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之泛爱众 第五课时

合集下载

《弟子规》讲座-爱是温暖心灵的阳光(泛爱众篇)

《弟子规》讲座-爱是温暖心灵的阳光(泛爱众篇)

报 恩 长
怨 欲 忘
世感界谢上伤有害一种你人的人,
和你在一因起为的他时磨一候炼个了真你正的心的志
偶感尔谢会待欺和骗人你你打要的架人,
朋友 经常会因和为你他斗嘴增进了你的见识
frioeAnnedtrwiusheoth你e善但他们总也有坏解总是感感在最到是把谢谢、亲总爱家行遗绊密是因包护务最抢弃倒好为你活亲你容你你他比丢事会密的的的谁给教触、的点握都你人人中导关心动感多,,着了系你恩你你的应的自心手立
2020/6/17
二、大爱无疆 善待行为、人格有缺陷的人
爱众人
心地 中上 有种 了了 爱菜 ,, 就就 不不 易易 生长 恶草
2020/6/17
二、大爱无疆
爱众人
爱护动物
莫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2020/6/17
——白居易
二、大爱无疆
爱众人
爱护动物 爱护植物
那么,您的人生之舟 一定会划向幸福的彼岸
2020/6/17
2020/6/17
世感界谢上伤有害一种你人的人,
和你在一因起为的他时磨一候炼个了真你正的心的志
偶感尔谢会欺和骗你你打的架人,
朋友 经常会因和为你他斗嘴增进了你的见识
frhhiooeAanlndneddstrwiyaushoenotudhr你e但他们总也有坏总是感感最到是把谢谢亲总爱这家遗绊密是因因护种务最抢弃倒为为你人活亲你你你他他比丢会密的的的谁给教强触的点握都你人人导化关心动多,,着了了系你你你你的应 的的自 能心手立 力
2020/6/17
-----

四 积 阴 功
厚 德 载 物
一 德德 二 命
自 强 不 息

《弟子规-泛爱众.亲仁》逐字翻译注音

《弟子规-泛爱众.亲仁》逐字翻译注音

《弟子规》逐字翻译注音([清]李毓秀原著,华静7811译注,2013-10-2)《弟子规》的这个版本,不仅能帮助中小学生学会为人处事的正确方法,而且能帮助他们加强古文素养。

<泛f àn 爱ài 众zh òng >广泛地关怀爱护 大众凡f án 是sh ì人r én , 皆ji ē 须x ū 爱ài ,只要 是 人, 都 应当 相亲相爱,天ti ān 同t óng 覆f ù, 地d ì 同t óng 载z ài 。

因为天空下,我们一起 被覆盖,大地上,我们一起 被承载,我们彼此利害相关 ,应当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共生共荣。

————————————————————————行x íng 高g āo 者zh ě,名m íng 自z ì 高g āo ,品行 高尚的人,名声 自然 显赫, 人r én 所su ǒ重zh òng , 非f ēi 貌m ào 高g āo 。

人们 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 外表 比常人好。

才c ái 大d à 者zh ě,望w àng 自z ì 大d à,才能 突出的人,声望 自然 突出,人r én 所su ǒ服f ú, 非f ēi 言y án 大d à。

人们 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 说话 比常人漂亮(说大话)。

————————————————————————己j ǐ 有y ǒu 能n éng , 勿w ù 自z ì 私s ī;自己 有 能力可以服务众人时,不要 自己 私藏,舍不得付出;人r én 所su ǒ能n éng , 勿w ù 轻q īng 訾z ǐ。

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5篇)

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5篇)

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5篇)第一篇: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弟子规》教案科目:《弟子规》之泛爱众教学目的:重温蒙学经典—《弟子规》,了解其中深意,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实例重新定义《弟子规》。

从中看到国学经典之精华,让学生初步了解《弟子规》。

教学主题:《弟子规》之泛爱众教学内容: 1,《弟子规》介绍《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2,李毓秀介绍说到李毓秀,不得不说他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生活在清朝康熙年间,参加科举考试数年都未中举,自然不可能是历史上有颇大成就之人。

不过,这位李先生虽说未有功成名就,却对《大学》,《中庸》这两本书是深有研究。

为求生计便开办书斋(敦复斋)招生办学,他讲学讲的好,于是就吸引了许多人来听课,人称李夫子。

这位李夫子后来呢就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做以疏通整理,写下《训蒙文》,即后来的《弟子规》。

3,《弟子规》之泛爱众(1)“泛爱众”含义:“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众”讲的是众人。

“泛爱众”简单地说就是广泛地爱护众生。

(2)原文及内容概括: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第一部分:凡人皆爱之,也就是不分等级高低贵贱,肤色模样都必须相亲相爱。

不以貌取人,重德重才。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第二部分:舍得付出,不自私自利。

不巴结谄媚富人也不瞧不起穷人,切忌喜新厌旧。

切记不扰忙碌之人,不搅心神不宁之人。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第三部分:不揭人短处,不窥探人隐私;学会惩恶扬善。

《弟子规》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原文及译文一、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译文】: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二、入则孝“入则孝”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

入是在家。

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

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侍。

心即是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侍即是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

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

百善孝当先。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译文】: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

早晨要向父母请安。

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译文】: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

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不要因为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

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为人子女的道理了。

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

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

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替他们准备好;凡是父母所讨厌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地处理掉。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译文】: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忧;如果在德行上有了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丢脸。

《弟子规》之泛爱众课件分解

《弟子规》之泛爱众课件分解

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 有爱心;“众”讲的是众人。 “泛爱众”简单地说就是广泛地 爱护众生。
《弟子规》泛爱众

fán shì rén jiē xū ài
tiān tóng fù
dì tóng zài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解释】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 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 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 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孙中山先生说:“物种以竞 争为目的。人类以互助合作为目的。”)
《弟子规》 之
《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 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 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 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 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 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 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 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泛爱众

wù chǎn fù wù jiāo pín wù yàn gù
wù xǐ xīn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解释】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 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 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
[小故事] 严光是汉代著名的士人,年轻时他和刘秀一起游历求学,是一对很 要好的朋友。后来刘秀做了皇帝,仍然没有忘记他。刘秀知道严光很有 才华,便派人到处寻找。他把严光请到皇宫,热情招待。刘秀想让严光 当官,结果被严光拒绝了。刘秀并不生气,晚上,两人交谈到了深夜, 并在一起睡觉。后来,刘秀尊重严光的选择,并没有勉强他当官。刘秀 贵为帝王,不忘顾及他人的感受,确实值得钦佩。次他去算命,走 到一个地方,看到一位算命先生,他索性就问:“你 帮我看一看,我能不能当宰相?”这位算命先生一辈 子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小孩子居然开口就说要当宰相, 也着实吓了一跳。就跟范仲淹说:“小小年纪,如何 口气这么大?”范仲淹有些不好意思,接着又跟算命 先生说:“不然这样好了,你再看看,我能不能当医 生?”算命先生有些纳闷,为何志愿如此悬殊,就问 他:“你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志愿?”范仲淹回答: “因为只有良相跟良医可以救人。”算命先生听完之 后很感动,一个孩子念念想着要救人,算命先生立刻 就跟范仲淹说:“你有这样一颗心,乃真正宰相之心, 所以你以后一定可以当宰相。”

弟子规(之泛爱众)

弟子规(之泛爱众)

弟子规全文及译文六、《弟子规》泛爱众(原文及译文)《弟子规》“泛爱众”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五门课。

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

这是指交友。

爱人者,人恒爱之。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译文】: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译文】:一个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会高。

因为人们敬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而不是看他是否有一副好的相貌。

一个才学丰富的人,名望自然会大。

因为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

自己有才能,不要只想着为自己谋私利,也应当做些对社会大众有益的事。

别人有才能,不要心生嫉妒,随便轻视、毁谤。

不要谄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对穷人傲慢无礼。

不要厌弃过去的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译文】:当别人正忙着没空时,不要因自己有事儿去打搅。

当别人身心不安时,不要跟人家说话而去打扰他。

别人有短处,千万不要到处宣扬。

别人有隐私,绝对不能说出去。

称赞别人善行,本身就是一种美德。

因为别人知道后,就会因此受到勉励而更加努力地去行善。

宣扬别人恶性,本身就是一种恶行。

如果由于过分的厌恶痛恨而一味地去宣扬,就会招来祸害。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译文】:朋友之间互相规过劝善,则彼此都能成就良好的德行。

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在道德上就都会有缺陷。

拿人家东西和给人家东西,特别要分得清清楚楚。

给人家的东西要多一点,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是人情来往的道理。

想让别人做一件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不愿意做。

如果自己都不原意去做,你赶快也不要让别人去做。

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并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应该宽大为怀,尽快把它忘掉。

弟子规泛爱众篇解释

弟子规泛爱众篇解释

弟子规泛爱众篇解释《弟子规》之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注释:覆:遮盖。

译文: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关怀爱护,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这天地之间。

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远。

人们所重视的是一个人的品德,而不是他的相貌。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注释:望:名望,声望。

訾:诋毁,指责。

译文:才学丰富的人,他的声望自然会高。

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并非说大话的人。

自己有才能,不可自私自利;别人有才能,不可心生嫉妒,轻易诽谤。

勿陷害,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注释:骄:在别人面前骄傲自大。

故:故旧,老朋友。

译文: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

不要厌弃老朋友,不要一味喜爱新朋友。

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用闲言碎语干扰他。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注释:勉:尽力,努力。

译文:别人有缺点,不要去揭穿;别人的隐私,切忌去宣扬。

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

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努力。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注释:且:就,不久。

作:产生。

规:规劝。

亏:欠缺、短少。

译文:宣扬别人的短处,是一种恶行。

如果宣扬得过分,会惹出祸患。

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损害。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注释:取与:取得与给予。

分晓:清楚。

已不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已:停止。

译文: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给得要多,拿的要少。

强加于人的事,先要问自己喜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小学二年级国学《弟子规 泛爱众》教案

小学二年级国学《弟子规 泛爱众》教案
学习
目标
1.学习《弟子规》中第五篇《泛爱众》,熟读成诵,感受古文的魅力,积累经
典美文。
2.在轻松的环境中感悟爱,体会对待“恩与怨”的不同态度。
3.培养朗诵能力,能有节奏地朗诵诗句,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诗句。
探究
问题
对待“恩与怨”的态度
应用
作业
背诵《弟子规.泛爱众》
文化
阅读
学习
重难点
在轻松的环境中感悟爱,体会对待“恩与怨”的不同态度。
别人有短处,不要随便去揭露;别人有隐私,千万不要去宣扬。
称赞别人的美德,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别人听到你这样说他,就会更加勉励自己。
张扬别人的恶行,本身就是一种恶行;一味地痛恨他,,就会招来祸害。
朋友间互相勉励行善,双方的道德就会更加完善;朋友有过错不去相劝,双方的道德就会有欠缺。拿别人的东西和给别人的东西,轻重要分清楚,给人家的东西多一点,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就是人情来往的道理。
活动三:
学生通过教师展示的一个个小故事理解句意。理解完句意,全班再齐读一遍。
活动四:
学生在全班分享与自己有关的恩与怨的故事,在故事分享中感受恩与怨。
小老师领读,分小组朗读,男女生比赛读,在读中进一步感受泛爱众的思想,感受古文的魅力。
聆听歌曲,在契合主题的歌曲中情感得到熏陶,懂得感恩,懂得爱。
活动一:爱的初体验
活动二:古文学习,朗诵古文。
1.交流课前收集资料。
师:刚才我们在歌曲中感受到了爱,老师想从你们收集的资料中找找爱,行吗?
师结语:是呀,只要我们有一双爱的眼睛,爱时刻就在我们身边存在!因为“凡是人,
皆须爱!”
2.引出本课学习的诗句。
师:今天老师也有些资料想与大家交流!(板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ù chǎn fù wù jiāo pín wù yàn gù wù xǐ xīn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解释】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 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 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
[小故事] 严光是汉代著名的士人,年轻时他和刘秀一起游
弟子规七个中心部分
1.入则孝-------《感恩》 2.出则悌-------《友爱》 3.谨 -------《规范》
4.信 -------《诚信》
5.泛爱众---《博爱》
6.而亲仁- ------《向善》 7.余力学文-----《勤奋》
《弟子规》之泛爱众
泛爱众”含义:“泛”就是广泛,很 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 有爱心;“众”讲的是众人。 “泛爱众”简单地说就是广泛地 爱护众生。
rén bù xián wù shì jiǎo rén bù ān wù huà rǎo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解释】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 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 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小故事] 三国时期,魏明帝最疼爱的一个女儿去世了。魏
yǐ yǒu néng wù zì sī
rén suǒ néng wù qīng zī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解释】当你有能力可以为众人服务的时候,不要自 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 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
[小故事] 春秋时,晋平公想大夫祁黄羊请教:“你看谁能
yáng rén è jì shì è jí zhī shèn huò qiě zuò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解释】宣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 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小故事] 灌夫是汉朝的一名将军,勇猛善战,嫉恶如仇。
但他有个缺点,就是脾气太直,说话不分场合,不 讲究方式。就是这样的性格使他得罪了不少人,特 别是和当时的丞相隔阂最大。有一次,在丞相的婚 宴上,灌夫因为一杯酒,和丞相争吵起来,气愤至 极的他,于是就把丞相平时所做的坏事都说了出来, 以至于搅散了宴会。丞相是皇上的舅父,当然不会 放过他,最后灌夫被捕处死。这就是灌夫不讲究方 式,不注意策略而行事的结果。
ēn yù bào yuàn yù wàng bào yuàn duǎn bào ēn cháng
恩欲报 怨欲忘 抱怨短 报恩长
【解释】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 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 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 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 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
fán shì rén jiē xū ài
凡是人 皆须爱
tiān tóng fù dì tóng zài
天同覆 地同载
【解释】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 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 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 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孙中山先生说:“物种以竞 争为目的。人类以互助合作为目的。”)
历求学,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后来刘秀做了皇帝, 仍然没有忘记他。刘秀知道严光很有才华,便派人到 处寻找。他把严光请到皇宫,热情招待。刘秀想让严 光当官,结果被严光拒绝了。刘秀并不生气,晚上, 两人交谈到了深夜,并在一起睡觉。后来,刘秀尊重 严光的选择,并没有勉强他当官。刘秀贵为帝王,不 忘顾及他人的感受,确实值得钦佩。
dài bì pú shēn guì duān suī guì duān cí ér kuān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解释】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 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 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

[小故事] 吴起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能征善战,而且很
fán qǔ yǔ guì fēn xiǎo yǔ yí duō qǔ yí shǎo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解释】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 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 和睦相处。
[小故事] 赵盾是春秋时晋国的大臣,由于他经常指责国君
的过失,被国君视为眼中钉。有一次,国君假意请赵 盾喝酒,却在酒宴上埋伏了杀手,赵盾眼看要被杀时, 一名武士救了他。后来,赵盾问那个人为什么要拼死 相救,这位武士说:“当年,我饿得要死了,是您送 给了我一筐饭食,并且还送东西养育我的母亲,这个 恩德我怎能忘呢?”原来,这个武士是当年赵盾救济 过的一个乞丐。
明帝非常悲痛,决定厚葬她,并且表示自己要亲自去 送丧。这时,大臣杨阜(fu)对魏明帝说:“过去,先 王和太后去世时,您都没有送丧,现在女儿死了却去 送丧,这与礼法不合。”杨阜说得有道理,但当时魏 明帝悲痛至极,并没有接受杨阜的建议。杨阜就反反 复复、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结果,气愤的魏明帝把 杨阜赶出了朝堂。这是他说话不看时机的结果。fu
xìng gāo zhě míng zì gāo
行高者 名自高
rén suǒ zhòng fēi mào gāo
人所重 非貌高
【解释】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Biblioteka 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
[小故事]

齐王派长相普通的晏婴出师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婴个矮,
就在城墙下开了一个小门让他进。晏婴不卑不亢地说:“这
胜任南阳县令的职位?”“解狐。”平公问:“解狐 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说:“你问的是谁能去担 当县令,没问我的仇人是谁呀。”不久,晋平公又问 祁黄羊:“现在需要一个人来管理军队,你看谁行?” 祁黄羊说“祁午。”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 吗?”祁黄羊说:“你问我谁能当军事长官,也没问 谁是我的儿子呀?”祁黄羊就是这样,不管是仇人还 是亲人,他只推举有贤能的人。qi
dào rén shàn jí shì shàn rén zhī zhī yù sī miǎn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解释】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 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
[小故事] 贺之章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性格直爽,豁达
健谈,当时的达官贤士都很仰慕他,都愿意和他交 谈,他虽然名气很大,但爱才若渴,热情地提携讲 坛后辈。当他在京城身居要职时,李白还是一个初 露头角的诗人。贺之章读了李白的《蜀道难》一诗 后,赞叹不已,称李白是“谪仙”。两人见面后, 虽然年龄相差四十多岁,但却一见如故,成了忘年 之交。后来,在他的推荐下,李白名震天下,后来 成了人人赞叹的“诗仙”。
《弟子规》 之
《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 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 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 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 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 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 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 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小故事] 仁杰是武则天时的名臣。有一次,武则天对他说:
“虽然你政绩突出,可还有许多同僚说你的坏话。你 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狄仁杰说:“臣本不才,别人 批评臣,正是对臣的监督和爱护。如果陛下认为臣做 得不对,臣愿意明白自己的过失并改正;如果陛下明 察,认为臣做得对,不相信流言,那是臣的荣幸。既 然如此,臣何必知道他们的姓名呢?”武则天听后, 大为赞叹,认为秋仁杰确实有大臣的风度。
们两人可不是一般的玩伴。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谈天 说地,赋诗唱答,一起学习和促进,如果对方有什么 缺点,就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后来,李概要回老家 了,崔瞻十分难过,他给李概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意气用事,仗气喝酒,是我经常犯的毛病。有你在, 总是毫不犹豫地教训我,如今你走了,谁可以指出我 的缺点呢!”足见两人友情的深厚
jiāng jiā rén xiān wèn jǐ jǐ bú yù jí sù yǐ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解释】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托人做 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如果换作是我, 我愿意吗?”,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 刻停止。
(《论语》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 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父子同心
古代父母给孩子取名字,就是对孩子的期许。像范仲淹就给他的 大儿子取了个名字,叫范纯仁,期许孩子纯是一颗仁慈之心。他 的孩子长大了,有一天,吩咐儿子押解五百斗麦子回江苏老家。 在运送过程中,范纯仁遇到了父亲的一个老朋友。在交谈中,了 解到父亲这位故友家庭状况很不好,父母都还没有安葬好,女儿 还没有出嫁,所以需要一大笔钱。范纯仁立即就把五百斗麦子卖 掉,结果钱还是不够,范纯仁又把押解麦子的船也卖了,这样就 解决了他父亲故友的困难。后来他就回京城跟父亲报告,当父子 两个坐在一个桌子,范纯仁说:“父亲,我把五百斗麦子卖掉以 后,钱还是不够。”他父亲抬起头来对他说:“那你就把船也卖 了吧!”范纯仁说:“父亲,我已经卖掉了。”所谓真正是父子 同心。
是狗洞,如果我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里进去。”楚国人 一听,忙打开城门让晏婴竟区了。见到晏婴,楚王故意问: “齐国没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 出访有个规矩:上等国派上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 我到楚国来了。”楚王听后,对晏婴肃然起敬。
cái dà zhě wàng zì dà rén suǒ fú fēi yán dà
仲淹立志
宋朝的范仲淹从小就立志高远。有一次他去算命,走 到一个地方,看到一位算命先生,他索性就问:“你 帮我看一看,我能不能当宰相?”这位算命先生一辈 子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小孩子居然开口就说要当宰相, 也着实吓了一跳。就跟范仲淹说:“小小年纪,如何 口气这么大?”范仲淹有些不好意思,接着又跟算命 先生说:“不然这样好了,你再看看,我能不能当医 生?”算命先生有些纳闷,为何志愿如此悬殊,就问 他:“你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志愿?”范仲淹回答: “因为只有良相跟良医可以救人。”算命先生听完之 后很感动,一个孩子念念想着要救人,算命先生立刻 就跟范仲淹说:“你有这样一颗心,乃真正宰相之心, 所以你以后一定可以当宰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