以恢复体力。

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
各LNG 加注站应当成立 LNG 泄漏冻伤处置程序专班,负责人由站
长担任,成员由每班班长、安全员、统计员或行政班人员组成,处
置LNG 泄漏发生冻伤立足现场初期处理救护工作。

发生冻伤后,根据事故分类,实行遂级上报制度。

达到Ⅰ度应及时报告生产与安全管理部,达Ⅱ度必须立即报公司领导,达Ⅲ度
及更严重的应立即上报公司总经理或事业部有关部门实施调查处理。

二 0 一一年三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