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概述
建筑构造基本知识

建筑构造基本知识建筑构造是指由各种部件和材料构成的建筑体系,它是建筑物的骨架和支撑结构。
了解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对于建筑师、土木工程师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包括构造类型、构造元素和构造技术等。
一、构造类型建筑构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框架结构、壳体结构、悬挂结构和组合结构。
1.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构造类型,它由柱、梁、墙等构件组成,可以承受垂直荷载和水平力。
框架结构分为钢结构和混凝土框架结构两种,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有各自的优势。
2. 壳体结构:壳体结构是一种通过曲面或曲线形成的连续结构,通常用于大跨度建筑物的覆盖。
这种结构类型能够提供较大的空间和视觉效果,常见的壳体结构有穹顶、拱顶和索托等。
3. 悬挂结构:悬挂结构是通过吊索或钢缆等悬挂在某一支撑点上的结构,例如悬索桥和索塔。
这种结构类型适用于大跨度跨越河流、峡谷等地形的建筑物。
4. 组合结构:组合结构是指不同类型构造的组合,常见的包括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等。
这种结构类型能够充分发挥各种结构的优点,提高建筑的整体性能。
二、构造元素建筑构造由多种构造元素组成,每个构造元素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1. 柱:柱是一种用于承受垂直载荷的立式构造元素,通常由钢材或混凝土制成。
柱的形状和尺寸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它承受的荷载将传递到地基或其他承重结构上。
2. 梁:梁是一种用于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水平构造元素,它将荷载从柱子传递到其他支撑结构上。
梁可以是钢梁、混凝土梁或木梁,其尺寸和形状取决于荷载和跨度。
3. 墙:墙是用于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垂直构造元素,可以提供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墙可以是承重墙、隔墙或幕墙,其材料和厚度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4. 地板和屋顶:地板和屋顶是建筑物的平台和覆盖物,它们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人员和物品的重量。
地板和屋顶的构造方式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跨度进行选择。
第四章 建筑构造

第三节 墙体、柱
• 大型墙板
• 按规格尺寸,墙板可分为基本板、异型板和辅助构件。
• 基本板是指形状规整,量大面广的基本形状的墙板; • 异形板是指量小形状特殊的墙板。
• 辅助构件是指与基本板、异形板共同组成厂房围护结构的 其他构件。
• 按所用材料分为单一材料墙板和复合材料墙板。墙板的布 置形式有横向、竖向、混合布置。
第三节 墙体、柱
• 2.纵墙承重
• 两种布置方式
• 优点:开间大小划分灵活,能分隔出较大的房间;楼板等 构件规格较少,安装简便;材料消耗较少。
• 缺点:楼板跨度常比横墙承重时大,有些地区难以采用; 门窗洞的开设受到限制,室内通风受到影响;房屋刚度较 差。
• 适用于需要较大房间的建筑,如教学楼、办公楼,不宜用 于地震区。
第二节 基础
• 考虑防潮和耐久需要,基础需采用不低于75号的粘土转及
不低于50号的水泥砂浆来砌筑。
• 为节省大放脚的材料,在大放脚下设置垫层。常用垫层材 料有灰土、碎砖三合土等。 • 灰土垫层在平房中采用150mm厚,楼房中采用300~ 450mm厚。
砖基础台阶的宽高比为 1∶1.5
图4.4 基础宽度与高度关系
称非承重墙。)
图 墙的类型
1—纵向承重外墙;2—纵向承重内墙;3—横向承重内墙; 4—横向自承重外墙(山墙);5—隔墙
第三节 墙体、柱
• 按墙体所用材料和构造方式分,有实体墙、空体
墙和组合墙三种类型。
• 实体墙为一种材料所构成的墙。
• 空体墙也由一种材料所构成的墙,但材料本身具
有孔洞或由一种材料组成具有空腔的墙。 • 组合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的墙。
第三节 墙体、柱
• 3.纵横墙混合承重
房屋建筑构造全面详解

房屋建筑构造全面详解房屋建筑构造是指房屋各个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方式。
它是房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影响着房屋的安全性、使用性和美观性。
本文将从房屋基础、结构、外墙、屋顶等方面一一进行详细解析。
一、房屋基础房屋基础是房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散房屋的荷载,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房屋基础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类型。
1. 浅基础浅基础是指基础底部距地面较浅,常见的有带梁基础、连续基础、扩展基础等。
这些基础形式适用于土质较好而且荷载较轻的情况,施工相对简单,常用于住宅等建筑。
2. 深基础深基础是指基础底部距地面较深,常见的有桩基、墙基等。
这些深基础形式适用于土质较差或荷载较大的情况,其承载能力较强,常用于高层建筑等特殊场合。
二、房屋结构房屋结构是指房屋各个构件之间的组合方式,包括框架结构、筒体结构、拱形结构等多种类型。
1.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其由纵向和横向的梁柱组合而成。
常见的框架结构包括钢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等。
这些结构具有承载能力强、适应性好的特点,广泛用于各类建筑。
2. 筒体结构筒体结构是指圆筒形或近似圆筒形的结构形式,如水塔、储油罐等。
这种结构通常由混凝土或钢材构成,具有体积大、稳定性好的特点,适用于需要大容量贮存的场合。
3. 拱形结构拱形结构是一种以曲线为基础的结构形式,其能够将荷载通过弧形的受力方式传递到固定支点上。
这种结构常用于大跨度建筑、桥梁等,能够有效地减少支点间的荷载传递,提高房屋的稳定性。
三、房屋外墙房屋外墙是房屋与外界环境的隔离屏障,承担着隔热、保温、装饰等功能。
根据材料的不同,外墙分为多种类型。
1. 砖混结构砖混结构是常见的外墙形式,它由砖块和混凝土构成,具有较好的抗压和抗拉性能。
这种结构施工简单,使用寿命长,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外墙形式。
2. 钢结构钢结构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外墙形式,主要由钢材构成。
它具有重量轻、施工速度快的优点,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
建筑构造概述_房屋建筑学06

上一页 返回
图6-1 建筑物的组成
返回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建筑物组成构件及影响因素
(2)其他因素的影响。 1)变形因素的影响。变形因素对建筑物可能造成的最大影响 是使建筑物的某些部位出现裂缝,如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昼 夜间温差等,容易导致建筑物的渗漏,会使建筑物的使用质 量大幅度下降。 2)外力作用的影响。在确定建筑构造方案时,必须考虑外力 影响,像风力、地震作用。 3)物质技术条件的影响。 4)经济条件的影响。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合适 建筑材料以降低造价。
第六章 建筑构造概述
第一节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第二节 建筑物组成构件及影响因素 本章小结
第一节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1)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变化的要求。满足使用者的要 求,由于建筑物的使用周期普遍较长,环境的不同对建筑构 造设计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建筑物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 还需要经常性的维修。因此,在对建筑物进行构造设计时, 应当通过综合分析、合理设计来确定经济合理方案。 (2)充分发挥所用材料的各种性能,并且适应建筑工业化需 要。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意味着最安全合理的结构方案、最 方便易行的施工过程以及最符合经济原则的选择。在构造设 计时,应推广选用各种新型建筑材料,采用标准设计和定型 构件,使其更符合建筑工业化需要。 (3)注意施工现场条件及操作可能性。进行结构设计时,应
上一页
返回
本章本原则:①满足建筑物使用功 能及变化的要求;②充分发挥所用材料的各种性能,并适应 建筑工业化需要;③注意施工现场条件及操作可能性;④注 意感观效果、注重美观;⑤建筑经济的综合效益。 2.一般民用建筑由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屋顶、门 窗等构配件组成。 3.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有人为影响、自然影响及其他因素的 影响。
房屋建筑构造全面详解

房屋建筑构造全面详解1、房屋构成部分:地基与基础、墙或柱、楼板与地面、门窗、楼梯、屋顶等组成。
(1)地基和基础:地基:系建筑物下面的土层。
它承受基础传来的整个建筑物的荷载,包括建筑物的自重、作用于建筑物上的人与设备的重量及风雪荷载等。
基础:位于墙柱下部,是建筑物的地下部分。
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的全部荷载并把它传给地基。
(2)墙和柱:承重墙和柱是建筑物垂直承重构件,它承受屋顶、楼板层传来的荷载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基础。
此外,外墙还能抵御风、霜、雨、雪对建筑物的侵袭,使室内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即起围护作用;内墙还把建筑物内部分割成若干空间,起分割作用。
(3)楼板和地面:楼板是水平承重构件,主要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竖向荷载,并将它们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
同时将建筑物分为若干层。
楼板对墙身还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底层房间的地面贴近地基土,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竖向荷载,并将它们连同自重直接传给地基。
(4)楼梯:是指楼层间垂直交通通道。
(5)屋顶:是建筑物最上层的覆盖构造层,它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
它承受作用在其上的各种荷载并连同屋顶结构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同时又起到保温、防水等作用。
(6)门和窗:门:是提供人们进出房屋或房间以及搬运家具、设备等的建筑配件。
有的门兼有采光、通风的作用。
窗:其主要作用是通风采光。
一般来说,基础、墙和柱、楼板、地面、屋顶等是建筑物的主要部分;门、窗、楼梯等则是建筑物的附属部件。
2、基础(1)基础的类型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深基础。
埋置深度不超过5M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
按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刚性基础:是指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础。
一栋建筑构造介绍

一栋建筑构造的介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基础:建筑的基础是建筑物最底层的结构,主要作用是支撑整个建筑物,传递荷载到土壤中。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荷载要求,基础的形式有很多种,如桩基、扩基、箱基等。
2. 墙体: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和围护结构,分为内墙和外墙。
内墙主要用于分隔建筑空间,外墙除了分隔空间外,还起到防护和装饰的作用。
墙体的材料可以是砖、混凝土、砌块等。
3. 柱和梁:柱和梁是建筑中的主要承重构件。
柱子承受竖向荷载,而梁则承受水平方向的荷载。
它们可以由混凝土、钢材等材料制成。
4. 楼板和屋顶:楼板是建筑的水平承重结构,将荷载从上层传递到底层。
屋顶则是建筑的顶部结构,除了承受雨雪等自然荷载外,还起到保温、防水的作用。
5. 门窗:门窗是建筑物的开口,用于通风、采光和通行。
不同类型的门窗有不同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6. 装饰和设备:除了上述结构部分外,建筑还包括各种装饰材料和设备,如瓷砖、涂料、照明、空调等,这些使建筑更美观、舒适和实用。
7. 结构体系:建筑的结构体系决定了其整体受力性能。
常见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以上是一栋建筑构造的基本介绍,实际上,每一部分都有其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土木工程师等各专业人
员的协作才能完成。
建筑的基本构造组成

建筑的基本构造组成
建筑一般是由基础、墙、楼板层、地坪、楼梯、屋顶和门窗等构成。
(对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还有各种不同的构件和配件,如阳台、雨篷、烟囱、散水、垃圾井等。
)
它们的主要作用如下:
1.基础: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
2.墙:作为承重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由屋顶或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再传给基础。
作为围护构件,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侵袭的作用;内墙起着分隔房间、创造室内舒适环境的作用。
3.楼板层:承受着家具、设备和人体的荷载以及本身自重,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还对墙身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4.地坪:承受底层房间内的荷载。
5.楼梯: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上下楼层和紧急疏散之用。
6.屋顶:抵御着自然界雨雪及太阳热辐射等对顶层房间的影响;承受着建筑物顶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垂直方向的承重构件。
7.门窗:采光、通风,同时也起分隔和围护的作用。
建筑构造概述

民用建筑构造是指民用建筑中构件与配件的组成, 相互结合的方式、方法。民用建筑构造的主要研 究对象是民用建筑(房屋)的构造组成、各组成 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 构造原理研究各组成部分的要求,以及满足这些 要求的理论;构造方法则研究在构造原理指导下, 用建筑材料和制品构成构件和配件,以及构配件 之间的连接方法。
古时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传说,满清有一则扈巧云 “替父修墙”的传说,这墙就是沈阳德胜门的“女儿墙”。 《辞源》里这么说:“城上垣,曰睥睨,。。。。亦曰女 墙,言其卑小比之于城。主要是城墙顶部筑于外侧的的连 续凹凸的齿形矮墙,以反击敌人在来犯时,掩护守城士兵 之用。 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三)建筑标准的影响
建筑标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与建筑构 造关系密切的主要有建筑的造价标准、建 筑装修标准和建筑设备标准。 标准高的建筑,其装修质量好,设备齐全 且档次高,自然建筑的造价也较高;反之, 则较低。
二、设计原则
1 2 3 3 4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建筑构造研究的内容
建筑空间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它使人 类能避开自然界的某些不利因素的影响,生活在 相对舒适的和易于控制的环境 中,建筑实体 正 是提供和界定空间的依托。
建筑构造 是专门研究民用与工业建筑实体建造 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是一门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 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涉及建筑材料、 结构、建筑物理、建筑施工、建筑美学等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内容
1.1 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 1.2 建筑物的分类和等级 1.3 影响建筑构造的和设计原则 1.4 建筑标准化和模数协调
补充知识 建筑的构成要素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 建筑物:供人们在其内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
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构筑物:只为满足某一特定的功能建造的,人
们一般不直接在其内进行活动的场所。 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
物质技术条件:实现建筑功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 段。
物质基础包括:建筑材料与制品、建筑设备和施工 机具等。
技术条件包括:建筑设计理论、工程计算理论、建 筑施工技术和管理理论等。
3、建筑形象
建筑形象:建筑体型、立面式样、建筑色彩 、材料质感、细部装饰等的综合反 映。好的建筑形象具有一定的感染 力,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
(2)完整性破坏。楼板、隔墙等具有分割作用的构件 ,在试验中,当出现穿透裂缝或穿火的孔隙时,表 明试件的完整性被破坏。
(3)失去隔火作用。具有防火分隔作用的构件,试验 中背火面测点测得的平均温度升到140℃(不包括背 火面的起始温度),或背火面测温点任一测点的温 度达到220℃时,则表明构件失去隔火作用。
第一章 建筑构造概述
本章学习目标
掌握建筑物的基本构成要素。 掌握建筑的分类、分级及划分原则。 熟悉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及各自的作用
。 了解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掌握建筑构
造的设计原则。 熟悉建筑模数的含义和应用,了解定位
轴线的划分方式。
本章学习重点
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概念区分。 建筑的分类和分级标准。 建筑的构成,建筑构造的基本设计原则。 基本模数的数值,常用模数的应用范围。
物的主要构件(如墙、柱、梁、楼板、楼梯等)的 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两个因素来确定。 构件的燃烧性能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非燃烧体、难燃烧体、燃烧体 三类.
2)按建筑的耐火性能分等级
(1)非燃烧体。即用非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 如天然石材、人造石材、金属材料等。 (2)难燃烧体。即用难燃烧的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 ,或用燃烧材料制成而用非燃烧材料作保护层的建 筑构件,如沥青混凝土、经过防火处理的木材等。 (3)燃烧体。即用容易燃烧的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 ,如木材等。
影响建筑寿命长短的主要因素是结构构件的选材 和结构体系。
建筑等级
耐久年限
适用建筑类型
一
100年以上
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
50-100年
一般性建筑
三
25-50年
次要的建筑
四
15年以下
临时性建筑
2)按建筑的耐火性能分等级
按照建筑的耐火性能,根据我国现行规范规定,建 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耐火等级标准依据建筑
作的建筑。钢结构具有力学性能好,结构自重 轻,工业化施工程度高,施工受季节影响小的 优点,特别适宜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由 于我国钢产量有限,这种结构主要应用于少量 工业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
5)按建筑结构形式分类
墙承重结构
墙承重结构是由墙体承受楼板及屋顶传来 的全部荷载。这种结构适用于6层或6层一下 的大量性民用建筑,如住宅、办公楼等建筑 。
建筑形象。 判断下列图片是构筑物还是建筑物。
1、建筑功能
建筑功能:建筑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 面的具体使用要求,也是人们建造房 屋的目的。不同的功能要求产生了不 同的建筑类型,如:工厂为了生产, 住宅为了居住、生活和休息,学校为 了学习,影剧院为了文化娱乐,商店 为了买卖交易等等。
2、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
表1-2 高层民用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h)
构件名称
耐火
等
级
一级
防火墙
非燃烧体3.00
承重墙、楼梯间、电梯井和
墙
住宅单元之间的墙
非承重外墙、疏散过道两侧
的隔墙
非燃烧体2.00 非燃烧体1.00
房间隔墙
非燃烧体0.75
柱
非燃烧体3.00
梁
非燃烧体2.00
楼板、疏散楼梯、屋顶的承重构 件
1.4 建筑标准化与模数协调
建筑工业化的内容为: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 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管理现代化。设计标准化 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只有使建筑构配件乃至 整个建筑物标准化,才能够实现建筑工业的现代 化。
建筑形象并不单纯是一个美观的问题,它 还应该反映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文化生活水 平和社会精神面貌,反映民族特点和地方特 征等。
建筑功能是主导因素,它对物质技术条 件和建筑形象起决定作用;
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建筑功能的手段, 它对建筑功能起制约或促进的作用;
建筑形象则是建筑功能、技术和艺术内 容的综合表现。 在优秀的建筑作品中,这三者是辩 证统一的。
防火墙
非燃烧体4.00 非燃烧体4.00 非燃烧体4.00 非燃烧体4.00
承重墙和楼梯间的 墙
非燃烧体3.00 非燃烧体2.50 非燃烧体2.50 难燃烧体0.50
墙 非承重墙、外墙、 疏散过道两侧的隔 非燃烧体1.00 非燃烧体1.00 非燃烧体0.50 难燃烧体0.25
墙
房间隔墙
非燃烧体0.75 非燃烧体0.50 难燃烧体0.50 难燃烧体0.25
构造要求——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 及保温、隔热、隔汽、防水性能。
作用——门主要是供人们内外交通和隔离 空间之用;窗则主要是采光和通风,同时 又有分隔和围护作用。
构造要求——具有隔声、保温、防风沙等 性能。
1)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 2)按建筑的规模和数量分类 3)按建筑层数或高度分类 4)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 5)按建筑结构形式分类
作用——楼梯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 。供人们上下楼层和紧急疏散作用。
构造要求——应具有足够的通行能力、承 载能力、稳定性、防火及防滑性能。
作用——作为承重构件,它承受着建筑物顶
部的荷载(包括自重、雪荷载和风荷载等)
,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或柱;作为围护构件
,它抵御自然界风、雨、雪的侵袭及太阳辐 射热对顶层房间的影响。
5)按建筑结构形式分类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由梁、柱组成的骨架承受楼板及
屋顶传来的全部荷载。这类结构适用于荷载及跨 度较大的建筑和高层建筑,墙体只起维护和分割 的作用。
5)按建筑结构形式分类
部分框架结构 部分框架结构建筑内部由梁柱体系承重,四周
用外墙承重。这类结构适用于局部设有较大空间 的建筑,如商住楼等建筑。
5)按建筑结构形式分类
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是指用空间构架,如网架、悬索及
薄壳结构来承受全部荷载。这类结构适用于大空 间建筑,如体育馆等建筑。
1)按建筑的耐久年限分等级 2)按建筑的耐火性能分等级 3)按建筑的规模大小、复杂程度分等级
1)按建筑的耐久年限分等级
建筑物耐久等级的指标是耐久年限,耐久年限的长 短是依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决定。
支承多层的柱 非燃烧体3.00 非燃烧体2.50 非燃烧体2.50 难燃烧体0.50 柱
支承单层的柱 非燃烧体2.50 非燃烧体2.00 非燃烧体2.00 燃烧体
梁
非燃烧体2.00 非燃烧体1.50 非燃烧体1.00 难燃烧体0.50
楼板
非燃烧体1.50 非燃烧体1.00 非燃烧体0.50 难燃烧体0.25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指以钢筋混凝土柱、梁 、板作为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承重构件的建筑 ,属于骨架承重结构体系。由于它具有坚固耐 久、防火和可塑性强等优点,在当今建筑领域 中应用很广泛。大跨度建筑、高层建筑大部分 采用这种结构。
4)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
钢结构建筑 钢结构建筑指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材制
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
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为底层;4~6为多 层;7~9为中高层;10层及以上为高层。
其他民用建筑按高度分类
建筑高度是指按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主体女儿墙 或檐口顶部的垂直距离。
(1) 普通建筑。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民用建筑和 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单层民用建筑。
(2) 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高 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不包括单层主体建筑)。
判断下列建筑功能:
1)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
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是供人们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建
筑,包括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动力用房、 仓库等建筑。 农业建筑
农业建筑是供人们进行农、牧、渔业生产 和加工用的建筑,包括农机站、温室、畜禽 饲养场、水产品养殖场、农副产品仓库等建 筑。 判断下列建筑功能:
1)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
民用建筑
供人们居住及进行公关活动的非生产性 建筑称为民用建筑。民用建筑又分为居住
建筑和公共建筑。 (1)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是供人们生活起居用的建筑, 包括住宅、宿舍、公寓等。
1)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
(2)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是供人们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
,包括行政办公建筑、文教科研建筑、文 化娱乐建筑、体育建筑、商业服务建筑、 旅馆建筑、医疗与福利建筑、交通建筑、 邮电建筑、纪念性建筑、司法建筑、园林 建筑、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
4)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
砖石结构建筑
砖石结构建筑指以砖或石材作为承重墙柱和 楼板(砖拱或石拱)的建筑。由于受材料特 性的限制,这种结构的层高、总高、开间、 跨度均较小,抗震性差,但造价较低,适用 于低矮的民居、库房、菜窖等。
4)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
混合结构建筑
混合结构建筑指主要承重结构由两种或两种 以上材料构成的建筑。如砖墙木楼般的砖木结 构建筑;砖墙和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砖混结构建 筑;钢筋混凝土墙或柱和钢屋架的钢混结构建 筑。其中砖混结构在大量性建筑中应用最为广 泛,钢混结构多用于大跨度建筑,砖木结构由 于木材资源的短缺而极少采用。
民 用 建 筑 的 构 造 组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