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与趋势

合集下载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获益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获益

国际金融 中心建 设对国家而言 ,是遵
I 开放 ,借 鉴 际金融制度安排和技术创新 循金融业空 间发展规 律 ,促进 国内金融 、 发展的 手段 ,向不是 日的本身 :通过健全 方面的成功经 验促 进 中国金融业 的发 展 ,
促进 中国从 ・ 个经济大 幽转变成 为全球 范 国 内金融体 系 ,促进有效 投融 资和有效率 的资源配置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 , 围的经 济 和金 融 j : 虽围 国际金 融 巾心 建 设 口 以从制 度 、政 实现 民富围强 ,才是我们的根本 目标 这 『 府 、市场和要素 【个方 而促进本 闫金 融业 也是 旧际金融 中心建 没体现 国家全局利 益 ) q 的发展 . 日际金融 中心 的建 殴过程 ,首先 的核心 所在 。 是一 国制度和政策体 系的变革与 完善 的过 程 涉及到产权界定 和保护 的市场经 济基 础性制度的建设 ;涉及利率 和汇率 的市场
封面故事
城市 ,尽快把上海 建成囤际 济 、金融 、
泡沫 和通货膨胀则是洪水泛滥 成灾的具 体
贸易 巾心之一 .22 年摹本建成亚洲时 表现。没有健伞 的金融市场 体系 ,实体经 一”. 0 0 区在岸型 国际金融 【l 足 海未来会融发 济 的同民财富创造得不到 资金 的融 通 ;居 { 心
的 国际金融 中心而 言 ,东道 国政府通 常需 二是东道国 中央和地方政府 可以要求外 资 f新兴的市场经济 国家 ,尤其是 中国这样 的 金融机卡 在创造本地就 业方面承 扣一定 的 发展 中大国 而言 ,国际金融 中心 的形成是 勾 要通过一定 的税收优 惠政策 吸引金融机构 92 月 和人才 的集 聚。新兴 国际金融 中心 的税收 社会责任,比 如领布并实施外资 金融机构 J 个政 府主 导的建设 过程 。1 9 年9 ,

金融全球化名词解释

金融全球化名词解释

金融全球化名词解释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概念: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交往和协调、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进而使全球金融形成一个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以汹涌澎湃之势迅猛发展。

金融全球化不仅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成为最为敏感的一个环节。

金融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一方面使欧美等国的金融中心得以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急需的经济发展启动资金。

可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全球化的推动。

然而,金融全球化也有其另一面。

从发达国家来看,1992年的西欧金融风暴迫使英国退出了欧洲货币体系。

从发展中国家来看,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对当地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面和深层次的,在全世界都引起了极大的震撼。

2含义“金融全球化”是近二十年来人们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名词,也是整个世界日益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究竟什么是金融全球化?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义。

归纳起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1. 核心论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也必然带来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

认为正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样,金融全球化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但金融全球化又有其自身规律和丰富内容。

从金融本身的发展规律来看,推动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动因是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信息技术、融资证券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组成部分,但它同时又是相对独立于并在很大程度上背离实质经济的全球运动。

金融业市场趋势分析与预测方案

金融业市场趋势分析与预测方案

金融业市场趋势分析与预测方案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市场趋势的变化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准确分析和预测金融业市场趋势对于投资者、金融机构以及政策制定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金融业市场的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测方案。

一、当前金融业市场的现状1、金融科技的崛起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金融业的格局。

移动支付、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等创新应用不断涌现,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金融科技公司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对传统金融机构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2、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受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这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信用风险上升,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3、低利率环境为刺激经济增长,各国央行纷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利率水平持续走低。

低利率环境压缩了金融机构的利差收入,促使其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

4、监管政策的加强为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各国监管机构不断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力度。

监管政策的变化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风险管理和合规成本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影响金融业市场趋势的因素1、宏观经济因素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水平、汇率波动等宏观经济变量直接影响着金融业市场的走势。

经济增长强劲时,企业融资需求增加,金融市场活跃;通货膨胀上升时,央行可能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产生抑制作用。

2、政策因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监管政策等政府政策的调整对金融业市场有着显著的影响。

例如,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融资成本,推动金融资产价格上涨;严格的监管政策则会限制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影响其盈利能力。

3、技术创新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了金融服务的创新和升级,改变了金融业务的流程和模式。

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创造了新的金融产品和业务领域。

国内外金融机构发展趋势

国内外金融机构发展趋势

金融市场仍将继续振动,新型市场存在资本外逃的 风险。
• 从2008年以后的股市中可以看出,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很不平稳,涨跌 存在不规律性。同时,欧债危机没有缓解的迹象,有可能进一步升级, 瑞士信贷银行发布研究报告指出,由于目前债务危机有向更大规模经 济体蔓延的趋势,欧元已经到了“最后的紧要关头”。德国央行发布 月报,将2012年德国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0.5%~1%,并警告称,如果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严重恶化,不排除其经济进入“明显疲软”的可能 性,这表明欧元核心区国家有被希腊等主权债务危机国家拖垮的危险。 欧元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欧债危机的继续升级将势必 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复苏。与此同时,避险需求可能导致资金 大规模撤出新兴市场的股市和债市,资本外逃将是新兴市场面临的重 大风险之一。
国际金融市场影响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经济创伤还 未痊愈的情况下,欧债危机又不断升级,中国及亚洲各国经济 发展速度放缓,世界经济发展显现较为疲软。经济发展的放缓 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事实上国际金融反 而是最为容易受到影响的一个市场主体,因为国际金融已经成 长为世界经济的核心,是世界经济发展反应最为敏感的因素。 随着经济的复杂化和预测难度的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 势同样显现十分复杂的状况,世界各国应谨慎对待国际金融市 场的发展,努力发展好本国经济。
• 由于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的不断壮大,直接投资、贸易和科 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导致生产、服务业的全球化。新技术的不 断涌现导致金融机构效率的提高和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各国金 融机构规避管制和经济制度的变革,促进了金融全球化格局的 逐渐形成。伴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开始放松金融 管制以提高金融机构的全球竞争能力,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发 展中国家也先后开展了以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为标志的金融体 制改革,从而为金融自由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15国际金融学

15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学第15讲国际金融市场2018年7月11日,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指数中心在上海发布了“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从五个维度解构了全球45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规律:产业支撑金融市场成长发展国家环境服务水平2017年排名前十位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伦敦新加坡上海东京纽约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北京苏黎世中国在前十强排名中占据三席,对亚洲乃至全球金融格局作用日益凸显。

1. 什么是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广义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范围内各种金融交易活动的场所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国际黄金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狭义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性资金借贷和融通所形成的场所或网络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通常所说的国际金融市场指广义国际金融市场2. 国际金融市场类型、特征与主要业务2.1 国际金融市场可以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2.1.1 有形市场有形市场也称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国际性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国际资金融通债券发行外汇交易保险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包括:伦敦、纽约、香港和东京等。

国际金融中心的载体一般都是一个现代化都市,具备发达的通讯网络、交通条件、配套服务业以及较高的外向度等要素。

2.1.2 无形市场无形市场金融机构网络电话传真现代化通讯设施国际金融业务资金融通证券买卖当代的国际金融市场基本上是一个无形市场2、国际金融市场类型、特征与主要业务2.2 国际金融市场还可以分为传统型市场和新型市场。

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国际金融市场,如伦敦、纽约、东京、巴黎和法兰克福等的发展过程均具有以上特征。

传统型国际金融市场(在岸金融市场)在各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国内金融市场的对外延伸交易主体扩大到非居民交易范围超越国境国际金融市场就逐步成形市场所在国雄厚的综合经济实力国内优良的金融服务完善的金融制度不断发展壮大2.2.1 传统型市场传统型国际金融市场主要特点1)主要以市场所在国发行货币为交易对象;2)交易活动一般是在市场所在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3)该市场要受到市场所在国法律法规的管理和制约,借贷成本较高。

金融学国内外发展态势研究

金融学国内外发展态势研究

金融学专业一、金融专业国内外发展态势(一)金融专业国外发展现状及趋势国外金融学科有两种模式:经济学模式和管理学模式。

前者注重宏观金融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创新,其教学和科研的重点从整体角度关注金融系统的运行机制和规律,如货币均衡、金融与经济的关系、金融宏观调控、金融危机、金融监管问题等。

后者注重金融市场主体投融资决策行为、风险管理及其规律。

如金融市场、金融中介(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的组织、管理和经营)、金融工程理论与技术、证券投资、风险管理等。

尽管西方各国不同高校的金融学本科教程在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亦有共同点,例如都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宽广而扎实的理论基础(既包括通识教育的知识,也包括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特别是面向实际工作的能力,强调本人学识和能力的增加与对经济和社会做贡献两者的结合。

西方高校的金融学专业特别强调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不少西方国家的高校就直接以“所培养的学生满足社会上各种组织不同层次的需要”或“能够在争取良好的职位时有足够的竞争力”作为培养的目标提出来。

多数西方国家的大学都认同本科阶段的教学应该是一种专业基础教育,因此,它们的教学计划都十分注重通识教育,即培养学生广泛的文化意识,这当然也会反映在金融学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中。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会要求金融系学生在头两年里学够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类的基础课程,甚至还需要学习文学、写作、数学、生物和物理。

然后才是公共核心课程部分和金融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要由经济学类、金融类、会计类、管理类及市场营销类等课程组成,其金融学专业课程包括金融会计、公司金融、投资学、衍生证券和金融中介机构等。

这样的教育模式强调基础和能力的培养,辅以良好的教学,就能把学生培养成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国外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大体上都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一般均有十分严密的前导课程安排,以保证学生在修学高级课程之前已经掌握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前导知识。

2024年国际金融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2024年国际金融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2024年国际金融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作为一名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我在2024年度的学习中有了许多收获和体会。

这一年,我深入学习了国际金融理论和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了新的见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国际金融的本质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和风险管理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享我在2024年学习国际金融的心得体会。

一、深化对国际金融本质和功能的理解国际金融是国际经济交流和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它不仅是资金流动的载体,也是促进国际贸易、投资和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通过学习国际金融理论和分析国际金融实践,我深入理解了国际金融的本质和功能。

国际金融的本质是资金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通和配置,而国际金融的功能主要包括促进资源配置的效率、风险分散和提供融资支持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种类和特点。

国际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等。

每个市场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在全球化背景下相互联系和影响。

例如,货币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短期资金流动的主要场所,有助于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而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则是用于长期融资和投资的重要平台,可以为企业和政府提供融资支持。

二、全面认识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和风险管理在学习国际金融的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实践了解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和风险管理。

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球各国的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合作和协调。

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有助于提高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和决策能力。

在风险管理方面,我学习了各种工具和技术,如金融衍生品、保险和风险评估模型等。

金融衍生品可以用于对冲风险,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

而保险则可以提供风险的分散和转移,减少个体和企业面临的风险。

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评估和衡量风险水平,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

三、加强国际金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在2024年度的学习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世纪大讲堂部分目录1

世纪大讲堂部分目录1

第二册:《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胡坚0《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郑晓瑛《什么是分岔》武际可《审美需要真诚和自信》徐庆平《历史地理学能为未来做什么?》葛剑雄0《网络与生活的互动》李晓明《环保与公民责任》梁从诫《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和市场秩序建设》刘伟《揭开后现代主义的神秘面纱》——(能不能娶她做中国新娘)彭培根书签《宗教、道德与爱的维度》何光沪《网络经济如何演绎》丁大卫《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吴澄《从利玛窦到北京申奥》张信刚《市场经济下的道德问题》茅于轼《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中国高考制度的反思》顾海兵《中国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曹凤岐《中国大陆的贫富差距》李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主体立法》甘培忠《“9.11”综合症剖析》王逸舟《反思全球化》房宁《好莱坞的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发展》尹鸿《干细胞研究及其伦理问题》李凌松《比较利益的动态和中国入世的政策选择》扬帆第三册孙士海《印度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纪宝成《新世纪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思考》李银河《同性恋者的处境》陈庆云《新世纪的公共管理》陆南泉《俄罗斯经济出现的新态势》黄平《人口流动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李培林《是什么改变了你的社会位置》贾建华《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郭可信《美轮美奂的穹顶建筑与材料的微结构》陆俊《网络伦理的理性构建》李维安《从日本经济的低迷看中国公司治理改革》范曾《20世纪美的误区和古典主义精神复归》陈洪《佛教与中国文人》佟家栋《保护本国产业与技术性贸易壁垒》江平《参加WTO后民商法律的国际接轨》徐显明《法治的真谛是人权》柯俊《陶冶与中华文明的发展》胡鞍钢《结构变革的创造性摧毁》李晓西《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之谜》彭朝晖《基因与基因治疗》仲大军《中国:选择效率还是选择就业》杨东平《对城市建设的文化阅读》戴逸《盛世沉沦——论康雍乾盛世》吴晓求《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资本市场》张晋藩《中国法律历史的演进》第四册巫昌桢《从婚姻法看中国社会的变迁》曲新久《中国刑罚的人道主义革命》何大一《艾滋病的流行医学》曹和平《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和亚元》左大培《市场经济下的公有企业》王卫国《中国破产法改革历程》秦晖《转轨经济的比较研究》乌杰《用系统思想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查尔斯汤斯《激光的故事》李学勤《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蔡昉《市场如何配置劳动力资源》刘东《悲剧在中国的诞生》吴文俊《计算机时代的中国数学》叶朗《“红楼梦”的意蕴》魏明伦《当代戏剧之命运》雷颐《晚清变革的动力与空间》许子东《文学中的上海、北京与香港》王淀佐《有色金属——从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三次产业革命》第五册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的现状与展望》钱绍武《漫谈中国雕塑艺术》王次炤《从东西方音乐比较看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韩美林《走进生活、走进艺术》李晓宁《东西方思想比较方法》黄卫平《经济全球化及其格局探讨》郑也夫《中国的信任危机》易中天《自我意识与人的确证》徐刚《因为大地有梦想——关于大地、艺术、生存的思考》杨明杰《国际危机管理》李杰信《火星探测和生命起源》蔡睿贤《漫谈能源利用》程曜《飞速裂变的时代中看纳米科技》杨乐《数学对其他学科和高科技的影响》赵忠贤《超导的魅力》谢凝高《国家风景名胜区的价值、保护和利用》罗伯特希勒、林毅夫、吴敬琏《中国金融走向理性繁荣》——建立开放条件下的金融新秩序(上、下)罗伯特蒙代尔《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它的批评》第六册蒋高明《怎样理解沙尘暴及其治理问题》曾光《急性病因不明肺炎的研究与控制》蒋建东《抗病毒感染与药物防治》纪小龙《从病理学看SARS》梁万年《疾病病因研究及其预防》晁恩祥《中国温病学的历史成就与非典型肺炎》王一方《“SARS”的医学人文审视》郑日昌《灾难应对与心理健康》纪小龙《透视癌细胞》薛达元《转基因生物和食品安全》张颐武《后SARS时代的文化反思》杜钢建《政府机构改革的回顾与展望》金灿荣《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交及其制约》马立诚《对日关系新思维》牛军《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汤敏《大学生就业为什么这样难》李强《如何看待今日中国之富人阶层》沈骥如《当前人民币为什么不升值》陆学艺《农民工问题的由来与解决之道》盛洪《为什么公用事业要向民营资本开放》第七册王绍光《转型与治理》郑洞天《电影的文化定位》李锐《语言的自觉——汉语写作的自信心》贺卫方《中国宪政之起步》陈坤耀《新经济年代的教育路线》萨尔文迪《人本科技与中国经济的振兴》袁建平《载人航天: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宋笔锋《从飞机外型变化看飞机的百年发展》肖云儒《动感西部》何炼成《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对策新探》何东全《中国城市交通——挑战与对应》姜澄宇《来自微观世界的精灵——微机电系统》李楯《在中国,我们怎样面对》张维迎《大学的治理与改革》詹姆斯赫克曼《人力资本投资和中国经济发展》弗农史密斯《市场、资本市场与全球化》郑功成《农民问题与小康社会》康晓光《中国需要文化民族主义》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第八册何帆《中美贸易摩擦的前因后果》江晓原《星占学之科学考察》王岳川《发现东方》朱学勤《从文化革命到“文化革命”》陈淮《2004年中国经济可否有悬念》陈一筠《现代婚姻向何处去》党国英《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农村:冲突与平衡》张成福《中国政府制度创新》吴思《潜规则——在历史中拆解人间对局》胡佳《河南艾滋病问题概况与民间参与》胡展奋《来自职业乞丐的调查报告》尚立富《行走西部的故事》赵铁林《漂泊在都市边缘的女孩》陆忠伟《国际反恐斗争与危机管理》萧功秦《百年中国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上、下)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净空法师《多元文化教育与和平》(上、下)雷铎《风水学与中国生态智慧》(上、下)第九册范晓《怒江水电开发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尹伟伦《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绿色GDP》李秀芳《寿险业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冼国明《跨国公司与中国经济发展》陈映芳《中国城市的新移民问题》韩嘉玲《流动儿童教育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反思》陈钢《遥听海上回声——从上海老歌看海派文化》黄藤《中国民办教育的未来》张洪明《汉语方言和中国文化》罗纳德麦金农《人民币将会成为世界第三大货币吗》贾格迪什巴格沃蒂《中国与全球化》韩伟《千年古墓之谜》(上、下)米切尔斯宾思《英特网和全球经济》埃德蒙德菲尔普斯《发达经济和发展中经济如何区别》吴言生《禅宗哲学象征》郭齐家《少儿读经与文化传承》胡晓明《读经的新意义》张国庆《美国政治和美国媒体》朱维铮《从“戊戌”到“五四”》第十册高占祥等《2004文化高峰论坛?与大学生对话》徐蓝《回看冷战》俞可平《政治学公理》吴忠民《中国的发展呼唤着社会公正》叶嘉莹《西方文论与传统词学》(上、下)王军《一位记者眼中的城市变迁》彭林《儒家的礼乐教化之道》俞吾金《如何面对偶然性――从印度洋的地震和海啸说起》许纪霖《20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丁钢《检视中国基础教育当中的性别弱化》阮仪三《古城保护》吴兆路《清宫戏中的历史人物》金力《东亚人群的源流与遗传结构》闻玉梅病毒与健康于海《人文尺度的城市规划》石磊《整合中的中国社会》李公明《当代艺术与社会关怀》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霍韬晦《中国文化还有生命力吗》任剑涛《和谐社会的理想与现实》白先勇《古典美学与现代意识――青春版《牡丹亭》走进校园》梁晓声《文化与和谐社会》杨奎松《历史上国共两党和民族主义及其影响》于建嵘《转型期中国的社会冲突和秩序重建》曹文轩《文学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第十一册许燕《现代人的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陈平原《中国大学百年》袁伟时《大国兴衰的历史经验》陈嘉映《真理掌握我们》曹锦清《从和谐社会看“三农问题”》王晓明《重提人文精神》高华《抗战时期的根据地教育》陆谷孙《英语挤压下的中文危机》袁伟时《铭记德国法西斯的历史教训》李天纲《文化上海》王家范《明清易代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姜进《女性与中国政治》李敖《李敖有话说》李零《说话要说大实话》余世存《中国近代史的非常道》席慕容《土地族群文化》卢周来《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沈志华《毛泽东、赫鲁晓夫与中苏分裂》(上、下)姜鸣《李鸿章与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周晓虹《中国中产阶级:现实抑或幻像》王学泰《审视传统文化的另一个视角》乐黛云《21世纪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的第三阶段》钱乖旦《英伦三岛的勃兴——英国现代化的历史启示》第十三册史培军《中国风沙灾害及其防御对策》何斌辉《念力医学》余秋雨《解读中国当前文化思维中的几大误区》刘海峰《从古代科举到当今高考》张保庆《中国教育能否产业化》(上、下)蒋庆《儒学在当今中国有什么用》刘大钧《周易之象》胡平《解读日本文化》昆西琼斯《透视美国文化产业》王康《俄罗斯的道路》楼宇烈《佛教与现代社会》卢国龙《道教之真精神》马宗晋《唐山大地震启示》席慕容《成吉思汗与世界》骆宝善《民国人物系列之袁世凯》杨天石《民国人物系列之孙中山》杨天石《民国人物系列之蒋介石》萧延中《解析毛泽东生命密码》王进《解密晋商文化》李罗力《中印之经济比较》郭开《西藏之水救中国》杜廼松《青铜之光》李辉柄《千年瓷器》王道成《火烧圆明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与趋势胡坚主持人:会当凌绝岭,一览众山小,世纪大讲堂欢迎大家。

在上的世纪的一百年里,中国经历了很多战乱和苦难,所以呢,中国人最爱谈搞建设,搞建设呢,恨不得给中国建立一百个金融中心才好,那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大学经济学院的副院长胡坚教授,让她给我们讲一讲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好,有请胡老师上台。

您请坐。

正式开始报告之前呢,咱们先随便聊聊您的历史。

胡坚:好的。

主持人:我听祖辈人说呀,说如果一个女人起名字起一个男人的名字,她一辈子会特别有运气。

胡坚:是这样吗?主持人:您的名字不叫胡娟,胡秀,是叫胡坚,坚决的坚,怎么您的长辈给您起了个男人的名字呢?胡坚:哎呀,可以说,我不是很喜欢这个名字,但是因为我上小学之前的名字非常的儿童化。

主持人:胡咪咪?胡坚:对,对。

主持人:真是啊?胡坚:真是的,嗯,然后,所以到我上学的时候,正好是文化大革命要开始了嘛,我父亲在部队工作,就给我起了这样一个名字,所以我经常被人家误解是个男教授,男老师。

主持人:您考大学是哪一年?胡坚:考大学是1977年。

主持人:那正好二十岁的时候?胡坚:对,对。

主持人:在什么地方上大学呢?胡坚:在经济学院。

主持人:那就是红庙那个地方了?胡坚:对,对。

主持人:后来考研究生来的北大?胡坚:对,是这样。

主持人:在北大上研究生,导师是谁?胡坚:我的导师当时是四个老师,是厉以宁,胡代光,还有家镶,还有杜度老师。

主持人:全是大人物,怎么会有四位导师呢?胡坚:因为我们当时入学的制度是比较特殊的,有四个研究生,然后有四个导师带,然后在学习期间先不分的,然后做论文的时候再分。

主持人:那这四位导师您是跟谁跟得比较紧?胡坚:怎么说呢?应该说都给我很大的教导吧,关系都比较密切,因为他们都给我上课,但是他们的风格不一样,非常不一样。

比如说厉老师,就是,大家都知道,一个睿智的学者,也非常的活跃,有很多经济学的新观点。

那么胡代光先生对我们要求比较严格,他在西方经济学方面,特别是国外对资本论的研究方面很有造诣,家镶老师是一个非常慈祥的老人,然后他讲课讲得很好,而且很喜欢种花,杜度先生是一种更严谨的学者,我们觉得他有点近乎于学究似的样子,对我们的要求也很严格,他们风格都不一样,但是对我的帮助,我觉得都很大。

主持人:您的研究课题是集中在金融方面吗?胡坚:对,我一开始学的是西方经济学,然后呢,教过很多年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学,在九十年代初,转向金融方面,因为我们成立了国际金融系,所以呢,在金融方面做得比较多。

主持人:我知道上个世纪一百年中,首先是特别典型,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可以这么说吗?胡坚:可以这样说,远东的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主持人:然后由于种种的社会原因,就不行了,然后是崛起。

胡坚:对。

主持人:现在好像又可以了。

胡坚:你的这个感觉应该是比较对的,一般的就是说,可能不研究金融的人也有这种感觉。

主持人:好,那咱们就言归正传,现在就请您给我们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的名字叫"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好,有请。

胡坚:非常高兴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做这样的一个报告,那么我想,一个国家随着它的经济发展,它的金融业也要飞速的发展,那么也就是说,它的金融实力一定要增强,金融实力增强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当然我们知道它有许多许多的标志,比如说一个国家有很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很发达的金融市场,那么它的货币是可以自由兑换的,但是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不是有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那么在我们看世界上现在发达的国家,比如说美国,还有日本,他们都有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比如美国的纽约,非常的有名,那么日本的东京,也非常的有名。

那么一个国家就是说,它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要成为一个金融的强国,一个重要的标志呢,要有国际金融中心。

那么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是"国际金融中心",那么一般人的感觉,就是说国际金融中心一定是银行很多,实际上国际金融中心,它之所以成为一个中心,那么它应该有这样几个重要的标志,第一个标志,它有很多的金融机构。

首先有很多的银行,有很多的比如说保险公司,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第二个,这个金融中心,应该有很多的金融市场,那么对于没有学过金融学的同学来说,我还是要罗列一下这些市场,比如说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等等。

第三个标志呢,它要有实质性的金融活动发生,金融交易活动发生,那么也就是说,确实有很多的机构,很多的投资者,很多的筹资人,在这里进行存放款的活动,金融的交易活动,要有实质性的这种活动发生。

金融中心的最后一个特征呢,它应该是一个都市,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就是说它应该是一个城市,那么不可能是一个乡村、偏僻的地方,因为它一定要有发达的通讯、电信、交通,这样的网络,一定要有这样的网络,而且呢,它实际上要有发达的第三产业。

所以我们看,就是说,一个金融中心呢,它应该具有这样的特征,从总体上来说。

那么接下去的问题就是说,是不是所有的金融中心都是一样的?我们看世界上各种各样的金融中心,纽约、伦敦、东京,黎士,巴黎、新加坡、,包括中国的,那么是不是都是一样的,一种类型的?那么我们可以说,不是一种类型的,我们大致上可以把它分成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种,我们称它为全球性的金融中心,或者说全功能型的金融中心,那么这样的一种中心,当然包括本地区,同时也包括全球的客户进行金融服务的中心,那么它所涉及的市场实际上是有四个市场,四个方面的市场,实际上是,我们讲的就是说国的筹资者和国的存款者的市场,这是第一个。

那么另外是国外的筹资者和国外存款者的市场。

那么另外呢,还有就是说国的存款者和国外的筹资者的市场,那么还有反过来,国的筹资者和国外的存款者的市场。

那么从市场来说,它要涉及的就是说,,然后外外,然后还有外,这样的市场。

那么这样的一种金融中心,我们说的金融中心的最高级的一种或者说最发达的一种,那么现在全世界可以称作这样的金融中心的大概只有三个,一个就是著名的美国的纽约,如果大家去过纽约,会看到纽约著名的华尔街,那么它还有著名的好多证券交易所,那么纽约是这样的一个中心。

另外还有伦敦,英国的伦敦,伦敦我们知道,它在十九世纪的时候,因为英国是一个世界的经济强国,所以伦敦呢,也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的金融中心。

那么还有日本的东京,东京也可以称作这种全球型的。

我们观察这种全球型的金融中心呢,发现实际上它是在本土上,而且它本国的经济都非常强大。

这是第一种类型。

第二种类型,比较狭窄一点了,就叫"区域型的金融中心",这个区域型的金融中心,是为本地区,我们指的是洲际的地区,这个地区的客户,这个地区的投资人和储蓄者进行服务的,那么它是一个区域型的这样的围。

那么这里我们所知道的,著名的中国的特别行政区,还有新加坡,都可以称作这种区域型的金融中心,那么它活动的围就要小一些了,那么这里也不排除,它也和区域之外的,其他的地方发生金融的联系,但是它的主要的服务对象呢,是在区域的,那么这是第二种。

第三种,我们把它称作叫"全国性的金融中心",也就是说,它是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业服务的。

那么它的围比区域型的要更小了,这样的话,就是说它的围更狭窄了一些,那么这种呢,比如说像现在中国的,我们可以把它称作中国的金融中心。

第四种呢,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我们把它称作叫"离岸金融中心",所谓"离岸金融中心",是和在岸金融中心区别的,就是有的国家呢,它专门在本国开辟一个市场,这个市场呢,和国的金融市场是隔离的,它单独进行自己的金融业务,这些金融业务都是涉外的,比如说,完全是外国的投资者和储蓄者还有存款人、借款人,他们之间进行的金融业务,那么这样的一种中心呢,叫"离岸金融中心"。

这是我们给出了基本的类型。

那么大家会想说,金融中心是不是一下子就产生了?现实的回答并不是这样的,那么金融中心的发展,要有它的条件,有它的阶段性。

那么从阶段性来说,一般的学者认为,金融中心呢,它首先是一个银行中心。

为什么它要先成为一个银行的中心?那么我们知道,银行之间它是有很多业务往来的,在地理的位置上他们的接近,能够使他们的业务往来更为便利。

有的学者甚至说,一个银行,比如说,我现在是汇丰银行,或者说我是美国的大通曼哈顿银行,我到不到落户,那么我首先看它的一个条件,它已经有了多少银行,它如果就一个银行,那我不去,说明这个地方金融业不发达,它如果有一百个银行,那么实际上我就要去。

以的例子来说,全世界最著名的头一百家大银行,有八十五家在开业,这个就吸引了其他的银行到这里来,所以它首先是一个银行中心,这一点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

当然在发展上,它是呈现阶段性的。

第一个阶段,首先是全国性的金融中心,也就是说,发展成一个为全国围服务的这样一个金融中心。

然后第二个阶段,是区域型的金融中心,也就是说,向亚洲区、欧洲区进行服务的这样的金融中心。

那么第三个阶段,再向全球性的金融中心来迈进。

所以大致上要经过这样几个阶段。

那么我们再看看,金融中心它应该具备一些什么样的条件。

那么首先我们要强调的应该是一个地理位置的条件,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地理位置上我们要求它什么,首先我们要求它的时区性,就是说,它的时区应该是能够和全球其他的地方,构成一个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金融市场,这样的一个时区的位置,那么从这点考虑,就比较理想,因为,它正好是处在美国和欧洲的时区的之间,所以它可以承接起来,成为二十四小时不间断金融市场的一个链条。

一般来说,比如说美国的市场闭市了,开市,的市场闭市了,伦敦开市,它是这样的一个衔接的,所以做金融业的人很辛苦就在这里,比如说你做外汇,那么你一定好多时候,二十四小时,或者更长的一点时间,你要监视行情,因为它有一个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市场,所以在地理位置上,时区是重要的。

地理位置上重要的第二个方面,那么是它的交通运输的方面,那么比如说有没有比较好的航路,深水港,有没有比较好的航路,交通运输的这个系统,那么有些地方呢,是得天独厚的,比如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它的比较好的地方,就是它有一个深水港,全世界大概只有三个深水港,有一个非常好,也很好,但是没有深水港,这就影响了它的航运的能力。

这是在地区上、地理上我们考虑的第二个方面。

那么地理上我们考虑的第三个方面,是它要靠近,或者本身就处于经济起飞和迅速发展的地区,也就是说,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地区,实际上金融业服务才可以发展起来,一个地区只有在经济发展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它有资金的需求,它的人民的收入才能增长,才有储蓄,如果没有这个发展的这个时候,没有这样的机会,就不可能出现繁荣的金融业。

所以在地理位置上我们考察的是这样的情况。

那么在地理位置之后,我们要考察的一个条件呢,实际上就是说它的金融业的发展程度,那么金融业的发展程度呢,有很多个指标,比如说在整个的城市的从业人员中,金融业从业的人员所占的百分比,那么还有呢,它的金融市场的完备和完善的程度,那么还有它的金融业法规的健全程度,那么还有其他的一些指标,很多金融业的指标,比如说银行的数目,银团贷款的数目等等,那么它是一个金融中心,我们必然要求它的金融业是非常发达的,这是它形成的第二个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