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心理咨询师全套思维导图

三级心理咨询师全套思维导图
三级心理咨询师全套思维导图

(完整版)高中英语语法知识思维导图

什么是语法? +表语 +宾语 +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宾语+宾语补足语 to/-ing s not

一般现在时vs.一般过去时

一般将来时 将来时表示将来某个时间要发生的 动作或存在的状态,也表示将来经 常或者重复发生的动作,常与表示 将来的时间副词连用,例如:soon, next week, this afternoon, tomorrow We will graduate next year. 我们明年毕业。

进行时(1) (V+ing) 现在分词(V+ing) 现在分词(V+ing)?

进行时(2)

完成时(1) Part1 完成时的句型构成 1-1 陈述句型:S+has/have+过去分词(p.p.) I have already finished my homework.(我已经完成了我的作业) 1-2 否定句型:S+has/have+not+过去分词(p.p.) Sandy has been a nurse in this hospital for 15 years.(珊蒂已经在这家医院担任护士长达15年了。) 1-3 疑问句型:Has/Have+s+过去分词(p.p.)? Have you ever seen Peter in past 3 months?(过去3个月内,你看见过彼吗?) 2-1 陈述句型:S+had+过去分词(p.p.) This proposal had been deliverde by Eva before Aaron finished it. (这个计划在艾伦完成以前,伊娃就已经提交出去了) 2-2 否定句型:S+had+not+过去分词(p.p.) I had not finished my work when he visited me last week.(上周他来拜访我以前,我还没有完成工作。) 2-3 疑问句型:Had+s+过去分词(p.p.)? Had you ever been to a blind date before you married?(你结婚以前曾经参加相亲吗?) 3-1 陈述句型:S+shall/will+have+过去分词(p.p.) They wll have finished the meeting by now. (他们现在应该已经开完会了) 3-2 否定句型:S+shall/will+have+not+过去分词(p.p.) We will have not made 10 apple pies by the end of today.(我们在今天结束之前不能做完10个苹果派。) 3-3 疑问句型: Shall/Will+ s+have+过去分词(p.p.)? Will they have already left by the time we get there?(我们到的时候,他们会不会已经离开了? )

人教版初中数学思维导图(最新整理)

初中数学思维导图 姓名:班级:学号: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教 1.1正数和负数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1.2.2数轴 1.2.3相反数 1.2.4绝对值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1.3.2有理数的减法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1.4.2有理数的除法 1.5有理数的乘方 1.5.1乘方 1.5.2科学记数法 1.5.3近似数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 3.1.2等式的性质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几何初步 4.1几何图形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4.1.2点、线、面、体 4.2直线、射线、线段 4.3角 4.3.1角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4.3.3余角和补角 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5.1.2垂线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平行线 5.2.2平行线的判定 5.3平行线的性质 5.3.1平行线的性质 5.3.2命题、定理、证明 5.4平移 第六章实数 6.1平方根 6.2立方根 6.3实数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7.1平面直角坐标系 7.1.1有序数对 7.1.2平面直角坐标系 7.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8.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8.4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不等式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9.1.2不等式的性质 9.2一元一次不等式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1统计调查 10.2直方图 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三角形的边

(完整word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思维导图 ?????????????????? ??????????????????????????????????????????????????????????????????????????????作图基本性质定义平移错误的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正确的命题真命题—命题—命题与定理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判定,则,推论:若已知直线平行,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平行公理”表示的两条直线平行,用“—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定义平行线同旁内角内错角同位角三线八角所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垂直对顶角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相交线线行平与线交相)()(321321//////a //)(c a c b b

第六章 实数 思维导图 ???????????????????????????????????????????????????????????????????????????????????????????????????????????????????????????????????????????????相同法则、运算律与有理数实数的运算性质、运算、倒数与有理数相同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性质及运算负无理数正无理数 无理数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分类实数—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立方根是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正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性质定义立方根(开立方)—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平方根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性质定义平方根双重非负性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的算术平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性质定义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开平方)实数0000000a a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知识思维导图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及内容 基础心理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一种主观映象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采用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 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安吉尔,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绪论行为主义:华生,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的规律性关系,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心理学发展简史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人的心理包含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 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主张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当代心理学研究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 生理心理学: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原则:客观性的原则、辩证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研究心理现象的 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

神经元组成:细胞体、树突(灰色)、轴突(白色髓鞘) 分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从解剖上,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外周神经系统从功能上,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关系 脊髓:脊髓灰质外面是脊髓白质 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与脊髓相连,包括延脑(延髓)、桥脑、中脑,脑干上灰色渔网状组织叫脑干网状结构神经系统的脑间脑:脑干之上,包括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 构造及功能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端脑 胼胝体:端脑中间的纵裂上的横行纤维束 大脑灰质(大脑皮质、大脑皮层),大脑蛋白,基底核 大脑结构与功能中央沟,中央前沟,中央后沟 心理活动的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中央前回、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后回、顶叶以躯体感觉功 能为主;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 生理基础 大脑两半球功布洛卡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功能占优势 能不对称性罗杰·斯佩里:“割裂脑”实验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高级神经活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动反射学说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条件反射为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

(完整版)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完整版

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完整版 、全等三角形思维导图 讪讪订」(sss ) 颇边(SAS } 甬边角(ASA) 甬笛迫(AAS) 角平分线上任音点到角前边的距曲相等 尺规择拘 往吏角(SKS) 边为角的对近.揭任至住(AAS ) 拢两的刊蛔 (ASA } 改两务 g 地(河 尸的近相等 对应角相等 史应中技、富和角平分税瞧 直枳梢 百前三角单 旦龄普通二角彩的判曲 法 斜 ( HL ) 全等三角形 已处]两边 店宜免(HL) 边为角的部辿 我已蛆边们对角(AAS ) 考察巍型 尸,知T?_留 找夹已皿的樗(A5A) 全等二痢形的判序 普遍三信形 全等二角形的性质

柚蛀角膨的对应角相等 相角形的X 寸应边成比例 柚CIZ 角形的对应高蔑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1二角形的利阪中线的比警十柑似比 相1蛙玲形的触施堡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雁的周长比等于拇以比 相1以二角盼利斯枳比等干相比的平方 相*:C 角形具有佑谨性 定义 形状相同、对应角帽等、对成边成比例的笏形 比例 两个比值用等的式孑 相似 形状相同 对箱命相等 性质 对应边成比例 面积比妃对应边出值的平方 周氏比等于对应边之比 相似三角形的定乂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方法、相似比 表示方法 相似比 两沮对应成比例夹角瑁等 三边对应成比例 两询对应相善 具苗普通三翊形的判迳方湛 相似三角形的注康 相{以三角形的判定 普诵三角形 直角二笛形

一条直争边「斜W对稣比例

几何初步 1 线 几何初步和三信形 三角形 -焦*的忤庙 对顶角 内倍角 拜至百吒祐第三条青 传所截 同仿葡 平行线的峻和判定 司旁内角 平行公理8推论 锐舫三角形 裁二常形 到期三角形 枷 核边分芟 等艘三角形 吾谖三角形 三角形三边关系 二曲形的内外佑美蒙 81嵌 四、投影与视图思维导图 g 用光线照射物理,在某 正乂 个平面上彳昌到的影子 由平行的光线照 干仃投就 射防形成的投影 投影 牛 血p 把当 从一点发出的光线 力k 叩照射所形成的投影 亦町骂 与投影面垂直的光线 止1耕 照射所形成的投影 投影与视图 视点、视线和盲区 ■ "定义 从某f 角度观察物理所看到的图像 I 主视图 视图 三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三角形相美定义和襟 接 角分类 角形分类 角 角的分类 免的I 十算就做 直蚯射城、蛆段定义 沔条直税料交 相交卖

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完整版

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完整版 初中数学是整个数学科目学习的重要阶段,利用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完整版不仅可以为高中数学打基础,而且对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也有很大帮助。 同学们在进入初中学习数学时,可能一时无法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节奏。初中数学学得不好的同学有可能在于他们并不精读于课本,或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善提问题,与老师与同学交流。再有就是课堂不注重课堂效率,认真汲取老师讲授的知识。阅读理解。目前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教材,他们往往是死记硬背。重视阅读方法对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地读,即根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再次带着研究者的态度去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读懂,并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识结构,当学生掌握了这三种读法,形成习惯之后,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了。提高听课质量要培养会听课,听懂课的习惯。注意听教师每节课强调的学习重点,注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一节课最后的小结,这样,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有疑必问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办法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抓紧时间问老师和同学,把没有弄懂,没有学明白的知识,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建立自己的错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思维导图)

第一节概述一、定义和研究范围 1、定义: 育它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里继承了不同的研究传统,形成了两种基本的研究取向,即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 社会心理学” (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1924年,F.H.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 在《社会心理学》中指出,“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 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 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存在所影 响。 主张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揭示个体的社会行为的 依存条件,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1925年,乌德认为,“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 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 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 “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 其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 (3)综上所述:是关于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 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2、社会行为 (1)社会行为: 是有机体的反应和反应系统。 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 应系统。 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 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 1936年,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提出:B=f(P, E)。其中,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情 境。 含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 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认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 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2)社会心理: 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 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指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心理活动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过去的经验及 其人格特征有关。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紧密相连,前者是外显的,客观 存在的,比较容易观察; 而后者则是内隐的,属于个体的主观世界,不能直接 观察。 二者的主体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 3、研究范围 (1)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 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 (2)人际层面: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 人际关系 (3)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以及个体 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 (4)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 理特征、国民性。 二、社会心理学简史 1976年,霍兰德认为,可以划分为哲学思辨(启蒙 期)、经验描述(形成期)、实证分析(确立期)。 1、哲学思辨阶段: 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特点是根据哲学 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学思想和 一般的心理学见解是混杂在一起的,很难把“纯”的 社会心理学观点分离出来。 2、经验描述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 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一些重要的学术思潮对社会 心理学起到了直接的催生作用,包括 (1)达尔文的进化论:从生物学和人类学的角度研究 人类本性,从进化的观点探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模式 的变化 (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一是拉扎鲁斯《民族心理 学与语言学杂志》(1859); 二是谢夫勒首先在现代意义上提出社会心理学这一术 语(1875); 三是冯特,历时20年(1900一1920)出版了10卷本 《民族心理学》,萨哈金(1982)指出:“民族心理 学所关心的就是社会心理学。” (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在《模仿律》(1890)中,塔尔德用模仿解释人的社 会行为。 迪尔凯姆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中主张社 会不能还原为个体,群体并非个体之和,而是一种结 构形式,能以与构成它的个体不同的方式思考,感受 和行动。 列朋的《群众心理学》(1895)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 有关群体意识理论发展的高峰 (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独孤,受达尔文影响。 在《社会心理学导论》(1908)一书中,指出“先天 的或遗传的倾向是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基本源泉和动 力”; 并提出求食、拒绝、创新、逃避、斗争、性与繁衍、 母爱,亲合、控制、服从、创造和建设等十二种本 能,认为从这些本能可以衍生出全部社会现象和社会 生活 (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基础是潜意识(也称“无意识”)、性本能,以及本 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这些概念是在《梦的解 析》(1900)、《精神分析引论》(1917)中提出 的。 经验描述阶段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3、实证分析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 特点是从描述转向实证,从定性转向定量,从纯理论 转向应用研究。 使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的两位先驱是特里普力特和德 国学者莫德。 态度测量领域是瑟斯顿(首先提出态度量表的结构, 编制了第一个态度量表,即瑟斯顿态度量表)和李科 特(对量表进行简化,使态度测量成为一种被广泛应 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手段)。 二战后,社会心理学迅速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 征,主要包括一是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社会行为 的方方面面; 二是理论向多元化发展,提出很多新的小理论来解释 与预测行为; 三是开始重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专栏:中国社会心理学简史 ①1919年,陈大齐用问卷法调查了北京高小女生的道 德意识 ②1922年,刘延陵翻译出版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 论》 ③1922年,张耀翔进行了中国最早的民意测验 ④1924年,陆志伟《社会心理学新论》 ⑤1929年,潘叔《社会的心理基础》 ⑥1946年,孙本文的两卷本《社会心理学》 ⑦1949年至1978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在大陆基本上 处于停滞状态。香港和台湾的社会心理学在20世纪50 年代后,却开始蓬勃兴起 ⑧1979年,《光明日报》发表王极盛《建议开展社会 心理学的研究》 ⑨1981年,成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筹备会 ⑩1983年,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简讯》, 后改为《社会心理研究》。 专栏:K.勒温 社会心理学之父提出了解释人类行为的场理论,并应 用到群体动力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 他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社会冲突问题。 专栏:F·H·奥尔波特 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莫基人用实验方法系统地验证 了“群体因素对个体运动的影响”,提出了社会促进 的概念。 三、研究方法 1、主要原则 (1)价值中立: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使研究客 观公正。但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 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2)系统性:把研究对象纳入系统,并用系统的方法 进行研究 (3)伦理: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 特别注意欺瞒、恫吓等注意不良刺激所产生的后果, 尽量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主要守则: ①制定计划要评估道德可接受性 ②应向被试者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说明情况征 得同意、在特殊情况下的欺瞒须经严格程序核准,并 在事后说明,求得理解 ③采取保护措施 ④被试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 ⑤对资料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被试者同意 ⑥不建立工作外的其他关系。 2、主要方法:观察实验,调查档案 (1)观察法:通过感官或仪器搜集资料的方法 ①自然观察是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其 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为基本上地干预。 主要目的是描述行为,提供“类别”及“数量”的信 息,即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也可能提供一些其他 的经验数据。是所有研究方法的基础 ②参与观察是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 观察者通常要隐瞒自己的身份,作为被观察者群体中 的一员进行观察,并应尽量减少相互作用造成的负面 影响。可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 (2)调查法(询问法)。 分为口头(访谈)和纸笔(问卷) ①访谈法:直接搜集资料,是访谈者与被访者双方互 相影响的过程。不是普通的聊天,要取得成功,必须 创造相互信任的氛围,取得积极配合。还具有特定的 目的性和一套访谈提纲设计,编制与实施的原则 ②问卷法:问卷一般由七个部分组成,包括题目+前 言、指导语+结束语、问题及备选答案+人口学数据的 记录+计算机编码。特点一是标准化程度高,严格按一 定程序进行,确保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主观性和盲 目性;二是收效快,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 主要原则包括:目的性、全面性、非歧义性(避免出 现歧义)、非暗示性(避免暗示与诱导)、适度规模 (尽量针对特定主题,不要牵涉面太广) (3)档案法: 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的资料(过去的和现在的), 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 包括调查报告、个案资料、事件记录、统计资料、出 版物及历史文献等。 优点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化的比 较研究和时间跨度较长的趋势研究,适用于对历史人 物进行研究; 缺点是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分析数据的难度大。 个人既往史、成长报告,属于档案法的应用。 3、研究结果: 存在“生态学效度”,不能任意推广到现实情境中, 学习理论时,要把握其局限和适用范围,20世纪70年 代“社会心理学危机”,是因其研究绪论解释力较 弱。 四、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价值体现:能 帮助提高人类认识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1、社会学习论: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 为的形成和变化 (1)起源于行为主义,巴甫洛夫和华生是行为主义早 期的代表,后来霍尔,特别是斯金纳发展了行为主 义。 (2)学习的机制:联想(是经典条件反射,狗形成铃 声——食物的联想“纳粹”)、强化与模仿 (3)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个体通过对他人学习行为与结果的观察,获得新的 行为反应模式,或对已有的行为模式加以修正。包括 四个过程:注意、保持(是模仿发生的前提)、动作再 现、动机。 2、社会交换论:霍曼斯 (1)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产出的关系的视角研究社 会行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2)五个命题:成功(得到奖赏则重复行为,奖赏越 多频率越高)、刺激(相同刺激引起相同或相似行 为)、价值(结果越有价值,重复可能性越高)、剥 夺-满足(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越多,其价值越 小)、侵犯-赞同(没得到奖赏或受到惩罚,侵犯;得 到奖赏或受到处罚,赞同)命题。认为趋利避害是人 类行为的基本规则,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 缩小代价或是扩大满意度、减小不满意度,每个人都 企图在交换中获得最大收益和减少代价。布劳发展了 社会交换论,认为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 的人们的自愿活动。 3、符号互动论:詹姆士和米德 (1)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包括语言、文字、记号 等,甚至个体的动作和姿势)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最早使用符号互动术语的是布鲁默 (2)基本假设是: 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 的; 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存在于事物 自身; 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 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4、精神分析论 (1)主要概念包括:意识与潜意识、力比多(性本 能)、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生本能与死本能、人格 结构 (2)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是 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整的人格,而不是治疗症 状。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 (3)新精神分析学家包括霍妮、沙利文、弗罗姆、艾 里克森等(不包括荣格)。霍妮批评“力比多”说, 认为行为与人格发展的动力不是本能驱力,行为是个 体对环境的反应,人格由环境和教育决定,认为后天 因素在神经症和精神病的病因中起主要作用,男女之 间的心理差异是文化因素决定的。沙利文认为人际关 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