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说明:1、本卷答题时间为120分钟;试题总分100分。

2、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文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倩(qiàn)影摩(mó)登嫉(jí)恨不期(jī)而遇B、羞涩(sè)冠冕(miǎn)堂皇噩(è)耗俨(yǎn)然C、冤(yuān)魂妄加揣(chuāi)测屠戮(lù)凝(níng)炼D、伎(jì)俩桀骜(ào)锋利犀(xí)利塞(sài)外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化为乌有眷恋震摄忧心冲冲B、长吁短叹璀璨娇情光阴荏苒C、杞人忧天饿殍深隧兼融并包D、金科玉律菲簿内灸笑容可鞠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B、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难以回敬。

C、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而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D、鸟和花虽有连带关系;然而鸟有鸟名;花有花名;几乎没一个是雷同的;惟有杜鹃却是花鸟同名;最为难得。

4、下列句中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 、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应接不暇。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电影中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独树一帜之处。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2分)A 、这一带;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汉书·匈奴传》)”的地方。

B、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次一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将真理埋没。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高一语文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内上交。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3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稽.首/稽.查诘.难/诘.屈聱牙频.繁/濒.危物种B. 积攒./攒.射发.廊/间不容发.绚.烂/徇.私舞弊C.果脯./胸脯.亲.家/亲.痛仇快睥.睨/纵横捭.阖D. 句读./读.书度量./量.体裁衣肖.像/惟妙惟肖.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喝采不胫而走破釜沉舟鸦雀无声B.劳碌既往不咎毋庸赘言寥寥无几C.荣膺沤心沥血流连忘返面授机宜D.挑剔直接了当苦思冥想莞尔一笑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从“大头娃娃”到三鹿奶粉,教训深刻。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人们不禁要问:你准备好了吗?食品监督部门。

B.神州七号增加的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风险(航天员穿着舱外服,从飞船的轨道舱舱门出去,仅到太空)的活动。

C.微软在大陆的反盗版风暴10月21日启动,使用盗版XP Professional 和Office XP、2003、2007的用户将遭遇“黑屏”和“提醒标记”。

如果用户没有通过验证,用户的桌面背景将变为纯黑色。

D.2008年10月,在珠江荔港南湾段,浓黑废水把半边珠江染成黑色,是企业不守法造成的呢?还是环保部门监督不到位呢?还是两个原因都有呢?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对于这个问题,你们要开诚布公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老是卑之无甚高论。

B.有些消费者盲目崇洋,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宁愿出高价,也要买进口货。

C.有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与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

D.对于不少文学爱好者来说,一个土耳其作家冷不丁获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似乎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一、古诗文阅读(36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9分)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以望复关。

(《诗经•氓》)(2)夙兴夜寐,。

(《诗经•氓》)(3)屈心而抑志兮, ________ 。

(屈原《离骚》)(4),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5)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6)____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7)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 _。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二)完成课内文言文试题(6分)3.下列各组,与例句的句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例:惟利是图A.①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B.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C.①仕宦于台阁②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①何以解忧②不吾知其亦已兮(三)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初,淮阴侯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饭信。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一市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

居麾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知名。

为连敖①,坐.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言于上。

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汉王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者。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中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A(以偏概全。

“人们不再具备……只能浏览……”言过其实,原文中说的只是特例)2.B(“反对写作”“互联网技术遭到反对”理解错误,原文中只是说“担忧”,并未提及“反对”)3.C(“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注定会……”表述绝对,把希望变成必然,原文说“应该……”“必须希望如此”)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B(如:往,到)5.C(都是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①介词,被;②介词,在。

B.①连词,而,②介词,用、拿。

D.①连词,即使;②连词,虽然)6.D(本文表现了作者在贬谪生活中的烦恼以及看淡得失的旷达态度)7.(1)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着用葫芦做成的酒器互相劝酒。

(“渔樵”,1分,“捕鱼砍柴”及其同义、近义短语均可;“侣”“友”1分,翻译成“以……为伴侣”“以……为朋友”或“把……当做伴侣“把……当做朋友”等能体现其意动用法的短语均可;“属”1分,翻译成“劝酒”“敬酒”等同义、近义词语均可。

大意2分)(2)唐朝的和尚慧褒起初在华山脚下筑舍定居,并且死后埋葬在那里。

(“舍”1分,翻译成“筑舍定居”“定居”等均可;大意1分)(3)派遣将领守卫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发生)。

(“所以”1分,翻译成“原因”“缘故”或其它意义相近的词语均可;“非常”1分,翻译成“意外的变故/事件/事故”或其它意义相近的短语均可;大意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秋风萧瑟寒冷,给人以凄寒之感;//而极具边塞特色的乐曲《小单于》时时伴随风声灌入征人的耳朵,提醒着征人身在边疆,加重了征人的思乡之情;//“卷入”一词写出了秋风的强劲,也写出了秋风挟裹悲凉的乐曲,翻卷不息,让人无可逃遁的心理感受,烘托出征人无限凄凉的心情。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检阅我们的家底:(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空旷(guǎng) 跛脚 (b) 倒坍(tān) 相形见绌(chū)B.蜷缩(qun) 吞噬 (sh) 惬意 (qi) 恪尽职守(k)C.峥嵘(zhēng) 笔杆(gān) 刹那 (sh) 浅尝辄止(zh)D.眩晕(xun) 骸骨(hi) 饿殍(f) 猝不及防(c)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春夏之交,群峰碧绿,我漫步于参天古木之中,发现一大从新长的桉树,枝桠上翘,新芽竟长,欣欣向荣。

B.我沿着第五大街散步,只看看万花简般五光十色的景象。

我确信,那些活动在人群中的妇女的服装色彩一定是一副决不会令我厌烦的华丽景象。

C.这次抢购风潮来得迅猛,波及面广,其原因固然很多,比如媒体披露真相滞后,少数商家乘机利用等,但归根结底,是群众性的盲目跟从。

D.信息产业部21日起动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系列活动,活动将持续一年,全面治理互连网.移动通信网上违法不良信息,倡导网络文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

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B.人类用食物作为诱饵,许多小鸟都在劫难逃。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对此真实的写照。

C.刚刚参观了城市远景规划展览的代表和委员们,在座谈会上高谈阔论,表现出参政议政的极大热情。

D.今夏洪水肆虐,淹没无数的城镇和大片的良田,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必须精诚团结,战胜洪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个学期即将告别我们而去,朋友,想必你在期末考试中一定收获满满吧。

是不是打算核对一下答案你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带来的“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本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16题,共120分,共3页。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共58分)一.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1~5题。

(22分)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

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

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

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

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张荣在《故宫经典》里说:“文房清供是中国传统文房辅助用具的一种雅称,也称文房杂器,又因多由精美的工艺造型和极具观赏性的器物组成而被称为文玩。

”他直接将“文玩”界定为“美”的“文房”“器物”。

传统意义上的“文玩”当是狭义的“文玩”,今天的“文玩”则是就广义来说的,今之“文玩”已成为“为生活增添赏玩之趣的物件”。

②刘岳曾言,“从字面来看,‘文玩’二字中‘文’者大约可拆分出三层意思:第一层指活动主体为文人士大夫;第二层指活动场所为文房;第三层指对象需文雅,涉及审美价值的判断。

而‘玩’字既可作名词指玩物,也有动词玩赏、玩味之意。

故而‘文玩’不同于声色犬马的物质享受和低层次娱乐,而是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性情的艺术欣赏对象。

”他比较精准地揭示并阐发了“文玩”的审美本质。

③步入新时代,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玩”发展环境发生巨变,公众对“文玩”的兴趣日渐浓厚,需求日益增长,“文玩”已逐步深入大众生活,“文玩”把玩主体发生更迭,由传统文人拓展为广大民众;“文玩”的品类、形态及其收藏、交易也均在发生深刻变迁,实用价值也逐渐被文化和把玩价值取代,“文玩”也随之实现了对自身“物”的属性的超越而演化为注入了新时代意蕴的文化符号,但是,它的审美本质却从未改变。

④“文玩”之要即对雅致器物的赏玩。

任何一件“文玩”都应是一件完整的传统工艺作品,必须同时兼具内容、形式、技艺、材料“四美”,并在此基础上完美承载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美学思想。

“文玩”代表着玩家、藏家乃至社会、时代的审美意识,是尊崇传统、崇尚自然、礼敬人文的态度,是内省自觉、归属认同、渴求创新的符号,是悦心娱人、感染世人、引领时尚的欣赏。

⑤“文玩”之“文”,蕴涵着崇文尚雅的核心意识。

无论是古时狭义的文房清供,还是今日为生活增添赏玩之趣的物件,都被赋予了诸如健康、平安、吉祥等丰富的精神追求,均饱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巧雅致的内在意蕴,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答单项选择题(第Ⅰ卷1—4、10—12.第Ⅱ卷17--19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多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失败的英雄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

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是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

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

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

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

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

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

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说明:1、本卷答题时间为120分钟,试题总分100分。

2、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文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倩(qiàn)影摩(mó)登嫉(jí)恨不期(jī)而遇B、羞涩(sè)冠冕(miǎn)堂皇噩(è)耗俨(yǎn)然C、冤(yuān)魂妄加揣(chuāi)测屠戮(lù)凝(níng)炼D、伎(jì)俩桀骜(ào)锋利犀(xí)利塞(sài)外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化为乌有眷恋震摄忧心冲冲B、长吁短叹璀璨娇情光阴荏苒C、杞人忧天饿殍深隧兼融并包D、金科玉律菲簿内灸笑容可鞠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B、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难以回敬。

C、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而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D、鸟和花虽有连带关系,然而鸟有鸟名,花有花名,几乎没一个是雷同的,惟有杜鹃却是花鸟同名,最为难得。

4、下列句中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 、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应接不暇。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电影中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独树一帜之处。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2分)A 、这一带,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汉书·匈奴传》)”的地方。

B、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次一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将真理埋没。

C、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D、“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6、为了让某新生迅速找到正在会议室开会的班主任老师,有必要向他作点介绍,但介绍应尽可能简洁。

找出简介中可删去的两个。

()(2分)你们的班主任①在会议室开会,那位②西装革履、③身高一米七左右、④戴眼镜、⑤留络腮胡子的⑥男教师就是。

A、①⑥B、②③C、③⑥D、④⑤7、下边括号中是对该句使用的修辞方法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

(反问,夸张)B、在苦难的梦魇一样的日子里,鲁迅先生不止一次地给我以勇气和力量。

(比喻、拟人)C、当地面的白雪像璀璨的钻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或者当挂在树梢的冰凌组成神奇的连拱和无法描绘的水晶的花彩时,有什么东西比白雪更加美丽呢?(比喻,反问)D、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和亲就一律加以反对,那么在封建时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呢?在我看来,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得多。

(反问,对比)8、下列对课文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拿来主义》一文开头从“闭关主义”、“送去主义”谈起,是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面论证拿来主义的正确。

B、《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五次提到刘和珍“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体现鲁迅不赞成“徒手”的请愿,刘和珍的“微笑”更说明对反动派不能“温和”。

C、《简笔与繁笔》中“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

”这句话辨证地分析了作品写得过长的原因,要点清楚、明确、全面。

D、《过万重山漫想》一文中作者引用《庄子·逍遥游》中“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的作用是形容自己的思想活动,范围极为高远。

9、下边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两项是:()(2分)A、《内蒙访古》肯定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历史功绩,根本目的是为了赞扬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

B、《琐忆》一文中鲁迅用狮子和猪羊作比喻的用意是指当时中国不是狮子,而是任人宰割的猪羊,夸耀地大物博是不适宜的。

C、《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中,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同托尔斯泰墓进行比较,前文虽提到托尔斯泰与其他伟人墓不同,但较笼统,以这三人的墓为例,读者才能得到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D、《冬天之美》文中作者通过对冬天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城市冬天的赞美、热爱之情。

10、下列有关古代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20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是道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B、《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基本上已是一种专题论文的形式。

作者不仅反驳论敌的谬误,还从正面深入地阐述自己的主张。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代司马迁所著,它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中国纪传体的历史学和历史传记文学。

D、《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的历史著作,记录的是西汉的历史。

东汉班固撰。

书中有不少人物传记写得很成功,从而成为人物传记的范例。

二、文言文基础知识。

(20分)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无乃尔是过与(责备)②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现)③非我也,兵也(兵器)B、①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依靠,凭借)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制服)③平心而度这,吾果无一失乎(揣度)C、①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死亡)②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谋)③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诃(锋利)D、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②杀人如不能举(举例)③乃令张良留谢。

(告辞)1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2分)A、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D、距关,毋内诸侯。

13、选出与“项伯杀人,臣活之”中“活”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外连横而斗诸侯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D、序八州而朝同列。

14、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A、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B、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5、下面有一句子的句式与另外三句不同,请选出来()(2分)A、沛公安在?B、身死人乎,为天下笑者,何也?C、大王来何操?D、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16、下列句子的译文,不符合原句意思的一项是()(2分)A、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译文:勾践亲自给夫差充当马前卒。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君子患病那就必定有人想要编个谎言来搪塞他。

C、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译文:虽然年龄小,希望趁我还没死的时候把他托付了。

D、审容膝之易安。

译文: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这处。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字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地,信臣精卒孙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7、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固:牢固B、修守战之具修:治办、整治C、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拱手:作揖行礼D、奋六世之余烈烈:功业18、下面句中词语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A、席卷天下,包举宇内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百守藩篱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D、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19、战国“四公子”指哪四个人,请分别写出。

(2分)战国四公子指:。

20、翻译下列语句:(2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翻译:三、简答题(6分)21、默写: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且尔言过矣,,,是谁之过与?(2分)22、《鸿门宴》一文刘邦见项羽时说的那段话中,说双方关系的是“”;表示不居功的是“”;掩饰自己政治意图的是“”。

刘邦这样说的目的是。

(2分)23、《胡同文化》一文后“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棗这是比喻句吗?请作简明分析。

(2分)四、现代文阅读(24分)阅读《琐忆》选段,回答24-26题。

“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我笑了笑,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进化论牵制过我,”鲁迅先生接下去说,“但也有过帮助。

那个时候,它使我相信进步,相信未来,要求变革和战斗。

这一点终归是好的。

人的思想很复杂,要不然……你看,现在不是还有猴子吗?嗯,还有虫豸。

我懂得青年也会变猴子,变虫豸,这是后来的事情。

现在不再给人去补靴子了,不过我还是要多做些事情。

只要我努力,他们变猴子和虫豸的机会总可以少一些,而且是应该少一些。

”24、“我懂得青年也会变猴子,变虫豸,”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30字)(2分)25、参照鲁迅思想发展历程,结合本段文字,概括出鲁迅进化论思想的要点。

(不超过30字)(2分)26、文中三次提到“猴子”和“虫豸”,其中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三次含义都相同,都指真正的猴子和虫豸B、第一、三次指真正的猴子和虫豸,第二、三次指反动的青年C、第一次指真正的猴子和虫豸,第二、三次指反动的青年D、三次都指反动的青年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7—30题。

大度读人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

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