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科技大学郝传波个人简介

合集下载

黑龙江科技学院。。。。(一位毕业学子眼中的黑科技)

黑龙江科技学院。。。。(一位毕业学子眼中的黑科技)

黑龙江科技学院。

(一位毕业学子眼中的黑科技)来源:张丽杰的日志这个地方飞扬着我曾经的青春,一去不复返的美丽季节,只能像电影一样回荡在我的脑海里。

于是久久提起笔来,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笔触来描画这段时光。

轻松诙谐的?还是沉稳庄重的。

但是无论怎样,这里都记录着我的岁月,那些如江水般流逝的岁月,那些如阳光般耀眼的记忆……在这里生活了整整四个年头,我想那段青葱的岁月也一定让你记忆犹新。

它之中发生的种种怪事一定也让你为之慨叹吧?仅此一文,博您一笑,回忆往昔。

第十位一年两次的灯光喷泉人们都说我们学校是一流的校舍,二流的老师,三流的学生……恩,好吧……我承认他说的对!不过刚刚来我们学校都会不禁赞叹:“你们这是公园吧?!”恩,好吧……我承认就是公园!无论是美丽的东湖和秀园,无论是巍峨的主楼和图书馆,无论是宽阔的科技广场和文化广场,无论是游泳馆和健身馆……都是那么漂亮,那么夜幕降临你就会看见他们不一般的风韵。

科技学院的夜景可不是吹的!?据说全校所有的灯光亮化都点上,一夜光费用就是好几十万。

不过你以为我们成天都能看见么?错了!平时主要的路上,每隔一个路灯点亮一盏,不太主要的小路,根本没灯。

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偶尔能看见学校美丽的夜景。

要是你一看见泉水喷起,你就知道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了!学校里的东湖的百米喷泉和广场上的旱地音乐喷泉也是一年开两次。

一次是新生来报道——装给新生家长看的;一次是毕业生离校——给毕业生点惋惜的机会。

诡异指数☆入选理由:学校的仔细真是有目共睹的,在灯光上一年就省了多少白花花的银子呦!记得本科教育水平评估的时候,连地灯都点上了,五颜六色很是好看。

大家都惊奇也没什么,毕竟我们是“大三的新生”,没见过世面。

连我们老师都感叹:“我来这个学校很多年了,第一次看见点亮地灯!”第九位主楼的博士帽子科技学院的主楼雄伟一时,曾经也算是哈尔滨江北畔最高耸巍峨的建筑……它诡异的造型,一定会让你感慨一番。

据说,当时设计者的寓意是:“指向天空的玻璃尖顶,预示着高科技和求知的无穷。

基于智能汽车竞赛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智能汽车竞赛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改革总第279期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3.020.01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1]所以,加大力度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素质教育,将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融合,是高校针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的主要内容与手段。

由国家和高校组织的多门类科技竞赛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又能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拓展空间,这也成为目前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主要方式。

科技竞赛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帮助高校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同时能够引领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实践、培养总结积累的观念,进而逐步达到独立处理科研问题的目的。

[2]在多门类的科技竞赛中,融合了机械与汽车、控制理论、电气与电子、传感技术、计算机等多学科专业的创新性智能汽车竞赛在国内外迅速开展,目前已经发展成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80余所高校广泛参与的全国性大学生竞赛。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智能汽车竞赛,结合所掌握的知识并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制作和完善参赛作品。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不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黑龙江科技大学智能车代表队已成功参加了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三届智能汽车竞赛,参赛范围逐年拓展,成绩得到提高。

笔者作为黑龙江科技大学该素质教育项目的负责人,通过总结、研究团队建设与参赛实践,针对以智能汽车竞赛为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一、构建竞赛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注重基础课程,打好基石高校基础课程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竞赛实践能力的基石,是为日后适应所工作的部门、适应工作环境、能在所从事的岗位有所作为的时代需要。

应用地质雷达和钻孔窥视研究顶板裂隙分布规律

应用地质雷达和钻孔窥视研究顶板裂隙分布规律

应用地质雷达和钻孔窥视研究顶板裂隙分布规律郝传波;张帅帅;肖福坤;李岩【摘要】为了测定顶板岩体的结构及破坏情况,给巷道顶板支护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pulseEKKO PRO型地质雷达和钻孔窥视联合测定顶板裂隙分布规律,充分发挥地质雷达探测与钻孔窥视的优势互补作用.钻孔窥视可直观反映顶板岩体的不连续面(如层理、节理、裂隙),受现场条件影响最大钻孔深度仅4m;地质雷达精确探测距离为0~10m,可延伸至钻孔窥视盲区,对围岩裂隙不能精确描述.监测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地质雷达波形图可知结构异常区域分布在3.5m和6.3m范围内,分析钻孔窥视输出图像得到孔壁3.5m附近岩体破碎、破坏较严重,对比分析可以确定此处有顶板离层现象.由此可见,用地质雷达探测顶板岩体的结构及破坏是可行的,二者的结合既可宏观判断围岩裂隙范围,也可细观观察围岩破碎情况及裂隙方向.【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6(025)006【总页数】5页(P95-99)【关键词】围岩裂隙;地质雷达;钻孔窥视;围岩支护;电磁波【作者】郝传波;张帅帅;肖福坤;李岩【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省煤矿深部开采地压控制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27;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省煤矿深部开采地压控制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27;七台河宝泰隆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七台河154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25近些年,随着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矿压显现愈加明显,导致巷道支护的难度逐渐加大,随之产生的顶板灾害问题也更加突出。

虽然顶板灾害不像瓦斯爆炸、透水、冲击地压造成大规模的重大安全事故,其发生的频率却是煤矿灾害中最多的,如何控制巷道的顶板稳定性已经成为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之一[1-4]。

特别是在巷道施工和维护中,因巷道顶板岩体内部含有各种的不连续面,如层理、节理、裂隙等,这些不连续面的存在明显改变了岩体的强度特征和变形特征,使岩体的强度显著降低。

事故致因“2-4”模型及其应用

事故致因“2-4”模型及其应用

事故致因“ 2-4 ”模型及其应用一、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事故致因“,4”模型及其应用二、主要完成人及情况1 ■主要完成人:傅贵、郝传波、张江石、佟瑞鹏、樊运晓、孙成坤、安宇、许素睿、姜伟、赵子琪2.主要完成人情况:⑴傅贵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全面负责本项目,组织项目总体方案和实施,事故致因“ 2-4 ”模型的主要提出、完善、应用研究者。

论证了事故致因“ 2-4 ”模型的动态系统性及社会普适性,开发了“安全文化定量分析系统”和“可视化事故预防培训系统”。

(2)郝传波黑龙江科技大学。

项目技术骨干,通过对事故致因理论及模型的研究,结合煤矿事故案例分析,得出煤矿安全生产中导致各类型事故发生的普遍性规律,并提出预防措施;对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典型案例J分析和项目应用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3)张江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项目技术骨干,参与事故致因“2-4模型的理论研究和提出,研究了矿工行为能力、安全认知能力、安全文化影响因素以及事故致因“ 2-4 ”模型组织因素与个人因素的尖系等内容。

(4)佟瑞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项目技术骨干,进行了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因素的研究,完善事故致因“ 2-4 ”模型的理论基础,参与“安全文化定量分析系统”和“可视化事故预防培训系统”设计和开发工作。

3.完成人合作矢系说明(1)傅贵、张江石、佟瑞鹏、樊运晓、安宇、许素睿、姜伟、赵子琪共同为事故致因“ 2-4 ”模型的理论提出和模型应用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傅贵、郝传波、孙成坤共同进行了煤矿事故案例的统计与分析、理论成果和技术成果在煤炭企业应用和推广做出了贡献。

(3)傅贵、孙成坤、郝传波、张江石、佟瑞鹏、安宇、姜伟共同进行了“安全文化定量分析系统”和“可视化事故预防培训系统”的开发和煤炭企业应用。

(4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黑龙江科技大学、中国劳动矢系学院、吉林建筑大学共同完成了事故致因“ 2-4 ”模型在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应用。

装备制造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与实践路径

装备制造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与实践路径

人才培养与机制创新人才培养与机制创新DOI:10.16541/ki.2095-8420.2016.28.001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以“学生全面发展,企业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校内模拟、校外顶岗实践锻炼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形成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与实践路径,从卓越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入手,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探索并实践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举措与思路[1]。

一 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专业学生引领国内外工程技术发展,加强综合素质文化建设,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并具有社会责任感。

卓越工程师的课程体系之中,要着力于实现培装备制造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与实践路径郝传波1,宋作忠1,刘元林2,李洪涛3(1.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22;2.黑龙江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3.黑龙江科技大学 工程训练与基础实验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摘 要:结合我国“卓越计划”与我校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数控“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和实践了培养装备制造业急需的应用型数控技术人才所需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CNC 工程综合训练体系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毕业设计改革等具体实践过程,结合毕业生就业质量统计与企业反馈,获得广泛赞誉,这种模式值得继续深化与推广。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3+1”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装备制造业Training Mode and Practice Path of Excellent Engineer in EquipmentManufacturing IndustryHAO Chuan-bo 1, SONG Zuo-zhong 1, LIU Yuan-lin 2, LI Hong-tao 3(1.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Harbin 150022; 2.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eilongjiang, Harbin 150022; 3.Center for Engineering Training and Basic Experimentation, Heilongjiang, Harbin 150022)Abstract: Combined with China’s “excellence program” with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CNC “3 + 1”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practice, explore and practice the training required for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hich is in urgent need of application type talents of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in new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CNC Engineering comprehensive training system, excellent engineers training graduation design reform practice, joint graduate employment statistics and feedbacks of enterprises, access to wide acclaim, this model is worth to continu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Key words: Excellence engineers; “3+1” training mode; Teaching reform;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基金项目: 2014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编号:GJB1214034)的部分研究成果。

一种新型自制实验垮落体装置[发明专利]

一种新型自制实验垮落体装置[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自制实验垮落体装置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郝传波,肖福坤,蒋元男,张国华,胡刚,刘刚,迟学海申请号:CN201510224268.8
申请日:20150506
公开号:CN104833790A
公开日:
2015081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新型自制实验垮落体装置,属于煤矿垮塌实验技术领域,包括装置本体、若干个压力传感器、输出线出口、四个固定柱、固定板、放置槽、MEMS陀螺仪,所述装置本体为具有空腔的正十二面体形状,所述装置本体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压力传感器,所述装置本体其中一角外顶端表面设有输出线出口,所述装置本体内部水平对称设置的四角与四个固定柱一端一一对应并固定连接,所述四个固定柱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顶端表面中间处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部下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MEMS陀螺仪。

对垮落体底部进行开挖,分析垮落体的变形、运动及流动原理,自制实验垮落体是针对研究垮落体自身性质而发明的实用型设备。

申请人:黑龙江科技大学
地址:150027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浦源路246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高媛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弧形表面多自由度热喷涂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弧形表面多自由度热喷涂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弧形表面多自由度热喷涂装置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周长海,李学伟,张鹤,管晓光,王建永申请号:CN201720649936.6
申请日:20170606
公开号:CN206778778U
公开日:
2017122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弧形表面多自由度热喷涂装置,涉及一种热喷涂装置。

底座上表面设有两条平行设置的导轨一,横梁滑动设置在两条导轨一上,横梁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一条导轨二,支撑立杆下端滑动设置在导轨二内,升降滑块滑动套装在支撑立杆侧壁上并沿支撑立杆高度方向进行升降,横杆一端与升降滑块固接,横杆上表面另一端通过角度控制器转动安装有转盘,转盘绕角度控制器中心轴水平转动,转盘上表面边缘位置固定有相对应设置的喷涂枪夹具及光栅传感器,横梁、支撑立杆及升降滑块分别通过一个步进电机驱动进行往复移动。

它能够对具有弧形表面的工件进行喷涂,多自由度控制使弧形表面涂层厚度更加均匀。

申请人:黑龙江科技大学
地址:150027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浦源路246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高媛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截骨用手术器械[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截骨用手术器械[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截骨用手术器械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唐庆菊,程彬,齐立涛,张志平,胡金平申请号:CN201320595278.9
申请日:20130926
公开号:CN203458439U
公开日:
2014030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截骨用手术器械,它涉及一种手术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截骨用手术器械。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医院使用钢丝锯进行截肢手术时,由于钢丝锯的稳定性差,导致最终截肢平面和预设的截肢平面存在一定误差,且锯条容易弹出伤及医生面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包括手柄轴、第一U形挡板、第二U形挡板和四个固定片,第一U形挡板和第二U形挡板并排平行套装在手柄轴上,第一U形挡板的每个支腿与第二U形挡板相对的一侧设有一个固定片,第二U形挡板的每个支腿与第一U形挡板相对的一侧设有一个固定片。

本实用新型用于医疗领域。

申请人:黑龙江科技大学
地址:150022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浦源路246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高媛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郝传波1962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黑龙江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主要从事采矿工程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

兼任黑龙江省安全生产专家、黑龙江省煤炭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煤炭经济管理学会理事长、黑龙江省科顾委委员专家、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省煤炭安全生产首席专家、省煤炭产业重点学科群带头人。

获黑龙江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黑龙江科技学院首届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等称号。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等科学研究项目10余项,获省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5项,出版《黑龙江省煤矿重特大安全事故1994-2004案例分析汇编》等专著4部
在《煤炭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EI收录多篇。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