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态型住宅建筑设计的思考
生态住宅小区设计及其特点

生态住宅小区设计及其特点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生态住宅小区逐渐成为了房地产开发的热门趋势。
生态住宅小区不仅能够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还能有效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及其特点。
一、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理念1、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生态住宅小区设计的核心原则。
这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再生,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例如,采用节能型建筑材料和设备,优化建筑的朝向和布局,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降低能源消耗。
2、生态平衡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旨在建立一个微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
通过合理规划绿化空间,种植多样化的植物,为鸟类、昆虫等生物提供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同时,建立雨水收集和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
3、以人为本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始终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
提供宽敞的户外活动空间、优质的空气质量、安静的居住环境,以及便捷的交通和配套设施,让居住者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
二、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要点1、建筑设计(1)节能设计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减少建筑的热量散失;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光伏板等可再生能源设备,为居民提供热水和电力。
(2)通风与采光设计合理设计建筑的窗户位置和大小,保证室内有充足的自然采光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使用。
(3)绿色屋顶与垂直绿化在屋顶和建筑外立面种植绿色植物,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降低建筑的温度,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2、景观设计(1)绿化布局根据小区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合理规划绿化区域,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
同时,设置休闲步道和绿地广场,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2)水景设计引入自然水景或人工水景,如池塘、溪流等,增加小区的景观效果和湿度,改善微气候。
生态建筑如何因地制宜设计

生态建筑如何因地制宜设计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建筑作为一种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形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生态建筑的设计并非千篇一律,而是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社会经济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和设计。
因地制宜设计生态建筑的首要任务是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
这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土壤特性、水资源状况以及植被分布等方面。
气候条件对建筑的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炎热的地区,建筑需要注重遮阳和通风,以减少室内的热量积聚。
例如,可以采用大挑檐、遮阳板等设计元素来阻挡阳光直射,同时通过合理的窗户布局和通风廊道来促进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
而在寒冷的地区,则需要加强建筑的保温性能,减少热量散失。
加厚墙体、使用高效的保温材料以及设置封闭的阳台或阳光房等都是常见的设计策略。
地形地貌也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如果建筑位于山地或丘陵地区,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的高差,设计出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减少土方开挖和填方,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还可以借助地形优势,设置自然排水系统,避免雨水积聚。
在平原地区,则可以更加注重建筑与周边景观的融合,创造开阔、通透的视觉效果。
土壤特性对于建筑的基础设计和植物种植有着重要意义。
不同类型的土壤承载力不同,需要根据土壤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确保建筑的稳定性。
此外,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酸碱度等特性,有助于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打造生态友好的景观环境。
水资源状况同样不容忽视。
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考虑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减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
而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则要注重节水设计,采用高效的用水设备和灌溉方式。
除了自然环境,当地的文化背景也是生态建筑设计中需要考量的因素。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传统建筑风格。
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生态建筑的设计中,不仅能够增强建筑的地域特色,还能够传承和弘扬当地的文化遗产。
生态住宅建筑设计要点思考

生态住宅建筑设计要点思考摘要:建筑设计特别是生态住宅建筑设计是一个地区的产物,它总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地形条件以及地形地貌的制约,这是造成住宅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
本文就目前生态住宅建筑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以供参考!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环境文化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我们设计师应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地形地貌的要求与地段环境相溶。
自然环境是生态住宅建筑的背景与组成因素,因此在住宅的选址方位上要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状况,依势而建。
其实在建筑选址上,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风水理论便有了体系阐述,它强调建筑所处环境的好坏对人的生活与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1 生态型住宅建筑设计要点生态一般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型建筑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
同时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
这主要指对自然资源的少费多用(包括节约土地,在能源和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生资源等原则)。
又要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包括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
对小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建筑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以人为本,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在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决不是“人类中心论”。
建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健康、无害、舒适的环境。
我们强调高效节约不能以降低人的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
但也不能只强调人的健康和舒适,而不顾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
建筑应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利用自然条件创造优美的外部视觉景观,改善室内环境品质,提高舒适度,降低环境污染。
立体生态住宅方案 解读

立体生态住宅方案解读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住宅的需求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住宿功能,而是追求更加健康、舒适和环保的生活方式。
因此,我们提出了立体生态住宅方案,旨在通过立体绿化、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生态设计,打造一个绿色、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
一、立体绿化设计立体绿化是将植物绿化与建筑相结合的一种设计方式,通过在建筑物的墙面、屋顶、阳台等部位种植植物,打造一个立体的绿色生态空间。
这种设计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同时为居民提供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
在立体绿化设计中,我们选择了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并根据不同部位的特点进行合理配置。
例如,在建筑物的墙面,我们选择了攀爬植物如爬山虎、常春藤等,这些植物可以沿着墙面攀爬,形成一道美丽的绿色屏障;在屋顶,我们选择了耐旱、耐寒、抗风能力强的植物如佛甲草、垂盆草等,这些植物可以有效地覆盖屋顶表面,防止热胀冷缩和渗漏;在阳台,我们选择了适合家庭种植的盆栽植物如多肉植物、小型草坪等,这些植物可以增加居住空间的绿化效果,同时为居民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居住环境。
二、自然通风设计自然通风是一种利用自然力量进行室内空气流通的设计方式,它可以通过建筑设计、机械装置等手段来实现。
在立体生态住宅方案中,我们采用了自然通风设计,旨在利用自然力量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在自然通风设计中,我们考虑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特点,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机械装置的配合,实现了室内空气的自然流通。
例如,在夏季,我们利用建筑设计将室内空气引导到室外,同时通过机械装置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实现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和交换;在冬季,我们则通过建筑设计将室内空气引导到向阳的房间,利用阳光的照射来提高室内温度,同时通过机械装置将室内空气排出室外,实现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和交换。
三、自然采光设计自然采光是一种利用自然光线进行室内照明的设计方式,它可以减少对电力的依赖,同时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健康度。
立体生态住宅方案 解读

立体生态住宅方案解读
立体生态住宅是指利用立体结构与生态设计相结合的住宅建筑,旨在提供更加健康、环保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这种住宅设计不仅仅关注于建筑物本身,还注重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
立体生态住宅方案的实现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结构、节能降耗、自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这一方案。
建筑结构方面,立体生态住宅采用立体结构设计,使建筑物层高增加,提高了室内通风和采光效果。
通过巧妙设计和布局,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更多的居住空间,实现了土地的有效利用,这对于城市居住空间紧张的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上,需要注重使用环保、可再生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在生态设计方面,立体生态住宅注重打造绿色环保的居住环境。
可以在建筑物周围种植绿化植物,建立庭院花园等,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可以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电池板等技术,实现水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通过设置垂直绿化墙等手段,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舒适度。
在居住舒适度方面,立体生态住宅方案注重提升居住体验。
通过对建筑的合理布局和设计,使室内采光、通风良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可以采用智能化系统,实现居住空间的智能控制,提高居住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可以采用环保材料和家具,营造健康的室内环境,减少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
立体生态住宅方案是在满足居住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致力于创造更加健康、环保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立体生态住宅将成为未来住宅建筑的重要发展方向。
现在生态住宅的设计探讨

现在生态住宅的设计探讨摘要:近年来,人们不断研究有利于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其中“生态建筑”的设计概念成为了当今建筑设计的主流,绿色环保生态型住宅小区也就应运而生了。
把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维护,这才是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本文对生态住宅的特点及相关方面做了描述。
关键词:生态住宅;设计;建筑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people continue to study methods and approaches to ecologic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concept, the design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gree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district will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 to maintain as an organic, with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whole system, this is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in this pap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nd related aspects are described. keywords: ecological residential; desig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2一、生态型居住建筑的概念从生态学的角度看, 我们所居住的建筑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时刻都与外界进行着能源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交换。
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浅析

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浅析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绿色建筑和设计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建筑学的一种新趋势,并且正在成为建筑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近年来,"生态建设""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工程"等新兴理论概念已经成为建筑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但提升了人类的智慧,也为人类文明带来了新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随着时间的发展,自然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破坏。
但是近几年由于现代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也愈来愈高,绿化生态化住宅成为当今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深入探讨绿化生态化住宅建筑设计的相关理念,希望对有关的研究者提供些许的帮助。
一、绿色生态住宅的概念绿色生态住宅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建筑形式,它旨在通过"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结合自然环境和人工方式手法,营造出一种安全、良好的生活,从而实现绿色发展。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是一种将技术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复合系统,它能够高效地运用各种资源,使自然环境更加清洁、优雅、舒服,有效地减少由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破坏或暂时失调等因素引发的风险,从而提升小区文明水平,实现稳定、协调、持续发展。
二、发展绿色生态住宅的必要性(一)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需要自从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以来,我国一直注重于增长经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一直不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问题逐渐变成了人人都在关心的一件事情,大家都在渴望拥有着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这就需要大众节约平时的资源,不要过度消耗能源,保护我们的环境。
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住房发展需要更加合理的规划,以进一步提高房屋利用效益,采取合理的建筑设计系统,有效利用建筑空间,尽量减少消耗,保存无可再生资源,多运用自然材料和地方建筑材料,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从而能够促进有关经济的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浅析生态建筑设计

如今生 活在都 市里 的人都 渴望 回归 自然 , 希望更多地与大 自然接触 , 但住宅建筑仅 有绿 色还不能说其具有 生态性 ,住宅 的生态 型是 以 绿 色为基础涵盖生态环保 , 可持续发展 等多种 理念 。 首先就绿色本身而言 , 到国家有关标 要达 准, 并具有完整 的包括设计 , 施工 , 业管理 等 物 多个环节 的生命周期评价 , 且要 和所有城 市的 整体环境质量相结 合。 其次是 垃圾处 理 , 污水处 理 的就地化 ,实现生态系统 内部有秩序 的循环 转换 。 垃圾就地处理及时 , 避免了在 清运中的撒 泄现象和因垃圾堆放 而造成 的污染 。 1生态设计产生于对现代建筑的反思 从设计 目标上看 , 一般现代建 筑 以功能 和 空间设计为 目标 , 满足功能 的需要 , 创造适合公 众需要的空间 ; 生态建筑在满足功能和空 间需 要的同时 , 强调实现资源的集约和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 生态建筑强调 资源和环境 , 强调建筑在 整个寿命周期内要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和降低 环境污染 , 大致归纳起来 , 生态建筑在整个寿命 期 内基本 目标有:第一尽可能减少资源能源 的 消耗 , 二把环境直接和建筑的污染降到最低 , 第 第三保护 自 然生态环境 ,第四创造健康舒适的 室 内外环境 , 第五使建筑功能质量 目标统一 , 第 六使建筑生态、 经济取得平衡。 在生 态建筑基本 目 当中 , 标 创造健 康舒适 的室内环境 和建筑功能质量 目标相统一 ,在很 大程度上保持节俭和适用的 目标。 比如在挪威 , 在冬季比较舒适的室内环境是 2 度左 右 , 5 从环 保和能源角度考虑 ,挪威把冬 季环境 温度定为
2 3度 左右 , 约 的能 源 达 到 2 % 到 3 % 。 节 O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态型住宅建筑设计的思考
本文结合了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目前生态住宅建筑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要点探讨,根据实践经验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标签生态建筑;设计;环境;文化;特色
1 生态型住宅建筑的基本特征分析
生态型住宅的环境要有洁净的空气、水源与土壤,不受到不良自然环境的危害,也不易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基本特征如下:
⑴建筑物要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防风、遮荫,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
重视室内空气质量,保持新风在室内的流动。
重视人文景观的保护,建筑物附近有价值的古代文化或建筑遗址应予保留并妥善安置。
⑵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和其他消耗至最低程度。
建筑物应该充分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
尽量利用清洁能源(如地热与太阳能、水能、生能和风能),保护与改善自然环境。
在满足人们的健康、舒适、安全使用的情况下降低消耗、节省资源。
⑶建筑物应有合理的朝向布局,以充分利用太阳能。
建筑物的形体布置合理,应减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以减少采暖与制冷能耗,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应该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构造,并具有良好的自然采风系统以及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建筑物内的房间设置、布局恰当,既满足使用舒适度,又节省能源。
因此,现代生态型建筑是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亲和自然、舒适、健康、安全的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2 生态型住宅建筑设计要点
生态一般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型建筑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
同时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
这主要指对自然资源的少费多用(包括节约土地,在能源和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生资源等原则)。
又要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包括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
对小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建筑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以人为本,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在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决不是“人类中心论”。
建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健康、无害、
舒适的环境。
我们强调高效节约不能以降低人的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
但也不能只强调人的健康和舒适,而不顾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
建筑应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利用自然条件创造优美的外部视觉景观,改善室内环境品质,提高舒适度,降低环境污染。
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才是绿色生态建筑的基本内涵。
②使用洁净能源,降低能耗,保护自然资源及绿色生态
建筑要通过优良的设计、优化工艺和采用适宜的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改变传统建筑产业的粗放、浪费污染型的生产工艺,实现清洁生产、工艺生态化。
要尽可能提高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积极采用洁净能源,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如自然通风和通风道技术),减少废弃物。
把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两大课题结合起来,以最低的资源,最少的污染获取最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③循环、有效利用资源与能源
循环使用建筑材料,废物再生利用,水循环使用,能源的多级多层次利用,使用高效率的设备和控制系统。
扩大代用、再生利用材料资料,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有用的经验转化为标准、规范条文,以利推广。
④保护利用环境,尊重历史、自然设计与地方相结合
利用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保留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湿地和自然水系,保持绿色空间,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使建筑空间布局充满活力。
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⑤整体优先,全寿命设计
设计必须从整体出发,经济性应从全寿命周期通盘考虑。
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适宜的建筑技术和绿色建材的集成,增强其性能及灵活性,延长建筑整体系统的使用寿命;通过技术进步和转变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建筑工业化、现代化水平;提高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积极发展智能建筑,提高设施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
3 基于地域特色的现代生态型住宅建筑设计的思考
建筑特别是住宅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它总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地形条件及地形地貌的制约,这是造成住宅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
设计师应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地形地貌的要求与地段环境相融。
自然环境是生态型住宅建筑的背景与组成因素,因此在住宅的选址方位上要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状况,依势而建。
其实在建筑选址上,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风水理论便有了体系阐述,它强调建筑所处环境的好坏
对人的生活与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具体思考如下:
①加强现代住宅建筑空间结构与材料的生态设计
对于生态住宅建筑的空间结构与材料运用方面应尽量运用下面几种生态设计方法:
一是生态住宅建筑空间中的少量化设计。
我们可以运用多种设计手法与技术条件对材料及其它组成部件最大限度的利用,以减少物质与能量消耗。
如在结构造型上以采用简约风格为主,从而减少复杂造型结构造成的材料物质消耗。
另外建筑所用材料的本土化也减少了材料长途运输所带来的能量消耗。
二是生态住宅中资源再利用化设计。
住宅建筑空间中的装饰与结构部件应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的设计与运用实现其可拆卸、可替换、可重新组装,以此来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三是生态住宅中流动空间的运用。
現代建筑技术与材料的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与改造打开建筑传统的封闭围合面,使室内外通透一体化,也可以通过这些面的开合设计使空间产生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
四是生态环保型与天然材料的运用。
生态环保型材料由于生产的洁净化和产品的生态化使其生产和使用过程都不对环境产生危害,更新的旧材料也易于降解与转化并可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
②生态型住宅建筑应表现出其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与内涵
对于住宅建筑来讲,人的本体存在状态和精神层面的获取与满足状况较其它类型建筑和人的关系更加密切。
因此生态型住宅建筑还应表现出相应的精神生态内涵。
生态型住宅建筑的生态内涵基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态型住宅建筑要表现出它的时代性。
在历史时序的标轴上,不同时期人的物质、精神生活状态存在差异,住宅建筑的物质形态也应与时序中其应处的点段同步,以满足居者实际的供需关系。
时代性体现着生态住宅建筑的精神与发展。
再次,现代住宅应体现其所在地的地域文化,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人们长期生活所决定的历史文化的传统。
我们应在地区传统中寻根,发掘有关“基因”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使现代生态型住宅建筑地域化,地域住宅建筑现代化,使居者在精神上获得亲切感。
生态宅建筑在注重其现代特征的同时也注重传统文化内涵的溶入,建筑空间的流通性、室内设计的灵活性与简约作风、家具的实用性与装饰性、书画印章等造型饰物的象征性等都体现了中国建筑空间设计的永恒特色。
因此,住宅建筑的生态性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反映,地域文化是其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其建筑内涵的品位。
6 结语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应从空间角度去关注人们的生活,生态宅建筑更应如此,要在现代住宅建筑的基础上从更加宏观的环境与资源角度关注人类生活,它将住宅与环境资源及人类活动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它在注重空间使用效率的同时,更强调发挥环境和资源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周浩明,张晓东.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M].2002.
[2]陈品.当代生态建筑特性评析[J].新建筑.2002 (4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