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皮肤吸收中药的外用药剂

合集下载

中药外敷方-中药外敷秘方

中药外敷方-中药外敷秘方

姜黄10g、伸筋草10g、透骨草10g、川芎10g、秦艽15g、桂枝15g、细辛5g、防风15g、羌活15g、独活15g、川乌30g、草乌30g、樟脑10g、小苏打50g、龙脑5g把上药研细末,装瓶,用时根据疼痛部位大小取适量药末50-200g,醋调,敷于患处,布包,同时热敷30-60分钟,每天1一2次,6-15天不愈,放弃此方,此药有毒,禁止内服,同时放于高处,防止儿童玩耍。

1)颈康热敷方药物组成: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当归,海风藤,乳香,没药,木香各15克,桑枝30克。

用法:炒热布包敷患部,每次半小时,每日2~3次。

功效:疏风通络,活血化瘀。

适用于颈椎病经络痹阻型。

2)透骨托敷剂药物组成:透骨草 12克,五加皮 15克,五味子 15克,山楂15克,当归12克,红花10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炮附子6克,花椒30克。

用法:将上述各药装入布袋内,扎紧,放在盆中,加水煎煮15分钟,稍晾凉,托敷于颈背部,每次30分钟,每日托敷2次,每剂药连用4次,一般10日左右即可有明显好转。

功效:治疗颈椎骨质增生,舒筋展筋,缓解肌肉痉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风胜湿,通络止痛。

该方能一定程度地改善骨质增生所致的肌肉韧带牵张,周围神经、血管的牵拉、刺激、压迫等病理变更,因此,该药止痛效果明显,关节运动功能也能恢复。

3)增生热敷粉药物组成:红花,桃仁,松香各6克,当归,生南星,生半夏各12克,生川乌,羌活,独活各9克,白芥子,龙脑各3克,细辛,牙皂各45克,樟脑15克。

功效: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散寒止痛。

适用于颈椎骨质增生。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酒炒,热熨患处,凉后继续加热,每次7~8小时,每天1次。

4)伸筋透骨粉药物组成:伸筋草,透骨草,荆芥,防风,附子,海桐皮,千年健,威灵仙,桂枝,羌活,路路通,独活,麻黄,红花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装入布袋内,每袋150克。

用时将布袋加入水中煎煮30分钟,稍凉后,热敷于颈部,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制作中药外用软膏的方法

制作中药外用软膏的方法

制作中药外用软膏的方法制作中药外用软膏的方法序号:1中药外用软膏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药制剂,它通过应用于皮肤表面,具有温通经络、祛风除湿等功效。

软膏的制作是一项复杂而精密的过程,需要选用合适的药材、辅料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制作中药外用软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序号:2选用合适的药材是制作中药外用软膏的基础。

一般而言,常用的药材有蜂蜡、油脂类、植物提取物等。

蜂蜡具有黏合性和保湿性,能够增加软膏的稠度和润滑性;油脂类如橄榄油、葵花籽油等可以作为药材的载体,有助于促进药物吸收;植物提取物则具有特定的疗效,如白芷具有祛风湿的功效,黄连能够清热解毒。

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需求,选择适当的药材进行配方。

序号:3制作软膏需要使用合适的辅料。

辅料主要包括乳化剂、增稠剂、防腐剂等。

乳化剂能够使药材与基础油混合均匀,增加软膏的稳定性;增稠剂能够增加软膏的黏稠度,使其更易于涂抹于皮肤表面;防腐剂则可以延长软膏的保质期。

选择合适的辅料能够增加软膏的质量和稳定性。

序号:4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将药材进行研磨或研磨成粉末状。

这样可以增加药物的表面积,便于药物与基础油的充分混合。

接下来,将药材与基础油在低温下加热,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溶解于油中。

加入辅料,搅拌均匀,使药材、基础油和辅料充分混合。

将混合好的药物倒入容器中,放置冷却即可。

序号:5制作中药外用软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纯净的草药材料,确保其质量安全。

辅料的选择要合理,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再次,制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药物成分的破坏。

制作好的软膏要密封保存,避免外界污染。

序号:6总结回顾一下,制作中药外用软膏需要选择合适的药材和辅料,并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制作。

选用纯净的草药材料,合理选择辅料,严格控制制作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是制作高质量软膏的关键。

制作完成后,将软膏密封保存,以保持其品质和疗效。

序号:7个人观点和理解方面,制作中药外用软膏是一项珍贵的中医药制剂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家庭常备外伤药

家庭常备外伤药

家庭常备外伤药东方草抹立可软膏使用方法及范围抹立可软膏是一种使用范围广泛、家庭必备纯中药制剂的高效外用药膏,其主要功效是两大类:第一:针对皮肤、粘膜的外伤、炎症。

快速止血、止痛、止痒、消炎、消肿、消火解毒、生肌敛疮、促进伤口愈合。

第二:用于骨关节疼痛。

通过热敷可以起到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的作用。

可有效缓解颈椎、腰椎疼痛、老年人腰腿疼痛。

抹立可软膏的研制人是山西省首位中西医结合医学博士赵晓林先生,东方草抹立可软膏属于赵晓林博士私家秘制配方,抹立可油纱并在1999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发明专利号:CN96111885.7)。

一、抹立可软膏介绍抹立可软膏是浓缩型、纯中药膏剂,不含丝毫的激素、色素和化学添加剂,无毒、无菌、无色素、无刺激性。

原料是由数十种道地的上品中草药材组成。

抹立可软膏制作工序也极其复杂:多种名贵中草药采用酒精萃取的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方法提取浓缩、制成膏剂,出厂前每一盒经历了钴60-γ-射线辐照灭菌灭活的严格消毒,一系列工序下来的制作工期要近50多天左右,这些工序绝不是家庭小作坊手工所能完成的。

抹立可软膏是严格按照国家药物制剂生产标准加工制作的,外包装盒上印有中、英文简要使用说明,严格保证质量。

抹立可软膏的高效、速效、实效,让您买的放心,用的顺心,疗效开心。

二、对皮肤烫伤、烧伤、电灼伤、刀切割伤、外科手术术后不愈、皮肤黏膜炎症(范围参照自带说明书)怎么治疗?皮肤烧伤、烫伤、电击伤等,将抹立可药膏直接涂抹伤处薄薄的一层,两三分钟止痛,不起泡不感染,愈合的快。

如果没有及时涂抹抹立可软膏,已经起泡了,先用医用酒精消毒创面后,在水泡的最低位用消毒剪刀或针头刺破表皮,并用无菌棉签轻轻挤压,使水泡液充分流出,勿损伤水泡表皮,然后用抹立可软膏在伤面上薄薄的均匀涂抹一层,不需包扎。

次日同法处理。

两三天后水泡表皮干燥脱落,创伤面随之干燥封口,一周左右愈合。

对刀伤、切割伤等出血性伤口,如果出血量大,药膏不能在伤口处停留,可先用药棉或者创可贴压迫止血,待血量减小后立即涂上抹立可软膏,快速止血止痛、消炎消肿,促进愈合。

麝香壮骨膏关键话术

麝香壮骨膏关键话术

麝香壮骨膏关键话术摘要:一、麝香壮骨膏的基本信息二、麝香壮骨膏的功效与作用三、麝香壮骨膏的关键话术四、如何正确使用麝香壮骨膏五、注意事项及禁忌六、总结正文:麝香壮骨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外用膏剂,主要由麝香、草乌、川芎、麻黄等药材组成。

它具有显著的止痛、消炎、镇静、舒筋活血等功效,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症状的治疗,如风湿性关节炎、肌肉劳损、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一、麝香壮骨膏的基本信息麝香壮骨膏是以草乌、川芎、麻黄等药材为基础,配以麝香等名贵药材制成的一种外用膏剂。

它采用了先进的制备工艺,使药物成分能够更好地渗透皮肤,发挥疗效。

麝香壮骨膏具有浓郁的药香,色泽棕黑,质地粘稠,易于涂抹和吸收。

二、麝香壮骨膏的功效与作用1.止痛:麝香壮骨膏中的麝香、草乌等药材具有很强的止痛作用,能有效缓解风湿性关节炎、肌肉劳损等引起的疼痛。

2.消炎:麝香壮骨膏具有抗炎作用,能消除炎症引起的红肿、疼痛等症状。

3.镇静:麝香壮骨膏中的草乌成分具有镇静作用,对焦虑、失眠等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4.舒筋活血:麝香壮骨膏能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缓解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症状。

三、麝香壮骨膏的关键话术1.用药时机:在疼痛症状出现时,及时使用麝香壮骨膏,以减轻疼痛。

2.用药方法:将麝香壮骨膏均匀涂抹在疼痛部位,用手掌轻轻按摩,使药物渗透皮肤。

每日2-3次,症状严重时可适当增加次数。

3.用药禁忌:孕妇、哺乳期妇女、皮肤过敏者、急性炎症患者慎用。

四、如何正确使用麝香壮骨膏1.清洁皮肤:在使用麝香壮骨膏前,先将疼痛部位用温水洗净,以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

2.涂抹药物:将麝香壮骨膏均匀涂抹在疼痛部位,用手掌轻轻按摩,使药物渗透皮肤。

3.等待:让药物在疼痛部位充分作用,一般需等待10-15分钟。

4.贴敷膏药:在药物吸收后,可以贴上膏药,以加强疗效。

五、注意事项及禁忌1.麝香壮骨膏不宜长期使用,以免产生副作用。

2.皮肤过敏者、孕妇、哺乳期妇女、急性炎症患者慎用。

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

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

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 潘青叶张仲源现在世界上透皮药物的销售额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一些非透皮药物,如肝素、胰岛素、肽类、蛋白质等大分子化合物等,在促透技术的协助下,也大大提高了渗透质量。

透皮制剂中的促渗辅料,有时比药物成分更重要。

为此,搜索、研究新的促透剂已在药学界成为热点,国外不少药物研究机构,受中药促透药物大多是含挥发油、芳香成分的启发,欲从含这类成分的植物中制取促透剂,这确实比从亿万万个化学合成式中逐个筛选实验,浓缩了空间,且直接收益。

而且中药促透剂还有促透、治疗、芳香、防腐等多重作用的特点。

如薄荷类有清凉、止痛、防腐的作用;肉桂有温中散寒、止痛作用;川芎扩张血管;醋能与中药中的生物碱转变成盐类,更易水溶渗透。

现就已开发、应用中的中药促渗剂,做以下综述:乙醇在我国汉字中医字的一半是酒字的一半,古时治病离不开酒。

酒精为极性溶剂,实验已证实,乙醇能提高一些药物经皮渗透率。

主要是膨胀和软化角质层,可使汗腺、毛囊的开口变大从而有利于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附属器的转运。

乙醇又可与其它促渗剂相伍配成复合促渗剂。

另外我国生产的白酒、米酒、黄酒中除乙醇外,尚含一些氨基酸、糖化物等,对皮肤起软化、柔和的作用,也协助渗透。

醋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醋中的醋酸、乳酸、氨基酸、甘油和醛等化合物,对皮肤有柔和的刺激作用,使小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

酸性环境有助于药物穿透皮肤可能与人体皮肤的生理特性有关,有实验结果显示,酸性条件有助于大黄中有效成分(有机酸及其苷)的透皮吸收。

醋对主药成分还起化学修饰作用,能改变药物理化性质,与植物中的生物碱类形成盐类,水溶性增大,从而改变药物分子的皮肤分配行为。

如有实验报道酸性条件下有利于川乌中有效成分生物碱透皮吸收就是如此。

薄荷类薄荷类包括薄荷脑、薄荷醇、薄荷油等,是从中药薄荷植物中提取、精制而成的芳香物。

中药外用剂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中药外用剂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中药外用剂的使用方法有哪些中药外用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简便易行、副作用小等优点。

正确使用中药外用剂对于发挥其疗效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外用剂使用方法。

一、敷贴法敷贴法是将中药制成膏剂、散剂等,直接敷贴于患处或特定穴位上。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且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例如,对于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肿痛,可将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如红花、乳香、没药等研成细末,用黄酒或蜂蜜调和成糊状,敷贴在肿痛处。

一般每天更换一次,直至症状缓解。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可选用具有温阳散寒、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如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等,制成敷贴剂,在夏季三伏天敷贴于肺俞、定喘等穴位上,以预防冬季发病。

在使用敷贴法时,要注意清洁皮肤,去除污垢和油脂,以增强药物的吸收。

同时,要观察皮肤的反应,如出现红肿、瘙痒、水疱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相应处理。

二、熏洗法熏洗法是利用中药煮沸后产生的蒸汽熏蒸,或用温热的药液浸泡、洗涤局部或全身。

对于皮肤病,如湿疹、瘙痒症等,可选用苦参、黄柏、蛇床子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中药煎汤熏洗。

先将药液煮沸,利用蒸汽熏蒸患处,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再用毛巾蘸取药液擦洗或浸泡患处。

对于关节疼痛、风湿痹痛等病症,可用独活、威灵仙、伸筋草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中药煎汤熏洗患处或全身。

熏洗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皮肤。

熏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的新陈代谢,缓解症状。

但对于皮肤破损、感染严重的部位应慎用。

三、涂抹法涂抹法是将中药制成膏剂、油剂等,直接涂抹于患处。

比如,对于烧烫伤,可使用京万红软膏、紫草油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生肌敛疮作用的外用制剂,均匀涂抹在创面。

对于皮肤干裂、冻疮等,可选用凡士林、蛇油膏等滋润皮肤的制剂,涂抹在患处。

在涂抹药物时,要注意涂抹均匀,厚度适中,并轻轻按摩,以促进药物吸收。

四、吹敷法吹敷法是将中药粉末吹撒或敷布于患处。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100029)李园李佩文中药外用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将各种中草药制成各类不同的剂型,如丸、散、丹、膏、栓、酊、酒剂等,贴敷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经体表(皮肤)或五官九窍(眼、耳、口、鼻、前后二阴)等作用于人体,以取得局部和全身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是中医疗法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古代主要应用于治疗外科病、急病、局部疾病,随时间的发展,新技术与理论的不断完善,中药外治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外治法的起源、作用机理、促透剂、透皮吸收实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中药外治法的渊源中药外治法历史悠久。

原始社会就有用树叶、草茎涂伤口,偶然治愈疾患并发现了药物的作用。

《殷墟卜辞》中有22种疾病使用了外治法;《周礼•天宫》记载了以外敷药物治疗疮疡;帛书《五十二病方》记载了“利赤蝎,以血涂之”,还最早记载了酒剂外用;《内经》多个篇章有关于外治的论述,如:《灵枢•刺节真邪》:“桂心渍酒,以熨寒痹”。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黑膏药制法、条件、用具均有详细记载;宋代《刘涓子鬼遗方》载有多种薄贴之法;《本草纲目》述及外贴膏药治疗痈疽、风湿之症。

《集救广生集》与《理论骈文》是我国历史上论述外治法的两部专著,尤其是吴尚先所著《理论骈文》总结了我国清末以前千余年的外治方法,提出了贴、涂、熨、洗、点等百余种外治法,方剂达1500余首。

为后世树立了楷模,在这部专著中他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从而奠定了外治法的理论基础。

2 中药外治法透皮吸收、作用机理中医学认为:外用药物切近皮肤,通彻于肌肉纹理之中,将药物的气味透达过皮肤以至肌肉纹理而直达经络,传入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治愈疾病。

吴尚先在《理论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以异者源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

熬制膏药必须了解的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

熬制膏药必须了解的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

熬制膏药必须了解的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1解表药1.1薄荷薄荷主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薄荷醇、薄荷酮、异薄荷酮、薄荷脑、薄荷酯类等多种成分。

其中薄荷醇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中药PE。

在1990年,FDA以市售非处方药中薄荷醇疗效不确实为理由,宣布取缔在外用非处方药中使用。

但在众多的实验研究中证实,薄荷醇对水杨酸、抗生素、5-氟尿嘧啶、曲安缩松、双氯灭痛等10多种药物都有促渗作用。

王晖等以双氯芬酸钠和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发现薄荷醇对亲水性和亲酯性化合物的透皮吸收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对后者的作用更强;且两者均可使贮库效应的时滞明显延长。

许卫铭等通过薄荷醇和氮酮对甲硝唑透皮作用进行比较,发现含2%薄荷醇和2%氮酮均能促进甲硝唑透过皮肤(P<0.01),两者的透过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薄荷醇价格比氮酮低廉,且薄荷醇为纯中药提取物,安全性大,外用还有清凉感,因此它作为外用制剂的促渗剂是很有价值的。

朱健平等研究了薄荷醇对酮康唑的透皮吸收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3%薄荷醇明显提高酮康唑的经皮渗透量,且从6h开始有显著性(P<0.01),至24h透过量为空白组透过量的2.16倍,提示薄荷醇对酮康唑有一定的透皮促渗作用。

此外,王雨人报道薄荷油对达克罗宁有透皮吸收作用;吴铁、崔燎等人研究了薄荷脑促进甲硝唑、扑热息痛、氯霉素透皮吸收的研究。

1.2细辛细辛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油酚、细辛醚、黄樟醚等多种成分。

沈琦等考察了高良姜油、花椒油、细辛油、桉叶素以及高良姜醇提取物对5-氟尿嘧啶透皮吸收的影响,并与氮酮作比较,发现1%、2%细辛油的增渗倍数为6.55和8.82,效果较差。

2清热药2.1黄连黄连主含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非洲防己碱、吐根碱等多种生物碱,并含黄柏酮、黄柏内酯等。

有学者研究了从中药黄连中提取的小檗碱、黄连碱、巴马亭以及黄连的甲醇提取物对5-氟尿嘧啶透皮吸收的作用,发现它们均能有效地促进5-氟尿嘧啶的透皮吸收,增加极物在皮肤中的浓度,与表面活性剂一样具有增加皮肤渗透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皮肤吸收中药的外用药剂
外治疗法中很多是应用中药敷贴在皮肤表面而起治疗作用的,为加强疗效,有必要在外用药中加进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

国外不少药物研究机构,受中药促透药物大多是含挥发油芳香成分的启发,欲从含这类成分的植物中制取促透剂,以作为外用药的辅助用药。

中药促透剂还有促透、治疗、芳香、防腐等多重作用的特点。

如薄荷共有清凉、止痛、防腐的作用;肉桂有温中散寒、止痛作用;川芎扩张血管;醋能与中药中的生物碱转变成盐类,更易水溶渗透。

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提高中药外治的疗效。

常用的中药促渗透剂有以下数种:
1.乙醇
在我国汉字中繁写的“醫”字,一半是“酒”字的右边,古时治病离不开酒。

酒精为极性溶剂。

实验巳证实,乙醇能提高一些药物经皮渗透率。

主要是膨胀和软化角质层,可使汗腺、毛囊的开口变大,从面有利于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附属器的转运。

乙醇又可与其它促渗剂相伍配成复合促渗剂。

另外我国生产的白酒、米酒、黄油中除乙醇外,尚含有一些氨基酸、糖化物等,对皮肤起软化、柔和的作用,也能协助渗透。

中医还认为酒性辛热,能理气活血,散寒通络,辛窜通行,故中药敷贴剂常用黄酒、白酒作为调和剂,以助药力透于皮下,走脏入络。

2.醋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醋中的醋酸、乳酸、氨基酸、甘油和醛等化合物,对皮肤有柔和的刺激作用,使小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

酸性
环境有助于药物穿透皮肤可能与人体皮肤的生理特性有关。

有实验结果显示,酸性条件有助于大黄中有效成分(有机酸及其苷)的透皮吸收。

醋对主药成分还起化学修饰作用,能改变药物理化性质,与植物中的生物碱类形成盐类,水溶性增大,从而加强药效,如在用醋制的条件下有利于川乌中有效成分生物碱透皮吸收就是如此。

3.薄荷类
薄荷类包括薄荷脑、薄荷醇、薄荷油等,是从中药薄荷植物中提取、精制而成的芳香物。

易溶于水、醇、醚等溶剂中。

众多的实验研究证实,薄荷类对许多种类的药物都有促渗作用。

现报道的有双氯灭浦、氯霉紫、吲哚美辛氟脲嘧啶、曲安西龙、达克罗宁等。

一些专家的实验证明,薄荷脑具有显著促进扑热息痛透皮吸收作用,并在扫描镜下观察到,用薄荷脑实验组的胎儿皮肤皱褶增多,多质层局部断裂脱屑,翻卷呈破棉絮状,表皮细胞间陳加寬,毛囊口扩展,毛千的毛外皮剥脱而变细。

提示薄荷脑促扑热息痛的透皮吸收机制与改变表皮结构密切相关。

这也可能是薄荷类促进药物透皮的机理。

薄荷类药物与其它促渗剂共同使用配成复合型促渗剂,其作用明显加速加强。

故许多治疔皮肤病的外用药中均配有薄荷脑。

4.肉桂
有人从肉桂中提取一种物质,加人另一种芳香提取物按2:1比例混合制成C2-的中药促渗剂。

用扑热息痛做透皮试验,证实C2-有良好的促诊作用。

中医认为肉桂辛热,辛香走窜,通络散寒,能扩张血管,活血化淤。

5.甘草
从甘草中分离出的甘草皂苷、甘草甜素、甘草次酸钠甘草次酸二钾和琥珀酸甘草次酸二钠,均有促进药物黏膜吸收的作用,其中以皂苷为最强,用量在1%以下。

用甘草次酸二钠配制的胰岛素制剂,小鼠鼻腔黏膜给药,15分钟后血中胰岛素免疫活性就可达最高水平,血糖水平降到1.4 mol/L。

且甘草类促渗剂的溶血性,均比癸酸钠月桂酸钠小,并且不刺激鼻黏膜,不使药物降解。

有人认为甘草有类激素样作用,这与中医认为炙甘草能补中益气,生甘草能泻火解毒的看法相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