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节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学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燃烧和灭火”的第二课时,主要讲解燃烧的条件及其应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燃烧的概念和条件,本课时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燃烧的实质、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以“生活情境+实验探究+知识拓展”为主线,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首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让学生感知燃烧的普遍性,引出燃烧的条件;其次,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燃烧现象,总结燃烧的实质和条件;最后,结合灭火方法,让学生了解燃烧控制的意义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燃烧与灭火的实质讲解: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深入讲解了燃烧的实质是化学反应,以及燃烧过程中能量的释放。这有助于学生建立燃烧的科学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灭火方法的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燃烧控制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灾现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燃烧的危险性,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如厨房烹饪、野炊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燃烧的现象和条件。
3.设计实验情境,如烧杯燃烧实验、灭火实验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
2.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的实质是什么,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讨论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让学生思考如何有效地控制燃烧。
(三)小组合作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案

你能知道其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吗?【问题3】一旦发生火灾,我们如何自救?知识点2: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问题1】什么是爆炸?燃烧都会引起爆炸吗?【演示实验7-2】粉尘爆炸实验【问题2】为什么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等场所会出现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讨论】爆炸都是由燃烧引起的吗?爆炸发生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识记】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例2】下图所示的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
试问:(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大量空气的作用是;(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阅读教材P131,“表7-2”。
说出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多媒体播放】火灾时的自救方法。
观看,回答,了解火场逃生方法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讨论交流。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32及P133图7-13,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1.燃烧引起爆炸的原因2.明确: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固体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在加热或点燃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认识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3.爆炸并非都由燃烧引起,如锅炉爆炸往往由气压过大引起分析: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填序号);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无盖小塑料筒装的是干燥煤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写出一种即可)。
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答案:(1)使面粉充满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或增大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①②(3)严禁烟火(或保持通风,合理均可)梳理整合诊断练习1.李扬同学用家用燃气炉炒好菜后,要熄灭火焰最好采用的方法是()A.吹灭火焰B.关闭出气阀C.喷水降温D.用湿抹布扑盖2.以下是四种常用的危险品标志,在装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标志是( )3.下列处理安全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A.进入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仍可继续前行B.矿井内充满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以马上点燃除去C.桌面上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抺布扑灭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4. 2011年5月6日,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发生森林火灾,3900多名消防队员紧急奔赴火场。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2.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灭火设备,但对其种类、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不足,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灭火技能。
3.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设想:通过模拟火场情景,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模拟灭火操作,同时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火情并做出决策。
3.燃烧和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教学难点,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想:布置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和项目,如家庭火灾预防计划、火场逃生路线设计等,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
4.针对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知水平,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学生在火灾预防和环保意识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特性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燃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的关系。
-重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实验中归纳出燃烧的必要条件,并能够运用这些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燃烧现象。
-设想:通过设计系列实验,如不同物质的点燃实验、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等,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深入理解燃烧的本质。
2.灭火的原理和实际操作是另一个教学重点,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灭火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重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灭火原理,并能够根据火情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二)教学设想
1.实验教学:利用实验直观性强、趣味性高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3.了解发生火灾的应急措施。
过程与方法
运用思考、讨论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实验的方法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建立防火、减灾的安全意识,并体会事物的两面性。
教学重点
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分析掌握灭火原理,了解灭火方法。
教学难点
1.常用灭火方法和使用范围。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准备
塑料瓶、点火器、塑料薄膜、低压电源、硝化棉;淀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一引入新课
环节二
环节三环节四
环节五
爆炸及易燃、易爆 物安全常识
布置作业
调查你所在的学校所配置的灭火消防器材,阅读它们的使用说明,画一张以你所在教室为中心的周边消防器材分布位置示意图。
观看。
讨论、思考、分析。
提问:如果你遇到了火灾该
怎么办?
讨论、思考、回答。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燃烧的概念,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2.了解不同类型的燃烧,如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的特点及区别。
3.学会使用灭火器,掌适的灭火器材。
4.通过实验观察燃烧和灭火现象,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燃烧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我会提出一个关键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控制和灭火呢?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会详细讲解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以及灭火的原理。
1.燃烧条件:我将阐述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即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理解这些条件的重要性。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和不同类型的燃烧特点。
3.实验演示: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引导他们思考灭火原理。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灭火器的种类、适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5.案例分析:分析火灾案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特别是不同类型的燃烧特点及区别。
2.灭火原理及灭火器的种类、适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3.学生对火灾危害性的认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火灾案例,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操作,加深理解:组织学生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增强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点的理解。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2、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3、能科学的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爆炸的措施。
教学重点:灭火的原理与方法,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灭火原理的应用,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2、灭火的原理是:
二、实验探究【乙炔燃烧】(电石、水)
1、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燃烧现象的对比:
【联系】铁丝在空气中能否燃烧?在纯氧气中呢?
木块与木片哪个更容易点燃?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哪些?
三、爆炸式如何发生的?
1、定义:
2、可燃性气体如:、、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气体有液体有固体有
安全标示有禁止吸烟当心火灾禁止火种
四、达标练习
1、课本152页烟台中考题解题指导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使线圈内温度低于石蜡的着火点,从而使蜡烛熄灭;若金属丝被预先加热,使线圈内温度不会下降太快,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2、关于《赤壁》火海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
解题指导着火点是可燃物特有的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3、夜间发生液化气泄漏,应采取的措施是:
A、打电话报警
B、开灯检查C打开门窗,严禁一切火星及明火D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气。
初三化学备课教案—燃烧和灭火 (第二课时)

实验探究
课时安排及其它
1课时
导
学
过
程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
可燃物在_____________急剧地_____,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
量的热,使气体的_____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粉尘爆炸
如图是面粉爆炸的实验装置.
(1)点燃蜡烛后,为什么应立即并快速鼓入大量空气?
(2)为防止爆炸Leabharlann 面粉加工车间需要保持通风,说明原理.
答案:(1)点燃蜡烛后立即快速鼓入大量空气的目的是使面粉飞扬充满装置,利用燃着的蜡烛引燃面粉,,使大量的面粉迅速燃烧,并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从而引发爆炸;
(2)根据爆炸的实验原理可以知道,面粉加工车间需要保持通风,使产生的面尘能够及时的扩散出去而能够有效的防止爆炸的发生.
3..注意事项及有关图标
(1)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决不允许违章操作。
(2)在防火重点场所,如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要严禁烟火,在醒目位置张贴安全图标。
(3)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如下:
作
业
高分突破相关练习
板书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三.爆炸
1.爆炸的原因
2.爆炸的极限
松山湖南方外国语学校集体备课通案主备人:肖望
九年级化学科课题(学习内容):7.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14)周(2)课时审核人:
学习目标(任务)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学习重、难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学案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学案第一篇: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学案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爆炸的定义,化学爆炸的原因.2.学会防火防爆的措施.二.学习过程:1.阅读教材132----135页,思考下列问题.1)爆炸指可燃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的易燃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易爆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任何可燃性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与空气充分混合遇到明火都有可能爆炸,因此,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有________________的字样.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____________.3)生产和运输,使用和储存无处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________绝不允许___4)了解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2.随堂检测:(1)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什么?(2)用扇子扇煤炉火焰,为什么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为什么一扇就灭?(3)在生煤火炉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的更旺,为什么?(4)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斧底抽薪''钻木取火''火上浇油'.(5)发生下列情况时,应采用什么灭火方法灭火?说明理由;[1]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2]由于吸烟,不慎燃烧被褥;[3]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4]炒菜时油锅着火;[5]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第二篇:燃烧和灭火学案七、1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学习重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习研讨引入:展示图片,认识火的利与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聊城市阳谷实验九年级化学第一节燃烧和灭火(第二)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及爆炸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生活中常见的促进燃烧的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及爆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内外因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提高安全意识。
学习重难点:爆炸的原理
学习过程:
知识准备:
1.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2.物质燃烧必需满足的三个条件:
3.什么是燃烧?
一、自主学习:
(一)教材导读
1.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哪些?
2.用自己的话描述爆炸?
(一)自我检测
1.促进燃烧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氢气开始能安静的燃烧后来却发生了爆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一)促进燃烧的方法
1.为什么碳、硫、磷在空气中与纯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
2.为什么同是木材,着火点不变的小木块、刨花比大木块易燃烧?
乙炔燃烧实验现象
乙炔在空气中燃烧
乙炔在氧气中燃烧
烧。
采取的措施促进燃烧的方法
锅炉用煤常加工成粉末状
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气缸
用鼓风机往锅炉中鼓入空气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却在氧气中燃烧
(二)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探究实验〕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为什么氢气开始能安静的燃烧后来却发生了爆炸?(阅读P89第一自然段)
爆炸:在有限空间内,由于急速燃烧,骤然产生大量气体,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
爆炸极限:(阅读教材P90多识一点)可燃性气体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问题讨论]50年代,信宜县锯木厂,一位工人点火吸烟的刹时发生的突如其来的大爆炸。
造成了惊人的损失和死亡。
请问:油库、面粉厂、锯木厂、纺织厂、矿井、煤气站等地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分析:当空气中混有一定浓度的可燃性气体或大量的可燃性粉尘时,遇明火会在有限的空间迅速反应,体积急速膨胀会引起爆炸。
认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示:(P89中的图示)
建立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学会应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我的收获:
自我评价:
1. 下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_________。
2. 列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易发生爆炸
B.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C.氢气难溶于水
D.液态氢是无色液体
3. 下列反应的生成物,不污染空气的是()
A. 在空气中燃烧煤
B. 在空气中燃烧石油
C. 燃放烟花爆竹
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4.下列反应的特征现象分别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磷在氧气中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A发红光B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火星四射D产生大量白烟E发出淡蓝色火焰F发白光
5.下列对氧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可燃性B能支持燃烧C不溶于水D密度比空气小
6.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周围氧气的浓度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7.乙炔燃烧,当氧气量充足时,发生_____燃烧,生成物是_______当氧气的量不充足时,发生____燃烧,生成物是________。
通常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有两种途径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8.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开灯查找漏油的部位B.让车内所有的人集中到车厢后部
C.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D.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推荐作业:互动对应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