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环境行为与基本

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环境行为与基本
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环境行为与基本

生物对环境地适应性

如何提高生物对污染环境的 适应性能力 一、什么叫生物的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比如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生物体的有些适应特征(如北极熊的白色、绿草地中蚱蜢呈绿色等等)是通过遗传传给子代的。并非生物体接受某种刺激后才能产生,这与应激性是不同的。下面是几种典型适应性的实例: 1.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保护色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水母、海鞘等水生生物的躯体近乎透明,能巧妙地隐身于水域中;昆虫的体色往往与它们所处环境中的枯叶、绿叶、树皮、土壤等物体的色彩非常相似;生活在草地、池塘中的青蛙是绿色的,活动在山间溪流石块上的棘胸蛙却是深褐色的,而树蛙则随着它所栖息的不同树种而具有不同的体色;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和白熊,毛是纯白色的,与冰天雪地的环境色彩协调一致,这有利于它们捕猎动物许多鱼类背部颜色深,腹部色

浅,从上向下看,与水底颜色一致,从下向上看,却又像天空。分割色是保护色的又一种形式,如虎、豹、斑马、长颈鹿身上都有鲜艳的花纹,在光暗斑驳的环境配合下,能使其轮廓模糊不清。某些种类的比目鱼和蜥蜴能随背景变化而改变体色,以保护与环境的协调,这又是保护色的一种形式。还有些动物在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保护色。例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苔原的斑驳色彩很相近。有些蝗虫在夏天草木繁盛时体色是绿色的,到了秋末则变为黄褐色。 2.警戒色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例如,黄蜂腹部黑黄相间的条纹就是一种警戒色。据有人研究,鸟类被黄蜂螫一次,会记忆几个月,当它们再见到黄蜂时就会很快地避开。有些蛾类幼虫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身上长着毒毛,如果被鸟类吞食,这些毒毛就会刺伤鸟的口腔黏膜,吃过这种苦头的鸟再见到这些幼虫就不敢吃了。又如欧洲有一种塔蛛,腹部呈现红色,其皮肤腺能分泌毒液,当它受到攻击时,其腹部向上,显示红色肚皮以示对天敌的“警告”。其他如瓢虫的斑点,毒蛇鲜艳的花纹等。警戒色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容易识别,能够对敌害起到预先示警的作用,因而有利于动物的自我保护。 3.拟态 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做拟态。例如,竹节虫的形状像竹枝,尺

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综合分析

广东建材2005年第9期 “耐久性”是混凝土结构应具有的一项基本功能。混凝土结构因耐久性不足而未能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提前损坏,势必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经调查,我国已经使用30~40年的大量工业建筑,尤其露天工业建筑,几乎都进行了加固大修,甚至拆除重建;港口码头建筑一般只能使用不足20年就因钢筋锈蚀严重而加固大修。在海边盐渍地上建设的房屋、厂房、地下建筑,甚至包括混凝土电线杆,使用不足10年就严重破损或断裂。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失效)除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外,其耐久性降低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或其复合作用:钢筋腐蚀、混凝土碳化、冻融循环、碱-骨料反应、机械磨损、温湿度变化、腐蚀性化学品(硫化物、氯化物)等。笔者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降低的实质是其组成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经受(抵抗)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破坏力)而未能保持其功能。结构耐久性性能降低都必然会体现在结构的基本材料即钢筋和混凝土上。本文试着从材料自身的角度出 发,分析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 1钢筋 ⑴钢筋锈蚀。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中的高碱性溶液(PH值一般在12.5~13.5之间)可以使钢筋表面形成一层惰性的水化氧化铁薄膜,该惰性薄膜可以阻止钢筋的锈蚀。当该保护层完整时,腐蚀就不会发生。通常,钢筋表面氧化铁薄膜的破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混凝土碳化,使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的PH值降低,进而破坏氧化铁薄膜;二是氯离子与氧离子的作用而破坏氧化铁薄膜。氧化铁薄膜破坏后,铁原子与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包括Fe(OH) 3 、Fe(OH) 2 、Fe 3 O 4 ?H 2 O、Fe 2 O 3等,造成钢筋的锈蚀。 ⑵预应力钢筋的应力腐蚀。应力腐蚀是指金属和合金在腐蚀介质和拉应力的同时作用下引起的金属破裂。这种裂缝不仅可以沿着晶界发展,而且也可穿过晶粒。由于裂缝向金属内部发展,使金属结构的机械强度大大降低,严重时能使金属设备突然损坏。出现应力腐蚀的条件如下:存在一定的拉应力;金属本身对应力腐蚀具 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综合分析 车龙兰罗嗣海(核工部东华理工学院344000) 孟少平(南京东南大学330029) 摘要:材料的耐久性是指材料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及其在时间上的反映,其耐久 性必定会体现在结构的耐久性能上。本文从材料自身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降 低的原因,并介绍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材料钢筋混凝土耐久性 应该指出,当前有关耐久性的研究中,混凝土材料学和工程结构学常常是脱离的,对同一个问题的习惯思路往往有很大区别,甚至有时连定义都不相同。材料专家对材料劣化在结构上造成的后果常常难以分析,而工程结构专家不熟悉如何在材料上下工夫改善结构的耐久性。 混凝土施工是运用混凝土材料实现设计意图的中间环节,同时也是混凝土材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环节。因此,施工既是结构设计得到充分体现的必要保证,也是混凝土材料使用性能得以正常发挥的重要保证。由此看来,从事施工管理的工程师不仅要熟悉结构设计,也要十分熟悉混凝土材料,才能做好管理工作。 目前,许多学者呼吁,混凝土技术的发展,需要既懂结构又懂材料的新型高级技术人才。混凝土科研人员必然要从事密切结合重大工程项目的研究,这些项目的完成又必须与设计和施工人员合作。值得指出的是,我国“九五”期间,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工程混凝土安全性的研究”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及经济效益,就是我国水泥混凝土材料方面的科研人员,通过跨行业的联合攻关而作出的贡献。材料学与工程学共同倡导的“混凝土安全性专家系统的研究”已在全国兴起。21世纪的混凝土工程不仅要符合可持续性发展,而且需要安全性和耐久性。● !!!!!!!!!!!!!!!!!!!!!!!!!!!!!!!!!!!!!!!!!!!!!!!! 水泥与混凝土 19 --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原理 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 受压构件 受拉构件 受扭构件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一.材料 1.钢筋:力学性能 软钢 硬钢 冷拉钢筋 1)重点掌握这三种钢材的力学性能。 2)软钢和硬钢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强度设计值的依据是什么? 3)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有哪些要求? 4)为了节约钢材,常用冷拉或冷拔提高钢筋的强度,但冷拉只提高抗拉强度,冷拔可同时提高抗拉和抗压强度 2.混凝土 强度 变形 受力变形 短期 重复荷载 长期 体积变形:收缩 1)立方体抗压强度作为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依据轴心抗压强度是结构计算的实用指标;轴心抗拉强度用来计算抗裂的指标。 2)影响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3)掌握混凝土短期的应力应变曲线。 4)徐变和收缩对结构造成的后果是什么?怎样解决? 3.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1)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由什么组成? 2)基本锚固长度与什么有关? 3)钢筋的接长方法有哪几种? 二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原理 1)结构的功能要求(可靠性)有哪些? 2)理解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意义 3)结构可靠的条件是什么? 4)目标可靠指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5)荷载设计值与荷载标准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6)材料设计值与材料标准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1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一)(答案)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14课时) 第l课时 3.1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一) 学习目标 1.学会观察并描述动物、植物的各种行为。 2.收集有关动物节律行为的资料。 3.了解环境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青蛙、蛇、熊的冬眠,是对寒冷的冬天缺少食物、低温的一种适应。 2.燕子低飞要下雨,是因为下雨前气压比较低,昆虫无法飞高。所以下雨前,燕子的低飞现象是受环境因素中的食物、气压的影响。 3.大雁总是在每年的冬至,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飞。影响大雁定期南飞的因素,是自然界的哪一种节律性变化 ( C ) A.昼夜变化节律 B.月相变化节律 C.季节节律 D.以上三个同时作用 4.课前布置调查。 (1)到自然界里去走走看看,将观察到的有趣的生物行为记录下来; (2)到动物园去,询问管理员各种动物有哪些有趣的行为; (3)上网调查,整理动物的有趣行为,分析、探讨动物各种行为产生的原因。 [科学探究] 一、环境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1.举例。 燕子低飞要下雨。蚂蚁堵洞将下雨,你能说出原因吗? 下雨之前,由于气压比较低,虫子无法飞高,燕子为了吃到虫子要低地飞行。 下雨之前,由于空气的湿度比较大,蚂蚁能感受到空气湿度的增加,为了防止雨水流进洞内而有了堵洞的行为。 2.举例。 青蛙、蛇到冬季要冬眠。你能说出原因吗? 青蛙、蛇是冷血动物,由于体温不能调节,一到冬季,由于外界温度比较低,使青蛙、蛇的体温也很低,生命活动受到了影响,所以要冬眠,保存能量,维持生命。 3.仔细观察课本图3—3,说明猫头鹰和老鼠有什么行为? 白天进洞休息,晚上出来活动觅食。 思考:是什么因素使猫头鹰、老鼠有这样的行为呢? 白天和晚上主要的差异是光照和温度、湿度、食物等等。 4.动物的节律性行为——“生物钟”。 (1)影响因素:昼夜变化节律、月相变化节律、季节节律。 (2)动物的节律性行为: ①猫头鹰、老鼠等昼伏夜出——昼夜变化节律; ②候鸟的迁飞、鱼类的洄游、动物的生殖,每年具有固定的时间——季节节律; ③鱼的繁殖——月相变化节律。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第二章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4、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和记录,并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鱼儿离不开水,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若让他们对调,结果会怎样? (从而引出“环境”的概念。) 列举常见生物生活的环境。指出这些环境是由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决定的。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自学P17“探究” 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阅读教材P18,小组探讨“对照实验”的概念以及“变量”的含义。 3、 探究实验设计。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各组讨论并制定探究方案,注意方案中实验变量的探制。 4、分组进行探究,注意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实验结论的总结。 5、 问题探讨:⑴怎样确定试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光”引起的? ⑵只用一只鼠妇行吗?为什么? 6、试验拓展: 探究湿度对鼠妇的影响。 7、除光外还有哪些环境因素,学生举例并谈及认识。 学习任务二: 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形象说明了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呢? 2.学生阅读教材总结生物之间的三种常见关系。 三、归纳总结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_______和 _______。 生物因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非生物因素是指____________. ★(2)生物之间常见的关系有: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________、_________开始的,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 ★(4)对照实验:在研究____________时,所进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叫做_______________。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做完实验后,应把鼠妇 _______________ (6)实验过程中,为了降低鼠妇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在盘内______________; 怎样处理才能在盘内形成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此时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量是__________; (7)两侧______放_______ 数目的鼠妇,____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_____次。 ★(8)要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不是用1只鼠妇做实验,而是用10只鼠妇做实验,目的是______ 五、学习检测 (一) 1.乳山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海洋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影响? A .温度 B .阳光 C .盐分 D .气体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关系。 A .合作 B .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3.在探究“鼠妇的生活是否受土壤湿度的影响”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 A .光照 B .土壤湿度 C .土壤温度 D .土壤中的无机盐 4、荔枝不能在北方种植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温度较低 B.北方降雨量少 C.北方光照不足 D.北方土壤贫瘠 5、在稻田中,影响其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①阳光 ②杂草 ③水分 ④土壤 ⑤田鼠 ⑥空气 ⑦蝗虫 ⑧蚜虫 A.①②⑤⑥ B.③④⑦⑧ C.①③④⑥ D.②⑤⑦⑧ 6、天空中,越是高处,鸟的种类和数量越少。决定此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空气 D.温度 7、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 .水稻和稗草 B .猫和老鼠 C .人和猪 D .蚂蚁和蚱蜢 8、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阳光照射,天冷了还要把花搬进室内,而且一个花盆中要栽种适量的花卉,这都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请选出正确的对应顺序( ) 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温度 ⑤生存空间 ⑥水分 A .⑥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②③④⑤⑥① D .⑥②③④⑤①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1.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重要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结合了钢筋与混凝土的优点,造价较低,且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耐久性的结构形式,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然而,从混凝土应用于建筑工程至今的150年间,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提前失效,达不到预定的服役年限。这其中有的是由于结构设计的抗力不足造成的,有的是由于使用荷载的不利变化造成的,但更多的是由于结构的耐久性不足导致的。特别是沿海及近海地区的混凝土结构,由于海洋环境对混凝土的腐蚀,尤其是钢筋的锈蚀而造成结构的早期损坏,丧失了结构的耐久性能,已成为实际工程中的重要问题。早期损坏的结构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进行维修补强,甚至造成停工停产的巨大经济损失。耐久性失效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失效的最主要原因。 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由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病害而导致的损失是巨大的,并且耐久性问题越来越严重。结构耐久性造成的损失大大超过了人们的估计。国外学者曾用“五倍定律”形象地描述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重要性,即设计阶段对钢筋防护方面节省1美元,那么就意味着:发现钢筋锈蚀时采取措施将追加维修费5美元;混凝土表面顺筋开裂时采取措施将追加维修费25美元;严重破坏时采取措施将追加维修费125美元。 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也是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开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一方面能对已有的建筑结构物进行科学的耐久性评定和剩余寿命预测,以选择对其正确的处理方法;另一方面可对新建项目进行耐久性设计,揭示影响结构寿命的内部与外部因素,从而提高工程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因此,它既有服务于服役结构的现实意义,又有指导待建结构进行耐久性设计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丰富和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度理论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正因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问题如此重要,近年来世界各国均越来越重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众多的研究者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展开了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而材料层面的成果尤为显著。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本章将着重介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中成熟的相关研究成果。 图1-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框架 ?????????????????????????????????????????????????耐久性评估耐久性设计结构层次构件承载力的变化粘结性能衰退模型混凝土锈胀开裂模型构件层次钢筋锈蚀碱-集料反应冻融破坏氯盐腐蚀混凝土碳化材料层次工业环境土壤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环境层次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最新01第一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01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 学性能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力学性能截然不同的材料组成的复合结构。正确合理地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必须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钢筋混凝土组成材料——混凝土和钢筋各自的强度及变形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结合组成钢筋混凝土材料后的共同工作性能。这些都是建立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理论的基础,是学习和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工作性能应必备的基础知识。 §1-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一、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强度是混凝土的重要力学性能,是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 混凝土的强度是指混凝土抵抗外力产生的某种应力的能力,即混凝土材料达到破坏或开裂极限状态时所能承受的应力。混凝土的强度除受材料组成、养护条件及龄期等因素影响外,还与受力状态有关。 (一)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在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主要用以承受压力。因而研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十分必要的。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4 混凝土试件的横向变形产生约束,延缓了裂缝的开展,提高了试件的抗压极限强度。当压力达到极限值时,试件在竖向压力和水平摩阻力的共同作用下沿斜向破坏,形成两个对称的角锥形破坏面。如果在试件表面涂抹一层油脂,试件表面与压力机压盘之间的摩阻力大大减小,对混凝土试件横向变形的约束作用几乎没有。最后,试件由于形成了与压力方向平行的裂缝而破坏。所测得的抗压极限强度较不加油脂者低很多。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还与试件的形状有关。试验表明,试件的高宽比h/b 越大,所测得的强度越低。当高宽比h/b ≥3时,强度变化就很小了。这反映了试件两端与压力机压盘之间存在的摩阻力,对不同高宽比的试件混凝土横向变形的约束影响程度不同。试件的高宽比h/b 越大,支端摩阻力对试件中部的横向变形的约束影响程度就越小,所测得的强度也越低。当高宽比h/b ≥3时,支端摩阻力对混凝土横向变形的约束作用就影响不到试件的中部,所测得的强度基本上保持一个定值。 此外,试件的尺寸对抗压强度也有一定影响。试件的尺寸越大,实测强度越低。这种现象称为尺寸效应。一般认为这是由混凝土内部缺陷和试件承压面摩阻力影响等因素造成的。试件尺寸大,内部缺陷(微裂缝,气泡等)相对较多,端部摩阻力影响相对较小,故实测强度较低。根据我国的试验结果,若以150×150×150mm 的立方体试件的强度为准,对200×200×200mm 立方体试件的实测强度应乘以尺寸修正系数1.05;对100×100×100mm 立方体试件的实测强度应乘以尺寸修正系数0.95。 为此,我们在定义混凝土抗压强度指标时,必须把试验方法、试件形状及尺寸等因素确定下来。在统一基准上建立的强度指标才有可比性。 混凝土抗压强度有两种表示方法: 1、立方体抗压强度 我国规范习惯于用立方体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的基本指标。新修订的<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规范>JTG D62(以下简称《桥规JTG D62》)规定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采用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至28天龄期的边长为150mm 立方体试件,以标准试验方法(试件支承面不涂油脂)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以MPa 计),记为f cu.k 。 )645 .11(645.1150150150150.f s f f s f k cu f δμσμ-=-= (1.1-1) 式中 k cu f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s f 150μ——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MPa); 150f σ——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MPa); 150f δ——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变异系数,150150150/s f f f u δσ=。其数值可按表 1.1-1采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期末复习重点

徐变: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随时间而增加,亦即在应力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应变随时间继续增长,这种现象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收缩:在混凝土凝结和硬化的物理化学过程中体积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小的现象称为收缩。 松弛:钢筋受力后长度保持不变,钢材的应力随时间增长而降低的现象称为松弛。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柱体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f ck);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规定以每边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20℃±2℃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依照标准制作方法和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以MPa为单位)作为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结构的可靠性: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这三者总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结构的可靠度的是指结构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极限状态:当整体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则此特定状态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指结构对气候作用、化学侵蚀、物理作用或任何其他破坏过程的抵抗能力。 最小配筋率是少筋梁与适筋梁的界限。最大配筋率是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界限配筋率。 界限破坏:当钢筋混凝土梁的受拉区钢筋达到屈服应变εy而开始屈服时,受压区混凝土边缘也同时达到其极限压应变εcu而破坏,此时被称为界限破坏。 张拉控制应力是指预应力钢筋锚固前张拉钢筋的千斤顶所显示的总拉力除以预应力钢筋截面积所求得的钢筋应力值。 预应力度:为由预加应力大小确定的消压弯矩Mo与外荷载产生的弯矩Ms的比值。 预应力混凝土:就是事先人为地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中引入内部应力,且其数值和分布恰好能将使用荷载产生的应力抵消到一个合适程度的配筋混凝土。作用:使构件不致开裂或推迟开裂或减小裂缝开展的宽度。 换算截面:将整个截面换算为单一材料组成的混凝土截面(或钢截面),通常将这种换算后的截面称为换算截面。 纵向弯曲系数:把长柱失稳破坏时的临界压力与短柱压坏时的轴心压力的比值,叫纵向弯曲系数。 疲劳强度:对于桥梁结构,通常要求能承受200万次以上的反复荷载并不得产生破坏,以此作为混凝土疲劳强度的f f c标准,一般取f f c≈0.5f c。 作用的代表值是指结构或结构构件设计时,针对不同设计目的所采用的各种作用规定值,包括标准值、准永久值、频遇值。 作用是指使结构产生内力、变形、应力和应变的所用原因,它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公路桥涵结构上的作用分类: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永久作用:在设计使用期内,其量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忽略不计的作用。 全梁承载力校核根据:弯矩包络图、承载能力图。 裂缝的种类分为:正常裂缝或荷载裂缝、非正常裂缝或非荷载裂缝。 锚具的分类:依靠摩阻力锚固的锚具、依靠承压锚固的锚具、依靠黏结力锚固的锚具。 混凝土的变形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单调短期荷载作用、重复荷载作用变形、长期荷载作用变形);另一类是不受力变形。 结构的功能: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加筋混凝土结构的分类按照预应力度分为: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三种结构。 超筋截面应采取的措施:提高混凝土级别;修改截面尺寸;改用双筋截面等措施重新设计。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工作分为:整体工作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和破坏阶段三个阶段。 钢筋按加工方法分为:热轧钢筋、精轧螺纹钢筋、碳素钢丝。 钢筋的强度与变形:钢筋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分为有明显流幅的和没有明显流幅的。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按照箍筋的功能和配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种:1)配有纵向钢筋和普通箍筋的轴心受压构件(普通箍筋柱)。2)配有纵向钢筋和螺旋箍筋的轴心受压构件(螺旋箍筋柱)。 普通箍筋柱设置纵向钢筋的目的:(1) 协助混凝土承受压力,可减少构件截面尺寸;(2) 承受可能存在的不大的弯矩;(3) 防止构件的突然脆性破坏.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有哪些?有何特征?(1)适筋梁破坏——塑性破坏。特点是当荷载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受拉钢筋首先屈服,然后受压混凝土被压碎,属塑性破坏。(2)超筋梁破坏——脆性破坏。特点是裂缝一旦出现,即很快形成临界斜裂缝,并迅速延伸至梁顶,使混凝土裂通,梁被拉断而破坏,属脆性破坏。(3)少筋梁破坏——脆性破坏。特点是随着荷载的增加,受压混凝土首先被压碎,受拉钢筋未屈服,属脆性破坏。 钢筋和混凝土能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的主要是由于:(1)混凝土和钢筋之间有着良好的黏结力,使钢筋和混凝土能可靠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在荷载作用下能够很好的共同变形,完成其结构功能。(2)钢筋和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也较为接近,因此当温度变化时不致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而破坏两者之间的黏结。(3)混凝土包围在钢筋的外围,起着保护钢筋免遭锈蚀的作用,保证了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作用。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的破坏形态有哪些?有何特征?(1)剪压破坏;特点是:当荷载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构件上先出现的垂直裂缝和细微的倾斜裂缝,发展形成一根主要的斜裂缝,称为“临界斜裂缝”,属塑性破坏。条件:多见于剪跨比为1≤m≤3的情况下。措施:按计算配腹筋。(2)斜拉破坏:特点是:斜裂缝一出现,即很快形成临界斜裂缝,并迅速延伸到集中荷载作用点处,使混凝土裂开,梁斜向倍拉断而破坏,属脆性破坏。条件:这种破坏发生在剪跨比较大(m>3)时。措施:控制腹筋最少用量。(3)斜压破坏;特点是:随着荷载的增加,梁腹被一系列平行的斜裂缝分割成许多倾斜的受压柱体,这些柱体最后在弯矩和剪力的复合作用下被压碎,属脆性破坏。条件:剪跨比较小(m<1)时。措施:控制最小截面。钢筋混凝土适筋梁正截面受力全过程可划分为几个阶 段?每个阶段受力主要特点是什么?答:钢筋混凝土 适筋梁正截面受力全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第Ⅰ 阶段:整体工作阶段:梁混凝土全截面工作,混凝土 的压应力和拉应力都基本呈三角形分布。纵向钢筋承 受拉应力。混凝土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即应力与应变 成正比。第Ⅰ阶段末:混凝土的压应力基本上仍是三 角形分布。受拉边缘混凝土的拉应变临近抗拉极限应 变,拉应力达到混凝土抗拉强度,表示裂缝即将出现。 (2)第Ⅱ阶段:荷载作用弯矩达到开裂弯矩后,在梁 混凝土抗拉强度最弱截面上出现了第一条裂缝。这时 在有裂缝的截面上,拉区混凝土退出工作,把它原承 担的拉力转给了钢筋,发生了明显的应力重分布。钢 筋的拉应力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混凝土的压应力不 再是三角形分布,而形成微曲的曲线形,中性轴位置 向上升高。第Ⅱ阶段末:钢筋拉应变达到屈服时的应 变值,钢筋屈服。(3)第Ⅲ阶段:钢筋的拉应变增加 很快,但钢筋的拉应力一般仍维持在屈服强度不变。 这时,裂缝急剧开展,中性轴继续上升,混凝土受压 区不断缩小,压应力也不断增大,压应力图成为明显 的丰满曲线形。第Ⅲ阶段末:压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耗尽,在临近裂缝两侧的一定区域内,压区混凝土出 现纵向水平裂缝,随即混凝土被压碎,梁截面破坏。 短柱的破坏是一种材料破坏,即混凝土压碎破坏。长 柱的破坏来得比较突然,导致失稳破坏。 影响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能力的主要因素:剪跨比、 混凝土抗压强度、纵向钢筋配筋率、配筋率和箍筋强 度。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有 哪些?答: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有: (1)构件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2)不考虑混凝土的 抗拉强度(3)材料应力-应变物理关系①混凝土的应 力-应变曲线,采用的是由一条二次抛物线及水平线组 成的曲线②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采用简化的理想弹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4)混凝土压应力的分布图形取 等效矩形应力图。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的基本假定是 什么?(1)截面应变分布符合平截面假定(2)不考 虑混凝土抗拉强度(3)受压区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 强度等级C50及以下时取εcu=0.0033,C80时取0.003, 中间按内插法确定(4)混凝土压应力图形为矩形,应 力集度为f cd,矩形应力图高度x=βx0,受压较大的钢 筋应力取f’sd.(5)受拉边的钢筋应力。 正截面强度计算的基本假定?(1)截面应变分布符合 平截面假定(2)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3)受压 区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强度等级C50及以下时取ε cu =0.0033,C80时取0.003,中间按内插法确定(4) 混凝土压应力图形为矩形,应力集度为fcd,矩形应力 图高度X=βX0(5)钢筋的应力视为理想的弹塑性体, 各根钢筋的应力根据应变确定。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的截面位置的确定:(1)距支座 中心h/2处的截面(2)受拉区弯起钢筋起点处的截面, 以及锚于受拉区的纵向主筋开始不受力处的截面(3) 箍筋数量或间距改变处的截面(4)受弯构件腹板宽度 改变处的截面。 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有哪些?(1)受拉钢筋应力:在 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受拉钢筋应力与最大裂缝宽度为线 性关系。(2)受拉钢筋直径:裂缝宽度随直径而变化, 最大裂缝宽度与直径近似于线性关系。(3)受拉钢筋 配筋率:裂缝宽度随受拉钢筋配筋率增加而减小,当 配筋率接近某一数值时,裂缝宽度接近不变。(4)混 凝土保护层厚度:保护层越厚,裂缝间距越大也越宽, 有害物质也越难入侵,钢筋越不容易被锈蚀。(5)受 拉钢筋粘结特征: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力对裂缝开 展存在一定的影响。(6)长期或重复荷载的影响:构 件的平均及最大裂缝宽度随荷载作用时间的延续,以 逐渐减低的比率增加。(7)构件形状的影响:具有腹 板的受弯构件抗裂性能比板式受弯构件稍好。 试述钢筋混凝土梁内钢筋的种类、作用。答:(1) 纵向受力钢筋:承受拉力或压力;(2)箍筋:箍筋除 了帮助混凝土抗剪外,在构造上起着固定纵向钢筋位 置的作用,并与纵向钢筋、架立钢筋等组成钢筋骨架。 (3)弯起钢筋:抗剪;(4)架立钢筋:架立箍筋、固 定箍筋的位置,形成钢筋骨架。(5)水平纵向钢筋: 水平纵向钢筋的作用主要是在梁侧面发生裂缝后,减 小混凝土裂缝宽度。 简述钢筋预应力损失的估算?答:1)预应力筋与管道 壁间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σl1)2)锚具变形、钢筋 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σl2)3)钢筋与台 座间的温差引起的应力损失(σl3)4)混凝土弹性压 缩引起的应力损失(σl4)5)钢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 失(σl5)6)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σ l6)。先张法:23456 后张法:12456. 什么是先张法、后张法?简述其施工方法及主要设 备?(1)先张法,即先张拉钢筋,后浇筑构件混凝土 的方法。先在张拉台座上,按设计规定的拉力张拉预 应力钢筋,并进行临时锚固,再浇筑构建混凝土,待 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放张,让预应力钢筋的回缩, 通过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作用,传递给混凝 土,使混凝土获得预应压力。(主要设备:张拉台座、 张拉千斤顶、临时锚具)。(2)后张法是先浇筑构件 混凝土,待混凝土结硬后,再张拉预应力钢筋并锚固 的方法。先浇筑构件混凝土,并在其中预留孔道,待 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将预应力钢筋穿入预留的孔 道内,将千斤顶支承于混凝土构件端部,张拉预应力 钢筋,使构件也同时受到反力压缩。待张拉到控制拉 力后,即用特制的锚具将预应力钢筋锚固于混凝土构 件上,使混凝土获得并保持其预压应力。最后,在预 留孔道内压注水泥浆,以保护预应力钢筋不致锈蚀, 并使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成为整体。(主要设备: 制孔器、穿束机、千斤顶、锚具、压浆机)。后张法是 靠工作锚具来传递和保持预加应力的;先张法是靠粘 结力来传递并保持预加应力的。 结构的功能:所有工程结构在设计时,必须符合安全可 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要求。 (1)安全性。在规定期限和正常状况下,结构能承受 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在偶然事件发生时,结构发生 局部损坏但不至于整体破坏和连续倒塌,仍能整体稳 定。(2)适用性。在正常使用下,结构具有良好的工 作性能,结构不发生过大的变形或震动。(3)耐久性。 在正常维护状况下,材料性能随时间变化,但结构仍 能满足预订的功能要求。构件不出现过大的裂缝,在 生物和化学作用下,不导致失效。 混凝土加钢筋后结构性能变化:1.大大提高机构的承 载力2.结构的受力性显著改善 钢筋混凝土结合工作原因:1.钢筋和混凝土存在良好 的粘结力,荷载作用下,可以保证两种材料协调变形, 共同受力2.具有相同温度线膨胀系数,不会发生过大 的变形而导致两者间的粘黏性破坏 钢筋混凝土优点: 1承耐能力能力相对较高。省钢材 2.耐久性好,耐火 3.可模型好,便与结构形式的实现 4.整体性好,刚度大 5.就地性好经济性好 缺点:自重大,抗裂性差,施工工期长,工艺复杂, 受环境限制

3.1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教案

3.1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环境因素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观察并描述动植物的各种行为,收集有关动物节律行为的资料;能列举掌握的感应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自然中生物总是与其环境相适应。 【教学重难点】 重点: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难点:列举与环境相适应的动植物的行为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生物有许多有趣的行为,如青蛙要冬眠,鸟儿会迁徙等。影响生物行为的因素很多,其中环境因素就与生物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像刚刚老师举的例子青蛙要冬眠,鸟儿要迁徙,你们知道是什么环境因素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吗? 生:季节变换导致温度变化。 师:恩,对是天气要素中的温度影响了他们的行为,通过对第二章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的很多行为与天气变化也就是环境因素有关,那你知道还哪些动物的行为变化与天气变化有关呢? 生:燕子低飞要下雨,蚂蚁堵洞将下雨……. 师:对,同学举的燕子要低飞,蚂蚁堵洞将下雨,这些动物的行为都与空气的湿度变化有关。老师这里有很多谚语讲的是环境变化影响动物的行为,同学们能连起来吗?

师:据这些例子我们知道外界环境因素会影响生物的行为。 2讲授新课 师:我们知道外界环境会影响生物的行为,正是因为外界环境变化了,生物就要改变他们的行为来适应环境,如长在沙漠中的植物一般情况下叶片较小,这是因为他们要适应沙漠缺水的环境。那其他的生物在外界环境改变的时候会做出什么适应性的行为呢? 师:刚刚上课老师说鸟儿会迁徙,那鸟儿是每时每刻都在迁徙吗? 生:不是 师:那鸟儿迁徙一般是出现在什么时候呢? 生:秋天 师:对,鸟儿在每年的秋天会由北方飞往南方过冬,他们的这种行为是不是很有规律,也就是很有周期性呢? 生:是 师:那为什么鸟儿会出现这种有周期性的行为变化呢? 生:因为季节的变化也是有周期性的 师:恩,因为鸟儿迁徙的这种行为与季节的变化是有关系的,由于季节的变化是有周期性的,所以鸟儿的行为变化也是有周期性的。我们把动物因为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而表现出行为的周期性变化的现象,称为节律性行为。动物的节律性行为可以分很多种,刚刚老师说的鸟儿迁徙的行为称为季节节律。螃蟹会在退潮之后到海边觅食这是月相变化节律,这里的月指的是月亮,因为我们的涨潮和落潮是和月亮有关的,所以被称为月相变化节律。还有一种节律性行为叫做昼夜节律,很多动物都有昼夜节律,比如说我们人类自己,白天要活动,晚上要睡觉休息,这是我们人类随昼夜的变化而表现出的节律性行为,那猫头鹰随昼夜的变化会表现出怎节律性行为呢? 生:白天休息,晚上活动。 师:那猫头鹰为什么会表现出这种节律性行为呢? 生:因为温度和阳光。 师:对,因为白天气温很高,晚上的气温相对较低,而且猫头鹰在晚上的视力会比白天好有利于猫头鹰捕获猎物。再加上猫头鹰的食物老鼠也是昼伏夜出的 师: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会对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反应,那植物会不会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呢?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oc

【课题】第七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课时)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 了解—使学生了解生态学的概念; 理解—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理解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掌握—掌握生物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自然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能力 〖思想情感〗 帮助学生树立辨证统一的思想观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使绝大多数学生能理解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掌握生态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教学重点】 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 生物的种间关系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 【教学过程】 1.介绍什么是生态学?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问: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边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动植物入手找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关系进行归类,边板书)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 阳光 非生物因素:温度 水 互助 种类关系斗争 共生 生物因素:寄生 种间关系竞争 捕食 今天我们来学习各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 阳光: 问:同学们知道阳光对生物有哪些影响吗? 阳光对生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文化大革命中曾流行过一首歌—…万物生长靠太阳…) 光的强与弱对植物:如松、杉、柳、小麦、玉米等在强光下生长好;人参、三七在弱光下生长

光的有与无对植物:海面200米以下,植物就难于生长 光照时间的长短:菊花秋季短日照下开花;菠菜、鸢尾在长日照下开花 阳光影响动物的体色:鱼的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 光照长短与动物的生殖: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可使家鸡多产蛋 4.温度:动物生活的温度一般在-2℃~50℃ 植物的南北栽种: 对动物形成的影响:同一种类的哺乳动物生长在寒冷地带,则体大,肢体伸展较小; 对动物习性的影响:冬眠—蛇、蛙等变温动物;夏眠—蜗牛; 洄游: 迁徙; 季节性换羽: 5.水分: 6.其它:如土壤的理化特性 7.生物因素 自然界的生物,不仅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来自周围生物对他的影响 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社会性昆虫的群居性生活:成群的麝牛围成一圈保护雌牛和小牛 种内斗争—同种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所、寻找配偶或其它生活条件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鲈鱼的成鱼在食物缺乏时,就会以本种幼鱼为食;蝌蚪过于密集时就会使肠道排出的一种有毒物质来限制幼小或弱小个体的生长 种间关系: 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惠互利或对一方有利但对另外一方也无害;分开后至少有一种不能正常生活,两种生物间的这种关系叫~。 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表或体内,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这种现象叫~。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有限的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的争斗]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8、生存斗争、种内斗争、竞争的关系 生存斗争—达尔文解释生物进化的一种理论。指的是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如干旱、寒冷)之间的斗争,赖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 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为了生存的争斗。 竞争—不同物种之间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斗争。 9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混凝土耐久性考试答案2

1试述耐久性极限状态标志及耐久性极限状态的可靠指标取值 答: 混凝土结构发生耐久性破坏可近似认为是当混凝土发开裂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力发生破坏从而不能满足受力要求,我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中将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耐久性极限状态分为三种:钢筋开始发生锈蚀的极限状态,钢筋发生适量锈蚀的极限状态和混凝土表面发生轻微损伤的极限状态,然而这个破坏程度很难定量描述,同时可知,氯离子浓度是影响钢筋锈蚀的主要因素,所以可以通过对氯离子浓度的定量描述来反映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 在对氯离子侵蚀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寿命预测时,保护层内部钢筋表面 的氯离子浓度达到使钢筋开始锈蚀的临界浓度时,即认为结构开始进入失效状态,所以可近似将钢筋表面氯离子浓度达到临界值作为耐久性极限状态的标志。 2.论述混凝土产生裂缝原因及防止方法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内部材料原因和外部环境作用原因。 1)内部材料原因: 材料原因引起的裂缝各类包括有: 干缩裂缝、中性化伴随钢筋腐蚀产生裂缝、氧化物使钢筋腐蚀产生裂缝、碱集料反应产生裂缝、水泥水化热产生裂缝。 2)外部环境作用原因: 外部环境作用原因引起的裂缝各类包括有:冻融循环作用、干湿交替、盐结晶、施工原因引起的混凝土裂缝、养护条件不当引起的裂缝,结构设计不当引起的裂缝以及建筑物沉降不均引起的裂缝等。 防止措施: 1)合理选择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例如骨料品种、水泥品种等。 2)在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或配置成高性能混凝土。 3)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和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条件以及合理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4)优化结构设计,加强施工质量。 3.为什么在有盐环境及有干湿交替时耐久性环境等级较差? 答:混凝土是一种多孔材料,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孔洞、微裂缝的分布和形态等对微观特征对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有很大影响,干湿循环对混凝土产生疲劳破坏,干燥状态下水份蒸发,混凝土毛细孔内的硫酸钠溶液浓度上升,溶液过饱和产生析晶,体积膨胀使毛细孔内壁产生微裂缝,降低混凝土试件的抗渗透性;另一方面毛细孔内盐溶液的浓度增大促进了化学反应的速度,侵蚀产物生长速度加快,侵蚀产物富集体积膨胀微裂缝开展,也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抗渗透性。 1)在干湿交替的条件下,潮湿时侵入混凝土孔隙中的盐溶液当环境转为干燥后因过饱和而结晶,还会产生极大的结晶压力使混凝土破坏。 2)盐在混凝土内部孔隙中形成的盐溶液浓度不同,导致渗透压不同,从而在混凝土内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