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在总平面中的布置

合集下载

建筑总平面布置

建筑总平面布置

建筑总平面布置1. 简介建筑总平面布置是指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物各个功能区进行规划和布局的过程,旨在优化建筑内部空间的组织,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本文将介绍建筑总平面布置的重要性、步骤和常见考虑因素。

2. 重要性合理的建筑总平面布置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包括:2.1 最大化空间利用率通过合理布置建筑内部功能区域,可以最大化利用可用空间,减少空间浪费。

例如,将常用的功能区域放置在建筑核心位置,用较小的空间满足多种需求,可以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和容量。

2.2 优化流线和便捷性通过合理规划建筑内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可以优化人员和物品的流动路径。

减少不必要的行走距离和交叉流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

2.3 增强建筑的舒适性合理的建筑总平面布置可以优化建筑内部的环境条件,提供更好的舒适性。

例如,将工作区域与噪声源隔离开来,可以减少噪声对工作环境造成的干扰;将采光区域布置在建筑的主要活动区域,可以提供更充足的自然光线。

3. 布局步骤建筑总平面布置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3.1 收集需求和分析在开始进行建筑总平面布置之前,需要收集建筑使用者和相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并进行分析。

这些需求可能包括建筑功能、使用人数、使用时间等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需求,可以为布置提供指导和依据。

3.2 初步布置在收集和分析需求之后,可以进行初步的建筑总平面布置。

根据需求,将建筑按照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划分并初步布置在平面图上。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手绘草图或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

3.3 优化和调整初步布置完成后,进行布置的优化和调整。

根据建筑使用者的反馈和实际需求,对布置进行修改和调整。

这一步骤需要与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协商,确保最终布置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3.4 最终布置和评估经过多次的优化和调整之后,得到最终的建筑总平面布置。

在最终布置完成后,需要进行评估和验证。

通过模拟使用或实际使用等手段,评估布置方案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施工部署及总平面布置原则

施工部署及总平面布置原则

施工部署及总平面布置原则施工部署指导思想(1)本工程被列为我司的信誉工程、形象工程,质量目标为优良,目的在于发挥我司的传统优势,通过创优质、创名牌、创建省级文明工地,巩固我司在建筑市场取得的成就,为此,我们将集中优势人力、物力、财力、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严格实行项目法管理,严密组织、精心施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我司技术力量雄厚,机械设备齐全,常年从事框架——剪力墙结构等工程的建设,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施工经验。

锻炼了一支质量意识强,技术水平高,具有工作责任心的施工队伍。

在质量管理方面,我司积极按照ISO9002质量体系,实行目标管理。

为完成本工程,我司将选派技术业务水平高,施工经验丰富的人员承担该工程的施工任务。

委任事业心强,重质量、重信誉,善打硬仗的项目经理*同志直接现场指挥,负责合同的履行和该项目的管理,并对工程的经济技术成果承担责任。

(3)精心选择施工队伍,按照两层分离的原则,对作业层的劳力管理实行优化组合,对管理层实行竞争上岗,组建一支管理严,技术作风硬的施工班组和管理人员队伍来承担该项目的施工,推行物质奖励与劳动竞赛相结合的激励措施,同时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以保证工程快速优质顺利完成。

施工方案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本工程特点及我司技术装备条件合理组织施工力量,选择先施工主楼基础梁板,待主楼基础梁板基本完成后,地下车库开始土方开挖,逐步施工;本工程垂直运输选用臂长50m的QTZ-80塔吊一台,立设在主楼电梯井内、双笼外用施工电梯一部(SCB200—200J);剪力墙采用定型钢框为骨架的竹胶板大模板,梁板选用覆面竹胶板早拆体系,支撑采用钢管脚手支撑;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直接送到浇筑点,并在现场安装2台JS500型搅拌机及HWP型配料机(微机控制,自动计量)用以备用;钢筋连接Φ16以上采用墩头直螺纹连接;外脚手架全部采用钢管双排架。

劳动力组织与配备按照两层分离的原则,对作业层的劳务管理实行优化组合,弹性作息,按劳分配,奖优罚劣的办法,推行合理有效地激励措施,实行物质鼓励与劳动竞赛相结合,加强工地的政治、思想工作,以人为本,千方百计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以保证工程快速顺利进行。

建筑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

建筑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

(一)施工平面布置的原则及依据1、布置原则及依据现场平面随着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布置和安排,分期进行布置。

施工的各个阶段平面布置要与该时期的施工特点与重点相适应;由于受施工场地的限制,在平面布置中应充分考虑好施工机械设备、办公、道路、现场出入口、临时堆放场地等优化合理布置;中小型机械的布置,要处于安全环境中,要避开高空物体打击的范围;临时电源、电线敷设要避开人员流量大的楼梯及安全出口,以及容易被坠落物体打击的范围,电线尽量采用暗敷方式。

本工程应着重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力度,严格按照甲方的要求和我单位的《项目安全管理手册》进行管理。

本工程要重点加强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的力度,使工程现场永远处于整洁、卫生、有序合理的状态,使该工程在环保、节能等方面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加强控制粉尘设施及噪声设施的设置;设置便于大型运输车辆通行的现场道路并保证其可靠性;水、电及施工机械的供应和布置要满足施工的需求。

根据本工程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以及现场勘察资料,本着实现文明施工,该工程施工道路、给排水、临时设施布置尊循以下原则:(1)尽量减少施工用地,使平面布置紧凑合理。

(2)合理组织运输,减少运输费用,保证运输方便通畅。

(3)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确定,应符合施工流程要求,尽量减少专业工种和各工程之间的干扰。

(4)充分利用各种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原有设施为施工服务,降低临时设施的费用。

(5)各种生产生活设施应便于工人的生产生活。

(6)满足安全防火、劳动保护的要求。

(7)各种设计资料,包括建筑总平面图、地形地貌图、区域规划图、建筑项目范围内有关的一切已有和拟建的各种设施位置。

(8)建设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

(9)建设项目的建筑概况、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以便了解备施工阶段情况,合理规划施工场地。

(10)各种建筑材料构件、加工品、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需要量,以便规划工地内部的储放场地和运输线路。

2、施工现场平面管理现场平面布置图:施工现场周围围墙设立后,在门口设立明显的标志牌和禁令标志。

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防火间距是防止着火建筑的辐射热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且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

甲类仓库与高层仓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

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建筑,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乙类仓库,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25m,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

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该门、窗、洞口的面积之和不大于外墙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30m。

甲类仓库之间及与其他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厂外铁路线中心线的防火间距为40m。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平面布置要求:(1) 不应布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2)宜布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首层、二层或三层的靠外墙部位(3) 不宜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4)确需布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的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5)确需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

消防控制室设置层数及要求:(1) 宜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2) 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3) 不应设置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他可能影响消防控制设备正常工作的房间附近(4) 严禁与消防控制室无关的电气线路和管路穿过对防火间距进行实地测量时,沿建筑周围选择相对较近处测量间距。

具体方法有: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水平距离计算,当外墙有凸岀的可燃或难燃构件时,从其凸岀部分外缘算起。

建筑与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为建筑外墙至储罐外壁或堆场中相邻堆垛外缘的最近水平距离。

建筑工程施工总平面图布置

建筑工程施工总平面图布置

建筑工程施工总平面图布置第1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一、现场平面布置原则本工程在现场平面布置上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及施工需要,布置时遵循原则如下:(1)现场平面随着工程施工进度,各阶段的平面布置与该时期的施工重点相适应。

(2)在平面布置中充分考虑好场地四周的出入安全,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办公、道路、施工人员出入、材料运输、临时堆放场地等的优化合理布置。

(3)施工材料堆放设在卷扬机覆盖的范围内,并临近施工区域尽量减少二次转运,节约用工。

由于本工程在结构施工阶段对各种材料作好供应准备,根据需用量随时准备进场。

(4)控制施工噪声较大的作业用房的布置,如钢筋加工房、木工加工房等尽量远离办公区。

(5)临时用电电源、电线敷设要避开人员流量大的楼梯及安全出入口,以及容易被坠落物体打击的范围,电线尽量采用暗敷方式。

(6)本工程着重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力度,严格按照《项目安全管理手册》的要求进行现场管理。

(7)本工程要重点加强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的力度,使工程现场处于整洁、卫生、有序合理的状态,使该工程在环保、节能等方面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

(8)控制粉尘设施排污、废弃物处理的布置。

(9)设置便于大型运输车辆通行回转的现场道路并保证其可靠性。

第2节生产生活临建规划一、施工围墙施工围墙按业主指定的范围搭设,本项目设六个施工大门,临街面围墙完善为景观式围墙。

二、施工道路施工主干道利用既有的城市干道,施工区域内施工道路主要布置在施工周围,形成贯通的通道,保证施工道路的通畅。

所有临时道路采用连砂石路面;材料堆场设连砂石地面。

三、冲洗池、垃圾池为满足市政环卫部门对市容清洁要求的规定,现场出入口设置冲洗台及沉淀池,同时可将池内经沉淀后的清水可用来进行现场洒水使用,起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现场出入口处设置分类垃圾池,定期分类清理。

四、生产区布置本工程施工场地大,钢筋用量多,为减少钢筋的二次转运、提高工程进度,在施工期间现场设置钢筋、木工加工房及堆场,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第4次课 建筑立面设计+建筑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墙体承重结构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第4次课 建筑立面设计+建筑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墙体承重结构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柱间的方形大窗、带壁柱的小窗、柱间连续的拱形门
❖ 掌握适度→ 既整齐统一 又丰富变化 → 不琐碎零乱 不单调呆板
3. 掌握虚实的对比和变化 ❖ 虚实对比 → 凹凸光影 强烈对比
→实墙与洞口 栏板凹廊 柱墩门廊 → 实面为主 厚实封闭
→虚面为主 轻巧开敞
门窗、阳台、墙面出出进进的变化,是住宅建筑永远的主题
→竖向 立柱 墙墩 凹凸 → 挺拔 庄重 高耸
❖ 横竖向划分的比较 →横向:外廊宽度不大,走廊采用悬挑结构 →竖向:走廊宽度较大,外墙面需设置柱或墙墩等 垂直受力构件
2. 掌握节奏的变化和韵律感 ❖ 节奏韵律→ 规律的重复、变化 相同构部件
→ 对应内部空间 划分排列组合 → 立面形式 呼应 内部功能
❖ 墙承重结构支承系统的墙体布置: 考虑因素:建筑空间分隔、结构受力合理、通风采
光、设备布置和走向 ①横墙承重;②纵墙承重;③纵横墙混合承重

❖ 墙承重结构支承系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 特点:不能留有过多的洞口,承重墙体位置不能任 意更改。
✓ 适用:在使用周期内室内空间功能和尺度都相对固 定的建筑物。
❖ 如:砖木结构、石木结构、砖石结构、砖砼结构等
西 安 大 雁 塔 , 砖 木 结 构
砖 木 结 构 是 塔 式 建 筑 的 主 题
布 (达 公拉 元宫 7, 世石 纪木 )结

统一花岗石的墙身;木制 屋顶及窗檐的外挑起翘设 计;全部的铜瓦鎏金装饰, 以及由经幢、宝瓶、摩羯 鱼、金翅鸟做脊饰的点缀。
❖ 建筑材料、高度、荷载→分为砌体墙承重的混合 结构系统、钢筋砼承重系统。
➢ 1. 砌体墙承重:墙体材料的来源丰富,施工方便, 对建筑平面的适应性强,因此大量应用于低层和多 层的民用建筑,特别是住宅、旅馆、学校、幼托、 办公用房和一些小型商业用房、工业厂房、诊疗所 等。

建筑总平面布置及说明

建筑总平面布置及说明

建筑总平面布置及说明1. 简介该建筑总平面布置及说明旨在为项目提供一个整体性的规划和指导,确保建筑物的各个部分能够协调一致地工作。

2. 建筑总平面布置建筑总平面布置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和布置:2.1. 入口和接待区域项目将会设有一个主要的入口和接待区域,用于接待访客和指引他们进入建筑物。

该区域将会提供舒适的等候区和必要的服务设施。

2.2. 办公区域建筑物的办公区域将会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作空间,包括个人办公室、开放式办公区以及会议室等。

这些区域将会根据部门和职能进行划分,以满足不同工作需求。

2.3. 生产区域对于需要进行生产或制造的项目,将会划分专门的生产区域。

该区域将会满足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的需求,并提供必要的储存和运输设施。

2.4. 设备和设施区域除了办公和生产区域外,还将会规划设备和设施区域。

该区域将会容纳各种设备和设施,如电力设备、供水设备、空调设备等。

这些设备将会根据需要进行合理布置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2.5. 公共区域和服务设施为了提供舒适和便利的工作环境,将会规划公共区域和服务设施。

这些区域将会包括餐厅、咖啡厅、健身房、休息区等,以及必要的服务设施如洗手间、会议设施、停车位等。

3. 说明3.1. 建筑物安全性建筑物的安全性将会是一个重点考虑的因素。

将会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如安装安全门禁系统、监控设备等。

3.2. 可持续性建筑物的可持续性也将是一项重要目标。

将会采用可持续建筑设计和技术,如节能设备、再生能源利用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3. 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建筑总平面布置将会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将会保留足够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以便在需要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4. 总结建筑总平面布置及说明为项目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规划和指导。

通过合理布置各个区域和设施,并注重安全性、可持续性以及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建筑物将能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和高效的工作环境。

以上为《建筑总平面布置及说明》的内容。

建筑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建筑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建筑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1、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并实施动态管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2、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

3、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水泥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

4、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

5、须对施工现场进行围蔽(围蔽高度中心市区不少于2.5m,其它不少于1.8m),确保围蔽安全稳固。

6、围蔽外侧应同时建设不少于Im宽绿化带,场地条件不允许的,围蔽外侧和硬路面衔接处应采取硬化铺装措施。

7、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道路应对荷载有限制,施工期间不得破坏永久道路。

8、在满足路面荷载条件下,临时道路应采用预制块铺设或钢板敷设,道路路基应采用永久路基施工,市政雨水、污水管网应提前投入使用。

9、施工现场内应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

10、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本期工程与下期工程),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

施工单位
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 建筑在总平面中的布置
1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College of Civil Scinence and Engineering
第4章 建筑在总平面中的布置
4.1 建筑物与基地红线的关系 4.2 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4.3 建筑物与基地高程的关系
2
4.1 建筑物与基地红线的关系
基底范围应控制在红线范围内 与相邻基地之间符合消防规范要求 建筑高度不应影响相邻建筑的最低日照要求 台阶、平台等不得突出于道路红线外 对紧接基地红线的建筑物的规定
坡度> 25% 垂直于等高线布置
89Leabharlann 做在坡地上的住宅坡地建筑 实例二则
10 由不同标高的平台入口的饭店
本章结束
11
3
4.2 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一.建筑物与周边物质环境的关系
4
注重环境效果的居住小区规划布局
5
注重环境效果的居住小区规划布局
一.建筑物与周边物质环境的关系
基地的大小、形状和道路走向
1.基地的大小——平面、立体布局 2.基地平面形状——结合基地的边界来设计 3.道路走向——主次出入口的位置
6
二.建筑物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关系
建筑物的间距和建筑朝向
1.建筑物的朝向:A.考虑日照条件 B.风向、地形、道路走向
2.建筑物的间距: A.考虑日照条件 L/H=0.8、1.2、1.5等
B.使用性质
7
4.3 建筑物与基地高程的关系
考虑基地的地形条件
——充分利用地势变化,尽量减少土石方量 坡地建筑:坡度<25% 平行于等高线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