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掌心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
改良显露的小切口法治疗腕管综合征42例报告

余晓军,陈雪松,管力,王晓凤,张泽龙改良掌部小切口内腕横韧带的显露方法,总结其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介绍手术技巧与经验。
做掌心小切口,以第三指蹼与掌长肌尺侧连线为中心,用血管钳在腕横韧带及掌腱膜间钝性分离一宽约1.0cm腔隙,近端达腕横韧带近侧缘,拉钩伸入该腔隙,屈腕位可完全显露腕横韧带近段。
然后在腕横韧带远侧缘插入剥离器,隔离神经肌腱与韧带,全程直视下用手术刀由远及近逐层切开腕横韧带。
采用该法行腕管松解的患者42例,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2min。
术后1年随访,根据Kelly疗效评价标准,优良率达95.2%,无复发病例改良显露的小切口法增加了腕横韧带近段的显露以及对腕管内组织的保护,安全有效,松解彻底,无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疗效R658.1A-0188(2019)06--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9.06.014小切口法治疗腕管综合征因其微创、美观、手腕部功能恢复时间短、柱状痛发生率低,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1-2]。
但同时,其神经血管损伤、松解不彻底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切口法在腕横韧带近端显露不充分,而又未对正中神经进行保护,盲切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因此,笔者在小切口内的显露方法方面进行了改进,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本组共有腕管综合征患者42例,女31例,男11例;<30岁4例,30~50岁13例,>50岁25例;左手10例,右手17例,双手15例;病程<6个月12例,7~12个月10例,1~5年19例,>5年1例(18年)。
按照日本滨田分级,Ⅰ级12例,Ⅱ级28例,Ⅲ级2例,Ⅰ级病例均为经过正规保守治疗无明显好转者。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臂丛麻醉后,上臂上段扎止血带,在第三指蹼与掌长肌尺侧连线与Kaplan线交点以近设计纵形切口,长约1.5cm。
备手术器械(图1A),常规消毒后,15号小圆刀切开皮肤,血管钳钝性分离浅筋膜层及掌腱膜,若存在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交通支,靠近切口两端者予以保留,位于中间部分者,用2%利多卡因封闭后,尽量靠近端锐性切断。
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症临床疗效观察

掌浅 弓撕 裂、 止血 不彻底 、 屈肌腱 滑 车无法 重建 导致肌
距远 端腕横 纹 约 1 . 0 c m, 长度 约 2 . 5 c m。
( 6 ) : 4 6 2 — 4 6 3 .
[ 9 ] 袁 满红 , 胡建荣. O r b s c a n与超 声 角膜 测厚仪 测 量 L A S I K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章编号 : 1 0 0 6 - 6 2 3 3 ( 2 0 1 3) 0 7 - 1 0 8 3 - 0 2
小 切 口治 疗 腕 管 综 合 症 临 床 疗 效 观 察
第1 9卷 第 7期 2 0 1 3年 7月
2 0 0 6 , 4 ( 4 ) . 3 4 6 — 3 4 7 .
河 北 医 学
HEBEI MEDI CI NE
Vo 1 . 1 9, No . 7
J u 1 ., 2 0 1 3
术前 角膜厚度 的研 究 [ J ] . 中国 实用眼科 杂 志 , 2 0 0 1 , 1 9
1 . 3 . 3 手术步骤: 切开皮肤和皮下脂肪 , 在远端切 口
撑 开 掌腱 膜 , 对 可见 的尺 动脉 浅支 血 管束 进 行 粗 略 的
分 离, 用 小直 角拉钩 将 其拉 向尺侧 , 并将 屈指肌 腱拉 向
桡侧, 在 直视 下用 剪刀 剪开腕横 韧 带 , 此 时应注 意观察 有 无正 中神 鱼际肌 支 围绕 或 穿过 腕 横 韧 带 , 如 发现 应
手 术 时 间短 , 预后 疗效好 , 并发症 少 , 值 得 临床 应 用 和 推 广 。
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症临床观察

棕红色浑浊液体 。用 超声 刀切 开 胃后 壁及 胰 腺囊 肿囊 壁 , 置入
腔镜用 切割缝合器 , 行 胃后壁胰腺囊 肿吻合 , 再 用可 吸收线缝 合
加固一周。将 鼻 胃管 置入囊 腔 内 , 并 留置另 一根 鼻 胃管。用 腔 镜切割缝合器 闭合 胃前 壁 , 再 用可 吸 收 线褥 式缝 合 加 固 一遍 。 打开 胃结肠韧带 , 于吻合 口旁放 置腹腔 引流管一 根 , 于左膈 下放 置腹腔管一根 。清点物品 , 关闭切 口。
恢 复快 、 美观 、 并发症 少 、 住 院时 间短 等优 点 , 术后 远期 效果 好 , 但必须严格掌握实施适应证和规范实施操作 。 4 参考文献
1 . 2 . 1 适应证 : 囊壁成熟 后 (>6周 ) 。C T检 查或钡 餐检查 , 证 实囊肿 > t6 e m, 囊肿壁与 胃腔相距 ≤1 c I n , 胃被 囊肿压 迫而且接
P P C的手术时机至关 重要 , P P C形 成约需 2周 时间 , 而囊 壁 成熟一般需 6周 时间。手 术过早 则囊 壁“ 未成 熟” , 而且 有 自行
详8 例 。因右上腹胀痛伴局部包块数天或数月入 院。查体 : 一般
情 况好 , 左 中上腹部膨 隆 , 可及 一 巨大囊 性肿 物 , 肿物 下极 位于
触十分紧密 。
1 . 2 . 2 手术方 法 : 仰 卧头高脚 低右倾 3 0 。 , 术者位 于患者 左侧 。 全麻后常规铺 巾。在脐部切一约 1 c m的切 口, 置入腹 腔镜 , 左右锁 骨 中线肋 缘 下各约 5 m m切 口, 分别置入套管及 胃肠钳 、 超声 刀 、 吸引器等 器 械 。在脐水平线左腹直肌外缘 2横 指处穿刺 1 0 m m套管作 为主
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 湖北 省武汉 市第 一医院 , 武汉市
欢
4 3 0 0 2 2 )
【 摘要 】 目的 比较微创小切 口手术与保守治疗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 6 0例
确诊 为腕 管综 合征 的患 者 , 分为 微创 小切 1 3 手术 治 疗 组 3 O 例, 保 守治 疗 组 3 0例 , 治 疗结 束 后 , 分 别 对
定 2次以上 , 以有 良好重复 的波 形为可靠 波形 。③肌 电
测, 比较其正 中神 经 、 尺神经 的运 动 和感 觉神 经传 导潜 极置 腕 、 肘部 , 于 大 鱼 际肌 肌 腹 记 录 , 幅 , 评定其疗效 。
1 . 2 治 疗 方 法
微创 医学 2 0 1 5耳 第 1 0卷 第3期
・
J o u r n a l o f 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M e d i c i n e , 2 0 1 5 , l O ( : 3 )
3 6 5・
3 讨
论
手术 时间短 , 术后 治疗 效果 与传统 手术 切 口相似 , 疗效
1 9 88, 38: 1 3 4—1 3 8.
复发率 。因此 , 保 守治疗 适合 初发 病 例及病 程 较短 者 ,
若病情进展 , 多需进一步 手术 治疗 。 3 . 2 微创 小切 口手术 治疗 对 于严重或 经保 守治疗无 效的 C T S 患者 , 可选用手术 治疗 。肌肉萎 缩是 C T S患者
腕管综 合征 ( c a r p a l t u n n e l s y n d r o m e , C T S ) 是 因正 中 神经在腕骨及腕横 韧带构成 的腕 管 内受 到压迫而 引起 ,
经腕横纹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早期疗效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腕横纹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早期疗效ꎮ 方法 回顾分析 2017 年 3— 11 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经腕横纹小切口治疗的 18 例(20 侧) 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ꎮ 其中男 8 例ꎬ女 10 例ꎻ2 例双侧发病ꎬ16 例单侧发病ꎮ 于腕中横纹处掌长肌腱尺侧做一 2 cm 的横行切口ꎬ松解 前臂屈肌筋膜ꎬ并在头戴式放大镜下切开腕横韧带ꎮ 结果 所有病例均随访 3 个月以上ꎬ16 例患者 (18 侧) 感觉恢复正常ꎬ其中包括五个手指均有麻木的患者ꎻ另外 2 例患者仍感觉麻木ꎬ但有所减轻ꎻ术 前大鱼肌中度萎缩的 8 例患者ꎬ肌萎缩程度明显改善ꎬ拇指对掌功能已恢复正常ꎬ捏力、握力较术前明显 改善ꎮ 结论 经腕横纹小切口直视下行腕管松解术是一种有效微创的方法ꎮ
������84������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9 年 3 月第 4 卷第 2 期 J Clin Orthop Resꎬ March 2019ꎬ Vol. 4ꎬ No. 2
������周围神经损伤与疾患������
经腕横纹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早期疗效
薛云皓 陈山林 李淳 荣艳波 刘路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efficacy of carpal tunnel release by small incision at transverse wrist crease. Methods A total of 20 hands of 18 patients with carpal tunnel syndrome were operated onꎬ included 8 males and 10 femalesꎬ in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between March 2017 and November 2017. Two patients were bilateral onset and 16 patients were unilateral onset. An 2 cm incision was made at the tran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rse wrist crease on the ulnar side of the palmaris longus tendon. The antebrachial fascia and proximal margin of the 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 was visualized and were cut subcutaneously under direct vision with a head ̄mounted magnifying glass.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more than 3 monthsꎬ the symptoms of 18 fingers recovered in 16 cases which included 5 cases with numb fingersꎬ and 2 cases still left the numbness but reduced after operation. The preoperative thenar muscle atrophy were greatly improved in 8 cases with recovery of normal opponents function of the thumb. Conclusion The small incision at transverse wrist crease is efficient and safe and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procedur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carpal tun ̄ nel syndrome.
微创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症

3 讨论
3 . 1 手术 适应证 的掌握 微 创小切 口已能有效 行腕管
切开减压 … 3 ,并对腕管段正 中神经探查松解 ;适于轻 、 中、重度 腕管综 合征 ; 但该 切 口对正 中神经返 支及手
1 . 3 统计 学方 法
采用 S P S S 1 6 . 0统计 软件 。计量 资
侧三指 半麻木 ,拇 指活 动无力 ,晚上有麻醒史 ,经甩
手后缓 解 ,时 间长者有 大鱼际肌 肉萎缩 。腕掌 侧 叩击
料以 ( ±s )表 示 ,组 间 比较 采 用 t 检 验 ,P < O . 0 5为
浙江临床医学2 0 1 5 年1 0 月第1 Z 鲞第 Q
・
1 7 45 ・
微创小切 口治疗腕管综合症
邓 红平 徐劭 晖 林 格 生
【 摘要 】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小切1 7 治疗腕管综 合征的临 床疗效。方法 2 0 1 2 # - 5 B& 2 0 1 4 -  ̄ - 1 1 月间 应用 微创小切1 7 治疗 腕管综合征1 2 例
1 . 1 4± 0 . 7 8
2 . 7 8 0
0 . 7 3 7
2 例 ( 3 腕) ,女 l 0例 ( 1 5 腕) ; 年龄 2 0 ~ 7 2岁 ,平均 4 3 . 6 6岁 。病程 1 ~ 1 0个月 ,平 均 5 . 4 3 个 月。轻度 5 例 ( 8腕 ) ,中度 5 例 ( 8 腕) ,重 度 2例 ( 2 腕) ; 大鱼 际 肌萎缩 2例 ( 2 腕) 。传统小切 口开放手术组 1 7 例 ( 2 0
见表 1 。
表 1 两 组 手 术 相 关 指 标 比较 ( ±s )
改良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

改良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腕管综合征减压、正中神经松解的临床疗效。
方法96位患者,112例腕管综合征均采用平行鱼际纹至腕横纹,沿腕横纹远侧向尺侧横行1~1.5 cm的类“L”形切口。
术中切开鱼际间筋膜及腕横韧带,注意保护正中神经掌支及返之。
正中神经一般不做外膜切开松解,如有明显狭窄及外膜纤维条索化,显微镜下单纯局部、阶段性外膜切开、切除,不做束膜松解,不缝合腕横韧带及鱼际间筋膜。
采用无创伤可吸收线缝合皮肤。
结果105例患肢明显改善,麻木、无力、夜间疼痛感消失,手部推捏力正常。
4例患肢夜间疼痛症状改善,手部对掌功能、握捏力恢复可,但仍有麻木无力。
3例患肢显微镜下行神经外膜切开,松解后,麻木有改善,但疼痛感对掌功能及手部推捏力恢复欠佳。
112例患肢随访3~18个月,均无术后墩柱部疼痛或复发加重,优良率为93.7%。
结论改良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上完全能达到减压,松解得要求,能解决临床上腕管综合征常见的发病原因。
如果存在正中神经狭窄或外膜纤维条索化,可显微镜下松解切除。
如发现占位,腕骨结构异常,滑膜增生等造成的狭窄卡压,可适当延长切口解决致病原因。
112例患肢经改良小切口腕管综合征,术后随访3~18个月均无墩柱部疼痛及复发再卡压形成,优良率为93.7%。
因此,改良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可靠,外形美观,创伤小,无术后墩柱部疼痛,减少了术后复发及二次压迫的发生率,是值得推荐的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手术方法。
标签:改良小切口;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是指正中神经进入手掌时,在腕部受到卡压而引起的一组症状。
由Paget最早于1854年描述。
特点为夜间手部不适,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和晚期大鱼际肌萎缩,疼痛有时放射至肘部,夜间、清晨较明显[1-2]。
甩手、按摩、挤压手及腕部可使症状减轻。
多见中年妇女和30~50岁成年人。
可一侧发病,也可两侧同时发病。
男女比例1︰6。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早期可用神经营养药物、局部封闭、理疗等方法,如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处理。
局麻下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局麻下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讨局麻下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和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35例(39侧)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局部麻醉下掌部小切口,切断腕横韧带、屈肌支持带远侧纤维束、前臂远端深筋膜,行腕管减压,局部注射激素,部分重度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正中神经外膜间断切开松解减压。
结果术中无神经、血管、肌腱损伤,术后无感染,无血肿形成,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术后2周拆线。
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均未出现柱状痛,无屈肌腱弓弦样畸形发生,无手部握力下降。
至随访结束:麻痛症状完全消失37侧,明显缓解1侧,仍有部分麻痛症状1侧。
优33侧,良5侧,可1侧,差0侧,优良率为97.4%。
结论局麻下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安全,疗效满意。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operation methods and curative effects of palm small incision under local anesthesia in the treatment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 Methods 35 cases(39 sides) of patients with carpal tunnel syndrome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0 to August 2012 were selected.Small incision of metacarpus with local anesthesia,including cut off ligamenta carpi transversum,DHFFR,deep fascia of forearm was used to reduce the pressure of carpal tunnel and injected hormone regionally.For some serious cases,microsurgery was used to cut off outer membrane of nervi medianus to reduce pressure. Results All cuts were primarily healed and there was no neurovascular injure,no tendon injure,no wound infection,no hematoma.Post-operation follow-up was six to eighteen months and the average was eleven months,there was no pillar pain,no flexor tendon bow deformity,no reduced grip strength.The paresthesias and pain of the hand disappeared in 37 wrists,relieveed in 1 wrists,the residual part of hemp pain symptoms in a wrists.33 sides were A,5 sides were B,1 side was C,0 side was D,good rate was 97.4%. Conclusion The operation method of palm small incision under local anesthesia in the treatment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 is safe and the effect is satisfactory.[Key words] Carpal tunnel syndrome;Local anesthesia;Small incision of metacarpus;Hormone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引起的一系列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以女性多见,近年来在计算机使用人群中的发病率急骤升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掌心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
发表时间:2019-04-09T10:04:57.1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4期作者:俞俊兴李向荣杜翚贾学峰秦军周翔胡刚
[导读] 通过掌心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具有出血量少,安全方便,创伤小,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江苏省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目的:探究掌心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应用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为了进行本次研究,我院对相关患者进行了疾病确诊,并且确保所有患者都是患有腕管综合征的病人,并且都通过相关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一共选择了12例患有腕管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主要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通过常规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而观察组通过掌心小切口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由此可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前术后握力变化情况。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远远高于对照组,而且术前术后的握力变化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
结论:掌心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应用过程中的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研究。
【关键词】掌心小切口;腕管综合征;手术方式;治疗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215-01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患有腕管综合征疾病的患者也不断增多[1]。
在临床上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哪种方式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2]。
因此不断减少并发症,简化手术方式,是相关人员研究的重点。
其中通过纵向长心小切口治疗,能够有效的减手术复杂程度,并且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3],本次研究针对掌心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应用过程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我院一共选择了12例患有腕管综合征的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
并且还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分别为6人。
其中单侧9例9腕,双侧3例6腕,双侧均为女性。
1.2 方法
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的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主要采用纵向掌心小切口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针对单侧患者来说,主要在臂丛麻醉,部分局麻下进行组织麻醉,针对双侧患者来说,要进行分次手术,不同的手术间隔时间为一个月,主要是将患者的拇指进行充分外展之后,在腕横纹处2cm,大鱼际纹旁开0.3cm的位置进行接口,并且保证切口长度在2.0-3.0cm之内[4]。
在对患者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切开之后,要队长建模进行中形切开将腕横韧带充分暴露出来,并且要对患者手掌的正中神经以及返支保护好,对患处神经进行治疗,并且将腕横韧带偏向尺侧进行切断,避免损伤正中神经返支。
最后通过自动气囊止血带帮助患者进行彻底止血,最后放入引流条,缝合切口,患者术后三天之后要对患者进行第三美松药物治疗,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每日一次能够减少患者水肿的情况,同时给予基础的营养神经药物进行治疗,通过石膏或者支具进行外部固定,在两天后可以将引流条拔出,并且等患者情况好转,可以进行一定的功能训练。
1.3 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前术后握力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或是SPSS19.0软件进行检验本次涉及数据,计量相关的资料所使用的工具为(),并且进行t检验,应用(%)表示计数,行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差异。
2.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比较
可以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3.讨论
通过纵向掌心小切口的方式治疗腕管综合征具有十分有效的临床效果,其中通过该种手术方式,能够保证切口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并且要顺着掌纹的方向进行切开,切口一般在腕横纹2cm处,长度一般在2.0-3.0cm之间。
主要的手术部位是在正中神经及其分支之间的区
域内进行,所以能够巧妙避开周围的重要神经,减少患者的痛苦,也能够大大增加手术的效果。
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拉钩将腕横韧带进行拉开,保证医生能够在清楚的了解下进行手术,也能够将正中神经主干以及返支进行充分清晰的暴露,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程度,其次利用传统的s形切口[5],通过腕部来进行手术,但是掌心小,切口方式是不通过腕部以及掌部近端进行手术的,所以对于腕部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
另外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是不需要其他特殊器械进行配合治疗的,而且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对患者术后的恢复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在术后的握力情况变化方面也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值得进一步对比。
总而言之,通过掌心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具有出血量少,安全方便,创伤小,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叶红禹,赵晓航,胡德锋, 等.掌心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6,32(3):229-230.
[2]王易彬,汤宇,徐子涵, 等.环线切割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初步临床观察[J].中华骨科杂志,2016(3):129-135.
[3]温生文.腕管综合征微创式手术与开放式手术的疗效比较[D].大连医科大学,2007.
[4]王易彬.超声引导下环线切割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应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
[5]陈秀民,韩保锋,杨安栋.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症临床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6):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