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井诊断与分析
油井工况分析方法完美版资料

析
的
上右下左黄瓜悬,定是柱塞卡筒间;
基 础
苦学攻克识图关,管好油井定不难。
2、液量变化分析
(1)产液量降低——加密量化,核实产量,确定产液量是否发生变化:
——落实回压与流程,流程冻堵、穿孔、闸门损坏则及时处理,恢复油井产量; ——现场憋压落实井筒状况,测示功图与液面,是否与憋压情况一致:
是杆断(脱)井,有必要则碰泵进一步落实,并结合油井历史作业监督描述资
4、油井供液潜力分析
在泵况问题搞清后,要进行油井供液潜力分析,分析的切入点是流 压和泵效。
在泵况正常的前提下,如果流压高(沉没度大),泵效低,说明油 井供液潜力大,但供排关系失调,油井有挖潜能力应及时安排合理挖潜; 如果流压低(沉没度小),泵效低,说明油井供液能力差,应当及时采 取调参等措施平衡供排关系,提高油井流压(沉没度)和泵效,同时要 根据油层静压的高低,考虑强化注采平衡和压力平衡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油井工况分析方法
目
录
一、编制说明 二、油井工况分析的意义和根本目标 三、油井工况分析的基本步骤与要求 四、抽油机井工况分析方法
(一)工况分析常用生产数据和资料
(二)工况控制图的分析及应用
(三)抽油机井生产工况分析
五、自喷井生产工况分析 六、螺杆泵井生产工况分析
一、编制说明
油井工况分析是采油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一项基本功,它始终贯穿 于油水井管理工作当中,也是采油工程系统技术管理与业务管理的一项 最基本的工作内容。
低; 合理的油井则应及时调整制定合理的热洗周期;
3、螺杆泵漏失——泵效必须大于30%
由在于泵采 况出正液常出或的砂井前筒提井添下,加,剂如则的果要作流用压根,高使(据定沉油子没橡度井胶大液发)生,量化泵降学效变低低化,的溶说胀明多,油少造井成供结定液转潜合子力动过大盈,液增但面加供,排、泵关功效系和失图动 调的液,面油变正井常有化,挖,泵潜效能判可力断能应会及是略时砂有安增排埋加合;理
注水井管理及分析

分注井井下常见故障判断和处理
序号 类型 故障形式 主要现象和判断方法 处理措施
1
油套压平衡,注水量上升,注水压 胶筒变形、破裂或胶筒没有 力不变而注水量上升,封隔的两层 封隔器失效 张开、密封不严 段注水指示曲线相似,或分层测试 由相同的压降曲线。 配水器失效 管柱失效 1、水嘴或配水滤网堵塞 2、水嘴孔眼刺大 1、管柱脱落 2、管柱漏失 注水量突然下降甚至注不进水。注 水量突然增大或注水量逐渐上升。 全井水量猛增或上升
注:破裂压力15.7Mpa
三、注水井故障分析---例题2
中国石油
为落实油压升高,注水量有所下降的原因,在4月26日对该井测试了全井注水指示曲线 并与以前的指示曲线进行比较。对比结果如图5-2所示。
图5-2 30-4井注水指示曲线对比图 15 14.6
井口油压,Mpa
14.2 13.8 13.4 13 12.6 0 50 注水量,m3/d 100 150 注水量1 注水量2
来水压力高于井口压力后,再慢开井口生产闸门。
(3)按该井配注水量控制总水量,待正常注水后,检查井
口及流程有无刺水漏水。
中国石油
(四)注水井日常管理
1、注水井开、关井
(1) 油藏工程室书面下达关井通知、由中控室通知采 油班执行。 (2) 关井操作应先关井口生产闸门,再关计配站下流 闸门,然后开井口水管线低位放空排水。
中国石油
(三)注水井转注
2、注水井洗井 注水井试注前应首先冲洗地面管线,清除地面管线内 的污染物。另外,注水井排液一段时间后,井筒中将有油、 砂、蜡及大量的机械杂质,必须对注水井井筒进行清洗, 才能保证注水井有较好的吸水能力。
中国石油
(三)注水井转注
3、注水井试注:
应用电量分析技术诊断设备和油水井存在问题

应用电量分析技术诊断设备和油水井存在问题[摘要] 注采输设备的耗电情况的变化不仅能反映出设备存在的问题,也能反映出注采地层存在的问题。
应用电量分析技术对设备耗电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通过用电单耗情况的变化,全面查找出设备、流程、井筒、地层等生产管理各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电量分析技术设备单耗中图分类号:te9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基本概况桩西采油九队注采设备主要有抽油机31台、注水泵11台、输油泵2台。
日均耗电在1.36万kw.h。
2010年全年耗电498.96万kw.h,其中抽油机耗电305.23万kw.h,年产液11.43t,油井单耗26.7kw.h/t;注水泵年耗电166.99万kw.h,年注水量22.15m3,注水单耗为7.54kw.h/m3;输油泵耗电8.93万kw.h,年输液量10.30t,输液单耗0.87 kw.h/t。
2 电量分析技术应用2.1 对注水方面问题分析2.1.1判断注水方面存在问题的数据不是注水单耗,而是注水标准单耗,其计算方法是:注水单耗=耗电量/注水量/注水压力*10,其单位:kw.h/m3.10mpa。
注水标准单耗分三个标准单耗参考值:注水压力35mpa以上,参考值为3.5 kw.h/m3.10mpa;注水压力25-35mpa之间,参考值为3.35 kw.h/m3.10mpa;注水压力25mpa以下,参考值为3.15 kw.h/m3.10mpa。
大于这个参考值,就为不合理,要进行原因查找和问题分析。
注水泵效是反映注水设备状况的主要参数。
影响泵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凡尔漏失、盘根漏失、来水过滤器堵塞、低压来水管线破漏、供水来水压力低等因素。
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当泵效低时,注水泵的耗电量增大,注水单耗上升。
例如桩89-3-19注水泵,泵压23.3mpa,月耗电13968kw.h,月注水量1200m3,计算其注水单耗11.64 kw.h/m3,计算其标准单耗5.0 kw.h/m3.10mpa.该泵属于中压区域,其规定理论标准单耗为3.15 kw.h/m3.10mpa.高出理论标准单耗1.85 kw.h/m3.10mpa. 增加用电0.516万kw.h。
3.6抽油井工况诊断技术

27
5.连抽带喷井的示功图 连抽带喷井的示功图——图3-42 连抽带喷井的示功图 此时泵效接近1或大于 此时泵效接近 或大于1。 或大于
特征: 图形呈水平狭窄条带环行 图形呈水平狭窄条带环行; 特征:1.图形呈水平狭窄条带环行; 2.油井出油。 油井出油。 油井出油
28
6.抽油杆断脱的示功图 抽油杆断脱的示功图 特征: 图形呈水平狭窄条带环形 图形呈水平狭窄条带环形; 特征: 1.图形呈水平狭窄条带环形;
AC vt t = = AB vt1 t1
6
无音标的井:L=Vt/2 声速(声波在环空中的传播速度):
v = 16.95 × TZK / ρ g 0
参数含义见P156
7
求动液面/静液深度的公式及步骤 1.求动液面深度,由声波曲线求得: L f = L1 2.求静液面深度. m3 (1).若告之 K − d ⋅ m , 则由
(1-3) ) (1-4) )
Ps − ∆P − Pc L=H− + hs ρ0 × g
2.当PC=0,直接从(1 – 1 )和( 1 – 2 )消去P
Pf = ( H − L ) ρ lg g + hs ρ 0 g
(1-5) )
Ps − ∆P ρ 0 L=H− + hs ρ lg × g ρ lg
22
(2)计算光杆载荷在图上的高度 计算光杆载荷在图上的高度
Wr′ + Wl′ OB ′ = 力比
Wr′ OA′ = 力比
(3)计算冲程损失在图上的高度 计算冲程损失在图上的高度
B ′B = λ × 减程比
(4)计算光杆冲程在图上的高度 计算光杆冲程在图上的高度
AD ′ = S × 减程比
工况分析方法

(2)产液量升高——加密量化,核实产量,确定产液量是否发生变化:
——井组内是否有工艺措施施工井,如果受工艺施工 井的干扰则要及时将情况逐级反应,确保该井正常生 产和工艺施工井的措施质量; ——井组内或边邻井是否有停产井,尤其要注意非井 组内的边邻井的干扰与影响,为井组对应关系的确定 或井组重新划分,以及下一步措施治理提供依据。 ——对于出砂井,液量突然增加,要在上述分析基础 上及时查找原因,并合理调整产液量,以防造成油井 出砂导致躺井。
发区块抽油机 (2)参数偏大(供液不足)区:流压 低、泵效低、地层条件差,应当压 断脱漏失(D)区 井供液与排液 裂、酸化或调整配注及调小参数, (5)待落实区:流压、泵效 协调关系的宏 协调供排关系 不协调,可能是计量和资 参数偏小(E)区 料不准确,应当重新计量 观动态分析图。 并核对资料
2、抽油井动态控制图的应用
三、抽油机井工况分析方法
(一)工况分析常用生产数据和资料
1、日常生产数据资料: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气油比、
套压、回压、井口温度等; 2、产出液物性资料:含砂量、含蜡量、凝固点、矿化度; 3、管柱等资料:管柱图、工作制度、泵效、泵挂深度、动液 面、沉没度(流压)、静液面(静压); 4、日常管理资料:上下行电流、示功图、热洗周期、作业监 督描述资料; 5、井组相关资料:对应的注水井配注量、实际注水量、调配 动态变化等数据资料。
油井工况分析是一项综合分析、判断油井生产 状况好坏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在取全取准油水井各 类生产(包括地质、工程)资料基础上,为了保证 油井在良好工况条件下正常、高效生产,必须随时
或定期开展油井工况分析工作。
通过油井工况分析要达到以下三个工作目标:
动态分析

或气体影响。 左下角:分析光杆在下死点时出现的问题,如固定阀的漏失等情况。
二、油井常见故障诊断
几种典型的示功图分析
1、气体对示功图的影响 2、漏失对示功图的影响 3、活塞被卡在泵筒中不能动的示功图 4、连喷带抽的示功图 5、抽油杆柱断或脱扣的示功图 6、油井出砂的示功图 7、油井结蜡示功图 8、上冲程活塞脱出泵筒示功图 9、下死点处活塞碰固定阀的示功图 10、上冲程光杆接箍挂井口示功图 11、油管漏的示功图
理论示功图
B B1 C
KN
高 压 区
上行
油 套 环 空
低 压 区
A
P1
D P
低 压 区
下行
油 套 环 空
C:上死点; A:下死点; CD:卸载线 D:排出点 AB:加载线; B:吸入点 BB1:油管和油杆弹性形变,冲程损失;
s
高 压 区
P:油杆在液中的重量 P1:活塞上液柱重量
二、油井常见故障诊断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2004年10月 2005年1月 2005年4月 2005年7月 2005年10月 2006年1月
实测示功图分析 KN
5 4 3 2 1 0
W3-5井采油曲线
日产液量 日产油量 含水
16 14 12 10 8 6 4 2 0
1月1日 1月8日 1月15日 1月22日 1月29日 2月5日 2月12日 2月19日 2月26日 3月5日
2
由于泵漏,使油井产量下降或达不到正常产量。
3
当动液面或产量突然发生变化时,为了查明原 因,采取恰当措施,需要进行探砂面与冲砂等。
4
抽油泵工作失灵,游动阀或固定阀被砂、蜡或 其他赃物卡住。
油井故障分析之:油管漏失

二、油管漏失故障诊断 功图对比:
正常时功图
油管漏失功图
二、油管漏失故障诊断
载荷变化:
正常时 最大载 荷KN 最小载 荷KN 85.7 故障时 76.9
减少
62.4
61.6
减少
二、油管漏失故障诊断
动液面变化:
正常时 2420m
故障时 1470m
三 、油管漏失的原因
由于油管与抽油杆在井筒内长 期连续作相对运动,承受着交变负 荷,同时油管又受到井内液体化学 性质差异的影响,造成油管性能下 降,最终某个部位损坏而造成漏失。 一般来讲,造成油管漏失的原因主 要有以下几条:
4、生产过程:抽油井合理的工作 参数选择。
一 、油管漏失对生产的影响
一 、油管漏失对生产的影响
3、油管漏失程度
③严重漏失:油管漏失量≥ 泵的排量,反映在生产上为 井口取样及单量不出;
一 、油管漏失对生产的影响
二、油管漏失故障诊断
一般情况下,先是发现一口 井产液量减少或不出,然后经一 步步的诊断分析排除,最后确定 是否油管漏失故障。
二、油管漏失故障诊断
抽油井故障之油管漏失油管漏失葡北采油工区培训讲义葡北采油工区二00七年五月一油管漏失对生产的影响二油管漏失故障诊断提纲三油管漏失的原因四预防措施及处理一油管漏失对生产的影响抽油机井井下部分的故障除了杆泵的故障外还有油管漏失故障的危害轻者造成油井减产严重时导致油井停产
葡北采油工区培训讲义
抽油井故障之
油管漏失
一 、油管漏失对生产的影响
2、油管漏失 2007年,葡北采油工区检泵共计40井 次,其中由于油管漏失而检泵为9井次,占 检泵比例的22.5%,与抽油杆断脱并列检 泵原因之首。
检泵原因 井 次 抽油杆 断脱 9 22.5 蜡卡 6 15 砂卡 4 10 凡尔 漏失 4 10 油管 漏失 9 22.5 泵不 工作 7 17.5 其他 1 2.5 合计 40 100
油井故障分析之:油杆断脱分析

三原因分析
3.2、井下座封器的影响
当生产管柱有封隔器时,靠生产管柱的自重进行座 封,使管柱产生弯曲,在生产过程中弯曲段油管与 抽油杆产生磨损,从而降低了抽油杆的寿命。
01
3.3 高含水率的影响 产出液含水越高,偏磨越严重。原因是产出液含水率低时,管杆摩擦面 处于良好的油润滑状态,动摩擦因数较小,磨损较轻;当产出液含水高 时,管杆摩擦处于水润滑状态,动摩擦因数大大增加,加快了管杆磨损。
油井故障分析之抽油杆断 脱
二零零七年五月
葡北采油工区
一.实例分析
二.诊断方法
1
三.断脱原因
四.预防措施
2
提
纲
一 、实例分析
1、一般井:神242井油 杆断脱
2007年4月18日发现该 井不出液,停机时配重 箱在下死点,并撞击枕 木,功图显示泵不工作。
实例分析
一般在断脱后液 面随时间的推移 略有增加,但该 井由于处于刚刚 调参后不久,故 在液面上不能体 现。
(2)热影响区
在锻造过程中,由于沿纵向的非均匀加热使抽油杆产生 热塑性变形,从而在热影响区段产生纵向的高残余拉应力 和金相组织粗大 。
三、原因分析
2、机械损伤的影响
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可能受到人为的机械损伤 : 杆体表面被擦伤或碰伤而出现凹坑、刻痕 这些表面缺陷就会因局部应力集中而形成疲劳源,导致
疲劳断裂 当处于腐蚀环境中,这些凹坑和刻痕还会加快腐蚀的速
02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四.液击现象: 供液能力差的油井产生的液击,大大加快了抽油杆 的疲劳损坏。
三、原因分析
五.预紧力不足的影响
当预紧力不足时,抽油杆外螺纹接头不仅 受到较高的应力幅度的作用,而且由于外 螺纹接头在接箍中摇动还要受到弯曲应力, 就可能发生早期断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处理方法: 常用的处理方法:
1、泵漏:先碰泵、再洗井、最后作业 、泵漏:先碰泵、再洗井、 2、油管漏:检泵 、油管漏: 3、气体影响:控制套管气 、气体影响: 4、结蜡:加药、热洗(加药量、洗井压力) 、结蜡:加药、热洗(加药量、洗井压力) 5、出砂:控制生产压差,生产平稳 、出砂:控制生产压差, 6、供液不足:小泵深抽,长冲程、慢冲次 、供液不足:小泵深抽,长冲程、
1.2、多级封隔器密封性判断。第一级以下各级封隔器若有一级不密封,则 、多级封隔器密封性判断。第一级以下各级封隔器若有一级不密封, 油压下降,套压不变,油管注入量上升。如封隔器失效, 油压下降,套压不变,油管注入量上升。如封隔器失效,则封隔器以上层 段吸水指数偏大,下部层段吸水指数偏小,注水量下降。 段吸水指数偏大,下部层段吸水指数偏小,注水量下降。
A
充满系数= 充满系数=AD/BC × 100% 泵效= 泵效=AD/(BB1+BC) × ( ) 100%
D
s
高 压 区
油 套 环 空
KN
低 压 区
B
B1
C
低 压 区
A D
油 套 环 空
高 压 区
s
高 压 区
油 套 环 空
KN
低 压 区
B
C
低 压 区
A
油 套 环 空
D1 高 压 区
D
s
高 压 区
2.5、球与球座不密封。球与球座不密封,使注入水从油管未端进入油套环 、球与球座不密封。球与球座不密封, 空,造成封隔器不密封,水量上升,油压下降,指示曲线向水量轴偏移。 造成封隔器不密封,水量上升,油压下降,指示曲线向水量轴偏移。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3、管外水泥窜槽。套管外若出现水泥窜槽,全井注水量会逐步上升,指示 、管外水泥窜槽。套管外若出现水泥窜槽,全井注水量会逐步上升, 曲线与封隔器失效相似,层段指示曲线集中地平等排列, 曲线与封隔器失效相似,层段指示曲线集中地平等排列,而相邻层段指示 曲线重合。 曲线重合。
油水井诊断与分析
2006年4月7日
目的和意义( 目的和意义 ( 略 )
工作中,经常碰到油水井动态发生异常变化, 工作中,经常碰到油水井动态发生异常变化,如果对其变化原因分析
不清,往往会对生产带来较大的被动,因此对油水井动态变化进行诊断与 不清,往往会对生产带来较大的被动,
分析,对于保持平稳生产、油田合理开发、 分析,对于保持平稳生产、油田合理开发、下步对策等多方面工作提供了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2.4、配水器滤网堵。全井及该层段注水量下降,与水嘴堵不同的是,滤网 、配水器滤网堵。全井及该层段注水量下降,与水嘴堵不同的是, 堵时注水量逐渐递减,指示曲线向压力轴偏移。 堵时注水量逐渐递减,指示曲线向压力轴偏移。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油 套 环 空
高 压 区
s
高 压 区
油 套 环 空
低 压 区
低 压 区
油 套 环 空
高 压 区
高 压 区
油 套 环 空
KN
低 压 区
B C
低 压 区
A D
油 套 环 空
高 压 区
s
实测示功图分析 KN
5 4 3 2 1 0
瓦 3-5井采油曲线 井采油曲线
日产液量 日产油量 含水
16 14 12 10 8 6 4 2 0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2、配水故障。 、配水故障。 2.1、配水器水嘴堵塞。全井注不进水或注水量下降,吸水指数下降,指示 、配水器水嘴堵塞。全井注不进水或注水量下降,吸水指数下降, 曲线向压力轴偏移。通过反洗井措施解除。 曲线向压力轴偏移。通过反洗井措施解除。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2.2、水嘴刺大。在指示曲线上可以看到吸水指数逐步变大,指示曲线逐步 、水嘴刺大。在指示曲线上可以看到吸水指数逐步变大, 向注水量轴偏移。更换水嘴。 向注水量轴偏移。更换水嘴。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2.3、水嘴掉。配水器水嘴掉后,注水量突然上升,层段指示曲线向注水量轴 、水嘴掉。配水器水嘴掉后,注水量突然上升, 偏移。 偏移。
含水异常: 含水异常 :
1、不同类型油藏含水上升是否符合规律? 、不同类型油藏含水上升是否符合规律? 2、是否注水见效,注入水突进?---加强分注、控制注水。 、是否注水见效,注入水突进? 加强分注 控制注水。 加强分注、 3、是否生产压差过大,边低水突进?---控制生产压差 、是否生产压差过大,边低水突进? 控制生产压差 4、是否套管漏?---水全分析、产液量变化 、是否套管漏? 水全分析 水全分析、 5、是否作业质量不合格?或主出水层未卡住?---重新卡封 、是否作业质量不合格?或主出水层未卡住? 重新卡封
KN
30 25 20 15 10 5 0
日产液量
日产油量
含水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月1日 1月12日 1月23日 2月3日 2月15日 2月26日 3月9日 3月20日 3月31日
s
19- 12井动液面 沙 19 - 12 井动液面
泵深 动液面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分析: 分析:
实际上,油井产液量下降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 实际上,油井产液量下降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并不是单一的 油管、凡尔漏失,可能是多种原因的综合,应通过多种方法综合分析, 油管、凡尔漏失,可能是多种原因的综合,应通过多种方法综合分析, 抓住主要因素。 抓住主要因素。 1、固定凡尔漏 、 2、游动凡尔漏 、 3、油 管 、 漏
2004年10月 2005年1月 2005年4月 2005年7月 2005年10月 2006年1月
周20-2井:供液不足 井
沙36井:结蜡 井
憋
压
法
注
意
:
1、了解本井基本情况,如产液量、示功图诊断情况、供液情况、出砂、结蜡 、了解本井基本情况,如产液量、示功图诊断情况、供液情况、出砂、 等情况; 等情况; 2、选取合适量程的压力表(2.5、4MPa); 、选取合适量程的压力表( 、 ); 3、高液量井憋压时,防止垫子刺漏; 、高液量井憋压时,防止垫子刺漏; 4、我厂油井采油树一般耐压40MPa以上,故憋压时压力不要太低。一般要 、我厂油井采油树一般耐压 以上, 以上 故憋压时压力不要太低。 求憋到2MPa以上。 以上。 求憋到 以上 5、憋压前要检查井口采油树、闸门,不得有漏失现象,部位油井装有防盗丝 、憋压前要检查井口采油树、闸门,不得有漏失现象, 堵等单流阀,应卸掉后再憋压。 堵等单流阀,应卸掉后再憋压。
油 套 环 空
低 压 区
低 压 区
油 套 环 空
高 压 区
KN
高 压 区
油 套 环 空
低 压 区
h
低 压 区
s L
L C g’
(h
c)/g’
KN/mm KN/m)
油 套 环 空
高 压 区
KN
K N
s 连抽带喷、 连抽带喷、游动凡尔失灵
s 固定凡尔失灵
高 压 区
油 套 环 空
KN
低 压 区
低 压 区
地层:可能套损、边低水、注 地层:可能套损、边低水、 入水突进、 入水突进、作业质量不合格等 计量:压力表、水表问题, 计量:压力表、水表问题,计 量不及时, 量不及时,未计量 注水压力、 注水压力、 水量变化 可能存 在原因 井筒:套管坏、水嘴漏、 井筒:套管坏、水嘴漏、分注 失效、闸门、 失效、闸门、流程等原因 地层:单层突进、储层改造后 地层:单层突进、 形成窜流等原因
二、注水井诊断与分析
注水井常见故障大部份是井下工具,如封隔器失效、配水器故障、油管刺 注水井常见故障大部份是井下工具,如封隔器失效、配水器故障、 漏及地面仪表故障等。 漏及地面仪表故障等。 1、封隔器失效。封隔器胶皮筒变形或破裂使封器无法密封;配水器弹簧失 、封隔器失效。封隔器胶皮筒变形或破裂使封器无法密封; 灵,管柱未端球与球座不密封或阀上钢球未关严等。 管柱未端球与球座不密封或阀上钢球未关严等。 1.1、第一级封隔器密封性判断。正注时发现套压上升。严重时找开套压阀 、第一级封隔器密封性判断。正注时发现套压上升。 放溢流,如发现溢流量随注入量的变化而变化,说明第一级分离器不密封。 放溢流,如发现溢流量随注入量的变化而变化,说明第一级分离器不密封。
一、油井诊断与分析
1、油井产液量增加,可能计量问题(重新计量)、工作制度改变、套管问 、油井产液量增加,可能计量问题(重新计量)、工作制度改变、 )、工作制度改变 题(水分析)、作业时卡层失效,高出液层参加生产等,落实后找出原因 水分析)、作业时卡层失效,高出液层参加生产等, )、作业时卡层失效 采取相应措施。 采取相应措施。 2、油井产液量下降,首先落实地面流程、计量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然后 、油井产液量下降,首先落实地面流程、计量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落实地面流程 对井筒、泵况进行分析与诊断;最后从地层方面分析,找出原因。在原因 对井筒、泵况进行分析与诊断;最后从地层方面分析,找出原因。 从地层方面分析 落实后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落实后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取样:取样不标准、 取样:取样不标准、未在规定 地点取样 油井含水变 化 可能存 在原因 化验:技术规程执行不严等 化验: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有力的实际依据。 有力的实际依据。
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