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里面的故事内容

合集下载

史记里的历史故事6篇

史记里的历史故事6篇

史记里的历史故事6篇史记里的历史故事6篇史记里的历史故事1一次,张释之跟随汉文帝前往上林苑。

他们登临虎圈(等于皇家动物园),汉文帝询问书册上登记园中饲养的动物有多少种类、每类有多少、牲畜繁殖、存活情况如何等,一连问了十几个有关的事项。

上林尉左顾右盼,一个都答不上来。

看管虎圈啬夫在一旁代上林尉回答了皇帝提出的问题,答得极其周全。

汉文帝对上林尉说:“你是怎么当官的?没本事就不要当!”然后就打算把他免职,再提升那个虎圈啬夫来当上林尉。

张释之在皇帝问话时,一言未发,但对这个仆从在皇帝面前夸夸其谈,多方表现自己的作风已经不太满意了。

现在皇帝居然要他写诏书罢免原来的上林尉,而由这个官卑却伶牙俐齿的啬夫来接任,他认为不妥。

张释之上前说:“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怎样的人呢?”文帝说:“是长者啊!”又再一次问:“东阳侯张相如是怎样的人呢?”文帝再一次回答说:“是个长者。

”张释之说:“既然皇帝也认为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都是有德有才的治国能臣,可是这两个人都曾在回答您的提问时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尤其是周勃,皇上不久前还亲自问他全国一年判案多少?钱财收支多少?周勃也回答不出来,皇上并没有罢他的官,还认为他是德高望重的长者能臣。

史记里的历史故事2诸侯结盟吴王担心朝廷的削藩行动很快就会削到自己的头上,更何况自己与文帝有杀子之仇,就想借机公开图谋,起兵发难。

他担心力量不足,知道胶西王勇壮,好逞势斗胜,几个齐地的诸侯王都畏惧他,和他强强联合,把握大些。

于是派中大夫应高去鼓惑胶西王一起反叛朝廷。

应高不带书信,只是口头通报说:吴王不才,危在旦夕,也不愿束手就擒任人宰割,希望您明白他的好意。

胶西王也被说中了心事,急忙说:不知道先生有什么要指教我的应高说:现在皇帝任用奸臣,被奸邪之臣蒙蔽,他只顾眼前利益,听信谗言,擅自改变法令,侵夺诸侯的封地,对封国征求越来越多,诛罚贤良,情形日益严重。

俗话说:米糠吃完了就该吃米了。

吴王和胶西王是有名的诸侯,一旦被朝廷盯上,恐怕就不能安宁了。

史记中的故事15篇精选文档

史记中的故事15篇精选文档

《史记中的故事》史记中的故事(一):史记中的故事:完璧归赵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

赵王欲勿之,畏秦强;欲与之。

恐见欺。

以问蔺相如,对曰:秦以城求璧而不许。

曲在我矣。

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臣愿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赵王遣之。

相如至秦,秦王无意偿赵城。

相如乃以诈绐秦王,复取璧,遣从者怀之,间行归赵,而以身待命于秦。

秦王以为贤而弗诛,礼而归之。

赵王以相如为上大夫。

史记中的故事(二):史记中的故事:赵奢秉公执法来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公元前271年,赵奢担任当时赵国的税务最高长官。

赵国都城邯郸城里,赵王的弟弟平原君开了九家大型店铺,分别由其九个官家负责,这九个官家侍仗权势,偷税逃税,抗拒缴纳国家税款,并将前去收税的税务官打伤。

赵奢闻此事,为了维护税法的尊严,冒着被杀、罢官的危险,依据当时的法律,果断地处死了这九个管家。

这下子可把平原君惹火了,气势汹汹地找赵奢算帐,扬言要杀死赵奢不可。

赵奢镇定自如,据理力争:你是赵国国内受人敬重的权贵,如果任凭你家藐视税法,那么国家法律的力量就会被削弱;国家法律的力量被削弱了,那么国家的实力就会被削弱;国家的实力如果被削弱了,那么迥边的其他国家就会虎视耽耽,趁机侵犯我国,到时候,赵国没有了,你还有什么富贵荣华:以你平原君所处的地位,如果能奉公守法,上下才能团结一致,上下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强大,国家强大了,政权才能稳定。

平原君被赵奢的这一番大义凛然的话深深感动了,顿时怒气全消,内心十分惭愧,悄悄地走了。

赵奢的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很快使赵国财务充实,国泰民安。

赵国也由一个不太富足的国家,成为春秋战国烽火年代的七雄之一。

史记中的故事(三):史记中的故事:张良拜师来源《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常常出游外地,访贤求师。

有一天,他散步走到一座桥旁边,看见桥头上坐着一位胡子全白了的老人。

老人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脚尖勾着鞋不停地晃动。

史记的故事简短

史记的故事简短

史记的故事简短历史本身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合起来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历史故事,那么关于史记的故事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史记的故事简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史记的故事简短篇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

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蠡不允。

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

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己留点余地呢?”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

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

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

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种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

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

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一把。

文种见剑鞘上有“属镂”二字,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

他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史记的故事简短篇二:胯下之辱韩信一天在路上走着,遇见一个小混混,他拿起一个匕首,对韩信说:“你韩信不是厉害吗?有种你拿匕首杀我,如果你不想,那么马上从我两条腿之间爬过去。

”韩信忍耐了这个耻辱,从那个人的胯下爬了过去。

之后,韩信找到刘邦,把张良给他的推荐信呈上去,最后当上了大将军;而如果韩信当初杀死那个小混混,杀人偿命,韩信也不会当上大将军,更不会帮助刘邦攻打项羽,统一天下。

史记历史故事

史记历史故事

《史记》中的历史故事1. 鸿门宴:项羽邀请刘邦赴宴,意图在席间杀害刘邦。

然而,刘邦凭借聪明才智和机巧逃脱了险境。

这个故事展示了刘邦的谋略和机智,也是楚汉相争的重要事件之一。

2. 荆轲刺秦王:荆轲奉燕国太子丹之命,前往秦国刺杀秦王政。

他在献上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时,图穷匕见,但最终行刺失败,被秦王侍卫所杀。

这个故事展示了古代刺客的英勇和忠诚。

3. 勾践卧薪尝胆:越王勾践为了复国报仇,每天卧薪尝胆,以激励自己不忘国耻。

他通过十年的艰苦奋斗,最终成功灭掉吴国,实现了复国梦想。

这个故事展示了勾践的毅力和决心。

4. 纸上谈兵:赵括在长平之战中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导致赵国大败。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经验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5. 背水一战:韩信率领汉军背水一战,以少胜多击败赵军。

这个故事展示了韩信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6. 负荆请罪:廉颇因为自己的骄傲和嫉妒,多次与蔺相如发生冲突。

但后来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亲自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这个故事展示了廉颇的谦逊和勇气。

7. 指鹿为马:赵高为了篡夺秦朝政权,指鹿为马陷害忠良。

这个故事揭示了赵高的狡诈和残忍。

8. 霸王别姬: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四面楚歌,与爱妾虞姬诀别。

这个故事充满了悲壮和浪漫色彩,展示了项羽的英勇和柔情。

9. 狡兔三窟:孟尝君为了逃脱秦国的囚禁,让食客冯谖为他准备了三个藏身之处。

这个故事展示了孟尝君的智谋和冯谖的忠诚。

10. 毛遂自荐: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自荐出使楚国,促成了楚、赵合纵抗秦的联盟。

这个故事展示了毛遂的勇气和自信。

这些故事只是《史记》中的一小部分,《史记》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故事等待读者去探索。

史记里的故事五篇

史记里的故事五篇

史记里的故事五篇《史记》列传中记载了数百人,上至王侯,下至平民,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

那你知道史记里的故事五篇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史记里的故事五篇,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里的故事五篇:作法自毙赵良的劝说没有起到作用。

不久,秦孝公就去世了,太子继承了王位。

太子的老师公子虔等人马上告发商鞅意图造反,于是新任秦王派人去逮捕商鞅,商鞅被迫逃跑,他来到边境关口,想住旅店休息。

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鞅,说:“商鞅有令,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所以对不起,我不敢收留您住宿。

”商鞅仰天叹息说:“唉!新法的弊端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他只得离开秦国潜逃到魏。

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卬而导致魏军打了败仗,拒绝收留他。

商鞅还打算逃到别的国家,魏国人抓住他说:“你是秦国的逃犯,秦国强大,它的逃犯跑到魏国来,不送还恐怕得罪秦国。

”于是把商鞅送回秦国。

商鞅回到秦国后,潜逃到他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属向北攻击郑国谋求生路,这时秦国出兵攻打商鞅,把他杀死。

秦惠王把商鞅五马分尸示众,还诛灭了商鞅全家。

商鞅虽被处死,其法却在秦国上下通行数十年,妇孺皆知,轻商观念深入人心。

秦国也得益于他的变法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商鞅是死在自己制定的法律下的,有点作茧自缚的味道!史记里的故事五篇:锋芒初露苏秦又游历了燕国,一年多以后才见到燕文侯,他才找到展示自己才能学说的机会。

他向燕文侯进言道:“燕国东面有朝鲜、辽东,北面有林胡、楼烦,西面有云中、九原,南有易水,土地面积纵横有两千多里,在役士兵几十万,战车六百辆,战马六千匹,粮草足够维持数年。

南面有碣石山、雁门山丰饶的物产,北面的大枣、栗子也收益颇丰,百姓即使不耕种田地,仅凭大枣、栗子的收入也足够维持生计。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府之国了。

当今天下太平,百姓安乐,不见兵戈战火,将士阵亡,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比得上燕国。

大王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燕国之所以能免受他国侵略,是因为有赵国做它南面的屏障,阻挡贪婪的秦国啊!秦国与赵国曾经五次交战,秦国获胜两次,赵国获胜三次,秦、赵双方的国力都有所削减,而大王依仗赵国屏障的庇护,从背后对双方都有所制约,这就是燕国不受侵略的原因。

十个简短的史记小故事

十个简短的史记小故事

十个简短的史记小故事1. 舜的孝顺舜的老爹和后妈还有弟弟,老想害死他。

让舜去修谷仓顶,他们就在下面放火。

舜拿着两个斗笠像超级英雄一样跳下来,跑了。

让他挖井,他们就往井里填土,舜早挖了地道又溜了。

可舜还是对他们好得很,他的孝顺把尧都感动了,尧就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了他。

2. 姜太公钓鱼姜子牙这老头,跑到渭水边钓鱼。

他那鱼钩是直的,还离水面三尺高。

别人都说他傻,他却说:“我这是钓王侯呢。

”周文王一听,觉得这人肯定有大本事,就去拜访他。

姜子牙就跟着文王走了,后来帮着文王、武王把商朝给灭了,成了周朝的大功臣。

3.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有个美人儿叫褒姒,这褒姒不爱笑。

周幽王想了个馊主意,点燃烽火台。

诸侯们以为有外敌入侵,都带着兵跑来。

褒姒看到诸侯们气喘吁吁、狼狈的样子就笑了。

诸侯们发现被耍了,很生气。

后来真有敌人来的时候,再点烽火,诸侯们都不来了,周幽王就被敌人给干掉了。

4. 蔺相如完璧归赵赵王得到了和氏璧,秦王说要用十五座城来换。

赵王怕秦王耍赖,蔺相如就说他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发现秦王只想骗璧,不想给城。

蔺相如就骗秦王说璧上有小毛病,拿过来后就威胁秦王,要是不给城,就和璧一起撞碎。

秦王没办法,蔺相如就带着璧完好无损地回到赵国了。

5. 负荆请罪蔺相如完璧归赵后,又在渑池会上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卿,比廉颇的官还大。

廉颇不服气,说要给蔺相如难堪。

蔺相如知道了,就躲着廉颇。

他说秦国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他们俩,如果他俩斗起来,赵国就完了。

廉颇听了,觉得自己错了,就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两人成了好哥们。

6. 纸上谈兵赵括这小子,读了好多兵书,说起兵法来头头是道。

他爹赵奢是个名将,可知道自己儿子不行,说他只会纸上谈兵。

秦国攻打赵国的时候,赵王让赵括代替廉颇。

赵括到了战场上,完全不根据实际情况,只按兵书上的来。

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四十万赵军都被坑杀了。

7. 毛遂自荐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救。

平原君想带二十个门客一起去,挑来挑去还差一个。

史记的故事汇总5篇

史记的故事汇总5篇

史记的故事汇总5篇两千5261多年4102前,一位文人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却“1653不堕凌云之志”,以血作墨,心灵为纸,完成了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作。

这就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史记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史记的故事1中行说:逼我出使匈奴,我就给你好看汉文帝时期,匈奴的首领是老上单于。

老上单于刚即位的时候,汉文帝继续实行和亲匈奴的政策。

这一次派去护送公主的使节是宦官中行说。

因为中行说是燕人,生长朔方,熟知匈奴情状,派他去也有窥探匈奴虚实兼收集情报的任务。

中行说不想远行,就借故推辞。

汉文帝不肯换人,定要中行说走这一趟。

中行说再也无法推辞,只好悻悻起程,临行前私下对人说:“我本来不想去,非要逼我去,可别怪我将来为害汉朝。

”听到这句话的人一笑置之,心想你不过只是一个阉人,能成什么大气候?大言不惭罢了。

一到匈奴,中行说就归降了老上单于,成为单于的亲信,开始兑现他的誓言了。

匈奴与汉和亲,汉朝赠给匈奴许多缯絮(丝织品)和食物,匈奴苦寒之地,又是游牧民族,哪里见过这些精致的衣服和可口的食物,所以上上下下都非常喜欢。

中行说进谏说:“匈奴的人口比不上汉朝的一个郡,但是匈奴之所以强大,独霸一方,是因为衣食都和汉不一样,不需要依赖汉朝供给。

现在单于您变更旧俗,爱穿汉朝的衣服,爱吃汉朝的食物,长此以往,恐怕汉朝的物品输入匈奴不过十成中的一二成,就足以使匈奴动心降汉了。

”单于和众人都将信将疑,中行说又举例说明:“穿上汉朝的丝织衣服,骑马在杂草和荆棘丛中奔驰,衣裤全都挂破了,哪里比得上我们的毡裘耐用?汉朝的食物虽然精致可口,哪里比得上我们的乳酪方便美味?”这番话说服了众人,从此就放弃了汉朝的衣食。

中行说又教单于左右学习数算,用以计算匈奴的人口和牲畜数量。

汉朝皇帝和单于所通的书简,历来长一尺一寸,上面写着“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的字样,然后才记载着赠送的物品和言语。

中行说教单于回复的书简,定为一尺二寸,所加的封印都比汉简宽大,称呼也傲慢得很—“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然后才记载着赠送的物品和言语。

和史记有关的十个故事

和史记有关的十个故事

史记中的10个经典故事:1、卧薪尝胆【出处】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里的记载:“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

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抓到吴国。

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去守墓和喂马的工作。

越王心里虽然很难过,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

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

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夜里睡在柴草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目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在吴国的羞辱。

除此之外,他还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让人民安居乐业。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越来越强大,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并使越国成为春秋末期的强国。

【寓意】卧薪尝胆是一种磨炼意志的方法,有时候身处逆境会使人更加坚强、勇敢,也会激发出一个人的潜力。

该成语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就被困难打倒,要学会在困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2、破釜沉舟【出处】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里的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故事】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

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

项羽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里面的故事内容
刘邦在攻打黥布的时候,被乱箭射中,在回来的路上得了重病。

吕后为他请来了一位
名医。

医生进宫拜见,刘邦问医生病情如何。

医生欺瞒他说:“可以治好。

”刘邦知道是
在骗他,就骂他说:“我原是一介平民,手提三尺之剑,最终取得天下,这不是由于天命吗?人的命运决定于上天,纵然你是扁鹊,又有什么用处呢!”刘邦最终没有让他治病,赏
给他五十斤黄金打发他走了。

不久,吕后问刘邦:“陛下百年之后,如果萧相国也死了,
让谁来接替他做相国呢?”刘邦说:“曹参可以。

”吕后又问曹参的继任者。

刘邦想了一
下说:“王陵可以。

不过他略显迂愚刚直,陈平可以帮助他。

陈平智慧有余,然而难以独
自担当重任。

周勃深沉厚道,缺少文才,但是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担任
太尉。

”吕后再问以后的事,刘邦就摇摇头说:“再以后的事,也就不是你我所能知道的了。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长乐宫逝世。

吕后和审食其商量说:“那些将领先前和皇帝同
为平民百姓,后来北面称臣,这些人就常常流露出不服气的样子,现在让他们侍奉年轻的
新皇帝,一定会叛乱。

如果不族灭他们,天下就安定不了。

”因此,吕后隐瞒了刘邦去世
的消息,过了四天还不发丧。

有人得知后,告诉了郦商。

郦去见审食其,对他说:“我听
说皇帝已驾崩四天了还不发丧,而且还要杀掉所有的将领。

如果真的这样做,天下可就危
险了。

陈平、灌婴率领十万大军镇守荥阳,樊哙、周勃率领二十万大军平定燕地和代地。

如果让他们听说皇帝驾崩了,诸将都将遭杀戮,他们必定把军队联合在一起,回过头来进
攻关中。

那时候大臣们在朝廷叛乱,诸侯们在外面造反,覆亡的日子就不远了。

”审食其
进宫把这告诉了吕后,吕后权衡再三,赶紧发布了刘邦逝世的消息,并让自己的儿子刘盈
继承了皇位。

后来,吕后拜王陵为皇帝的太傅,实际上是剥夺了他的相权。

王陵对此极为不满,便
借口有病而免职回家,不再过问朝廷之事。

左丞相陈平被任命为右丞相,而辟阳侯审食其
被任命为左丞相。

左丞相不处理具体的政务,他只是监管宫中的事务,如同郎中令一样。

正因为如此,审食其能够很方便地获得太后的宠幸,掌握了决策政务的权柄,公卿大臣们
的章奏、意见都必须通过他才能够上达到太后那里。

很快吕后就追尊郦侯的父亲为悼武王,打算以此作为封自家子弟为王的过渡。

几个月以后,吕后开始实施她的想法。

为了服众,她先封高祖时期的功臣郎中令冯无
泽为博城侯。

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去世以后,吕后不仅赐以鲁元太后的谥号,还将鲁元与
宣平侯张敖所生的儿子张偃封为鲁王。

此后,她又封齐悼惠王的儿子刘章为朱虚侯,并且
把吕禄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封齐王的丞相齐寿为平定侯;封少府阳城延为梧侯。

接着,她便
封吕氏宗族里的吕种为沛侯,吕平为扶柳侯。

吕后想要进一步地封吕氏子弟为王。

为了慎重起见,她先将惠帝后宫嫔妃所生的儿子
分封。

紧接着,吕后向大臣们暗示了她的意图。

大臣们纷纷上书请求封郦侯吕台为吕王,
太后极为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太后的二哥吕释之去世以后,他的嗣子犯了罪而被废黜。

于是,吕后改封他的弟弟为胡陵侯。

几个月以后,吕王吕台去世,朝廷赐他谥号为肃
王,并且让他的儿子吕嘉接续为王。

过了一年多,吕后封吕氏宗族里的吕须为临光侯、吕
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

为了服众,她又同时封刘姓五位诸侯王的丞
相为侯。

大量吕氏被封为王,使吕后的权力更大,发布号令时更加肆无忌惮。

吕后死后不久,齐王联合各个诸侯起兵反对吕氏。

吕禄、吕产想要在关中发动叛乱,
但是既畏惧朝内的周勃、朱虚侯刘章等人,又畏惧朝外的齐、楚等国的军队,同时也害怕
带兵在外的灌婴反叛他们,打算等灌婴与齐军交战以后再发动叛乱。

但是内外形势越发危急,使得吕氏集团内的另一些人主张立即发动叛乱。

吕氏宗族处在犹豫不决之中。

周勃、陈平等老臣打算诛灭吕氏宗族以维护汉家天下。

但周勃身为太尉却没有掌握军权。

当时,曲周侯郦商年老有病,他的儿子郦寄和吕禄很要好。

周勃与陈平为了得到军权,便谋划派人劫持了郦商,以此要挟他的儿子郦寄,让他去欺骗吕禄交出军权。

郦寄没有办法,只能按照他们的意思办,便找到吕禄对他说:“高帝与吕后一同平定了天下,刘氏之
中有九人受封为王,吕氏之中有三人受封为王。

这都是君主与大臣们共同商议而作出的决定,并且已经遍告诸侯,诸侯们都认为这样做合适。

如今吕后逝世,皇上年幼,而您佩戴
着赵王的印章,却没有迅速前往自己的封国去镇守藩地,仍然做着上而统兵留驻在京城。

此举会招致诸位大臣们的猜疑。

您为何不上缴的印信,把军队交给太尉去统领呢?您还应
该劝说梁王,让他也辞去相国职位,和大臣们订立盟约以后前往自己的封国。

这样,齐国
的军队必然会撤回国,大臣们也会安心。

吕氏一族可以世代安定兴旺,您也可以高枕无忧
地统治方圆千里的王国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