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段一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西省九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九江市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B(A项,这是个比喻句,意思是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C项,“约30万公里”是1光秒。
D项,这句话是为了证明天体在宇宙中是稀罕而珍贵的。
)2.C(“已经说明……”说法错误。
)3.D(“回到地球上的概率……”错,参见原文“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³³分之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4.D(引:延请。
)5.B(“有司”是官吏的通称,而不是官署。
)6.C(“想采取其他方法巧取豪夺”错,见原文“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
)7.答案略。
(1)“诚恐”、“见……于”、“间”各1分,句意2分;(2)“揭”、“云集”、“赢”、“景”各1分,句意1分。
8.用典(1分)。
“马嵬”、《长恨歌》与“长生殿”用唐玄宗与杨贵妃典,“银河”用牛郎织女典,“石壕村”用杜甫《石壕吏》典,揭示了民间百姓夫妻生离死别的悲剧。
9.手法:两诗均运用对比(1分)。
情感:李诗嘲讽昏庸的帝王爱情还不如普通百姓夫妻恩爱长相厮守。
(2分)袁诗将帝王妃子的悲欢离合与百姓夫妻离散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百姓命运的同情。
(3分)10.(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C、D(答C给3分,答D给2分。
A项“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不准确,文中没有调侃意味,而是客观平淡的叙述。
B项小说没有使用肖像、心理和环境描写;“刻画了社会众生相”错误,文章重点刻画的是数学家这一人物形象,其他次要人物均为烘托数学家性格。
E项小说情节还算曲折,但表述过程十分平实、自然,说“扣人心弦”是错误的;“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错误,文章的主题不在探讨爱情的真谛,而是通过叙写数学家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性格偏执情商不高的数学家形象,从而揭示了在人际交往中情商很重要这一主题。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段考试试题一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段考试试题一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分数:150分卷Ⅰ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文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冷眼看“热词”“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
“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
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
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
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
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
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
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
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遍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
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
九江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九江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9·济宁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主旋律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好看了”已经成为近年来文化消费市场的共识。
究其原因,创作者开始俯下身子,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自身使命的感召,更加注意到题材内涵层面。
主旋律题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由________的元素变为作品的灵魂。
它带着历史和时代赋予的深邃命题,裹挟着现实主义的磅礴力量,扭转了其近年来过于娱乐化的倾向。
多年来,影视作品对如何消弭宏大主题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感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过分严肃,失却观众缘;过度煽情,对主题来说又会________。
经过不断尝试,创作者终于发现了一条平衡态度与温度的可行之路,那就是要讲“好故事”,更要“讲好”故事。
要讲的“好故事”,就是以小见大的故事。
经过精挑细选的“好故事”,(),呈现的是大时代、大格局、大情怀,既能代表一群人的一个时代,又闪耀着________的人性微光。
相比选择好故事,“讲好”故事更为复杂。
完全以纪实影像呈现固然不失为良策,但都采用这种方式未免略显单调。
而好的艺术形式则将细节从历史中唤醒,将英雄人物还原成________、可见可感的鲜活生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究其原因,创作者开始俯下身子,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响应自身使命的感召,更加注意到题材内涵层面。
B . 究其原因,是创作者开始俯下身子,适应了市场需求和自身使命的感召,更加注意到题材内涵层面。
C . 究其原因,在市场需求和自身使命的感召下,创作者开始俯下身子,更加注意到题材内涵层面。
D . 究其原因,在市场需求和自身使命的感召下,创作者开始俯下身子,更加注意挖掘题材内涵。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画龙点睛喧宾夺主无与伦比活灵活现B . 锦上添花反客为主无与伦比有血有肉C . 画龙点睛反客为主独一无二活灵活现D . 锦上添花喧宾夺主独一无二有血有肉(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通过讲述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命运B . 切入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命运C . 以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命运为小切口D . 小切口地展现时代洪流与个体命运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19·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江西九江一中18-19学度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

江西九江一中18-19学度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一】〔12分,每题2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煤屑.〔xuè〕潭柘.〔zhè〕寺瞥.〔piē〕见愆.〔qiān〕期B、裙裾.〔jū〕隽.〔juàn〕永猗.〔qí〕郁溘.〔kè〕死C、蓊.〔wěng〕郁廿.〔niàn〕四桥蕈.〔xùn〕菌訾.〔zǐ〕詈D、房檩.〔lǐn〕明月珰.〔chēng〕蕙茝.〔chāi〕形骸.〔hái〕2、以下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麋鹿杀戳颓废帷裳B、狼藉猖獗谛造剽勇C、谬误诅咒肆业谣诼D、聘请芜杂针砭兰泽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只要深,铁杵磨成针”是我的座右铭。
②有些人利用税制改革的机会,有意把水搅浑,乘机哄抬物价,暴利。
③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越下越大。
A、工夫谋取而且B、工夫牟取而且C、功夫牟取反而D、功夫谋取反而4、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差不多露出危险的苗头,假如不及时亡羊补牢....,可能为时太晚。
B、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C、对那个问题,你说应该如此,他说应该那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D、许多杰出的报告文学,在事过境迁之后,往往成为明日黄花....。
5、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B、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预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没及格。
C、镇咳祛痰片,它里面的要紧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D、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治理。
6、以下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绞刑架让我厌恶的程度还远远不如你呢。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江西省九江一中2019届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
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观点。
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倡导以人为本,但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更多强调以个人为本;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不主张以个人为本,而是强调以群体为本,强调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
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看来,个体不能离群索居,一定要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其道德行为也要在社群生活中增进。
超出个体的最基本社群单位是家庭,扩大而为家族、社区以及各级行政范畴,如乡、县、府、省,直至国家。
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特别重视家庭价值,而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
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不能高于社群价值,强调个人与群体的交融、个人对群体的义务,强调社群整体利益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思想家没有抽象地讨论社群,而是用“家”“国”“社稷”“天下”等概念具体表达社群的意义和价值;“能群”“保家”“报国”等众多提法都明确体现社群安宁、和谐、繁荣的重要性,凸显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强调社群和社会对个人的优先性和重要性。
在表现形式上,对社群和社会优先的强调还通过“公—私”的对立而得以体现:个人是私,家庭是公;家庭是私,国家是公;社群的公、国家社稷的公是更大的公,最大的公是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故说“天下为公”。
总之,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是在一个向社群开放的、连续的同心圆结构中展现的,即个人—家庭—国家—世界—自然,从内向外不断拓展,从而包含多个向度,确认个体对不同层级的社群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
《论语》讲“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提出“以天下为一家”。
如果说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系,则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的善的观念要求所有公民是违背基本个人自由的。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段考试试题一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放学期段考试一试题一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分数: 150 分卷Ⅰ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文文本阅读( 9 分,每题 3 分)冷眼看“热词”“热词”是指根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亮和适合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着要点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来几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不过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
“打酱油”、“俯卧撑”以致“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自己找不就任何流行的原由,并且这些词语常常不是渐渐扩散,而是瞬时的迸发。
明显这种热词不是像过去的很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自己的娱乐性致使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流传得以派生,并且这种热词几乎无一例外拥有许多的政治嘲讽意味,反应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表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 年月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特别寸步难行。
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能够说是公众表达的惯例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
而网络确实为今世中公公众供给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所以而乐观地预知网络将成为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度的重要力量。
可实质上,人们上网发布建议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怎样流传却完整由不得自己,各种网络运营者控制着网络信息的流传。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流传形势有了一些改观。
一个原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拥有嘲讽性以致黑色风趣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形成效,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流传,从而快速走红成为热词。
明显,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由在于网民自觉形成的踊跃介入态度。
在网络日趋被营运者控制的形势下,这种对流传的主动介入能够说是广泛网民对“被流传”现实的一种抗争。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
在媒体自己威望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怀疑时,很多“专家”和“威望机构”经常会冒出来增强信息的威望性。
2018-2019江西九江市同文中高一下段一考试语文试题

同文中学2019届高一(下)阶段一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分数:150分卷Ⅰ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文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冷眼看“热词”“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
“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
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
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
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
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
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
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
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遍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
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初考试高一英语(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 How much is the shirt?A.£19.15B.£9.18C.£9.15答案是C1.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A. In a clinicB. In a hotelC. In a store2. What did the woman think they would do?A. See an exhibitionB. Have a meetingC. Attend a lecture3. What will the man probably do next?A. Go back to his workB. Eat out for lunchC. Pick up Jenny.4.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A. Professor and studentB. Hotel manager and touristC. Salesman and customer5. How much will the woman pay for one chair?A.﹩59.B.﹩62.C.﹩65.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
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 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 “热词” 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 “打酱油” 、
“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
逐渐扩散, 而是瞬间的爆发。 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
致了流行, 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 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
鸡啼叫”的形象对我寄予某种希望。我从小穿的就是母亲做的布鞋,但从未如此认真地、细心地、
诗意地欣赏过她做的鞋。我抚摸着那两双新布鞋,觉得每一个针眼里都灌满了母亲的爱意与希望,
心里那种暖融融甜滋滋的感觉至今不忘。 是的,世界上有许多你热衷的事情都会转瞬即逝,
不过是
过眼烟云,唯有母亲的爱是真实而永恒的。
(摘自北京大学出版社《旧梦与远山》一书, 有删
“陌生化”的情景效果, 随即因为网
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
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 显然, 热词热起来的社
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 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 这种对传播的主
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遍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
视。
D.作者说“世界上有许多你热衷的事情都会转瞬即逝,不过是过眼云烟”,表现出他淡泊名利的
特点。
5、阅读文中划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
( 1)分析划线①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哦,赤脚走在水泥地上,吧嗒,吧嗒,凉凉的,硬硬的,平平的,自由自在,那种舒坦的感觉,
简直美极了。
( 2)解释划线②处的含义。 北京的冬天刚刚开始,我就嫌它太漫长了……
播的一种反抗。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并使人感受到网
民社会关怀的激情。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了的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由于其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
影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
同文中学 2019 届高一(下)阶段一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试分数: 150 分
卷Ⅰ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 (一)论述文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冷眼看“热词”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
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我发现
第二双布鞋也穿底了。我那时每月只有 3 元人民币的助学金,只够买笔记本、墨水和牙膏什么的,
根本没有钱买对当时的我来说很昂贵的鞋。我天天想着母亲临别时说的话:
她会给我寄布鞋来。 又
害怕地想: 她不会忘记吧?如果她记得的话什么时候可以做好呢?什么时候可以寄来呢?从家乡寄
出,路上要经过多少日子才能到北京呢?路上不会给我弄丢吧?在等待布鞋的日子里,
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渐渐流传开的“读书无用论”,一是源于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最后进入社会取得
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源于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
长大以后大部分知识内
容都忘记了, 读书又有何用呢?对于这个问题, 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 “当我年轻的时候,
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 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 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
6、文章以“布鞋”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
题。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
一起床,穿的是木屐。早饭后一出门,或干活儿,或赶路,或上学,都是赤脚的。只有在冬天或生 病的时候才穿布鞋,而且是光着脚穿的。只有地主老爷或乡绅什么的才穿着长长的白袜子加布鞋。
1955 年我来北京上大学,母亲给我做了两双布鞋,我以为这足够我穿一年的了。哪里想到 来北京后, 在去学校的路上看到:农民穿着袜子和布鞋在地里耕地。我们几个从福建来的学生大为 惊奇,觉得这在我们家乡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那里都是水田,一脚下去就没膝深,你穿着鞋袜 如何下田?当然大学同学们平时进出都一律穿布鞋或胶鞋,个别有钱的穿皮鞋。我却觉得不习惯, 不如赤脚自在。
我能做的事
是,将破报纸叠起来,垫到布鞋的前后底两个不断扩大的洞上维持着。
可纸比起布的结实来又差了
许多, 所以每天我都要避开同学的眼光, 偷偷地往布鞋里垫一回报纸。 而且每天都在 “检讨” 自己:
某次打篮球是可以赤脚的, 某次长跑也是可以赤脚的, 为什么自己当时就没有想到布鞋也要节省着
穿呢?弄到今天如此狼狈不堪,这不是自作自受吗?②北京的冬天刚刚开始,我就嫌它太漫长
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
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 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 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
和正义感。 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
会关怀的舆论价值。 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
身。
它反馈于人的 “好处” ,未必能够实实在在, 看得见, 摸得着, 马上兑现, 而常常是 “书
到用时方恨少”,其中好处,需慢慢体会。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上升通道的道
路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无论如何, 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 我们无论如
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
政治化的一种体现。中国的改革开放自 90 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
这种现实状态下, 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
而
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
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教育并进步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
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就在于其丰
富个人素质的“无用”之用。大学所带来的宏阔视野、丰盈见识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其“回报”未
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读了大学,不代表马上就能实现“逆袭”,但不读大学或许更难华丽转
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
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 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
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 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 由于被人
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
在着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
机智的反讽破坏。
C.当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得到普通民众的信任后,热词就会逐渐变“凉”并最终淡出人们
的视野。
D.热词的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现象有着中国特色,热词本身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也会留在人们的记
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布鞋 童庆炳 我从小穿的就是母亲做的布鞋。每年一双就足够了。因为南方天气热,我们那里的习惯,早晨
第一次听到赤脚“不文明”的理论。我们赤脚的自由生活方式不堪一击,“自由”一下子就被“剥
夺”了。
于是母亲做的布鞋成为我生活的必需。似乎母亲是有预见的,要不她为什么要往我的行李
里塞两双布鞋呢?可布鞋毕竟是布做的, 并不结实。当北京的杨树掉叶子的时候, 第一双布鞋见底
了。等到冬天的第一场雪降落大地, 让我这个南方人对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欢呼雀跃的时候,
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还要学,不仅我们学,下一代还要学,是
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大,波澜壮阔、不可名状。
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
“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
---- “被就业”、“被代表”、“被平
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
但热词并非只是
了……我一生有过许多的等待, 大学期间等待母亲的布鞋是最难熬的等待了。在这之前,我从未想
过母亲做布鞋复杂的全部 “工艺流程”, 可在那些日子连做梦也是母亲和祖母在灯下纳鞋底的情景
了。
在春节前几天,我终于收到了母亲寄来的两双新的布鞋,在每只布鞋里,母亲都放了一张红
色的剪纸, 那图案是两只眼睛都朝一面的伸长脖子啼叫的公鸡。 我知道这肯定是母亲的作品, 以“公
起初半个月,只好“入乡随俗”,勉强穿布鞋去上课。过了些日子,我们三个福建来的同 学基于共同的感受,就议论着要“革命”,要把北京人的这个“坏习惯”改一改。我们约好同一天 在校园里当“赤脚大仙”。①哦,赤脚走在水泥地上,吧嗒,吧嗒,凉凉的,硬硬的,平平的,自 由自在, 那种舒坦的感觉, 简直美极了。 虽然我们三人的举动引来学校师生异样的眼光和窃窃私语,
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也有人把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而推演出了
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读了几年大学,还不如中学毕业就去做生意的同学,人家都有车有房
了,自己却什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