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实验报告II

合集下载

软件工程试验报告

软件工程试验报告

软件工程试验报告第一篇:软件工程试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需求分析(所属课程:软件工程概论)1.实验目的1.选择要设计的系统,使用UML进行需求分析,了解所要完成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接口需求等。

2.学习实使用Rational Rose 或其它软件工程工具绘制用例图、活动图。

2.实验内容使用Rose 绘制系统的用例图。

1.Rational Rose介绍Rational Rose是基于UML而产生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建模工具。

(1)Rational Rose的特点:λ支持多种语言,如Ada、CORBA、Visual Basic、Java等;λ支持模型的Internet发布;λ可以生成简单、清晰且定制灵活的文档;λ双向工程保证了模型和代码高度一致;λ支持逆向工程,建立代码框架;λ支持多种关系型数据库的建模;λ从需求分析到测试,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都为团队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Rational Rose的作用λ整个开发团队可以使用用例图,来获得一个系统高层次的视图,并且可以协商项目的范畴;λ项目经理可以使用用例图和文档,把项目分解成便于管理的多个模块;λ系统分析员和客户在看到用例规格描述文档的时候,就可以明白系统将会提供什么样的功能;λ技术编写者在看到用例规格描述文档时,就可以着手编写用户手册和培训计划;λ系统分析员和软件开发者在看到时序图和协作图时,就可以明白整个系统的逻辑流程、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消息2.安装Rational Rose ①双击Rational Rose 2007的安装程序,进入安装界面;按照系统提示一步一步完成系统的安装。

其中在选择安装产品时,选择“Rational Rose Enterprise Edition”;并且在设置创建程序位置时,选择创建一个本地的应用程序而非网络的,即选择“Desktop installation from CD”。

②安装成功,进入Rational Rose界面,如图1-1所示。

天津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实验报告II

天津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实验报告II
订单类和库存类都是是图书类的父类,这三个类都是实体类。
管理员类和工作人员类是控制类。
顾客类是边界类。
系统对象图:
附录(可包括源程序清单或其它说明)
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基本掌握了Ration Rose画类图和对象图的基本操作,也让我感受到想和做有很大的差距,以前总觉得画类图很简单,但当真正画的时候,就感到有些困难,因为需要考虑每个类的属性,以及各个类之间的关系,以后实验课我会继续努力的。
天津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2017至2018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软件工程
学号
年级
2015
专业
计算
教学班号
3
实验地点
7-215
实验时间
2017年11月14日第三节至11月14日第四节
考核标准
实验过程
25分
建模质量
20分
回答问题
15分
实验报告
30分
特色
功能
5分
考勤违纪情况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5分
实验成绩
成绩栏
考核内容
评价在实验课堂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态度、建模过程等内容。
○功能完善
○功能不全
○有小错
○质量很差
○正确
○基本正确
○有提示
○无法回答
○完整
○较完整
○一般
○内容少
○无报告
○有
○无
○有
○无
其它批改意见:
教师签字:
实验(二)
实验名称
系统分析与对象类建模
软件环境
Windows操作系统、Rational Rose等软件

天津理工大学数据结构实验报告2

天津理工大学数据结构实验报告2
栈底的位置固定不变,栈顶的位置随着进栈和退栈操作而动态变化,所以顺序栈需要 一个变量top来指示当前栈顶的位置。 1.1 初始化栈 为顺序栈分配连续的栈空间,同时置空栈; 1.2 判断栈是否为空栈 空栈标志为:栈顶指针=栈底指针; 1.3 销魂栈 栈为空则返回1,否则返回0; 1.4 进栈操作 首先判断栈的状态,若未满,则top+1,然后将入栈元素置于栈顶指针top所指的存储单元 中,使之指向新的栈顶,若栈满,发生"上溢",程序退出。 1.5 退栈操作 首先判断栈的状态,若不空,则top-1,使其指向新的栈顶,若为空,发生"下溢",程序 退出。 2. 运用顺序栈结构实现回文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nt judge_huiwen(char a[],int n){ //判断一个字符串是否是回文 SeqStack *s; s=InitStack(); int i=1,j=1; while(i<=n/2){ Push(s,a[i]); i++; } if(n%2!=0)i++; while(i<=n&&j==1){ if(a[i]==Pop(s)) i++; else{j=0; break; } } return j;
使用栈,将字符串的前一半入栈,再依次出栈,与后一半进行比较,若不相等,则不 是回文,否则是回文 2.1 初始化栈s; 2.2 利用i记录循环次数,i的初始值为1,循环直到i=字符串的一半时结束 字符串下标为i的字符依次入栈。 2.3 若字符串长度为偶数,i值不变,否则i+1; 2.4 利用while循环,依次比较下标为i的字符串中的字符与出栈元素是否相等,以j=1, 作为标志,若不等j=0并打断循环 2.5 返回j的值,j=1,则字符串是回文,否则不是回文 3. 主函数 3.1 首先输入字符串的长度,然后依次输入字符; 3.2 输出字符串; 3.3 调用函数判断字符串是否是回文。

天津理工大学编译原理实验2语法分析

天津理工大学编译原理实验2语法分析

天津理工大学编译原理实验2语法分析实验报告学院(系)名称: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项目实验二:语法分析课程名称编译原理课程代码2016年4月21日第1、2节实验时间 2016年4月26日第3、4节实验地点计算机软件实验室7-220 2016年4月28日第1、2节批改意见成绩教师签字: 实验内容:可选择LL1分析法、算符优先分析法、LR分析法之一,实现如下表达式文法的语法分析器:(1)E?E+T | E-T | T(2)T?T*F | T/F | F(3)F?P^F | P(4)P?(E) | i实验目的:1(掌握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2(正确理解LL1分析法、算符优先分析法、LR分析法的设计与使用方法。

实验要求:1(按要求设计实现能识别上述文法所表示语言的语法分析器,并要求输出全部分析过程;2(要求详细描述所选分析方法针对上述文法的分析表构造过程;3(完成对所设计语法分析器的功能测试,并给出测试数据和实验结果;4(为增加程序可读性,请在程序中进行适当注释说明;5(整理上机步骤,总结经验和体会;6(认真完成并按时提交实验报告。

第1页共13页【实验过程记录(源程序、测试用例、测试结果及心得体会等)】使用的是LL(1)分析法,其分析表的构造方法和构造过程如下: 实验源代码: #include<iostream>#include<cstring>#define size 1024using namespace std;int getLength(char str[size]) {int i=0;while(str[i]!='\0')i++;return i;}int getstringLength(string str) {int i=0;while(str[i]!='\0')i++;return i;}char gettop(char stack[size],int top) {if(stack[top]!='\0')return stack[top];elsereturn '#';}void popstack(char *stack,int *pointer){int p=*pointer;cout<<"\tPopup "<<stack[p]<<" out!";stack[p]='\0';(*pointer)--;}void pushstack(char *stack,int *pointer,string str) {int i=0;int length=getstringLength(str);cout<<" push "<<str<<" in stack reversed order."; for(i=length-1;i>=0;i--){(*pointer)++;第2页共13页stack[(*pointer)]=str[i];}}int getcol(char top) {switch(top){case '+':return 0;case '-':return 1;case '*':return 2;case '/':return 3;case '^':return 4;case ')':return 5;case '#':return 6;case '(':return 7;case 'i':return 8;default:cout<<"Error! This character string is not this grammer`s sentence."<<endl;return -1;}}void show(char str[size],int index){int length=getLength(str);if(index!=-1)cout<<"\t";for(int i=index+1;i<length;i++)cout<<str[i]; }int main(){char str[size];//接受字符串的数组char stack[size];//进行比对的栈int pointer=-1;//指向栈顶的指针int length=0;//记录字符串长度int index=0;//记录输入字符串第3页共13页char top;int i,j;//i表示行,j表示列string production;bool match=false;string table[7][9]={ // + - * / ^ ) # ( i/* E */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TX", "TX",/* X */ "+TX", "-TX", "error", "error", "error", "empty", "empty", "error", "error",/* T */ "error","error","error","error","error","error","error","FY","FY", /* Y */"empty","empty","*FY","/FY","error","empty","empty","error","error", /* F */ "error","error","error","error","error","error","error","PZ","PZ", /* Z */"empty","empty","empty","empty","^F","empty","empty","error","error", /* P */ "error","error","error","error","error","error","error","(E)","i"};cout<<"Please input character string: ";cin>>str;length=getLength(str);str[length]='#';str[length+1]='\0';// cout<<length<<endl;// cout<<table[0][0]; //已验证可以实现cout<<"符号栈\t当前符号\t输入串\t\t\t\t说明"<<endl;pointer++;stack[pointer]='#';pointer++;stack[pointer]='E';//初始化栈,使栈底是 #Ewhile(str[index]!='\0'){top=gettop(stack,pointer);switch(top){case 'E':i=0;//第1行j=getcol(str[index]);production=table[i][j];if(production=="error"){cout<<"Error! This character string is not this grammer`s sentence."<<endl;return 0;}else if(production=="empty"){cout<<"\n";show(stack,-1);cout<<"\t"<<str[index]<<"\t";show(str,index);popstack(stack,&pointer);第4页共13页}else //说明可以进行分解非终结符{cout<<"\n";show(stack,-1);cout<<"\t"<<str[index]<<"\t";show(str,index);popstack(stack,&pointer);pushstack(stack,&pointer,production);}break;case 'X':i=1;//第2行j=getcol(str[index]);production=table[i][j];if(production=="error"){cout<<"Error! This character string is not this grammer`s sentence."<<endl;return 0;}else if(production=="empty"){cout<<"\n";show(stack,-1);cout<<"\t"<<str[index]<<"\t";show(str,index);popstack(stack,&pointer);}else //说明可以进行分解非终结符{cout<<"\n";show(stack,-1);cout<<"\t"<<str[index]<<"\t";show(str,index);popstack(stack,&pointer);pushstack(stack,&pointer,production); }break;case 'T':i=2;//第3行j=getcol(str[index]);production=table[i][j];if(production=="error"){cout<<"Error! This character string is not this grammer`s sentence."<<endl;第5页共13页return 0;}else if(production=="empty"){cout<<"\n";show(stack,-1);cout<<"\t"<<str[index]<<"\t";show(str,index);popstack(stack,&pointer);}else //说明可以进行分解非终结符{cout<<"\n";show(stack,-1);cout<<"\t"<<str[index]<<"\t";show(str,index);popstack(stack,&pointer);pushstack(stack,&pointer,production);}break;case 'Y':i=3;//第4行j=getcol(str[index]);production=table[i][j];if(production=="error"){cout<<"Error! This character string is not this grammer`s sentence."<<endl;return 0;}else if(production=="empty"){cout<<"\n";show(stack,-1);cout<<"\t"<<str[index]<<"\t";show(str,index);popstack(stack,&pointer);}else //说明可以进行分解非终结符{cout<<"\n";show(stack,-1);cout<<"\t"<<str[index]<<"\t";show(str,index);popstack(stack,&pointer);pushstack(stack,&pointer,production);第6页共13页}break;case 'F':i=4;//第5行j=getcol(str[index]);production=table[i][j];if(production=="error"){cout<<"Error! This character string is not this grammer`s sentence."<<endl;return 0;}else if(production=="empty"){cout<<"\n";show(stack,-1);cout<<"\t"<<str[index]<<"\t";show(str,index);popstack(stack,&pointer);}else //说明可以进行分解非终结符{cout<<"\n";show(stack,-1);cout<<"\t"<<str[index]<<"\t";show(str,index);popstack(stack,&pointer);pushstack(stack,&pointer,production);}break;case 'Z':i=5;//第6行j=getcol(str[index]);production=table[i][j];if(production=="error"){cout<<"Error! This character string is not this grammer`s sentence."<<endl;return 0;}else if(production=="empty"){cout<<"\n";show(stack,-1);cout<<"\t"<<str[index]<<"\t";show(str,index);popstack(stack,&pointer);第7页共13页}else //说明可以进行分解非终结符{cout<<"\n";show(stack,-1);cout<<"\t"<<str[index]<<"\t";show(str,index);popstack(stack,&pointer);pushstack(stack,&pointer,production);}break;case 'P':i=6;//第7行j=getcol(str[index]);production=table[i][j];if(production=="error"){cout<<"Error! This character string is not this grammer`s sentence."<<endl;return 0;}else if(production=="empty"){cout<<"\n";show(stack,-1);cout<<"\t"<<str[index]<<"\t";show(str,index);popstack(stack,&pointer);}else //说明可以进行分解非终结符{cout<<"\n";show(stack,-1);cout<<"\t"<<str[index]<<"\t";show(str,index);popstack(stack,&pointer);pushstack(stack,&pointer,production); }break;case '+':switch(str[index]){case '+':cout<<"\n";show(stack,-1);cout<<"\t"<<str[index]<<"\t";第8页共13页show(str,index);cout<<"\tMatch + ! ";//" Popup + and next char in."<<endl;popstack(stack,&pointer);match=true;break;default:cout<<"Error! This character string is not this grammer`s sentence."<<endl;return 0;}break;case '-':switch(str[index]){case '-':cout<<"\n";show(stack,-1);cout<<"\t"<<str[index]<<"\t";show(str,index);cout<<"\tMatch - ! ";//Popup - and next char in."<<endl;popstack(stack,&pointer);match=true;break;default:cout<<"Error! This character string is not this grammer`s sentence."<<endl;return 0;}break;case '*':switch(str[index]){case '*':cout<<"\n";show(stack,-1);cout<<"\t"<<str[index]<<"\t";show(str,index);cout<<"\tMatch * ! ";//Popup * and next char in."<<endl;popstack(stack,&pointer);match=true;break;default:cout<<"Error! This character string is not this grammer`s sentence."<<endl;return 0;}break;case '/':第9页共13页switch(str[index]){case '/':cout<<"\n";show(stack,-1);cout<<"\t"<<str[index]<<"\t";show(str,index);cout<<"\tMatch / ! ";//Popup / and next char in."<<endl;popstack(stack,&pointer);match=true;break;default:cout<<"Error! This character string is not this grammer`s sentence."<<endl;return 0;}break;case '(':switch(str[index]){case '(':cout<<"\n";show(stack,-1);cout<<"\t"<<str[index]<<"\t";show(str,index);cout<<"\tMatch ( ! ";//Popup ( and next char in."<<endl;popstack(stack,&pointer);match=true;break;default:cout<<"Error! This character string is not this grammer`s sentence."<<endl;return 0;}break;case ')':switch(str[index]){case ')':cout<<"\n";show(stack,-1);cout<<"\t"<<str[index]<<"\t";show(str,index);cout<<"\tMatch ) ! ";//Popup ) and next char in."<<endl;popstack(stack,&pointer);match=true;break;第10页共13页default:cout<<"Error! This character string is not this grammer`s sentence."<<endl;return 0;}break;case '^':switch(str[index]){case '^':cout<<"\n";show(stack,-1);cout<<"\t"<<str[index]<<"\t";show(str,index);cout<<"\tMatch ^ ! ";//Popup ^ and next char in."<<endl;popstack(stack,&pointer);match=true;break;default:cout<<"Error! This character string is not this grammer`s sentence."<<endl;return 0;}break;case 'i':switch(str[index]){case 'i':cout<<"\n";show(stack,-1);cout<<"\t"<<str[index]<<"\t";show(str,index);cout<<"\tMatch i ! ";//Popup i and next char in."<<endl;popstack(stack,&pointer);match=true;break;default:cout<<"Error! This character string is not this grammer`s sentence."<<endl;return 0;}break;case '#':switch(str[index]){case '#':cout<<"\n";show(stack,-1);第11页共13页cout<<"\t"<<str[index]<<"\t";show(str,index);cout<<"\tMatch # ! 分析成功~";//Popup # and next char in."<<endl;return 0;default:cout<<"Error! This character string is not this grammer`s sentence."<<endl;return 0;}break;}if(match){index++;match=false;}}return 0;}实验代码测试结果:下面图片是以给定文法画出的一个语法树。

大工20春《软件工程实验(二)》实验报告答案

大工20春《软件工程实验(二)》实验报告答案

大工20春《软件工程实验(二)》实验报
告答案
本次实验要求同学们使用 Git 进行版本控制,将代码提交到GitHub 上,并记录提交的过程,在实验报告中详细描述 Git 的使用。

实验步骤:
2. 创建一个本地版本库;
3. 在 GitHub 上创建一个远程版本库;
4. 将本地版本库与远程版本库进行关联;
5. 在本地版本库中进行修改,并提交到本地;
6. 完成修改后,再将本地版本库与远程版本库同步。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 如何在 GitHub 上创建一个远程版本库?
解决办法:先创建一个空的远程版本库,然后将本地版本库与
远程版本库进行关联即可。

2. 如何将本地版本库与远程版本库进行关联?
解决办法:使用命令 git remote add origin 远程版本库地址。

3. 如何将本地修改提交到本地版本库中?
4. 如何将本地版本库与远程版本库同步?
解决办法:使用命令 git push -u origin master。

本次实验让我初步了解了 Git 的使用,通过实践,进一步掌握了版本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并在 GitHub 上创建了自己的远程版本库,实践出真知,受益匪浅。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软件工程成为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能力,各大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并在其中加入了实验环节。

本篇文章将对软件工程实验报告的撰写进行探讨。

首先,软件工程实验报告的撰写应该贴近实验过程。

这意味着在实验之前,我们应该对实验内容有足够的了解,并对实验的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在实验中,我们应该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细节;在实验之后,我们应该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归纳。

只有在真正深入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经过有全面的掌握后,我们才能写出一份优秀的实验报告。

其次,软件工程实验报告的撰写应该具备科学的逻辑性和清晰的表达能力。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我们应该先明确实验的目的,并在实验结果中体现出来;同时,我们需要将实验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此外,在写实验报告时,我们应该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句式的条理清晰,以及格式的规范统一。

最后,在软件工程实验报告的撰写中,引用和参考文献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在实验报告中注明所使用的软件和工具的名称、版本号等信息,以便读者对结果进行验证和复现。

同时,在实验报告中,我们还应该引用相关的文献,为实验结果提供支撑和佐证。

总之,软件工程实验报告的撰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反映出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实验报告的撰写,力求做到准确、明确、清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软件工程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总)(二)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总)(二)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总)(二)引言概述:本文为软件工程实验报告的第二部分,旨在对实验中的相关内容和结果进行详细阐述。

在本报告中,将从以下五个大点展开讨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和测试、性能优化以及结果总结。

正文内容:一、需求分析1. 定义需求分析的目标和方法2. 收集用户需求并进行整理3. 确定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4. 确定系统的用例和场景5. 制定需求规格说明文档二、系统设计1. 选择合适的架构和设计模式2. 制定系统的结构设计和模块划分3. 定义数据库的设计和表结构4. 设计用户界面和交互流程5. 制定详细的系统设计说明文档三、编码和测试1. 使用选定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进行编码2. 编写单元测试用例并进行测试3. 进行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4. 进行用户界面测试和用户验收测试5. 进行代码的静态分析和质量评估四、性能优化1. 分析系统的瓶颈和性能问题2. 进行性能测试并收集性能数据3. 优化代码和算法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4. 使用缓存和并发控制来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5. 进行系统负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五、结果总结1. 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2. 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3. 归纳实验中的经验教训和启示4. 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5. 结尾陈述实验的意义和价值,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软件工程的实践过程,并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和测试、性能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成功完成了实验并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

然而,我们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难,但这些经历使我们更加成熟和富有经验。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改进软件工程的各个方面,以构建更加优质和高效的软件系统。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总结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总结
3
4
4
4
等边三角形
条件2“真”条件3“真”
4
3
4
5
直角三角形
条件3“假”
条件4“真”
5
2
4
5
一般三角形
条件4“假”
(3)条件覆盖
对于第一个判断:条件0<a<200取真为T1,取假为F1;
条件0<b<200取真为T2,取假为F2;
条件0<c<200取真为T3,取假为F3;
对于第二个判断:条件a<b+c取真为T4,取假为F4;
总结 :经过一学期的软工实验,深刻感到其重要性的同时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将对我在今后的软件开发过程中起极大的作用。
篇二
实验一软件工程标准化文档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国家标准GB/T8567-2006
2.熟悉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的基本内容
二、实验内容
1.搜索和下载国家标准GB/T8567-2006。
2.通过阅读国家标准GB/T8567-2006,将以下文字填写完整: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总结(3篇)
经过这学期软件工程实验的学习,深深感到用户需求对软件的重要性。成功的软件产品是建立在成功的需求基础之上的,而高质量的需求来源于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当用户有一个问题可以用计算机系统来解决,而开发人员开始帮助用户解决这个问题,沟通就开始了。
需求获取可能是最困难、最关键、最易出错及最需要沟通交流的活动。对需求的获取往往有错误的认识:用户知道需求是什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和他们交谈从他们那里得到需求,只要问用户系统的目标特征,什么是要完成的,什么样的系统能适合商业需要就可以了,但是实际上需求获取并不是想象的这样简单,这条沟通之路布满了荆棘。首先需求获取要定义问题范围,系统的边界往往是很难明确的,用户不了解技术实现的细节,这样造成了系统目标的混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2017 至2018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
学号20156433 学生姓名武霏年级2015 专业计算教学班号 3 实验地点7-215 实验时间2017年11月14 日第三节至11 月14 日第四节考
核标准实验过程
25分
建模质量
20分
回答问题
15分
实验报告
30分
特色
功能
5分
考勤违
纪情况
5分
实验成绩
成绩栏
考核内容评价在实
验课堂中
的表现,包
括实验态
度、建模过
程等内容。

○功能完善
○功能不全
○有小错
○质量很差
○正确
○基本正确
○有提示
○无法回答
○完整
○较完整
○一般
○内容少
○无报告
○有
○无
○有
○无
其它批改意见:
教师签字:
实验(二)实验名称系统分析与对象类建模软件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Rational Rose等软件
硬件环境IBM-PC或兼容机
实验目的
以“网上图书销售系统”为例,完成系统几个类的UML表示和类图。

实验内容(应包括实验题目、实验要求、实验任务等)
实验题目: 系统分析与对象类建模
实验要求:正确识别出系统中的所有实体类、边界类和控制类;给类添加必要的属性和方法;准确描述类间关系。

实验任务:1. 根据“网上图书销售系统”的用例模型,利用Rational Rose工具建立系统的类图和对象图。

2. 正确识别出系统中的所有实体类、边界类和控制类。

3. 给类添加必要的属性和方法。

4. 准确描述类间关系。

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可包括实验实施的步骤、算法描述、流程、结论等)
系统类图:
类图间各类关系的描述:
个人资料类是顾客、工作人员、和管理员类的直接父类,其中,顾客可以更改自己的个人资料,管理员可以更改工作人员的个人资料,这是一个实体类,只有属性,没有方法。

订单类和库存类都是是图书类的父类,这三个类都是实体类。

管理员类和工作人员类是控制类。

顾客类是边界类。

系统对象图:
附录(可包括源程序清单或其它说明)
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基本掌握了Ration Rose画类图和对象图的基本操作,也让我感受到想和做有很大的差距,以前总觉得画类图很简单,但当真正画的时候,就感到有些困难,因为需要考虑每个类的属性,以及各个类之间的关系,以后实验课我会继续努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