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课件

合集下载

第九版医学微生物学配套课件 绪论

第九版医学微生物学配套课件 绪论
* 创用加温处理法——巴氏消毒法
巴斯德酚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器具以防止术后感染 ——为防腐、消毒以及无菌操作奠定基础。
* 正常情况下,寄生在人类和动物中微生物是无害的。 * 少数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称为病原微生物。
* 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 称为机会致病性微生物(opportunistic microorganism) 。
第二节
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and Medical Microbiology
--孙思邈
第一章 绪论
授课人:XX XX
目录
第一节 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 第二节 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 第三节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重点难点
掌握 1. 微生物的种类及特点; 2.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 3. 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熟悉 1.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2. 现代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主要成就。
* 微生物的发现 * 免疫学的兴起 * 化学治疗剂和抗生素的发明
(一)微生物的发现
显微镜的发明和微生物的发现(1676)
荷兰人列文虎克(1632—1723) 画像
列文虎克自制的原始显微镜
用原始显微镜观察、记录的微生物形态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1822—1895):
* 有机物的发酵和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 酒类变质是污染了杂菌——微生物生理学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配套课件
主编 李凡/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病原微生物感染ppt课件

病原微生物感染ppt课件
(2) 淋巴结 T细胞约占75%,B细胞约占25%
二、免疫细胞
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及其前身 (造血、淋巴、单 核、粒细胞等)。
免疫活性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随之分化增殖和
产生Ab或淋巴因子的一类细胞群
1、T细胞
起源—— 骨髓多能干细胞。
定居:淋巴结的 副皮质区 或脾脏的 白髓
表面标志 表面受体:绵羊红细胞、有丝分裂原受体、表面抗原受体等
原理
LAL中的B因子 内毒素、Ca2+
(鲎变形细胞溶解物)
活化的B因子
凝固酶
凝固酶原
凝固原(可凝性蛋白)
凝固蛋白(凝固素) 凝胶
方法:试管法、微量载片法、产色底物法 优点:快速、简便(家兔试验 2~3天 1hr即可)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
项目
外毒素
内毒素
产生菌
革 兰 氏 阳 性 菌 为 主 革 兰 氏 阴 性 菌
一、特异性免疫
——个体在与Ag物质接触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免疫力
(一) 特异性免疫类型 1、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 抗体参与的特异性免疫。抗体存在于血清中得名主要作用: 对抗细胞外微生物及其分泌的毒素
2、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
T细胞受到抗原或有丝分裂原刺激后,分化、增殖、转化为致 敏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4)免疫黏附作用
5)过敏毒素作用 ——C3a、C5a:碱性粒细胞or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 增加血管通透性
三、干扰素(interferon ,IFN )
——干扰素诱变剂作用下由活细胞产生的 一种具有多种功 能的免疫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有抗病毒、抗肿瘤和 免疫调节的作用。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常用微生物知识)ppt课件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常用微生物知识)ppt课件
呼吸作用
主要通过氧化磷酸化途径进行 ,少数真菌可通过无氧呼吸产 生能量。
物质代谢
能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等复杂 有机物,同时合成自身所需的 营养物质。
生长发育
包括菌丝的生长、孢子的形成 和萌发等过程。
常见真菌种类及其特性
酵母菌
单细胞真菌,可发酵糖类产生酒精和二氧化 碳,广泛应用于食品、酿造等领域。
蘑菇
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艾滋病病毒、疱疹病毒等。
病毒的危害
导致人类和动植物疾病,如流感、艾滋病、口蹄疫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 命安全。同时,病毒也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05 微生物在自然界 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
促进土壤形成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和 矿物质,促进土壤的形成 和发育。
微生物的收多 、转化快和生长旺等特点。
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参与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促 进动植物生长等。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01
02
03
有益关系
微生物在食品、医药、农 业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如制作面包、酿造啤酒、 生产抗生素等。
有害关系
属于担子菌门,是一种大型真菌,具有食用 和药用价值。
霉菌
多细胞真菌,菌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 状,可引起食品、衣物等物品的霉变。
青霉
属于半知菌类,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真菌,可 引起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腐烂。
04 病毒
病毒的结构与分类
病毒的基本结构
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无细胞结构。
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 动植物的病害,如细菌引 起的痢疾、病毒引起的流 感等。
中性关系
许多微生物与人类和平共 处,不引起疾病,也不产 生明显的益处或害处。

《微生物学》PPT课件

《微生物学》PPT课件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的不同,可分为自养型、 异养型和兼性营养型。
2024/1/24
12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
描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 生长繁殖的四个阶段,即 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 和衰亡期。
2024/1/24
测定方法
包括直接计数法(如显微 镜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 法)和间接测定法(如比 浊法、生理指标法等)。
2024/1/24
31
20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影响环境,如分解有机物、 转化无机物等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pH值等对微生物的生长 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既有互利共生也有竞争关系
2024/1/24
21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和废气,降低污染物浓度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用斜体拉丁文表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例如: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 )。
2024/1/24
24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与步骤
鉴定方法
表型鉴定(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学鉴定(基因型、DNA序列分析)、血清学鉴定(抗原抗 体反应)等。
鉴定步骤
采集样品、分离纯化、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
遗传物质传递
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14
04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 控
202代谢与呼吸作用
能量代谢途径
ATP合成机制
包括发酵、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等, 不同微生物采用不同的代谢途径获取 能量。
微生物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 酸化两种方式合成ATP,为细胞提供 能量。

《微生物学课件PPT》

《微生物学课件PPT》
繁殖
微生物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和性繁殖,以适应不同环境 条件。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1
分解者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
2
氮固定
一些微生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3
环境监测
某些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毒性有敏感反应,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器。
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
流感 肺炎 霍乱 疟疾
病原微生物
流感病毒 肺炎球菌 霍乱弧菌 疟原虫
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重要工具,通过放大镜头可见微观世界。
培养和鉴定
通过培养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了解其生长特征和分类等信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和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微生物的DNA和基因组,揭示其遗传信息。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有益微生物
人体内有益的微生物有助于免疫系统发育、食物消 化和预防疾病。
病原微生物
某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传染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和真菌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免疫系统
微生物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帮助识别和抵御 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和用抗生素等措施 可预防微生物相关疾病。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1 生物降解
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 能源,进行降解和净化。
2 生物控制
应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3 环境监测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以原核细胞 结构为特点。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和能量系统 ,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 原料和能量进行复制。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微生物学最完整经典ppt课件

微生物学最完整经典ppt课件
疫苗研制原理
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品。 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
疫苗类型与特点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不同类型的疫苗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如灭活疫苗安全性较高,但免疫效果相对较弱;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微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新型疫苗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微 生物防治领域的重要趋势。如基于mRNA技术的疫苗、重 组蛋白疫苗等,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2 03
微生物组学在防治中的应用
微生物组学是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在微 生物防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解析微生物群落 的组成和功能,可以为微生物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 思路和方法。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包括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 期。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温度、pH、氧气、渗透压等。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与特点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
01
包括发酵、呼吸和光合磷酸化等。
微生物的代谢特点
02
代谢旺盛、代谢途径多样、代谢产物独特等。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03
抗生素、维生素、酶等。
微生物的能量转换与物质运
真菌的基本形态
菌丝、孢子等。
真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真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真菌的特殊结构
菌丝体、子实体等。
其他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原生动物的形态与结构
藻类的形态与结构
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 核。

微生物学课件ppt

微生物学课件ppt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延迟期
微生物适应环境,繁殖 速度较慢,数量增长缓
慢。
对数生长期
微生物快速繁殖,数量 呈指数增长。
稳定期
微生物繁殖速度减慢, 营养物质消耗殆尽,环 境压力增大,死亡数量
增加。
衰亡期
微生物大量死亡,数量 下降。
微生物的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适用于工业发酵和实验室研究, 可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有性繁殖
通过两个细胞的结合,经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再经过受精作用形成新的个体, 如真菌的孢子生殖。
Part
05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微生物遗传变异的重要来 源之一,是指基因序列中发生的碱基 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 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通常是不定向的,但也可以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诱变剂的作用 )发生定向突变。
环境污染等,这些行为可能导致某些病原菌的抗药性和生态失衡。
Part
07
微生物的应用与危害
微生物在工业上的应用
01
02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微生物发酵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生产食 品、饮料、饲料、抗生素、氨
基酸等产品。
生物转化
利用微生物将原料转化为燃料 、化学品、塑料等工业品。
生物冶金
利用微生物从矿石中提取金属 。
微生物学课件
• 微生物学简介 •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 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 • 微生物的代谢与繁殖 •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 微生物的生态与分布 • 微生物的应用与危害
目录
Part
01
微生物学简介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肿瘤
结肠、子宫、肺
白血病
口腔、胃肠道、女性盆腔外科手术
口腔、胃肠道、生殖道疾病或创伤
人或动物咬伤
吸入
氨基糖苷类、SMX-TMP、早期喹诺酮类治疗
血过氧化氢酶缺乏
-
32
基础疾患与厌氧菌感染
糖尿病—胆道感染、骨髓炎 结肠癌—败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感染 粒细胞缺乏—结肠炎、败毒梭菌、产气荚膜梭
-
36
厌氧菌感染的线索
损伤、脓液或渗出液有腐败性臭味 感染部位接近粘膜表面 某些特殊的临床综合征如气性坏疽、放线菌病、肺脓肿、
破伤风、肉毒中毒和伪膜性肠炎 感染继发于人或动物咬伤 组织或渗出物中有气体 组织坏死、坏疽、脓肿形成 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 恶性肿瘤相关感染(特别是结肠、子宫、肺) 先前氨基糖苷类、SMX-TMP、早期喹诺酮类、单环β内酰
真菌属于此类微生物。
-
6
微生物的特点
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繁殖 迅速、容易变异、分布广泛。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广泛
江、河、湖泊、海洋、土壤、矿层、空气
及人类、动物和植物的体表、与外界相通的
腔道,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微生物存
在。
-
7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
8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植物是有益 的,而且有些是必需的。
正常情况下,寄生在人类和动物中微生物是 无害的。
少数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 害,称为病原微生物。
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在特定
情况下导致疾病,称为机会致病菌。
-
9
-
10
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
11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微生 物的种类、分布、形态、结构、代谢、 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及其与人类、动 物、植物、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
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
治措施等,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保
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
14
-
15
临床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的分类 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
-
16
临床微生物学基础
革兰氏染色
鉴别细菌时,用龙胆紫初染,加碘液处理,再以酒精脱色,最后用稀复红复 染。凡染后菌体呈紫色的,称“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 风梭菌等;菌体呈红色或土黄色的,称“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痢疾 杆菌、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
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
-
4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核呈环状裸DNA团块,无核膜、核仁;细 胞器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 和 RNA 同时存在。分古生菌和细菌二大类。 细菌的种类繁多,包括:细菌、支原体、 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
5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 器完整。
组织胞浆属、毛霉菌属…
-
38
常见深部真菌感染分类
肺部感染
1、肺念珠菌感染
2、肺隐球菌感染
3、肺曲霉菌感染
(1)曲霉寄植(肺曲霉球)
(2)过敏(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3)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血源性感染
1、肺念珠菌血症
2、肺曲霉菌血症
其它脏器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感染
39
常见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
-
1
微生物(microorganism)
自然界中一大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肉眼看不见,必须籍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 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 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
2
一.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
3
*非细胞型微生物:
无典型细胞结构,无能量产生酶系统,只能 在活细胞内增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
胺类、对厌氧菌作用差的头孢- 菌素(如头孢他啶)治疗37
真菌种类
生物学分类
念珠菌类 念珠菌属:白色、热带、克
柔、平滑 隐球菌属:新型
曲菌类 曲霉菌属…
双相型真菌 组织胞浆属
毛霉目 毛霉菌属…
临床分类
白色念珠菌 非白念珠菌
热带、克柔、平滑 隐球菌属:新型 曲菌类
曲霉菌属… 其它少见真菌
菌、第三梭菌感染 Down综合征—严重牙周疾病 AIDS—严重牙周疾病 血过氧化氢酶缺乏—坏疽性口炎
-
33
厌氧菌寄殖部位及所致感染
厌氧菌感染的发生率
诊断
厌氧菌感染的诊断有赖于临床特征性表现及可 靠的细菌学检测结果
病原学诊断
厌氧菌的分离培养鉴定 气相色谱(与离子色谱)分析 免疫学检测及其他 DNA探针 PCR检测
厌氧菌
厌氧菌为正常菌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引起人 体任何组织和器官的感染,为感染的重要病原;
胸腔、腹腔、盆腔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为多见, 占感染的70%~93%,但1/3~2/3为混合感染。
-
27
临床常见的厌氧菌*
-
28
正常厌氧菌群在体内的分布
正常厌氧菌群在体内的分布
厌氧菌易感因素
厌氧菌特殊易感因素
-
12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
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
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
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
治措施等,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保
障和提高人类 microbiology)
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
这一鉴别方法最初为丹麦医师革兰所采用。
-
17
临床微生物学基础
细菌
-
18
临床微生物学基础
细菌
-
19
临床微生物学基础
细菌
-
20
临床微生物学基础
细菌
-
21
临床微生物学基础
细菌
-
22
常见病原菌感染的特点
-
23
常见病原菌感染的特点
-
24
常见病原菌感染的特点
-
25
人体的正常菌群
-
26
致病菌感染
地区性、细胞免疫缺陷、营养不良、老年、
(组织胞浆菌 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特殊环境、某些种族、
球囊酵母菌 激素水平、性别
副球囊酵母菌 )
机会感染
妊娠等生理改变、外伤、广谱抗生素、免疫(假丝
酵母菌) 缺陷、吸毒、内分泌疾病、导管介入、细胞
功能缺陷、血液病、皮质激素、巨噬细胞功
年龄:≥65岁或≤1岁
基础疾病:如恶性肿瘤、慢性肾炎、尿毒症、血液 病、糖尿病、重症肺炎、结缔组织病等
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长期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及细胞毒药 各种留置导管 住院次数及天数 合并其它院内感染 -
器官移植 营养不良 HIV患者
40
不同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