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井下部钻具组合设计方法
定向井钻具组合

定向井钻具组合下组合原则:1、二开双扶钟摆和18米单扶钟摆由井队自己选择。
2、PDC钻头下18米或8米单扶由井队自己选择。
3、钻铤的数量保证在最高钻压为钻铤重量的80%。
一、直井段1 ∮216 BIT(三牙轮钻头)+挡板+∮177.8mm无磁钻铤*1跟+∮177.8mm钻铤*1根+∮214mm扶正器+∮177.8钻铤*2 2/3柱+∮165钻铤*2柱+钻杆2 ∮216 PDC+挡板+∮177.8mm无磁钻铤+∮177.8mm钻铤*1根+∮214mm扶正器+∮177.8钻铤*2 2/3柱+∮165钻铤*2柱+钻杆二、深部直井段钻具组合∮216 PDC+挡板+∮165mm无磁钻铤*1根+∮214mm扶正器+∮165钻铤*3柱 +钻杆三斜井段1 ∮216 BIT(三牙轮钻头)+扶正器间组合长+∮165钻铤*3柱+∮127加重钻杆*5柱+钻杆2 ∮216PDC+扶正器间组合长+∮165钻铤*1柱+∮127加重钻杆*5柱+钻杆四、大斜度或特殊井组合∮216钻头+扶正器间组合长+∮127加重钻杆*10柱+钻杆五、∮311mm井眼1 ∮311 BIT(三牙轮钻头)+挡板+∮203mm无磁钻铤*1根+∮203m钻铤*1根+∮308m扶正器+∮203钻铤*1柱∮177.8钻铤*3柱+∮165钻铤*2柱+钻杆六、钟摆螺杆钻具组合:∮216 BIT(钻头)+螺杆+∮165mm无磁钻铤*1根+∮165钻铤*1柱+∮127加重钻杆*5柱+钻杆七、普通螺杆钻具组合1、∮216 BIT(钻头)+螺杆+∮165mm无磁钻铤*1根+∮127加重钻杆*5柱+钻杆2 ∮216 BIT(钻头)+螺杆+∮165mm无磁钻铤*1根+∮165钻铤*2柱+钻杆。
T3讲义_定向井钻具组合

油田技术-定向井工程师序列培训讲义(T3-21)――――――定向井常用钻具组合第一部分定向井常用钻具组合的分类一、常规钻具组合1、造斜钻具组合1)斜向器(也叫变向器)造斜2)井下马达造斜2、增斜钻具组合3、稳斜钻具组合4、降斜钻具组合二、导向钻具组合三、旋转导向钻具组合第二部分定向井常规钻具组合一、造斜钻具组合1、斜向器(也叫变向器)造斜斜向器的结构如图所示。
这是最早使用的造斜工具,由于工艺繁杂,现在仅用于套管内开窗侧钻,或不适宜用井下马达造斜的井段。
2、井下马达造斜目前,我国海洋定向井一般采用井下马达造斜,常用造斜钻具组合为:钻头十井下马达十定向弯接头(或:弯接头+定向接头)十非磁钻铤十普通钻铤(0~30 米)十挠性接头十震击器十配合接头+加重钻杆+钻杆。
这种造斜钻具组合是利用弯接头使下部钻具产生一个弹性力矩,迫使井下动力钻具驱动钻头侧向切削,使钻出的新井眼偏离原井眼轴线,达到定向造斜或扭方位的目的。
造斜钻具的造斜能力主要与弯接头的弯角和动力钻具的长度有关。
弯接头的弯角越大,动力钻具长度越短,造斜率也越高。
弯接头的弯角应根据井眼大小、井下动力钻具的规格和要求造斜率的大小选择。
现场常用弯接头的弯角为1.5~2.5 度,一般不大于2.5 度。
常用弯接头的造斜率预测见表1-2:造斜钻具组合使用的井下动力钻具型号应根据造斜井段或扭方位井段的井眼尺寸和井深及井温来选择。
使用井段在2000 米以内或井温在125°C以内,一般采用普通螺杆钻具,深井或井温超过125°C的井段造斜或扭方位应使用耐高温的多头螺杆钻具。
钻井参数和钻头水眼应根据厂家推荐的钻井参数设计。
由于井下动力钻具的转速高,因此,使用的牙轮钻头应选用适应高转速的金属密封滚动轴承钻头,在浅层、可钻性好的软地层应使用铣齿钻头或合适的PDC 钻头。
根据测斜仪器的种类不同,分为五种定向方式:1.单点定向此方法只适用造斜点较浅的情况,通常井深小于1000 米。
定向井下部钻具组合设计方法

定向井下部钻具组合设计方法-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SY/T5619—1999定向井下部钻具组合设计方法代替SY/T5619—93Method of bottom hole assembly design in directional wells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井斜角小于60°的定向井下部钻具组合的设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石油、天然气及地质勘探钻定向井钻具组合设计,侧钻井及大斜度井的下部钻具组合设计也可参照使用。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SY/T5051—91 钻具稳定器SY/T5172—1996 直井下部钻具组合设计方法3钻铤尺寸及重量的确定钻铤尺寸的确定在斜井段使用的最下一段(应大于27m)钻铤的刚度应适用于设计的井眼曲率。
入井的下部钻具组合中,钻铤的外径应能满足打捞作业。
钻头直径与相应钻铤尺寸范围的要求见表1。
表1 钻头直径与相应的钻铤尺寸 mm(in)钻头直径钻铤直径钻头直径钻铤直径(4 3/4) (3 1/8) (9 1/2) (6 1/4)(7)(6) (4 1/8) (12 1/4) (8)(9)(8 1/2) (6 1/4) (17 1/2) (9)无磁钻铤安放位置及长度的确定无磁钻铤安放位置无磁钻铤的安放位置应根据钻具组合的特性(造斜、增斜、稳斜或降斜)、具体尺寸和连接螺纹类型,使之尽可能接近钻头。
无磁钻铤长度的确定根据图1确定施工井所在区域。
施工井在1区时,无磁钻铤长度根据图2进行确定。
图2(a)为光钻铤组合。
在曲线A以下:无磁钻铤长度为;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
在曲线A以上:无磁钻铤长度为;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图2(b)为满眼或螺杆钻具组合在曲线B以下:无磁钻铤长度为;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在曲线B和C之间:无磁钻铤长度为;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在曲线C以上:无磁钻铤长度为;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3.2.2.3施工井在2区时,无磁钻铤长度根据图3进行确定。
07底部钻具组合设计

07底部钻具组合设计
底部钻具组合是一种使用不同类型的钻具组合在一起的方法,以深入
地路口进行钻探作业。
它也被称为多点集中钻探。
底部钻具组合设计有多
种形式,可以根据钻井要求或钻井工程的专业性来进行组合,以更好地达
到钻探的目的。
为钻井项目组合底部钻具,要根据钻井要求和实际情况来组合。
首先,根据钻井要求,确定底部钻具组合的类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
组合钻具的型号,比如,如果钻探要求的凿岩连接应该比较牢固,就可以
考虑选择项点式把手钻具;如果钻探要求穿越比较深而又有起伏的地形,
就可以考虑选择抽油机或者顶杆;如果钻探要求比较深而又地形比较坦平,就可以考虑选择钢板或钢套管。
其次,组合的底部钻具的类型和数量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比如,如果钻探要求起伏较高,需要多点同时进行,就需要两个以上的钻具
组合;如果钻探要求只单点,就只使用一支钻具;如果钻探要求有结构的
连接,可以使用两支不同的钻具。
因此,组合的底部钻具数量和类型需要
根据钻井要求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钻井工程】第五章 钻柱及钻具组合设计

(3)钻柱由于旋转产生的离心力。
① 离心力的作用加剧下部钻柱的弯曲,使弯曲半波长度缩 短。
② 钻柱轴线呈变节距的空间螺旋弯曲曲线形状。
6
5.1钻柱的工作状态及受力分析
5.1.1钻柱的工作状态
(4)钻柱旋转运动4种形式 ① 钻柱围绕自身弯曲轴线旋动; ② 钻柱围绕井眼轴线旋转并沿着井壁滑动; ③ 钻柱围绕井眼轴线旋转,沿着井壁反向滚动; ④ 整个钻柱或部分钻柱作无规则的旋转摆动。
1258.82 267.39 266.42
165
0.4
1214.30
0.49
36.91
165
71.4
165
71.4
214
71.4
165
71.4
214
71.4
165
71.4
165
83.0
214
71.4
215. 9
9.0
1214.30
5.2
1214.30
1.5
1214.30
9.0
1214.30
1.5
1214.30
循环液体时的水力载荷所形成
t
1 F
K
d
q
n1 i1
Li
K
i
qc Lc
Qi
K
a
K
f
Qh
10
4
Qh Pt Pb F0 104
24
5.2钻井过程中各种应力的计算
5.2.1钻柱轴向应力的计算
2)钻柱下部压应力的计算
(1)在钻柱空悬或小钻压钻柱仍能保持直线状态的情况下, 泥浆浮力是集中作用在钻柱最下部端面上,此时钻柱最 下端所受的压应力为
底部钻具组合设计

底部钻具组合设计
二、定向井底部钻具组合设计
增斜钻具实例-长庆小井眼
5LZ120-7.0螺杆 钻具外径 钻头水眼压降 适合井眼尺寸 马达流量 钻头转速 马达压降 额定工作扭矩 最大扭矩 推荐钻压 最大钻压 钻具全长 120 1.4-7.0 150-200 5.78-15.8 70-200 2.5 1300 2275 55 72 4.8 mm MPa mm L/S r/min MPa N· m N· m kN kN m
+ 121DC*125.44 + 311*310*0.35 + 88.9DP
钻压80 kN,转速90rpm
单弯螺杆增斜:
165bit*0.18+311*310*0.36+ 121 单弯螺杆 *• 4.8 +• 121NDC+121DC*18+88.9DP 钻压80 kN,转速90rpm
底部钻具组合设计
二、定向井底部钻具组合设计
底部钻具组合设计
二、定向井底部钻具组合设计
增斜钻具
底部钻具组合设计
二、定向井底部钻具组合设计
增斜钻具
底部钻具组合设计
二、定向井底部钻具组合设计
增斜钻具
钻具增斜能力与井斜角的关系 单位:°/25m 2° 1# 2# 5.20 11.8 10° 5.3122 11.921 40° 5.6478 10.76 90° 6.0266 11.68
底部钻具组合设计
井斜原因
小台肩
井 眼
底部钻具组合设计
井斜原因
M
钻具因素 钻柱弯曲 钻柱运动状态 W Fp Fm P φ Fz
α
底部钻具组合设计
防斜钻具
•刚性满眼钻具组合防斜技术 •钟摆力纠斜技术 •离心力防斜、纠斜技术 •导向钻井防斜、纠斜技术 •井下专用工具防斜、纠斜技术 •动力学防斜技术
教学媒体-底部钻具组合分析

教学媒体-底部钻具组合分析底部钻具组合分析是地质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底部钻具是一种用于地下钻探的工具,它起到了穿越地层、取得地下样本和获取地质数据的关键作用。
在进行地质勘探、地下资源开发和地下工程施工时,对底部钻具的组合进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底部钻具的组合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钻头选型:底部钻具的钻头是与地层直接接触的部分,因此选取合适的钻头对于底部钻具的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钻头的选取需要考虑地层的类型、硬度、厚度等因素,以及钻井工艺要求。
2. 钻杆组合:底部钻具一般由多根钻杆组成,钻杆的组合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首先,钻杆的长度要能够满足钻井深度的要求;其次,钻杆的材质和规格要符合钻井工艺要求;最后,钻杆之间的接口要牢固可靠,以确保钻井过程的安全稳定。
3. 钻井液设计:钻井液是底部钻具工作的重要辅助材料,主要用于冷却、润滑和清洁钻头、传递钻井动力以及保持钻井井壁稳定。
钻井液的设计需要根据地层特点和钻井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粘度和密度等参数。
4. 钻井参数控制:底部钻具的工作稳定性和效率与钻井参数的控制密切相关。
钻井参数包括钻进压力、转速、进给速度、冲击频率等。
将这些参数进行合理调整,可以提高底部钻具的工作效率和钻井质量。
底部钻具组合分析需要将上述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和地质条件,确定最优的钻具组合方案。
这个过程需要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需要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如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技术。
总之,底部钻具组合分析是一门复杂而重要的学科。
通过对底部钻具的钻头、钻杆、钻井液和钻井参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为地质工程提供可靠的钻井方案,提高钻井效率和质量,并为地下资源开发和地下工程施工提供有力支持。
底部钻具组合分析是地质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任务。
底部钻具是钻井工程中的核心工具,它能够穿越地层,取得地下样本并获得地质数据。
因此,正确选择和组合底部钻具对于地质勘探、地下资源开发和地下工程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井下水平定向钻进钻具组合的选择与优化

中图分 类号 :T 4 12 D 2.
文 献标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7 0 5 ( 0 2 0 - 4 -3 6 1- 9 9 2 1 ) 50 50 0
构组合形式 。
钻头 钻杆 稳定器
随着我 国经济 的快 速增 长 ,能源 供应 日趋 紧张 ,促 使 煤 矿企业在保障安全 的前 提下 需不 断提 高采煤 效率 和采 煤 量 ,而采煤瓦斯 、掘进 涌水 以及 地 质异 常体 等隐患 严重 制 约着煤矿的高效 开采 ,消除这 些隐 患最 直接 的方法 就是 通
过定 向钻进施 工 ,抽采 煤层 瓦斯 、准确探 测 赋水地 层和 地
质异常位置 。
( 上仰组合钻具结构 图 a )
钻头 钻杆 稳定器
l 煤矿 井 下定 向钻进 的 主要 影响 因素
为保证定 向钻 孔施 工 的有效 长度 达到设 计要 求 , 目前
( 保直组合钻具结构 b )
煤矿井下常用 的定 向钻 具 为 :孔底 稳定 组合 钻具 和螺杆 钻
图 l 稳定组合钻具 结构 图 定 向钻进 过程中 ,稳斜 钻进 一般用 内凹 P C钻 头 ,由 D
受以下三点 因素影 响” : 1 )地层 因 素。煤 矿井 下煤 层 及 其顶 底 板地 层 的多 变
性 ,对定 向钻进 造 成一定 影响 ,为此需 针对 不 同地 层 ,寻 求特定的定 向钻进方式 。
工
程
21 0 2年第 5期
岩地层俯斜水 平长 钻孔施 工 ,用 于探测 施钻 地层状 况 ,为
设计轨迹 的相互 关 系 ,通过正 转孔 口钻 具调 整螺杆 钻具 弯
后期 2煤高 位裂 隙长 钻孔 瓦斯 抽放 钻 孔设计 提 供依 据 J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Y/T5619—1999定向井下部钻具组合设计方法代替SY/T5619—93 Method of bottom hole assembly design in directional wells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井斜角小于60°的定向井下部钻具组合的设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石油、天然气及地质勘探钻定向井钻具组合设计,侧钻井及大斜度井的下部钻具组合设计也可参照使用。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SY/T5051—91 钻具稳定器SY/T5172—1996 直井下部钻具组合设计方法3钻铤尺寸及重量的确定3.1钻铤尺寸的确定3.1.1在斜井段使用的最下一段(应大于27m)钻铤的刚度应适用于设计的井眼曲率。
3.1.2入井的下部钻具组合中,钻铤的外径应能满足打捞作业。
3.1.3钻头直径与相应钻铤尺寸范围的要求见表1。
表1 钻头直径与相应的钻铤尺寸 mm(in)钻头直径钻铤直径钻头直径钻铤直径120.7(4 3/4) 79.4(3 1/8) 241.3(9 1/2) 158.8(6 1/4) 177.8(7) 152.4(6) 104.8(4 1/8) 311.2(12 1/4) 203.2(8) 228.6(9)215.9(8 1/2) 158.8(6 1/4) 444.5(17 1/2) 228.6(9)3.2无磁钻铤安放位置及长度的确定3.2.1无磁钻铤安放位置无磁钻铤的安放位置应根据钻具组合的特性(造斜、增斜、稳斜或降斜)、具体尺寸和连接螺纹类型,使之尽可能接近钻头。
3.2.2无磁钻铤长度的确定3.2.2.1根据图1确定施工井所在区域。
3.2.2.2施工井在1区时,无磁钻铤长度根据图2进行确定。
图2(a)为光钻铤组合。
在曲线A以下:无磁钻铤长度为9.1m;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3.3m。
在曲线A以上:无磁钻铤长度为18.3m;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13.6m;图2(b)为满眼或螺杆钻具组合在曲线B以下:无磁钻铤长度为9.1m;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4.5m;在曲线B和C之间:无磁钻铤长度为18.3m;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6.6m;在曲线C以上:无磁钻铤长度为27.4m;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13.7m;3.2.2.3施工井在2区时,无磁钻铤长度根据图3进行确定。
图3 2区无磁钻铤长度选择图图3(a)为光钻铤组合。
在曲线A以下:无磁钻铤长度为9.1m;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3.3m。
在曲线A以上:无磁钻铤长度为18.3m;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14.6m;图3(b)为满眼或螺杆钻具组合。
在曲线B以下:无磁钻铤长度为9.1m;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4.5m;在曲线B和C之间:无磁钻铤长度为18.3m;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6.6m;在曲线C和D之间:无磁钻铤长度为27.4m;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13.7m;在曲线D以上:无磁钻铤长度为36.5m;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15.7m。
3.2.2.4施工井在3区时,无磁钻铤长度根据图4进行确定。
图4 3区无磁钻铤长度选择图图4(a)为光钻铤组合。
在曲线A以下:无磁钻铤长度为9.1m;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3.3m。
在曲线A和B之间:无磁钻铤长度为18.3m;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4.5m;在曲线B以上:无磁钻铤长度为27.4m;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13.7m;图4(b)为满眼或螺杆钻具组合。
在曲线C以下:无磁钻铤长度为18.3m;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6.6m。
在曲线C和D之间:当无磁钻铤长度为27.4m时;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13.7m;当无磁钻铤长度为18.3m时;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6.6m;在曲线D和E之间:当无磁钻铤长度为36.5m时;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15.7m;当无磁钻铤长度为27.4m时;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13.7m;在曲线E以上:无磁钻铤长度为91.5m;仪器位置距无磁钻铤底部45.7m。
3.3钻铤重量的确定3.3.1常规定向井中钻铤重量的确定根据设计的最大钻压,确定所需钻铤的总重量,再确定钻铤尺寸和长度。
所需钻铤在空气中的总重量按式(1)计算:pkG 1= (1)fcosα式中:Gi——所需钻铤在空气中的总重量,kN;p——设计的最大钻压,kN;k——安全系数,可取1.2~1.5;f——钻井液浮力校正系数;α——井斜角,(°)。
3.3.2深定向井及难度较大定向井中钻铤重量的确定。
为了减少钻柱的扭矩、摩擦阻力以及高密度钻井液造成粘附卡钻的可能性,可采取加重钻杆、普通钻杆和铝合金钻杆代替钻铤加钻压,但应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
钻杆开始弯曲时的临界压缩载荷按式(2)计算:F max=2(9.8feIρAsinα/γ)1/2 (2)式中:F max——钻杆开始弯曲时的临界压缩载荷,KN;E——弹性模量可取2.059×1011N/㎡,N/㎡;f——钻井液浮力校正系数;I——管材的轴惯性矩,m4;ρ——管材密度,1/m3;A——管材横截面积,mm2;α——井斜角,(°);γ——钻杆与井眼间的间隙值,mm。
钻杆稳定性设计所需的条件按式(3)计算:Fmax>p-Wcosα (3)式中:p——设计的最大钻压,kN;W——下部钻具组合钻杆以下钻铤的浮重,kN;应用式(2)和式(3)确定钻铤、加重钻杆、普通钻杆和铝合金钻杆重量。
4螺杆钻具定向造斜钻具组合的设计4.1螺杆钻具定向造斜钻具组合的基本形式见图5。
4.2钻头直径与相应的螺杆钻具尺寸范围按表2要求组合。
4.3弯接头角度的确定。
表2 螺杆钻具组合 mm钻头直径螺杆钻具直径117.5~152.4 85.7165.1~200.0 127.0212.7~250.8 165.1250.8~311.2 196.9311.2~44 4.5 244.5444.5~660.4 304.84.3.1弯接头可按表3的数据,同时结合本地区的地质特性、钻井实践等因素选取。
4.3.2弯接头规格的配备:通常应配备1.0°,1.5°,2.0°,2.5°,3.0°等规格。
表3 螺杆钻具组合预计造斜率(弯接头式)弯接头工具尺寸,mm角度 98.4 127.0 165.1 196.9 244.5(°) 井径造斜率井径造斜率井径造斜率井径造斜率井径造斜率井径造斜率mm (°)/100m mm ( °)/100m mm (°)/100m mm (°)/100m mm (°)/100m mm (°)/100m1.0 9.8 11.5 8..2 8.2 5.7 4.1 1.5 120.7 11.5 152.4 15.6 215.9 11.5 244.4 12.3 311.2 8.2 44.5 7.42.0 13.1 18.0 14.8 16.4 11.5 9.82.5 16.4 16.4 14.84.4弯壳体螺杆钻具应结合本地区的地质特性、钻井实践选用。
4.5钻头与螺杆钻具之间尽可能不用配合接头。
4.6使用图5(d)型螺杆钻具组合时,可通过调节下稳定器的位置来调节工具的造斜率。
5转盘钻增斜钻具组合的设计5.1转盘钻增斜钻具组合可选用三种基本形式(见图6),基本尺寸要求见表4。
5.2稳定器组合的受力分析及安放位置的计算,推荐使用纵横弯曲连续梁法,其计算公式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表4 转盘钻增斜钻具组合稳定器安放高度增斜钻具组稳定器安放高度合基本形式 L1 L2 L3图6(a) 1.0~1.8 ————图6(b) 1.0~1.8 18.0~27.0 ——图6(c) 1.0~1.8 9.0~18.0 9.0~10.05.3调整钻头侧向力的方法:a)调整钻头与近钻头稳定器的距离(距离越短,造斜力越大,但不小于1.0m);b)调整稳定器之间的距离;c)调整钻铤尺寸;d)调整稳定器与井壁的间隙;e)调整钻压。
5.4使用多稳定器增斜时,当井斜角增大到使第二稳定器失效前,L2应相应的减小。
5.5用单稳定器钻具组合钻进,当井斜角小时(小于30°),钻具组合的方位稳定性较差,使用中应慎重。
5.6 下部钻具组合刚度增大时,应逐个增加稳定器进行通井,划眼。
5.7短钻铤的配备:应配备1.0,2.0,3.0,4.5,6.0 m等规格的短钻铤。
6转盘钻稳斜钻具组合的设计6.1 转盘钻稳斜钻具组合有三种基本形式(见图7)基本尺寸要求见表5。
6.2 图7(c)型钻具组合推存在井斜角30°以上使用。
1—钻头;2—短钻铤;3—稳定器;4—无磁钻铤;5—普通钻铤图7 转盘钻稳斜钻具组合基本形式表5 转盘钻稳斜钻具组合稳定安放高度 m稳斜钻具组稳定器安放高度合基本形式合基本形式 L1 L2 L3 L4图7(a) 1.0~1.8 3.0~6.0 9.0~18.0 9.0~27.0图7(b) 1.0~1.8 4.5~9.0 9.0~18.0 ——图7(c) 1.0~1.8 9.6~10.0 ————6.3 在硬地层或研磨地层中稳斜钻进时,如扭矩大或钻头及稳定器的直径磨损严重,可把螺旋稳定器换成滚轮稳定器。
6.4 长井段及大井斜角中稳斜钻进时,应采用微增斜钻具组合钻进,以平衡钟摆降斜力,达到长井段稳斜目的。
6.5 为加强稳斜效果,可将近钻头稳定器串联使用。
6.6 可采用转盘钻(转速为50 r/min 左右)加弯壳体螺杆钻具稳斜。
7转盘钻降斜钻具组合的设计7.1转盘钻降斜钻具组合有三种基本行式(见图8),基本尺寸要求见表6。
1-钻头;2—无磁钻铤;3—普通钻铤;4—稳定器图8 转盘钻降斜钻具组合基本形式表6 转盘钻降斜钻具组合稳定器安放高度 m降斜钻具组稳定器安放高度合基本形式 L1 L2图8(a) 9.0~27.0 —图8(b) 9.0~27.0 9.0~10.0图8(c) 0.8~1.0 18.0~27.07.2 调整侧向力的方法:a)增加近钻头稳定器到钻头的距离;b)减小稳定器的直径;c)控制钻压。
稳定器安放位置的计算按SY/T5172—1996中的第3章执行。
7.3 如钟摆钻具组合降斜无效,可用井底动力钻具组合降斜。
7.4 选用图8(c)型钻具组合时,下稳定器尺寸比上稳定器小。
8稳定器的要求8.1 稳定器的外型结构见SY/T5051。
8.2 在软地层中,一般应选用支撑面宽、扶正条较长的螺旋稳定器;在硬地层中,一般应选用支撑面窄、扶正条较短的螺旋稳定器。
8.3 在阻卡严重的地区,可采用可变径稳定器。
附录A(标准的附录)纵横弯曲连续梁法A1 纵横弯曲连续梁法A1.1 纵横弯曲连续梁法计算所使用的符号和单位(见表A1)表A1 纵横弯曲连续梁法计算所使用的符号和单位符号名称单位S i第i段钻柱的轴向力 NM i第i个稳定器处的钻柱内弯距 N·mR i第i个稳定器处的井壁反力 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