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行程类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行程问题

基本的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要特别注意:(1)路程、速度、时间的对应关系(即在某段路程上所对应的速度和时间各是多少)(2)在列方程时候,时间单位和路程单位一定要与速度单位一致1、甲、乙二人相向相遇问题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 ⑵二人所用的时间相等或有提前量2、甲、乙二人中,慢者所行路程或时间有提前量的同向追击问题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提前量 ⑵二人所用的时间相等或有提前量3、单人往返⑴ 各段路程和=总路程 ⑵ 各段时间和=总时间 ⑶ 匀速行驶时速度不变4、行船问题与飞机飞行问题⑴ 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⑵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5、考虑车长的过桥或通过山洞隧道问题将每辆车的车头或车尾看作一个人的行驶问题去分析,一切就一目了然。
6、时钟问题:⑴通常将时钟问题看作以整时整分为起点的同向追击问题来分析。
常用数据:① 时针的速度是0.5°/分 ② 分针的速度是6°/分 ③ 秒针的速度是6°/秒一、一般行程问题(相遇与追击问题)例题1:某人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
若每小时行15千米,可比预定时间早到15分钟;若每小时行9千米,可比预定时间晚到15分钟;求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有多少千米?解:等量关系 ⑴ 速度15千米行的总路程=速度9千米行的总路程⑵ 速度15千米行的时间+15分钟=速度9千米行的时间-15分钟方法一:设预定时间为x 小/时,则列出方程是:15(x -0.25)=9(x +0.25)方法二:设从家里到学校有x 千米,则列出方程是:60159601515-=+x x例题2、一列火车匀速行驶,经过一条长300m 的隧道需要20s 的时间。
隧道的顶上有一盏灯,垂直向下发光,灯光照在火车上的时间是10s ,根据以上数据,你能否求出火车的长度?火车的长度是多少?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方法一:设这列火车的长度是x 米,根据题意,得1020300x x =+ x =300 答:这列火车长300米。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行程问题

1. 某人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
假设每小时行15千米,可比预定的时间早到15分钟;假设每小时行9千米,可比预定的时间晚到15分钟;求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有多少千米?2.在800米跑道上有两人练中长跑,甲每分钟跑320米,乙每分钟跑28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起跑,t分钟后第一次相遇,t等于多少分钟.3.一列客车长200 m,一列货车长280 m,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驶,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经过16秒,客车与货车的速度之比是3∶2,问两车每秒各行驶多少米?4.一架飞机飞行在两个城市之间,风速为每小时24千米,顺风飞行需要2小时40分钟,逆风飞行需要3小时,求两城市间距离?5.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20千米/小时,从甲港顺流到乙港需8小时,返航时行走了6小时在距甲港68千米处发生故障,求水流速度?6.甲、乙两站相距28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出发,每小时行驶60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出发,每小时行驶80千米,问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7.甲、乙两列火车,长为144米和180米,甲车比乙车每秒钟多行4米,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相遇到错开需要9秒钟,问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8.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相距300米的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15米,乙每分钟走13米,问几分钟后,两个相距20米?9.甲乙两人骑自行车,从相距42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12千米,乙每小时走10千米,如甲走12分钟后乙再出发,问甲出发后几小时与乙相遇?10.小红和小军两人同时从各自的家里出发去找对方,两家的直线距离为1200米,小红每分走55米,两人最后用61小时在途中某点相遇,那么小军每分钟走多少米?11.A 、B 两地相距80米,甲从A 地出发,每秒走1米,乙从B 地出发每秒走1.5米,如甲先走15米,求乙出发后多少秒与甲相遇?12.某汽车和电动车从相距29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汽车的速度比电动车速度的6倍还多15千米,半小时后相遇。
一元一次方程常见应用题型及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常见应用题:
一、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1:相遇问题:甲路程+乙路程=总路程
2:追及问题:a、不同时同地出发:快者(追者)走的路程=慢者(前者)走的路程
b、同时不同地出发:慢者走的路程+两者距离=快者走的路程
3、水流问题:顺水行的路程=逆水行的路程
提前写出: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二、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与单独工作的时间互为倒数
各部分工作量之和=1
三、利润率、销售问题:
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商品进价×商品利润率
商品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进价×100%
售价=进价×(1+利润率)
注:进价
售价=实际销售价格
标价=定价=原价=预计售价=原销售价
四、数字问题:
设一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a、b,则这个两位数表示为10a+b 五、按比例分配问题:
甲:乙:丙=a:b:c 全部数量=各种成分的数量之和(设一份为χ)
六、配套问题
“加工的两种物品成比例”
七、分配问题
“总量不变”
八、积分问题
比赛总场数=胜场总数+平场总数+负场总数
比赛总积分=胜场总积分+平场总积分+负场总积分九、规律问题
●3个规律数字:设中间的数为χ
●月历中的问题
月历中每一行上相邻的两数,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1;
月历中的每一列上相邻的两数,下边的数比上边的数大7 十、方案决策问题
选择最优的方案就要把每种方案的结果算出来,进行比较。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
例1:小明早晨要在7:20以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历史作业,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例2: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45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65千米,一列慢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85千米.设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则快车几小时后追上慢车?
例3:甲、乙两人相距280,相向而行,甲从A地每秒走8米,乙从B地每秒走6米,那么甲出发几秒与乙相遇?
例4:七年级一班列队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去甲地.王明从队尾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赶到队伍的排头后又以同样的速度返回排尾,一共用了7.5分钟,求队伍的长.
练习1:小兵每秒跑6米,小明每秒跑7米,小兵先跑4秒,小明几秒钟追上小兵?
练习2: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1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已知甲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乙每小时行驶的路程的3倍少6千米,求乙骑自行车的
速度.
检测1:小华和小玲同时从相距700米的两地相对走来,小华每分钟走60米,小玲每分钟走80米.几分钟后两人相遇?
检测2: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小时的速度前进。
突然,1号队员以45千米/小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头,仍以45千米/小时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合,1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合,经过了
多长时间?。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基本关系式】(1)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及其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2)基本类型①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②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③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顺速–逆速 = 2水速;顺速 + 逆速 = 2船速顺水的路程 = 逆水的路程注意: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水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
常见的还有:相背而行;环形跑道问题。
【经典例题】例1.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90公里,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140公里。
(1)慢车先开出1小时,快车再开。
两车相向而行。
问快车开出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2)两车同时开出,相背而行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600公里?(3)两车同时开出,慢车在快车后面同向而行,多少小时后快车与慢车相距600公里?(4)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的后面,多少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5)慢车开出1小时后两车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后面,快车开出后多少小时追上慢车?例2.某船从A地顺流而下到达B地,然后逆流返回,到达A、B两地之间的C地,一共航行了7小时,已知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8千米/时,水流速度为2千米/时。
A、C两地之间的路程为10千米,求A、B两地之间的路程。
【专项训练】一、行程(相遇)问题A.基础训练1.小李和小刚家距离900米,两人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行,小李每分走60米,小刚每分走90米,几分钟后两人相遇?2.小明和小刚家距离900米,两人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行,5分钟后两人相遇,小刚每分走80米,小明每分走多少米?3.王强和赵文从相距2280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王强每分行60米,赵文每分行80米,王强出发3分钟后赵文出发,几分钟后两人相遇?4.两辆车从相距36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先出发,每小时行60千米,1小时后乙车出发,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出发几小时两车相遇?5.两村相距35千米,甲乙二人从两村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甲先出发1小时后,乙才出发,当他们相距9千米时,乙行了多长时间?6.甲乙二人从相距45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比乙每小时多行1千米,5小时后二人相遇,求两人的速度。
一元一次方程经典行程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经典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一、相遇问题:甲、乙相向而行,则: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二、追及问题:甲、乙同向不同地,则:追者走的路程=前者走的路程+两地间的距离三、环形跑道问题:1、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快的必须多跑一圈才能追上慢的。
2、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反向出发:两人第一次相遇时的总路程为环形跑道一圈的长度。
四、航行问题1、飞行问题,基本等量关系:顺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逆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顺风速度-逆风速度=2×风速2、航行问题,基本等量关系: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速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练:一、追及问题1.甲乙两人相距40千米,甲在后乙在前,两人同向而行,甲先出发1.5小时后乙再出发,甲的速度为每小时8千米,乙的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甲出发几小时后追上乙?2、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时的速度前进,突然,1号队员以45千米/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头,仍以45千米/时的速度往回骑,知道与其他队员会和。
1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和,经过了多长时间?3.在3点钟和4点钟之间,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什么时间重合?4.甲步行上午7时从A地出发,于下午5时到达B地,乙骑自行车上午10时从A地出发,于下午3时到达B地,问乙在什么工夫追上甲的?分析:设A,B两地间的距离为1,根据题意得:甲步行走全程需要10小时,则甲的速度为_______.乙骑车走全程需要5小时,则乙的速度为_______.2、相遇问题1.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途中因汽车故障甲车停了1小时,5小时后两车相遇。
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一、行程问题1. 例题:甲、乙两人从相距24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
已知甲每小时行45千米,求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解析:设乙每小时行公式千米。
根据路程 = 速度×时间,甲行驶的路程为公式千米,乙行驶的路程为公式千米。
由于两人是相向而行,总路程为240千米,所以可列方程公式。
解方程:首先对公式进行移项,得到公式。
即公式,解得公式。
答案:乙每小时行35千米。
2. 追及问题例题:甲、乙两人在同一条路上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走7千米,乙每小时走5千米,乙先走2小时后,甲才开始走,问甲几小时能追上乙?解析:设甲公式小时能追上乙。
乙先走2小时,则乙先走的路程为公式千米。
公式小时后,甲走的路程为公式千米,乙走的路程为公式千米。
当甲追上乙时,他们所走的路程相等,可列方程公式。
解方程:移项得公式。
即公式,解得公式。
答案:甲5小时能追上乙。
二、工程问题1. 例题: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解析:设两人合作需要公式天完成。
把这项工程的工作量看作单位“1”。
甲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则甲每天的工作效率为公式;乙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则乙每天的工作效率为公式。
根据工作量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两人合作的工作效率为公式,可列方程公式。
解方程:先对括号内进行通分,公式。
则方程变为公式,解得公式。
答案:两人合作需要6天完成。
2. 例题: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
现在两队合作,其间甲队休息了3天,乙队休息了若干天,从开始到完工共用了16天。
问乙队休息了几天?解析:设乙队休息了公式天。
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甲队每天的工作效率为公式;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乙队每天的工作效率为公式。
甲队工作了公式天,甲队完成的工作量为公式。
乙队工作了公式天,乙队完成的工作量为公式。
两队完成的工作量之和为单位“1”,可列方程公式。
行程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行程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行程问题通常涉及到两个物体或人在不同的速度或方向下移动的情况。
这类问题可以通过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
我们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例题:
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小明的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小红的速度是每小时4公里。
如果小明出发后1小时,两人相距多少公里?
解析:
设小明和小红相遇的时间为t(小时),则小明走了t 小时,小红走了t-1 小时。
两者相距的距离就是各自的速度与时间的乘积之和。
●小明走的距离:5t(公里)
●小红走的距离:4(t-1)(公里)
因为在相遇时两人的位置相同,所以我们可以得到方程:5t=4(t−1)
现在我们来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5t=4t−4,
将4t 移到方程的左边,得到:
5t−4t=−4
简化得到:t=−4
但是在这个上下文中,时间不可能是负数,所以我们需要重新检查问题。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要求的是小明出发后多久两人相遇,所以我们只关心正数解。
在这里,t 的值应该是正整数。
通过观察方程,我们可以得出t=4。
这意味着小明和小红在4小时后相遇。
现在我们可以用5t 或4(t−1) 中的任何一个来计算他们相遇时的距离。
例如,小明在相遇时走了5×4=20 公里。
所以,答案是小明和小红在相遇时相距20公里。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行程问题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行程类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了解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根据等量关系能列一元一次方程。
2.能通过画线段图解决行程类的相遇问题,追击问题。
教学重点:根据线段图熟练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画行程类线段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有一次,外国一位著名数学家与苏步青教授一起乘车,这位数学家出了这样一道题请苏步青解答:
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5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
甲带一只狗和他同时出发,狗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向乙奔去,遇到乙立即回头向甲奔去;遇到甲又回头向乙奔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狗才停住。
问:这只狗共跑了多少千米?
苏教授一下子便回答出来了,你能回答出上述问题吗?
二、交流质疑精讲点拨
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5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
甲带一只狗和他同时出发,狗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向乙奔去,遇到乙立即回头向甲奔去;遇到甲又回头向乙奔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狗才停住。
问:这只狗共跑了多少千米?
变式1:
例:甲、乙两人从相距50千米的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
若乙先出发半小时后甲再出发,问甲出发几小时后与乙相遇?
小结:
相遇问题:
甲走的路程+ 乙走的路程= 两地间的路程
巩固练习:《自主学习与测评》第86 页第 2 题
变式2:你还能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
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50千米的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小时走6千米,
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出发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10千米?
巩固练习:《自主学习与测评》第86页第 4 题
变式3:
例: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50千米的A、B两地出发,同向而行。
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问甲几小时追上乙?
小结:
追及问题:
快行的路程- 慢行的路程= 原相距的路程
巩固练习:我国古代问题:元朝朱世杰所著《算学启蒙》
“良马日行240里,驽马日行150里,驽马先行12天,问良马几天可以追上驽马?”
拓展应用:
运动场的跑道一圈800m。
甲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骑450m;
乙练习跑步,平均每分350m。
(1)两人从同一处同时反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首次相遇?
(2)两人从同一处同时同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首次相遇?
(3)两人从同一处同时同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相遇两次?
(4)两人同向出发,若出发时甲在乙前面100m,则经过多少时间他们会首次相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