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之同济大学校史馆
养精蓄锐与整合发展从宜宾到上海的中共同济大学地下组织(1940-1947)

收稿日期:2020-05-05作者简介:章华明(1967-),男,安徽池州人,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教育史及档案学研究。
养精蓄锐与整合发展:从宜宾到上海的中共同济大学地下组织(1940-1947)章华明(同济大学校史馆,上海200129)摘要:抗战全面爆发后,因为校舍被炸,复学无望,同济大学被迫辗转西迁。
1940年10月,同济从昆明迁往四川李庄。
1941年暑假,中共同济地下组织重新建立了和上级党组织的联系。
随着部分新党员的加盟及中共中央南方局秘密外围组织“同济秘密小组”的成立,同济学生中的进步思想和力量重新集聚、成长。
“复员”上海后,在中共同济地下组织领导下,以川沪两地进步力量融合为基础,同济爱国学生运动风起云涌,高潮迭起,同济也因此成为上海爱国民主运动的堡垒。
关键词:抗日战争;第二条战线;同济大学;地下党;组织建设;大学西迁;宜宾李庄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020)9-0049-10 同济大学的历史和两次世界大战密切相关。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同济大学被迫从上海市中心城区迁往郊区吴淞,先租后建校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济大学蔚为壮观的新建校舍毁于战火,被迫辗转西迁,直至栖身四川李庄。
迁至浙江金华时,根据上级党组织部署,中共同济特别支部全体党员和部分爱国学生运动骨干留在浙江坚持抗日救亡,组织关系也转到了中共处属特委。
①1940年10月,同济开始从昆明迁往李庄。
因为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迁至李庄的中共同济地下支部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他们根据中央指示开始养精蓄锐,“以待时机”。
随着部分新生力量的加盟以及中共中央南方局秘密外围组织“同济秘密小组”的成立,同济爱国学生运动又逐渐活跃起来。
以941946年6月“复员”上海为契机,同济进步力量实现了大融合。
也就在这个时候,中共上海地下党学委审时度势,加强了对同济地下党的组织领导,同济爱国学生运动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
【精选】同济校园建筑第一个发展时期

同济校园建筑第一个发展时期 引用:在20世纪50年代所建造的作品中,有些在今天看来好像平淡无奇,却在当年是真正的创新制作,即使对于今天的人们也是富有启示意义的。
富有同济特色的建筑风格开始在这一时期出现。
建于1953年的和平楼运用了现代建筑设计收发,体现出一种江南传统建筑的意境。
(和平楼已经于百年校庆前拆除,现为公共绿地,有李国豪校长塑像树立其间)1954年的文远楼,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包豪斯”现代建筑风格,从建筑理念到建筑空间、功能布局、构建和细部设计都贯穿了现代建筑思想,显示了设计者对于现代建筑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1955年的南北教学楼和图书馆老馆是学院派代表作,建筑外貌简介匀称具有中西古典建筑韵味。
1957年建成的同济大学教工俱乐部又是一个经典之作,着力于对空间的塑造,并把民间的建筑特征融入其中,同样贯穿着现代主义精神。
(位于同济新村内) 1961年建成的大礼堂,则在结构形式和造型上体现出相当的创造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同济校园建筑第二个发展时期 引用: 1980和1990年代是同济校园建筑发展的又一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建筑继承,延续和发展了同济建筑的特色,强调功能、创造丰富空间,并且尊重历史。
1986年竣工的图书馆改建工程,在其保持和尊重校园环境的整体性和历史延续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在结构技术上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1987年建成的建筑城规学院明成楼,体形简介、富于雕塑感、具有现代建筑特征1990年代初期建成的逸夫楼在设计手法上继承发展了同济建筑的风格和传统,空间的塑造再次成为创造的核心夏天的尾巴 [ 同济人 ]开始时间2009-7-30 12:38 UID219163 帖子597 归档2积分231同钱520学院其他 注册2008-6-291997年进行的同济大学校门改建工程,意味深长:旧校门作为同济历史的一部分,得到保护和尊重,而新校门通过后移流出椭圆形广场,这种做法既解决了功能问题,增加了空间层次感,又保护了校园的整体环境和历史文脉1998年年底落成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大楼(云通楼)又是同济建筑空间特色的延续发展,其内部围绕着三层高、近三角形的中庭空间,结合自然光,在两边展开不同层面、形状和功能的公共空间,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有趣味的交往空间。
假期里参观同济大学

假期里参观上海的大学5号决定去上海玩一趟,于是开车去高铁站买了往返的高铁票。
呵呵,很多年没有坐火车了,所以也不会网上购票,更不知道还可以在一般的火车站买票即可。
到北京南站,人山人海,还有30分钟就该开车了,我们还在琢磨怎样吃饭呢。
跑到肯德基麦当劳都是人,最后去德克士吃的,还行,吃完就差12分钟开车啦。
第一次坐高铁,很舒服的座位。
第二排,一家人坐着,还斗地主1个小时。
就是没有办法吃桃子,因为洗的话只能去厕所里面洗,想想太恶心了。
所以,干脆不吃。
买个哈根达斯一小碗,挺好吃。
可惜,一不留神,没有看见黄河和长江。
到了上海虹桥火车站已经是晚上7点啦。
买地铁票,嘿嘿,不会买,看旁边的人操作,买了3张到邮电新村的,于是,站了一大半的路,最后才坐下来了。
出了地铁站,都晚上8点多了。
东南西北都搞不清,问了一位小青年,这马路啥方向啊?结果他也不知道。
我盯着手机里的地图看半天,后来往前走了几步,突然看见前方100多米对面高空的广告牌“如家”。
呵呵,离地铁站倒是真的近啊。
进如家厅里一问,竟然没有我们定的房间了。
郁闷,改标间,倒是省钱了,答应第二天再换。
于是拿钥匙到屋里休息。
房间看着很干净,电视可以收看30多个频道节目,够看的了。
桌子上有热水器,自己烧水喝,还有3个电源插座板,理论上可以同时接插6个电器。
一会,到楼下千百碗精工面坊吃了2碗面一份炒面,嗯,炒面很好吃,面吃着还行就是整个屋子里有股子臭味道,也许是乌冬拉面的味道???吃完饭,就10点啦。
步行去同济大学。
走了2.5公里。
先看见了她们的同济出版大楼,呵呵,一楼部分正装修。
马路斜对面是同济设计几个字夜幕下闪闪发光,看着令人羡慕,应该是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很快就到了大学东门。
同济大学东门应该是她的正门,大门修的很不起眼。
进校园后,一路向西,首先就看见了毛主席站在那里,夜色朦胧下好像在丹田运气右手推掌。
其后面是图书馆,黑咕隆咚啥也看不见就从傍边的南楼向南走,过测量馆、中法中心、篮球馆,医学大楼转弯向南,到中德学院门口坐了一会,折向西,在土木工程学院眺望,呵呵,知道土木相对好考一些,但建筑的诱惑又很大。
精选个人参观大学校史馆心得体会最新5篇

精选个人参观大学校史馆心得体会最新5篇精选个人参观大学校史馆心得体会最新5篇【一】下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07级管理科学一班的同学们前往参观位于x理工大学校本部的校史馆。
在班长朱旭旻,团支书丁艺辰的带领下,全班同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聚集在校图书馆前,一同前往位于图书馆正后面的校史馆。
由组织委员郭法庆担任此次活动的讲解员。
跨入校史馆之前,正上面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匾额,上面刻有“x理工大学校史馆”。
参观校史馆进入大厅,其中一面墙上镶嵌一段金灿灿的文字,是当年沪江大学的创始人魏馥兰博士的一段话:“每一艘开往x的轮船都必须在这所大学的视线内经过,在这样一个校园,任何有思想的学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世界里……”可见,在当时沪江大学的创办之初,他们就意识到了我们现代大学要培养的是面向国际化的,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知识和技术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精选个人参观大学校史馆心得体会最新5篇【二】来到大学的生活已经过去一年了,去年入学教育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我时常想起当时校长给我们讲的关于x理工那些已经埋在历史的记忆中的往事,一年过去了,那些曾经被津津乐道的事情也在我的记忆中变得模糊。
我也经常想什么时候可以在听一次这样的讲座,听几个关于母校的老故事。
终于在学期过半的时候我又等到了这样的一次的机会,班里组织团建活动去参观校史馆。
可以说去的时候,心情还是有一点激动的。
终于可以去更深的了解母校了。
在讲解员简单的介绍之后,大家踩着历史的足迹,开始参观这大约七百平方米的校史馆。
在讲解员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解下,每走一步,我们都被一段段历史所震撼。
大家无论是对“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还是“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都有了更深的感悟。
回顾着过往大工涌现出的一批批优秀学子的事迹,如:xx教授、xx教授等,听着讲解员说到我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台微波气象雷达等各种高科技项目的研发设计中,都凝聚着大工人的聪明才智,大家无不感到自豪与骄傲。
校史馆设计方案(大全)

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
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切实落实县教科局相关文件精神,强化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活力月小、实力月小、魅力月小”为发展目标,体现我校“先做人、后读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领导小组组长:刘明现副组长:姚勇、杨光成员:赵坤、伊钊仙、仲云山、戚兴、各班主任三、实施原则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提升综合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绿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四、整体思路1、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外墙以板报橱窗、醒目标语、宣传牌匾为主,室内布置坚持统一规划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1)室外环境布置。
大门两侧悬挂规范性木制校牌,正上方镶嵌校标;门厅两侧镶嵌各种荣誉牌匾,设校园廉政文化墙及营养餐、阳光体育、青春校园等宣传栏;办公室一楼墙体设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月小学子风采录及安全、清洁城乡、学籍管理、学前教育、团队建设等宣传栏;教学楼顶竖“厚德、笃行、博学、健体”的校训;教学楼外墙书写“以诚待人、以心待学、以真待事、以爱待物”标语;教师宿舍楼书写“让健康与我们相随、让安全与我们相伴、让文明与我们相拥”标语,学生宿舍正面外墙书写“我运动、我健康、我阳光、我快乐”标语;学生宿舍北侧墙面为学校全景图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操场两报亭四版块分别为“党建之声”、“校务公开”“三操及清洁评分表”“张贴栏”;校园中心区域书写“实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生活区门前均有温馨提示;运动区墙面为永久性标语、体育运动图标、图片;教学楼一楼走廊:运动明星风采,二楼:书法绘画精品;三楼:文化名人画像。
德国总统高克参观同济大学档案馆

德国总统高克参观同济大学档案馆
朱大章
【期刊名称】《上海档案》
【年(卷),期】2016(000)004
【摘要】2016年3月23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统约阿希姆·高克访问同济大学。
为迎接高克总统,同济大学档案馆专门制作了缩减版的同济大学校史图片展,用中德两种文字介绍同济大学100多年的发展历程。
高克总统抵达同济大学后,就在
我驻德大使史明德、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副校长吴志强的陪同下,观看了该展览。
【总页数】1页(P4-4)
【作者】朱大章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1
【相关文献】
1.行健存雄岁华可读——新加坡总统纳丹参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侧记
2.德国总
统高克首次访华为“新丝绸之路”搭桥3.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先生参观利勃海尔(上海)公司4.德国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参观佛山机器人学院5.德国总统向同济大学送赠ASC语言实验室设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参观学校爱教馆心得体会100字

参观学校爱教馆心得体会100字
篇一:
今天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我们学校最神圣的地方校史馆!
虽然之前对学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于学校发展中的一些细节还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参观给了我们重新系统地认识我们自己的学校一个良好的机会。
篇二:
刚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学校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图(由同济大学设计),虽然后来建设的有些出入,但看起来还是那么熟悉,这是信园,对面是敏园,还有那是图书馆,再往前走,就是垂地的大幅介绍,想一张气势恢宏的国宝级的长画,上面书写着我们学校的历史。
篇三:
参观校史馆,我内心汹涌澎湃,我为自己能在这样的一个学校学习而感到自豪!同时,我暗暗发誓:我要为校争光,要成为校史馆名人录上的人物,今天我以财大为荣,明天财大以我为荣!加油,财大学子,加油,财大我的母校!。
建筑结构的阻尼研究

f1
1 0.06n
f1
1 0.07n
几幢高层建筑的自振特性
• 上海金茂大厦:420.5m,0.167Hz,0.831% • 上海森茂大厦:203.35m,0.283Hz,2.37% • 上海建设大厦:173.1m,0.469Hz,3.22% • 上海凯旋门大厦:100m,0.557Hz,1.36% • 上海环球金融大厦:492m,0.157Hz,0.42%
2).一栋高度115m的办公楼遭受台风时,调查到的其中37 名(男28 人,女9 人)居住者的反应是:(1)所有人感 觉到摇晃,对摇晃的反应,女性比男性敏感。 (2) 最 大加速度1cm/s 2时开始有感觉,超过2cm/s 2时有较强的 振动感觉。(3)调查期间的最大加速度约为10cm/s 2 , 对这一程度的振动,不管男女,20 ~3 0 % 的人感到不 安,50% 的男性感到不快。
1.88%
50
3.85%
50
3.22% 4.14% 3.54% 2.04% 4.85% 3.67% 4.42% 4.85%
18 30
5层和6层连廊间出现裂缝 16 60
两端发现同向斜裂缝 15 30
部分梁上有竖向裂缝 20
2.79% 3.10% 1.55% 25
2.28% 2.58%
25
2.37%
80
4
12
7
1988/2006 5.5+4*
.11
6
29.5
4
80年代左 右
3.5
14
方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一阶 二阶 三阶 长 阻尼 阻尼 阻尼 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构思
• 建筑材质、色彩和立面细部 刻画延续同一理念。竖向凸 体和条窗具有韵律感和节奏 感,屋顶1.5米挑檐端庄典雅 ;竖明横隐的玻璃体竖向构 件错落有致,与之呼应。 12mm和18mm两种厚度的定 制毛面砖勾勒墙体横向线条 ,光影交错,时隐时现。竖 向条窗窗槛墙石材拼贴,以 校史馆屋顶平面投影为原型 ,简化为主题装饰图案,赋 矛建筑深厚的内涵。
• 外形仿20世纪30年代吴淞校园女生宿舍 设计。
• 建筑面积 1395平 方米(综合楼 36986平方米)
• 容积率 2.46 • 建筑密度 21.86% • 建筑高度 13.76米 • 建筑层数 地上3层
总体布局
• 同济大学校史馆坐落于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同济 大学本部校区东北部,是校区建筑沿四平路城市 界面的节点之一。其与百米高层综合楼、设计院 办公楼、教学北楼、行政楼共同围合近4000平方 米的绿化景观广场。广场下地下车库与综合楼地 下室连为一体,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校史馆位 于广场北侧,作为校区北大道视觉对景,与由北 大道串联起的三好坞(校内公园)、文远楼及其 南草坪、教学北楼及其北侧绿带等,构成空间有 序、生机盎然的生态型校园环境。
设计构思
• 同济大学校史馆设计秉承”承前启 后,继往开来“的原则,充分融合 区位环境、建筑功能、交通流线等 要素。根据建设规模和广场视线分 析,建筑主体呈长方形,层顶为黑 色陶瓦四坡顶,坡度30°。外墙实体 墙面以青砖包裹,以传统的建筑语 汇营造庄重、朴实的历史氛围。
设计构思
• 校史馆主要参观人流,在主体中 部嵌入呈60°夹角斜交玻璃体和横 贯中部的带状采光廊,界定主入 口方向和内部交通节点。简单的 形体处理使晶莹通透的玻璃体成 为视觉焦点,强调主入口的识别 性,增添建筑主体的飘逸感与时 代感。传统与现代建筑语汇对立 统一,和谐共处,体现稳健而不 失灵动、庄重而不乏个性的建筑 性格。
内部空间
• 馆内主要内容包括入口门厅、位于各层的 8个层厅及辅助设施,三层设部分管理办 公室。以小型规模的展馆承载百年同济的 历史,同济大学校史馆展示流线的组织力 求简明、紧凑。以设置于带状采光廊的通 透观光电梯为枢纽,两端的步行楼梯为辅 助,从首层门厅起呈逆时针方各形成串联 8个展厅的常规参观流线。玻璃体、采光 廊、空中连廊等活跃元素构成趣味空间, 提供观众间歇休憩场所和至各展厅和门厅 的便捷交通。 室内地坪选用仿石地砖和 仿古木地板相间,墙体延续室外毛面砖贴 面做法,天花采用便于布展的规则透空钢 构格栅,营造平和、恬静、舒适的展示空 间。
案例分析之
同济大学校史馆
简介
• 同济大学校史馆建筑面积1395平方米, 地上3层,建筑高度13.76米,于2007年5 月——同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建成并投 入使用。
• 其建造旨在向全校师生、校友和社会提供 一个展示同济风雨同舟百年历史及严谨求 实办学传统的平台,展现其厚重辉粕的过 去,桃李芬芳的今天和光明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