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浇灌教育之花
师德论文《用爱浇灌花朵用心呵护成长》

用爱浇灌花朵用心呵护成长冰心老师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天真的孩童,他们犹如最娇嫩的花朵,需要我们悉心的呵护。
孩子们的心是非常脆弱的,往往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在他们心中引起不小的波澜,而这波澜或许会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让他的生命走廊中少一扇窗户。
所以,教育中不能没有爱,我们要用爱来呵护好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守护他们迎接多彩的明天。
我们语文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在《论师、为师、尊师》中说过,“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
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当设法消除它。
”在叶圣陶老先生的话中,我们看到了他对孩子的一片真诚的爱心。
在我们的工作中,每个班都会有一些特别的孩子,他们经常让我们头疼,经过观察,我们会发现他们绝大多数存在下列问题: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成绩偏差,不能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不懂得关心他人,也不爱惜自己,对周围人还存有敌视、冷漠心理。
这些孩子多来自于不完整的家庭,他们比起其他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一、用爱灌溉,潜移默化的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者要注意在自己与学生之间建立细腻的情感联系。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要多留心自己的学生:学习上的变化、情绪上的波动,并且给予他们关心。
我们班有个新转学来的小男孩,他高高的个子,帅气的模样让我对他印象深刻,可是翻开他的作业本,顿时我的头炸开了花。
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潦草的字,那么脏乱的本子。
而且这一次作业也是催了好长时间才交上来的。
跟家长了解,孩子一二年级都是在一所农村的小学借读,在班里不算人数,所以长到这么大从来没有写过作业,以至于现在基础这么差。
面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找到了这个孩子谈心,告诉他我对他的喜爱与信心,孩子好像很吃惊我能这样跟他谈话,那种长久被人忽视的冷落也着实让我心疼。
从此我对他严格要求,又总是亲切和蔼地鼓励他,他能按时完成作业了,虽然字写得还是歪歪扭扭,可以我还是给了他一张“作业积分卡”,这是我们班孩子们特有的奖励,他把卡紧紧拿在手里,几乎是跳着回到了座位,一路小声嘀咕着:“我有积分卡了!”孩子慢慢地在进步,我很是欣慰。
教师教育故事:用爱心与耐心浇灌成长之花

教师教育故事:用爱心与耐心浇灌成长之花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担任一年级(2)班班主任。
作为今年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一名新教师,在很多教育和管理方面,我经验尚且缺乏。
但我始终坚信,和孩子们相处,我必须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同时兼具耐心与责任心。
我认为师生之间的“心理交融”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彼此之间的“爱”。
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我们必须有一颗爱心,只有热爱学生、设身处地的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才会从各方面了解清楚学生的情况,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接受教育。
当然,通过交流也会促使教师更加努力的工作,并从中体会到一种特殊的“幸福”。
班级中有一个孩子小Q,他是全班唯一一个不会写字的学生。
每天我都会指导小Q小朋友写好汉字,利用课余时间给他更多的帮助。
回家之后,也会使其父母监督孩子多加练习。
我鼓励所有孩子,只要认真书写,你就能把汉字写得更加美观。
现在,小Q同学能够完整地写好汉字的结构,实属一大进步。
小A小朋友就是一个从来不开口说话的孩子。
每天,我都会找孩子聊聊天,希望能够开启孩子封闭的心灵。
可是,一开始,孩子都不愿意开口讲话。
直到有一次大课间活动,孩子拿着水杯过来找我,放到我面前,看着我闪着亮晶晶的大眼睛,似乎在祈求我的帮助。
我一看就明白了,微笑着问他:“老师帮你打开水杯盖子,好吗?”这是第一次,孩子欣喜地对我点点头。
以后的课间活动,我都会找孩子聊天。
不过他不再像一开始那样不说话了,只要我问他问题,他都会选择点头或者是摇头。
课堂上,我点名同学回答问题,鼓励孩子站起来大声响亮地发言。
小A终于愿意开口读书了。
现在都能够清晰地读准拼音。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心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我们成年人尚且希望别人欣赏自己,赞美自己,认同自己,更何况是年幼的孩子呢?如今新课程提倡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我们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处,都是可塑之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就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
治班策略 《用爱浇灌,静待花开》

班主任治班策略——用爱浇灌,静待花开一、育人理念我的育人理念是:用爱浇灌,静待花开。
心中没有阳光的人,难以发现阳光的灿烂,心中没有花香的人,也难以发现花朵的明媚。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班主任,我深刻认识到,爱是治愈一切疾病的良药,我们要用爱浇灌学生的心灵,用耐心、爱心、细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用爱心和责任叩响每一位学生的心扉,用智慧和热情化解着每一个孩子的疑云。
二、班情分析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已经比较熟悉,相处也比较融洽和谐。
从了解情况来看,在班级纪律方面,大部分学生可以自觉主动遵守班级纪律,但是仍有少部分学生律己不严,纪律性较差,需要继续加强教育;在学习态度方面,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认真、积极,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在学习上有较大困难,这些学生缺乏学习的目的和兴趣,需要班主任老师和各科老师紧密配合,多鼓励学生、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在人际交往方面,大部分同学之间可以友好相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但是有少部分同学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还需要班主任老师的正确引导。
三、班级发展目标我的班级发展总目标是: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能量,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培养一个团结、向上、文明的班集体。
班级发展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为此我设置了短期、中期、长期三个层次的具体目标。
(一)短期目标班级发展的短期目标是遵守班级规则,做好班级主人,增强班级凝聚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是保障班集体形成良好秩序从而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没有规则以及不遵守规则,就很难形成和谐的班级环境。
在对班级规则的遵守过程中,让学生们了解到文明班集体的养成需要每一位同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学生而言,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还可以强化学生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从而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班级凝聚力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得到不断的增强。
用爱浇灌教育之花

用爱浇灌教育之花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他们用父母的爱去浇灌孩子的成长之花,为他们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最纯粹的。
他们无论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下,都会竭尽全力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
他们愿意为孩子倾注全部的精力和智慧,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他们不仅会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还会给孩子注入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父母的爱是悉心呵护的,是细水长流的。
他们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通过陪伴、引导、鼓励,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他们会虚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需求,为孩子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他们懂得适时给孩子放松休息,让孩子有足够的精力和动力去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父母的爱是言传身教的,是无声的教育。
他们会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与不对。
他们会给孩子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教育孩子做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作出榜样,教育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挫折、如何正确处理问题。
父母的爱是关爱的,是无尽的宽容。
他们会包容孩子的过错和错误,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
他们懂得宽容是一种智慧,让孩子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
他们会用理解和耐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情感发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温暖与支持。
父母的爱是引导的,是给孩子指引人生道路的灯塔。
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给孩子提供正确的方向。
他们会教育孩子如何设定目标、如何制定计划,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他们会引导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父母的爱是无止境的,是用一生去守护的。
无论是孩子的成绩好与否,父母始终都会给予他们最真挚的爱。
他们不会因为孩子的一时成绩起伏而改变对他们的爱。
他们会耐心鼓励孩子面对困难,努力克服挫折,追求卓越。
他们会用自己的爱去支持孩子的理想和梦想,为他们的未来提供坚实的后盾。
用爱浇灌静待花开教育故事

用爱浇灌静待花开教育故事《用爱浇灌,静待花开》教育啊,就像是种花儿一样,得慢慢来,得用爱去浇灌,然后静静地等着花开。
想起我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那些教育故事,还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呢!记得那时候我刚接手一个新班级,好家伙,那可真是一群“小皮猴”。
上课说话的、做小动作的、走神发呆的,啥情况都有。
我这心里啊,就跟那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的,这可咋整呢?但是我这人有个倔脾气,还就不信邪了。
我开始尝试各种方法,和这些小家伙们斗智斗勇。
有个叫小浩的孩子,特别调皮捣蛋。
一天上课,我正讲得津津有味呢,他就在下面搞小动作。
我那个气啊,但我告诉自己,要冷静,不能发火。
于是我慢慢地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敲了敲他的桌子,笑眯眯地说:“小浩呀,你是不是觉得老师讲的内容太简单了,都不屑一听啦?”全班同学都笑了,小浩自己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嘿,这招还真管用,从那以后,他上课老实多了。
还有一个小姑娘,学习挺努力,但就是成绩上不去。
我观察了好久,发现她其实是方法不对。
于是我找了个时间,和她像朋友一样地聊聊天,给她一些学习上的建议。
她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我,好像找到了救命稻草。
后来啊,她的成绩还真慢慢提高了呢!我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像是一朵小花,他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有些花需要多一些阳光,有些花需要多一些水分,而我们老师,就是那个要根据他们的需求去给予爱和关怀的园丁。
在教育的这条道路上,急不得,躁不得。
我们得有耐心,得用心去感受孩子们的世界,用爱去温暖他们,然后静静地等待他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花朵。
可能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会很辛苦,但当你看到那些曾经调皮捣蛋的小家伙们变得懂事有礼貌,看到那些成绩落后的孩子取得进步时,你会觉得,一切都值了。
教育,就是一场爱的修行。
我们用爱浇灌,用心呵护,然后静静地坐在一旁,等待着花开的那一天。
那一天,一定是最美、最让人陶醉的。
让我们一起,在教育这条充满爱的道路上,慢慢走,好好走,等待着那些美丽的花朵依次绽放!。
用爱浇灌花朵,用心培育人才

用爱浇灌花朵,用心培育人才隆昌县圣灯镇中心学校李运坤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的座右铭。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要用爱浇灌花朵,用心培育人才一、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不是每个孩子都美丽,但每个孩子都可爱;不是每个孩子都聪明,但每个孩子都独特。
这就需要教师用心去发现,用爱去浇灌。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并且这种爱要让他们能感受到,体会到,还得讲究技巧。
我的一个学生熊海军,天生反应不是很灵活,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成绩差,同学们常常捉弄他,这让他低头走路,没有自信心,也不愿意和同学交往,有些郁郁寡欢。
看着他我开始着急了,这样长期下去这孩子可就完了。
可我用心观察,发现他懂礼貌,肯吃苦,爱劳动。
为了建立他的自信,我采用这这样一系列的教育措施:首先,通过一次主题班会《班级成员一家亲》,教育孩子们把同学看成自己的亲人,亲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解决班级环境给他的伤害。
其次,单独和他谈心,充分肯定他的优点,你的名字取得不错,将来肯定能成为中国响当当的海军,为保卫祖国海疆贡献力量。
他听了以后脸通红通红,激动不已。
然后,我寻找机会建立他的威信。
结合他的憨厚,勤劳的特点,我选他当生活委员,开始时并适当帮他处理班级内务;在一次放风筝活动中,一个同学的风筝断线了,挂在山顶的大树上,这时他主动说我去帮你摘下来。
他爬山,上树累得满头大汗,当他拿回风筝的那时,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用欣赏的目光看着他,他终于笑了。
后来,这个孩子慢慢回归到班级,虽然成绩不很好,他健康地成长了,现在已经是一个职业高中的学生,表现非常好。
二、给每棵野草开花的时间给每一棵野草以开花的时间,这则故事相信很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给每一个人以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不要盲目的去拔掉一棵草,不要盲目地去否定一个人。
赞美是暗室中的一支蜡烛。
我们作为教师,是要塑造人,培养人,而决不能由于自己方法的不恰当,毁坏人才,埋没人才。
用心教育,静待花开

用心教育,静待花开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甜美的,果的事业是尊重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
”带着对教育的期望和梦想我一直坚守在三尺讲台。
如果说,学生是花朵,老师是园丁,那么对于每个教育者而言。
我们不仅要有播撒花种的爱心,更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和责任心。
教师是一门慢工出细活的职业,慢慢来,才更快。
一、静待花开,用爱心来浇灌爱是教育的灵魂。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爱学生,就要给他们多鼓励,用爱激发他们的潜动力,他们才会茁壮成长。
只有发自内心地爱学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找出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同样的精彩!记得有一回,我无意中看到王志远同学在下课休息的时候主动地在整理同学凌乱的桌椅。
第二天晨诵,我就热情地表扬了这位同学。
虽然是一个小小的赞扬,但它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因为,以后的桌椅一直是那么整齐,就连老师讲桌上的书也摆得那么整齐。
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我设立了许多奖项:一周一评的是:“最佳同学”、“最佳同桌”、“最佳小组”;随时评的有:“最佳发言人”、“助人为乐奖”、“特殊贡献奖”等,凡得奖的同学都会得到一张表扬信,累计十张表扬信则会换取一张印有学校公章的奖状。
这样有了因人而异的奖励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孙成龙是我班后进生的典型,但他同样期待被表扬。
入学近一个月了,他都不肯说出家长的电话号码,可是有一天晚上他竟然主动用她妈妈的手机发来信息告诉关老师他该得“进步奖”了,因为他连续一周完成家庭作业了。
这一刻孙成龙收获的是快乐,而作为教师的我收获的却是信任。
周而复始的学习难免有些枯燥,为此我为孩子们每周都设立几个特别的日子。
周一为:颁奖日,是为在上周评比中胜出的同学、同桌、小组发奖。
周五为:换桌日,这一天学生可以和任何一个同学同桌,因为我班所有同桌都是帮扶型的,所以总得让学生有个放松心情的机会。
小题大做 用心浇灌德育之花

小题大做,用心浇灌德育之花爱心之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所以爱心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的。
作为班主任就要比科任教师付出更多的爱。
班主任要放下架子,不要让学生觉得高高在上,要让学生觉得班主任也可以像朋友一样,“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来学校是来受教育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应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如我班王芳同学,性格孤僻,独来独往,爱耍小孩脾气,没有一个朋友,同村的3位女生星期天下午不愿与其同行赶班车到学校,连续5个星期的星期日晚自习不到教室,不请假躲在寝室睡四节课(没病),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每次搭配座位时,所有同学都不愿意与其同座,我依次协调了徐润华、刘燕红、徐美智,喊她们到安静的地方做思想工作,一谈就是30多分钟;冬季的一天早课,我发现她没来,忙向女生寝室长胡飞凤打听,原来是没袜子,她硬是要求刘XX借她,刘不从,王芳不起床,躲在被窝,女生们没一个能劝她起床,于我决心丢下课,到了四楼女寝室,一面自掏钱、命女生到鹿冈墟上买二双袜子,一面与其做思想工作20分钟,才答应起床。
再比如钟友平同学,刚开学身上还比较干净,但隔几天身上总会出现尿骚味,大家不愿与其同桌,也不愿意和他玩,而我总走上前去,拉着他的手带他去擦一下身子。
同学们一看老师都喜欢和他玩,便慢慢地和他熟稔起来,也爱找他玩了。
八年级第一学期冬季他又一次尿床了,深夜内裤湿了,尿液渗到下铺棉被和脸上,他没带备用的干净裤子可换,起不了床,光着身子,我上早课发现他没来,跑到寝室一面找他谈话,一面命人到鹿冈墟买内裤两条(我捐款十元),接到内裤后他他慢慢爬起床。
与此同时,我也及时与钟友平的家长联系,把他在学校的情况反馈给他们,并提醒他们注意孩子的卫生情况。
渐渐地,孩子穿得越来越干净了,也越来越开朗了。
由于班内大部分学生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因此,我尽我所能照顾学生的生活,给学生物质上的帮助、生活上的指导,与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无私的爱和深切的关怀,感到班主任是最信任的人,是有话最可倾诉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爱浇灌教育之花
发表时间:2018-12-26T14:29:16.4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2期作者:李丽芳
[导读]
李丽芳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老君镇新岗小学 723000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157-01
我做了三十年的教师,担任过二十多年班主任,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社会经历看,教育没有秘诀,如果有,那就是一个字“爱”。
怀着爱心对学生施教,他们才会乐意接受,教育方能获得成功,亦师亦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
在谈到对儿童的教育时,马克思也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以心来换心。
”一个拥有爱心的人,对生活、对世界的看法会是积极向上的。
一位教师有了爱心,才能热爱教育事业,才能爱学生,才能对学生全身心地呵护,才能充分的体现自己的责任心,真正使学生得到爱的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爱不仅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生活和物质上的关心帮助,还体现于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宽容和赏识。
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把爱撒向每一个学生。
针对不同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的爱:
用爱心和恒心鼓励帮扶后进生。
我通常把他们安排在显眼的位置,注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真诚的加以表扬,私下再针对其缺点,对症下药。
后进生表面上逆来顺受,内心却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都很渴望被欣赏、被尊重、被认同。
因此,不能对后进生一味地批评指责,冷嘲热讽。
要用真心和善意打动他们;启发引导他们增强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并耐心细致地培养帮助他们,点燃他们渴望求学的火花。
用信任和表扬来推动中等生,帮助他们树立力争上游,不甘落后的坚强决心。
我在任用班干部时,一般不选优等生,而是用中等生。
只要孩子踏实、上进,有责任心,凭借我对他的信任和自己肩负的班干部责任,中等生一定会在鞭策和表扬中进步到班级前列,引领班级形成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
用激励和赏识来“稳住”优等生。
通过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学习心态。
切记:“好马”也须“扬鞭催”!对待优等生要高标准,严要求。
我会在优等生取得好成绩沾沾自喜时,表扬与告诫并用,使他们明白“井底之蛙,何以骄傲”的道理; 在课堂提问环节,我会把发言权赋予这些优等生,使他们有机会自由发挥,展现个性,增强他们攀登学业高峰的信心和决心。
用父母般的关爱来呵护单亲家庭的孩子。
成长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对于爱的渴望比同龄的孩子更加迫切。
我对他们倾注的爱要比别的孩子更多,以情感教育为主,帮助他们找回缺失的爱,使单亲的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用一颗坦诚之心帮助残疾的孩子和那些自卑怯弱的学生,消除他们的疑虑,解开他们心灵上的疙瘩,开启他们的心扉。
平时我会多给这些孩子锻炼的机会,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外来的各种刺激,增强孩子们内心的承受和抗压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陪伴他们快乐成长。
用宽恕与包容对待顽劣的学生。
我相信他们是向上的,向善的,是有希望转变的。
这些学生只是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没有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所以我会分析他们调皮现象的根源,运用语言艺术,认同、肯定、表扬和鼓励这些顽劣的学生,使他们对我产生亲切感,信任感,让他们意识到老师在重视他,老师把他当朋友。
再通过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唤起顽劣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进而使他们“痛改前非”,学会尊重彼此,实现良性转化。
总之,教育就是一个施爱的过程。
只要我们偏爱问题生,博爱中等生,严爱优等生,用一颗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让爱的暖流润进他们的内心深处,我们就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相信用爱浇灌的每一朵花儿,他们的心中一定充满温暖,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