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测试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考试题与解答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考试题与解答一、选择题1. 青铜时代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时期?- A. 先秦时期- B. 战国时期- C. 春秋战国时期- D. 商周时期- 答案:D答案:D2.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A. 印刷术- B. 火药- C. 罗盘- D. 造纸术- 答案:D答案:D3.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哪些?- A. 统一文字、度量衡- B. 铸币统一货币- C. 修筑万里长城- D. 全面推行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A、B、D答案:A、B、D4.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两大思想流派之一?- A. 儒家- B.- C.- D. 法家- 答案:A答案:A5. 以下哪位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 A.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D. 全都是- 答案:D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
-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指君主将土地分封给亲信的贵族,贵族作为封建领主管理土地,同时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
这种制度中,君主掌握最高权力,贵族封建领主享有土地所有权和控制权,而百姓则在贵族的统治下居于底层。
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政治经济制度,持续了数千年。
2. 请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
根据科举制度,通过一系列考试选拔出的人才可以进入政府任职。
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是在县级考场进行的,通过乡试的考生可以参加会试,会试是在省级考场进行的,通过会试的考生可以参加殿试,殿试是在京城进行的最后一次考试。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社会上的人才选拔更加公平,也为社会的流动提供了途径。
3. 简述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贸易路线,连接了中国与西方国家。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向西方输出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同时也从西方输入黄金、珍珠、香料、马匹等商品。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一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秦朝(答案)
D.汉朝
2.秦朝的统一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答案)
D.隶书
3.下列哪项不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A.推行郡县制
B.统一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答案属于措施,但此处指非巩固统一的非核心或争议性措施,实际巩固
性质仍存争议,教学上常视为加强思想控制)
D.修筑长城
4.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秦始皇的暴政(答案)
C.项羽刘邦的起义
D.六国残余势力的复辟
5.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是?
A.黄巾起义
B.大泽乡起义(答案)
C.绿林赤眉起义
D.瓦岗寨起义
6.秦朝时期,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答案)
D.九卿
7.下列哪项不属于秦朝时期的工程建设?
A.阿房宫
B.秦始皇陵
C.灵渠
D.大运河(答案,属于隋朝)
8.秦朝推行的思想控制政策主要是?
A.独尊儒术
B.焚书坑儒(答案)
C.百家争鸣
D.无为而治。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检测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优劣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D.学会建造房屋的技术2.世间万物,资源无处不在,比如石头,但直到人类的出现,将石头当成工具来使用,才让它们产生了价值。
最有可能使用下列石制工具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及其生活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元谋人知道使用火②北京人能用打制方法制作出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③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上④元谋人生活在黄河流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
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5.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在这里发掘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竟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瓤。
”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可能是( )A.山洞B.半地穴式房子C.砖木瓦房D.干栏式房屋6.史书载述,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神农耕而作陶”。
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B.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C.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D.河姆渡人会运用雕刻技术7.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
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8. 你若要实地考察我国北方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的遗址,应到(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陕西西安 D.浙江余姚9. 你认为下列远古居民最有可能住在下图所示房屋的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半坡人D .河姆渡人10.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5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 )A.北京人B.河母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11. 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至尊国礼”(即世界各国领导人馈赠给我国领导人的珍贵礼品)在西安半坡博物馆隆重展出。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是中国古代五帝的是()A. 黄帝、尧、舜、禹、汤B. 唐太宗、朱元璋、康熙、乾隆、咸丰C. 诸葛亮、张良、李斯、王导、贾谊D.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2. 以下哪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时代()A. 商朝B. 春秋战国时期C. 秦朝D. 清朝3.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周朝D. 清朝4. 以下哪个朝代的首都是洛阳()A. 唐朝B. 宋朝C. 北魏D. 汉朝5. 以下哪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姓赵()A. 汉朝B. 唐朝C. 北宋D. 秦朝6.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时期()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7. 以下哪个朝代的统治者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帝()A. 唐朝B. 南宋C. 元朝D. 明朝8. 唐朝的长安城位于现在的哪个省份()A. 陕西B. 河南C. 湖北D. 湖南9.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创新时期()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清朝10. 以下哪个朝代的统治者实行了科举制度()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北宋11. 春秋时期的中国分为多少个国家()A. 7B. 13C. 21D. 5612. 以下哪个朝代的统治者修建了万里长城()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元朝13. 以下哪个朝代的统治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A. 清朝B. 明朝C. 元朝D. 南宋14.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政权()A. 元朝B. 唐朝C. 北宋D. 明朝15.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时代()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朝C. 元朝D. 清朝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 请简要描述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是如何形成的?2.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创新时期。
3. 请列举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王朝,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历史地位。
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七年级考试卷及标准答案

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七年级考试卷及标准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A. 西周B. 东周C. 秦朝D. 汉朝答案:C2.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A. 夏朝的建立B. 商朝的建立C. 周朝的建立D. 秦朝的建立答案:C3. 下列哪个皇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A. 夏禹B. 商汤C. 周武王D. 秦始皇答案:D4. 下列哪个文献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体史书?A. 《尚书》B. 《春秋》C. 《论语》D. 《道德经》答案:B5. 下列哪个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最为著名的?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A二、填空题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______。
答案:秦朝2. 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事件是______。
答案:周朝的建立3. 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的皇帝是______。
答案:秦始皇4. 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是______。
答案:《春秋》5. 春秋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学派是______。
答案:儒家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答案:秦始皇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
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诞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请简要介绍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答案:儒家学派主张仁爱、礼仪、中庸之道等,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伦理。
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
四、论述题1. 请论述周朝的封建制度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周朝实行封建制度,将国家分封给诸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封建体系。
这一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2. 请论述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答案:道家学派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道德修养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等。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最早的人类是:A. 北京人B. 元谋人C. 山顶洞人D. 蓝田人2. 距今约7000年的原始居民是:A. 河姆渡人B. 半坡人C. 仰韶人D. 大汶口人3.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A. 商朝B. 周朝C. 夏朝D. 秦朝4. 被称为“青铜时代”的时期是:A. 商朝B. 周朝C. 夏朝D. 秦朝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货币制度是:A. 铜钱C. 铁钱D. 银锭6. 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A. 秦始皇的暴政B. 秦二世的昏庸C. 陈胜吴广起义D. 项羽刘邦的反秦战争7. 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 统一思想B. 强化中央集权C. 促进经济发展D. 强化军事力量8.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最早出现在: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9.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以下哪项产生了重要影响:A. 经济发展B. 社会稳定C. 文化繁荣D. 军事强化10. 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时期,以下哪个政权是五代之一:A. 南唐C. 北汉D. 南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我国最早的文字是______。
12.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______。
1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度量衡制度是______。
14. 汉武帝时期,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是______。
15.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李白被称为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17. 简述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的策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9. 论述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20.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材料中提到的“百家争鸣”现象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
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A. 秦朝(正确答案)B. 汉朝C. 唐朝D. 明朝下列哪项不属于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货币、度量衡C. 焚书坑儒(正确答案)D.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外交流有何重要意义?A.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正确答案)B. 使汉朝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C. 仅仅是为了炫耀汉朝的富强D. 对汉朝没有实际利益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编写了《史记》?A. 司马迁(正确答案)B. 班固C. 董仲舒D. 张骞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哪项不是科举制度的作用?A. 改善了用人制度B.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C.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D. 彻底消除了社会不公(正确答案,科举制度虽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并未彻底消除社会不公)下列哪项不是唐朝盛世的表现?A. 国力强盛,经济繁荣B. 社会稳定,科技文化发达C. 对外交流频繁,影响力广D. 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正确答案)宋朝时期,发明并广泛使用了哪种重要的印刷技术?A. 雕版印刷术(正确答案)B. 活字印刷术(虽也是宋朝发明,但相较于雕版印刷术,其广泛使用程度在后续朝代更为显著)C. 造纸术元朝时期,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的行政制度是?A. 分封制B. 行省制度(正确答案)C. 郡县制D. 三省六部制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开拓海外市场B.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正确答案)C. 掠夺海外资源D. 逃避国内政治斗争。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卷(含答案)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请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答案,并在相应的括号内填写字母编号。
1.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建立经历了哪些过程?(A)A. 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建立、灭亡B. 中央集权建立、分封制建立、灭亡C. 分封制建立、灭亡、中央集权建立D. 中央集权建立、灭亡、分封制建立2. 下列思想家对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的是(D)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孔子3. 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B)A. 制B. 平等制C. 等级制D. 男尊女卑和家族观念4. 我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中,封建君主与诸侯的关系是(C)A. 主宰与被宰割的关系B. 集权与分权的关系C. 君主与臣子的关系D. 供应与需求的关系5. 下列哪位中国历史人物向后人留下了“责成天下”的思想、政治智慧和统一代表?(A)A. 孔子B. 刘邦C. 北京人D. 秦始皇...解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请简述分封制的特点和作用。
2. 孔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人物。
请概括孔子的思想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请分析古代封建王朝的起源,并阐述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4. 请阐述封建制度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5.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衰亡有哪些主要原因?请列举并简要解释。
参考答案选择题答案:1. A2. D3. B4. C5. A解答题答案:1.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
它采取将国家的领土和政权划分为一系列封建领地,由封建君主授予一定的土地和政治权力给诸侯,以维持封建等级制度和统治稳定。
分封制在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间保持了一定的平衡,通过授予封地和封爵来表彰功勋和激励臣子效忠国家。
2. 孔子的思想以仁、礼、孔子为中心,提出了恢复旧有的礼制和传统道德观念的思想主张。
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原则,并倡导仁爱、正义、中庸之道。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测试
1、考古学者在()发掘出远古人类的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碳屑和烧骨。
2、元谋人距今约()年,是我国境内目前确认的()。
他们已经能够制作(),知道使用()。
3、北京人遗址位于(),堆积层厚40米。
这处遗址最先与()年被发现,后来根据遗址中发现的3颗牙齿化石,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
他们能够()行走;距今约()年。
4、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发现第一个()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
5、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
他们()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他们已经学会使用(),还会长时间()。
()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6、()遗址是迄今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遗址。
7、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向()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8、距今约()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
模样和()基本相同。
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的洞穴里发现的,考古学家将他们命名为“”。
9、山顶洞人依然使用(),但已经掌握()和()技术;已经懂得();有()意识,也会();过着()生活;没
有()的差别。
10、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和()。
目前,世界上最早栽培()()()均发现于中国。
11、()、()的出现以及()、()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12、考古学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一些古代人类活动遗址。
其中距今约()年的()遗址,最具代表性。
13、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
考古学者还发现了木结构的(),这是迄今发现年代()的木结构()。
农业工具以()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
他们还懂得了使用()。
14、远古时期的(),气候温暖,适宜人类活动。
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距今约()年,定名为“”。
15、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房屋,多用木头做柱子。
他们能制作出精美的()。
主要种植();用()()()捕鱼;有时也采集(),作为食物补充。
16、半坡人生活用具最具特色的是()。
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
17、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
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等部落。
18、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与()展开一场大规模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两大部落结盟。
后来,()与东方的()
部落在()激战。
最终打败()。
19、皇帝的这一部落以后逐渐形成为(),因此后人尊崇()和()为中华民族的(),海内外的华人也以“”自称。
20、传说中的(),其部落主要活动与陕西渭河流域。
他教民(),制作生产(),种植()和();还制作(),发明纺织,会煮盐;传说炎帝还制作(),并具有最早的()和()知识。
21、黄帝,姓(),名()。
相传黄帝以能建筑()以避寒暑,制作(),挖掘(),制造(),会炼(),并发明了()。
22、相传()创造了文字,()制作了音律;隶首发明();黄帝的妻子()会缫丝,擅长()。
23、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依次成为联盟首领。
当时实行(),即将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贤德之人。
24、大禹采用()的方法,开凿()疏导洪水入海。
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测试
1、约()年,禹建立()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
在()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分化愈加严重。
2、()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代替了()。
3、夏朝建立了(),制定了(),设置了(),还制定了历法,称为“”。
历经()年,到()在位时,国力衰微。
商的首领()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夏王朝灭亡。
约()年,()建立()朝,都城建在(),后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此后保持相对稳定。
4、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都城遗址——()。
5、()是商王朝的最后一个王。
公元前()年,()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决战,商朝灭亡。
()建立周朝,定都(),史称()。
6、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周王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将()和()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和()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范围。
7、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为“”。
周代贵族等级分为()、()、()、()。
8、公元前()年,()与民争利,引起“”。
公元(),西
周王朝被()所灭,()东迁(),史称“”。
9、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逐渐丰富,主要用于()、()及()等方面,功能也由()等发展到(),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
10、到商朝后期,青铜器铸造业不仅(),而且(),(),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11、铸造技术上,采用“”,经过制模、()、翻制泥范、()、浇注液态金属、()等工艺制成。
12、()是中国商朝时期刻在()、()、()等兽骨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首次发现的。
()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13、甲骨文使用()、()、()、()、()等多种造字方法。
其中,()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甲骨文中40%是()字。
14、春秋后期,()和()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创造了条件。
15、()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
()逐步瓦解。
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的地位。
16、()、()、()、()、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17、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中原的“”“”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
18.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取代。
19、战国七雄:()、()、()、()、()、()()。
20、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大,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役,如()、()、()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21、战国时期,()和()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势力增强。
22、公元前()年,()任用()主持变法。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3、公元前()年,蜀郡郡守()主持,在成都附近的()上修建了()。
此工程由()和()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
它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内江用于(),外江用于()。
24、老子是()楚国人,()的创始人。
他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的双方可以()。
在政治上主张“”,他的学说集中在《》,又称《》一书中。
25、孔子是春秋后期()人,是()的创始人。
不仅是()家,而且还是()家。
他创办(),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的教育局
面。
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一书。
26、孔子的核心思想是“”;提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7、孔子在政治上推崇(),主张(),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反对(),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社会才能稳定。
28、墨子是()的创始人,主张“”、“”。
还提出()治理国家,提倡()。
29、孟子主张实行“”;还提出“,,”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
30、儒家另一个代表荀子,主张实行“”,明确尊卑等级。
()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强调(),树立()的权威,建立()专制统治。
31、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是(),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和()。
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要保持()的人格。
32、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的学派,其中,()、()、()、()等学派影响最大。
他们相互(),
同时又相互(),取长补短,历史上称为“”。
这一局面促进了()和()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发展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