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育部,2001),因为任务型教学被认为是在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方面“现有的最有效的方法(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currently available, P. Skehan, 1998)”。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育最新发展成果,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的最新发展。

对于任务有着不同层面的定义,总的来说,任务是一种教学活动,“是一件以意义为中心的活动,使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参与到理解、处理、输出和/或互动之中。”(D. Nunan, 1989)

依据对D. Nunan, J. Yalden, P. Shekan等人的著作和《英语课程标准》等文献的阅读分析,结合对按照任务型教学思路编写的小学教材《新标准英语》、初中教材《新目标英语》的分析,我们可知,任务型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的一种新的形态,是交际法的发展,而不是交际法的替代物。(J. Yalden)

2.任务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而让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任务型教学克服了以功能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不重视过程的不足。(D. Nunan, P. Skehan)

3.任务型教学仍然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从更广泛地层面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P. Skehan)

4.任务型教学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中心活动,修正了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的活动中存在的真实性不足的问题。(D. Nunan)

5.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任务型教学并不反对语言知识教学,而是倡导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语言知识教学。因此,任务既有真实生活任务,也有学习性任务。(D. Nunan, J. Richards, S. Gass)

《新标准英语》是遵循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全新的初中英语教材,因此,已经按照任务型教学思想在教材中设计了相应的任务,供老师在教学中使用。我就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程序给您提供以下建议。

1、任务呈现

这是任务型的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出任务,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的(task-driven)过程,有利于强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不呈现任务,而只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任务,并完成任务,但这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如任务驱动过程那么强。

2、任务准备:知识与技能教学

任务准备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知识与能力准备的过程。我们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把运用任务呈现给学生之后,学生能够感受到没有足够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任务的要求与他们目前的知识与能力存在着明显的知识差距、能力差距、技能差距、信息差距和文化差距。因此,学生就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学习教学内容来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然后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这个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就是通常的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

A.知识学习

这是我们通常的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句、语法等)和文化知识教学,但任务教学强调知识教学与任务相关,也就是:知识本身应该是完成任务所必需而学生在此前所缺乏的(即属于知识差距),在知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关照任务本身。

B.技能训练

这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教学,也包括学习技能(学习策略)的教学。当然,任务型教学更强调技能教学与任务相关,也就是:技能本身应该是完成任务所必需而学生在此前所缺乏的(即属于技能差距),同时在技能过程中要不断关照任务本身。这与常规的课堂教学的程序并无本质区别,但教学过程必须是围绕任务的完成而进行的,也就是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都是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同时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将正在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反照到要完成的任务之上,也就是在新学的知识、技能与运用任务之间建立直接的关联,使学生既掌握知识与技能,更形成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3、任务完成

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将在前一环节中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这一环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在老师指导下在课堂上完成,如可以安排在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或是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也可以安排在课后完成。一般短期任务直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完成,而长期任务则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最好不超过一学期)完成。对于那些能力要求较高的任务可以要求学生集体完成,一些能力要求一般的任务可以要求学生单独完成。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育部,2001),因为任务型教学被认为是在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方面“现有的最有效的方法(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currently available, P. Skehan, 1998)”。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育最新发展成果,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的最新发展。 对于任务有着不同层面的定义,总的来说,任务是一种教学活动,“是一件以意义为中心的活动,使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参与到理解、处理、输出和/或互动之中。”(D. Nunan, 1989) 依据对D. Nunan, J. Yalden, P. Shekan等人的著作和《英语课程标准》等文献的阅读分析,结合对按照任务型教学思路编写的小学教材《新标准英语》、初中教材《新目标英语》的分析,我们可知,任务型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的一种新的形态,是交际法的发展,而不是交际法的替代物。(J. Yalden) 2.任务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而让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任务型教学克服了以功能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不重视过程的不足。(D. Nunan, P. Skehan) 3.任务型教学仍然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从更广泛地层面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P. Skehan) 4.任务型教学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中心活动,修正了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的活动中存在的真实性不足的问题。(D. Nunan) 5.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任务型教学并不反对语言知识教学,而是倡导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语言知识教学。因此,任务既有真实生活任务,也有学习性任务。(D. Nunan, J. Richards, S. Gass) 《新标准英语》是遵循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全新的初中英语教材,因此,已经按照任务型教学思想在教材中设计了相应的任务,供老师在教学中使用。我就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程序给您提供以下建议。 1、任务呈现 这是任务型的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出任务,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的(task-driven)过程,有利于强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不呈现任务,而只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任务,并完成任务,但这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如任务驱动过程那么强。 2、任务准备:知识与技能教学 任务准备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知识与能力准备的过程。我们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把运用任务呈现给学生之后,学生能够感受到没有足够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任务的要求与他们目前的知识与能力存在着明显的知识差距、能力差距、技能差距、信息差距和文化差距。因此,学生就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学习教学内容来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然后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这个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就是通常的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

浅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浅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浅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轵城二中张静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都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他认为: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假如输入在一定限度上超出个人的现有水平,语言习得就自然产生。Long(1998)提出:语言必须通过“对话互动”才能习得。他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变化性的互动”。根据上述理论,外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只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才能产生语言习得。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不仅是指语法正确的说和写的能力,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语域能力和策略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任务的设置要以意义为中心,要重视学生的信息沟通;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它在现实生活中有发生的可能性,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历,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即交际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结果是评价任务是否完成的标志。在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基于任务型教学理念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有以下特点:1、任务型教学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运用目标语言做事,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也体现了任务的真实性。 2、学生在运用目标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学习的习理状态,任务的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与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已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催化了学习这一自然的和有意义的语言应用。营造了一种有利于学习者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最佳环境。 3、任务型教学具有目的性、过程性、综合性和对思维的挑战性等特点,很好地体现了现化语言教育中关于交际能力、认知过程、感受与经历、信息分析与整合、学习策略以及合用学习等理念,从而使学生获益匪浅,既培养了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又发展了学生本身。 二、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步骤 我们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逐步确立了“联系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实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真实可行的任务活动,让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我们将其简化为“三化”,即: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活动任务化、教学任务真实化。 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 1、前任务(pre-task):即教师先引入任务。 2、任务环( task circle): a、任务(task)即学生执行任务。 b、计划(planning)即各组学生计划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c、报告(reporting)即学生代表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后任务(post-task):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引言: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是最近20年来交际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法产生于国外,始于1979年,N.S.Prabhu在印度高科技区进行了一项强交际法的实验(Bangalore Project)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Prabhu的这项实验可以看作是把任务作为课堂设计的单元的第一次尝试,并引起了语言教学界的关注。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及其基本理念 我们可以把任务型语言教学定义为: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应用结合起来。任务型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任务型教学的目标:任务型课堂模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的句子是否正确,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这些目标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等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来自对语言习得的研究,根据语言习得懂得额规律,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即语言的真实使用。任务型教学法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语言的使用方面,采用各种各样的任务,也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在交流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以运用语言和完成任务为最目标,从而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的学习行为,

20个有趣的初中英语课堂游戏教学提纲

20个有趣的初中英语课堂游戏 游戏1:续数字(说三个连续数字)游戏方法:学生若干人(或是小组,或是排、行但人数应为偶数)起立,面向其他同学。站在最右边的同学任意说出一个数字,如:three。站在他旁边的同学说:four,five,six. 第三位同学任意说出一个数字eleven,站在他旁边的同学说:twelve,thirteen,fourteen. 以此类推,把游戏做完。此游戏如果在小组之间进行,可以增加竞争性、趣味性。每小组(排或行)的同学为一个队(team),任意一个同学说错,全队同时坐下。另一队同学继续。 游戏2:记忆电话(号码)游戏方法:学生若干人,每个同学在大小、形状一样的纸片上任意写上一个8位数,作为自己的“电话号码”,同时写上自己的名字。游戏主持人把这些写好的纸片收集在一起,写字的一面朝上摆放在桌子上。参加游戏的同学用1分钟时间默记这些“电话号码和名字”。主持人把纸片反扣(写字的一面朝下)在课桌上。主持人发令:ready , go ! 参加游戏的同学用举手抢答的方式,取得答题的优先权,然后说出自己记忆的其他同学的“电话号码和姓名”。每正确地说出一个“电话号码和姓名”得1分,同时主持人把纸片翻过来。其他同学仍用举手抢答的方式。每正确说出一个电话号码和姓名也得1分。直到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或者所有“电话号码”都被说出来。得分多的同学获胜。第一轮比赛结束后,同学们重新写“电话号码”,准备第二轮比赛。 游戏3:描述人物(猜词1)游戏方法:教师在课前把关于表示“周围的人们”如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等的名词制成卡片。课上开始游戏前说明游戏做法:一名同学到教室前面,面向其他同学。教师拿出一张卡片给这位同学。这位同学用自己的话说明卡片上的这个名词,如daughter,学生可以说:it is a child of a family . it is a girl . it has 8 letters ./ the first letter of the word is d . 其他同学就可以猜出卡片上的名词。又如uncle,学生可以说:a father’s brother /a mother’s brother. (有些同学可能不满足于这样简单的表述)他们可以说:it’s a man . he is my father’s friend . i call him…又如cook,学生可以说:it has 4 letters . it’s in the sentence “my mother cooks good meals.” she or he works in the kitchen . 注意:(1)教师在指导学生准备时,应提出从多角度说明卡片上单词的方法,如从性别、年龄、工作、与个人的关系或者单词的字母个数、首尾字母等说明; (2)必要时提示表述句型:it’s a man . he _____. it’s a woman . she ______. it has ___letters.等。 (3)学生也可以通过动作、手势表现这个单词的意思,让其他同学猜。 游戏4:描述职业(猜词2) 游戏方法:教师把有关表示职业的名词制成卡片,然后让一名同学到教室前面,面向同学,教师出示卡片给站在面前的同学,通过他(她)的表演与描述,使同学们猜出卡片上的名词。此游戏可以用于小组竞赛。猜词正确及速度快的得分。积分高的为优胜组。 游戏5:心有灵犀(猜词3)(i know what you mean----words guessing) 操作方法:1、准备道具一套(可以是10张)写有“日常活动”词汇的卡片,每卡一词。2、学生4人一组,一人翻卡,一人用动作或语言解释词汇,两人协作猜词。3、猜词的同学面向全体,翻卡的同学站在他们两个背后,确保猜词的同学看不到卡上的单词。解释的同学站在既能看清楚卡上的单词,又能让猜词的同学和全体同学能看到的位置。4、每位同学限时60秒,在规定的时间内猜词多的组获胜。游戏6:问答接龙操作方法:1、学生准备说明周围人一般情况的书面材料。2、部分同学到教室前面,当教师说“go”时,他们闭上眼睛在自己的周围摸索着走路,教师说“stop”时,他们停下来,睁开眼睛,和最近的同学进行交谈,交际的内容开始是互相问候,然后可以谈论其他人的情况,当教师再次说“go”时,继续游戏。对话内容如:——what’s your name ? ____how old are you ? ____where does your father work ? ____what does your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摘要】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不仅有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还有利于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初中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而这一目标的达成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更多的英语知识和掌握更多的英语表达技巧,从而更高效地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境教学法; 一、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耗时多、效率低,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明确教学三维目标,使得教学具有随意性有关。初中生必须要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英语学习,而非只是学习缺乏情境的英语学科内容。为了使初中生的学习变得有意义,也为了让他们可以进入英语领域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英语,因此我们就需要把初中生们已知的英语和真实世界连结起来。换句话说,英语教学所连结的情境,对初中生们而言要是真实的,并且是他们可认同的。在英语课堂中绝对要关心和认同每一个初中生参与英语解题活动的贡献和付出,不论是教师或是同学们都应该要如此做,因为每个个体对那个情境已经产生独一无二的察觉,此时只需要再将他们个人既有的经验引导到情境中即可。因此英语教学应该是丰富每个初中生的英语策略,而非寻求统一的答案。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有一种错觉,认为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体,把学生放在被动的位置上,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只关注自己传授了多少知识,没有关注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英语化一直都是英语教育的目的,当中包含了解题意、形成问题和组织英语学科内容。而真实的英语教育所强调的英语化是除了在英语的学科训练中完成外,也可以在真实生活当中学习到。换句话说,真实的英语教育所提到的英语问题可以是英语学科脉络中的,也可以是每天日常生活中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很多初中英语教师没有深入理解并学习初中英语最新知识,认为初中英语是简单基础的知识,只要进行简单的教学即可。显然地,真实的英语之观点与建构主义有很多雷同的地方,唯一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真实的英语是主张由上到下的观点,强调老师在一开始时就要先确定要给学生怎样的英语主题内容,接下来,从初中生的听、说、读、写策略和已经学过的内容开始着手进行教学。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到这个取向隐约透露出了解英语文化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若只是重视初中生的解题策略,不一定能够提高他们对数字运算的基本技能。 二、情境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创设符合实际生活环境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模拟情境,引入专业角色和工作流程,帮助学生进行互动表演,最后还应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整理、总结,以便巩固本堂课所学的英语知识。例如,在创设去医院看病的情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病人、家属、医生、护士等角色,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边演边学(陈开木2013)。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分别搜集病人、家属、医生、护士等角色的英语语言材料,以便在表演时,“病人”可以提问得更地道,“医生”可以回答得更专业;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熟悉各个角色的台词,从而掌握基本句型和重点词汇,这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对所学知识记忆的加深。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创造出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情境,并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在这一讲解过程中,一般会涉及人际关系、生活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对学生接受英语知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曹海仙2011)。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已学的知识内容以及当前的具体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前提,将这些内容渗透到情境中,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和学习英语口语知识。目前,大部分英语课文所呈现

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法

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法 发表时间:2016-06-06T15:55:08.32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9期(上)作者:李鸿霞 [导读] 任务型教学,就是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巴中市南江县第四中学南江 636600)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建议教师要“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学生则要“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如何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并设计任务型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都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课题。 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也就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综合地应用语言完成一些任务。 目前,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和研究发现,该模式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任务设计脱离实际,任务前准备不充分,任务后评价单调,任务过于繁多或过于简单。 Wills(1996)就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提出了五项原则,即“提供有价值的和真实的语言材料”“运用语言”“所选任务应能激发学生运用语言”“在任务中适当注重某些语言形式”和“应循环地适当突出注意语言形式”。 一、任务设计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 任何课堂活动只有结合个人情感体验来学习,才真正具有教育的价值,任务型活动也如此。因此,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的交际情景更加重要,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种教学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将英语语言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人教版必修1 UNIT 4“ Earthquakes”的Warming up 部分,可以开展任务型写作课,我尝试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教师使用PPT课件展示部分学生课前收集的“5.12汶川地震”的图片或视频。 2、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对此次大地震的感想(尤其强调要表达出对生命的感悟),记录员写下组员们的感悟。 3、派小组代表发言,表达对生命无价的感悟。 4、教师把精彩的观点和表达记录在黑板上。 这几个环节营造了真实的交际环境,通过与个人体验紧密结合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学生,无论他们原先的英语基础如何,都能得到尊重和鼓励,英语学习的动力也才能得到长期的保持。 二、任务活动中倡导互动与合作 在中学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景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互相帮助,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达到开拓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效果。例如,在教人教版选修9 UNIT 1“ Breaking Records”时,可尝试这样的教学模式:学习完课文后,老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Task: Debate on “Since China hosted the 2008 Olympics, what has the Olympics brought to China, positive effects or negative effects?” Group Work: 1、学生自愿组合成正方和反方。 2、小组成员找出有关材料或从实际生活中取证。 3、小组成员分工:提供材料、记录、辩论(由口语表达能力强、反应快的同学承担)。 4、小组内操练模拟演讲。 5、正式组织正、反方辩论。 6、教师点评。 通过小组讨论或辩论,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反应能力、思辨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个性也得到了尊重和张扬。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从同伴那里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其它途径,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既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也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小组内成员也能从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和高效。 三、任务实施过程中体现层次性与多样性 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教育条件等的差异,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智力水平、行为习惯、成绩等多方面的差异。如果我们按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会使一些后进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同时也会阻碍优生的进一步提高。为了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层次性。与此同时,由于语言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如倾听、反应、劝说、探究、通报、解释、交谈、询问等,以及语言活动本身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小组研究、讨论、辨论、演讲、表演等,所以任务型活动所具备的“多样性”恰好弥补了原本的“单一性”,同时还能帮助体现“层次性”。确切地说,该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变中有稳,稳中求变”。如人教版选修9 UNIT 3 “Australia” 一课,可结合Teaching Aim和 Teaching Theme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型活动,如Pre - Reading阶段的课前演讲、预测、制作内容提纲。此外,为拓宽学习渠道,在条件允许下让学生课前利用音像、图书和网络资源等,查寻相关的澳大利亚的历史地理资料。学生带着问题“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Australia?”进行课前预习,互换各自搜集的信息。在汇报过程中,师生共同在语境中理解学习相关词汇,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在While -Reading 阶段进行深层次问题讨论,角色扮演,写便条,填写未知信息,猜测、续写故事结局。在Post-Reading 阶段的解决问题中,可以采访、报道,写日记、讲写故事、调查。甚至可把活动引向课外,如就某个话题向亲友发电子邮件,用IP卡和国际笔友交换看法,上网搜寻相关信息写出体会,参与社会调查拟写调研结论。 四、重视任务活动后对学生的评价 任务型教学模式为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评价学生提供了可操作的条件。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任务型活动的评价往往是一句“Very good”就打发过去了,其实,认真评价任务会给教学带来很多好处。教师可尝试从学习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等作过程性的评价,这种形成性评价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转化成继续进步的动力。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26小袁云 一、前言 随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以来,“任务型”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笔者通过教学《新标准英语》尝试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线索,以任务型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文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二、任务型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教学就是以具体真实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比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教学大纲或课程

标准都采用了“任务型”语言学习的模式。 大量的论著和实验资料表明,任务型教学途径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它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化活动,让学生通过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带着明确为目标,与学习伙伴合作完成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看到成就,体验成功,达到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和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教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很少羞怯感。任务型教学正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在教师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通过听、说、唱、演、画、玩等活动不断获得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的主要设计原则 1、真实性原则 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因此教师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

初中英语趣味教学1

初中英语趣味教学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无论在一个人的事业选择还是一堂课中都会体现出它的具大魔力。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同样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把思维、记忆、注意力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而在这一状态下学习,就能达成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英语,尤其是新课程英语更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及场景的灵活运用。如果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根本不可能开展教学,更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因此,要让学生学好英语,兴趣是关键。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笔者认为,趣味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保持它,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反之,则完不成或

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好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或对某一位老师有对抗情绪,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对学生要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倾注全部的爱。这种爱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是对学生未来的深切关注,这种爱应该是经常性的、是公平的,不能只给学习好的同学,而对“后进生”冷若冰霜。因为教师的歧视和偏心,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挫伤自奠心,从而导致他们拒绝教师的一切要求,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觉得前途渺茫,最终就会弃学。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尊敬,就必须主动的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全部传授给每一个学生。真诚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及时批评教育;教师本人有了错也应该学会说“I’m sorry.”并注意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创造轻松愉快氛围的关键是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可见情感是成功教学的第一要素,情感是打开学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精选.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翁璐璐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大荆镇镇安学校)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人们必须掌握一门外语,普及学校的英语教学正是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但是目前我国中学英语的教学状况不理想,教学制度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教育教学方式存在一些弊端,课程结构不合理,教材内容不全面,加上多数教师在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精神,教学方式遵循传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困境,因此,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成为当前英语教师的工作重心。 关键词:英语教学;问题;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导致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高,同时也对社会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英语的交流能力,根据目前我国的中学生英语学习情况,中学英语教学方式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所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为此,本文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与教学方法创新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期望对初中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一、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 初中学生的英语基础各不相同,众多的学生偏科现象严重,英语学科更是多数学生的缺陷,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是初中所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这个问题主要由以下两方面原因:(1)众多的学生在初中时便存在英语偏科的现象,而其英语老师又疏于对学生的关注,导致学生英语偏科现象越来越严重,在进入初中之后,由于初中英语基础薄弱导致无法适应初中英语老师的教学进度,再加上初中学业任务严重,导致学生的英语成绩越来越差;(2)初中学业学科的增多,再加上缺乏英语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使得自身的英语水平难以提高。此外,当前初中的英语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学生将学习的主要时间放在数理化等学科上,出现英语旷课、消磨时间等问题。 2.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发展迅速,但是在我国乡村地区的初中学校教育师资并没有得到加强,导致众多的乡镇初中英语教学水平高低不齐,加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学生人数大量减少,而初中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进入初中的学生整体素质降低,英语基础薄弱,无法适应初中老师的英语教学方式,导致英语水平越来越低。 3.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众多的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轻视实践教学的作用,导致实践教学的作用得不到发挥。大量的教学实例分析表明,实践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具体表现如下:(1)学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只是将其作为验证理论教学内容的工具;(2)教师的教学模式皆是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3)受传统教育制度影响,学生学习英语把应付考试当成英语学习的目的,学习模式也是针对考试的英语测试训练,对于口语、写作能力的训练较少。以上因素是实践教学在英语教学中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难以将其作用发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二、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创新分析 1.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与氛围 目前初中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由于竞争气息浓厚导致学生之间缺乏合作交流。竞争的环

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初探

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初探 发表时间:2016-06-02T15:11:24.400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5期作者:吴宝山 [导读] 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知识传授比重大,语言实践不足的问题。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红星九年制学校吴宝山733000 [摘要]:自《英语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已有一段时间,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有效发挥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在设计任务时,要遵循真实性、“任务链”、可操作性、兴趣性等原则;设计的任务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任务教学;英语教学任务完成后,要对任务结果展开有效的评价;同时要注意自身在任务实施不同阶段的角色转换,使任务顺利、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英语教学;任务型教学 权威调查显示,当前我国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呈现这样的特点:教师讲解多于学生操练;教学过程中,使用英语的比例较低;教师的教学以词句翻译为重,教学的侧重点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受以上教学方法的影响,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知识传授比重大,语言实践不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这为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对英语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尤其是任务型教学法的提出,标志着英语教学领域教育观念的转变。 一、任务型教学的背景 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具有重大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它是以完成任务为驱动,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 将学习语言形式、掌握语言技能、发展语言能力融为一体的语言教学方法。它强调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想等活动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自主地使用所学语言并逐步掌握语言技能,发展语言能力,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情境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在活动中得以实现。 二、任务型教学的意义 1、任务型教学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任务型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语言教育中关于交际能力、认识过程、感受与经历、信息分析与整合、学习策略以及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它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和空间。 2、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也体现了英语实践性强的特点。它彻底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通过真实、有趣、有意义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和合作研究,充分发挥他们的语言知识能力。 3、任务型教学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英语教材遵循着交际性、结构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注重智力发展的原则,力求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丰富的题材内容、多层次的语言活动、多元化的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等素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 1、语言、情境要真实 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境和语言规律,要使学生在一种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感悟和学习语言,设计任务所需的情境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更易于学生理解,进而使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其语言运用技能。 要强调的是,真实不是拿来就用,因为源自生活的真实任务可能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无直接的关联,它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对其进行加工、设计,使其更加符合教学的需要。 2、任务的“链条”原则 所设计的任务应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形成由低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低级任务的过程循环,并由数个相互关联的单个任务构成“任务链”。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时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后面的任务要建立在之前任务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具有统一的目标指向。 3、形式和功能相结合 设计任务时要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相结合。要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学会自我培养掌握语言功能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任务的训练来理解语言的功能,并能运用在交际活动中。 4、可操作性原则 在任务设计中,教师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尽量避免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教师首先要根据具体条件,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环境,设计出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课内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有效的交际活动中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5、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选择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话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 6、活动要有针对性 所设计的活动应吸收全体学生参加,因此,我们就必须把活动设计为若干种形式,这样就可以保证有效的分层次教学,使不同水平的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案例 新课程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新的语言知识,而且更应注重新的语言技能的形成和扩展过程。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这种思想上的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教学背景: 本课为冀教版七年级下Unit6 Lesson47 Two season or Four?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描述四季及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通过四季不同景物的呈现,让学生运用What do you like to do? What is you favourite season? Why? Because…句型进行交际。体会加拿大独特的气候特点。在第二部分安排了一首四季歌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七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描述天气和月份的词语,也曾接触过spring, winter, fall这些单词。采用呈现四季不同的景物图片来展开教学,使学生不知不觉参与到描述四季的活动中来。句型What do you like to do? Why? Beacause…此前已多次接触,设置任务很容易。 二、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谈论四季,能运用于描述季节及季节的特征,并运用所学句型谈论不同季节的活动。设置任务,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以感知、体验、实践、合作等方式,来实现目标任务。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促进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综合运用语言的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Some cards with months written on them pictures with different season scenerry A tape recorder,a microphone 五、教学过程: Greeting and Social English 1.Sing“The months song”. 2.Greeting. T: Good morning,class! How are you? Review the months and the weather Team guessing game. Students choose a card with a month and give the information bit and bit to the others.Guess which month it is. S1: It is very cold.There is much snow. S2: November. S1: No.Christmas Day is coming this month. S2: December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 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要求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高中英语阅读在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对现有教学法以及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了介绍,讲解了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着重分析其特点和将其应用于英语阅读课型上的可行性,初步探讨了任务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英语阅读教学;英语应用能力 一、对于现有教学法的研究 1.现有教学法简介 在英语教学界,人们对于英语学科的教学方法就没有停止过研究,试图寻找一种最佳的教学法,产生了种类繁多的各种教学方法与理论。人们尝试过直接法、视听法、情景教学法、整体法、交际法、暗示教学法等等。这些理论的出现与引入,极大丰富了英语课堂,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法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有各自的弊端。正因这类教学法形式多样,使得英语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不知如何取舍,如何选择适合自己所教授学生特点与所处阶段的教学法。因此,这也就成了摆在全体高中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现有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弊端 以下将以两种大家常用的教学法作为例子,简要说明现有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弊端: (1)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译法也被称为阅读法(Reading Method)和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十八世纪,人们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外语资料和文献,因此这种重点在于语法解析的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十九世纪开始,语法翻译法开始进入中国,在中国沿用了近200年,现在仍然在基础教育中广泛使用。它的主要特点为将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它虽然能够让学生对语法概念有较清晰的掌握,有助于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虽然对于培养中国人的英语起到过不可抹杀的功绩,同时却也使学生语言面貌差,无法用外语进行交际;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弊端,产生了“聋哑英语”的尴尬局面。由于现今素质教育的需要,使这种受应试教育欢迎的翻译法并不适用于高中英语教学,尤其是一些实用性课程。 (2)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 直接法也被称为改良法(Reform Method)、自然法(Natur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这是一种主张通过外语采用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通过会话、交谈和阅读来学习外语,过程中不用母语,不用翻译和形式语法。在这种方法中,语法被降到忽略的地步。十九世纪下半叶蓬勃发展的语音学为这种教学法提供了语音教学的科学基础。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外语描述、表情、动作、手势、图画等方式,让学生在不断模仿中学习语言。即外语与语言直接对应,用儿童学习语言的方式来学习外语。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都建基于直接法。然而,其学习过程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学习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语言学习流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教案

外国语学院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教案 (课程论文) 学号:201421T241 专业:学科教育(英语) 学员姓名:曹丹 任课教员:苏勇

任务型英语教学教案 曹丹201421T241 年级:增盛镇中学八年级4班 课题名称:Unit2 Colors and Moods 教材选自:人教版新目标英语 一、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颜色与心情”,学习不同种类的颜色及其对人情绪的影响。其中重点介绍了色彩与情绪的关系,而本单元阅读部分内容正是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展开的。阅读部分向学生介绍了谈论颜色有助于引出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内容。鼓励学生运用本单元的知识开始思考他们的情绪和情感。 2.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级增盛镇中学八年级4班学生,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一开始就应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令人愉快,充满趣味,富有吸引力的活动。同时绝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学习能力较低,学习方法不佳,学习缺少主动性,这些都给平时的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同时,该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感知能力强的特点,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及恰当的学习指导,加上他们对英语学习应给予的更多的关注,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可以达到的。 3.教学目标设计 1)基本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阅读部分所涉及的新单词和词组,尤其是一些习惯用语的表达方式及用法方面的固定搭配。 2)能力智力目标: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并要求能够在快速阅读后领会主要句子的意思。 3)德育情感目标:鼓励学生运用文章中所了解色彩和情绪的关系的知识思考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并讨论在自己或别人伤心的时候,该如何帮助自己或别人。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怎样来正确使用与课文有关的重要词汇短语? 2)对文章的听读理解能力及获取具体信息的能力 3)对文章快速阅读的能力及阅读对写作的迁移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