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3发酵工程及其应用(共57张ppt)

2. 基本环节 (6)发酵罐内发酵——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
①发酵过程的要求: Ⅰ. 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以 了解发酵进程; Ⅱ. 要及时添加必需的营养物质; Ⅲ. 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氧量等发酵条件。
一、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 2. 基本环节
(6)发酵罐内发酵——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 ②严格控制发酵条件的原因:环境条件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而且影响微生物代谢物的形成。
发酵工程。即利用微生物的特定的功能,通过现代 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
一、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
1. 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 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
2. 基本环节
选育菌种 扩大培养
接 种
配置培养基
灭菌
发酵罐 内发酵
分离、 提纯产物
获得 产品
一、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 2. 基本环节 (1)选育菌种
一、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 2. 基本环节 (2)扩大培养
①目的:获得更多的菌种。 ②原因:工业发酵罐的体积一般较大,因此,需要接入的菌种总体积大 (数目多)。 ③3
接入的菌种总体积 几 ~ 几十m3
思考·讨论 思考:扩大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从性质上分类,是什么类型的培养基?
一、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
2. 基本环节
(5)接种: 将扩大培养后的菌种投放到 发酵罐中。
发酵罐示意图
①培养物或营养 物质的加入口 ⑤观察孔 ⑥取样管
⑨温度传感器 和控制装置
⑩冷却水 进入口
③阀门
装置编号
主要用途
⑬电动机 ⑫排气管 ⑦pH计
①②③ ④
控制培养物以一定速度进入、 流出发酵罐,实现连续培养
①发酵过程的要求: Ⅰ. 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以 了解发酵进程; Ⅱ. 要及时添加必需的营养物质; Ⅲ. 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氧量等发酵条件。
一、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 2. 基本环节
(6)发酵罐内发酵——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 ②严格控制发酵条件的原因:环境条件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而且影响微生物代谢物的形成。
发酵工程。即利用微生物的特定的功能,通过现代 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
一、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
1. 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 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
2. 基本环节
选育菌种 扩大培养
接 种
配置培养基
灭菌
发酵罐 内发酵
分离、 提纯产物
获得 产品
一、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 2. 基本环节 (1)选育菌种
一、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 2. 基本环节 (2)扩大培养
①目的:获得更多的菌种。 ②原因:工业发酵罐的体积一般较大,因此,需要接入的菌种总体积大 (数目多)。 ③3
接入的菌种总体积 几 ~ 几十m3
思考·讨论 思考:扩大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从性质上分类,是什么类型的培养基?
一、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
2. 基本环节
(5)接种: 将扩大培养后的菌种投放到 发酵罐中。
发酵罐示意图
①培养物或营养 物质的加入口 ⑤观察孔 ⑥取样管
⑨温度传感器 和控制装置
⑩冷却水 进入口
③阀门
装置编号
主要用途
⑬电动机 ⑫排气管 ⑦pH计
①②③ ④
控制培养物以一定速度进入、 流出发酵罐,实现连续培养
发酵工程课件ppt

下降
细胞浓度达 到最大值, 细胞的比生 长速率为0
活细胞浓 度不断下降
延迟期
对数生长期
减速期
静止期
衰亡期
10
5微生物发酵类型及培养基
❖ 对数生长期:
❖
dX /dt =µ X
❖ 其中:
X--- 细胞干重
❖
t--- 时间
❖
µ --- 比生长速率
❖ 微生物的比生长速率µ 与微生物的种类、培养温度、pH 、 培养基成分及限制性基质浓度等因素有关。
把多个发酵罐 串连起来,第 一个罐的情况
与单罐培养相 同,以后下一
罐的进料便是 前一发酵罐的 出料,这样就
组成了多级串 联连续培养。
5微生物发酵类型及培养基
❖ 单级连续培养进入稳定状态后,细胞的比生长速率与稀释率 相等。
❖ 连续培养的最大特点:微生物细胞的生长速率、产物
❖
的代谢均处于恒定状态,可达
基
养基原料的单耗
的
减少副产物, 利于产品的 分离纯化
要
求
利于提高培养 及产物的浓度
24
利于减少能耗
5微生物发酵类型及培养基
适当 配比
营养 需要
原则
氧化还 原电位
渗透压
pH
25
5微生物发酵类型及培养基
❖ 典型培养基
26
5微生物发酵类型及培养基
5.3 培养基的设计
❖ 完善的培养基设计是实验室的实验,实验工 厂的放大和生产规模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 ❖ 培养基的组成必须满足细胞的生长和代谢所
需的元素,并能提供生物合成和细胞维持活力所 需要的能量。
27
5微生物发酵类型及培养基
一.培养基的成分
细胞浓度达 到最大值, 细胞的比生 长速率为0
活细胞浓 度不断下降
延迟期
对数生长期
减速期
静止期
衰亡期
10
5微生物发酵类型及培养基
❖ 对数生长期:
❖
dX /dt =µ X
❖ 其中:
X--- 细胞干重
❖
t--- 时间
❖
µ --- 比生长速率
❖ 微生物的比生长速率µ 与微生物的种类、培养温度、pH 、 培养基成分及限制性基质浓度等因素有关。
把多个发酵罐 串连起来,第 一个罐的情况
与单罐培养相 同,以后下一
罐的进料便是 前一发酵罐的 出料,这样就
组成了多级串 联连续培养。
5微生物发酵类型及培养基
❖ 单级连续培养进入稳定状态后,细胞的比生长速率与稀释率 相等。
❖ 连续培养的最大特点:微生物细胞的生长速率、产物
❖
的代谢均处于恒定状态,可达
基
养基原料的单耗
的
减少副产物, 利于产品的 分离纯化
要
求
利于提高培养 及产物的浓度
24
利于减少能耗
5微生物发酵类型及培养基
适当 配比
营养 需要
原则
氧化还 原电位
渗透压
pH
25
5微生物发酵类型及培养基
❖ 典型培养基
26
5微生物发酵类型及培养基
5.3 培养基的设计
❖ 完善的培养基设计是实验室的实验,实验工 厂的放大和生产规模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 ❖ 培养基的组成必须满足细胞的生长和代谢所
需的元素,并能提供生物合成和细胞维持活力所 需要的能量。
27
5微生物发酵类型及培养基
一.培养基的成分
《发酵工程》课件

产物分离纯化的优化
分离纯化方法
常见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过滤、离心、萃取、蒸馏、膜分离等。
优化策略
根据产物的性质和发酵液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分离纯化方法,并优化工艺参数,以提高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06
未来发酵工程的发展趋势
新技术应用与设备改进
生物信息学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微生物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进行深入研究,为发酵工程提供更精确的微生物代谢调控手段。
为防止发酵污染,应定期对菌种进行 纯化、复壮,严格控制培养基和设备 的灭菌温度和时间,加强发酵过程中 的监控和检测。
发酵效率的提高
影响因素
影响发酵效率的因素包括菌种特性、培养基成分、发酵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等。
优化方法
通过调整培养基成分、控制发酵温度、调节pH值、提高溶解氧浓度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发酵效率。
合成生物学
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和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细胞工厂, 实现高效、定向的物质转化。
基因编辑技术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和优化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提高发酵产物 的产量和品质。
可持续性与环保
1 2
节能减排
通过优化发酵工艺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 废弃物排放,实现发酵工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抗菌素
抗菌素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通过抑制或杀死病原微生物,达到防治病害 的目的。抗菌素在医疗、农业、食品工业等领域广泛应用。
其他发酵产物及其应用
柠檬酸
柠檬酸是发酵工程中重要的有机酸之一,主要用于食品、 化工、医药等领域。柠檬酸具有抗氧化、抗菌、提高口感 等作用。
氨基酸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通过发酵工程生产出的 各种氨基酸,如谷氨酸、赖氨酸等,在食品、饲料、医药 等领域广泛应用。
发酵工程课件

因素。
05
发酵工程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应用
生物信息学
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解析微生物基因组,发现新的代谢 途径和基因,提高发酵过程的效率和产物的质量。
01
代谢工程
通过代谢工程,改造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和纯度,降低副 产品的生成,优化发酵过程。
02
03
过程优化
利用先进的过程控制和优化技术,提 高发酵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减少能 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02
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的代谢与生长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微生物通过分解底物获取能量,并合成细胞成 分。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繁殖,影响发酵过 程。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用物质。
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与控制
要点一
微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需求
如温度、湿度、pH值、氧气等。
要点二
发酵工程课件
目录
• 发酵工程概述 • 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 • 发酵工程的应用领域 • 发酵工程的研究方法 • 发酵工程的未来发展 • 发酵工程实例分析
01
发酵工程概述
发酵工程的定义与特点
发酵工程定义
发酵工程是通过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 代谢活动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过程。
发酵工程特点
发酵工程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 点,可生产出许多传统化学方法无法 合成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抗生素、氨 基酸、有机酸等。
微生物生长环境的控制
通过调节环境条件,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抑制有害微 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
微生物遗传学基础
DNA和RNA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组与基 因表达等。
VS
微生物育种技术
05
发酵工程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应用
生物信息学
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解析微生物基因组,发现新的代谢 途径和基因,提高发酵过程的效率和产物的质量。
01
代谢工程
通过代谢工程,改造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和纯度,降低副 产品的生成,优化发酵过程。
02
03
过程优化
利用先进的过程控制和优化技术,提 高发酵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减少能 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02
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的代谢与生长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微生物通过分解底物获取能量,并合成细胞成 分。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繁殖,影响发酵过 程。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用物质。
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与控制
要点一
微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需求
如温度、湿度、pH值、氧气等。
要点二
发酵工程课件
目录
• 发酵工程概述 • 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 • 发酵工程的应用领域 • 发酵工程的研究方法 • 发酵工程的未来发展 • 发酵工程实例分析
01
发酵工程概述
发酵工程的定义与特点
发酵工程定义
发酵工程是通过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 代谢活动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过程。
发酵工程特点
发酵工程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 点,可生产出许多传统化学方法无法 合成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抗生素、氨 基酸、有机酸等。
微生物生长环境的控制
通过调节环境条件,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抑制有害微 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
微生物遗传学基础
DNA和RNA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组与基 因表达等。
VS
微生物育种技术
第五节发酵工程简介ppt课件

灭菌
• 发酵工程所用的菌种大多是单一的纯种, 整个发酵过程中不能混入杂菌。为什么呢?
– 在发酵过程中如混入其他微生物,将与 菌种形成竞争关系,对发酵过程造成不良 影响。
– 例如:如果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混入放 线菌,则放线菌分泌的抗生素就会使大量 的谷氨酸棒状杆菌死亡。
灭菌
• 那如何防止杂菌的污染呢?
发酵过程(中心阶段)
检测进程,满足营养需要; 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 转速等
灭菌
杀灭杂菌(胞体、 孢子及芽孢)
扩大培养和接种
2、培养基的配制
• 这种培养基从组成成分和物理性质上看属于 哪种培养基?
– 从物理性质上成看分是液体培养基,从化学酸成碱分度上看是天 然培养基。问题1: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常采用这种天然成 豆分饼作水为解营液养、物玉质米的浆液、体尿培素养、基磷,酸这在发p酵H:生7产—中8有什么 二好氢处钾呢、?氧化钾、硫酸镁、生物素
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谷氨酸的途径
谷氨酸棒状杆菌在一定 的条件下能够利用环境 中的营养物质来合成谷 氨酸。
在工厂里是 怎样应用谷氨酸 棒状杆菌来生产 谷氨酸的?
• 菌种选育
分离纯化
自然界选种、诱变育种、菌 体:过滤、沉淀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代谢产物:蒸馏、萃取、离子
交换
培养基配制
根据培养基的配制原 则制备,实践中需多 次试验
– (1)根据不同的菌种,应选择不同的材料配 制培养基。配制的培养基应满足微生物在碳源、 氮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等方面的营养要求, 并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pH。
– (2)培养基的营养要协调,以利于产物的合 成。
3、灭菌
• 配制好培养液后,是否可以立即加入菌种?
– 不能 – 需要进行灭菌
发酵工程PPT教学课件

15、分解代谢:又称异化作用,是指由复杂的营养物质分 解成简单化合物的过程。
16、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是指由简单化合物合成复 杂的细胞物质的过程。
一 17、代谢控制发酵:是利用遗传学的方法或其他生物化学
、 方法,人为地在DNA分子水平上改变和控制微生物的代谢,
概 述
使有用目的产物大量生成和积累的发酵。
容
稀释
表型 → 出现表型
2、发酵
(1)发酵生物反应器
二 、
① 类型 p203:搅拌式生物反应器、鼓泡式反应器、
发 气升式反应器
酵
工
② 优点:染菌率极低、发酵设备大型化、利用生物
程 的
技术提高了产量和降低了本、提高了产品的回收率和
内 质量
容
③ 要求:内壁与管道焊接部位都要求平整光滑、无
裂缝、无塌陷,便于测量器内的温度、pH值和氧气含量
一 、
有控制地促进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
概 的生物化学过程。
述
21、膜生物反应器:利用膜的阴留性能将生物催化剂限制
在膜组件的固定空间,供给所需的底物和营养物,即可在
固定空间内进行生物反应,而产生的产物造成真空膜,进
入膜的另一侧空间,脱离生物催化剂,达到了生物反应与
产物分离同时进行的目的。
始的。当时主要是以酒精发酵、甘油发酵和丙醇发酵等为
一 、
主。20世纪40年代,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开始采用深层
概 发酵法大量生产。此后,链霉素等几十种重要的抗菌素相
述 继问世,带动了抗菌素工业的诞生。发酵工业由无氧条件
下的发酵发展到了有氧发酵。
长期以来,几乎都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发酵的原料,
而到60年代增加了正烷烃、醋酸、醇类和天然气等。发酵
发酵工程--ppt课件(2024版)

罐,中间除了空气进入和尾气排出,与外部没 有物料交换。 ➢ 传统的生物产品发酵多用此过程。
分批发酵的优缺点
➢ 优点 操作简单 操作引起染菌的概率低 不会产生菌种老化和变异问题
➢ 缺点 非生产时间较长、设备利用率低
➢ 根据不同发酵类型,每批发酵需要十 几个小时到几周时间。
➢ 全过程包括空罐灭菌、加入灭过菌的 培养基、接种、发酵过程、放罐和洗 罐,所需时间的总和为一个发酵周期。
典型的分批发酵工艺流程图
微生物分批培养的生长曲线
1.延滞期 2.加速生长期 3.指数生长期 4.减速期 5.稳定期 6.衰亡期
4.3.1.2 连续发酵
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 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发酵罐 内的液量维持,微生物在稳定状态(恒定的基 质浓度、恒定的产物浓度、恒定的pH、恒定的 菌体浓度、恒定的比生长速率)下生长。
4 发酵工程
【学习目的】
1. 掌握发酵工程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原理。 2. 了解典型发酵产品的生产工艺。 3. 认识发酵的基本过程及常用的发酵设备。
发酵(Fermentation)
最初来自拉丁语“发泡”(fervere),是指酵 母作用于果汁或者发芽谷物产生CO2的现象。
巴斯德:酵母在无氧环境下的呼吸过程。 生物化学:微生物在无氧时的代谢过程。
草莓栽培
微生物酶发酵 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 ①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初级代谢产物 ②抗生素、生长因子等——次级代谢产物
微生物转化发酵 利用微生物把一种化合物转变成结构相关的更
有经济价值的产物。 葡萄糖→Grapevine
生物工程发酵 DNA重组的“工程菌”理论上可以生产出多种代 谢产物。
分批发酵的优缺点
➢ 优点 操作简单 操作引起染菌的概率低 不会产生菌种老化和变异问题
➢ 缺点 非生产时间较长、设备利用率低
➢ 根据不同发酵类型,每批发酵需要十 几个小时到几周时间。
➢ 全过程包括空罐灭菌、加入灭过菌的 培养基、接种、发酵过程、放罐和洗 罐,所需时间的总和为一个发酵周期。
典型的分批发酵工艺流程图
微生物分批培养的生长曲线
1.延滞期 2.加速生长期 3.指数生长期 4.减速期 5.稳定期 6.衰亡期
4.3.1.2 连续发酵
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 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发酵罐 内的液量维持,微生物在稳定状态(恒定的基 质浓度、恒定的产物浓度、恒定的pH、恒定的 菌体浓度、恒定的比生长速率)下生长。
4 发酵工程
【学习目的】
1. 掌握发酵工程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原理。 2. 了解典型发酵产品的生产工艺。 3. 认识发酵的基本过程及常用的发酵设备。
发酵(Fermentation)
最初来自拉丁语“发泡”(fervere),是指酵 母作用于果汁或者发芽谷物产生CO2的现象。
巴斯德:酵母在无氧环境下的呼吸过程。 生物化学:微生物在无氧时的代谢过程。
草莓栽培
微生物酶发酵 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 ①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初级代谢产物 ②抗生素、生长因子等——次级代谢产物
微生物转化发酵 利用微生物把一种化合物转变成结构相关的更
有经济价值的产物。 葡萄糖→Grapevine
生物工程发酵 DNA重组的“工程菌”理论上可以生产出多种代 谢产物。
发酵工程 ppt课件

100%
酵母菌
单细胞真菌,具有真核细胞结构 ,有产孢子繁殖和水生、好气性 生长及醇发酵和糖发酵等类型。
80%
霉菌
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多细胞的 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微生物的营养需求
水
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良好的溶剂,能维持酶活性 ,参与代谢反应。
无机盐
参与细胞构成和代谢反应,对 细胞的渗透压平衡和酸碱平衡 起着重要作用。
利用发酵技术生产面包、啤酒 、酸奶等食品。
医药工业
生产抗生素、疫苗、干扰素等 生物药物。
化学工业
生产燃料、化学品、塑料等物 质。
环境治理
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废气, 实现环境保护和治理。
02
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的种类与特性
80%
细菌
根据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 旋菌等,根据对人类的关系可分 为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和益生菌 。
细胞分离
通过离心、过滤等技术将菌体从发酵液中分离出 来。
产物纯化
通过一系列的分离纯化技术,如蒸馏、结晶、色 谱等,将产物纯化至所需的规格和纯度。
04
发酵工程的应用实例
酒精发酵Βιβλιοθήκη 010203
酒精发酵简介
酒精发酵是一种通过酵母 菌将糖类物质转化为乙醇 的过程,广泛应用于酒精 饮料、化工等领域。
酒精发酵工艺流程
提高产物的产量与质量
代谢工程
通过代谢工程手段,对微生物的代谢途径进行优化,提高目标产 物的产量和纯度。
过程控制
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在线监测技术,实时监测发酵过程,实现精 准控制,提高产物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与环境污染
节能减排技术
采用新型发酵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 酵
(5)发酵与产物分离偶联技术
工 程
①作用:提高发酵产量和生产效率、回收产物以简化
的 生产过程。
内 容
②按连接方式分类:原位偶联、异位偶联
③应用:真空发酵、气提发酵、吸附发酵、膜分离发
酵(优缺点)、萃取发酵
(6)检测
①参数:物理、化学、生物学
二
、
②检测仪器:发酵传感器
发 酵
a、要求:共10个(p201)
量都起着制约作用。
b、设计
1)改变代谢流
二
、
直接方法:加快速度限制反应(增加酶量)、改变分支
发 代谢途径流向(改变活力)、构建代谢旁路(抑制有毒产
酵 工
物的产生)
程
间接方法:改变能量代谢途径
的
内
2)扩展代谢途径
容
3)转移或构建新的代谢途径
② 自动化控制
如图5-23
二
、
三方面内容:目标或目的、控制动作、模型
70年代,基因重组技术、细胞融合等生物工程技术的
飞速发展,为人类定向培育微生物开辟了新途径,微生物
工程应运而生。通过DNA的组装或细胞工程手段,能按照
一 人类设计的蓝图创造出新的“工程菌”和超级菌,然后通
、 概
过微生物的发酵生产出对人有益的物质产品。
述
传统的发酵技术,与现代生物工程中的基因工程、细
、 发
(恒定的必需营养)
酵
工
优点:稳定、自动化、利用率高、持续性好、体积
程
的
小、探头长寿、发酵产率高
内
容
缺点:成本高、杂菌污染、微生物易变异、粘性丝
状菌易结团、保持无菌难
(3)发酵动力学
研究方法 p195:宏观处理法、质量平衡法
二
宏观处理法:结构模型与非结构模型 p212
、
发
结构模型建立时应有三方面的内容(研究较少):
(2)发酵方式
①分批发酵:间断进行
二
、
② 补料分批发酵:延长微生物对数期与静止期的持
发
酵
续时间 ,增加生物量的积累和静止期细胞代谢产物的积
工
累。分单一补料分批发酵和重复补料分批发酵。
程
的
优点:解除抑制、提高产物的转化率,不易产生菌
内
容
种老化和变异问题
缺点:何时、何物难以确定
③ 连续发酵
二
控制方式:恒浊法(恒定的菌体浓度)、恒化法
工 程
b、分类
的
测量方式:离线、在线、原位
内
容
测量原理:力敏、热敏、光敏、磁敏、电化学传感
器
c、主要在线传感器: pH、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
溶解二氧化碳
二
③其他检测技术:生物量分析、尾气分析、发酵液成分
15、分解代谢:又称异化作用,是指由复杂的营养物质分 解成简单化合物的过程。
16、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是指由简单化合物合成复 杂的细胞物质的过程。
一 17、代谢控制发酵:是利用遗传学的方法或其他生物化学
、 方法,人为地在DNA分子水平上改变和控制微生物的代谢,
概 述
使有用目的产物大量生成和积累的发酵。
的
特别是丝状菌生长的情况 p198式(5-8)
内 容
C 、细胞死亡动力学
p198式(5-9)
② 产物形成动力学
a、 L-P模型:
二
、
p198式(5-10)
发 酵
b、菌龄模型
工 程
p199式(5-11、12)
的
c、 生化模型
内
容
1)基质抑制模型: p199式(5-13)
2)氧限制模型: p199式(5-14)
动的一些基本属性。
载流途径:在一定的生理状态下,碳架物在微生物的代
谢网络中流经的主要途径。
二
代谢工程:见前面。
、
发
微生物的调节控制主要靠两个主要因素:酶的活性和酶
酵 工
量,也即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
程
酶的生物合成受基因和代谢物的双重调控。
的
内
关键酶:与代谢调节关系密切的酶,如变构酶、同功酶、
容 多功能酶,是参与代谢调节的酶的总称,对代谢流的质和
内
容
(2)微生物分离及筛选步骤:p180图5-4
①采样:土壤是微生物聚集的最主要场所,水
②选育
二 、
a 自然选育
发
酵
b 诱变育种
工
程 的
诱变育种方案设计:制定筛选目标→ 制定
内
容
方案(诱变过程p190、筛选过程p192)
诱变剂接触DNA分子前:使基因处理转录状态;
烷化剂
二
、 发
DNA损伤的修复:p187
B2生产规模由原来的年产300吨,提高到现在的2000吨,
同时也为解决粮食加工转化难找到了一条出路。据测算,
这一工程的使用,每年至少可消化稻谷5000万吨。
(一)发酵类型
标准:产品的类型
二 、
1、微生物菌体发酵:获得具有某种用途的菌体的为目的
发
的发酵。
酵
工
2、微生物酶发酵:第2章已讲
程
的
3、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
一 、
有控制地促进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
概 的生物化学过程。
述
21、膜生物反应器:利用膜的阴留性能将生物催化剂限制
在膜组件的固定空间,供给所需的底物和营养物,即可在
固定空间内进行生物反应,而产生的产物造成真空膜,进
入膜的另一侧空间,脱离生物催化剂,达到了生物反应与
产物分离同时进行的目的。
(4)发酵过程的控制与优化
① 代谢控制发酵
二
a、概述
、 发
代谢网络:中心代谢、收敛途径、发散途径
酵 工
基础: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程
原因:微生物存在的环境条件。
的
内
代谢流:处于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培养物中,参与
容 代谢的物质在代谢网络中按一定规律流动,形成微生物的
代谢流,具有方向性、连续性、在序性、可调性等流体流
概 述
9、前突变:诱变剂所造成的DNA分子的某一位置的结构改
变,它可以通过DNA复制而成为真正的突变,也可以经过
修复重新回到原来的结构,即不发生突变。
10、损伤:DNA序列可修复的变化。
11、突变:是可以通过复制而遗传给子代的永久性DNA序 列变化。
12、分批发酵:在灭菌的培养基上接种相应的微生物,然 后不再加入新的培养基,经过若干时间发酵后再将发酵液 一次放出。
中创网信息:近日,全国最大的维生素B2糖化发酵
工程竣工,并在湖北省武穴市广济药业公司正式投产。
一
、
据悉,广济药业为应对入世的挑战,先后投资1.8亿
概 述
元自主开发了大米替代糖蜜生产维生素B2技术,首开维生
素B2发酵新技术的先河,既解决了糖蜜原料供应的难题,
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扩大了维生素B2生产规模,使维生素
教学重点、难点、学时
一、概述
第
二、发酵工程的内容
五
章
(一)发酵类型
发 酵
(二)发酵方法
工 程
(三)发酵过程
(四)发酵工业及其发展趋势
三、发酵工程在环境方面的应用
1、要点
教
发酵的含义和历史、发酵工程的内容、优良菌种的选
学 要
育、发酵过程及其测量、发酵生物反应器、代谢控制发酵、
点 发酵过程优化及控制、固态发酵及固体废弃物处理、下游
一 主。20世纪40年代,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开始采用深层 、 概 发酵法大量生产。此后,链霉素等几十种重要的抗菌素相 述 继问世,带动了抗菌素工业的诞生。发酵工业由无氧条件
下的发酵发展到了有氧发酵。 长期以来,几乎都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发酵的原料,
而到60年代增加了正烷烃、醋酸、醇类和天然气等。发酵 的原料从依赖于农产品的状态转为从石油等矿产资源中寻 找,从而实现了发酵原料的重大转变。
一 的过程。现已扩展到培养生物细胞来制得产物的所有过程。
、
概
2、发酵工程:也叫微生物工程, 现代的发酵工程,
述 就是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的
某些生理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者直接利
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3、 发酵工业:就是利用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的酶, 对无机或有机原料进行加工(生化反应),获得产品的工 业,它既包括传统发酵,也包括现代发酵。
4、初级代谢产物:在微生物对数生长期所产生的产物, 如氨基酸、核苷酸、核酸、糖类等,是菌体生长繁殖所必 需的。
一 5、次级代谢产物:在菌体生长静止期,某些菌体能全成
、 在生长期中不能合成的、具有一些特定功能的产物,如抗
概 述
生素、生物碱、细菌毒素、植物生长因子等,它们与菌体
生长繁殖无明显关系。
6、微生物转化:就是利用微生物细胞的一种或多种酶, 把一种化合物转变成结构相关的更有经济价值的产物。
18、代谢工程:是指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有目的地对细胞代
谢途径进行修饰、改造,改变细胞特性,并与细胞基因调
控、代谢调控及生化工程相结合,为实现构建新的代谢途
径,生产特定目的产物而发愜起来的一个新的学科领域。
19、代谢网络:分解代谢途径、合成代谢途径和膜输送体 系的有序组合构成代谢网络。
20、堆肥: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2、深层培养:是以微生物细胞生长于液体培养基深
层(好氧或厌氧)中进行培养的方法。 优缺点
(三)发酵过程
具体过程:菌体(或生物细胞)→ 种子制备→ 发酵
二 → 发酵液预处理→ 提取精制→ 成品检测→ 成品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