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美学蕴涵_1

合集下载

浅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浅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浅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儿童文学是一种有机的审美性的结构,所以它是很注重审美性的。

总的来说,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纯真。

也就是说相信和认可生命中美好善良这一点,对世界上的人和物都抱有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

2.稚拙。

我理解为是一种天真无邪的童趣,也就是说总是抱着很简单的思想看待事物,不会把事情想得那么的复杂,时常给人一种活泼可爱的感觉。

3.欢愉。

顾名思义就是让人觉得开心快乐,给人一种发自内心的轻松的愉悦感。

4.变幻。

个人理解为是一种不合乎常理的变化,如魔法,变身,飞天等等。

但是这种变幻却让人接受和向往。

5.质朴。

我觉得在儿童文学中可以表现在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它所描写的事情是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场面,还有,就是它所用的语言并不十分华丽,就是一些简单文字的组合,总的来说就是平时,朴素的语言。

下面,我就以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小红帽》为例,浅谈一下它所表现出来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1.质朴:我们都知道小红帽的故事很简单,就是讲述小红帽在给外婆送糕点的路上被大灰狼欺骗了,最后在猎人的帮助摆脱了大灰狼的故事。

就从这个故事描写的内容来看,就体现出了儿童文学质朴的文学特质。

因为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小朋友在回家或者去玩的路上遇到动物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所以觉得故事很朴素。

另外,故事的语言都很平实,就是用一些简单的陈述句来组成一个故事,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每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只要一看就会明白它在讲什么。

2.纯真:小红帽在去奶奶家的路上遇到大灰狼,大灰狼跟她说话,小红帽她一点也不觉得害怕,还礼貌地跟大灰狼回答了大灰狼所有的问题。

在途中,大灰狼故意延长时间叫小红帽欣赏路边的花朵,不要一直顾着往前走。

小红帽她看到森林的花真的很美,于是就走到了森林的深处去摘花了,她根本没想到大灰狼会去吃掉她奶奶,她心里还想着摘一朵花送给奶奶让奶奶高兴高兴。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帽她很纯真,相信大灰狼也是善良的人。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幼儿文学是以满足幼儿审美需求为目的的文学体裁,它在儿童的心灵世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指的是对这种文学体裁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进行研究和探索。

本文将从幼儿文学的特点、美学要素以及美学意蕴的表现等方面进行探讨。

幼儿文学具有符号性、情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幼儿文学能够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

符号性使得幼儿文学能够通过文字和图画等形式传递信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

情感性使得幼儿文学能够表达幼儿的情感,引发幼儿的共鸣和体验。

多样性使得幼儿文学具有不同形式、内容和风格,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幼儿文学美学要素包括意象、节奏、韵律、形式等。

意象是幼儿文学中所描绘的形象,它通过文字和图画等形式呈现给幼儿,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节奏和韵律是幼儿文学中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它们能够给幼儿带来美的享受。

形式是幼儿文学的表现形式,包括故事、诗歌、童谣等,不同的形式能够激发幼儿不同的审美感受和认知活动。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表现主要有情感表达和认知启迪两个方面。

情感表达是幼儿文学通过文字和图画等形式表达幼儿的情感,使幼儿能够在情感的交流中得到满足和成长。

认知启迪是幼儿文学通过描述事物的特点、过程和关系等,启发幼儿进行思考和认知。

通过幼儿文学,幼儿可以感受到美的存在,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是对幼儿文学的深度思考和研究,它有助于揭示幼儿文学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在幼儿文学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使幼儿能够在欣赏和创作幼儿文学作品中得到艺术享受和心灵成长。

我们也要重视幼儿文学创作的质量,提高幼儿文学的艺术水准和表现力,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文学作品。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对于幼儿文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幼儿文学中的美学要素和美学意蕴,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幼儿文学的本质,帮助幼儿得到全面的艺术教育和培养。

儿童文学的美学蕴涵

儿童文学的美学蕴涵
中图分类 号 :2 I8 文献 标志码 : A
二 十世纪 德 国哲 学 家海 德 格尔 提 出 了人类 理 想存 在 的一种 方 式 , 就 是 “ 意地 栖居 在 大地 之 那 诗 上” 。诗 意 的存在 成 为人 们最 本 真 、 最理 想 的生 存 状态 , 者 可 以这 么 说 , 可 以 不 是一 个 诗 人 , 或 你 但 不 能 不是一 个 诗 意 的栖 居 者 。优 秀 的文 学作 品以 其 优美 的语 言 , 向读者 展示 着具 体 生 动 的形 象 , 表 达 着人 们 的喜 怒哀 乐 ,为读者 提 供 了 巨大 的创 造 和 想象空 间 。正如 孔子所 说 :诗 , 以兴 , 以观 , “ 可 可 可 以群 , 以怨” 《 语 邛日 》 。 可 (论 货 )
界, 在他们的世界里小狗会说话 , 猫被老鼠耍得团 团转, 连胖胖的小猪也会使出降龙十八掌……这一 切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地不容置疑。 儿童正是这样通 过 这种泛灵 论 的观念 ,赋 予整 个世 界 以情感 和意
识, 使这个世 界 变得更 加 绚烂 多彩 , 到处 充满蓬 勃
昂扬 的生命力 。
论’ 是与 原始 意识 中的 ‘ 万物 有灵论 ’ 同构 对应 的。
密伙伴。儿童文学在开启心智 、 陶冶情操 、 发展审
美能力、 完善人格构建 、 身心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
收 稿 日期 :080—4 20—90
作为生命黎明时期 的儿童 ,他们的思维对外在真
作 者简 介 : 周新凤(92 ) r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 级美学硕士研究生,— a : o nz 10 6 .m 18一 , l 女, f 07 E m ie f gi 3@13 o 。 laa 2 e
儿 童泛灵观念 。”] 1 儿童 的世界是个 色彩斑斓 的世 2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概述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概述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一、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的内涵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那些相对于成人 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 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性。这些艺术品性 与儿童的生命内蕴和精神特征之间有着更为深 刻和内在的联系。
一、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的内涵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某些具体审美要素 的构成具有共同性,当这些要素以不同的途径 和方式、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分别出现在儿童文 学和成人文学作品中时,它们就可能获得一种 体现各自艺术面貌的审美效果。 结论: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其审美指向 和 效果,与成人文学不同。
鸟树
(节选)
…… 冬冬小心地把绳子解开,对小鸟说:“小鸟,小鸟,你别生 气,快心里很难过。他们对小鸟那么好,小鸟为什么 死了呢? 冬冬转了转眼珠,突然说:“大班的哥哥把几颗花生埋在 泥里,就能长出好多花生来,我们把小鸟埋在泥里,一定也会 长出好多小鸟来的,你说对吗?”扬扬点点头。 他们挖了一个坑,把小鸟轻轻地放在坑里,又轻轻地给它 盖上一层土,还从篱笆旁边的葡萄树上,折了一根枝条,插在 那儿。
“不”蛤蟆伸个懒腰说,“不会有我的信,我再也不去等 了。”青蛙往窗外看了看蛤蟆的信箱,对蛤蟆说: “蛤蟆,今天准有人来这儿给你送信的。” “别骗我,”蛤蟆还是不信。“永远也不会有人给我写 信。” 青蛙又朝窗外看了看,蜗牛还是没到,蛤蟆说:“青蛙, 你为什么老是往窗外看?” 青蛙说:“我在等信哪!告诉你,是我给你寄了一封信” 蛤蟆跳起来,拍着手说:“喔!那真是太好了。” 于是,青蛙和蛤蟆一起,一直等到第四天,当蛤蟆读着信时, 笑得合不拢嘴。
虎助的尾巴 (节选)
……
“嗯哼,哦哼!我穿着新裤子呐!” 老虎虎助想夸耀自己的裤子,就到袋鼠小路家去了。“嗯哼, 哦哼!瞧瞧我的裤子。” 他挺起胸,啪啪地敲打凸出的肚子。 “唔——”小路哼了一声,围着虎助转了一圈,不,又转了一 圈。 “不,不得了!虎助,你美丽的尾巴没有啦!” “岂、岂有此理!” 虎助用手摸屁股:“呀,真的!对啦,是我慌慌张张忘在家里 啦!”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幼儿文学是指专门为幼儿编写的文学作品,它是孩子认知世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

幼儿文学的美学意蕴,就是它所具有的可感知、可欣赏、可体验的审美价值,它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在的精神寄托。

探寻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本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幼儿文学的形式美幼儿文学的形式美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音韵、语调、押韵、节奏、语言、图画等各种美的形式美学特征。

与成人文学相比较,幼儿文学形式更加简洁、明快;语言更加优美、生动;绘画更加可爱、鲜明。

例如,《三只小熊》中的语言简单流畅,既表现了熊的天真活泼,又展现了深厚的亲情;《毛球球的冤屈》的色彩绚丽多彩,小动物们的形象可爱、诙谐,引人入胜。

幼儿文学的情感美是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情感体验与共鸣。

它通过对人、动物、花草、星月等天地万物的描写,表现出幼儿最为关注、熟悉和需要的情感。

例如,在《大耳朵图图》中,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但他们一起互相帮助、包容、理解,并最终环环相扣地解决问题,传递出了一种团结友爱的情感;《大青蛙和小白鼠》中,大青蛙和小白鼠之间的友情,使人产生了深深的感动。

幼儿文学的思想美是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的深邃程度和人文价值。

它通过对世界界的认识和人生价值的贡献来影响幼儿的心灵和思想。

例如,《鱼儿跳上天》中小鱼突破自我,勇敢追求梦想,讲述了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抒发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小火车头张飞》以童话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习到鲁迅先生《自嘲》中的那句“一切事情都要看开”,引导孩子们形成求知欲、创新意识、正确价值观。

通过对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欣赏幼儿文学所蕴含的深厚内涵,了解它所承载的丰富文化信息和亲情友爱、勇气、坚忍不拔、拥有追求梦想等体现着精神追求的品质,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支撑。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
幼儿文学是指特别为幼儿创作的文学作品,其目的在于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和心理发
展需求。

幼儿文学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幼儿良好审美品味和丰富内
心世界的使命。

幼儿文学的美学意蕴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内容和情节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
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上。

幼儿文学的美学意蕴体现在作品的内容和情节上。

幼儿文学作品通常以幼儿生活的片
段或幼儿喜欢的事物为素材,这种贴近幼儿现实生活的内容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并激发
他们对于世界的好奇心。

幼儿文学作品注重情节的发展和设置,采用简单明了的叙事方式,情节清晰流畅,让幼儿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

这样的内容和情节设置能够让幼儿获得审美
的愉悦和满足,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文学的美学意蕴还体现在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上。

幼儿文学作品通常采用朗朗
上口的语言和押韵的文体,如韵文、童谣等。

这样的语言形式能够提高幼儿对于声音和语
调的敏感度,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使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词汇和句式,让幼儿能够轻松理解和模仿。

这样的语言和表达方
式能够使幼儿对于文学作品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接纳,使幼儿能够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旨在探索如何通过文学作品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其
审美能力和提高其文学素养。

只有通过对幼儿文学的美学意蕴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才能够
创作出更具有迷人魅力和教育意义的作品,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和心理发展需求,促进幼
儿良好的人格和智力发展。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摘要】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是对幼儿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本文从幼儿文学的基本特点和美学意蕴入手,分析了幼儿文学作品中的美学表现和对幼儿审美情感的培养作用。

通过探讨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艺术表达手法和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揭示了幼儿文学在培养儿童审美情感和想象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重要性,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幼儿文学在儿童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通过对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幼儿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关键词】关键词:幼儿文学、美学意蕴、基本特点、美学表现、审美情感培养、艺术表达手法、儿童成长、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幼儿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意蕴和艺术表达。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幼儿文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教育启迪他们的心灵,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旨在深入挖掘幼儿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美学内涵,探讨其对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幼儿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还可以引导我们发现幼儿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温暖。

通过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审美分析和艺术解读,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一文学形式的独特魅力,进而推动幼儿文学美学意蕴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创新。

2. 正文2.1 幼儿文学的基本特点及美学意蕴幼儿文学的基本特点是以幼儿为读者对象,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简单生动,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

在幼儿文学中,美学意蕴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内容的美学表现,包括情节设置、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

幼儿文学作品能够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塑造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同时运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寓意深刻,意蕴丰富。

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审美情感的培养非常重要。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

幼儿文学美学意蕴的探寻
幼儿文学的美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语言简单易懂
幼儿文学中的语言不需要很繁琐华丽,通常使用简单易懂的词汇,语言简明清晰,轻
松自然。

同时,还会融入押韵、重复等元素,使得孩子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如,莫泊桑的《小王子的玫瑰》一书中,“我们只看到了黑暗,这也是因为我们看
不清星星的光芒”这句话,简单易懂,却非常有道理。

这样的话能唤起孩子的思考,使他
们对于抽象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情感共鸣
幼儿本着个体化特点,情感的表达显得越来越重要。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
于感知形式的推理仅限于感情经验,因此,幼儿文学在语言上会融入大量情感体验的描述,使孩子能够通过阅读进一步认识自己,触发情感共鸣。

比如,《小熊宝宝》系列就很好的诠释了幼儿文学的情感共鸣,通过描述小熊宝宝的
日常生活情感体验,让孩子更容易透过小熊宝宝的心理体验自我呈现,增强自我认知。

三、独特的形式
幼儿文学不仅仅是内容的传递,也是形式的体现。

形式丰富多彩,使孩子能够更快乐
且更有兴趣的接受阅读,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比如说,趣味性强、语言简短直白、元素多样的绘本,用鲜艳的颜色、生动的插图为
孩子提供了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阅读体验。

综上所述,幼儿文学中的美学意蕴主要包括:语言简单易懂,情感共鸣以及独特的形式。

通过这三项美学特点,幼儿文学得以更加深入的与孩子的心理需求接轨,从而更好的
传递知识,帮助孩子的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儿童文学的美学蕴涵儿童文学的美学蕴涵周新凤,刘延福(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摘要:儿童文学是文学的形态之一,它适应儿童的审美天性,契合儿童心理特点,能满足儿童的诗性智慧以及多层次的审美需要。

儿童文学作品中包含的童年情趣、成人视角的积淀以及特有的艺术韵律,表现出鲜明的审美特质和诗性智慧,有着丰富的美学蕴涵,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儿童文学;审美特质;诗性智慧;美学蕴涵中图分类号:I 28 文献标志码:A 二十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了人类理想存在的一种方式,那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诗意的存在成为人们最本真、最理想的生存状态,或者可以这么说,你可以不是一个诗人,但不能不是一个诗意的栖居者。

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向读者展示着具体生动的形象,表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创造和想象空间。

正如孔子所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

对儿童而言,能为他们理解和接受的文学作品当属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是指那些与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及阅读能力相1/ 14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它包括有幼儿文学、童年文学(狭义的儿童文学)与少年文学三个层次,其中以小学阶段的儿童为读者对象而创[1]P26它包括儿童诗、童话、神话、儿童故事等。

作的童年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主体与核心。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适应了儿童纯真、稚朴、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审美天性,契合了儿童形象性、泛灵论的心理特点,满足了儿童的诗性智慧以及多层次的审美需要。

因而,它受到了儿童的喜爱与欢迎,成为孩子们不可缺少的亲密伙伴。

儿童文学在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发展审美能力、完善人格构建、身心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郭沫若说: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从儿童感情教育、美德教育着手。

他认为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在于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在于人性之熏陶。

这就是说孩子一踏进社会,就能在儿童可阅读的文学作品里熏陶成长,这些作品就能像雨露一样滋润孩子的心田,丰富他们的心灵与情感,让孩子在启蒙教育之始就能感受着诗意的生活,受到真善美的启迪。

一、泛灵论儿童的审美意识与审美特点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思维是一种处于我向思维与社会思维之间的思---------------------------------------------------------------最新资料推荐------------------------------------------------------ 维,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思维。

这种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主客体不分,即把主观的东西客观化,把世界人格化。

皮亚杰把儿童意识中这种物我不分、主客不分,客体对主体的依赖关系称作为依附(adhere)。

随着儿童智力的发展,主体与客体逐渐分化,这种依附也就逐渐减弱。

不同程度的依附有不同形式,儿童泛灵论即是最重要的一种。

国内儿童文学专家谭旭东认为:儿童意识中的泛灵论是与原始意识中的万物有灵论同构对应的。

作为生命黎明时期的儿童,他们的思维对外在真理世界的把握与原始人一样处于混乱状态,分不清物理与心理世界,分不清思维的主体与思维的对象,也就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的东[2]儿童的世界是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在他们的世界里小狗西,这就导致了儿童泛灵观念。

会说话,猫被老鼠耍得团团转,连胖胖的小猪也会使出降龙十八掌这一切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地不容置疑。

儿童正是这样通过这种泛灵论的观念,赋予整个世界以情感和意识,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绚烂多彩,到处充满蓬勃昂扬的生命力。

儿童特有的诗性智慧和他们所具有泛灵论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更3/ 14容易移情。

面对客观世界的对象,他们充满信心地想象,没有任何东西能压制他们或者能对他们施加影响。

给审美对象以生命和灵魂的是他们自己,他们就是这个王国的主宰。

在他们的世界里,强大的灰太狼可以成为永远的失败者,而作为弱者的喜羊羊、美羊羊甚至整天就知道吃饭睡觉的懒羊羊,都可以战胜强大的灰太狼和狡猾的红太狼。

动画片《猫和老鼠》更是完全颠倒了现实世界中的猫和老鼠关系,猫咪 Tom 和老鼠 Jerry 是一对欢喜冤家,他们常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天翻地覆,小老鼠 Jerry 总是不会受到任何真正的伤害,而作为猫的 Tom 却被老鼠耍得团团转,总是难免受些皮肉之苦。

然而,这一切在现实世界中看似绝对不可能存在和发生的事情,在儿童看来是那么理所当然。

而这种投射活动本身通常是一种不受意识控制之下的无意识过程。

由于无意识的情感具有潜在的统摄作用,当儿童沉浸在某种情感状态之中时,他们不会有意掩饰自己的感受笑,就痛痛快快、酣畅淋漓,甚至不惜把自己笑到沙发底下;哭,也是气震山河,让大人不知所措。

他们对艺术作品作出情感应对时,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情感弥漫---------------------------------------------------------------最新资料推荐------------------------------------------------------ 在对艺术文本的直觉和想象中。

儿童意识中的泛灵论是儿童文艺作品的根本生命力所在,是艺术魅力的源泉之一。

比如动画片《哪吒传奇》中哪吒的形象:他手执混天绫、身挂乾坤圈、脚踏风火轮,锄强扶弱,极富正义感;他自由、任性、倔强、叛逆,但又是那么地合乎情理,使得所有的观众都为他叫好。

勇敢正义、聪明灵活、开朗乐观的哪吒成为儿童心目具有英雄性的独创形象。

这里的哪吒,契合了儿童文学的泛灵论观念,也符合儿童文学的人造论精神。

而哪吒之所以吸引儿童,完全在于这个形象契合了儿童意识中自我中心思维的敏感性,契合了儿童审美经验诗性智慧和原始思维。

二、童年情趣与成人视角儿童文学创作的内在要求儿童意识中的泛灵论,体现了儿童具有与成人不同的审美意识与审美倾向。

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时就应该根据儿童的这种审美特质,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创作出适应儿童审美需求的文学作品。

与一般的文学活动相同,儿童文学活动(文学创作-作品生成-文学欣赏)主要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性活动。

审美是儿童文学的本质所在。

5/ 14儿童文学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运用适应儿童的艺术手段而创造的,反映儿童生存其中的现实生活的美丑属性并体现出作家审美意识的文学作品。

它涵盖着创作者以及儿童的审美观点、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

儿童文学作品以儿童乐于接受的优美形式呈现出来,激起儿童读者的美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多层次的审美要求,引导他们提升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趣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是指其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基本审美特征和艺术品性。

郭沫若早在 1921 年就曾指出:儿童文学的世界总带些神秘的色彩,有种不可思议的美,有种不可思议的光,儿童文学当具有秋风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决不像一张白纸。

儿童文学当具有晶莹宝玉的莹澈,然而决不像一块玻璃。

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与儿童审美感受力相契合的。

同时,儿童文学作品也是成人感悟生活的沉淀与激发。

因此,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在于儿童与成人两种审美意识的冲撞与调和。

(一)童年情趣儿童文学创作应有的期待视野童年情趣是儿童文学所独具的审美意象,是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的主要表现形式。

纯真是儿童生命中固有品性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儿童文学作品纯真美的客观来源。

---------------------------------------------------------------最新资料推荐------------------------------------------------------ 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其著名的童心说中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3]P90 他认为,童心即情感表达的真实自然,无任何的外在掩饰。

童心就是真心。

真包含着多重含义:一方面,儿童用那份自然原初之心去体验周围世界,没有任何前在的爱恨憎恶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规范的限制;另一方面,那份体验后的感觉是真实本然的,不受任何来自社会和世俗的影响,所以这份体验又是真实而澄明的。

这份纯真是舞动的风、跳动的火,清明而炽烈,是成人世界根本不存在的儿童世界所特有的生命体验。

因此,如果创作者没有一颗绝假纯真的童心,就无法创作出有鲜活生命力的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作品应该蕴含着深刻的童年情趣。

儿童的赤子之心有着极大的发展和塑造的空间,特别需要美的陶冶、爱的滋润,以有利于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

而这所有的一切的前提是儿童首先要接受这个作品,所以儿童文学作品的首要条件就是作品必须富有童年情趣。

7/ 14比如曹文轩的《草房子》,它是一部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说,描写了善于异想天开、顽皮淘气的桑桑难忘的小学生活。

小说中的每一个页面、每一个行段都是一副纯美的画面,那纯真的人儿、纯真的灵魂、纯真的友谊以及那一声声纯真的童音、一首首纯真的童谣仿佛让人重新回到了幼时的油麻地,找回了失落已久的童年的纯真与感动。

故事中充满了多彩绚烂的梦想和天真的情趣,让人读来禁不住回忆起儿时的自己。

书中运用了比喻、对比、反语、双关等手法,由语言、情景的不协调构成喜剧的矛盾冲突,造成趣味性和幽默效果,构成一种清新、轻松、隽永的欢愉之美。

(二)成人视角的积淀儿童文学创作的应有之义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可能是童年情结的驱使,然而创作者毕竟是成年人,历经岁月的磨蚀和社会生活环境的涤荡,所以,体现在作品中的童年体验已经不可能完全属于儿童的心态。

作为读者的儿童,其审美实践比起成年人来说要少很多,并且儿童与审美活动有关的各种心理活动也未能充分地发展,因此儿童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理解和思考能力等也相对较弱。

而且儿童由于体能的局限和心智发展的局限,其活动的范围、广度及深度也相应受到极大的限制。

与之相对,作为儿童文学创作主体的成年人,其身心发育的成熟、其人生阅历的丰富、其审美实践的深度和广度,都决定了儿---------------------------------------------------------------最新资料推荐------------------------------------------------------ 童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美是一种成熟的美,既有着较广阔的审美视野、较丰厚的审美内涵,又有较鲜明独特的审美个性、较多样化的审美表现形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