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系统简介研究意义和应用.doc
数据采集传输系统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数据采集传输系统项目成效分析报告目录前言 (4)一、背景及必要性 (4)(一)、数据采集传输系统项目背景分析 (4)(二)、实施数据采集传输系统项目的必要性 (5)二、技术方案与建筑物规划 (6)(一)、设计原则与数据采集传输系统项目工程概述 (6)(二)、建设选项 (8)(三)、建筑物规划与设备标准 (9)三、运营与管理 (11)(一)、公司经营理念 (11)(二)、公司目标与职责 (12)(三)、部门任务与权利 (13)(四)、财务与会计制度 (16)四、发展策略 (17)(一)、公司发展计划 (17)(二)、执行保障措施 (19)五、数据采集传输系统项目进展与里程碑 (20)(一)、数据采集传输系统项目进展 (20)(二)、重要里程碑与进度控制 (21)(三)、问题识别与解决方案 (22)六、法律与合规事项 (23)(一)、法律合规与风险 (23)(二)、合同管理 (24)(三)、知识产权保护 (24)(四)、法律事务与合规管理 (24)七、技术与研发计划 (25)(一)、技术开发策略 (25)(二)、研发团队与资源配置 (26)(三)、新产品开发计划 (27)(四)、技术创新与竞争优势 (28)八、劳动安全生产分析 (29)(一)、安全法规与依据 (29)(二)、安全措施与效果预估 (29)九、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32)(一)、数据采集传输系统项目风险分析 (32)(二)、风险管理与应对方法 (34)十、原辅材料供应 (36)(一)、建设期原材料供应情况 (36)(二)、运营期原材料供应与质量控制 (37)十一、数据采集传输系统项目可行性风险分析 (38)(一)、数据采集传输系统项目风险识别 (38)(二)、风险评估和定量分析 (38)(三)、风险管理计划 (39)(四)、风险缓解策略 (39)十二、战略合作伙伴与投资者关系 (40)(一)、投资者关系管理 (40)(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40)(三)、投资者关系沟通 (41)(四)、投资者服务计划 (41)前言本报告是关于数据采集传输系统项目运营管理的评价分析,通过对数据采集传输系统项目的关键指标和运营流程进行细致分析,旨在发现问题和优化运营效率。
综合采集系统介绍

综合采集系统介绍综合采集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多种数据采集方式和功能的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或组织高效地获取、整理和分析各种类型的数据。
它是企业决策和信息化建设中重要的支撑系统之一、本文将介绍综合采集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应用场景。
一、定义综合采集系统是一种以信息化为支撑,集成了多种数据采集方式和功能的系统。
通过该系统,企业或组织可以从多个数据源(如传感器、数据库、互联网等)中获取数据,经过处理和整理后,提供给决策者进行分析和决策。
综合采集系统一般由硬件设备、数据采集软件和后台管理系统等组成。
二、功能1.数据采集:综合采集系统能够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器等设备采集各种形式的数据,如温度、湿度、压力、光照强度等;2.数据处理和整理:综合采集系统可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如数据去重、筛选、转换等,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决策;3.数据存储和管理:综合采集系统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并提供相应的管理功能,如数据备份、恢复、权限管理等;4.数据传输和通信:综合采集系统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如有线传输(如以太网、USB)、无线传输(如WiFi、蓝牙、RFID)等;5.数据分析和报告:综合采集系统提供数据分析和报告功能,可以按照用户需求生成各种分析报告,帮助用户进行决策;6.实时监测和报警:综合采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采集到的数据,并根据设定的规则和阈值进行报警,提醒用户关注异常情况。
三、应用场景1.工业自动化:综合采集系统可以用于工厂、车间等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通过采集和分析各种参数,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2.农业生产:综合采集系统可以用于农田的土壤湿度、温度等参数的监测,帮助农民合理管理水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3.环境监测:综合采集系统可以用于大气、水质、噪声等环境参数的监测,帮助环保部门实时了解环境状况,及时采取措施;4.物流管理:综合采集系统可以用于仓库、配送中心等的货物追踪和管理,通过采集和分析物流数据,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5.建筑智能化:综合采集系统可以用于建筑物的能耗监测和控制,通过采集和分析能耗数据,实现节能减排;6.交通管理:综合采集系统可以用于城市交通的智能监测和导航,通过采集和分析交通数据,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和导航服务。
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摘要】本文通过研究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探讨了其设计原理、组成及功能、性能测试和应用展望。
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引出了对该系统的深入探讨。
详细阐述了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阐明了系统的工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方式。
然后,通过系统性能测试,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展望了系统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并总结了研究成果,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为空气压缩机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空气压缩机,数据采集系统,研究,开发,引言,设计原理,系统组成,功能,性能测试,应用展望,结论,研究成果,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空气压缩机作为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设备之一,其在生产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空气压缩机进行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压缩机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工业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而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帮助监测和控制压缩机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通过对空气压缩机运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和可靠性,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降低维护成本。
目前,虽然一些空气压缩机已经配备了简单的数据采集功能,但由于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和功能受限,其性能和应用范围有限。
有必要对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以满足不同工业生产环境对数据采集的需求,提高空气压缩机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空气压缩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原理、系统组成及功能、系统性能测试和系统应用展望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时监测压缩机运行状态和性能参数,可以有效提高工业生产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对压缩机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精准控制。
对压缩机关键参数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有助于预测设备的故障和提前进行维护,从而降低设备损坏和停机带来的生产损失。
数据采集系统研究背景和意义

数据采集系统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了保障人们能够健康安全的使用各种资源,需要对各个资源供给设备实时的监控,例如电力供电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网络等,确保这些直接关系人们生活的资源安全可靠。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公告 2011 年第 3 号文件《2011 年供电监管报告》指出,在选取检查的 215 家供电企业中,总共发现供电质量问题涉及的企业有 133 家,这些企业存在着基础数量错误、漏录、运行事件错录以及电压监测点数不足,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一方面,造成电能质量问题的因素逐渐增加,另一方面人们对电能质量以及电能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电能质量问题对电网和配电系统造成的直接危害和可能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电能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
一个计算中心如果失去电源 3 秒就有可能破坏数小时的数据处理结果而造成上百万上千万的经济损失;在大型机器制造厂,1 秒的电压突降就有可能造成生产状况异常或者质量破坏。
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做好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必须要做好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的准备,这就迫切需要对供电系统能够实时准确的监控,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通知并解决,确保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被解决,提高供电的质量。
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也滋生了大量不稳定的因素,大量垃圾信息、大量网络攻击应运而生,据赛门铁克公司 2011 年的安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 2011 年的 12 个月中,71%的受访企业受到网络攻击,在遭受攻击的企业中,92%的企业因为遭受到攻击而导致损失,据 Imperva 对 2011 年 6 月~11 月对网络恶意程序的分析中指出每月被检测的网络应用程序要遭受到 13 万次~38 万次不等的攻击,最高时,每小时就会遭受 3 万 8 千次攻击;为了减少因网络攻击而遭受的损失,我们应该做好网络监控工作,及时发现网络中的垃圾和破坏信息,并且及时做出处理和防范工作。
而绝大部分监控系统都要能够及时正确的获取大量监控数据,因此对一种可靠及时的数据采集系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本研究课题基于这一点设计了一个基于硬件获取数据的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的设计报告

目录摘要 (3)引言 (5)第一章数据采集系统的概述 (6)1.1 数据采集系统基本概述 (6)1.1.1 数据采集 (6)1.1.2 数据采集系统的分类 (6)1.1.3 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功能 (7)1.1.4 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 (7)第二章数据采集系统整体设计 (8)2.1 硬件设计原则 (8)2.2 软件设计原则 (8)第三章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 (9)3.1 系统工作原理 (9)3.2 硬件工作原理 (9)3.2.1 CPU处理核心模块(STC89C52) (9)3.2.2 DS18B20温度传感器模块 (11)3.3 电路设计 (14)3.3.1 CPU处理模块 (14)3.3.2 显示电路 (15)3.3.3 通信电路 (15)3.3.4 复位电路 (15)3.3.5 温度采集电路 (16)3.3.6 晶振电路 (16)3.3.7 警报电路 (17)第四章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 (18)4.1 汇编语言和Keil C51 (18)4.2 主程序 (19)4.3 各程序 (19)4.3.1 显示子程序 (19)4.3.2 温度子程序 (20)第五章总结 (21)参考文献 (22)附录:程序 (23)摘要本次设计主要基于单片机STC89C52单片机的多点数据采集,该系统由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组成。
硬件部分是由信号接收、信号采集、AD转换和信号发送四部分组成。
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将被测信号转换为能够被单片机所识别的信号输入单片机实现数据采集。
被测信号一般为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两大类。
主机发送的模拟信号经过AD0809的转换,模拟信号经量化后得到离散的值,即数字信号。
在方案的选择中,主机可以用单片机、ARM、电脑等,采用单片机做主机部分,通信距离会比较短,所以使用上拉电阻通过上拉的作用给信号线提供一个驱动电压,使之传输更稳定,传输距离更远,用来抵消线路中内阻对信号的损耗。
关键词:STC89C52;信号接收;信号采集;A/D转换AbstractThis design is mainly based on single-chip microcontroller STC89C52 multi-point data acquisition, this system is consist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mponents. Hardware part is consists of four parts as signal receiving, signal acquisition, AD transform and signal sending. This System is based on single-chip microcontroller, which is being measured signals converted to what can be single-chip microcontroller identification of the signal input data acquisition.Measured signal is divided into two types of commonly simulation data and digital data.The analog signal sending by the mainframe is changed over through AD0809, then the analog signals via discrete values quantified, namely the digital signal.In the choice of case, mainframe can be MCU, ARM, computers and so on, using the monolithic as the mainframe will make a short communication distance, as the result, we use pull-up resistors to pull through the role of signal lines provide a driving voltage, make transmission more stable, the transmission distance is farther, and offset circuit impedance to signal loss.Key words:STC89C52, signal receiving, signal acquisition, A/D transform引言温度是一种最基本的环境参数,人们的生活与环境的温度息息相关,工业和农业生产中得许多场合对温度有严格的要求,如温室养殖场和冷冻室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单片机及相关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利用单片机和传感器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测量,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成本低廉,应用十分广泛,因此研究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企业、政府、科研领域等各个领域,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数据采集是指获取、输入和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的过程,主要分为手动采集和自动采集两种方式。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采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企业中,通过手动和自动采集不同类型的数据,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产品趋势,从而更好地开展业务;在政府中,通过对各种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民生状况和社会趋势,从而更好地制定政策和规划。
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有很多,例如互联网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等,这些应用都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从而提供更加准确、快速、高效的服务。
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中,通过对各种网站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搜索引擎可以提供丰富的搜索结果,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在电子商务中,通过对用户行为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提高用户的反馈和购买意愿,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数据分析是指通过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目的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和知识。
数据分析技术包括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主要应用于市场分析、产品研发、客户服务等领域。
通过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产品趋势,从而更好地开展业务;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民生状况和社会趋势,从而更好地制定政策和规划。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分析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企业和政府等提供了更大的帮助。
例如,在市场分析领域中,通过数据分析技术,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产品趋势,从而更好地开展业务;在客户服务领域中,通过数据分析技术,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和反馈,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

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数据被大量产生和积累,数据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然而,随着数据的增长和分散,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数据,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被广泛应用,成为了企业和机构管理和利用数据的关键工具之一。
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是一种将不同来源、格式和类型的数据集成到一个平台上,使数据之间相互关联和互通,并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数据的系统。
该系统通常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整合、数据清洗、数据存储、数据查询和数据分析等功能,并能够通过API、WebService等方式将数据提供给其他应用或平台使用。
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需要使用多种技术来实现不同的功能,包括:1. 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是从各种不同的数据源中将数据抽取出来并转化为统一的格式。
数据采集技术通常包括Web爬虫、FTP、API、数据库连接等方式。
2. 数据整合技术:数据整合技术是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使其之间相互关联和互通。
数据整合技术通常包括ETL(Extract-Transform-Load)、ELT(Extract-Load-Transform)等方式。
3. 数据清洗技术:数据清洗技术是清除数据中的重复、错误、不完整等无意义的数据,以便提高数据的质量。
数据清洗技术通常包括数据去重、数据转化、数据过滤等方式。
4. 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是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利用。
数据存储技术通常包括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湖等方式。
6. 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是对存储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以便理解数据背后的关系和规律。
数据分析技术通常包括统计分析、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方式。
2. 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可以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让数据之间相互关联和互通,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4. 提高数据的效率和安全性:通过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的集成,可以在减少系统间数据传输的同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

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是当前信息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海量的数据涌入各个行业和领域,如何高效地采集和整合这些数据成为了许多组织和企业面临的挑战。
数据采集与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可以帮助组织和企业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提升决策效率、降低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来源愈加多样化和分散化,传统的数据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
研究如何设计高效的数据采集系统和信息集成系统成为了当务之急。
通过深入研究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技术方法,可以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数据解决方案,提升数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对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等方面展开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1.2 研究意义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在今天信息化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可以帮助实现数据的快速采集和整理,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为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信息集成系统设计可以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帮助用户快速获取所需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
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运营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数据采集和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也对促进数据共享和协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实现各方信息的互通互联,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研究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针对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进行深入探讨,通过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揭示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探索解决方案。
我们旨在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和信息集成系统设计的研究,提高数据采集和信息集成的效率和精度,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和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1.1 数据采集系统简介数据采集,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信息的过程。
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
该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基于TLC549模数转换芯片和单片机的设备,可以把ADC采集的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过微处理器的简单处理而交予数码管实现电压显示功能,并且通过与PC的连接可以实现计算机更加直观化显示。
1.2 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数据采集的在多个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
它是计算机与外部物理世界连接的桥梁。
利用串行或红外通信方式,实现对移动数据采集器的应用软件升级,通过制订上位机(PC)与移动数据采集器的通信协议,实现两者之间阻塞式通信交互过程。
在工业、工程、生产车间等部门,尤其是在对信息实时性能要求较高或者恶劣的数据采集环境中更突出其应用的必要性。
例如: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各行业中,常常利用PC或工控机对各种数据进行采集。
这其中有很多地方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如液位、温度、压力、频率等。
现在常用的采集方式是通过数据采集板卡,常用的有A/D 卡以及422、485等总线板卡。
卫星数据采集系统是利用航天遥测、遥控、遥监等技术,对航天器远地点进行各种监测,并根据需求进行自动采集,经过卫星传输到数据中心处理后,送给用户使用的应用系统。
1.3 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的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TLC549的工作时序控制,常用的单片机编辑C语言,VB 串口通信COMM控件、VB画图控件的运用等。
本课题研究目的主要是设计一个把TLC549(ADC)采集的模拟电压转换成八位二进制数字数据,并把该数据传给单片机,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在实验板的数码管上实时显示电压值并且与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示波器连接,实现电压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功能。
二数据采集系统开发相关技术介绍2.1 TLC549结构及工作原理2.1.1 TLC549的概述TLC549 是以8 位开关电容逐次逼近A/D 转换器为基础而构造的CMOS A/D 转换器。
它们设计成能通过3 态数据输出和模拟输入与微处理器或外围设备串行接口。
TLC549 仅用输入/输出时钟(I/O CLOCK )和芯片选择(CS )输入作数据控制。
TLC549 的I/O CLOCK 输入频率最高可达 1.1MHz 。
TLC549 提供了片内系统时钟,它通常工作在4MHz 且不需要外部元件。
片内系统时钟使内部器件的操作独立于串行输入/输出的时序并允许TLC549像许多软件和硬件所要求的那样工作。
I/O CLOCK 和内部系统时钟一起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送以及对于TLC549 为每秒40,000 次转换的转换速度。
TLC549的其他特点包括通用控制逻辑,可自动工作或在微处理器控制下工作的片内采样-保持电路,具有差分高阻抗基准电压输入端、易于实现比率转换(ratiometric conversion)的高速转换器,定标( scaling)以及与逻辑和电源噪声隔离的电路。
整个开关电容逐次逼近转换器电路的设计允许在小于 17μs的时间内以最大总误差为±0.5 最低有效位(LSB)的精度实现转换。
TLC549C 的工作温度范围为 0 ℃至 70 ℃。
2.1.2 TLC549的工作原理TLC548、TLC549均有片内系统时钟,该时钟与I/ O CLOCK是独立工作的,无须特殊的速度或相位匹配。
其工作时序如图2所示。
当CS为高时,数据输出(DATA OUT)端处于高阻状态,此时I/O CLOCK不起作用。
这种CS控制作用允许在同时使用多片TLC548、TLC549时共用I/O CLOCK,以减少多路(片)A/D并用时的I/O控制端口。
一组通常的控制时序为:(1)将CS置低。
内部电路在测得CS下降沿后再等待两个内部时钟上升沿和一个下降沿后,然后确认这一变化,最后自动将前一次转换结果的最高位(D7)位输出到DATA OUT端上。
(2)前四个I/ O CLOCK周期的下降沿依次移出第2、3、4和第5个位(D6、D5、D4、D3),片上采样保持电路在第4个I/O CLOCK下降沿开始采样模拟输入。
(3)接下来的3个I/O CLOCK周期的下降沿将移出第6、7、8(D2、D1、D0)个转换位,(4)最后,片上采样保持电路在第8个I/ OCLOCK周期的下降沿将移出第6、7、8(D2、D1、D0)个转换位。
保持功能将持续4个内部时钟周期,然后开始进行32个内部时钟周期的A/D转换。
第8个I/O CLOCK后,CS必须为高,或I/O CLOCK保持低电平,这种状态需要维持36个内部系统时钟周期以等待保持和转换工作的完成。
如果CS为低时I/ O CLOCK 上出现一个有效干扰脉冲,则微处理器/控制器将与器件的I/ O时序失去同步;若CS为高时出现一次有效低电平,则将使引脚重新初始化,从而脱离原转换过程。
在36个内部系统时钟周期结束之前,实施步骤(1)-(4),可重新启动一次新的A/D转换,与此同时,正在进行的转换终止,此时的输出是前一次的转换结果而不是正在进行的转换结果。
若要在特定的时刻采样模拟信号,应使第8个I/OCLOCK时钟的下降沿与该时刻对应,因为芯片虽在第4个I/ O CLOCK时钟下降沿开始采样,却在第8个I/O CLOCK的下降沿开始保存。
2.2 VB通信控件MSCOMM2.2.1 通讯方式MSComm 控件通过串行端口传输和接收数据,为应用程序提供串行通讯功能。
MSComm 控件在串口编程时非常方便,程序员不必去花时间去了解较为复杂的API函数,而且在VC、VB、Delphi等语言中均可使用。
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以下简称MSComm)是Microsoft公司提供的简化Windows下串行通信编程的ActiveX控件,它为应用程序提供了通过串行接口收发数据的简便方法。
具体的来说,它提供了两种处理通信问题的方法:一是事件驱动(Event-driven)方法,一是查询法。
MSComm控件两种处理通讯的方式:事件驱动方式和查询方式。
(1) 事件驱动方式事件驱动通讯是处理串行端口交互作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许多情况下,在事件发生时需要得到通知,例如,在串口接收缓冲区中有字符,或者 Carrier Detect (CD) 或 Request To Send (RTS) 线上一个字符到达或一个变化发生时。
在这些情况下,可以利用 MSComm 控件的 OnComm 事件捕获并处理这些通讯事件。
OnComm 事件还可以检查和处理通讯错误。
所有通讯事件和通讯错误的列表,参阅 CommEvent 属性。
在编程过程中,就可以在OnComm事件处理函数中加入自己的处理代码。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程序响应及时,可靠性高。
每个MSComm 控件对应着一个串行端口。
如果应用程序需要访问多个串行端口,必须使用多个 MSComm 控件。
(2) 查询方式查询方式实质上还是事件驱动,但在有些情况下,这种方式显得更为便捷。
在程序的每个关键功能之后,可以通过检查 CommEvent 属性的值来查询事件和错误。
如果应用程序较小,并且是自保持的,这种方法可能是更可取的。
例如,如果写一个简单的电话拨号程序,则没有必要对每接收一个字符都产生事件,因为唯一等待接收的字符是调制解调器的“确定”响应。
2.2.2 MSComm控件的常用属性MSComm控件有很多重要的属性,但首先必须熟悉几个属性:CommPort 设置并返回通讯端口号Settings 以字符串的形式设置并返回波特率、奇偶校验、数据位、停止位PortOpen 设置并返回通讯端口的状态。
也可以打开和关闭端口Input 从接收缓冲区返回和删除字符Output 向传输缓冲区写一个字符三硬件电路及程序的设计3.1硬件电路组成框图3.2 C程序设计思想3.2.1TLC549正常工作控制sbit Clock = P1.2; //时钟口线sbit DataOut = P1.1; //数据输出口线sbit CS = P1.0; //片选口线3.2.1读取AD转换结果CS=1;Clock=0;CS=0;Wait4us;for (i = 0; i < 8; i ++) //输入采样转换时钟{ Clock = 1;Clock = 0;}CS=1;Wait10us; //等待转换结束CS=0;Wait4us;for(i=0;i<=8;i++){ Clock=1;if (DataOut)ConvertValue +=1;ConvertValue <<=1;Clock = 0;}CS = 1;da=ConvertValue;3.2.3串行通信与PC机的数据传输SCON= 0x40; //串口方式1PCON=0; //SMOD=0REN=1; //允许接收TMOD= 0x20; //定时器1定时方式2TH1= 0xe6; //12MHz 1200波特率TL1= 0xe6;TR1= 1; //启动定时器3.3 VB程序设计思想3.3.1 VB窗体界面的设计本程序用一个窗体分别为Form1仿照示波器显示,如下图:四结语本设计基于VB平台的串口通信控件设计实现了单片机和PC的串口通信,通过PC的软件示波器显示数据采集器采集的电压数据。
本程序可以通过对话框对要连接的串口和其参数进行设置。
初步实现了电压数据的硬件显示和软件实时显示。
本设计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和可改进之处:(1) 需要提高VB语言代码的效率,要力求用最简洁的程序实现多种功能。
(2) 实时性有待提高,本程序在滤波和抗干扰部分没有做进一步处理,显示的电压图线会有毛刺。
谢辞本设计是在庞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
老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我设计的过程中,每当遇到问题时,老师总是认真地讲解,直到我听明白为止,正是有了老师悉心指导,我的设计才能顺利地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向我的导师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感激之情!谨向所有关心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附录(Ⅰ)带串行控制 8 位模数转换器一、概述1.1 一般说明TLC548 和TLC549 是以8 位开关电容逐次逼近A/D 转换器为基础而构造的CMOS A/D 转换器。
它们设计成能通过3 态数据输出和模拟输入与微处理器或外围设备串行接口。
TLC548 和TLC549 仅用输入/输出时钟(I/O CLOCK )和芯片选择(CS )输入作数据控制。
TLC548 的最高I/O CLOCK 输入频率为2.048MHz ,而TLC549 的I/O CLOCK 输入频率最高可达 1.1MH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