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井动态分析题库(含答案)

合集下载

油水井动态分析比赛试题库(含答案)

油水井动态分析比赛试题库(含答案)

2010年精细管理油水井动态分析比赛试题库一、填空题1、石油主要是由三种烃类组成:即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2、根据油田水与油﹑气分布的相对位置,分为(底水)﹑边水和夹层水。

3、在现场油水井动态分析中,经常应用油田水的水型和(总矿化度)的变化来判断油井的见水情况。

4、由油管向油层注水称为(正注)。

5、采油井水淹状况资料可直接反映油层的(剩余油)及储量动用状况。

6、含水率是表示油田油井含水多少的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油层的(水淹程度)。

7、沉积旋回有(正旋回、反旋回、复合旋回)三种类型。

8、注水调剖要达到调整(吸水剖面)、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目的。

9、砂岩的主要胶结物为(泥质)和灰质。

10、表示含油性好坏的指标用含油(饱和度)。

11、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

13、开发方式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油藏的(天然)能量进行开采,另一类是采取人工补充油层能量进行开发。

14、七点法面积注采井网中,1口采油井受周围(6)注水井的影响。

15、保持一定的(沉没度)可以防止抽油泵受气体影响或抽空,有利于提高泵效。

16、电潜泵排量是单位时间内油泵排出液体的(体积)。

17、在油井生产过程中,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叫(流动)压力。

19、地层条件下的原油粘度除受油藏温度和油藏压力影响外,还受构成原油的(组分)和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的影响。

21、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是(提高驱油剂的波及系数),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是(提高驱油剂的洗油效率)。

22、油井流入动态关系IPR曲线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它表示油层向井底的供液能力,它是分析油井动态和进行油井生产系统设计的基础。

23、注水井的洗井方式包括(正洗)、(反洗)、(正反洗)。

24、通过水井压力测试测得的资料可算出单井的(吸水指数)和(注水压差)。

25、油气藏内的油水界面与油层顶界的交线称为(外含油边界)。

26、油层本身的产液能力用(采液指数)来衡量的。

油水井动态分析题库含答案

油水井动态分析题库含答案

动态分析试题类型库动态分析图中的图例和符号厂生产井(采油井)« 0《注水井E 气层 . 匚口油气界面--_ | ------------------------- ■ ■■ --------- FT :I~\油气边界卯日产油 h含水GOR 气油比0W 日注永有效厚度油水界面 水层 油层 油气过渡带 时间静压h含油边界一、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决的油藏是什么类型?(2)油井气油比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你认为注水井的合理配注量多大比较适当?为什么?(4)如何正确利用气预和注水的能量?答:由图可得:(1)该块油藏是断层遮挡的气顶油藏。

(2)油井的气油比变化主要受注水量的大小所控制。

在当时油井生产状况一下。

注水量为。

30立方米/日左右时,气顶气串,气油比升高,说明以气预驱为主,注水量增至每日用立方米左右时,气油比下降,产量上升,说明以注入水驱为主。

(3)在目前油井生产状况下,注水井合理配注量为7@立方米门左右。

这个注入量使油井气油比低,产量高。

(4)在油井采油时,当注水量维持油气界面基本不动为合理,利用了气预和注入水能量。

气顶气窜、压力下降或边部注入量过大都可使原油进入气顶造成储量损失。

二、(1)该块的油藏是什么类型?(2)油井见水主要是哪个层?为什么?(3)油井含水在40%以后,为什么含水上升变快,产量下降趋势加快?(4)根据动态分析,该井如何挖潜?/也心刀K0油嘴]OOR.气油比图2—15 来油曲线示惠图答:(1)该块油藏是断鼻型的边水油藏或断层遮挡的边水油藏。

(2)油层见水主要为下部油层。

原因主要是:①下层渗透率(800 X 10 -'平方微米)高于上层渗透率( 300 X 10 -'平方微米)。

②油井在同一生产压差下,下部层产量高,采出地下亏空大。

③下部层射孔底界更接近油藏油水界面。

(3)当含水40%以后,处于中含水阶段,含水卜升加快;再加上在含水40%时放大了油嘴, 加剧了层间矛盾,造成深部层出水更加严重。

采油工地质工动态分析试题及答案十九

采油工地质工动态分析试题及答案十九

【37】:已知水驱开发油田,断层边一个井组。

C为笼统注水井,A、B、D分别为抽油机采油井,断层另一侧没有布井。

利用所给的资料对井组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措施建议。

图1 井组井位图图2 C井测试资料A ●D ●B●C◎自然电位S130%10%同位素面积60%S3S22008.4.16 相对吸水量自然电位S115%同位素面积85%S3S22009.6.18 相对吸水量表1 井组油层连通数据表生产层号注水井油井A B D厚度(m)渗透率(μm2)厚度(m)渗透率(μm2)厚度(m)渗透率(μm2)厚度(m)渗透率(μm2)砂岩有效砂岩有效砂岩有效砂岩有效S1 5.3 4.90.56 5.4 5.00.54 5.00.90.11 2.3 2.10.4 S2 2.1 2.00.10 1.8 1.40.16 2.10.80.12 2.6 2.20.2 S3 1.30.50.060.70.60.08 1.00.20.32 3.4 3.30.3合计8.77.47.97.08.1 1.98.37.6表2 井组生产数据表时间(月)生产天数(d)注水井油井A 原始地层压力10.2MPa 泵压(MPa)油压(MPa)日水量(m3)产液(t)产油(t)含水(%)流压(MPa)静压(MPa)2008.8 31 14.9 9.6 89 50 7 86.0 4.82008.9 30 14.6 9.8 90 51 7 86.0 4.92008.10 31 14.7 9.8 88 50 7 86.5 5.1 10.5 2008.11 30 14.9 9.9 89 51 7 87.1 5.12008.12 31 14.6 10.2 90 52 7 87.5 5.22009.1 31 14.7 10.4 87 53 6 87.9 5.42009.2 28 14.8 10.6 89 55 6 88.4 5.82009.3 31 14.9 10.9 90 54 6 88.6 6.12009.4 30 14.6 11.1 91 56 6 88.9 6.22009.5 31 14.7 11.1 89 55 5 90.2 6.32009.6 30 14.9 11.2 90 54 5 91.2 6.4 11.6 2009.7 31 14.6 11.3 90 55 4 92.3 6.6表3 井组生产数据表时间(月)生产天数(d)油井B 原始地层压力10.1 MPa油井D 原始地层压力10.0 MPa 产液(t/d)产油(t/d)含水(%)流压(MPa)静压(MPa)产液(t/d)产油(t/d)含水(%)流压(MPa)静压(MPa)2008.83115470.1 1.832875.8 4.32008.93015471.1 1.833875.9 4.22008.13116571.2 1.911.232876.1 4.310.2 2008.113015471.3 1.932876.5 4.52008.123115471.4 2.028677.1 4.82009.13116571.5 2.125578.2 5.22009.22816571.6 2.120480.1 5.62009.33117571.9 2.319480.6 6.32009.43016472.1 2.418382.6 6.52009.53117572.2 2.317383.1 6.92009.63018573.2 2.511.116284.57.111.5 2009.73119573.2 2.511186.57.3绘制B井采油曲线1.资料识别:(1)从井位图上推测,该油田属于几点法面积注水?注采井数比是多少?(2)图2,C井测的是什么资料?2.找出各井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采油工地质工动态分析试题及答案(24-1)

采油工地质工动态分析试题及答案(24-1)

【48】:已知E 井组包括1口水井E ,3口油井A 、B 、C ,其中A 井只受E 、D 水井影响,C 井只受E 、F 水井影响,井位图如图1所示,地面原油的密度0.85g/cm 3,油的体积系数1.11。

根据生产资料回答以下问题:图1 井位图表1 油井生产数据表井组生产数据C 井生产数据日期 日产液 (t/d) 日产油 (t/d)含水率(%)沉没度(m)日产液 (t/d)日产油 (t/d)含水率(%) 沉没度(m) 地层压力(MPa)2006年12月126 20 84.1 68 10 85.3 300 11.62007年1月124 19 84.7 270 67 9 86.6 310 2007年3月126 18 85.7 271 68 9 86.8 305 2007年6月152 21 86.2 333 75 8 89.3 350 2007年9月143 17 88.1 34380 7 91.3 500 2007年12月150159090693.361011.8 备注 p 原始=12.0MPa ,Φ70mm ,S=3m ,n=6n/min ,泵的排量系数K=5.54表2 E 注水井生产数据表日期泵压(MPa)油压(MPa) 套压(MPa)日配注量 (m ³/d) 日实注量(m ³/d)分层注水量(m ³/d)偏一段偏二段 偏三段 2006年12月 12.0 9.5 7.0 110 111 35 25 50 2007年1月 12.1 9.5 7.1 110 112 36 25 51 2007年3月 12.0 9.6 7 110 105 32 23 50 2007年6月12.29.77.1110100302248BCAEDF2007年9月12.4 9.9 7.1 110 95 29 21 45 2007年12月12.5 10.1 7.1 110 89 28 20 41表3 E注水井分层测试成果表测试时间:2006年12月测检配时间:2007年12月测层段配注量(m³/d)压力(MPa)注水量(m³/d)压力(MPa)注水量(m³/d)SⅠ1+2~SⅡ1-43510 33 10.5 38 9.5 30 10 35 9 20 9.5 28SⅢ1~SⅢ72510 31 10.5 0 9.5 27 10 0 9 22 9.5 0PⅠ1-4 5010 64 10.5 90 9.5 58 10 85 9 44 9.5 62全井110表4 油井生产数据表A井生产数据B井生产数据时间日产液量(t/d)日产油量(t/d)含水率(%)沉没度(m)地层压力(MPa)日产液量(t/d)日产油量(t/d)含水率(%)沉没度(m)地层压力(MPa)2006年12月30 6 80 246 10.8 28 4 85.7 270 11 2007年1月31 6 80.6 250 26 4 84.6 2502007年3月30 5 83.3 230 28 4 85.7 2802007年6月50 10 80 400 27 3 88.8 2502007年9月37 7 81 300 26 3 88.5 2302007年12月33 6 81.8 220 10.0 27 3 88.8 220 10.6Φ56mm,S=3m,n=6n/min,P原=11.0MPa,2007年5月20日压裂SⅢ1~SⅢ5,泵的排量系数K=3.54 Φ56mm,S=2.1m,n=9n/min,P原=11.4MPa,泵的排量系数K=3.541.计算2006年12月,2007年12月井组有关参数:(1)注采比;(2)泵效;(3)总压差;(4)注水井视吸水指数;(5)平均沉没度。

采油工地质工动态分析试题及答案(12-1)

采油工地质工动态分析试题及答案(12-1)

【24】:某油藏如图: 5号为注水井 ,其余为采油井,地面原油密度 0.85 g /cm 3;原油体积系数1.31;井组地质储量300×104t ;水驱采收率33%。

油层平均厚度25m 。

图1 井位示意图图2 井组油层连通栅装图图3 井组测试成果图图4 油井生产参数变化曲线4 5 6● ◎ ●3 2 1 7● ● ● ●油水边界线 4 5◎ 612●3● 7同位素5号井 S1S260%2号井S1 S2S3S1 S2 S3全井日产液75t/d ,含水=78.7%q l =20t/dfw=70% q l =50t/dfw=90% q l =5t/d fw=0%全井日产液110t/d ,含水=89.7%S1S2 S1S26号井q l =80t/dfw=93%q l =30t/d fw=81%地层压力地层压力油气比日产液日产油6号井油气比日产液含水2号井1号井地层压力油气比日产液日产油 含水地层压力 油气比日产液3号井日产油井组水驱特征曲线表1 井组开发数据表井组开发数据表注水时间井数年产液(t)年产油(t)措施增油量t含水(%)平均液面(m)平均流动压力(MPa)平均地层压力(MPa)累计产水(m3)累计产油(t)年注水(m3)累计注水(m3)综合递减率%自然递减率%年注采比累积注采比累积地下亏空1997 6130357 18250 230 86.0 454 5.6 10.56 1072521 631463 140234 1943431 7.3 9.2 1.0 0.95 -102286 1998 6135488 16936 383 87.5 427 5.8 10.71 1191073 648399 146100 2102755 7.2 9.3 1.01 0.96 -87615 1999 6133896 15666 271 88.3 386 6.0 10.82 1309303 664065 145221 2262762 7.5 9.1 1.02 0.97 -69982 2000 6167952 14444 251 91.4 359 6.2 11.04 1462811 678509 182799 2433257 7.8 9.4 1.04 0.97 -75255 2001 6 200901 13259 188 93.4 321 6.4 11.05 1650453 691768 216400 26622581.绘制井组综合曲线(包含年产液、年产油、含水、液面、流压、地层压力及年注水)。

油水井动态分析试卷

油水井动态分析试卷

油水井动态分析试题(一)应试说明:1.本套试题的考试时间为90分钟;2.遇有问题,请按自己的正确理解应答;3.考试要求字迹工整,解答规范,卷面清洁无标志,否则按违规处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10分)1.岩石:在特定条件下,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地组成的复杂的集合体。

2.孔隙度:是指岩石中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用“φ”表示。

3.渗透率:在一定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用“K”表示。

4.地层系数:就是地层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的乘积,参数符号“K·h”,单位:μm2·m。

5.饱和压力:地层原油在压力降低到天然气开始从原油中析出时的压力叫饱和压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0分)1.溶解系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压力每增加(1MPa)时,单位体积石油中溶解的天然气量。

2.原油体积系数一般都(大于1)。

3.一般把相对密度小于(0.90)石油称为轻质油,大于它的称为重质油。

4.七点法面积注水注采井数比为(2∶1)。

5.当含水率达到(98%)时称为极限含水率。

6.油田开发中存在的三大矛盾是(层间矛盾、层内矛盾、平面矛盾)。

7.外来流体对与岩石不配伍造成的损害主要有(酸敏性、碱敏性、水敏性)损害和岩石由水润湿变成油润湿而引起的损害。

8.适合聚合物驱油藏的可流动油剩余饱和度(大于10%)。

9.根据圈闭成因可将油气藏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

10.褶曲的基本类型有(向斜和背斜)。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0分)1.沉积旋回的三种类型是(C)。

A、正旋回、负旋回、复合旋回B、上旋回、下旋回、混合旋回C、正旋回、反旋回、复合旋回D、正放回、反旋回、混合旋回2.孔隙度分(B)。

A、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和相对孔隙度B、绝对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C、绝对孔隙度和相孔隙度D、有效孔隙度和相孔隙度3.储油岩石的有效孔隙度可分为差、中等、好、很好四个等级,其中“好”等级孔隙度为:(B)。

动态分析试题

动态分析试题

水驱稀油油藏井组动态分析试卷(参考答案)姓名______单位______得分______已知条件:某油田OW注采井组所开发的油藏为一弱边水油藏,含油层系为A、B两层,油藏平均埋深1210m,油藏含油面积5.0km2,地面原油密度0.88g/cm3,原油体积系数1.1。

上部油层为A层:平均有效厚度5.0m,平均有效孔隙度20%,平均含油饱和度60%,平均有效渗透率60×10-3μm2;下部油层为B层:平均有效厚度2.0m,平均有效孔隙度15%,平均含油饱和度50%,平均有效渗透率20×10-3μm2。

该注采井组有注水井2口,即W1井、W2井;采油井4口,即O1井、O2井、O3井、O4井(如图1所示)。

2口注水井中W1井采用光管柱单注A层,W2井采用油管偏心分注工艺,对A、B两层进行分层注水,其2005年注水月度生产数据见表1,W2井分层测试数据见表2。

4口采油井中O1、O2井为A、B两层合采,O3井单采A层,O4井单采B层,其2005年采油月度生产数据见表3。

图1 OW注采井组井位及构造图一、基础理论题(20分,每题2分)1、OW注采井组油藏构造类型为()。

A:背斜构造油气藏B:断层遮档油气藏C:剌穿岩体遮档油气藏D:地层超覆遮档油气藏2、用容积法计算井组地质储量()。

3、注采井组生产动态分析是通过(),找出影响产油量变化的典型井,分析油井产油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注水井及相邻的油井上找出引起其产量变化的原因;分析评价主要开发指标,总结注采井组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措施。

A:油井单井分析B:水井单井分析C:地层对比分析D:流体性质分析4、油井产油量的变化往往取决于产液量和含水率两种因素,有时虽然两种因素都起作用,但其中有一种因素是主要的,另一种是次要的。

分析主要因素的方法,可用下列公式()进行评价。

A:M=(Q2-Q1)×(1-F1)N=Q2×(F1-F2)B:M=(Q2-Q1)×(F2-F1)N=Q2×(F1-F2)C:M=(Q2-Q1)×(1-F1)N=Q2×(1-F2)D:M=(Q2-Q1)×(F2-F1)N=Q2×(1-F1)M――由于液量影响的产油量;N――由于含水影响的产油量;Q1――阶段初产液量;Q2――阶段末产液量;F1――阶段初含水率;F2――阶段末含水率5、已知2005年12月的输差是3%,该月折算的年采油速度是();6、O3#2005年月平均含水上升速度是();7、2005年12月井组的采油强度是();8、A、B两层的地层系数分别是()、();9、2005年12月井组的耗水率();10、O2#2005年12月功图,分析为();二、资料整理题(30分,第1题20分,第2题10分)1、根据OW注采井组月度生产数据表(表1、3),整理统计填写OW注采井组综合生产数据表(表4),并绘制OW注采井组综合生产曲线。

采油工地质工动态分析试题及答案二十

采油工地质工动态分析试题及答案二十

【39】:已知一西区油藏1981年投入开发,其中A5为注水井,A18井为该油藏对应A5井的一口采油井,两口井I、II、III油层注采对应。

2002年3月A18井补开I、II油层,实现I、II、III油层合采,2002年4月对A18井进行产液剖面测井。

根据生产数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表1 A5井不同注水压力下的日注水量资料注入压力(MPa) 16 15 14 13 12 日注水量(m3/d)124 110 96 83 69表2 A5、A18井生产数据表生产年月月产油(t)月产水(t)月产液(t)月含水率(%)动液面(m)月注水量(t)氯离子含量(ppm)备注2001.12 375.34 79.21 454.55 17.4 377 0 生产Ⅲ油层2002.1 398.35 88.81 487.16 18.2 1487 346 02002.2 352.6 91.85 444.45 20.7 333 02002.3 291.99 350.65 642.64 54.6 70 317 0 8-12日补开Ⅰ、Ⅱ油层2002.4 370.66 504.74 875.4 57.7 372 0 8-9日产液剖面测井、并换大泵2002.5 471.72 560.79 1032.21 54.3 1262 380 8500 2002.6 415.31 534.16 949.47 56.3 386 8500 2002.7 399.8 572.25 972.05 58.9 1399 415 8500 2002.8 396.53 550.47 947 58.1 409 8500 2002.9 369.41 526.62 896.03 58.8 1426 406 4500 2002.10 315.34 556.44 871.78 63.8 437 4500 2002.11 253.33 482.15 735.48 62.6 1388 423 4500 2002.12 205.56 515.45 721.01 71.5 1400 429 4500表3 A5井吸水剖面数据表油层编号井深(m)油层有效厚度(m)渗透率(μm2)绝对吸水量(m3/d)相对吸水量(%)I2938.8-2951.611.60.4424.630 II2952.8-2973.215.90.5742.652 III2974.2-2992.216.60.3314.818表4 A18井产液剖面资料表油层编号井深(m)油层有效厚度(m)渗透率(μm2)绝对产液量(m3)相对产液量(%)分层产水(m3)分层含水(%)I2960-2966.8 6.80.2524 2.712 1.5958.9 II2969.3-3005.633.60.44411.55110.4891.1 III3014-3050.725.80.2488.337 5.9972.2 1.绘制A5井的注水指示曲线、计算吸水指数、启动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分析试题类型库动态分析图中的图例和符号
一、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决的油藏是什么类型?
(2)油井气油比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你认为注水井的合理配注量多大比较适当?为什么?
(4)如何正确利用气预和注水的能量?
答:由图可得:
(1)该块油藏是断层遮挡的气顶油藏。

(2)油井的气油比变化主要受注水量的大小所控制。


当时油井生产状况一下。

注水量为。

30立方米/日左右时,气顶气串,气油比升高,说明以气预驱为主,注水量增至每日用立方米左右时,气油比下降,产量上升,说明以注入水驱为主。

(3)在目前油井生产状况下,注水井合理配注量为7@立方米门左右。

这个注入量使油井气油比低,产量高。

(4)在油井采油时,当注水量维持油气界面基本不动为合理,利用了气预和注入水能量。

气顶气窜、压力下降或边部注入量过大都可使原油进入气顶造成储量损失。

(2)油井见水主要是哪个层?为什么?
(3)油井含水在40%以后,为什么含水上升变快,产量下降趋势加快?(4)根据动态分析,该井如何挖潜?
答:
(1)该块油藏是断鼻型的边水油藏或断层遮挡的边水油藏。

(2)油层见水主要为下部油层。

原因主要是:
①下层渗透率(800 X 10-’平方微米)高于上层渗透率(300 X 10-’平方微米)。

②油井在同一生产压差下,下部层产量高,采出地下亏空大。

③下部层射孔底界更接近油藏油水界面。

(3)当含水40%以后,处于中含水阶段,含水卜升加快;再加上在含水4O%时放大了油嘴,加剧了层间矛盾,造成深部层出水更加严重。

(4)该井可封下采上、或上下分采、打调整并。

(2)1井为什么气油比上升产量下降?
(3)2井为什么气油比上升;含水上升?
(4)这种类型的油藏,油井管理应注意什么?
答:
(1)该块油藏是背斜型气顶边水油藏。

(2)1井气油比上升为气顶纵向气串。

尽管气油界面附近有物性隔层存在,但因其平面发育不稳定,仍发生了气串。

所不同的是物性隔层的存在只是延缓了气串的时间。

(3)2井气油比上升为平面气串,含水上升为底水锥进所致。

(4)这种油藏类型,在油井管理上要注意在确保油井一定产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生产压差,最大限度的延缓气串和边(底)水舌(锥)进。

当气串严重,底水锥进造成高含水时,油井可间开生产。

(2)在哪个井上反映的主要是层间矛盾?为什么?
(3)在哪个井上反映的主要是平面矛盾?为什么?
(4)结合这个井组的层间和平面矛盾,谈谈如何调整挖潜?
答:(1)该块油藏是断层遮挡的边水油藏。

(2)3井反映的主要是层间矛盾。

原因是。

①3井上层渗透率高,所对应的注水层渗透率亦高且注.水量大;3井下层渗透率低,3井下层所对应的注水层渗透率也低且注水少,造成3井上下层注水受效状况差异大。

②注水井上层注水量变化时3井存在明显的相依关系。

(3)2并反应的主要是平面矛盾。

注水井上层注水量大,而2井对应层物性差;注水井下层注水量小,所对应2井的下层物性好。

因此2井上下层均没有明显的注水受效反映,所以平面上2井水驱效果差,平面矛盾突出。

(4)注水井增大下层注水量,减少上层注水量。

3井卡上采下或上下分采。

2井上部层单独压裂引效。

五、(1)该块的油藏类型是什么M(2)气油比变化说明了什么?(3)从油井压力和气油比的变化,说明各阶段是什么驱动类型?(4)你对油藏保持能量,改善开发效果有什么意见?
答:(1)该块油藏是断层遮挡的气顶油藏。

(2)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阶段气油比为气顶气串;低于饱和压力阶段气油比上升为气顶气串和油层脱气。

(3)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阶段为气顶驱动和弹性驱动,当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为气顶驱动和溶解气马动。

(4)转注1并在油气界面附近注水形成水障,3井采油,或转注3井,在断块低部位注水,调整水量,合理利用气顶和注入水能量,1井采油。

六、(1)该块是什么油藏类型?
(2)注水井的注入水是怎样运动的?
(3)注入水为什么这样运动?
(4)你认为这个井组应如何调整挖潜?
答:(1)该块油藏是断层遮挡的油藏或鼻状油藏。

(2注入水首先向1并运动,使其最早见水,并含水80%以上;然后向2井运动使其见水,但由于注入水主要引向1井,因此使2井含水上升变缓;向3并运动的水最少,该井不见水,且产量下降。

(3)地下油水运动主要受油层厚度、渗透性好坏和地下采出亏空大小所控制,根据渗流机理,注入水首先沿物性好,压降大的方向流动。

因此1井油层厚度大,渗透率最高,采出地下亏空最大,所以最早见水;2井次之,第二见水;3井最小,未见水。

(4)压裂引效,1井水淹停喷后转为观察井或注水井。

1井转注可增加2井受效方向。

七、(1)该块的油藏类型是什么?
(2)油井是否受效?
(3)油井受效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你对井组挖潜有什么意见?为什么?
答:(1)该块油藏是断层遮挡的边水油藏。

(2)该井受到明显的注水效果。

(3)油并受效的主要依据:
①油井见水后其矿化度由高变低,说明已见到注入水。

②注水井注水量变化,其压力产量和含水亦相应变化,对应关系明显。

(4)注水井在油井投产前已注水,油井地层压力保持在原始压力附近,由于注水量较大,已形成了舌进。

因此,当注水量减少时,油井压力下降,使其他方向的油进入井底,造成含水下降,产量上升。

实践说明,在适当保持油层压力的前提下,控制注水,适当减少注水量或间歇注水,可收到良好的挖潜效果。

八、看图,该块在注水条件下开发,回答下列问题:
(1)该块的油藏类型是什么?
(2)1井和2井生产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3)3井的生产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4)从生产动态分析,你认为注采系统应如何调整?
答、(1)该块油藏是断层遮挡的油藏。

(2)1井和2井的生产特点是压力和产量稳定并有所回升,气油比稳定。

主要是注水已受效,1井为双向受效,压力产量明显上升。

2并单向受效,压力略有回升,产量亦有所上升。

(3)3井压力、产量一下降,气油比上升,说明注水未受效,地层压力已低于饱和压力,油层脱气,气油比上升。

(4)3并处于脱气状况下开采,-F部层未注水。

因此转注3井可使3井下部层附近的储量在水驱状况下开采;可使2井、和4井单向受效;3井下层注水,增加水驱储量。

九、(1)该块的油藏类型是什么?
(2)1井的生产动态特点说明了什么?
(3)2井的生产动态特点说明了什么?
(4)油藏注采井组应如何调整?
答:(1)该块油藏是断层遮挡的边水油藏。

(2)1并压力由下降到平稳,最后上升;产量由下降到稳产;含水上升后,产量下降。

这说明油井已见到注水效果。

(3)2井压力和产量下降,含水上升,说明注水未受效。

其含水主要是因为油井处于边水附近,边水推进所致。

(4)转注2井。

因为,1并来水方向主要为3井;2井转注可增加1井受效方向,把断块低部位的油推向1井。

适当控制3井注水量可使I井含水下降,产量上升,增大扫油面积。

十、(该块为一口注水井,一口采油井),回答下列问题:
(1)油井哪个层水淹严重?为什么?
(2)油井停喷后开抽,为什么含水更高?
(3)如何调整挖潜?
答(1)油井上部油层水淹严重。

因为上部层注水井渗透率高,注水量大;下部层渗透率低,注水量小。

因此,油井与注水井所对应的上层水淹严重
(2)油井停喷已停产,但注水仍沿油层由注水井向油井井底流动,并造成井底积水。

上部层注水量大,受效明显;下部层注水量小,受效较差;因此,上部层压力高于下部层,这样就产生了上部层产出的水向下部层倒灌、所以,油井开抽含水更一高
(3)注水井减少上部层注水量。

增加下部层注水量,使下部高含油层的油推向油井,使上部层出水得到控制。

油井单采下层或上下分采。

十一、该块中渗多层砂岩岩性油藏。

回答下列问题:
(1)油藏开发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为什么?
(2)怎样调整?
答:(1)井间油层不连通是主要矛盾。

因为:
①注水井3井日注水量随着累积注水量的增加而下降,当累积注水体积接近注水前该井地下排空体积时,日注水量趋向于零,说明井间射开层不连通c
②1井和2并压力产量下降,气油比上升,油层脱气,很明显未受到注水效果,其原因是注采层间不连通。

③后期投产新井4井压力为原始压力,其生产特点是压力下降,说明1井和2井采油降压和3井注水均未波及到该井,又进一步证明各井间层间是不连通的。

(2)进行井冈加密调整,重编注采井别方案。

十二、某抽油井动液面较高,产量较高,生产正常。

经过检泵压井作业后,生产不正常,产量下降,经测试动液面很低,示功图反映供液不足,应采取何种挖潜措施?
答:根据提供的资料分析,可能是压井作业后造成油层堵塞,引起供液不足,产量下降。

应进行油层解堵。

十三、某抽油井产量逐日下降,经多次测试,泵的沉没度500米左右变化不大,示功图饱满正常;抽油机负荷、井口压力、含水比都正常,这是什么原因?
答:这种现象是由于油管漏失引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