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职业健康事故分级
总承包项目部安全生产、职业健康、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安全生产与节能环保责任制度1总贝IJ本办法涵盖项目所有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以下简称"HSE w)职责。
2职责2.1本办法由安全环保部负责编制、解释并归口管理。
2.2项目经理应组织建立健全项目全员HSE责任制,并根据责任制建立全员HSE“一岗一清单”。
2.3安全环保部负责监督各岗位HSE履职情况。
2.4总承包项目部安全生产四个责任体系及各部门负责人应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HSE履职自查工作。
3各部门、各岗位HSE职责3.1各部门职责1.1.1安全环保部a)组织贯彻落实国家HSE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上级单位及公司有关安全与节能环保工作要求。
b)负责建立健全项目HSE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确保有效运行。
c)监督落实本项目HSE投入,保障各项资源有效配置。
d)组织落实HSE监督检查、考核工作。
e)根据上级单位要求,及时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
f)负责本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教育培训等基础管理工作。
g)负责组织开展上级有关HSE的各项活动。
h)负责组织召开项目HSE相关会议。
i)负责开展本项目的危险源识别和安全风险评价工作,督查落实项目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措施。
j)具体负责安全生产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工作。
k)及时、如实报告项目安全生产及环保事件、事故。
1.2.2施工管理部a)负责安全生产实施体系的有效运行,定期组织召开项目安全例会。
b)负责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
c)负责生产过程中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的落实,保障安全生产资源配置,完善安全生产条件。
d)负责督促各分包项目部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重要危险源、重大风险、特种设备、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
e)负责项目设备设施、特种设备使用管理。
f)根据公司要求,参与项目施工方案的审核与实施。
g)负责主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检查工作。
h)根据项目应急预案管理规定,组织开展专项应急管理工作。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环境破坏的意外事件。
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和制度,在事故发生后进行等级评定,以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防范。
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一般按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环境破坏和财产损失的情况来评定。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一般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300人以上重伤、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影响环境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至30人死亡或100至300人重伤、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较大影响环境的事故。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至10人死亡或30至100人重伤、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或一定影响环境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1至3人死亡或10至30人重伤、一定的经济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事故。
生产单位要对生产安全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并依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等级划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和防范。
同时,还应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为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是对事故严重程度的科学评定,对于预防和控制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
义。
只有充分认识事故等级的严重性,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安全生产事故级别

安全生产事故级别
《安全生产事故级别》
安全生产事故级别是指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的程度。
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安全生产事故分为不同的级别,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事故的发生。
一般来说,安全生产事故级别可以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四个级别。
轻微事故是指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较小,一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以恢复;一般事故是指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较大,需要一定时间和资源来修复和处理;重大事故是指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严重,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特大事故是指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极其严重,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环境破坏。
针对不同级别的安全生产事故,需要采取不同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对于轻微和一般事故,可以通过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应急处理来减少损失和影响;对于重大和特大事故,除了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应急处理外,还需要加强事后救援和恢复工作,以尽快减少损失并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因此,对于安全生产事故级别的划分和管理,企业和组织应该重视起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来进行预防和管理,从而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和影响。
生态环保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生态环保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稳定,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发生生态环保事故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事故分类与分级2.1 事故分类生态环保事故分为以下几类:(1)环境污染事故;(2)生态破坏事故;(3)生物灾害事故;(4)其他生态环保事故。
2.2 事故分级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因素,将生态环保事故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2)重大事故;(3)较大事故;(4)一般事故。
三、应急处置原则3.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以预防为主,强化源头治理,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3.2 快速响应、高效处置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故危害。
3.3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3.4 信息公开、社会监督及时、准确发布事故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维护公众知情权。
四、应急处置组织体系4.1 应急指挥部成立生态环保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4.2 工作机构应急处置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机构:(1)应急监测组;(2)应急指挥组;(3)应急救援组;(4)应急保障组;(5)信息宣传组。
五、应急处置措施5.1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措施5.1.1 事故监测迅速开展事故现场监测,了解事故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扩散范围等。
5.1.2 事故隔离根据事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防止污染物扩散。
5.1.3 清理处置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采取有效措施对污染物进行处置。
5.1.4 生态修复对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生态功能。
5.2 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处置措施5.2.1 事故调查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
11种EHS环境健康安全事故及等级划分规定(附事故上报和调查处理全流程

11 种 EHS 环境健康安全事故及等级划分规定(附事故上报和调查处理全流程)一、核事故(事件)是指核电厂、核反应堆、核燃料循环设施以及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设施等各类核设施发生的与核安全相关的突发事件。
核事故(事件)按照 I AEA 2 0 0 8 年修订后的《国际核事件与放射性事件分级表》( I NES )进行分级(详见下表),其中 1 - 3 级为核事件, 4 - 7 级为核事故。
I NES 分级的一般准则二、辐射事故是指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
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 4 4 9 号),辐射事故划分为以下四个等级:(一)特别重大辐射事故: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 3 人以上(含 3 人)急性死亡。
(二)重大辐射事故: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 2 人以下(含 2 人)急性死亡或者 1 0 人以上(含 1 0 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三)较大辐射事故: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 9 人以下(含 9 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四)一般辐射事故:Ⅳ类、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
三、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故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预警级别:一般依据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并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来加以表示,Ⅰ级为最高级别。
突发事件按照危害程度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事故,如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I 级 ) :( 1 ) 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 2 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生产安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职业健康事故分级

生产安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职业健康事故分级一、生产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包括工业生产安全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三类事故。
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 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 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 人以上30 人以下死亡,或者50 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 万元以上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 人以上10 人以下死亡,或者10 人以上50 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 万元以上5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 人以下死亡,或者10 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具体细分为三级:1、一般事故A 级,是指造成3 人以下死亡,或者3 人以上10 人以下重伤,或者10 人以上轻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 、一般事故B 级。
是指造成3 人以下重伤,或者3 人以上10 人以下轻伤,或者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一般事故C 级,是指造成3 人以下轻伤,或者10 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条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分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共分为四级:特别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Ⅰ级)、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Ⅱ级)、较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Ⅲ级)和一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Ⅳ。
其中:(一)特别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Ⅰ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1、发生30人及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及以上;2、因环境事故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Ⅰ、Ⅱ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8、发生在环境敏感区的油品泄漏量超过100吨,造成严重污染的事故。
安全生产事故等级划分

安全生产事故等级划分
《安全生产事故等级划分》
安全生产事故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不仅给企业带来损失,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预防事故的发生,各国都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了等级划分。
一般来说,安全生产事故的等级划分是根据事故的影响程度、造成的损失以及对环境和人员的危害程度进行划分的。
其中,不同等级的事故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和整改措施。
一般来说,安全生产事故可以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四个等级。
轻微事故是指事故的损失较小,对环境和人员危害较小,一般事故是指事故的损失和危害适中,重大事故是指事故的损失和危害较大,特大事故是指事故的损失和危害极大,可能对企业产生严重影响。
对于不同等级的安全生产事故,企业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事故现场的处理、损失的赔偿、人员伤亡的救助和预防措施的加强等。
同时,对于特大事故,相关部门和企业需要进行深入调查和整改,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总的来说,安全生产事故等级划分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对事故等级的划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评估

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评估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评估是两个重要的概念,二者都关乎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性。
环境污染评估是研究和分析环境污染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的过程,职业危害评估则是评估某项工作对从业人员健康的风险。
这两个领域都需要科学方法和技术来评估和控制潜在风险。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环境污染评估。
在当今工业化社会中,工厂、汽车尾气、废弃物处理和农业活动等都会产生各种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可以通过空气、水和土壤传播到环境中,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环境污染评估的目标是评估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减轻或消除污染的方法。
环境污染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是收集数据和样本的过程,以了解污染源和受影响区域。
这可以通过监测站点、测量设备和数据分析来实现。
其次,评估收集到的数据,确定环境质量指标和标准,并将其与国家法规和国际标准进行比较。
然后是评估使用模型和风险评估方法分析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对植物、动物和人类健康的风险。
最后,制定和实施适当的管理策略和措施,以减轻或消除污染,并监测其效果。
职业危害评估是评估工作场所对从业人员健康的风险的过程。
在许多行业中,工作环境可能暴露于各种危险物质,如化学物质、粉尘、噪音、振动和放射性物质等。
这些危险物质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职业危害评估的目标是评估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险和暴露水平,并采取措施来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危害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是收集工作环境中的数据,如化学品使用记录、工作场所浓度测量、工作过程分析等。
其次,评估收集到的数据,确定潜在危险和暴露水平,并将其与国家和国际标准进行比较。
然后是评估危险的影响,并评估可能的健康风险,包括急性和慢性效应。
最后,制定和实施适当的控制措施,如工程控制、个人防护装备和培训,以减少员工的危险暴露,并进行监测和审查。
环境污染评估和职业危害评估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环境污染会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命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安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职业健康事故分级
一、生产安全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包括工业生产安全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三类事故。
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 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 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 人以上30 人以下死亡,或者50 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 万元以上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 人以上10 人以下死亡,或者10 人以上50 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 万元以上5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 人以下死亡,或者10 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具体细分为三级:
1、一般事故A 级,是指造成3 人以下死亡,或者3 人以上10 人以下重伤,或者10 人以上轻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 、一般事故B 级。
是指造成
3 人以下重伤,或者3 人以上10 人以下轻伤,或者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一般事故C 级,是指造成3 人以下轻伤,或者10 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条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