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003.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第三节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含义和主要内容价值观与伦理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内容,二者紧密联系但又彼此有差异。
伦理来源于价值并且与价值保持一致,伦理是操作层面上的价值,是把价值观念转变为行动的行为守则。
(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含义在社会工作领域,长期以来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努力,早已形成了一套专门实践的共同价值观,包括有关专业人员对人、对社会和对专业行为的系统的看法,它成为社会工作者实践的具体指南。
它规定社会工作者“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在现实中就是以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守则为准。
(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主要内容1.基本原则(1)服务对象为本(2)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3)坚持专业的权威性2.基本内容总体来看,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主要包括:(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2)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3)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4)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6)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
具体内容请参考本章第四节,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国际惯例二、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决定(难点)(一)伦理决定和伦理难题1.伦理决定的含义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决定是在一个价值情境中作出的,而专业的伦理是建立在一些最根本的价值观基础上的。
对社会工作者来说,在伦理决定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两个核心的价值观:首先,尊重受助者的尊严和独特性;其次,努力促成受助者的自我决定。
2.伦理难题的含义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涉及人与人、人与机构以及人与环境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及处境。
社会工作者经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矛盾,不仅包括资源本身的缺乏,也包括体制和政策的限制,还涉及伦理原则自身的相互制约,这就是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难题。
3.社会工作实践和伦理决定的关系社会工作过程本身是一种道德实践,它不可避免地涉及诸多的伦理决定,牵涉到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的价值观和伦理选择。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引言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职业,具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专业伦理。
它旨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倡导社会公正和人权保障。
本文将深入探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专业伦理,分析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式。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和信念,它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公正和人权保障。
1. 以人为本社会工作的核心是关注人的需求和权益。
社会工作者坚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应该被尊重和平等对待。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要求社工从个体的角度出发,与个体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发展和个人目标。
2. 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社会工作不可或缺的价值观之一。
社会工作者认为社会中存在着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现象,他们努力通过服务和倡导来减少这种不公正。
社会工作旨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升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程度,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合理的资源和机会。
3. 人权保障社会工作者是人权的捍卫者和维护者。
他们致力于促进和保护人权,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权益。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鼓励社工站在弱势群体的立场上,为他们发声,争取他们的权益。
通过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持,社工努力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受到平等和尊重的对待。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是社工实践中的指导原则和道德准则。
它确保社工的行为和决策符合道德和职业标准。
1. 保密和隐私社会工作者要尊重个体的隐私权和保密需求。
在与个体进行工作时,社工需要确保他们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所有相关信息只能用于工作目的。
社会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和隐私的法律法规,保护个体的隐私权。
2. 尊重多元文化与多元性社会工作者应尊重和认可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他们应该将多元性视为一种资源,并在服务中充分考虑不同背景的个体的需求和期望。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要求社工摒弃歧视和偏见,推动社会的多元和包容。
3. 自我决定权社区工作者要尊重个体的自主权和自我决定权。
第3章 社区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与基本原则

人道主义哲学(视人本身为最高价值从而主张把人当人看的思想体系)
承认人与生俱来拥有的基本权利 自我实现, 人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
社会正义理论:
社会正义(一般正义—所有社会价值都要平等地分配)与社会正义(平等的自由原则—每个
案例1 :
某小区里的小王夫妇因赌博要离婚,求助 社区里的社工。 几周后,小王说自己已经戒赌。实际上是 堵得更厉害了,要社工不要告诉其妻子,怕离 婚。 作为社工,你怎么办?
不同价值观下的助人行为可能 有所差异。
价值观?
定义:是指主体(个体、群体、社会)看待客体(认识或实践对象)及
评价其重要性或社会意义所依据的观念系统
育训练中央议会)
社区工作通过日常性的援助、支持性工作将抽象的人权理念 转化为人的具体权益 维护人的各项权利:公民与政治权,经济社会文化权,特别社会群体的人
权(联合国人权定义)
公民及政治权:
——是指国家应赋予其人民人身自由和参与政治活 动的各项权利
选举与被选举权的权利,参与制定公共政策的权利, 言论、结论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
工业化过程时期(慈善组织会社、睦邻组织运动与社区发展):
社会工作建立在科学化与社会分工基础上 以专业化与社会化手法解决问题
专业社会工作时期:
独有的价值观
4、影响: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5、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
(1)服务 (2)社会正义 (3)个人的尊严与价值 (4)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5)廉正 (6)能力
——罗斯,《社区组织:理论与实践》,1967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价值观和专业伦理ok

二、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是与社会工
作密切相关的哲学世界观,它们在关于人类 本质、个人行为、家庭、社会系统、政府和 经济系统上有不同立场和观点,对社会福利 和社会工作有重要影响 (Popple & Leighninger,1999)
二、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对人类本质的看法
(罗肖泉、尹保华 ,2003)
第三节 专业伦理
1、伦理与专业伦理
2、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3、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
4、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抉择
一、伦理与专业伦理
伦理是人们的行为标准和准则,对人们行为
具有制约作用 伦理可分为个人伦理和专业伦理 社会工作伦理属于专业伦理 专业伦理有三种功能:规范专业人员的言行 及治疗行为;维护专业原则;提供评判专业 实施的标准
– 保守主义:人的本质是消极的/严格控制 – 自由主义:人天生是善良的/保护和自由 – 激进主义:人本质上是勤劳和富于创造性的/ 控制工作条件
二、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对个人行为的看法
– 保守主义:个人是自主的,必须对自己的行 为负责 – 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不完全否定自由意志 和动机,但更强调环境是个人行为的原因
(二)、社会工作职业界限中的伦理困境: 专业工作关系——朋友关系 案主T某与社工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
社工的帮助下戒断毒瘾,并且找到满意的工作 。为了表示对社工的感谢,T某向社工赠送了 几百元的礼品,并邀请社工吃饭。 案主Y某是社工帮教对象,一天来找社工借 钱。说是自己要参加招聘面试,没有像样的衣 服,希望社工能够借二百元钱,让自己买两套 衣服。 社工拒绝案主的要求可能使案主觉得社工不 信任他,仍对他存在歧视,影响以后工作开展 ;但接受案主的要求又违背专业理念,同时可 能给社工带来麻烦。
(完整版)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基础知识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一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信念社会工作价值观以人道主义为基础社会工作价值观充分体现了热爱人类、服务人类、促进公平、维护正义和改善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想追求,激励和指导着社会工作者的具体工作★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基础是社会主流价值和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追求。
人道主义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P51★社会主流价值观由政治、法律、经济和社会制度等体现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传统道德构成。
★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追求在于它通过社会服务的手段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恢复和改善人们的社会功能。
★社会工作的实践目标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恢复和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帮助人们妥善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
伦理与价值的相关概念伦理:人们在人际关系方面所持的价值信念和行为原则,包括:个人的自我行为控制和调节以及对他人的行为期望标准伦理与价值的关系:联系:伦理从价值观中推导出来,必须与价值观协调一致。
不同之处:价值观关注好的与理想的东西,伦理关注的是行为的正确与否或善恶问题。
价值观抽象,伦理具体。
伦理的类型:个人伦理、专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及其关系p64考点分析考点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理论作用和实践作用(一)理论作用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哲学基础(2)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的依据(3)社会工作价值观是区别于其他人类服务专业的重要标志2、社会工作价值观是去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依据3、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二)实践作用(1)实践的动力;(2)指导实践(社会工作价值观在专业文件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伦理守则);(3)促进成长;(4)维系社会期待和专业服务关系考点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一)戈登(Gordon)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1、个人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怀2、个人与社会相互依赖3、个人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4、人有共性和个性5、个人具有潜能和个人应尽责任6、社会有责任保障个人的自我实现(二)比斯台克(Bieste)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个人方面:潜能、人的责任、人的权利、基本需要、对社会的责任、自我抉择权利社会方面:社会功能、社会责任、社会的权利对戈登、比斯台克价值体系的概括个人存在的尊严和价值个人发展的机会和权利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社会对个人应尽的责任和关怀社会对个人基本需要的尊重和满足民主社会对个人实现的重要意义(三)国际上认同的社会工作价值观1、服务2、社会公正3、个人的尊严和价值4、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5、诚信6、能力国际上认同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在操作层面的基本原则1、接纳:对所有的服务对象都应提供服务是社会工作专业对公众统一的服务态度,是建立专业协助关系的伦理前提2、尊重:理解并设法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实践过程3、个别化:尊重服务对象的个性化特征4、自决权和知情同意:服务对象在事关自己利益决策中起主导作用5、保密6、不批判:对服务对象的言行和价值观不进行指责,也不强迫他们接受其他价值观(三)我国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强调社会和谐◎保持家庭和谐与稳定是主流家庭观◎“人情味”◎重视道德建设◎体现社会发展要求考点3、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六个方面)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具体化(1)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对服务对象的义务,自我决定、知情同意、实践能力、文化能力、利益冲突、隐私和保密等(2)对同事:尊重、保密,合作、咨询、服务转介等(3)对工作机构:督导和辅导、教育和培训、服务对象的档案管理、服务对象的转介、行政管理等的要求(4)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对自己):实践能力、个人道德要求等(5)对专业的伦理责任:专业的完整性、评估和研究等方面的要求(6)对社会: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公共紧急事件、社会行动等我国社会工作伦理标准的制定原则1、现实原则和发展原则相承2、文化原则和政治原则互补3、本土原则和国际原则并重考点4、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1、保密问题:有效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使其不受伤害,是社会工作伦理基本原则2、情理法问题:情(基于血缘和社会交往产生的感情)、理(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法(法律、法规)3、价值中立还是价值无涉4、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5、自决原则和知情同意考点5、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的处理原则1、保护生命原则2、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原则(平等和困难者优先原则)3、自主和自由原则4、最小伤害原则5、改善生活质量原则6、隐私和保密原则(保密但不应伤害别人)7、真诚原则考点6、社会工作专业守则一、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概念是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服务活动中应该遵守的一套规则,它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一些规定。
社工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案例:一个大学生告诉他的精神治疗师——他想杀 死他的女朋友。精神治疗师把此事通知了学校警 察,却没有有通知大学生的女朋友及女朋友的父 母。学校警察把这位大学生请来,问了他一些问 题,然后就让他回家了。不久,这位学生真的杀 死了他的女朋友。女孩子的父母向法院起诉这位 大学生的精神治疗师。
法院做出了如下裁决:当医生或精神治疗师发现, 为了阻止其病人某种危险行为而必须给予警告时, 他就负有法律的责任发出这个警告。警察应该保 护治疗者与被治疗者之间的保密性原则。但是如 果一味的保密有可能让某些危险得以发生,那么 阻止危险的发生就是第一位重要的,而保密原则 是第二位重要的。当某种危险即将发生时,保密 的原则就不再有效了。
6、要维护建设性的专业关系,就需要与案主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当你对某 种行为是否跨越了专业界限而感到迷惑的时候,不妨向你的督导和经验丰富 的同事咨询。
请问:如果你是负责这个案例的社会工作者,觉得本案例可能会涉及 哪些伦理准则?你怎么处理呢?
1、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伦理困境是保密原则与生命价值第一原则之 间的矛盾。这个案例中的王先生有威胁到他的妻子的情人的生命安全 的可能。
社工在为案主一种伦理的两难选择,体现在本案中即社工如果奉 行保密的原则,就要尊重案主的隐私权和自决权,但因为案主有“杀 妻子情人”的说法。
接纳
接纳是尊重服务对象的先决条件,为了无条件接纳服务对 象,社工就必须抛弃以自己喜好的标准来评判他人的习 惯。
接纳并不意味着社工赞同服务对象的价值观和行为,而是 相信服务对象当前不合理的思想与行为有着复杂的历史 与现实原因的虽然不一定合理,却是可以理解的。
为了帮助服务对象自助,我们不应该对其进行评判对错或 好坏,而应该相信他们都有改变和实现自己潜能的能力, 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因为能力不足,判断力不成熟,资源 缺乏或机会被剥夺等而产生这些暂时的问题。
社会工作者考试: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考试答案

社会工作者考试: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考试答案1、单选长期以来李某与丈夫感情不和,但由于孩子尚小,为了不影响其成长,双方勉强维持着婚姻。
但是最近,李某发现丈夫有了外遇,于是提出离婚。
根据法律规定在这种情况(江南博哥)下她可以在离婚时分得更多财产,但其丈夫反对离婚,理由是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不利。
他们前来寻求社会工作者帮助。
上述情况中,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伦理难题是OOA.保密问题B.情理法问题C.自我决定原则和家长制D.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体现在: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也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异常重要。
社会工作者在处理家庭、邻里等内部成员矛盾时,往往会遇到情、理、法之间的纠葛,正确和有效地区分人情、法制与规定的影响及后果,有效地保障服务对象的权益始终是社会工作者要坚持的原则。
2、单选服务对象的“自决权”意味着OA.社会工作者不对服务对象的行为进行任何干涉B.服务对象在事关自身利益的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C.社会工作者完全可以出于善意代替服务对象进行重要决策D.所有服务对象都必须自我决策正确答案:B3、单选小李从戒毒所回到社区后,下决心重新生活,但家人不相信他,邻居也疏远他。
小李感到很无助,向社会工作者小王求助。
小王对小李说:“我认为你过去吸毒是不对的,不过没关系,改了就好,我们聊聊怎么改变家人和邻居对你的看法吧。
”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看,小王的表达突出体现的是()。
A.接纳B.自我决定C.保密D.知情同意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在专业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从内心接纳服务对象,将他们看做是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伙伴,对服务对象的价值偏好、习惯、信仰等都应保持宽容与尊重的态度,绝不因为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种族(或民族)、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信仰等因素对他们有任何歧视,更不能因为上述原因而拒绝为服务对象提供社会服务。
题中,小王的表达突出体现的是接纳。
社会工作价值观及专业伦理

伦理难题之四 •
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 个人利益总会与其社会责任存在差距
伦服务对象利益攸关的选择和抉择
伦理难题的处理原则
•
1. 保护生命原则 2. 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原则 3. 自主和自由原则 4. 最小伤害原则 5. 改善生活质量原则 6. 隐私和保密原则 7. 真诚原则
社会工作价值观基本原则之一
•
接纳
认识到人的独特性,设身处地为案主考虑需要不是认同服务对象的行为或价值观,每个人都 有权获得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
社会工作价值观基本原则之二
尊重
•
保持相应的礼节
理解服务对象
帮助他们康复或改善环境
努力减少社会歧视
维护其正当权益
尊重是一种实践过程
社会工作价值观基本原则之三
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内容
•
•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建设坚持的原则:
⑴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相结合 ⑵本土社会的伦理实践与国际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则相结合 ⑶专业实践与政治实践互不冲突
•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
结语
谢谢大家!
§2.3 伦理困境和伦理抉择 保护生命
平等和差别平等 自主和自由 最少伤害 生活质量
• Text
隐私和保密 真诚和毫无保留地公开信息
四、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
•
1.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内涵 2. 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内容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含义
社会工作专业守则是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服务 活动中应该遵守的一套规则,即行规
社会工作价值观及专业伦理
(一)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
一、西方文化传统和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1、西方文化传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
作为一种专业价值观,它的基础是社会主流价值和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追求。
社会主流价值主要由政治、法律、经济和社会制度等体现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传统道德构成。
社会工作的专业独特追求在于它通过社会服务的手段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恢复和改善人们的社会功能。
人道主义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强调个人和群体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责任和机会,强调社会对个人和群体的权利、责任和支持,重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基本容。
本章将重点讨论社会工作价值观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和容,尤其强调它们与社会工作实践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和容每个人都具有对某些事物的喜爱和偏好。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动机,就是根据各自理想的喜爱和偏好产生的。
对这些偏好的追求就形成人们的价值,稳固、系统的价值,就是所谓的价值观。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含义在界定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含义之前,我们先来界定一下价值。
(一)什么是价值1、价值概念的涵“价值”一词来源于拉丁语,“valere”,本意是“强壮的、流行的或值得的”。
后来经过演化,在不同的语境中,人们所用的“价值”概念具有了不同的涵。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是构成商品的因素之一”。
正因为有了价值,不同的商品才得以交换。
在科学研究的方法讨论中,人们常常将“价值”与“事实”、“价值研究”和“实证研究”相对应。
在这一语境中,价值相当于人作为主体的主观性或者价值取向,包括人的主观好恶、希冀、理想及其追求等等。
有人甚至认为,只有实证研究才是“研究”,而“价值研究”只是发表个人的“意见”而已。
而在日常生活中,价值的重要涵是功用,相当于经济学中的“使用价值”。
当人们说某事物或某做法没有价值的时候,实际上指的是该事物在功利上失去或没有功用。
日常生活意义上的价值概念在理解或使用上围较窄,往往将价值同它的同质畴比如道德、审美等等并列使用。
同时由于日常生活中价值被理解为使用价值,所以人们常常将价值与价值物等同。
所以一些人认为价值就是车子、房子和票子等等,有车子才有价值,有房子才有价值,有票子才是有价值。
在不同语境中价值概念的涵不同,这就需要有一个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一般”来加以统摄。
一般意义上的或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概念,也就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价值,它包括两方面的涵:一是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
某种事物或现象具有价值,就是该事物或现象对个人,阶级或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成为人们的兴趣,目的所追求的对象。
二是指一种以人为本位的哲学理念,它包含着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定。
它是对社会中的是非、善恶、真伪和美丑的一种判断或评价,是对人生基本问题的回答。
价值的第二方面的涵更倾向于我们本章容中所讲的价值。
2、价值的特征(1)态度倾向性。
价值表现的其实是人的一种态度倾向,也就是说人对于某种事物或现象倾向于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念。
(2)自我选择性。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由于所处的现实情况和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不同,因而对于事物或现象的态度和看法等各不相同,因而价值也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具有自我选择性,价值观是多种多样的,人可以选择自己所认同的对于价值的观念、态度等等。
(3)人格判断性。
价值是对事物或现象所做出的某种判断,对于是非善恶的标准,尤其是对于道德和法律之间发生冲突时的选择,两难的情况下,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自己的判断,这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人格上的判断。
(4)文化多样性。
文化不同,对于事物或现象的认识也不同,因而处理对待的态度也不同,价值观也各不相同,因而文化多样性也是价值的一个特征。
(5)意识形态对立性。
此外价值还具有意识形态对立性的特征。
意识形态不同反映出的价值观也不同,以前我们批判资本主义的时候,总爱说资产阶级是低级的、腐朽的阶级,他们的价值观是个人主义的、利己主义的,而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价值观则是高尚的、崇高的,是集体主义的、大公无私的。
这其实就体现了价值的意识形态对立性。
以上是价值的五个特征。
下面,我们来区分一下3、价值和知识社会工作者要能够在知识和价值之间作出区分,并明白这二者的不同角色:我们说,价值是一种信念或一种假设,认为什么对人而言是最好的、最需要的。
一个价值述不能作为科学研究的目标,它只能作为信仰被接受或者遭拒绝。
而知识则是基于对世界或人类的观察,是可以被证实的符号体系。
随着社会工作的世俗化,社会工作者思考社会工作的方式发生了很有意义的变化。
其中之一就是重点出现了一种转移,也就是更加注重在知识—价值领域,而不是单单从功能、活动或方法领域来考虑社会工作了。
把价值从知识中区分开来讨论的是普姆弗莉(Muriel W. Pumphrey)。
她说:“价值的意义是驱使某种情感。
掌握它们的个人往往要做出个人牺牲和通过努力工作来维护它们,而群体将围绕价值动员起来,根据它们,群体进行奖赏或惩罚。
”根据普姆弗莉的观点,价值具有情感的性质,价值既不是理性的,也不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4、价值和反价值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既有积极的意义,又有消极的意义。
有价值存在,就必然有反价值存在。
真理再往前迈一步就会变成谬误,这个道理在知识领域里成立,在价值领域里也成立。
而在社会工作中,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
反价值的问题,既存在与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之中,又存在于社会工作者与机构的关系之中,同时也存在于社会工作者的相互关系之间。
美国向贫穷开战运动中社会福利资金的不公平的流动和分配,在社会福利院中工作人员对神志不清的女病人的性侵犯等等,这些都是社会工作反价值的实践表现。
从理论形态而言,社会工作的反价值包括操纵和家长作风:(1)操纵操纵是同社会工作的自由和自我决定价值相违背的。
长期以来,操纵环境一直是社会工作的一个目标,但是对于案主的操纵显然应该是被禁止的,不管是在利益上操纵其他人,还是代表案主的行为都是违反社会工作价值规的。
布雷格和施培特提出了判断是否操纵的四个标准:(1)谁受益(是受助者,还是社会工作者,还是机构?的维也纳)(2)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受助者解决问题还是扩大社会工作者或机构的影响?)(3)问题的实质(4)行动的性质。
操纵行为包括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精心安排的事实,不提供信息,夸大、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撒谎等,这些都属于操纵行为。
避免操纵,不仅关系到了专业的纯洁性,而且也关系到了社会服务机构的正义性和道德责任。
(2)家长作风家长作风是与法律实践相关联的,但是社会工作的干预也提供了家长作风出现的机会。
在社会工作历史的特定时期,家长作风一直是受到倡导的,在这一特定时期,社会工作认为,对于某些案主,社会工作者应该对他们扮演积极的家长角色或行为。
后来,由于社会期待家长角色应由社会机构来扮演,因此,个别社会工作者的这种家长式的行为,也就是家长作风,就受到了挑战。
著名学者狄沃金在《哲学、政治学和社会中的家长作风》一书中说:“说到家长作风,我基本上把它理解为是对一个人行动自由的干预,但是有人对之辩护,说这种干预对被干预者的福祉、美德、幸福、需求、利益或价值是绝对有好处的。
”可以看出,在狄沃金看来,家长作风涉及到了对另外一个人自由的干预和限制,不应受到提倡。
著名学者韦利(A.Weale)则提出了评价家长作风的三个标准:(1)对一个人自由选择生活计划下的干预不应该严厉;(2)干预包含着对那个计划中某些成分的偏爱与支持;(3)计划中明显存在着案主没有能力决定其自己的目标因而必然会导致某种失败的理由。
总的来说,不管怎样,即使在案主缺乏预见性、不成熟等条件下,家长作风也不应该在社会工作中存在。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实例在省市有一个金碧社区,社区中有7名工作人员,全是60岁以上的退休人员,他们的价值理念就是用“父母般的关爱”不计报酬、无私奉献,以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来做到“老有所为”。
在这个“父母关爱小组”中共有14名学员(其中男学员8名,女学员6名),他们都是吸毒者,他们在这个社区中生活就象生活在一个中国式的大家庭中一样。
在社区中,工作人员对吸毒者从称呼“学员”而不是“魔鬼”开始,使学员又一次体会到回家真好。
他们把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称为“伯伯”、“王妈妈”,而不是社长、王主任等等。
他们对自己父母、亲人不愿意说的话,愿意对这里的“家长”倾诉。
这种家庭式的父母之爱,对金碧社区的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学员在润物无声体验中感觉到家庭温暖的同时,也感觉到一种家长的威严。
其实这涉及到了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中的反价值问题。
这种“父(母)爱主义”的价值观念在中国社会工作中有比较广泛文化基础,也可以说是中国特色。
但是专业社会工作认为,我们虽然应该提倡“家庭般的温暖”、“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是博大的、无私的”等这些精神,但也应该摈弃那种“家长制作风”。
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多吸收现代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例如应该学会同理,社会工作者应该站在案主的角度考虑问题,即国外许多学者所说的同理心(Empathy),意为“神会”或“移情作用”。
同理心非常重要,这是做好社会工作的前提。
同理是一种设身处地的态度,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来理解其行为与感受。
社会工作者应该对案主的谈话和行为作出真诚而积极的反映。
例如一位案主表达他的感受,他说:“每次吸毒回家,我好害怕见到我的家人。
”此时工作者就应当紧扣案主的感受,说:“对你来说那是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
”那么这样案主感到被理解,接着就会说:“对,就是这样,我实在不知如何是好!”这是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可以说,同理的态度越高,工作者站在案主的角度为案主考虑和理解案主越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的心理距离就越近,工作就富有成效。
善于倾听也是同理心的表现。
一般的人很难对别人的意见洗耳恭听,这也是案主对工作者所经常抱怨的。
因此,工作者必须非常注意地听“他在说什么”、“怎么说”、“对谁说”、“为什么要说”等问题,透过对这些话的倾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
倾听是一种自律行为的艺术,不仅听自己的事,也认真思考他人的事。
有时认真倾听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工作者还必须应该把眼光投注在每个人身上,注意学会“分享”。
其实分享的含义很广,包括工作者能够体验他人的感受和情绪,分享他人的痛苦、快乐等。
工作者只有懂得分享,才会认真关注每一个案主的实际困难以及他们的思想、情绪等,也才会对他们能够提供实质性的援助。
工作者还应该让学员学会自决,自决即自我决定。
在社会工作中,自决更多地是针对社会工作者而言的。
由于工作者的地位关系,他们很容易替案主决定,犯越俎代庖的错误。
自决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从而避免操纵和家长作风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