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等
儿童文学美学特征[汇编]
![儿童文学美学特征[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3b9d97b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d.png)
儿童文学美学特征[汇编] 儿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不仅具有一般文学的美学特征,还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天真烂漫的美学特质儿童文学的受众主要是儿童,因此,其作品必须具有能够吸引儿童的特点。
儿童的天真烂漫是他们最珍贵的品质之一,也是儿童文学最为显著的美学特质。
在儿童文学中,天真烂漫的美学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简单的世界观:儿童的世界观是简单的,他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忽视了其他更为复杂、更为深入的方面。
在儿童文学中,作者通常也会采用这种简单的世界观,通过简单的语言和情节来描绘世界,让儿童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直接的情感表达:儿童的情感表达往往是直接而强烈的,他们不会掩饰自己的情感。
在儿童文学中,作者通常也会采用这种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描写来表达情感,让儿童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3.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通常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能够创造出一些成年人无法想象的事物。
在儿童文学中,作者通常也会采用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一些独特的形象和情节,让儿童读者更容易被吸引。
二、幽默诙谐的表现手法儿童文学中通常会使用一些幽默诙谐的表现手法,这些手法不仅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还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幽默诙谐的表现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夸张的描绘:儿童文学中常常使用夸张的描绘手法,通过对形象、情节、语言等方面的夸张处理,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这种夸张的描绘不仅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儿童读者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涵。
2.反常理的情节:儿童文学中常常使用反常理的情节来制造幽默效果,这种反常理的情节往往会让儿童读者感到惊讶或疑惑,从而产生强烈的印象。
3.巧妙的语言游戏:儿童文学中常常使用巧妙的语言游戏来制造幽默效果,这种语言游戏通常会利用语言的双关、谐音、歧义等特性来产生幽默感。
三、丰富多变的艺术形式儿童文学的艺术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同的艺术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审美需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儿童文学是一种有机的审美性的结构,所以它是很注重审美性的。
总的来说,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 纯真。
也就是说相信和认可生命中美好善良这一点,对世界上的人和物都抱有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
2. 稚拙。
我理解为是一种天真无邪的童趣,也就是说总是抱着很简单的思想看待事物,不会把事情想得那么的复杂,时常给人一种活泼可爱的感觉。
3. 欢愉。
顾名思义就是让人觉得开心快乐,给人一种发自内心的轻松的愉悦感。
4. 变幻。
个人理解为是一种不合乎常理的变化,如魔法,变身,飞天等等。
但是这种变幻却让人接受和向往。
5. 质朴。
我觉得在儿童文学中可以表现在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它所描写的事情是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场面,还有,就是它所用的语言并不十分华丽,就是一些简单文字的组合,总的来说就是平时,朴素的语言。
下面,我就以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小红帽》为例,浅谈一下它所表现出来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1. 质朴:我们都知道小红帽的故事很简单,就是讲述小红帽在给外婆送糕点的路上被大灰狼欺骗了,最后在猎人的帮助摆脱了大灰狼的故事。
就从这个故事描写的内容来看,就体现出了儿童文学质朴的文学特质。
因为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小朋友在回家或者去玩的路上遇到动物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所以觉得故事很朴素。
另外,故事的语言都很平实,就是用一些简单的陈述句来组成一个故事,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每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只要一看就会明白它在讲什么。
2. 纯真:小红帽在去奶奶家的路上遇到大灰狼,大灰狼跟她说话,小红帽她一点也不觉得害怕,还礼貌地跟大灰狼回答了大灰狼所有的问题。
在途中,大灰狼故意延长时间叫小红帽欣赏路边的花朵,不要一直顾着往前走。
小红帽她看到森林的花真的很美,于是就走到了森林的深处去摘花了,她根本没想到大灰狼会去吃掉她奶奶,她心里还想着摘一朵花送给奶奶让奶奶高兴高兴。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帽她很纯真,相信大灰狼也是善良的人。
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儿童文学是指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它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下面我将从不同方面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1. 简单明了的语言:儿童文学通常使用简单明了、容易理解的语言。
例如,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小红帽》中,作者用简洁的句子描绘了小红帽的形象和故事情节,使儿童能够轻松理解。
2. 生动形象的描写:儿童文学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帮助孩子们形成对事物的直观印象。
比如,杨红樱的小说《十万个为什么》通过丰富的插图和生动的文字描述,向孩子们介绍了各种知识和科学原理。
3. 寓教于乐的特点:儿童文学往往以寓教于乐为目的,通过有趣的故事和角色塑造,向孩子们传递知识和价值观。
例如,《小王子》这本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小王子的冒险经历,传达了关于友谊、爱和成长的重要观念。
4. 引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儿童文学常常通过奇幻的情节和角色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系列中,通过虚构的世界和科技设定,让孩子们开阔了想象力,并且启发了对科学和未来的思考。
5. 轻松愉快的情绪:儿童文学常常以轻松愉快的情绪为主线,让孩子们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举个例子,刘春华的绘本《皮皮鲁与鲁西西》中,通过可爱的动物形象和幽默的故事情节,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获得快乐。
6. 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题材和内容:儿童文学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选取适合他们年龄段的题材和内容。
比如,蔡志忠的绘本《倩倩和小鸟》以小女孩倩倩的视角,讲述了她与小鸟之间的友谊故事,符合儿童对友情和亲情的需求。
7. 音韵和节奏感:儿童文学常常使用韵律感强的语言,通过押韵、重复和节奏感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比如,罗贯中的古代小说《三国演义》中,虽然是一部成人文学作品,但其中的歌谣、对联和战鼓声等形式,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乐趣。
8. 幽默和笑料:儿童文学常常运用幽默和笑料,通过搞笑的情节和对话,让孩子们开怀大笑。
比如,卡麦隆的系列儿童小说《马小跳》中,主人公马小跳的搞怪行为和幽默对白,让孩子们忍俊不禁。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东西街, 南北走, 忽闻门外人咬狗。
拿起门来推开手,
拾起狗来打砖头, 又被砖头咬了手。 骑了轿子抬了马, 吹了锣鼓打喇叭。
太阳从西往东落, 听我唱个颠倒歌。 天上打雷没有响, 地下石头滚上坡。 江里骆驼会下蛋, 山上鲤鱼搭成窝。 腊月苦热直淌汗, 六月暴冷打哆嗦。 黄河中心割韭菜, 龙门山上捉田螺。 捉到田螺比缸大, 抱了田螺看外婆。 外婆在摇篮里哇哇哭, 放下田螺抱外婆。
颠倒歌, 也称滑稽歌、古怪歌和倒唱歌, 它通过大 胆的夸张, 有意错倒地描绘某种自然景象或生活中 的事物, 达到以反衬正的目的。
感谢您的关注儿童文Fra bibliotek的美学特质 儿童的美学特质即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 征或艺术品性。
美学:又称感觉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 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 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
审美:欣赏、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人之所 以审美,除了愉悦自己的目的之外,在很大程 度上也是为了完善自己。
接着那人影让风吹得晃来晃去,弯着腰,拔掉院子大 门的门闩。他们看出那是一个女人,一只手捂住帽子,一 只手拿着个手提袋。简和迈克尔看着看着,看到了一件怪 事,那女人一进院子大门,好象就给一阵风吹起来,直往 房子门前送。看起来是这样的:风把她先吹到院子门口, 让她打开院子门,再把她连同手提袋等等吹到前门口来。 两个看着的孩子只听见很响地砰的一声,她在前门口着地 的时候,整座房子都摇动了。 “多滑稽!这种事情我从没见过。”迈克尔说。
“行。”蜗牛说,“我就去。” 于是青蛙马上跑到蛤蟆家。 蛤蟆正躺在床上睡午觉。青蛙 说:“蛤蟆,该起床了,快去等信 吧。” “不!”蛤蟆伸了一个懒腰 说:“不会有我的信,我不去等 了。” 青蛙往窗外看了看蛤蟆的信 箱,对蛤蟆说“会有的,会有人 给你写信的。” “不,不,不会有的。”蛤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例子:伊索寓言《驴子和骡子》
有一个赶车的,赶着一头驴子和一头骡子动身出门去了。驴子和骡 子都驮着重东西。驴子起初在平地上还能稳稳当当地走;可是到了一座大 山脚下,要走上陡坡,就觉得有点儿受不了了。他要求骡子代他担负一 小部分,好让他把大部分东西驮到家里。可是骡子不答应。不久,他们 走到一个荒僻的地方,驴子驮得筋疲力尽,一交摔倒,登时就死了。赶 大车的无法可想,只好把原来归驴子驮的东西都加在骡子身上,连剥下 来的一张驴皮也放了上去。骡子驮着这么多的东西,一边叹气一边对自 己说:“唉,真是活该!当初驴子要我帮他一点儿忙,要是我答应了,了。”
机器人。恰恰因为有心,阿童木便在一些人的排斥中帮助并 拯救着人类。他坚信着人类与机器人能成为朋友,即使自己 身为机器人也相信着人类。
三、情节推进的动态美
鉴于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作家在创作时往往以 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起伏变化的故事情节吸引儿 童。 例如:葛翠琳《野葡萄》
三次波折、三次遇险、三次考验
(三)叙事技巧中的完整性、连贯性、生动性 、 曲折性 儿童文学作品以完整、连贯、生动、曲折的故事来抓住儿
童读者的。 ☺完整性指故事反映出一个特定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转化
的全部过程 。 ☺连贯性即指情节节奏紧凑明快,情节的推进一环扣一环,波
波相连。
☺生动性指情节因其新奇、丰富、曲折、有趣、惊险、动情等 特点而达到的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小猴吃瓜果》
而能够引人入胜。
传奇性是指在故事发展过程中通过偶然、巧合、夸张乃 至 超常的形式来促成情节变化,从而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既在情 理 之中,又出意料之外,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例:《奇异的巧克力工厂》 以大胆的想像、高度的夸 张、营构离奇曲折的故事和 奇特的人物、事件,创造富 有传奇色彩的童话世界 强化传奇的手段: 偶然、巧合、夸张、幻想等
儿童文学

1、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这几方面。
儿童文学的稚拙美既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上。
从内容上看,儿童文学的稚拙美主要表现为儿童心理、生活中的稚拙美情态和形态。
稚拙美也表现在儿童文学的形式方面。
从广义上说,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字、语言组合和叙述方式的变化可以产生一种稚拙感,其情节构成方式的变化也能带来一种稚拙的形式感。
稚拙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美学特质,构成的是大巧若拙、浑然天成的艺术精致,是儿童文学具有的一种很高的美学境界。
3、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民间文学到现代文学发展历程。
4、新媒介:广义上的新媒介则是与印刷媒介相对的概念,它包括了电视、电影、电脑、手机等出现于印刷媒介之后的各种现代媒介。
对儿童文学来说,包括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等在内的现代媒介环境共同构成了对传统印刷媒介环境的冲击,进而影响到儿童文学创作、传播和接受的各个层面,使之呈现出与印刷时代完全不同的景观。
5、文本特征:故事性、语言特点、插图。
故事性是指文学作品中完整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形成的叙事特质。
悬念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有的创作技巧,是作家在情节发展中所铺设的悬而待解的疑端。
6、语言特点:形象性、间接性、音乐性、叙述性。
7、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相同点:(1)同属诗歌;(2)都讲究押韵,注重语言的音乐性和情绪上的节奏感。
不同点:(1)儿歌讲究顺口自然“俗味”儿童诗注重炼字,情感的纯度具“雅趣”;(2)儿歌重言押韵,可诵可唱,人称“米格律体”,而儿童诗的语言形式较自由,重情感表现和意境营造,人称“自由体”。
(3)儿歌亲切、幽默、诙谐的风格、而儿童诗则重情。
(4)儿歌直于歌唱嬉戏,具娱乐和游戏的享用功能,儿童诗更适于欣赏,讲求精神性的消费。
8、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于低幼孩子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
9、童话分为传统童话和现代童话。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概述

一、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的内涵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那些相对于成人 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 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性。这些艺术品性 与儿童的生命内蕴和精神特征之间有着更为深 刻和内在的联系。
一、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的内涵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某些具体审美要素 的构成具有共同性,当这些要素以不同的途径 和方式、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分别出现在儿童文 学和成人文学作品中时,它们就可能获得一种 体现各自艺术面貌的审美效果。 结论: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其审美指向 和 效果,与成人文学不同。
鸟树
(节选)
…… 冬冬小心地把绳子解开,对小鸟说:“小鸟,小鸟,你别生 气,快心里很难过。他们对小鸟那么好,小鸟为什么 死了呢? 冬冬转了转眼珠,突然说:“大班的哥哥把几颗花生埋在 泥里,就能长出好多花生来,我们把小鸟埋在泥里,一定也会 长出好多小鸟来的,你说对吗?”扬扬点点头。 他们挖了一个坑,把小鸟轻轻地放在坑里,又轻轻地给它 盖上一层土,还从篱笆旁边的葡萄树上,折了一根枝条,插在 那儿。
“不”蛤蟆伸个懒腰说,“不会有我的信,我再也不去等 了。”青蛙往窗外看了看蛤蟆的信箱,对蛤蟆说: “蛤蟆,今天准有人来这儿给你送信的。” “别骗我,”蛤蟆还是不信。“永远也不会有人给我写 信。” 青蛙又朝窗外看了看,蜗牛还是没到,蛤蟆说:“青蛙, 你为什么老是往窗外看?” 青蛙说:“我在等信哪!告诉你,是我给你寄了一封信” 蛤蟆跳起来,拍着手说:“喔!那真是太好了。” 于是,青蛙和蛤蟆一起,一直等到第四天,当蛤蟆读着信时, 笑得合不拢嘴。
虎助的尾巴 (节选)
……
“嗯哼,哦哼!我穿着新裤子呐!” 老虎虎助想夸耀自己的裤子,就到袋鼠小路家去了。“嗯哼, 哦哼!瞧瞧我的裤子。” 他挺起胸,啪啪地敲打凸出的肚子。 “唔——”小路哼了一声,围着虎助转了一圈,不,又转了一 圈。 “不,不得了!虎助,你美丽的尾巴没有啦!” “岂、岂有此理!” 虎助用手摸屁股:“呀,真的!对啦,是我慌慌张张忘在家里 啦!”
儿童文学

幅是短小的;原则是 ●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 摇篮歌; 问答歌; 连锁调;颠倒歌;数数歌;绕口令;时序歌; 对数谣;物象歌。 ●儿童诗:是为儿童创作的,符合儿童的 心理和审美特点, 是用最富于情感、 最凝练、 有韵律但又具有陈述性特点的文学语言抒 写儿童情感的文学形式,也包括儿童自己为 抒怀而创作的诗。 ●台湾儿童诗人林良把儿童诗称为“浅语 的艺术” 。 ●儿童诗的艺术特征: 高度凝练地表现儿童生活及其内心世界;体 现儿童特有的趣味与情调;塑造儿童视野中 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 ●儿童诗的类型:生活诗;自然诗;童话 诗;科学诗。 ●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目的不同:儿歌,强调外在 功能(儿歌有很强的功利性:直接功利性: 锻炼孩子的口头语言,另外,教育孩子。 ) 儿童诗,目的在于写意和抒情,强调的是内
与伊索、拉·封丹齐名,为世界著名的三大 寓言作家之一。 ●伊索代表作: 《农夫和蛇》 《乌鸦和狐狸》 《狼和山羊》 《乌龟和兔子》 《狐狸和葡萄》 ●克雷洛夫代表作: 《狼和小羊》 《农夫和 狐狸》 《牧羊人》 《杂色羊》 《狐狸和驴子》 《农 民和羊》 ●儿童故事:是指内容单纯、篇幅短小、 情节生动有趣、完整连贯,与儿童的接受和 欣赏能力相适应,供儿童阅读或聆听的叙事 性文学体裁。 ●儿童故事的特征: 完整连贯; 生动有趣; 语言口语化与生活化。 ●儿童故事的类型: (了解)民间故事; 改编故事; 生活故事; 历史故事; 谜语故事; 动物故事。 ●儿童小说:是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创作并为儿童所 能理解和接受的小说。 ●儿童小说的特点: 喜剧性; 惊险神奇性。 ●儿童小说的分类:篇幅分:长篇儿童小 说(7 万以上) ;中篇儿童小说(1~7 万)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主要有:
1、充满稚气的童真美。
童趣是表现童真的最佳形式。
童趣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既表现在形象的刻画上,又贯穿在作品的情节中,还融注于语言的运用上。
2、形象刻画的单纯美。
以单纯的文学形象,积极乐观的主题引导儿童正确地认识人生、社会和世界,以帮助儿童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信念。
这就铸成了儿童文学形象刻画单纯美的艺术品格。
3、情节推动的动态美。
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要与儿童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相吻合,儿童文学情节的动态美,往往呈现出一种单纯的、活泼的、连续的动态推进形式,且情节推进的速度较快。
4、画面展示的明朗美。
鲜亮明朗,富于色彩,是儿童文学的又一美学特征。
儿童文学画面的明朗美,主要依赖于作者在运用语言时,对词汇色彩的把握。
儿童文学作家通过对作品中不同角色颜色的描摹和因时空变化对场景所引起的明暗效果的描述,把词汇的潜在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向小读者奉献色彩亮丽、动静分明、声色和谐的艺术图景。
5、驰骋想象的奇异美。
想象是儿童的天赋和本能。
想象的奇异美在儿童文学的艺术表现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⑴就作品的内容而言,它可以引导孩子们在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过程中,使对立的双方造成强烈的反差。
⑵就作品的形式而言,想象的奇异美可以促成儿童文学不同体裁独特的审美品格。
诗歌、小说、童话、寓言……都因想象的介入而异彩纷呈。
⑶就作品的魅力而言,想象的奇异美大大提升了儿童文学的艺术品位。
由于想象的奇异美,使儿童文学具有了独特的荒诞性,这种荒诞性造成了儿童文学离奇的情节和无穷的趣味,使小孩乃至成人捧腹不已。
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它们所产生的久远的艺术生命力,无时不在证明着其较高的艺术品位。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以口语化的韵语来叙事表情的一种短歌,它是人生最早接触的一种文学样式。
儿歌的特征有:
1、单纯性。
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力求单纯,舍弃一切过于复杂、深奥的成分,做到让幼儿一听就懂,易于把握和记忆。
2、形象性。
儿歌不管是写人叙事,还是状物绘景,总是尽量从各方面给予具体、生动、形象的描绘,以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活动。
3、游戏性。
幼儿的生活中,游戏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儿歌的游戏成分就自然会成为一种必然要求。
儿童往往是且歌且舞,且歌且戏,故儿歌十分讲究动态的设计。
4、音乐性。
儿歌能琅琅上口,易记易诵,音乐性强是其重要特点,这主要表现在韵律和节奏等外在形式方面。
童话的特征有:
1、幻想——童话的基本特征
童话的幻想是从故事的几个基本因素去表现自己的独性。
一是地点二是人物三是情节四是时间
2、荒诞是童话必不可少的美学品格
荒诞是作家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变异甚至将生活的真实故意大幅度进扭曲,使现实中的实际现象具有非常离奇古怪、玄妙无比的形式。
3、拟人、夸张、象征是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段
童话中拟人化的角色往往取得双重身份,它们似人非人,似物非物,因此,作品既要象征性地赋予其深刻的“人性”,又要适当地保留、突出其部分“物性”。
童话的夸张不能失实,要建立在真实的现实基础上。
象征是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最大程度的概括力和表现力来表现某一思想、某一事件或某一现实的特征。
幼儿童话中象征义应该趋于单一、明确、浅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