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 课件PPT(2套)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两课时共40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两课时共40页)
字景情理
掌握生字

yóu ào

小组 合作
犹傲橘
赠刘 盖菊 残 君橙
品读美景

荷叶
入诗境,悟诗情。
残菊 黄橙 绿橘
联系诗句说一说,诗中的景物给你 留下了什么印象?
感悟深情

赠刘景文
为什么要赠刘景文?
赞美美景,歌颂收获,勉 励刘景文奋发有为。
读诗明理
理 有没有一句话让你觉得包含道理?
菊残犹有傲霜枝。
研读古诗
抓字眼,晓诗意。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红于”改为“红 如”效果一样吗?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 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 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 经得起风霜考验。
研读古诗 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景有何不同?
前两句和后两句诗 人的感受有何不同?
山行
寒山 石 径 白 云 人 家 枫 林 霜 叶
小组同学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研读古诗
抓字眼,晓诗意。
作者说“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白云深 处”也是可以的,“生处”与“深处”有何区别?
“深”是浓厚,浓郁的意思。
“生”是生出,存在的意思。
“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 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 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山 石 径 斜 ,
白云生处有人家。
秋比春美 近景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研读古诗
你更喜欢哪两句?为什么?
对比,比喻新意
停车坐爱枫林晚,
喜秋,情感独特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 诗意,富有哲理
这两句成为千古绝唱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富有哲 理:把枫叶经霜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 霜色愈浓”。因而,这句诗就有了鼓舞、激励人们 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PPT课件
[唐]杜牧
hán jìnɡ xiè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shuānɡ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向山的远 处伸展。
倾斜,这里有曲 折不直的意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深秋时节 石头小路。 生:产生,生出。指
的山林。
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译文】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 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在白云飘浮的 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个“生”字形 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 缭绕和飘浮等种种动 态,也说明山很高。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用“霜叶” 和“二月花”作对比, 突出了霜叶的红,体现 了深秋枫林的生机盎然。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表现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 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 图,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寒山 石径
山 眺望远景 白云 人家
色彩鲜明

枫林
生机盎然
驻足欣赏 霜叶 秋比春美
[]
赠 刘 景 文 宋 苏 轼
苏轼(1037—1101):宋代文 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 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水调歌头》《题 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zènɡliú
赠刘景文
sònɡsū shì
[宋]苏轼
qínɡ
jú cán yóu ào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jūn
chénɡ jú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达到极端。诗中指凋谢; 惨败;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单元 4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共12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单元 4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共12张PPT)


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

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月夜景色?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秋季。从“霜满天”“江枫”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2.诗中写“夜半钟声”是为了突出什么样的环境? 写“夜半钟声”是为了突出秋夜的静寂,是以动衬静的写法。 3.请你写出第一、二句诗的意思。 月亮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思乡之情 涌上心头,令我难以入眠。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时孤寂、忧愁的思乡之情。
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石径.(jīnɡ jìn√ɡ) 犹.有(yó√u yǒu) 残.阳(cá√n chán)
斜.坡(xi√é xí)
橘.子(jǘ
jú) √
促.织(zú比一比,再组词。 寒 寒冷 ) 塞 塞车 ) 挑 挑战 ) 桃 桃花 ) 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30、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

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32、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寒山: 深秋时节的山 。 生: 产生,生出 。 3.这首诗描写的是 深秋时节 的景物,诗里写了山路 、 白云 、 红叶 ,

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课件 (共22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课件 (共22张PPT)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想象画面。
思考: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荷花、擎雨盖、残菊、傲霜枝。
课文讲解
要求:1.读前两句,理解意思。 2.怎样刻画菊花的形象?
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
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再也不像夏 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 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 显得生机勃勃。
赞美在肃杀的深秋时节,菊枝傲霜独立的品格。
课文讲解
要求:1.读后两句,理解意思。
2.作者所写的秋景有何特点?
诗意: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 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 这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特点:深秋的景色虽然萧瑟冷落,但Fra bibliotek是硕果累累的时节,
显露出勃勃的生机。
课文讲解
思考: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
引入新课
苏轼(1037—1101),北宋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
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
我会认
zâng liú
cán

ào
jūn
chãng

赠刘 残 犹 傲 君 橙橘
我会写
熟丰收的时节,显露出勃勃生机。
课后作业
把这首古诗配上音乐,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
菊花形象:前两句写景,抓
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 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 “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 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课文讲解
思考:此诗为什么在开头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深秋的画面?
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 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

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人教部编版 PPT课件

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人教部编版 PPT课件
3.根 据 经 典 电 磁理 论,原 子光谱 应该是 连续的 . 4.原 子 的 核 式 结构 模型彻 底否定 了经典 电磁理 论. 5.高 温 物 体 发 出的 光通过 物质后 的光谱 上的暗 线反映 了高温 物体的 组成成 分. 6.同 一 种 物 质 的线 状谱与 吸收光 谱上的 暗线, 由于光 谱的不 同,它 们没有 关系. 7.让 学 生 进 一 步体 会物理 规律是 在接受 实践检 验的过 程中不 断地发 展和完 善的。
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色,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写了秋来败荷、残菊和橙黄、 橘绿这些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 鼓励、勤勉之情。
课件PPT
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1.经 典 电 磁 理 论很 容易解 释原子 的稳定 性. 2.根 据 经 典 电 磁理 论,电 子绕原 子核转 动时, 电子会 不断释 放能量 ,最后 被吸附 到原子 核上.
主要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 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生字学习
赠刘残犹傲 君橙橘盖菊
自学提示
听课文朗读,然后自己朗读, 看看自己是否理解诗的含义。
课文讲解
理解划线字的含义。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尽:达到极端。这里 菊残犹有傲霜枝。 指凋谢。 一年好景君须记, 擎雨盖:这里指荷叶。 正是橙黄橘绿时。 残:残败;枯萎。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人教部编版 (共11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人教部编版 (共11张PPT)
【宋】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件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教师说课模板
【教师试讲】【课堂演讲】【教学课件】【说课比


CONTENTS
01 教学背景 02 教学分析 03 学法分析 04 教学过程 05 版式设计 06 教学效果
di
yi zhang jie
第一章 节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 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 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 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 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总结2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1 9
4.8 布置作业
请在此处
请在此处
请在此处
输入作业
输入作业
输入作业
题目内容
题目内容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hán
jìnɡ
xié shuān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课件PPT(公开课)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课件PPT(公开课)

荷尽已无擎雨盖,
对比 菊花傲霜斗寒
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人以“荷尽”“菊残”表现出 了秋末的特征,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 敬佩、赞美之情。
坚强的品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唐 杜甫《登高》
一年好景君①须记②, 最是③橙黄橘绿时④。
随堂练习:
一、看图,连线。 A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B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荷尽已无擎雨盖( A )
A.举,向上托。 B.拿着。
三、填一填
“橙黄橘绿”的意思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把下面含有颜色的 词语补充完整。 万( 紫 )千( 红 ) 姹( 紫 )嫣( 红 ) 桃( 红 )柳( 绿 ) ( 青 )山( 绿 )水
径 赠 残 傲橙



犹君

默读,诗中在还写了哪些景物?用“0”圈 出来。
理解诗句的意思
方法: ①结合注释; ②借助插图; ③联系生活实际; ④展开想象。
荷尽①已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②雨盖③,
注释 ————————— ①【尽】诗中指凋谢。 ②【擎】指托住雨水。 ③【盖】指叶子。
【诗意】荷花已经凋谢,向上能托住雨水的荷叶也枯萎了。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两句诗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深秋虽然万物 零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 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不 懈努力,切不要意志消沉,看轻自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1.结合注释 2.借助插图 3.用自己的话连贯说

4《古诗三首》课件PPT(完美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

4《古诗三首》课件PPT(完美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同音易混字
橙 chéng

字义:红和黄合成的颜色。如:橙黄。 组词:(橙色)(橙子)(橙黄橘绿)
字义:水清。如:澄清。 组词:(澄清)(清澄)(正本澄源)
运用:山橙园飘香,一条澄清的小溪从园中穿过,处处风景如画。 这条小溪的水很澄清。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傲 橘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红于” 可以换成“红如”吗?为什么?
不可以。“红如”指霜叶和二月花一样 “红”,而“红于”用了对比的手法, 写出了枫叶在经历风霜之后,颜色比二 月的花还要艳丽夺目的特点。这也是作
我会读
jìnɡ
xié zènɡ
liú
石径 倾斜 赠送 姓刘
cán
yóu
ào jūn
残败 犹如 骄傲 君子
chénɡ
橙黄

橘色
tiǎ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挑动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易错音
读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赠. ( zhèng
径. (
jìng

zèn√g )
jìn )
橙. (
chéng

céng )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子小路。
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子小路登上远处深秋时节 的山,在白云生出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
远上寒山石径斜,
“斜”字照应句首的“上”字, 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 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白云生处有人家。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古诗三首
悟诗情 春天和夏天应该是一年中最
生机勃勃的,可是诗人为什么却 说深秋时残菊傲霜、橙黄橘绿是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呢?
4 古诗三首
遇到困难难, 要像残菊傲霜那样, 勇于面对,乐观向 上,努力不懈。
只有严酷的 环境才能锻炼人, 才能检验、识别 一个人的风骨。
4 古诗三首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解诗题
夜书所见
书写。 看见的景象。 在夜里写下自己看到的景物。
4 古诗三首
读古诗
自主朗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夜书所见
xiāo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挑”读 知有/儿童/挑促织,“儿童tiǎ用o”树。枝指之
类捉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4 古诗三首
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自学要求:
借助注释和图片、结合生活实 际等方法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并 说说从诗中看到哪些画面?
4 古诗三首
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写景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sònɡ
送 半包围结构
诗的前两句可以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朗读, 语调宜平直舒缓,声音稍低,并适当强调 “犹有”“傲霜枝”,表现菊花的残枝傲 霜凌寒的精神。后两句语调宜高亢,读出 诗人殷切嘱咐的感觉,其中“橙黄橘绿” 速度可稍慢,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4 古诗三首
背诵古诗
我借助“已 无、犹有、 一年、正是” 关键词把课 文背熟了。
4 古诗三首
结构梳理
赠 写景:荷尽 菊残




文 议景:橙黄橘绿时
4 古诗三首
主题概括
《赠刘景文》是苏轼送给好友_刘__景__文__的勉 励诗,表达了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 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 这大好时光,_乐__观__向__上__、_努__力__不__懈__,切不要意 志消沉、妄自菲薄。
要把古 诗读正确、 流利,读好
停顿。
在理解诗句 基础上,体会诗 人要表达的感情。
互动课堂
迁移运用学法,学习 《夜书所见》。
4 古诗三首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 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 泉市)人,南宋诗人。著有 《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 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 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
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我借助插 图把课文
背熟。
4 古诗三首
学写字
观察下列生字,交流书写心得。
ɡài jú cán shuānɡ jūn chénɡ
盖菊残霜 君橙
“残”左边不 要多点。
“橙”右上角是两 个短撇;“盖、霜” 横画、竖画较多, 注意间距均匀。
4 古诗三首
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 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 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 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 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 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 自菲薄。
4 古诗三首
学写字
解诗题
赠刘景文
赠送。 诗人的好朋友。
zènɡ liú
赠刘
赠送给刘景文的诗。
“赠”横画较多,注意笔 画之间间隔均匀。“刘”
左边“文”捺变成长点。
4 古诗三首
读好古诗,读出停顿
赠刘景文
学认字
[宋]苏轼
残是翘舌音 “橙”是翘舌音 “橘”读“jú”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 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 傲寒斗霜。
4 古诗三首
指出诗歌前二句中的意象,并分析作者借其所表 达出的含意。
败荷
残菊
两个意象展示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但“已 无”与“犹有”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 斗寒的形象。
4 古诗三首
写完第一首古诗后,你有什么收获?
擎:举, 向上托。
读一读,想象诗句的景象。
荷尽已无擎雨盖,
向上托举的舒展的荷叶
4 古诗三首
你能把这两幅图 分别对应“荷尽” 与“擎雨盖”这
两个词语吗?
荷尽
荷花凋谢、荷叶枯败
已无擎雨盖
4 古诗三首
仍然
菊残犹有傲霜枝。
开败了菊花
傲霜斗寒
4 古诗三首
明诗意 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
对偶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正是/橙黄/橘绿时。
4 古诗三首
明诗意
再读古诗,边读边思考:这首诗 中写到了秋天哪些的景物?把相关词 语圈出来。
4 古诗三首
我圈的景物是: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4 古诗三首
结合圈画的词语,理解诗意。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4 古诗三首
4 古诗三首
课堂演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赠刘景文》是描写 秋 季的景色,
作者抓住 荷尽 菊残 橙黄 橘绿 四种 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4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 我们学到了哪些学习古诗的 方法?
4 古诗三首
可以借助注 释和插图、联系 生活实际,想象 画面等方法理解
诗句的意思。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 时节啊。
4 古诗三首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 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 刘景文也在。两人交往甚密,交情很深。诗 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予以举荐;另 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苏轼赠此诗时, 刘景文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
我们通过借助注释和图 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 解了诗句的意思,并读出诗 的味道。
4 古诗三首
明诗意
结合圈画的词语,理解诗意。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
于“您”。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4 古诗三首
橙黄橘绿
橙子黄了,橘子绿了。
真是硕果累累!
4 古诗三首
明诗意
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1 4 古诗三首
(共计2套课)
4 古诗三首
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 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秋天的古诗。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4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源自4 古诗三首知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传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