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体检看到这些指标要小心了, 可能已经患上癌症
医学检验中的异常指标解读癌症筛查项目中的异常指标及建议处理方法

医学检验中的异常指标解读癌症筛查项目中的异常指标及建议处理方法医学检验中的异常指标解读癌症筛查项目中的异常指标及建议处理方法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异常指标是指与正常参考值存在一定差异的检测结果。
对于癌症筛查项目,及时准确地解读和处理异常指标非常重要,能够提高癌症的早期发现率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在癌症筛查中常见的异常指标及相应的建议处理方法。
一、血液检查异常指标在癌症筛查项目中,血液检查是常见的一项检测指标。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个常见的异常指标及其解读和处理方法。
1.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评估患者一般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癌症筛查中,异常指标如下:- 白细胞计数异常: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与感染、炎症或骨髓增生异常有关,建议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病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 血小板计数异常:血小板计数升高可能与炎症、骨髓增生异常或恶性肿瘤有关,建议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和处理。
- 血红蛋白浓度异常: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可能与贫血相关,需要进一步确定贫血类型,应及时诊断和治疗。
2. 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在癌症筛查中也非常重要,以下是常见的异常指标及处理方法:- 肝酶升高:肝酶升高可能与肝脏疾病有关,建议进一步评估肝脏功能,如抗乙肝病毒、抗 HCV 抗体、肝脏彩超等检查,确诊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 胆红素升高:胆红素升高可能与胆道梗阻、肝胆疾病等有关,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疾病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3. 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常用于评估肾脏功能是否正常,以下是常见的异常指标及处理方法:- 尿酸升高:尿酸升高可能与痛风、肾脏疾病或恶性肿瘤相关,建议综合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并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方法。
二、影像学检查异常指标除血液检查外,影像学检查也是癌症筛查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以下是常见的异常指标及其解读和处理方法。
1. 乳腺X线钼靶检查对于乳腺癌筛查,乳腺X线钼靶常用于早期乳腺癌的发现。
异常指标如下:- 微钙化灶:微钙化灶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表现之一,建议进行进一步乳腺超声或乳腺磁共振检查,以确定病灶的性质和形态,有需要时进行乳腺穿刺活检。
体检后你需要多多注意这四个指标

体检后你需要多多注意这四个指标随着现代人对于健康意识的渐渐加强很多人都有着定期体检的习惯,可是在体检之后当自己拿到体检结果的时候往往很多人都看不懂导致了体检的有效性大大的降低,下面介绍一下体检结果的含义其中这四个体检结果更是要多多注意。
1、白细胞计数。
这个检查的结果是通过血常规检查得出的,当身体受到某些伤害的时候。
白细胞可以抵抗病毒的入侵。
对于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让身体抵御病菌。
是体检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指标,在患上肝病或者是荨麻疹等一些疾病的时候,白细胞的数量会下降,而患上白血病或者是恶性肿瘤的时候,则会出现白细胞突然增多的结果。
2、血糖。
血糖过低或者是过高都会给身体带来不好的影响,血糖过低会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力减退、昏迷等一系列的症状,有些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到生命。
而高血糖的话就是糖尿病了,糖尿病没有及时控制的话。
是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比较常见的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血糖的正常指标应该是空腹全血血糖3.6~6.1毫摩尔/升。
在这个指标之外的血糖则不太正常,要进行更加详细的检查。
3、尿常规验单。
这个检查也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一个检查,不少肾脏病变的早期都可以通过尿液检查出来。
比较重要的指标有尿蛋白,在体检结果中不管尿蛋白的检查是几个+,都建议要去肾病科详细的筛查下是否是肾脏异常所导致的;尿酸检查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尿酸过高会引起痛风、高尿酸血症。
当血尿酸超过390微摩尔/升的时候,则很可能是高尿酸血症。
4、血压。
血压也是体检结果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血压过低过高都对于身体不利。
血压过低会导致身体各部分的营养、氧气供给不足。
引起眩晕、无力甚至是晕厥的症状出现,并且会增加卒中的风险。
而血压过高的话,会伤害到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主要会包括血管、心脏衰竭等,严重的话甚至会给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这四个体检结果是我们拿到报告之后最需要注意的,这些指标的异常很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一种预兆或者是增大了患病的风险,所以在体检之后不要觉得就结束了而是要多多了解结果多多分析这样才能达到体检的效果并且预防疾病。
体检肿瘤标志物高不一定就是癌症

体检肿瘤标志物高不一定就是癌症定期的体检是现在很多人都会去做的一件事情为了自己的健康人们对于体检指标也是十分的关心,但是因为专业性不够所以很多人并不能对于自己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就比如说体检肿瘤标志物的指标如果过高的话,其实是不必担心的。
现在不少的体检项目中都含有肿瘤标志物这一样,不少人看到体检的结果上显示肿瘤标志物高了都特别害怕,担心自己得了癌症。
其实在体检的时候查出肿瘤标志物高了不用太过紧张,因为很多时候体内存在炎症,或者一些慢性病的时候也会导致这项指标上升,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肿瘤标志物主要分为六大类胚胎抗原类、糖链抗原类、激素类、酶和同工酶类、蛋白质类和癌基因产物类。
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是癌,单项高更无须恐慌!一、胚胎抗原类(1)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分子量为70000的糖蛋白,在胚胎期由肝细胞和卵黄囊合成。
AFP含量升高多见于原发性肝癌、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妊娠、生殖系统肿瘤和胚胎肿瘤等。
(2)癌胚抗原(CEA)是一种分子量为180000的糖蛋白,CEA存在于2-6个月胎儿胃肠管、胰腺和肝脏中,出生后组织内含量极低(<2.5ng/mL)。
CEA升高常见于胃肠道(结肠、直肠、胰腺等)恶性肿瘤、乳腺癌、肺癌等。
二、酶类肿瘤标志物(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一种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单链糖蛋白酶。
PSA升高见于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
(2)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是前列腺分泌的一种酶,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及疗效观察。
(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烯醇化酶的一种同工酶,一种酸性蛋白酶,参与糖酵解。
NSE升高多见于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神经内分泌细胞瘤等。
(4)α-L-岩藻糖苷酶(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
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含岩藻基的各种糖脂、糖蛋白、黏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的分解代谢。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肝细胞癌、结肠癌、子宫癌、乳腺癌等。
怎么理解肿瘤指标偏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怎么理解肿瘤指标偏高导语:现在很多人去医院体检时,都发现自己的肿瘤指标偏高。
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肿瘤指标是怎么回事。
有人说肿瘤指标就是一个身体内的脂肪含量,其现在很多人去医院体检时,都发现自己的肿瘤指标偏高。
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肿瘤指标是怎么回事。
有人说肿瘤指标就是一个身体内的脂肪含量,其实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肿瘤指标代表着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肿瘤指标呢?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1.甲胎蛋白(AFP)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70~95%患者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
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
AFP值异常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
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AFP值应降至20ng/ml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的可能。
在转移性肝癌中,AFP值般低于350-400ng/ml。
2.癌胚抗原(CEA)在正常成人的血液中CEA很难测出。
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高度阳性,在其它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
(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肝癌(62-75%)、乳腺癌(40-68%)、泌尿系癌。
肿(31-46%)。
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CEA的阳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肿瘤标志物,帮你找到“嫌疑犯”

72健康生活·体检之窗肿瘤标志物,帮你找到“嫌疑犯”□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检验科 徐炜新并非肿瘤发生的必然证据肿瘤标志物(TM),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肿瘤细胞,或因恶性肿瘤细胞异常而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它能反映肿瘤的发生、发展,也可用于评价治疗效果及监测病情变化,如在化疗、放疗、激素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过程中,肿瘤标志物数值下降则提示治疗有效,恶性肿瘤患者在复查中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往往表明肿瘤复发或有转移。
肿瘤标志物存在于肿瘤患者的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也可以进入血液,因此能通过血液化验来检测。
现临床最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以下几种:甲胎蛋白(AFP) 目前主要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筛查诊断,也可用于生殖系统肿瘤的筛查。
我国60%~70%的肝癌患者存在AFP高于正常值。
一个正常成年人血清当中的甲胎蛋白浓度在10~30ug/L。
如果一个成年人的甲胎蛋白浓度已经达到400ug/L (高浓度阳性)以上,伴有肝脏肿块,那么医生会高度怀疑其存在原发性肝癌。
但是血清AFP水近些年,部分癌症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走高趋向,因此很多人开始注意体检,并增加了肿瘤标志物检查等项目。
但由于体检报告单使用了很多专业术语,很多人拿到检查结果后都茫然无措,特别是那些肿瘤标志物,根本不知道它们代表了什么,其升高意味着什么。
下面笔者就带领大家认识肿瘤标志物。
平与原发性肝癌的大小、分期或预后等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需要注意,在部分情况下甲胎蛋白升高不能肯定是肝癌在作祟,比如,妊娠3~4个月的孕妇会因胎儿肝脏发育而出现甲胎蛋白升高,部分慢性肝病也会导致甲胎蛋白轻、中度升高,一般在50~300ug/L。
癌胚抗原(CEA) 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及胎儿肠组织中,故得此名。
癌胚抗原可筛选出73%左右的结肠癌和乳腺癌患者,以及76%左右的肺癌患者。
通常情况下,癌胚抗原的血清水平与癌症分期呈正相关,癌症晚期患者体内的癌胚抗原含量要比癌症早期患者体内的高一些。
被误导了的癌症筛查

被误导了的癌症筛查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5年第7期主持人/本刊记者于荷专家支持/何裕民何裕民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民生肿瘤诊疗中心首席专家、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学科“中医内科学”的学术带头人。
近年来,很多人对于癌症筛查等手段已经不再陌生了,然而,癌症筛查是把双刃剑,不适当的使用不仅无助于及早发现致命癌症,反倒会增加因过度诊断而带来的心理负担和身体创伤。
筛查发现很多“非致命”性癌症●本刊记者:看到一篇文章让我印象很深,其中提出一个问题:“肿瘤标志物被滥用”。
文章大声疾呼:人们需要提高认识,以免被误戴“癌症”帽子。
不知道您是什么样的看法?○何裕民:癌症筛查通常是指在无明显症状的“正常”人群中,通过无创手段(如CT、X 光、血液检查等)来初步筛查可疑患者,再对可疑患者进行确诊性有创检查(如活组织检查),及早发现潜在致命的癌症的手段。
这里容我先引一段韩启德主席(中国科学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资深病理学家、院士)文章中的话,作为最权威的声音:近几十年医学诊断技术的快速进步,查出了很多本来不治疗也不会死的“癌症”患者,人为拔高了发病率。
现在已有不少研究支持这种解释。
如有研究发现对非甲状腺癌死者的甲状腺做2.5mm厚度的切片病理检查,发现36%的死者患有甲状腺癌,如果把切片厚度做得更薄,例如0.5mm,会发现更多的癌症患者。
同样,对死于非癌症的40岁~50岁的女性乳腺组织切片检查也发现,约40%的妇女患有乳腺癌。
美国一个研究对525例意外死亡的男性死者的前列腺做病理切片检查发现,即使在20多岁的年轻人中也有近10%的人患有“前列腺癌”,癌症检出率与年龄明显相关,70岁以上的死者,有80%以上的人为阳性。
这些研究表明:人群中确实存在相当比例终生没有征兆、没有麻烦、无检查也不会发现的癌症。
由于诊断技术的进步,在当前的诊疗过程中,无意中发现的肿块(现被冠以偶发瘤)越来越多,但其中多数并非致命性的癌症。
看完体检报告,肿瘤指标高很害怕

肿瘤指标高一定是癌吗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大家都寄希望在体检时通过检查肿瘤标志物,早期筛查肿瘤.一些人因检查结果正常而兴高采烈,不久却被医生确诊患了肿瘤;另一些人则因结果异常,查了很久也无法排除肿瘤而愁眉苦脸。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指标并不一定是癌症肿瘤标志物是用于反映恶性肿瘤是否存在的一类生化物质.理想情况下,一旦增高就可以确诊患了恶性肿瘤,即灵敏度应100%;如果正常则排除恶性肿瘤,即特异性100%。
但实际上,目前没有一个肿瘤标志物能完全符合这一定义.也就是说,肿瘤标志物增高,并不表明一定患了恶性肿瘤;而肿瘤标志物不增高,也并不能证明一定没有患恶性肿瘤。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检查肿瘤标志物呢?在临床上,肿瘤标志物首先是用于已知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分析,如分析恶性程度、侵袭性、扩散情况、生存期等。
其次,可用于治疗期间的疗效评估,决定是否更改治疗方案,判断有无残留,是否复发。
再次,对有明确肿块或转移的患者可用于肿瘤来源的辅助诊断、肿瘤分类。
仅有个别肿瘤标志物可用于体检时,筛查和早期诊断相应的肿瘤。
体检可查下列肿瘤标志物根据临床实践,下列肿瘤标志物可用于筛查和早期诊断相应的恶性肿瘤,其增高的幅度可达上千。
甲胎蛋白(afp):反映分化较好的肝细胞性肝癌,其增高常早于肝区疼痛等临床症状,可使肝癌手术切除率、一年生存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afp增高还可见于卵巢和睾丸等部位的生殖细胞肿瘤,包括畸胎瘤。
糖类抗原125(ca125):反映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在各种盆腔肿块中,卵巢恶性肿瘤阳性率78%.各种其他恶性肿瘤,如同时伴有ca125增高时,常见明显的胸腹水。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肛门指检,以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波检查一样,都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最佳方法。
肿瘤标志物增高需综合判断此外,医院的操作因素、试剂种类等,也会影响肿瘤标志物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因此,体检者对稍高于正常值上限,但无明显可疑症状,或特异性非常低的肿瘤标志物低度增高,可在适当休息后,在肿瘤医院一个月复查一次,如继续在原值范围波动,或有增高趋势,应针对同一项目,在肿瘤医院和其他医院复查。
癌症检测指标

癌症检测指标癌症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在现代社会流行率不断上升。
为了早期发现和治疗癌症,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并发展了各种癌症检测指标。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癌症检测指标,并探讨它们在癌症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1. 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常作为结直肠癌的检测指标。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CEA水平,医生可以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存在。
此外,CEA的水平也可以用于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以及检测癌症的复发情况。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CEA水平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患有癌症,因为其他疾病和因素也可能导致CEA水平的升高。
2. 癌抗原(CA)癌抗原是一类特定蛋白质,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
不同种类的癌症具有不同的CA标记物,例如CA125是卵巢癌的标记物,CA15-3是乳腺癌的标记物。
这些CA的水平可以用于监测癌症的发展和治疗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CA水平的升高并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癌症,因为其他非癌症疾病也可能导致CA水平的变化。
3.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是一种由前列腺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常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和监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PSA水平,医生可以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存在,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然而,PSA水平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前列腺癌,因为其他前列腺疾病也可能导致PSA水平的增加。
4. 触诊触诊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癌症检测方法,特别适用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早期发现。
医生通过检查乳房或前列腺的变化或异常,来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癌症风险。
触诊虽然简单易行,但并不是最准确的癌症筛查方法,因为它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触感。
5.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CT扫描、MRI和超声等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等信息。
这些检查方法特别适用于检测和诊断肺癌、乳腺癌、肝癌等常见的癌症类型。
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更直观的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总结起来,癌症检测指标包括各种血液标记物和临床检查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体检看到这些指标要小心了, 可能已经患上癌症
体检报告可以说是最让人恐惧又最让人充满好奇心的
报告。
因为里面的一个个指标都是你的身体健康晴雨表。
现在的大多数人都是亚健康,多少体检报告都有一些不太正常的指标,或者有一些是已经亮起了黄牌快达到临界值。
体检的项目有很多,根据费用的不同又会衍生出更多的指标指数,那么一份体检报告拿到手,有哪些指标应该特别留意的呢,这些指标又预示着身体出现了何种风险?除了血常规之外,
这些指标更要特别注意,可能预示你的身体器官出现了癌
变!90%~95%的肿瘤如果能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而早发现是解决癌症防治的关键。
癌症常用的检查手段有生物物理检查和组织细胞学检查。
生物物理检查主要包括X光、CT、MRI、内镜等,这些检查方法一般只能发现直径1~2cm的肿瘤。
然而,多数肿瘤从癌前病变发展到0.5cm 以上的占位性病变,需要5~10年的时间。
组织细胞学检查
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但需在生物物理检查之后,才可通过刮片、穿刺或手术活检取得标本。
此时,部分肿瘤已经处于中晚期,甚至有的已经发生了转移,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目前肿瘤标志物检测是早期发现无症状微灶肿瘤的唯一途径。
肿瘤标志物又称为肿瘤标记物,它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
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并能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
肿瘤标志物存在于肿瘤患者的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能够用免疫学、生物学及化学的方法检测到。
1、甲胎蛋白(AFP)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佳标志物,诊断阳性率为60%~70%。
2、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的一种糖蛋白胚胎
抗原,属于广谱性肿瘤标志物。
3、癌抗原125(CA125)CA125存在于上皮卵巢癌组织和病人血清中,是研究最多的卵巢癌标记物,在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应用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4、癌抗原15-3(CA15-3)CA15-3可作为乳腺癌辅助诊断,术后随访和转移复发的指标。
5、糖类抗原
19-9(CA19-9)CA19-9是一种与胃肠道癌相关的糖类抗原,通常分布于正常胎儿胰腺、胆囊、肝、肠及正常成年人胰腺、胆管上皮等处。
6、癌抗原50(CA50)CA50是胰腺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是最常用的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
7、糖类抗原242(CA242)CA242是与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相关的糖脂类抗原。
8、胃癌相关抗原(CA72-4)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28-80%。
9、铁蛋白(SF)铁蛋白升高可见于下列肿瘤:急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肺癌、结肠癌、肝癌和前列腺癌。
检测铁蛋白对肝脏转移性肿瘤有诊断价值,76%的肝转移病人铁蛋白含量高于400μg/L。
10、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PSA是由人前列腺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至精浆中的一种糖蛋白,PSA主要存在于前列腺组织中,女性体内不存在,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为80%。
11、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前列腺癌血清PAP升高,是前列腺癌诊断、分期、疗效观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PAP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
12、β2微球蛋白(β2-MG)β2微球蛋白
(β2-microglobulin,β2-m)表达在大多数有核细胞表面。
临床上多用于诊断淋巴增殖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
1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SE为烯醇化酶的一种同工酶。
NSE是小细胞肺癌(SCLC)的肿瘤标志物,诊断阳性率为91%。
14、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Cyfra21-1是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
Cyfra21-1是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肺鳞癌的首选标志物。
1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是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提取的肿瘤相关抗原TA-4,正常人血清含量极微,<2.5μg/L。
SCCA是鳞癌的肿瘤标志物。
16、核基质蛋白
-22(NMP-22)NMP-22(NuclearMatrix Protein-22)是细胞核
骨架的组成成分。
与细胞的DNA复制、RNA合成、基因表达调控、激素结合等密切相关。
17、α-L-岩藻糖苷酶(AFU)AFU是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检测的又一敏感、特异的新标志物。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各类疾病(包括良、恶性肿瘤)。
?肿瘤标志物≠癌症肿瘤标志
物仅仅只是一种与肿瘤有一定相关性的物质,它的升高并不一定代表发生了癌症或者是肿瘤复发,并且目前发现的肿瘤标志物并不能与肿瘤一一对应,绝大多数肿瘤标志物还不能达到准确检测早期癌症的目的。
肿瘤标志物检测呈阳性不一定就是肿瘤,而仅仅是一种提示和信号,提示检查者属于高危人群。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现用的肿瘤标志物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限,对肿瘤早期阶段(Ⅰ期、Ⅱ期)的阳性率低,至今尚未发现“金标准”的肿瘤标志物,而且有些肿瘤细胞可产生多种标志物,单一的肿瘤标志物难以准确反映肿瘤的复杂性。
因此,采用联合检测将是提高肿瘤标志物诊断价值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