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历史文化

合集下载

厦门的历史文化故事

厦门的历史文化故事

厦门的历史文化故事
厦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

古时候,厦门是一个小渔村,也是闽南地区的重要港口之一。

根据史书记载,厦门的历史可以
追溯到公元前282年。

当时,这里是一片蛮荒之地,后来被人们开垦
并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渔村。

在明清两代,厦门逐渐形成了一个繁华的贸易港口。

由于其地理
位置优越,连接东南亚和中国大陆,厦门成为了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

这个时期,许多商人纷纷来到厦门购买商品,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和文化的交流。

厦门的建筑风格也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例如,鼓浪屿是
厦门的一座著名岛屿,以其独特的西式建筑而闻名。

岛上的建筑种类
繁多,有日式、欧式、中式等多种风格。

这些古老的建筑凸显了岛上
混合文化的特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研究。

此外,厦门还拥有丰富的宗教文化。

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市区,是
中国佛教福建省的重要寺庙之一。

寺庙内保存了许多精美的佛教文物,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此外,厦门还有众多的道教庙宇和
回教寺庙,反映了多元宗教文化的存在。

厦门还有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

例如,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的一位
重要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康有为
的故居位于厦门市区,成为了一个备受游客尊敬的人文景观。

总之,厦门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故事。

通过探索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厦门的发展历程和独特魅力。

厦门的经典诗句

厦门的经典诗句

厦门的经典诗句一、厦门的历史与文化1.1 厦门的起源与历史厦门是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厦门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在古代就有很高的知名度。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厦门地区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称之为“厦门文化”。

1.2 厦门的文化遗产厦门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建筑、文学、诗歌等方面的作品。

厦门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特点,体现了海洋民族的勇敢和智慧。

艺术家们用他们的笔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包括很多经典的诗句。

二、厦门的自然美景2.1 高峰环抱的厦门厦门位于山海之间,拥有很多壮丽的自然景观。

其中,厦门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是环抱城市的高峰。

这些高峰起伏的山峦,给厦门增添了无穷的美丽和神秘感。

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日出和日落,并且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

2.2 清澈碧蓝的海洋厦门坐落于东海之滨,拥有着清澈碧蓝的海洋。

这个城市的海岸线长达270多公里,拥有许多美丽的海滩。

在这里,我们可以享受到阳光、沙滩和海浪的悠闲,可以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2.3 迷人的岛屿风景厦门周围遍布着一些迷人的岛屿,其中最著名的是鼓浪屿和南普陀。

鼓浪屿是一个以建筑风格独特而闻名的小岛,被誉为“东方的夏威夷”。

南普陀是一个具有佛教文化气息的岛屿,有着宁静祥和的氛围。

这些岛屿给厦门增添了独特的风景和文化底蕴。

三、厦门的诗人和诗句3.1 厦门的著名诗人厦门是一个孕育出许多优秀诗人的地方。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在这里创作了绝佳的诗句。

其中最著名的诗人包括林则徐、杨天石、朱熹等人。

他们的诗作不仅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也对世界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3.2 描绘厦门美景的诗句著名的诗人们以他们独特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厦门景色。

他们用简练而意境丰富的语言表达了自然风景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例如,林则徐曾写道:“碧海蓝天展宏图,高山大海成诗句”,杨天石也曾写道:“观海潮五十年,远离尘嚣寻乐园”。

厦门最值得探访的历史遗迹有哪些

厦门最值得探访的历史遗迹有哪些

厦门最值得探访的历史遗迹有哪些厦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不仅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还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众多值得探访的历史遗迹,它们见证了厦门的发展与变迁,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胡里山炮台。

它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总面积7 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 13 万多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

胡里山炮台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欧洲和中国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

炮台上保存着一尊德国克虏伯兵工厂 1893 年生产的 28 生(280mm)克虏伯大炮,至今保存完好,有效射程可达 16000 米,被称为“炮王”。

站在炮台上,俯瞰着厦门的海岸线,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硝烟弥漫的战争氛围。

如今,胡里山炮台已成为厦门的重要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集美鳌园也是厦门的一处重要历史遗迹。

它位于集美浔江之滨,由集美鳌园、嘉庚公园、陈嘉庚纪念馆、嘉庚文化广场、集美文化创意园等景点组成。

集美鳌园分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陈嘉庚先生陵墓三个部分。

进入鳌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 50 米长的门廊,两厢墙上镌刻着古今历史人物的青石浮雕,人物形象生动,工艺精湛。

集美解放纪念碑矗立在园中央,正面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七个大字。

碑座四周镌刻着陈嘉庚先生亲自撰写的碑文以及反映新中国建设的浮雕。

陈嘉庚先生的陵墓坐落在集美解放纪念碑的南侧,墓盖用磨光的十三块青斗石拼镶而成,形如龟背。

集美鳌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倾资兴学精神的重要象征。

南普陀寺也是厦门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它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毗邻厦门大学,面临碧澄海港。

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

这座寺庙始建于唐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以重建。

南普陀寺的建筑风格具有闽南特色,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

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厦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龙船文化:龙船是厦门传统的民间船只,具有悠久的历
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龙船文化包括龙船制作、龙船比赛、龙船节等活动,是厦门市民重要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

2. 南音文化:南音是厦门地区传统的音乐表演形式,具有
独特的音调和演唱方式。

南音文化包括南音曲目的传承和
演唱技艺的传统传承,以及南音表演的舞台艺术等方面。

3. 闽南木雕:闽南木雕是厦门地区传统的工艺品制作技艺,以其精湛的雕刻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闽南木雕
包括木雕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以及木雕作品的展示和推广
等方面。

4. 厦门戏曲:厦门戏曲是厦门地区传统的戏曲表演形式,
包括闽南梨园戏和闽南本地戏等。

厦门戏曲包括戏曲剧目
的传承和演出,以及戏曲表演技艺的传统传承等方面。

5. 厦门海洋文化:厦门地处海滨,海洋文化在这里有着重
要的地位。

厦门海洋文化包括渔民文化、海洋生态文化、
海洋历史文化等方面,涵盖了渔民生活方式、海洋资源保
护和海洋历史遗迹等内容。

以上是厦门市的一些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项目
在保护和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厦门市民和游客
了解和体验厦门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家乡的文化福建厦门

家乡的文化福建厦门

家乡的文化福建厦门福建厦门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它融合了传统文化、海洋文化和现代化文化的特点。

作为我的家乡,福建厦门的文化传统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下我眼中的家乡文化。

一、丰富的传统文化福建厦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

这座城市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闻名,是闽南文化的重要代表。

闽南文化以其自身的特点和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眼球。

闽南文化是福建厦门的瑰宝之一,它包括了丰富的语言、服饰、建筑和饮食等方面。

福建厦门的闽南语是一种独特的方言,被广大市民所使用。

同样,闽南服饰也是福建厦门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注重细节和色彩的搭配,给人以美丽的视觉享受。

除此之外,福建厦门还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鼓浪屿上的欧洲风情建筑和厦门大学的白塔等建筑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这些建筑代表了福建厦门的历史和文化,是人们对这个城市的美好回忆。

二、富饶的海洋文化福建厦门的海洋文化是福建省乃至中国重要的一部分。

厦门是一个海滨城市,拥有美丽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海洋文化成就了福建厦门独特的城市魅力和特色。

厦门的海洋文化不仅体现在厦门人对海洋资源的热爱和利用上,还体现在丰富多样的海洋活动和庆典上。

例如,每年的厦门国际海洋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他们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各种形式的海洋表演、娱乐等。

此外,厦门还拥有众多的海洋博物馆和科研机构,这些机构致力于保护和研究海洋生物和环境。

通过这些机构的努力,福建厦门成为了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研中心。

三、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福建厦门逐渐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化相碰撞,相互融合。

福建厦门以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和现代化的建筑风格而令人瞩目。

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福建厦门拥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购物中心和交通设施。

然而,这并没有削弱福建厦门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相反,现代化的设施和传统文化在这里得以和谐共存,这种融合也成为了福建厦门独特的城市魅力。

厦门的历史文化简介

厦门的历史文化简介

厦门的历史文化简介厦门的历史文化:(一)不可或缺的历史1. 《明鉴》中说:“太平之下,复四方之滨,开游也,入来晋,宽以佐其民。

”历史上厦门一直作为东部城市之一,极具有标志性意义。

3. 众多历史名人与厦门息息相关,清时著名学者严复在厦门出知名;《水浒传》中的林冲,也是在厦湖荡漾中成长起来的;被称为“百年一瞥”的林徽因,也在厦门度过许多欢乐的岁月。

4. 厦门还是中华民国少帅孙中山任官时期的“秘书令”,孙中山影响了厦门的革命历史,深刻的留下了厦门的民族历史。

(二)依旧璀璨的文化1. 厦门即“福建省之金门”,文化多元丰富。

历史上,南宋文学舞台上有文人正字,金元文人朱棣等;福建报记范家有吴芙蓉,项炳文,外加李松岩等字成均,构成了一个文人雅士的艺术圈。

2. 厦门还有着充满海洋风情的文化,比如“海洋乐”流行乐器,“海盗舞”手舞足蹈式等,厦门也被誉为“海上悬崖花园”,几百年来厦门的社会文化繁荣、艺术之美始终笼罩着海上这座城市。

3. 此外,厦门的文化艺术活动也很活跃,比如“海峡文鉴”文艺活动、“海峡诗会”文学活动等,受到当地文化文化爱好者的热爱。

(三)引以自豪的传统1.厦门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最著名的莫过于每年三月三日及十一月十一日的里弄传统活动和厦门渔家灯谜活动。

2. 传统体育活动也很流行,如以苗族舞蹈运动“歌舞歌舞歌舞”为主的民间体育项目,“练醒跳”等。

3. 此外,在厦门人民的保护下,由古至今的宗教信仰一直蔚为风景,众多教堂寺院融入厦门的社会文化,丰富了厦门的传统文化景观。

(四)现代化的影响1. 厦门是第一个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特区。

20世纪80年代,在厦门形成了一种“厦门模式”,厦门迅速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2. 今天,在厦门发生了许多有利于文化传承的活动,如厦门国际瓷器艺术节、厦门绿色节、厦门舞台剧节等,也加快了厦门的文化变革。

3. 同时,厦门作为中国南部地区的文化重镇,本土文化资源也得到了完整厚实的发展,艺术节及文化氛围也一直深受游客们的喜爱。

“厦门”的文化或历史背景是什么?

“厦门”的文化或历史背景是什么?

“厦门”的文化或历史背景是什么?一、儒学的熏陶与传承厦门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一环,深受儒学的熏陶与传承。

自古以来,厦门就是儒学的发源地之一,众多学者在这里涌现。

如明朝的海瑞曾任厦门知府,其清廉正直的作风深受厦门人民的崇拜和尊敬。

厦门的文化氛围也极富人文色彩,这里有着许多著名的古建筑、碑刻和书院,它们见证了厦门丰富而独特的传统文化。

二、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与繁荣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厦门是东南亚与中国大陆之间的重要贸易枢纽。

厦门的历史文化中不仅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还融入了东南亚地区的多元文化。

这里曾是东南亚商贸的集散地,吸引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航海家,他们不仅带来了外来文化,也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

三、岛屿风光与渔村文化的交融厦门位于福建沿海的一个群岛上,被大海环绕,风景优美。

这里有着丰富的渔村文化,鱼船和渔民是岛上的常见景象,而且岛上还有许多古老的渔村保存完整。

渔村文化是厦门独有的文化符号之一,体现了岛民的勤劳、智慧和坚韧品质。

这些渔村保留了古老的民俗风情,使人们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渔村,感受到了浓郁的海洋氛围。

四、现代化与文化传承的交相辉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厦门的现代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但与此同时,厦门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格外重视。

在城市化进程中,厦门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文化特色,注重文化建设,保留着许多历史建筑和传统习俗。

同时,厦门也十分注重文化交流与融合,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文化人才,使这座城市更加国际化、多元化。

五、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厦门是一个以海洋为背景的城市,拥有独特的海洋文化。

这里既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又有独特的海洋传统文化。

厦门海洋博物馆是国内最早的海洋博物馆之一,其中陈列了大量有关海洋科学、海洋历史和海洋生态的展品,向人们展示了厦门独特的海洋文化魅力。

此外,厦门还有许多与海洋相关的节庆活动,如海神节、船民文化节等,使人们更加了解和喜爱这片海洋之地。

厦门的主要人文地域风情

厦门的主要人文地域风情

厦门的主要人文地域风情厦门作为福建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地域风情。

下面将就厦门的主要人文地域风情展开论述。

1. 厦门的历史文化厦门的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这里曾是各种文化的交流中心,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例如,鼓浪屿是厦门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街区之一,这里保存了众多的西式建筑和闽南风格的民居,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氛围。

2. 厦门的宗教文化厦门是一个宗教信仰多元的城市,这里有佛教寺庙、道教庙宇、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等各种宗教场所。

例如,南普陀寺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之一,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拜。

3. 厦门的民间文化民间文化是厦门人文地域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民俗是厦门地区的代表性民间文化之一,其独特的语言、音乐、舞蹈等元素吸引着大量的研究者和游客。

梦幻湖音乐喷泉是闽南风情的象征,每晚都会上演精彩的音乐喷泉表演,吸引着无数游客。

4. 厦门的文化艺术厦门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资源,包括戏曲、音乐、舞蹈、绘画等多个领域。

厦门国际音乐季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音乐盛会之一,每年吸引着众多的音乐家和乐迷。

此外,厦门还是中国茶文化之乡,茶艺表演和品茶活动也是游客必不可少的体验。

5. 厦门的城市风貌厦门作为一个沿海城市,拥有独特的城市风貌。

厦门的城市规划注重生态环境和人文特色的融合,绿色公园和休闲广场为市民提供了优雅的居住环境。

厦门的街头巷尾充满了海派文化的氛围,小吃摊位、手工艺品店等都展示着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在厦门的主要人文地域风情中,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文化艺术和城市风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厦门独特的人文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厦门以其丰富多样的人文地域风情,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索和体验的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鹭岛——厦门厦门历史文化厦门市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陆地面积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

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通行闽南方言。

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

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

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

元属泉州路。

明属泉州府。

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

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

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

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

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

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1973年6月再归厦门市。

1978年9月设杏林区。

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

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

至此,厦门市辖鼓浪屿、思明、开元、杏林、湖里、集美、同安7区。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

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思明区、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合并为思明区,原三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

二、将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集美区管辖。

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

三、设立翔安区,将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

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厦门当地特色闽南功夫茶厦门是功夫茶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浓郁的茶文化氛围。

厦门人大多爱喝乌龙茶,尤以安溪铁观音为最,铁观音号称茶中极品,有诗盛赞:珠泉隽味和胸臆,玉液新香沁齿牙,两腋清风瓯泛绿,一壶春雪笔生花。

厦门的茶艺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

茶叶以新为贵,乌龙茶经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汤色黄红,口味醇厚。

泡茶要用软水,即每公升水中钙、镁的含量不到8毫克的水,这样泡出的茶才能口味醇厚,色泽纯正。

火候与汤候要适度,既要烧沸,又不能过火,这样茶汤才能鲜美。

厦门人饮乌龙茶,爱选用有加盖的陶器茶具,因其会“保香”和“保味”。

品茗需佳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厦门人喜欢在厅里放置摆设,花瓶古玩,燃香播乐,增添雅致,使品茗成了一种高尚精神追求和高品位的休闲方式。

民间曲艺厦门的民间曲艺流传甚广,种类繁多,主要有南曲、歌仔戏、高甲戏、梨园戏和答嘴鼓等。

内容有描写日常生活,倾诉男女爱情的,有再现劳动场景,传播知识趣闻的。

在现代化的厦门,感受一下颇具特色的地方曲艺,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

南音又称南乐、南管、弦管,是闽南最流行的一种地方曲艺。

据考证,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隋唐就有了。

史料记载,公元1713年,清朝康熙皇帝庆祝60寿辰,全国弦歌妙手聚集京都献艺,南曲也进京演奏,受到赏识,被授予“御前清听”的乡匾和彩伞、宫灯,并赐给了演奏二胡的艺人以脚踏金狮的龙遇。

这种古老乐曲用琵琶、洞萧、二胡、三弦等乐器吹奏,乐曲优美抒情,富于地方特色。

其著名代表作有《梅花操》、《八骏马》、《三更人》、《感谢公主》等,均灌成唱片,发行于海内外。

用闽南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一般分生、旦、丑、净等四个行当,表演细腻,用语幽默诙谐。

唱腔属民歌曲体,曲调优美,节奏感强,唱腔淳厚,富有闽南风土气息。

主要伴奏乐器有壳子弦、大广弦、台湾笛、三弦、月琴、鸭母笛等。

该戏流行于闽南、台湾和南洋华人聚居地,其曲调来自民间,是流散在街头、茶室的曲调;唱词是群众的语言,灵活机动,可长可短。

传统剧目有500余本,较有影响的剧目有传统戏《三家福》、《白蛇传》及现代戏《碧水赞》、《武夷英烈》等。

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亦称大班、鼓班。

高甲戏产生于清代中期,是泉州民间娱乐表演发展起来的地方剧种。

它把昆腔、四平腔、戈阳腔、徽调、京剧、木偶戏和梨园戏、南音等地方音乐戏曲兼收并蓄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表演形式和唱腔。

其丑角表演艺术被誉为“戏剧艺术宝库的珍品”。

题材多取自于古老的民间传说,如《陈三五娘》、《王虎平西》等,其特点是常用插科打诨的对答形式和风趣、幽默的韵语对唱,使人发笑,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海上花园-鼓浪屿鼓浪屿是厦门西南方一座1.78平方公里的小岛,隔一条500米宽的海峡与厦门市区隔海相望,素有“海上花园”之誉。

岛屿四面环海,西南部有一岩洞,潮起潮落,浪涛撞击,发出如鼓声响,故得名“鼓浪屿”。

岛内取消各类机动车与人力车,进岛一律步行,因而恬淡静谧,无车马喧哗。

岛上居民具有传统的音乐素养,普遍喜爱钢琴和手提琴,钢琴密度居全国榜首,殷承宗等著名音乐家在这里熏陶成长。

因此,鼓浪屿又被称为“音乐之岛”、“琴岛”。

厦门是福建籍华侨出入境的主要门户,也是福建的主要侨乡。

厦门最早的远洋航运,最早的铁路,最早至闽南各县的内河航运和水陆联运,大多是华侨投资创办的。

华侨对厦门近代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厦门节日厦门地处闽南,闽南文化源远流长,保留了很多独具特点的习俗,逢年过节时这些传统习俗便体现得尤为浓烈。

除了农历春节、上元节闹元宵、踩街、闹花灯、舞龙舞狮这些我国传统的节庆仪式外,厦门还有正月初九拜天公,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节吃粽子和抓鸭子,八月十五中秋搏饼。

此外,凤凰花旅游节、购物狂欢节等新兴节日将厦门的节日文化装扮的更为多姿多彩.上元节时间: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七介绍:又称“灯节”或“元宵节”,是紫微大帝的生日。

这一天,厦门的百姓都要向天宫祈福,家家户户一大早即把五牲、果子、酒菜、纸钱等供在桌上,烧香祭拜,并且占卦,预测一年的福祸,祭酒之后烧金纸,完成祭仪、撤供等仪式。

这时的大街小巷都点缀着美丽的花灯,中山公园、寺庙或工人文化宫等公共场所会有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放烟火、迎紫姑、猜灯谜、吃汤圆等贺节活动。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介绍:又叫“五月节”。

厦门一带的端午节既有和我国其它地方共同的内容,如吃粽子、划龙舟,也有独具地方特色的内容,如抓鸭子、抓猪等竞技活动。

龙舟竞渡一般在集美的龙舟池举行,如果你刚好在端午节期间去厦门,不妨去那里看看。

抓鸭子是一种考验体力、毅力和技巧的民间体育竞赛。

竞技场设在水面上,参加者要走过一根涂满滑油的圆木柱去打开一只盛鸭子的木箱,然后再跳进水里去抓掉下去的鸭子,场面火爆,气氛热烈,具有浓郁的闽南风情。

凤凰花旅游节时间:凤凰花开的季节(5~6月),每两年举办一次,与海洋文化旅游节交替进行。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时间:每年1月第一个周六上午介绍:由中国田径协会与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是中国春季惟一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也是中国惟一在海岸风光赛道上进行的马拉松,与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形成中国的南北两大马拉松赛事。

中秋搏饼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介绍:厦门人对中秋节特别重视,除了全国共有的赏月、吃月饼以外,当地有一种玩会饼搏状元的民俗活动。

当年郑成功率部驻扎在厦门,中秋节前后,士兵们开始思念家人。

部将洪旭为了激励士兵先国后家的斗志,便巧设“中秋会饼搏状元”,用六个骰子和一只碗,让士兵轮流掷骰子,根据骰子红豆的多寡,可中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

六骰均为4,可囊括桌上全部月饼,六骰均为除4外的数,要关灯,抢月饼。

该习俗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

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会进行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

厦门的饼店在中秋节前后大量生产会饼上市,有馅饼、广东饼、饼干式或三者综合。

安安曰:中秋明月亮堂堂,屋里屋外博饼忙,烟花爆竹来助兴,迎得金秋状元郎。

博饼,是厦门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厦门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

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以厦门为根据地,驱逐荷夷收复台湾。

郑成功的士兵来自福建、广东各地,到中秋节前后,士兵们倍思亲人。

郑成功的部将洪旭,为了宽慰士兵离乡背井、思亲想家之念,激励士兵先国后家,克敌制胜的斗志,便与兵部衙堂(今厦门洪本部巷32—44号)的属员,经过一番筹谋,巧设“中秋会饼”,让士兵们赏月玩饼、品茗谈天。

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厦门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在古代,“博”是一种棋戏,后泛指赌博运动。

当然,沿袭到现在,博饼不再有赌博的意味,而是成为厦门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

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地飘出,各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

中秋博饼,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是博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

所以,厦门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把中秋节过得比春节还热闹,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皓月当空,家家户户燃起红烛,摆着会饼,全家老小,亲朋好友,五六个人一会虔诚地掷骰子,看月神赐福给谁,热烈有趣,笑声不绝。

月饼在厦门的博饼风俗中,有一个自己的名字,美曰:会饼。

每年中秋节前后,厦门的饼店便大量生产中秋节博饼专用的套装会饼上市供应,有馅饼、广东饼,包装精美,为送礼佳品。

这是中秋博饼必不可少的“道具”之一。

传统的会饼是由大小不一的月饼汇聚而成的,一套会饼计有:状元饼1个,对堂饼2个,三红饼4个,四进(士)饼8个,二举(人)饼16个,一秀(才)饼32个。

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在会饼中,最美味的不是状元饼,而是“三红”饼。

这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永乐二十二年(1442年)甲辰科殿试,状元名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于是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