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文征明《满江红拂拭残碑》原文、译文与赏析
古诗满江红·杨花翻译赏析

古诗满江红·杨花翻译赏析
《满江红·杨花》作者为宋朝诗人陈策。
其古诗全文如下:倦绣人间,恨春去、浅颦轻掠。
章台路,雪粘飞燕,带芹穿幕。
委地身如游子倦,随风命似佳人薄。
欢此花、飞后更无花,情怀恶。
心下事,谁堪记。
怜老大,伤飘泊。
把前回离恨,暗中描摸。
又趁扁舟低欲去,可怜世事今非昨。
看等间、飞过女墙来,秋千索。
【注释】[1]恨春去、浅颦轻掠:为春的离去而感到惆怅,细眉也因此轻轻皱起。
[2]章台路:汉时长安的街名,后多以此喻歌妓居住之所。
[3]委地身如游子倦,随风命似佳人薄:杨花落地就如游子一样倦于漂泊,随风摇摆如同佳人一样薄命。
[4]老大:年老。
[5]女墙:城上的短墙,有射孔,呈凹凸形。
【翻译】上片饱含感情地写景,表面上是写杨花在春末零落飘游之状,但“委地”、“随风”、“身如游子倦”、“命似佳人薄”云云,明明是在借花喻人——也就是仕进无路、到处漂泊的词人自己。
下片借杨花感怀身世,处处有杨花的影子,但处处都是在借花写人,把词人的心理情态和不顺遂的遭遇形容得淋漓尽致。
过片四句“心下事,谁堪托。
怜老大,伤漂泊”,是主旨之所在。
【赏析】此曲是凭吊古迹之作。
作者仕途一直坎坷不得意,览古伤怀,发出感慨。
四公子指春秋战国时的孟尝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满江红译文及赏析

满江红译文及赏析满江红译文及赏析原文:满江红·暮雨初收柳永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何渔人飞短艇,尽载灯光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流浪。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戋戋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参军乐。
满江红翻译:黄昏的落雨刚刚中止,桐江一片幽静,远征的航船在暮色中泊岸停靠。
对面的岛屿上,水蓼稀少雾霭寒凉,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
多少渔人行进着小舟,却只见船上的灯光飞快地回归村落。
对此令我思念起回归的旅程,对流浪日子产生了厌恶而忧伤的心情。
桐江风光美丽,雾霭漠漠布满,恰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环绕严陵濑翱翔和跳动。
游宦生计行进辛苦一事无成,况且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希望。
回归吧,仰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恶仲宣的参军艰苦。
满江红字词解说:⑴满江红:词牌名,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为《上江虹》,后改今名。
柳永始填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此词为仄韵,为正体。
《乐章集》注“仙吕调”,高栻词注“南吕调”。
风格沉郁昂扬,前人用以发抒怀有,佳作颇多。
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
⑵长川静:长河一片安静。
川,指江河。
征帆:远行船上之帆。
⑶蓼烟:笼罩着蓼草的烟雾。
蓼,水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⑷苇风:吹拂芦苇的风。
萧索:象声词,描述风声。
元稹《酬乐天雪中见寄》:“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⑸几何:有几个。
短艇:轻捷的小艇。
⑹遣:使,令。
行客:词人自谓。
回程:回家的旅程。
⑺桐江:在今浙江桐庐县北,即钱塘江中游自严州至桐庐一段的别称。
又叫富春江。
⑻漠漠:充满的姿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顷刻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⑼严陵滩:又叫严滩、严陵濑。
在桐江岸。
⑽游宦:春秋战国时期,士人脱离本国至他国寻求官职,谓之游宦,后泛指为当官而处处飘扬。
底事:何事,为了什么事呢?⑾云泉约:与美丽的风光相约,引申为归隐山林之意。
《满江红》全文带拼音及赏析

《满江红》全文带拼音及赏析《满江红》是岳飞的词,这首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满江红》全文带拼音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满江红》全文带拼音:nù fà chōng guān,píng lán chù、xiāo xiāo yǔ xiē 。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tái wàng yǎn,yǎng tiān cháng xiào ,zhuàng huái jī li 。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sān shígōng míng chen yǔ tǔ,三十功名尘与土,bā qiān lǐ lù yún he yue 。
八千里路云和月。
mo děng xián、bái le shào nián tou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kōng bēi qie 。
空悲切。
jìng kāng chǐ ,yu wei xuě;靖康耻,犹未雪;chn zǐhn ,h shími ?臣子恨,何时灭?jià cháng chē、tà po he lán shān quē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zhuàng zhì jī cān hú lǔ rou ,壮志饥餐胡虏肉,xiào tán kě yǐn xiōng nú xuě 。
笑谈渴饮匈奴血。
dài cong tou ,shōu shí jiù shān he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cháo tiān que !朝天阙!《满江红》赏析1:此词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满江红》宋词原文注释与赏析

《满江红》宋词原文注释与赏析《满江红》宋词原文注释与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江红》宋词原文注释与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作者:岳飞(1103-1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少年从军,官至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
他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
因坚持抗敌,反对议和,为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
工诗词,但留传甚少。
词仅存三首,内容皆表达抗金的伟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深沉慨叹。
风格悲壮,意气豪迈。
有《岳武穆集》。
注释:凭:倚靠。
处:时候。
三十:指年龄。
尘与土:谓征战中奔波劳累。
八千:言征途之漫长。
云和月:披星戴月,谓夜以断日地行军战斗。
靖康耻:靖康是宋钦宗年号。
靖康元年(1126),金后攻破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去。
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缺:山口。
朝天阕:朝见皇帝,天阕,皇帝的宫殿。
译文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急雨刚刚停歇。
抬头放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
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
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
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
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
我要从头彻底地收复旧日河山,再回京阙向皇帝报捷。
赏析一:此词感情慷慨悲凉,音调激越高亢,充满爱国激情。
词中表现出作者对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心和对敌寇的刻骨仇恨。
陈廷焯盛赞此词曰:“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
满江红原文及鉴赏

满江红原文及鉴赏满江红原文及鉴赏满江红原文及鉴赏1【作品介绍】该作品为文天祥囚居金陵时所作,是作者和前宫中女官王夫人的词作。
作为豪放派词人的文天祥,这首“ 婉约”的词风,显示了其艺术风格的多变。
古代诗词中常以美人香草寄托国家大事,文天祥此词,就是蕴含此意。
【原文】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
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
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
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
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赏析】王夫人名为清惠,是宋朝后宫中的昭仪。
南宋灭亡时,她跟随宋恭帝作为俘虏北上,在汴京驿壁上题词《满江红》。
文天祥囚居金陵,偶然读到这词,认为词中“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可以商酌,写了这首和词。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
”燕字暗指作者自己被囚于燕京的岁月。
回忆起年轻时中状元出仕宋王朝的青年美事,正如美人乘鸾上仙阙。
几年牢狱生涯,生活突遭变化,肌玉暗消,以泪洗面,为了国家,品尝这青灯独对的苦味。
高台曲池二句,借用桓谭《新论》所载雍门周说孟尝君的话:“千秋万岁后,高台既已倾,曲池又已平。
”高台曲池的变灭,却是王朝覆亡的缩影,但自己对祖国不渝的忠贞,恰如美人向旧主的墓阡中倾泻千行的斑斑血泪。
汉代原涉自署墓道为“南阳阡”。
这词是自己拟定于《妾薄命》的。
所在乃是:“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在沦桑变化以后,不少人侍奉新朝,而天祥却精忠不事二主,在元朝的淫威之下,宁折不弯。
乐昌公主由陈入隋,因破铜镜,终与附马徐德言“破镜重圆”。
事见唐人韦述《两京新记》、孟棨《本事诗》。
但是对那般像乐昌公主一样逞风流的新贵们,文天祥只能投以轻蔑的目光,破镜虽得重圆,但已不复为原镜了。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和缓的语气中,透出一股凛然正气,不可侵犯。
动人的美人形象,表现出昂扬的爱国热情,形象而生动。
《满江红》全文带拼音及赏析

《满江红》全文带拼音及赏析《满江红》是岳飞的词,这首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满江红》全文带拼音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满江红》全文带拼音:nù fà chōng guān,píng lán chù、xiāo xiāo yǔ xiē 。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tái wàng yǎn,yǎng tiān cháng xiào ,zhuàng huái jī li 。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sān shígōng míng chen yǔ tǔ,三十功名尘与土,bā qiān lǐ lù yún he yue 。
八千里路云和月。
mo děng xián、bái le shào nián tou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kōng bēi qie 。
空悲切。
jìng kāng chǐ ,yu wei xuě;靖康耻,犹未雪;chn zǐhn ,h shími ?臣子恨,何时灭?jià cháng chē、tà po he lán shān quē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zhuàng zhì jī cān hú lǔ rou ,壮志饥餐胡虏肉,xiào tán kě yǐn xiōng nú xuě 。
笑谈渴饮匈奴血。
dài cong tou ,shōu shí jiù shān he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cháo tiān que !朝天阙!《满江红》赏析1:此词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满江红》赏析及翻译

《满江红》赏析及翻译《满江红》赏析及翻译导语:《满江红》表现了岳飞大将军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满江红》赏析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江红宋代: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
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
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赏析岳飞大将军将军这首《满江红》,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
为什么这首词第一句就写“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这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
因此,必须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才能正确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
岳飞大将军在少年时代,家乡就被金兵占领。
他很有民族气节,毅然从军。
他指挥的队伍,英勇善战,接连获胜,屡立战功。
敌人最怕他的队伍,称之为“岳爷爷军”,并且传言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大将军乘胜追击金兵,直至朱仙镇,距离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了。
金兵元气大伤,准备逃归,还有不少士卒纷纷来降。
岳飞大将军看到这样大好的抗战形势,非常高兴,决心乘胜猛追,收复中原。
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当时的宰相秦桧,为了和金人议和,一日连下十二道金字牌,令岳飞大将军班师回朝。
满江红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满江红古诗全词翻译赏析满江红古诗全词翻译赏析“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出自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释】⑴赤壁矶:即黄州赤壁。
⑵周郎:指赤壁大战吴蜀联军的统帅周瑜。
⑶区宇:即寰(huán)宇,宇宙。
⑷万骑:借指孙刘联军。
⑸貅(xiū)虎:猛兽,指军队,勇士。
⑹列炬(jù):猛烈的火炬。
列,同烈,火势猛。
⑺鱼龙怒:潜蛰在深水中的鱼龙类水族因受到战火威胁而怒。
这是侧面写战争场面的惊心动魄。
⑻卷长波:水面上卷起了长长的火龙。
⑼曹瞒(mán):指曹操,曹操小名叫阿瞒。
⑽今如许:如今又怎么样呢⑾形胜地:地形险要的战略要地。
⑿兴亡处:当年众雄生死争斗的地方。
⒀傍:同旁。
⒁春:春色,此用如动词。
⒂金缕(lǚ):指嫩黄色的柳条。
化用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参考译文】每经过一次赤壁矶就引发一次怀古心绪。
想当年,周瑜意气风发,一心吞并环宇。
万骑临江,鼓声震天;在千艘列炬的拼搏中,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因为受到战火的影响都变得怒不可遏。
水面上卷起了长长的火龙,在鼓角声中,孙刘联军围困住了曹操。
现在又怎样呢?江上渡口,江边小路,全是地形险要的战略要地,是当年众雄生死争斗的.地方。
今天我在此凭吊古迹,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胜过读历史书籍。
东风吹,光景移,已经改朝换代无数次了,历史的往事随江潮而i折。
问道旁的杨柳年年为谁而春,为谁摇动金黄的枝条。
【创作背景】《满江红·赤壁怀古》写于1219年左右(宋宁宗嘉定十二年),作者这时正在鄂州、黄州一带漫游,黄城州外有赤壁矾,又名赤鼻矾,传说是三国战场,词人过此,也难免不发思古之念,故写了这篇赤壁怀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江红·拂拭残碑
文征明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
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
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
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译文】
拂拭去残碑上的尘土,当年石刻的宋高宗信托岳飞时的诏书还可依稀辨读,令人感慨万分地是,皇帝当初对岳飞是何等的器重,后来又为什么那样的残酷,难道是功高震主就身当该死,可惜事过境迁高宗依托岳飞的诏书难赎惨杀岳飞的罪恶,最令人感到可恨可悲而又极为无理的是,秦桧等人一手制造的杀害岳飞的风波亭冤狱。
宋朝的皇帝啊!难道你就不想疆土在逐日散失,难道你就不思念徽钦被俘而去的奇耻大辱,然而徽宗钦宗真正返回之后,赵构的帝位又怎能相属,千年万代的人们啊再不要说不该南渡偏安一隅,当时的赵构啊自己就怕把中原收复,可笑地是区区一个秦桧又有多少能耐,只是他迎合了赵构的心意而已。
【注释】
敕飞字:敕,帝王下给臣子的诏命;飞,指南宋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
难赎,指难以挽回损亡。
疆圻蹙:疆域缩少,指金人南侵,南宋的版图已远小于北宋。
徽钦辱:1125年(宣和七年),金兵南侵,直逼宋都汴京,宋徽宗赵佶见事不可为,急忙传位给宋钦宗赵桓。
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攻破汴京,掳徽宗、钦宗二帝北还,北宋由此灭亡。
南渡:徽、钦宗二帝被掳后,赵构以康王入继大统,是为高宗。
他不知耻,不念父兄,自汴梁(开封)迁都临安(杭州)以图偏安,史称南渡。
桧:指秦桧。
秦桧(1090-1155),字会之,江宁(南京市)人。
1115年(政和五年)进士。
1127年,随徽、钦二帝至金,四年后,金将他放还。
高宗任以礼部尚书。
绍兴年间为相,深受宠信,力主议和,杀害岳飞,镇压大批主战派。
为人阴险狡诈,在位十九年,罪恶累累,恶贯满盈。
逢:迎合。
欲:愿望,需要。
【创作背景】
《词苑丛读》引《词统》记载:有人掘地,发现了宋高宗赐给岳飞的诏书的刻石。
文征明读了,认为抗金名将岳飞被杀害是“最无辜、堪恨又堪悲”的冤案,指出岳飞被害的原因,是宋高宗怕中原恢复,徽宗、钦宗皇帝回来,自己的帝位不保。
文征明不禁感慨盈怀,写了这首词。
【赏析】
词的上片直接点题,夹叙夹议,主要通过史实,引发人们对岳飞蒙冤受屈产生愤慨。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
”起首从叙事起,引出以下直至终篇的慷慨。
残碑的发掘出土,以铁的事实证明高宗当年褒奖岳飞千真万确。
这便是“倚飞何重”的证据,可后来为什么又把岳飞残酷地杀害了呢?
“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
”词人举古来不合理之事相对照,以见岳飞之冤。
“最无辜、堪恨又堪悲,风波狱。
”末二句归结到“后来何酷”的事实。
上阕略叙事实,深致感叹,于感叹中连发三层疑议,层层紧逼,引起无限激愤,自然导入下片对事理的分析。
下片剖析岳飞被杀的原因。
“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
”岂不念国家的疆界在敌人侵略下日渐缩小,岂不念徽钦二帝被俘的耻辱。
这本不成问题的,作为问题提出来,正在于它出于寻常事理之外,那只能是别有用心了。
“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实乃一针见血之论。
鞭辟入里,不仅辛辣地诛挞了宋高宗丑恶的内心世界,也是数千年帝王争位夺权史中黑暗内幕的大曝光,读后令人拍案击节。
“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二句揭出高宗必杀岳飞的原因。
高宗为了保住自己的帝位,可以置徼钦二帝死活于不顾。
岳飞一贯主张抗金,恢复中原,且到朱仙镇大捷,中原恢复有望,再发展下去,势必直接危及高宗帝位。
岳飞被杀害,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结尾二句归到岳飞悲剧的产生,乃出于君相的罪恶默契。
暴露了高宗的卑鄙自私的龌龊心理,岳飞之冤狱也可以大白于天下了。
此词纯以议论着笔,可当作一篇精彩的史论来读。
全词以敕碑引发,渐次深入,既对岳飞的遭遇表示了深刻的同情,又对宋高宗不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残害忠良进行毫不留情地挞伐,语言犀利。
此词犹如一篇宣判词,揭示了虚伪自私的宋高宗的真面目。
它痛快淋漓,极具史胆史识,可谓咏史词的杰作。
【内容评析】
起首“拂拭残碑”三句说石碑上宋高宗赵构手书的“精忠岳飞”四字仍隐约可见。
“慨当初”三句说宋高宗称帝后,北有金兵压境,南有群盗骚扰,岳飞抱着尽忠报国的决心,破
李成、平刘豫、斩刘么,扫平了闽粤赣等地的内患,深为高宗和朝廷倚重,所以高宗手书“精忠报国”四字以褒奖。
“岂是功成”二句意说难道大功告成就该死了吗?只是事过境迁,即使说尽好话也枉然了。
“最无端”三句说岳飞入狱后,大理寺官员都说岳飞无罪,韩世忠质问秦桧,秦桧回答说岳飞之罪“其事体莫须有”。
当时上书为岳飞辩白的人很多,高宗、秦桧等却一意孤行。
“岂不念”四句直指宋高宗而言。
难道是忘记了金人的南侵,徽宗、钦宗所受的屈辱?非也。
只是因为想到徽宗、钦宗若回来,“此身何属”高宗又将归属哪里呢?他就做不成皇帝了!
“千载休谈”二句进一步申述高宗必杀岳飞的原因。
当时的南渡也是因为怕中原恢复之后,不能再当皇帝啊!“笑区区”三句说秦桧会有何能耐,他之所以翻云覆雨,杀害岳飞,力主屈辱苟安,只不过是刚好迎合了赵构的心意罢了。
咏史词贵在一针见血地戳破本质。
关于岳飞被害事,人们一般认为罪在秦桧。
这首词却独说:“笑区区,一桧有何能,逢其欲。
”将矛头直指皇帝,颇有见地。
整首词感情沉着而慷慨,议论痛快而淋漓。
【名家点评】
《词统》:“激昂感慨,自具论古只眼。
”
毛泽东:“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幕后是宋高宗。
秦桧不过是执行皇帝的旨意。
高宗不想打,要先‘安内’,不能不投降金人。
文徵明有首词,可以一读。
他的《满江红》:‘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一似丘濬的《沁园春》所说:‘何须把、长城自坏,柱石潜摧?’”又评论道:“这一点连赵构自己也承认了的,他说讲和之策,‘断自朕意,秦桧但能赞朕而已。
’后来的史家‘为圣君讳耳’,并非文徵明独排众议。
”
【作者简介】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