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结法凿井中液氨的使用安全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液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保障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液氨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贮存、运输、销售、使用液氨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液氨安全管理的责任、权限和责任追究机制。
第五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的岗位,并配备足够数量的安全设施和监测设备。
第六条液氨使用单位应进行液氨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液氨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七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液氨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第八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液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定期排查隐患,并及时整改。
第九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液氨事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液氨事故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配合调查工作。
第十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液氨事故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液氨事故处理情况。
第二章液氨存储和贮运管理第十一条液氨存储和贮运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经过专业机构的检测合格。
第十二条液氨存储和贮运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十三条液氨存储和贮运设施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液氨压力、液位和泄漏等进行实时监测。
第十四条液氨存储和贮运设施应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禁止非相关人员靠近。
第十五条液氨贮运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使用防静电设备、防火防爆设备等。
第十六条液氨贮运过程中严禁接触明火和其他易燃物品,禁止使用金属容器进行存储和贮运。
第十七条液氨贮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并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第十八条液氨贮存和贮运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应有相应的记录,包括检查记录、维修记录、事故记录等。
第三章液氨使用管理第十九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液氨使用流程和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液氨的安全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操作前的准备1.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液氨的性质、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处理措施,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2. 检查设备设施是否完好,确保操作过程中设备正常运行。
3. 穿戴好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工作服等。
4. 确认现场环境安全,无火源、热源,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二、操作过程1. 卸车:将液氨槽车停至指定位置,连接卸车臂,缓慢开启槽车液氨出口阀,使液氨进入储罐。
注意观察液氨流速,避免超速。
2. 储存:将液氨储罐内的液氨加压,使其气化,然后通过氨压缩机压缩,使氨气进入冷凝器冷凝成液氨,储存于储罐内。
3. 输送:将液氨从储罐输送至使用设备,注意控制输送压力和流量,避免超压、超温。
4. 使用: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注意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维护: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并处理。
三、安全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严禁烟火,防止引起火灾、爆炸。
2. 操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吸入氨气。
3. 操作过程中严禁擅自更改操作参数,如压力、流量等。
4. 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报告上级,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5. 液氨泄漏时,应立即切断气源,撤离现场无关人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6. 操作完毕后,应关闭所有阀门,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四、应急处理1. 氨气泄漏:立即切断气源,通风换气,撤离现场无关人员。
如有人员中毒,立即进行急救,并送医治疗。
2. 火灾:立即切断气源,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进行灭火。
如火势较大,应立即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3. 爆炸:立即切断气源,撤离现场无关人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总之,液氨的安全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确保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操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第2篇一、操作前的准备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液氨的物理化学性质、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处理方法。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一、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为了保障生产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削减产生事故的可能性,保护设备设施的安全,提高液氨使用的效率及经济效益,本单位订立了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二、液氨使用的基本规定1、液氨储罐必需符合国家标准,应有独立的接地线。
2、液氨储罐应安置在防滑地区,储罐外应留备有一分罐容积的安全通道。
3、液氨储罐和输送管道必需实行牢靠的防护措施,以防止风化、潮蚀等情况的发生。
4、液氨储罐配备必要的安全阀和安全附件,确认其正常使用。
5、液氨供应的管道应由专人负责开启和关闭,每次供应结束后要检查管道的密封性。
6、管道、阀门和其他设备必需定期检查,检查时须将液氨移除。
7、液氨的运输必需进行实时监控,随时把握其状态。
8、设备显现漏氨情况,应立刻妥当处理,必要的处置方法需在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中明确说明。
三、铁路、道路和水路运输液氨的安全规定1、铁路和道路系统运输液氨的车辆和足部工具必需符合国家立法机构或国际公认机构的标准规范。
2、铁路和道路系统运输液氨的车辆必需司机持有相关证明,并符合相应的许可条件。
3、液氨必需储存在相应的容器中,以防止液体泄漏。
4、液氨必需由专人搬运装载,必需使用专门的装卸设备,实行相应的安全操作措施。
5、铁路和道路系统运输液氨的车辆必需定期进行检测,确保其状态正常。
6、车辆之间应保持充足的安全距离,以避开交通事故的发生。
7、在水路运输液氨时,必需依照国际公认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标准规范操作。
四、液氨使用安全管理措施1、液氨使用前必需进行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包括防止氨气中毒的方法、液氨的危害性、安全操作规程等相关学问。
2、作业人员必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进行培训和练习,提高操作技能。
3、作业人员必需佩戴必要的防护设备,包括呼吸器、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4、在使用液氨时,需将其储存在密闭的容器中,防止液体泄漏,操作人员必需保证容器的密封性。
5、在使用液氨时,必需不断通风换气,保证操作区域空气流通和空气质量。
液氨安全使用管理指南

液氨安全使用管理指南液氨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毒性和易燃性,液氨的安全使用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份液氨安全使用管理指南,以帮助企业和个人合理使用和管理液氨,确保安全生产。
1.确保储存安全:-储存液氨的场所应选择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并与明火、热源等火源保持一定的距离。
-液氨储罐应设置在坚固耐用的基坑中,并采取安全设施,如防爆装置和泄漏探测装置。
-储存液氨应严格按照法规要求进行,遵守相关规定的容量上限和安全间距等要求。
-定期检查储存设施的完整性和密封性,并及时修复任何损坏或泄漏。
2.安全操作指南:-化学人员应接受液氨的相关培训,了解其危害性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熟悉应急处理措施。
-使用液氨的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设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液氨的制备、存储和加工过程中应避免任何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的条件,如明火和静电放电等。
-对液氨的操作应遵循严格的程序和标准,如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操作标准等。
-在液氨的使用过程中,应随时监测气体浓度,并确保浓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在液氨泄漏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逃离泄漏区域、报警通知、封锁、灭火等。
3.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保护:-废弃液氨和液氨罐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禁止随意倾倒和排放到环境中。
-液氨泄漏事故发生后,应使用适当的吸附剂和阻隔材料封堵泄漏点,并进行紧急处理和清理。
-涉及液氨的工业生产企业应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对液氨的排放和环境影响进行实时监测。
4.培训和意识:-企业应定期组织液氨安全使用培训并检查员工的培训效果,确保员工具备应对液氨事故的能力。
-建立液氨安全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并落实到操作流程中。
-定期开展安全演习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意识。
-要提醒员工密切关注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变化,及时更新安全管理措施。
总结:液氨作为常见的化工原料,其安全使用管理非常重要。
在储存、操作和废弃液氨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关的标准和程序。
液氨安全使用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液氨的安全使用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液氨的性质和特点,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液氨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以及液氨使用单位和相关从业人员。
第三条液氨安全使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二章液氨的基本性质与危害第四条液氨,化学式NH3,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溶于醇和醚。
液氨在常温常压下会迅速气化,产生大量氨气,对人体呼吸道、眼睛、皮肤等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过量会导致窒息甚至死亡。
第五条液氨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燃烧爆炸:液氨遇明火、高温或氧化剂,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二)中毒:液氨挥发产生的氨气对人体呼吸道、眼睛、皮肤等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过量会导致中毒。
(三)腐蚀:液氨具有腐蚀性,对金属、混凝土、木材等建筑材料有腐蚀作用。
第三章安全管理责任第六条液氨安全使用管理实行“谁生产、谁负责;谁储存、谁负责;谁运输、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处置、谁负责”的原则。
第七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八条液氨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液氨安全使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液氨安全使用工作全面负责。
第九条液氨使用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液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员,负责液氨安全使用管理工作。
第四章安全技术措施第十条液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环节应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一)生产环节:采用自动化控制,减少人员接触液氨的机会。
(二)储存环节:设置专用液氨储罐,确保储罐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储罐应设置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等安全仪表;储罐周围应设置围堰,防止液氨泄漏。
(三)运输环节:使用符合规定的运输工具,装载、运输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运输车辆应配备应急处理设备。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范本(2篇)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范本一、概述本规定旨在确保液氨的使用安全,防范液氨相关事故的发生,保护人员和环境安全。
所有涉及液氨使用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确保安全生产。
二、使用前的准备工作1. 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关的液氨操作知识和技能,且持有相关证书。
2. 熟悉液氨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其风险和防范措施。
3. 检查液氨容器、管道和设备的完整性和工作状态,确保无泄漏和损坏。
4. 在液氨作业区域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包括禁止吸烟、禁止明火和戴防护设备等。
三、液氨的安全操作要求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违反规程的操作行为。
2. 液氨泄漏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包括关闭相应阀门、联络专业人士进行处理等。
3. 液氨作业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确保及时排除气味和有害物质。
4. 液氨容器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和正常工作。
5. 液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设备,包括呼吸器、防护服和安全眼镜等。
6. 液氨使用后,容器和设备应储存在指定的区域,确保安全存放。
四、应急处置措施1. 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时,操作人员应迅速撤离事故现场,并进行报警和救援。
2. 对有泄漏的容器和管道,应立即封堵或封闭,防止进一步泄漏。
3. 涉及泄漏的区域应设立警戒线,并迅速传达事故情况给有关部门。
4. 在泄漏区附近的人员,应戴上防护设备协助救援人员进行处置。
5. 必要时,采取适当的紧急处理措施,如冷却、稀释等,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五、液氨的存储要求1. 液氨容器和设备应按规定摆放和储存,避免与其他易燃、易爆物质接触。
2. 液氨储存场所应远离火源和明火,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3. 定期检查液氨容器和设备的密封性和漏损情况,确保无泄漏。
4. 液氨储存区域应配备专门的安全设施,包括防火设备、防爆设备和泄漏报警系统等。
六、涉及液氨作业人员的管理1. 严格按照操作规定组织和管理液氨作业人员。
2. 对涉及液氨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液氨使用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液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保障公司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使用液氨的部门、岗位及人员。
三、液氨安全管理职责1. 公司领导层负责液氨安全管理工作,对液氨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领导、监督和检查。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液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实施液氨安全管理工作,并对液氨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3. 使用液氨的部门负责本部门液氨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液氨安全使用。
4. 使用液氨的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液氨安全管理工作,遵守液氨安全操作规程。
四、液氨安全管理制度1. 液氨储存管理(1)液氨储存场所应设置在通风良好、远离火源的地方,并配备消防设施。
(2)液氨储存场所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3)液氨储存容器应定期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
(4)液氨储存场所应保持干燥、清洁,防止泄漏。
2. 液氨使用管理(1)使用液氨的岗位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熟悉液氨的性质、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处置措施。
(2)使用液氨的岗位人员应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手套、防护服等。
(3)液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操作环境,确保通风良好。
(4)液氨使用完毕后,应立即关闭阀门,防止泄漏。
3. 液氨应急处置(1)发现液氨泄漏时,应立即切断泄漏源,关闭阀门,并通知相关部门。
(2)泄漏现场应设置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3)对泄漏的液氨进行收集、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4)对泄漏事故进行详细调查,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监督检查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液氨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使用液氨的部门应定期对本部门液氨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液氨安全使用。
3. 使用液氨的岗位人员应自觉遵守液氨安全管理制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六、奖惩1. 对认真执行液氨安全管理制度,为液氨安全使用做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024年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氨是一种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的危险化学品,因其独特的性质,所以对其使用要严格安全管理。
1、液氨在常压下是气体,因此对其储存由于量较大,所以要用密闭的压力容器,管道要用压力管道。
2、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齐全,包括:安全阀、压力表、液面计、温度计要灵敏可靠,并定期检测,作好记录。
3、机房要有良好的避雷设施,并定期有防雷检测中心检测,作好记录。
4、液氨属易燃物品,机房内、设备周围严禁烟火及电气焊操作。
5、机房内电器线路布置合理,所有线路必须走穿线管;照明用具、电机接线为防爆型;防静电装置符合规定。
6、所有电线架设必须与液氨系统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严禁设备上方有架空线。
7、操作过程中加强巡检,杜绝跑冒滴漏现象;机房内加强通风,确保室内氨浓度在爆炸范围以外。
8、操作岗位应配置相应的劳保用品,在处置泄露、维修设备时,劳保用品穿戴齐全。
9、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10、操作岗位配置8Kg干粉灭火器____个,设消防栓及消防带一套,以防液氨泄露时紧急处理。
2024年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二)开始时间:2024年1月1日结束时间:2024年12月31日一、制度目的液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化学物质,然而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风险。
为了确保液氨的安全使用,保护员工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液氨的存储、使用和管理,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液氨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工业生产企业、农业生产企业、冷库等。
三、液氨存储管理1. 液氨存储室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并进行专门设计,确保安全性能和防火性能。
2. 液氨存储室内不得存放其他易燃、易爆、有毒等物质,防止发生事故。
3. 液氨存储室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完好性和灵敏性。
4. 液氨存储室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包括“易燃易爆”、“禁止吸烟”、“危险品仓库”等,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冻结法凿井中液氨的使用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凿井钻井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
冻结法凿井作为凿井技术中最为常见的手段,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然而在冻结法凿井的液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了十分惨痛的泄漏事故。
本文就液氨在冻结法凿井中的安全使用进行探讨,以期参考。
标签:冻结站凿井液氨使用安全
近年来,涉氨制冷企业液氨泄漏事故多发,教训十分深刻。
2013年6月3日,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厂房氨气爆炸引发火灾,造成121人遇难,76人受伤。
2014年5月20日,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一冷库检修过程中,发生残余液氨爆裂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
国务院安委会已于2013年9月至12月,在全国开展了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工作。
作为液氨使用单位的煤矿特凿处的冻结站,同样对液氨的安全使用提出了要求。
1冻结法凿井的实质和原理及氨的作用
冻结法凿井是在井筒开凿之前,用人工制冷的方法将井筒周围的地层冻结成封闭的不透水的圆筒---冻结壁,以抵抗地压和隔开地下水与井筒的联系,并在冻结壁的保护下进行掘砌工作的一种特殊凿井法。
冻结法凿井的基本原理是:盐水吸收地层热量并将其传递给氨,经压缩机作功后氨又将这部分热量传给冷却水,最后冷却水把热量散发到大自然中去。
这样逐步实现将地层降温直至形成所需之冻结壁。
因此,作为冻结凿井的三大循环系统之一的氨循环系统,氨在制冷机组中起到制冷剂的作用,不断的蒸发冷凝,把热量不断的从盐水搬运给冷却水。
因此,在冻结法凿井的冻结站中存在大量液氨,必须注意液氨的安全使用。
2氨的性质与危害性
(1)氨的性质:氨是具有特殊臭味的刺激性气体,常温常压下为气体,氨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人体,氨易溶于水,氨的毒性等级为2级,当空气中氨的浓度在0.5%~1%时,人在此环境中停留30min就会患重症或死亡。
(2)氨中毒:氨气被吸入人体后,当即出现咳呛不止、憋气、气急、流泪、怕光、咽痛等病症。
如吸入氨气浓度很高时,还可出现口唇、指甲青紫等缺氧症状,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
(3)氨爆炸:氨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16%~25%,便成为极易爆燃的混合气体。
此时,只要遇到火源(如明火、钢铁零件碰击产生的火花),就会立刻发生燃烧性的爆炸,这种燃烧性的爆炸,还可能引起火灾,危害更为严重。
3冻结站内重大危险源风险警示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的有关规定,当企业内液氨使用场所液氨储量超过临界量10t的时候,液氨就构成了重大危险源。
据此,冻结站内必须有关氨的警示说明如下:
冻结站内氨的浓度不超过0.004%(即站内氨的浓度≤40ppm),长期停留无害。
慢性氨中毒:慢性氨中毒常引起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氨中毒:氨易溶于水,常作用于眼粘膜、上呼吸道及其他暴露于空气中的粘膜组织,附着粘膜后,成为碱性物质,对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会出现很多严重的病状,如憋气、呼吸困难、咳血等。
化学烧伤和化学冻伤:化学冻伤严重者可深至脂肪肌肉骨骼甚至整个肢体的坏死。
氨的毒性等级为2级,当空气中氨的浓度在0.5%~1%时,人在此环境中停留30min就会患重症或死亡。
氨在空气中含量达到16%~25%时成为极易爆燃的混合气体,遇到火源(如明火、钢铁零件碰击产生的火花),可能会发生燃烧性的爆炸,爆炸能量比设备物理性爆炸的能量更大。
4氨泄漏事故应急处置
(1)发现险情,立即启动氨泄漏应急处置方案,交代事故处理注意事项,要求各救援组迅速到达指定位置进行抢险,同时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险情。
(2)各抢险小组到达指定位置,抢险组人员接上消防水带,开启消防水泵,用水溶解稀释泄漏出来的氨,降低氨气浓度,同时备好灭火器,以备火灾。
(3)抢险组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穿防护服,戴橡胶手套,找到泄漏点,进行堵漏排险;由供电组负责切断现场设备的电源,杜绝现场设备产生明火。
(4)站外设立警戒组,设置警戒线,疏散人员,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靠近抢险现场;由物资供应组准备好抢险物资,及时运至抢险现场;由医疗组迅速将受伤人员抬至新鲜空气处,及时救治,并根据员工受伤的实际情况,及时与当地120急救中心进行联系。
及时疏散下风向群众,同时向周围友邻施工单位、建设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做好相应防护工作,并向上级救援组汇报情况。
5自我防护
发生氨泄漏事故后的自我防护
(1)呼吸防护:在确认发生氨泄漏或袭击后,应马上用手帕、餐巾纸、衣物等随手可及的物品捂住口鼻。
手头如有水或饮料,最好把手帕、衣物等浸湿。
(2)皮肤防护:尽可能戴上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
或用床单、衣物遮住裸露的皮肤。
如已备的防护服等防护装备,要及时穿戴。
(3)眼睛防护:尽可能戴上各种防护眼镜、防护镜或游泳用的护目镜等。
(4)撤离:判断毒源与风向,沿上风或侧上风路线,朝着远离毒源的方向迅速撤离现场,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5)冲洗:到达安全地点后,要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流动的水冲洗身体,特别是曾经裸露的部分。
(6)救治:迅速拨打“120”,及早送医院救治。
中毒人员在等待救援时应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致使病情恶化。
6总结
氨作为绿色天然环保制冷剂,对臭氧耗损潜能值(ODP)为零,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为零。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能和对大气层无任何不良效应、价格低廉,在全球约80%的大型冷库中得到应用。
在冻结站的制冷机组中也是常用的制冷剂,但是,由于液氨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因此,一定要注意对工人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让工人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并经考试合格,然后才能持证上岗。
参考文献
[1]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S].
[3]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
[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6]第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