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学案
《藤野先生》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目标导学:一.字词疏通。
二.了解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
三.理清文脉,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明线与暗线)。
教学过程:一.字词疏通烂熳.绯.红驿.站芋梗汤芦荟.不逊解剖.匿.名诘.责瞥.见深恶.痛绝商埠.阜二.作家作品简介,背景介绍。
1.鲁迅原名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人,是我国伟大的_________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2.《朝花夕拾》是一本_________集,“朝花”比喻________________,“拾”比喻____________,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三.理清文脉,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
1.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据此,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的线索是什么?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线索来组织的?第二课时(品读课文)目标导学: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忱正直的高尚品质。
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一.研读课文1-3段,分析“我”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
在文中找出相应词句来加以佐证。
所见:所闻:所感:二.细读课文4-5段,思考:写“我”初到仙台受到优待,有何用意?三.研读课文6-35段,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记叙了我和藤野先生从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
思考:1.找出有关藤野先生肖像、外貌描写的句子。
2.概括“我”与藤野先生相处过程中的四个典型事例,分析他们分别展现出先生什么样的精神品质?3.“我”放弃医学救国的想法,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哪件事对我的伤害更大,为什么?四.研读课文36-38段,思考:离开仙台后,我对藤野先生怀念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五.课文标题为《藤野先生》,可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段落在于6-23段,32-35段,其余段落是否未扣文题,纯属多余?他们与藤野先生有联系么?第三课时(难句探究,练习反馈)回读课文,难句质疑释疑。
八年级部编版《藤野先生》课文教案5篇

八年级部编版《藤野先生》课文教案5篇一. 教学目标:1. 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 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二. 教学重点、难点:1. 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 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三. 教学安排:2课时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1. 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的人,并阐述理由。
(有老师、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
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
2. 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
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
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二.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1)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2) 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2. 明确:(1) 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
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
三.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次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藤野先生教案(精选多篇)

藤野先生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日本文学经典,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章将介绍日本文学经典《藤野先生》的作者鲁迅,以及作品背景和主题。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阅读法,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分析作品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章:作者简介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藤野先生》的作者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2 教学内容本章将介绍鲁迅的生平、文学创作和思想观念。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第三章:作品背景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藤野先生》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本章将介绍《藤野先生》的创作背景、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作品背景。
第四章:作品主题分析4.1 课程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藤野先生》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4.2 教学内容本章将分析《藤野先生》的主题思想、文学价值和审美特点。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阅读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主题。
第五章:阅读与欣赏5.1 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藤野先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本章将引导学生阅读《藤野先生》,并进行分析和欣赏。
5.3 教学方法采用阅读法、讨论法和写作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欣赏作品。
第六章:人物形象分析6.1 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分析《藤野先生》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本章将分析《藤野先生》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藤野先生、鲁迅和其他人物,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阅读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第七章:文学技巧分析7.1 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分析《藤野先生》的文学技巧,理解其艺术特点和文学价值。
7.2 教学内容本章将分析《藤野先生》的文学技巧,包括鲁迅的语言风格、叙事手法和象征手法等,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文学价值。
2023最新-《藤野先生》教案(优秀7篇)

《藤野先生》教案(优秀7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壶知道为您带来了7篇《《藤野先生》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最大的乐趣哦。
藤野先生篇一【经典案例】一、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学习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精神。
2.学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高贵品格的写法。
3.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二、难点、重点分析1.课文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哪些品质?分析:本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的高贵品质。
写检查并订正“我”抄的讲义,表现了他工作认真、负责;写纠正“我”绘的解剖图,表现了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写对“我”敢于解剖尸体感到放心,表现了他的热情诚恳;写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他求实的精神。
这几件事也表现了没有民族偏见,真诚帮助“我”这个中国学生的高尚品质。
2.本文是如何选取和安排材料的?分析:本文内容丰富,记叙了大小事件十多件,时间跨度达20年,但条理清晰,取材广而中心思想明确。
作者是按时间顺序,以“我”和的交往经过为叙事线索,以“我”的爱国主义感情为感情线索,围绕表现的高尚品质为中心来选取和安排材料的。
从“我”厌恶“清国留学生”而离开东京,往仙台只记得两个地方,在仙台读书,与的交往到中止学医乃至深情地怀念藤野,无一不反映了作者的一颗爱国之心,这条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粘结了各个生活片断。
在这些生活片断中,表现的品质是中心。
第一部分未写,但这是“我”去仙台见到藤野的原因;第二部分记了“我”和的交往,其中写医专职员、“爱国青年”也从侧面表现了的品质;第三部分将“我”对的赞颂、怀念与当前的斗争结合起来。
叙事线索,感情线索和记叙中心融合在一起,因而中心思想更加鲜明突出,结构也显得十分严密。
3.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分析:课文采用白描手法,抓住人物特征,大笔勾勒,十分传神。
《藤野先生》实用教案(附板书)

《藤野先生》优秀实用教案(附板书)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藤野先生》这篇文章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鲁迅及其作品《藤野先生》。
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主题及背景。
教学方法:1. 提问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鲁迅及其作品的了解。
2. 图片展示:展示与鲁迅及其作品相关的图片,增加学生对作者的认识。
板书设计:鲁迅《藤野先生》第二章:作者与作品背景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鲁迅的生活背景及创作风格。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社会的批判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鲁迅的生活背景及其作品的特点。
2. 分析鲁迅在《藤野先生》中对社会的批判。
教学方法:1. 讲解介绍:详细讲解鲁迅的生活背景及其作品的特点。
2. 案例分析:分析《藤野先生》中的社会批判。
板书设计:鲁迅生活背景鲁迅作品特点社会批判第三章:文章结构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
2. 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藤野先生》的文章结构。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开头、中间及结尾部分。
教学方法:1. 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及结尾部分。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结构的特点。
板书设计:文章结构开头中间结尾第四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
2. 培养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
2. 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探讨。
教学方法:1. 主题引导: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
2. 小组探讨:让学生分组探讨文章主题的意义。
板书设计:文章主题探讨与思考第五章:教学总结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巩固学生对《藤野先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1. 回顾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巩固:通过提问方式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藤野先生教案(最新7篇)

藤野先生教案(最新7篇)藤野先生教案篇一关键词:语文教学导学案问题设计两化导学案是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学习方案。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导学案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不同学科,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语文导学案的问题设计除了发挥导学、导问、导思、导练、导测、导评等功能外,还要符合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这样导学案才能真正发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在编写语文导学案的问题设计时,要注意落实语文课程的“两化”。
一、知识问题化在编写语文导学案的问题设计时,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把知识点设计成具体问题。
注意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在文本知识的拐点处设置路标;在学习重点、难点处设置阶梯。
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性、情境化。
1.针对性。
导学案设计是在有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目标提出问题的设计,每一个教学目标应该设计一个主要问题,也可以把主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
尤其是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既有启发性又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思考,理解内容,突破重、难点。
如教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鲁迅的《雪》时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A.在理解课文第一部分的基础上,1.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划分两个层次?2.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3.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B.第二部分,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1.这部分可分为哪两个层次?2.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描绘朔方飞雪的?3.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的?教学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
《藤野先生》教案(通用5篇)

《藤野先生》教案(通用5篇)《藤野先生》教案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那个时代进步青年所特有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要珍惜今日生活,并为之而奋斗。
2、知识与技能:感知部分片断,把握人物品格;学会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活动,进一步把握人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过程与方法:品读语言,揣摩心理;联系实际,理解人物。
【重难点】把握人物形象。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思路、理解了文章主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课文的。
由于本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的,所以本节课就把重点放在把握人物的品格上,力争使学生对藤野先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为此,设计时,通过多个角度,遵循从初步感知,到揣摩人物内心心理,到理解人物最崇高的品质的思路,全面挖掘理解人物。
【教学过程】一、回顾1、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把握文章脉络,理清作者思路。
3、文章的主题。
二、师生合作,研习课文本文作者深情地回忆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作为一名弱国的学生,身处异国他乡,倍受他人凌辱,而此时遇到了一位使自己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先生。
先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具有什么品格,影响了作者一生?1、初读课文有关藤野先生的段落,谈谈自己的初步感受:部分学生朗读作者和先生相处部分,其余学生思考。
初步感知藤野先生的形象。
⑴谈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出: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生活俭朴热情诚恳正直求实⑵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先生的这种品质?教师引导,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出: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2、从具体语言入手,再读课文,把握人物内心活动:⑴找出有感触的语言,细细品读,体会先生复杂的感情:例:“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语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优秀5篇

语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优秀5篇藤野先生教案篇一[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段落结构。
2、着重分析藤野的形象,以及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即本文的明线及暗线。
一、导入新课(在课题封面上,单击任意处进入菜单,然后单击“导入新课”按钮进入,注意一定要单击蓝色的按钮处,以下均同)1、由学生介绍作者及作品。
2、教师总结(单击任意处进入)。
另外,每页下面有两个按钮,绿色表示“回主菜单”,蓝色表示“回上一张”。
3、教师讲解时可以进入下三张,均为已学过的。
鲁迅作品。
二、写作背景1、本文写作背景。
2、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3、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图。
三、段落结构1、阅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三大部分。
四、人物形象1、出示藤野先生图片。
2、通过“目睹印象”和“耳闻亲见”的分析,概括出藤野先生的学者形象。
3、讨论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四件事,并由此概括出藤野先生高尚品质。
教师作小结。
五、课文暗线1、学生分组讨论,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2、分“在东京”、“去仙台”、“弃医从文”、“怀念先生”四个部分分析爱国主义感情。
六、小结退出1、教师小结本课。
2、退出。
鲁迅《藤野先生》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品析副词对表达文意的作用。
2、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含感情色彩的语言。
3、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程序设计:一、检查作业采用小组自改互查的方式,组长点评完成情况。
二、研读关键语段,深透理解文意1、指名朗读课文1、2语段,思考:(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明确:(2、集体诵渎第5语段,思考:(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
究其缘由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如何理解“大慨”?(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3、自读课文第24至31语段,合作探究:(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尝”是什么意思?(3)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交流后发言,教师明确:4、学生自读课文38语段,教师点拨: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藤野先生(学案)晨读积累:关于师生情的名人名言1. 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2. 圣人无常师——韩愈3.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袁宏4.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5.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6.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学习目标1. 品读重点问句,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
2. 培养复述课文能力及概括能力。
3. 认识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1. 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的品质写作手法。
2. 品味含意深刻的语句,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一、预习·导学1. 关于作者《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作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坟》等2. 借助工具书,掌握字词。
(1)字音字形绯.红(fēi)油光可jiàn (鉴)jī形(畸)发髻.(jì)解剖.(pōu)不逊.(xùn)匿.名(nì)jié责(诘)杳.无消息(yǎo)教诲.(hùi)piē见(瞥)深恶.痛绝(wù)(2)解词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不逊:没有礼貌,骄傲、蛮横。
匿名:不具名或不写真名。
诘责:质问并责备。
杳无消息:很长时间没有一点消息。
油光可鉴:3.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藤野先生其人其事。
4.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3)在东京表达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回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第三部分(36-38)在离开仙台后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二、学习·研讨(一)导入由鲁迅先生《自题小像》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思想感情变化,本文围绕表现藤野先生崇高的品质这一中心,按时间先后顺序组织材料。
2. 在这篇回忆散文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问句。
“东京也天非是这样”,“我不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后”3. 这条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用“从的描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的句式,表述自己的发现。
4. 作者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已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品质?事件1: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事件2:为“我”改正解剖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事件3:关心“我”的解剖实习——热情诚恳,关心入微事件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对骨字的兴趣和求实精神(三)研读探究1. 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怎样看待中国人的?这种态度,集中体现在哪两件事上?A. “匿名信事件”讽刺“我”是看了教员漏出来的题目才考试合格的。
写出了愤恨和抨击及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B. “看电影事件”写出了难以抑制的激愤。
前一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后一事件——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不觉悟2. 作者抓住什么特征,借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卫志?抓住他们盘辫子的特征,运用比喻、夸张、反诘表明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
3. 文中哪些方面表现出“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A. 对中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B. 记得“水暮里”,暗含家国愁思C. 记得“水户”,对爱国志士米舜水的崇敬D. 对藤野先生的敬仰E. 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的战斗行动4. 理解作者语言修辞艺术:找出集中体现作者讽刺语气的句子,分析作者“形成一座富士山”——比喻、嘲讽“油光可鉴”——厌恶“标致”——原意漂亮,反语讽刺表达厌恶“成群结队”“实在”——强调标致赏樱花的清国留学生多“精通时事”——许多无聊的事三、巩固·延伸(一)基础知识1. 有人读了鲁迅的《故事新编》后写了一句上联,请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把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故事新编道世相百态下联: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2.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①王安石说:“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一个学校的生命,就在图书馆;一个人的生命,就在阅读。
②所以,我们应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浩瀚无垠的书海中去。
透过书藉去看世界,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因书而“富贵”。
(1)画线句①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句号放引号里(2)画线句②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藉——籍(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阅读对的影响(二)类文阅读闻一多先生上课汪曾祺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
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
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
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
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
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
图书馆在楼上。
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
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
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闻先生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
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
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
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
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也许还可加上几句:“成礼兮会鼓,传葩兮代舞,春兰兮秋菊,长毋绝兮终古。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
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
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
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
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
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
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
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
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
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
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⑧我颇具歪才,善能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
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了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
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
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1. 请给选文加点字注上汉语拼音。
(1)灼灼.zhuó(2)炽.热chì(3)袅.袅niǎo2. 结合文意解释第⑥段画线词语的含义。
叫座:指闻先生讲课非常有吸引力,来听课的学生很多。
3. 选文①~②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
事例一:抗战期间蓄须明志。
事例二:不离图书馆专心治学。
4. 汪曾祺为同学代笔写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先生的赞赏?因为汪曾祺对李贺诗歌特点的分析准确形象。
说法新颖有创意,没有人云亦云,闻先生等许多西南联大的教授就常识这样的学生。
5. 请你发挥想像,把闻一多先生教古代神话时学生听课的情景描写出来。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和一个成语,60字左右)略。
开放性题目。
描写要符合题目要求,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她跪下了左腿“作为一名教师,我没有想到我的学生们会用作弊这种手段来欺骗我,来欺骗你们自己,你们的学业。
作弊对我来说从来都是一种耻辱,尤其当我来到异国成为一名教师时。
我宁愿我的学生从我的课上只学到诚实。
所以,凭我的心,我请求我的学生再也不要作弊,再也不要欺骗。
”当24岁的R面向我们76位中国大学生跪下她的左腿时,整个课堂一片静寂,虚空一样的静寂。
R曾在美国获大学政治学学士和商业金融管理的硕士学位,在美国她是一个有着丰厚收入的银行职员,而她却选择了“英语学会”这个使世界人民学习英语的组织,她想把到异国去传播英语知识作一抹优美的华彩涂在人生的第24个年轮上。
①如今,她终于如愿地站在了M大学的讲台上,迎接新的挑战。
然而,她失望了。
3次讲座一次测验。
仅有的6张讲义上几乎印下了所有要点,任何一位学生只要认真看上两遍便会从容通过测验。
可是,她失望了。
R和另外两位外籍教师一起找到了系里,讲述了学生们作弊的情况。
很多人为这次考试作了“准备”——纸条小抄、桌上的记号以及她们大概永远也搞不懂的手势。
当R再次登上讲台,她放下了讲义。
她对自己的职责似乎有了更深的理解。
②当那双碧蓝深邃的眼睛再一次扫过整个课堂时,那里仍是一片沉寂,只有她响亮坚定的声音仍在回响:“”“我知道分数对于学生的重要性,知道你们需要一个高分去获得更好的工作,但我不明白,如果你们没有真正的才识,如何去维系这种生活……”“我亲爱的同学们,20年、10年或许更短的时间以后,我,一名外籍教师所讲的知识或许都会成为流水从你们的记忆中流走,我不会遗憾,但我希望,真心地希望,到那时,你们还会记得有一位异国老师曾怎样地请求你们做一个诚实的人。
”R的一只膝盖抵着地,嘴唇仍在颤动着,而我好像什么也没听见,只有一个声音在夜空中震荡:“最重要的事情是诚实!”我知道,她会铭刻在我心中,铭刻在76颗心中。
永远,永远……1. R老师为什么给学生下跪?老师有必要为学生下跪吗?她要用由衷的请求唤醒作弊的学生,她真心希望在交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做一个诚实的人。
2. 理解画线句的含义(1)句①:她要到异国去传播英语知识,为世界人民学习英语付出努力,使自己24岁的人生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