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1)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使用前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例:37℃读作-45℃读做0℃读做5、体温计:(1)结构、量程、分度值(2)使用6、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固体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液体气体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7、熔化和凝固:8、固体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77表,记住冰的熔点。
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9、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略。
10、沸腾:(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11、蒸发:(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沸腾与蒸发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可以使温度下降,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12、液化:举例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1)、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 物态变化【考点清单】(及答案

专题03 物态变化清单01温度知识点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20℃”读作“”或“负20摄氏度”3.常见的温度(1)沸水的温度为℃。
(2)人的正常体温是℃左右。
(3)人体感觉舒服的环境温度为18~25 ℃。
(4)洗澡时适合的水温约为℃。
知识点二温度计1.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液体温度)①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否则会损坏温度计)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和容器部;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2.体温计(1)专门用来测量人的温度计;(2)测量范围:℃~℃;体温计读数时可以人体;(3)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即时练习1.下列对生活中温度的估测,最接近客观事实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为37℃B.近日,西安昼夜温差可达30℃C.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42℃D.常见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5℃2.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B.C.D.3.关于如图所示的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常用温度计高C.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都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使用前必须拿着上部分用力下甩4.(2023湖南常德中考)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5.体温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人教版物理 初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知识点一:温度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______,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______,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往往是____________,所以我们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2.摄氏温度①温度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②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______;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______;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______。
③摄氏温度的读数:如:“5℃”读作____________;“-20℃”读作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温度计3.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造的;4.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液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内总装有适量的液体(如: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5.温度计的使用:①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___(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________,否则会________________;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碰到__________或__________。
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后再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
6.常见的温度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酒精、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填“高”或“低”)温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水银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填“高”或“低”)温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液态酒精凝固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凝固点是-39℃,沸点是357℃)知识点三:体温计7.用途:体温计用于测量________________;8.测量范围:_____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___;9.体温计读数时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总结知识要点一: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的判断1.明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放热:2.物态变化的判断“三步曲”:(2020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 .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B .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C .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D .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答案】A【解析】A 、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 符合题意;B 、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属于汽化现象,故B 不符合题意;C 、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故C 不符合题意;D 、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樟脑片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2020 南京)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理解六种物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 明确物态变化前、后的状态 确定属于哪种物态变化①冰袋降温②冰冻的衣服晾干③干冰变小④冰花的形成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C【解析】①冰袋降温,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②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③干冰变小,是干冰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④冰花的形成,是水蒸气变成冰晶,属于凝华现象;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②③。
故选C。
1.从物理现象和情境中。
找出物质的初状态和末状态。
2.知道“水蒸气”和“白气”的区别:水蒸气是气态,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3.明确自然现象:雾、露、霜、雹、雾凇的状态。
知识要点二: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的理解应用首先明确图像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物理量和图像上每段的意义:状态及温度特点。
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易错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
下列实例中与它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夏天,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答案:B解析: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B符合题意;C.霜是气态变成固态的凝华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D.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盛夏,打开冰箱门、会看到“白气”冒出;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也会不断呼出“白气”、对这两种“白气”的分析正确是()A.前者是汽化现象,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前者是液化现象,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后者是汽化现象,是口腔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D.后者是液化现象,是口腔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答案:B解析:AB.打开冰箱门,看到“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A错误,B正确;CD.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故CD错误。
故选:B。
3、甲、乙两支刻度不准确但均匀的温度计分别测量冰水混合物、沸水和教室内的温度,结果如表所示。
则下列对t1和t2大小的判定正确的是()A.t1<t2B.t1>t2C.t1=t2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甲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与1摄氏度的比为100℃(93−7)℃= 50 43乙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与1摄氏度的比为100℃(96−4)℃= 50 46设室温为t,用甲温度计所测得的教室内温度为t=5043(t1−7℃)则甲温度计的示数为t1=t5043+7℃=4350t+7℃=43t+350℃50用乙温度计所测得的教室内温度为t=5046(t2−4℃)则乙温度计的示数为t2=t5046+4℃=4650t+4℃=46t+200℃50所以t1−t2=43t+350℃50−46t+200℃50=150℃−3t50当t1=t2时解得t=50℃由于室温一定小于50℃,故150℃-3t>0,所以t1>t2。
人教版2020年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汇编第一节温度一、温度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专用仪器。
测温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见下图)。
常见量程分度值原理所用液体特殊构造使用注意事项实验室用温度计-21℃~110℃1℃水银或煤油使用时不能甩(其他见下)寒暑表-30℃~50℃1℃酒精体温计35℃~42℃0.1℃水银玻璃泡上方有缩口①使用之前用力甩②可离开人体读数●温度计的使用:首先要看清量程,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
●如果使用温度计时超过它的量程,后果:①玻璃泡胀破;②测不出温度。
二、摄氏温度1、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表示方法,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3、某一温度为a℃,读作“a摄氏度”;若某一温度为-b℃,读作“负b摄氏度”或“零下b摄氏度”。
三、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1、选:先估计待测物体的大致温度,再根据测量要求精度选择适合量程和分度值的温度计;2、放:测温度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3、待: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后要稍等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到被测液体中,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四、体温计1、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2、分度值是0.1℃,量程是35—42℃;3、液体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个缩口,在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液柱不会自动退回玻璃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因此,每次使用前要用力向下甩,使玻璃管中的液体回到玻璃泡中,以保证测量的准确;4、除液体体温计外,还有电子体温计、膜状液晶体温计、非接触红外线体温计等。
其他类型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热敏电阻温度计、红外辐射温度计、热电隅温度计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1、自然界里的物质一般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2、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一、物态变化。
1. 物质的三态。
- 固态: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作用力强。
例如冰、铁块等。
- 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分子间距离比固态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弱。
如水、酒精等。
- 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弱。
如空气、水蒸气等。
2. 温度。
- 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 单位:- 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 热力学温度(T):单位是开尔文(K),它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 =t+273.15K(一般计算时取T = t + 273K)。
- 测量工具:温度计。
- 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 种类:实验室温度计(-20℃ - 110℃)、体温计(35℃ - 42℃)、寒暑表(- 30℃ - 50℃)。
- 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甩几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
-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 熔化。
-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 晶体熔化:-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的固体,如冰、海波、萘、各种金属等。
- 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 特点: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 晶体熔化图象:以冰为例,图象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有一段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冰的熔点(0℃)。
- 非晶体熔化:-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松香、玻璃、沥青等。
- 特点: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 非晶体熔化图象:温度随时间一直上升,没有水平线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态变化§3.1 温度一、温度(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Ⅱ.体温计:35℃~42℃、0.1℃;Ⅲ.寒暑表:-35℃~50℃、1℃.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图 210 ℃ 20 40 ℃ 30仰视:结果偏低 俯视:结果偏高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五、体温计1. 量程:35℃~42℃;分度值:0.1℃.2.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
(否则只升不降)☆典型例题 1. 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36℃ ;图2中的示数为-9℃ 。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A.小红:37.6℃;B :小刚:36.9℃;C :小明:38.2℃;D :小华:36.5℃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态变化§温度一、温度(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2.,3.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Ⅱ.体温计:35℃~42℃、0.1℃;-Ⅲ.寒暑表:-35℃~50℃、1℃.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图210℃ 20…图140℃30】仰视:结果偏低俯视:结果偏高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五、体温计1. 量程:35℃~42℃;分度值:0.1℃.2.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
(否则只升不降)(☆典型例题1. 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36℃ ;图2中的示数为 -9℃ 。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 A.小红:37.6℃;B :小刚:36.9℃;C :小明:38.2℃;D :小华:36.5℃ 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3. 体温计比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玻璃泡 大 一些,玻璃管的直径 小 一些,因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更 小 一些。
(填“大”或“小”)规律总结:温度计的分度值越小,表示其灵敏度越高。
为了增加温度计的灵敏度,只能增大温度计的玻璃泡,减小细管的直径。
、§ 熔化与凝固固态液态熔化凝固非晶体熔化温度曲线EFGH晶体凝固温度曲线ADBC 晶体熔化温度曲线一、定义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生活中熔化与凝固的现象:蜡烛点燃后,蜡熔化;炼钢铁时,钢铁熔化;冬天水结冰了……二、实验:探究固体融化时温度变化规律/1. 酒精灯的使用:1) 往酒精灯加酒精时,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2) 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3) 点燃酒精灯时,一般用火柴点燃,不能用已点燃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4)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2. 海波熔化实验:用水浴法加热——为了海波受热均匀。
三、固体的分类——晶体与非晶体1.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常见晶体:冰、金属、萘、海波。
2.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继续上升。
常见非晶体:松香、石蜡、沥青、玻璃。
@3.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没有熔点,也没有凝固点。
4. 晶体、非晶体熔化与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1)AB :固态,吸热,T 上升;BC :固液共存,吸热,T 不变;CD :液态,吸热,T 上升。
2)EF :液态,放热,T 下降;FG :固液共存,放热,T 不变;GH :固态,放热,T 下降。
5. 晶体熔化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条件:1)温度降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初冬的某个夜晚,放在屋外的金属盒内的水结了冰,这说明夜里的气温(A )A.一定比0 ℃低;B.可能是0 ℃,也可能比0 ℃低C.一定是0 ℃;D.可能是0 ℃,也可能比0℃高.、6. 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边吸热边升温,状态先是变软、变稠、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吸热;2.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典型例题№.1现有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要使热的物体冷却,使用0℃的冰效果好。
№.2试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谚语中的科学道理。
〔提示:雪熔化时从空气中吸热。
〕、№.3水在盐水中可以凝固,水和盐水的凝固点,哪一个更低盐水№.4北方的冬天,气温常在0℃以下,菜窖里放几桶水就可以防止蔬菜冻坏,这是为什么[ 提示:温度在0℃以下,桶里的水会发生什么物态变化发生这种物态变化需要什么条件]№.5以下四种现象中①沥青路面在烈日下变软;②盐放入水中,水变成了盐水;③冰化成了水;④蜡烛燃烧时出现了蜡液。
属于熔化的是__ __。
分析:盐放入水中,水变成了盐水,这是溶解,而非熔化。
№.6如图所示,为某种晶体熔化过程的图象。
由图可知,该晶体的熔点为__0℃__,熔化过程用了_3__min,该晶体可能是_冰_。
.§ 汽化和液化一、汽化和液化液态气态汽化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生活中汽化、液化的现象:洒在地上的水过段时间就会变干、露珠的形成……二、汽化的两种形式——沸腾和蒸发1.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规律Ⅰ.实验现象:① 温度计示数.....先上升后保持不变;② 沸腾前后都有气泡..产生;③ 声音响度....由大变小。
100沸腾后沸腾前2)沸腾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ⅰ.液体温度达到沸点;ⅱ.不断吸热。
3)沸点:不同的液体在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
2.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蒸发具有制冷作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用控制变量法.....探究):Ⅰ.液体的温度;Ⅱ.液体的表面积;Ⅲ.液体表面的气流速度。
※例: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
4. 沸腾和蒸发的异同点三、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1. 生活中液化的现象: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B.夏天打开冰箱时的“白气”、雾的形成、露水的形成、夏天冰镇饮料“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2. 液化的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如:液化石油气四、汽化吸热,液化放热※为什么100℃的水蒸气要比100℃的水造成的烫伤要厉害解析:100℃的水蒸气液化要放热,则100℃的水蒸气要比100℃的水造成的烫伤要厉害。
@☆典型例题1.当某种液体的温度为它的沸点时,该液体A.一定在蒸发B.一定在沸腾C.可能在沸腾D.可能蒸发和沸腾同时进行2.下列事例中,哪个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蒸发()A.用电吹风吹湿头发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3.我国民间有种说法叫做“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了一层均匀分布的小水珠。
关于出现水珠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水的蒸发现象B.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是水分子的扩散现象D.水缸有裂缝,水渗了出来。
思路解析:水缸外表面,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的小水珠,是由于空气中含有的大量水蒸气遇冷的缸壁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了缸壁上。
这个现象说明了空气潮湿,是下雨的前兆。
§ 升华和凝华气态固态凝华升华空气中的水蒸气雾凇、冰花、霜温度很低时凝华冰水蒸气气态固态升华升华樟脑丸:冰水水蒸气凝固液化熔化汽化升华凝华固态液态气态凝固液化熔化汽化升华凝华水的三态联系物质的三态联系一、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放在衣橱内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树枝上的雾凇、玻璃上的冰花、霜的形成过程中什么物质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 升华吸热——制冷或者获得低温。
如:利用干冰人工降雨。
2.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应用:⑴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钨)会变细,灯泡内壁会变黑。
⑵人工降雨:人们从陆地向云层发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或从飞机上向云层撒干冰,从而达到降雨的目的。
这一实例中包括几种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 回答:固态二氧化碳,升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解析: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收热量,造成温度降低,从而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
⑶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这说明了霜是由于_气温非常低_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凝华_而形成的;雪后寒是由于_升华吸热_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三、物质的三态联系☆典型例题(多选)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 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而成的 B .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C .冰花出现在窗玻璃的内侧 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的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