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默写翻译练习
必修三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训练(有答案版)

必修三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训练(有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训练一、《寡人之于国也》: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紧紧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梁惠王的疑点就是:,?孟子则特别强调:。
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
2.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找到孟子推行“王道”或者说“仁政”的七种措施的句子:初步措施:①,。
(农业不违农时方面的);②,。
(渔业方面的);③,。
(林业方面的);根本措施:④,,。
(纺织方面的);⑤,,。
(牧业方面的);⑥,,,。
(农业生产粮食方面的);⑦,,。
(开办教育)。
前面的1――6就是属从保民角度明确提出了六条措施,7就是属从教民角度明确提出了一条措施。
3.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与“”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成语为:。
二、《义学》: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荀子义学》特别强调人必须广为自学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可以智慧立德的名句就是:“,。
”3、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
”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6、《荀子义学》中“,。
”,说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并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自学,君子必须擅于利用自学去填补自己的严重不足。
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
”的境界。
8、《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9、《荀子?义学》中“,。
必修三默写翻译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疾王听之不 聪也, , ,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 思而作《离骚》。”(08天津卷) 2、其志洁,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08安徽卷)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司马迁《屈原列 传》)(05湖南卷) 4. ,蝉蜕于浊秽。(司马迁《屈原列传》)(09四 川卷) 5.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蜉蝣尘埃之 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司马迁 《屈原列传(节 选)》)(2009湖南卷)
• 11、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 乎?
7.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 楚…… 8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 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 仪。 9、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 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 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 者不贤也。
10、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 6.渔夫曰:“夫圣人者,___________.举世 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 思而作《离骚》。
• 4.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 5.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 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整理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四名句默写和翻译练习

1、噫吁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
3、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雄飞雌从绕林间。
,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
,砯崖转石万壑雷。
4、,,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杀人如麻。
5、玉露凋伤枫树林,。
,塞上风云接地阴。
6、,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7、,生长明妃尚有村。
,独留青冢向黄昏。
8、,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9、,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10、,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11、醉不成欢惨将别,。
忽闻水上琵琶声,。
12、,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13、,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14、间关莺语花底滑,。
冰泉冷涩弦凝绝,。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15、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相逢何必曾相识。
16、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17、,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1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9、“,,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20、青,,而青于蓝;冰,水为之,。
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2、积土成山,;,蛟龙生焉;积善成德……23、,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24、,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25、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26、是故,无长无少,,师之所存也。
27、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28、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之心。
29、,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30、斩木为兵,,天下云集响应,。
3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3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3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答案版)一、《蜀道难》理解性默写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尔来四万八千岁_,不与秦塞通人烟_”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_西当太白有鸟道__,_可以横绝峨眉巅__”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2、在《蜀道难》中,李白用“_地崩山摧壮士死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_”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__。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猿猱欲度愁攀援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但见悲鸟号古木_,_雄飞雌从绕林间_。
_又闻子规啼月夜__,_愁空山__。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__连峰去天不盈尺_,_枯松倒挂倚绝壁_。
”托出山势的高险,古松倚靠的奇绝之景。
然后由静而动,“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__。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_。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通“非”)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___所守或匪亲_,_化为狼与豺__。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9、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扪参历井仰胁息__,_以手抚膺坐长叹__。
”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10、李白《蜀道难》中用“地崩山摧壮士死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_。
”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学生(打印版)

2、在《蜀道难》中,李白用“,”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终4、《蜀道难》中写蜀地朝夕战乱纷争,社会环境险恶的句子:9、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10、李白《蜀道难》中用“,”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1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两句诗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听完琵琶女自述的身世后,作者产生了强烈共鸣,发出了“,”的感慨。
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在用大量笔墨正面描写琵琶女演奏的高超技艺之后,又从侧面利用周围环境和景物来烘托的两句是“,”。
5、中国古典诗词因多用比兴手法,因而联想特别丰富、巧妙而多变,使诗歌形象更为突出。
《琵琶行》中的一句“,”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梁惠王的疑问是“,”孟子则强调:“”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
2、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找出孟子实行“王道”或者说“仁政”的七种措施的句子:初步措施:①“,”(农业不违农时方面的);②“,”(渔业方面的);③“,”(林业方面的);根本措施:④“,”(纺织方面的);⑤“,,”(牧业方面的);⑥“,,,”(农业生产粮食方面的);⑦“,,”(兴办教育)。
前面的1——6是属于从保民角度提出了六条措施,7属于从教民角度提出的一条措施。
3、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即目的)?(用原文来回答)并概括段意。
“,”这也应该是君王的态度。
4、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诸侯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与“”(对待下层百姓没有仁慈之行为)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1、《蜀道难》1、诗中写秦国开发蜀地时流传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诗中表现蜀中要塞剑阁易守难攻的诗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诗中用人的动作和神态表现蜀道高的诗句:“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4、《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写山势高险,即使善飞的黄鹤,善攀的猿猴也很难越过。
5、《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6、《蜀道难》中用夸张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7、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剑阁”的诗句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李白《蜀道难》中,表现青泥岭曲折高险的诗句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9、李白《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借用杜鹃之声渲染蜀道的空寂苍凉和难走。
10、《蜀道难》一诗中化用张载“形胜之地、匪亲毋居”的句子是:“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2、《杜诗三首》1、《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2、《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3、《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4、《秋兴八首(其一)》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5、《咏怀古迹(其三)》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6、《咏怀古迹(其三)》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画图省识春风,环珮空归夜月魂”。
7、《咏怀古迹(其三)》运用拟人、寓情于景的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和答案.doc

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1、《蜀道难》1、诗中写秦国开发蜀地时流传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诗中表现蜀中要塞剑阁易守难攻的诗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诗中用人的动作和神态表现蜀道高的诗句:“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4、《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写山势高险,即使善飞的黄鹤,善攀的猿猴也很难越过。
5、《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飞湍瀑流争喧脛,碌崖转石万壑雷” o6、《蜀道难》中用夸张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o7、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剑阁”的诗句是:“剑阁峥喋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李白《蜀道难》中,表现青泥岭曲折高险的诗句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9、李白《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借用杜鹃之声渲染蜀道的空寂苍凉和难走。
10、《蜀道难》一诗中化用张载“形胜之地、匪亲毋居”的句子是:“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2、《杜诗三首》1、《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2、《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3、《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4、《秋兴八首(其一)》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o5、《咏怀古迹(其三)》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o6、《咏怀古迹(其三)》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画图省识春风,环珮空归夜月魂” o7、《咏怀古迹(其三)》运用拟人、寓情于景的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稚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o8、《咏怀古迹(其三)》借用琵琶声来表明王昭君的怨恨的句子是“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o9、《登高》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精选试题含答案

必修三默写《蜀道难》1、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的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了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0.《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1.《蜀道难》中,诗人李白在感叹蜀道之高时,用衬托手法,生动暗示行人入蜀艰难的诗句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pù)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默写与翻译练习1.长太息以掩涕兮,。
2.亦余心之所善兮,。
3.,吾将上下而求索。
4.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
5.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6.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7.有善始者实繁,。
8.,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9.怨不在大,;载舟覆舟,。
10.念高危,;11.,则思江海下百川;12.忧懈怠,;13.虑壅蔽,。
14.简能而任之,。
15.我为赵将,,而蔺相如图以口舌为劳。
16.,徒慕君之高义也。
17.且庸人尚羞之,!18.,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
19.大阉之乱,,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0.,蹈死不顾,亦曷故哉?21.大阉亦逡巡畏义,。
22.,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23.其辱人贱行,,轻重固何如哉?24.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
25.人皆得以隶使之,,,发其志士之悲哉。
26.故余与同社诸君子,,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
27.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我追问青天,,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你在我心里!28.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29.是“飞天”袖间;30.我是你簇新的理想,;31.;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32.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33.辛苦遭逢起一经,。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人生自古谁无死,。
《离骚》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2.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指南录后序》4.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5.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6.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7.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
8.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9.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五人墓碑记》10.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1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12.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13.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14.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重于社稷也。
《烛之武退秦师》1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1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7.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谏太宗十思疏》19.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20.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1.虽董之以为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2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廉颇蔺相如列传》2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2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2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7.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鸿门宴》2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29.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30.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3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秋水》3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察今》34.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35.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翻译练习答案《离骚》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上天既赋予我这么多内在的美质,又加之美好的才能。
2.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我自念光阴如流水逝去,心忧岁月不等待我。
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想到草和木都时刻地在凋零,担心君主将要衰老。
《指南录后序》4.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国家事态到了这地步,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而且)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
5.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困窘饥饿,无所依托,悬赏捕捉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叫唤求救都没有人回答。
6.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生死不过是早晚间的事情,死了就死了;可是处境是那样的危险艰难,而且层出不穷,(实在)不是人所能忍受得了的。
7.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
生死不过是早晚间的事情,死了就死了;可是处境是那样的危险艰难,而且层出不穷,(实在)不是人所能忍受得了的。
8.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
9.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以前,假使我的尸骨抛弃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在君王和亲人面前无法掩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五人墓碑记》10.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这五人的牺牲,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为时不过十一个月罢了。
1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我们复社里那些品德可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动天地。
12.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由此看来,那么现在那班爵位显赫的官僚,一旦犯罪应受惩治时,有的脱身逃跑,不能被远远近近的人收留,又有剪发为僧,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了的。
他们这种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意义轻重到底怎么样呢?13.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凡四面八方的有志之士经过他们的坟墓时,没有不跪拜而且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逢的际遇呀!14.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重于社稷也。
并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普通百姓对国家兴亡也有重要作用啊。
《烛之武退秦师》1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您何必要灭郑来加强邻邦晋国的土地呢?1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缺乏的物资,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17.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它现在已把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土地呢?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1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这是不仁义的;失去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来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
《谏太宗十思疏》19.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听说过,想要树木生长得高,就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
20.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21.虽董之以为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即使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2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
《廉颇蔺相如列传》2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使秦国承担理屈(的责任)。
2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这种欺诈手段,假装划给赵国城池,实际不能到手。
2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辜负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和氏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2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我们所以离开家人前来投靠您,只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啊。
27.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但我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发兵攻打我们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存在。
《鸿门宴》2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29.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危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30.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
3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
3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
现在人家正好比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秋水》3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
《察今》34.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因此要抛弃先王现成的法令制度,而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
35.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水,(结果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
翻译练习答案《离骚》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上天既赋予我这么多内在的美质,又加之美好的才能。
2.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我自念光阴如流水逝去,心忧岁月不等待我。
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想到草和木都时刻地在凋零,担心君主将要衰老。
《指南录后序》4.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国家事态到了这地步,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而且)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
5.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困窘饥饿,无所依托,悬赏捕捉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叫唤求救都没有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