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
骨质疏松的健康宣教

骨质疏松的健康宣教1. 什么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密度降低,骨质变薄和骨质破损增多。
它会导致骨骼更容易骨折,尤其是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骨质疏松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2. 骨质疏松的危害骨质疏松会增加骨折的风险,特别是脊椎骨和髋关节。
骨折不仅会带来剧烈疼痛和不便,还会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此外,骨质疏松还可能导致身高缩短、驼背、体重下降和肺炎发生率增加。
3. 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骨质疏松的关键在于采取以下措施:- 健康饮食:摄取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是维持骨健康的重要因素。
食物中富含钙的有奶类、豆制品、鱼类等;维生素D主要来自阳光照射,也可以通过补充剂获得。
- 锻炼: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对骨骼有益。
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都可以帮助提高骨密度和稳定性。
- 避免烟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影响骨质健康,应尽量避免或限制其摄入。
- 妥善药物治疗:如果已被诊断出骨质疏松,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特定的药物治疗,如双磷酸盐类药物和雌激素替代疗法。
4. 学会早期识别骨质疏松了解骨质疏松的风险因素和症状可以帮助早期识别并采取措施。
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饮食惯、体重和生活方式等。
症状可能包括骨疼痛、骨折、身高缩短和体重减轻。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尽早就医。
5. 鼓励定期检查骨质疏松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可以评估骨骼状况,并帮助医生进行有效的治疗计划。
尤其是对于高龄人群、女性和存在其他骨质疾病风险的人群,定期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通过宣教和预防,我们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并定期检查,有助于保护骨骼健康,减少骨折风险,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请注意,本宣教文档仅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骨质疏松小知识

骨质疏松小知识
1、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疾病,是指骨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骨骼变薄等现象。
常见于老年人和女性,是常见的骨骼疾病之一。
2、骨质疏松症状轻微,可能会有背痛、腰痛、骨折等,但是有时候可能没有症状,直到骨折才会被发现。
3、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骨质量减少或者骨密度降低,这与年龄、性别、营养、运动、药物等因素有关。
因此,预防骨质疏松需要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入手。
4、骨质疏松的预防方法包括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控制饮食中的盐和咖啡因摄入,适当运动、避免酗酒和吸烟等。
5、对于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需要采取药物治疗、增加日常运动量等方式进行治疗和预防,同时定期体检和骨密度检查也是必要的。
6、对于女性来说,更年期后骨质疏松的风险会增加,需要加强饮食调理、适当运动、补充营养等,以预防发生骨质疏松。
7、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预防和治疗,同时需要注意生活中的安全,避免跌倒等意外伤害。
- 1 -。
防治骨质疏松疾病宣传知识要点

防治骨质疏松疾病宣传知识要点Picczq 1.什么是骨质疏松症?y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y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
y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
但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的感觉。
y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脆性骨折,通常在日常负重、活动、弯腰和跌倒后发生。
y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后果,轻者影响机体功能,重则致残甚至致死。
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腰背部、髋部和手臂。
2.骨质疏松症的危害y骨质疏松症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y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达到20~25%。
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y一个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患者每年的直接经济负担是32,776元人民币。
中国每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是 1080亿人民币。
3.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病因y骨质疏松症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影响。
先天因素指种族、性别、年龄及家族史;后天因素包括药物、疾病、营养及生活方式等。
年老、女性绝经、男性性功能减退都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4.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y有以下因素者属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5.骨质疏松症的预防y骨质疏松症可防可治。
y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y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
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骨质疏松的患者护理及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的患者护理及健康教育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疾病,特点是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减少骨折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建议:1. 饮食:饮食对于骨质疏松患者非常重要。
他们应该保证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这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和强度。
建议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酸奶、芝士、鱼类和绿叶蔬菜。
2. 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建议他们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跳舞或游泳,这有助于增强骨骼和肌肉。
避免高冲击力的运动,如跳跃或激烈的运动。
3. 避免伤寒:骨质疏松患者容易骨折,因此应该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意外伤害。
建议他们在家中移动时使用助行器或拐杖,并保持室内地板的清洁和安全。
还可以考虑安装护栏、扶手和防滑垫。
4. 管理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患者通常会接受药物治疗,如钙补充剂、维生素D 和双磷酸盐。
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监测他们的药物使用情况并提醒他们按时服药。
5. 减少骨折风险:护理人员应该帮助骨质疏松患者识别和减少骨折的风险。
这包括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正确使用助行器和拐杖、避免激烈的活动、戴上护具和防护装备等。
6.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该向骨质疏松患者提供有关骨质疏松的教育。
他们应该了解骨质疏松的病因、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选项。
护理人员还可以提供相关资源和支持,如参与骨质疏松患者支持小组。
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需要个体化,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关的建议和支持。
同时,定期的复诊和医疗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和管理。
《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防治新指南(2024版)》要点

《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防治新指南(2024版)》要点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防治新指南(2024版)一、前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大公共问题。
为了提高我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水平,制定和推广科学、规范的防治策略,我们特制定《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防治新指南(2024版)》。
二、定义与诊断2.1 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
2.2 诊断标准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如腰背痛、身高缩短、骨折等)、骨密度测定和生物标志物检测。
三、骨质疏松症的评估3.1 骨折风险评估采用工具如FRAX(骨折风险评估工具)进行骨折风险评估,以确定治疗指征和治疗强度。
3.2 骨密度测定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进行骨密度测定,评估骨质疏松程度。
四、治疗策略4.1 基础治疗4.1.1 生活方式干预- 均衡饮食:确保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
- 适量运动:推荐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训练。
4.1.2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钙剂:每日推荐摄入量1000-1200mg。
- 维生素D:每日推荐摄入量800-1000IU。
4.2 药物治疗4.2.1 抗骨质疏松药物- 抑制骨吸收药物:如二膦酸盐、降钙素等。
- 刺激骨形成药物:如雷洛昔芬、阿仑膦酸钠等。
4.2.2 骨折治疗- 保守治疗:适用于无移位或移位较小的骨折。
- 手术治疗:适用于有移位的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等。
五、骨质疏松症的长期管理建立长期随访计划,监测骨密度、评估骨折风险,调整治疗方案。
六、宣传教育加强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早期诊断意识。
七、总结《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防治新指南(2024版)》为我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
通过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骨折风险,有助于改善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坚持这十招可防治骨质疏松症

坚持这十招可防治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人体骨组织结构发生改变的一种慢性疾病。
该病患者的骨骼外形与正常人一样,但其骨骼内部矿物质(主要是钙)的含量会明显减少,易使其骨质变得疏松、脆弱。
所以该病患者会经常出现全身乏力、腰背酸痛、骨骼变形甚至骨折的现象。
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为老年人和绝经期后的妇女,这与他们年龄的增长和体内雌激素分泌量的减少有关。
由于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极大,因此对该病应进行积极的防治。
为此,专家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做到以下这十招,就能防治骨质疏松症。
一、要多晒太阳:阳光能促进人体对维生素D的合成,而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因此,多晒太阳是最好的补钙方法。
二、要多参加体育活动: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增加骨骼的承受力和血流量,并能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使骨骼变得强壮结实。
因此,老年人和绝经期后的妇女应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但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和绝经期后的妇女不可刻意加大自己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以免造成骨骼的损伤。
适合这类人群的运动项目有散步、打太极拳、游泳和骑自行车等。
三、要多吃富含钙及蛋白质的食物:食物是人体内钙的主要来源。
因此,老年人和绝经期后的妇女应多吃一些富含钙及蛋白质的食物。
富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及水产品,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主要包括肉类和蛋类。
四、要戒烟限酒:临床研究发现,有吸烟、酗酒史的妇女,其绝经期要比无吸烟、酗酒史的妇女平均早5年。
绝经期后妇女体内的雌激素分泌量会减少,而雌激素的快速减少可导致女性骨骼中钙的大量流失,从而易使其患骨质疏松症。
另外,吸烟和酗酒还会影响新骨组织的生长以及骨细胞的生成和代谢。
因此,老年人和绝经期后的妇女应戒烟限酒,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五、要慎用药物:人上了年纪用药就会增多,而有些药物如利尿剂、抗生素、抗癌药和类固醇等药物都有影响骨质代谢的作用。
因此,老年人和绝经期后的妇女应谨慎使用上述药物。
六、可适当地服用保健品:老年人和绝经期后的妇女可适当地服用一些具有补钙作用的保健品,如密钙息、福善美等,以增加骨骼的强度。
骨质疏松防治核心知识点

骨质疏松防治核心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骨质疏松防治核心知识点》①基本定义:骨质疏松啊,简单说就是骨头变得疏松、脆弱了,就好比咱们房子的支架要是木头朽了,很容易就倒了。
骨头里原本是有钙啊这些矿物质的,在骨质疏松这种情况下,钙等物质流失了,骨头的密度就变小了,强度也就跟着降低了。
②重要程度:在健康领域那是相当重要的。
骨质疏松最直接影响就是骨头容易骨折,老人要是骨折可就麻烦了,可能生活都不能自理。
③前置知识:你得先知道人体骨骼的基本构成,大概知道骨头不是干巴巴的死东西,它像一个小工厂似的一直在新陈代谢,有新骨头形成,老骨头被吸收分解。
还得知道钙是骨骼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维生素D能帮助钙的吸收等基础知识。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价值可大了去了。
打个比方,如果家里有老人,了解这个就能尽早开始预防,像在日常饮食里注意多补充钙和维生素D,或者提醒老人多晒晒太阳。
对于年轻人知道这个也能避免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从年轻就开始预防骨质疏松呢。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医学健康的这个大体系里,骨质疏松防治这个知识点和营养、内分泌、运动医学都有关系。
在这个体系里是偏向于预防慢性疾病,维护骨骼健康这一块。
②关联知识:和营养知识关联,因为钙、维生素D这些营养素对骨头健康影响很大;跟内分泌有关,激素是会影响骨头代谢的;还和运动知识联系上,运动对骨骼强壮是很有帮助的。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我觉得难度在于它需要一个整体观,要把饮食、运动、日常生活习惯综合起来考虑。
比如说很多人知道钙重要,光猛补钙但缺乏维生素D或者不运动也不行。
关键点啊,就是要协调好多方面因素,在平衡营养摄入、适当运动还有减少不良习惯(像抽烟喝酒太多之类的)上做文章。
④考点分析:在医学相关的考试里还是比较重要的。
可能会考查骨质疏松的病因(像激素异常、缺乏营养等方面)、预防手段、早期检测方法。
考查方式可能会是选择题,问你哪个不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措施;也可能是简答题,让你阐述骨质疏松的防治要点。
(完整)骨质疏松健康知识讲座

(完整)骨质疏松健康知识讲座骨质疏松健康知识讲座介绍本次讲座旨在提高大家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介绍如何保持骨骼健康。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特别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了解如何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骨质疏松的定义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疾病,骨骼变得脆弱容易骨折。
常见的骨质疏松症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
老年性骨质疏松常发生在年长者身上,而绝经后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女性绝经后。
预防骨质疏松的措施1. 均衡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食用富含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食物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和维持。
例如,牛奶、酸奶、奶酪、豆类和鱼类都是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食物。
2. 维持适当的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减轻骨骼的负担。
过重或过轻都会增加骨骼损伤的风险。
保持适度运动和控制体重可以降低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3. 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对于骨骼的健康至关重要。
重力训练、跳舞、快走和慢跑等活动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增强骨密度。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保持持续性和规律性锻炼。
4. 避免烟酒烟酒对骨骼健康有害。
吸烟会削弱骨密度,增加骨折的风险。
酗酒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导致骨骼变脆弱。
因此,要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
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如果已经被诊断出患有骨质疏松症,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医生可以开处方药物来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的风险。
- 骨质疏松症康复运动:特定的运动可以增强骨骼和肌肉,降低骨折风险。
- 日常保健:良好的生活惯和适当的饮食是骨骼健康的基础。
结论通过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保持骨骼的健康和强度。
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避免烟酒等措施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至关重要。
如果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可以按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运动。
只有保持骨骼健康,我们才能过上充实的生活。
> 注意:本文档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如果需要详细的治疗建议,请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
一、骨质疏松防治的11点提示
(一)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二)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三)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四)无论男性或女性,吸烟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五)不过量饮酒。
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在标准啤酒570ml、白酒60ml、葡萄酒240ml或开胃酒120ml之内。
(六)步行或跑步等能够起到提高骨强度的作用。
(七)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
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八)负重运动可以让身体获得及保持最大的骨强度。
(九)预防跌倒。
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
(十)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早诊断。
(十一)相对不治疗而言,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会大大受益。
二、知识要点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
•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
但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的感觉。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脆性骨折,通常在日常负重、活动、弯腰和跌倒后发生。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后果,轻者影响机体功能,重则致残甚至致死。
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腰背部、髋部和手臂。
(二)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骨质疏松症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达到20-25%。
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一个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患者每年的直接经济负担是32,776元人民币。
中国每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是1080亿元人民币。
(三)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骨质疏松症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影响。
先天因素指种族、性别、年龄及家族史;后天因素包括药物、疾病、营养及生活方式等。
年老、女性绝经、男性性功能减退都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四)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有以下因素者属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五)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骨质疏松症可防可治。
•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
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老年后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坚持钙和维生素D
的补充可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
•均衡饮食: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低盐饮食。
钙质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嗜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高磷饮料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
•适量运动:人体的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肌肉的活动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
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
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
•增加日光照射:中国人饮食中所含维生素D非常有限,大量的维生素D3依赖皮肤接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合成。
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
提示:防晒霜、遮阳伞也会使女性骨质疏松几率加大。
平时户外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出门又要涂上厚厚的防晒霜或者用遮阳伞,会影响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六)早诊断、规范治疗,降低危害。
•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比不治疗好。
及早得到正规检查,规范用药,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缓解骨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其防治策略包括基础措施和药物治疗两部分。
•基础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调整生活方式: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注意适当户外运动;避免嗜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
•药物治疗包括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以及一些多重机制的药物。
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
(七)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自我检测。
提示: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做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
以下问题可以帮助进行骨质疏松症高危情况的自我检测,任何一项回答为“是”者,则为高危人群,应当到骨质疏松专科门诊就诊:
1.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2.您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激素类药品吗?
3.您的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三厘米?
4.您经常过度饮酒吗?(每天饮酒2次,或一周中只有1-2天不饮酒)
5.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
6.您经常腹泻吗?(由于腹腔疾病或者肠炎而引起)
7.父母有没有轻微碰撞或跌倒就会发生髋部骨折的情况?
8.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您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
10.男士回答:您是否患有阳痿或者缺乏性欲这些症状?
提示:高龄、低体重女性尤其需要注意骨质疏松,医生常用“瘦小老太太”来形容这类高危人群。
此外,缺乏运动、缺乏光照对年轻人来讲同样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八)骨质疏松症的误区。
1.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
实验证明同样一碗牛奶中的钙含量,远远高于一碗骨头汤。
对老人而言,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经常食用还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少食油腻,坚持喝牛奶,不宜过多食入蛋白质和咖啡因。
2.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于补钙。
简单来讲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的异常(人体内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以及骨吸收的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造成的。
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
患者应当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3.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的现象,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症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利”,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饮食中钙的摄入少,体瘦,又不拒绝不良嗜好,这样达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就会使骨质疏松症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
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要及早开始,使年轻时期获得理想的骨峰值。
4.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
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当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5.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
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
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
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当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您的骨密度变化。
6.骨质疏松症是小病,治疗无须小题大做。
骨质疏松症平时不只是腰酸腿痛而已,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老年患者的髋部骨折,导致长期卧床,死亡率甚高。
7.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需看专科医生。
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当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8.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静不宜动。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
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
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
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9.骨折手术后,骨骼就正常了。
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
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变。
因此,我们不但要积极治疗骨折,还需要客观评价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防止再次发生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