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王武涛(陕理工生工院(系)生物工程专业072班,陕西汉中 723001) 【摘要】文章介绍近年来国内外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为缓控释制剂提供参考。
近年来缓控释制剂的发展有常用辅料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进展、三种缓释控释剂的释药特性、缓控释制剂技术研究进展等。
缓释控释制剂发展迅速,其研究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缓控释制剂;释药特性;研究进展缓释、控释制剂是以药物的疗效仅与体内药物浓度有关而与给药时间无关这一概念为基础发展的第三代剂型。
缓(控)释制剂能够降低血药浓度波动,减少给药次数,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而且使用方便,同时相对于其他制剂,因其研究开发周期短、资金投入少、经济风险小、技术含量高、利润丰厚而为制药工业界所看重,是国内外医药工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传统的药理学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哮喘、胃酸分泌、关节炎、偏头疼等都有昼夜节律性,例如哮喘、心肌梗死等多在凌晨发作,传统的制剂不能在最危险的时刻有效防治这些疾病的发生,而缓控释制剂则可以克服传统制剂的某些缺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辅料、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及药物载体的修饰等,更为药剂工作者在缓控释制剂领域的探索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目前其理论与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所研究的药物品种和制剂类型都不断增加和扩大,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现将该制剂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常用辅料在缓控释制剂中的研究进展1(多糖水凝胶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水凝胶(hydrogel)是一些高聚物或共聚物吸收大量水分子后形成的溶胀交联状态的半固体,其具有三维网状结构。
水凝胶与其他高分子聚合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显著的溶胀性能,这主要是由于水凝胶中存在大量的亲水基团,如一OH、一CONH2、一COOH、一SO3H等,因此能够吸收并保持大量水分。
不仅重量增加而且体积增大。
水凝胶对低分子溶质具有良好的透过性,自身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且容易合成。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及给药系统研究的深入,缓释、控释药物制剂日益增多。
该制剂具有的给药次数少、峰谷血药浓度波动小、胃肠道刺激轻、疗效长、安全等特点使其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因此近年来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广大药学工作者结合临床研究了多种缓释、控释制剂。
笔者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作用特点缓释、控释药物制剂是一种长效制剂,是通过药剂学设计来获得减慢药物释放速率的药理屏障,药物依靠自由扩散、基本骨架的生物降解或溶蚀以及渗透压的作用突破屏障缓慢释药,使药物在体内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控制在8~24h[1]。
1.1 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的顺从性[2]:使用缓释、控释型口服药或注射药,则每天或几天甚至上月仅需服药1~2次,可防止漏服或忘记服药。
1.2 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保持平稳而有效的血药浓度: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缓释、控释药物制剂能在吸收位点提供恒定的药物浓度,吸收后血药浓度维持在允许的治疗范围内。
1.3 释放缓慢,减少人体对药物的对抗作用,增强药物的有效性:药物在口服之后缓释出有效成分,吸收也较恒定,使血药浓度保持在一定的水平[3],临床有效药力能维持较长时间。
1.4 降低药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普通制剂由于口服后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溶出,可对胃肠产生较大的刺激作用,若制成缓释、控释药物制剂,即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2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技术类型缓释、控释制剂技术有3种释药类型:定速、定位、定时释药[3]。
2.1 定速释放技术:是指制剂以一定速率在体内释放药物,基本符合零级释放动力学规律,口服后在一定时间内能使药物释放和吸收速率与体内代谢速率相关。
定速释放可减少血药浓度波动情况,增加患者服药的顺从性。
可借助于改变片剂的几何形状来控制药物的释放,如迭层扩散骨架片、双凹形带孔包衣片、环形骨架片等。
药物制剂的缓控释技术研究

药物制剂的缓控释技术研究缓控释技术在药物制剂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调控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率和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药物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药物制剂的缓控释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缓控释技术的概述缓控释技术是指通过改变药物制剂的结构和/或使用特定的载体材料,实现对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率和时间的调控。
这种技术可以使药物在给药后快速释放,或者缓慢释放,甚至持续释放,以满足临床上的不同治疗需求。
二、缓控释技术的研究方法1. 多层包裹系统多层包裹系统是一种常用的缓控释技术,它通过将药物包裹在多个层次的载体中,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
常用的载体材料包括聚乙烯醇、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等。
这种方法具有制备简单、释放稳定的特点,适用于延长药物释放时间的需求。
2.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在缓控释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将药物制剂的颗粒尺寸控制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可以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
纳米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还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常见的纳米技术包括纳米颗粒、纳米胶囊等。
3. 水凝胶技术水凝胶技术是一种利用水凝胶材料制备缓控释制剂的方法。
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温度敏感性和可逆性,可以根据体内环境的变化,调控药物的释放速度。
这种技术适用于需要根据疾病的程度或不同的治疗阶段来调整药物释放速率的情况。
三、缓控释技术的应用前景缓控释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及长期使用药物的情况,如抗癌药物。
通过调控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时间,能够减少药物的频繁给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此外,缓控释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药物的控制性释放和定向释放。
通过合理设计药物制剂的结构和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能够使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更加精确和高效,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四、缓控释技术的挑战和发展方向尽管缓控释技术在药物制剂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和制备方法,以保证制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自己写的

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自己写的【摘要】近年来,随着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及给药系统研究的深入,缓释、控释药物制剂日益增多。
该制剂具有的给药次数少、峰谷血药浓度波动小、胃肠道刺激轻、疗效长、安全等特点使其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因此近年来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广大药学工作者结合临床研究了多种缓释、控释制剂。
笔者根据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的文献报道从高分子材料、制剂,其他制剂技术对它的影响这几个方面对这一技术作一综述。
一缓、控释制剂的定义及优点缓释制剂是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
控释制剂是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地释放药物[1]崔福德.。
药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相比,这两种制剂给药频率至少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能增加或显著增加患者的依从性[2]张红.袁月玲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学创新2012 5 9(14):151-152,其中控释制剂比缓释制剂的血药浓度更加平稳。
缓控释制剂有以下优点[3]黄海燕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6 22(2) :57-59 (1)对半衰期短的或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可减少服药次数,提高)病人服药的顺应性,使用方便。
特别适用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心绞痛、高血压、哮喘等。
(2)使血药浓度平稳,减缓“峰谷”现象,从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特别对于治疗指数较窄的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后,可避免频繁用药引起中毒危险,如茶碱。
(3)缓慢释放,增强药物的有效性。
药物在口服后释放出有效成分的速度缓慢,吸收速度也较恒定,药物作用时间维持较长。
(4)增强药物化学稳定性。
某些药物的常规制剂在贮存期间容易变质失效或口服后经胃酸作用而破坏,制成缓控释制荆后,可按要求定时、定位释放,提高稳定性。
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缓控释制剂一直成为医药界的研究热点,并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
本文就缓控释制剂的概念、优点、剂型分类及常见的制备技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缓控释制剂剂型分类制备技术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国外就已经开始了对缓控释制剂的开发研究,至今已经有50年的历史。
近些年,随着药物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缓控释制剂理论和制备技术趋于完善和成熟,同时人们对药品疗效越来越重视,要求也随之提高,缓控释制剂以其独特的优势,目前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1]。
本文对近几年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1. 缓控释制剂的概念缓控释制剂可分缓释制剂和控制制剂,缓释制剂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较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依从性的制剂;控释制剂是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少一半或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且能显著增加患者依从性的制剂[2]。
2. 缓控释制剂的优点相比于普通制剂,缓控释制剂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如下:①降低给药频率。
一般对于半衰期较短的药物,患者需要频繁服药才能达到或维持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而缓控释制剂通常比普通制剂载药量大,可减少服药次数,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服药顺从性。
②平稳释药。
普通制剂在一天内需要多次给药,导致患者的血药浓度会产生较明显的峰谷波动现象,而缓控释制剂因释药缓慢平稳,可有效减少或避免血药浓度峰谷现象。
③提高疗效。
相对普通制剂,缓控释制剂释药缓慢且能长时间维持在有效治疗浓度,在吸收部位也可较长时间停留,因此能使药物较为完全地被吸收,显著提高药物疗效[3]。
④降低毒副作用。
普通制剂峰谷现象明显,当血药浓度处于波峰时,易产生不良反应,尤其对于治疗床较窄的药物,甚至出现中毒情况。
而缓控释制剂血药浓度波动小,可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提高用药安全性[4]。
缓控释技术的研究进展

缓控释技术的研究进展前言随着药物研发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药物需要通过缓控释技术进行管理和控制。
缓控释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缓控释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技术原理、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
缓控释技术原理缓控释技术是为了满足药物的各种需求而产生的技术。
通俗一点的讲就是把药物过早发放出来不现实,需要让药物在体内慢慢释放,尽可能的让药物作用的时间和持久度达到最佳状态。
其原理就是通过药物与载体的共存,来实现长效的释放效果。
药物在载体的帮助下,可以实现延长药物活性材料的作用时间,延长药效,减少服用次数以及更低的副作用。
缓控释技术包含的载体种类很多,药物主要是包含在载体种类中,源源不断的释放药物。
药物和载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压实的,载体能够影响药物的物性、热性和结构。
因此,药物的持久时间、速率等都和载体的制备和性能有关。
缓控释技术的应用场景缓控释技术的应用场景很多,下面列举几个例子:肿瘤治疗肿瘤化学治疗主要利用细胞毒性药物杀死癌细胞。
但是顺带的是,药物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
缓控释技术就能够实现药物向癌细胞有选择的释放。
让药物对癌细胞的毒性达到最大,而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达到最小。
糖尿病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需要每天定时注射胰岛素。
缓控释技术可以将胰岛素包装在缓控释剂中,缓缓释放到身体中,达到最佳作用的时间。
这样可以减少注射的次数,减轻病人的负担。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可以通过缓控释技术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效果。
控制食欲缓控释技术还可以用于控制食欲。
将卡路里多的食物包装在缓控释剂中,让它们缓缓释放进入身体,可以有效控制饥饿感,达到减肥的效果。
缓控释技术的发展趋势缓控释技术的研究发展已经走过几个阶段,目前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方向:生物可降解材料发展由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缓控释剂,具有生物适应性和低毒性,能够更好的对人体进行长期治疗,达到更好的持续效果。
缓控释制剂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缓控释制剂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摘要]技术的不断进展,缓控释制剂作为一种新的制剂技术应运而生。
本篇就现存的缓控释给药系统做了综合的概述和评价,总结了近年有关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其发展与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 关键词]缓释,控释,给药系统缓释制剂(sustained-release system)亦称长效制剂或延效制剂,是指通过适宜的方法延缓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吸收、代谢以及排泄的过程,从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或者减轻其毒副作用的给药系统,动力学为一级释放。
控释制剂(controlled-release system)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率使其符合药物动力学需要,保持较长时间体内药物治疗浓度的恒定,免除峰谷现象,药物以受控形式恒速(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率)释放或者被控制在作用器官等特定吸收部位释放,动力学为零级或接近零级释药【1】。
1 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1. 1 微囊(球)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水溶性药物扑热息痛的控释聚合物微囊,得到微囊的可压性远远相应的扑热息痛物理混合物。
虽然粉末不能减慢药物的释放,微囊压片却可在聚合物含量很少时显示出良好的控释性,并且刺激性低。
1. 2 口服缓释生物黏附片生物黏附片在水介质中表面呈胶凝的屏障可减慢药物释放速率,制剂材料起到黏附和缓释两个作用。
口服缓释生物粘附片,因为不需要经过吸收,没有肝肠循环因此能最大限度的进入血液系统以快速地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而且,可以改善病人粘附药物输送系统(频率)提供一个有希望的办法控制和具体地点传递到胃肠道的附加设备的粘液和粘膜经呼吸道生物粘附的过程中,这些粘附系统也被称为亲密之间的联系的剂型和吸收黏膜,导致较高的药物通量通过吸收组织提高生物利用度【2】。
1. 3胃内滞留型漂浮缓释片曲莉,王智民等【3】等据流体动力学平衡控制系统( The Hydronamically Balanced controlleddrug delivery System ,HBS) 原理设计制备,是一种不崩解的亲水性凝胶骨架制剂,口服后与胃液接触时,亲水凝胶便开始产生水化作用,膨胀使其密度小于1而漂浮于胃液上,同时制剂表面形成一层水不透性胶体屏障膜,该胶体界面层控制了制剂内的药物与溶剂的扩散速率,从而延长药物在胃内滞留时间及控制了药物的释放速度,直至负载药物释放完全。
浅析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doc

浅析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摘要】缓释、控释药物可依照使用目的的差别分成口服、腔道粘膜、透皮吸收、植入等类别。
因为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给药次数并不频繁、对胃肠刺激较小、治疗时间较长、峰谷时期血药浓度波动不大、使用安全,所以也促进了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令其获得了良好的进展。
【关键词】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引言:由于缓释、控释药物制剂具备了研发周期较短、资金投入较低的特征,并且制作的经济风险较低,单位药物含有的技术含量较高,商家获取的利润较为丰厚,使其与传统制剂相比更具有市场优势,所以被制药行业所重视。
一、缓控释制剂的定义与特点缓释制剂指的是在相应的释放介质中,通过标准缓慢、非恒速的方式释放药物。
控释制剂指的是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依照需求渐渐恒速或靠近恒速释放药物。
与其对应的普通制剂对比,这两类制剂给药次数至少降低一半或相对降低,可以提高或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其中控释制剂远比缓释制剂血药浓度更为稳定。
缓控释制剂为需要临床治疗所需而引发的[1]。
透过临床实践可以发现,有些慢性病患在通过普通制剂进行治疗时依从性较差,而缓控释制剂逐渐释放药物具有以下特征:1、可以稳定药物浓度,以免峰谷现象的发生,对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十分有利。
尤其对治疗窗窄的药物,能够确保其安全性与有效性;2、令血药浓度在长期内保持良好的治疗浓度,对半衰期短的药物,可以减少给药次数,以免夜间还需给药,使用更为方便;3、最大程度降低毒副作用。
二、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类别1、定速释放技术此种药物运用后在相对时间中可令药物释放与呼吸速度相持衡,并与自身的代谢有关。
此类制剂依照零级释放动力学定律,通过相应的速率在体内释放药物。
定速释放技术能够降低血浓度波动,确保药效能长时间有效,提高病患的顺从性。
能够透过转变药剂的几何形状来转变药物的释放状况,比如环形骨架片、双凹型带孔包衣片、迭层扩散骨架片等。
2、定位释放技术为了提高局部治疗效果,可对病患采用定位释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手段调节和控制凝胶内药物的扩散和释放速率,研 制出了控释、脉冲释放、触发式释放等新型给药系统,从 而实现了对一些化学药物及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定位 释放。李欣等对瓜尔豆胶、以葡聚糖、果胶、壳聚糖、藻 酸盐等多糖为载体的药物缓控释系统进行了介绍,以 多糖类水凝胶为辅料的药物制剂,经口服给药后具有缓 控释作用,尤其在结肠定位给药方面,多糖类水凝胶更 显示出较好的缓控释特性。
三、缓控释制剂技术研究进展 1.半固体骨架制剂技术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 半固体骨架制剂技术目前在药剂学领域主要应用 于制备缓控释制剂及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是将具有 流动性的半固体状态药物及其载体装入硬胶囊的一种 新技术,国内称之为半固体骨架( semi2solid matrix ,SSM) 制剂技术。这种剂型与传统的固体制剂相比有许多优 点:处方制剂具灵活性,药物及辅料可以是液态,也可以 是半固体状态;处方简单,不需要润滑剂、助流剂、黏合 剂、崩解剂等辅料;工艺简单,只需要将药物和辅料混合 后直接灌装即可,是生产缓控释制剂最简单的方法。另 外,此种剂型能够保证小批量生产与最后的大规模生产 所得的产品在性质上的一致性。目前使用最多的制备 缓控释制剂的方法是调整剂型中的剂量,但是这种方法 只能用于以溶解或溶蚀为控释机制的颗粒、微丸或者 片剂的骨架体系。另外一个较常用的控释药物方法就 是采用聚合物包衣技术,即采用流化床或者其他的常规 包衣器械将具有 pH 依赖性或非 pH 依赖性的聚合物 对不同的剂型进行包衣。现在市场上的缓控释剂型大 多是采用上述技术所制备,可是对于那些低熔点或者在 室温下处于亚稳态的药物,则唯一能够应用的固体剂型 就是软胶囊,但软胶囊的制备工艺相当复杂。如果应用 SSM 技术,药物可以液态、半固态或者糊状形式装入硬 胶囊中,则较适合这些低熔点的物质或低剂量的高效药 物以及对氧气和湿度敏感的物质, 并且还可以提高药 物的生物利用度。欲使 SSM 技术更加完善,我们应找到 更合适的高熔点脂肪酸酯。现在发现了一种新型的以 植物油为基质的具有触变性质的载体, 其组成是 84%~ 95%的植物油、1%~9%的黏度调节剂及 1 %~15 %的表 面活性剂。这种载体在搅拌情况下呈流动态,当搅拌停 止后,则由流动态变成半固体状态,这样即使大剂量的 药物也能与基质形成均一稳定的分散体,所得剂型均匀 性好,且稳定,药物不易从明胶胶囊中泄漏出来。 2.固体分散技术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 固体分散体 ( so lid dispersion, SD) 系指药物以微 粒、微晶或分子状态等形式均匀分散在固态载体物质 中的体系, 由 Sek iguch i 等于 1961 年首次提出。由于 SD 能够增加一些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释放速度、提 高口服生物利用度, 已受到各国学者普遍关注。近年来 SD 技术应用于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日益增多用 SD 技术 制备缓控释制剂, 按制备工艺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直 接制成缓控释型 SD 后制成缓控释制剂; 另一类则是制 成速释型 SD 后用缓控释材料制成缓控释制剂。近年来 用 SD 技术制备的缓控释剂型有混悬剂、缓控释颗粒压 制片剂、制成多层骨架片剂、胃内漂浮剂、胶囊剂、长效
2.果胶及果胶钙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 果胶是由甲酯化半乳糖醛酸聚合物组成的酸性多 糖,分子量约在 1030 万之间,以分子中半乳糖醛酸的比 例所表征果胶的酯化度或甲氧基含量的高低可将其分 为高甲氧基果胶或低甲氧基果胶。随着甲氧基含量的 增大,果胶的溶解度随之减小。果胶的钙化衍生物果胶 钙是由果胶中游离羧基与钙离子反应而生成,果胶中的 甲氧基含量越低,游离羧基越多,越容易与钙离子反应 生成果胶钙,随着钙化度的提高,果胶钙的溶解度随之 降低。当果胶中的甲氧基含量或果胶钙的钙化度足够 高时,均不溶于水、酸碱及其他溶剂,只能被结肠内的果 胶酶所降解,产生一系列可溶性寡聚糖。利用果胶和果 胶钙的这些特性,近年来一些研究通过适当控制果胶中 甲氧基的含量和果胶钙的钙化度从而控制果胶和果胶 钙的溶解度, 将其用于缓、控释制剂, 收到良好效果。 Radai 等将胰岛素与果胶钙、蛋白酶抑制剂及其他辅料 相混合,干燥,压成直径为 12 mm 的果胶钙单层片, 能延 缓胰岛素的释放,起到缓释作用。 3.聚维酮在缓释控释制剂中的应用 PVP 在药剂上应用广泛,常作黏合剂、崩解剂、增 稠剂、助悬剂、分散剂、助溶剂、络合剂、前体药物制剂 载体剂、成膜剂、包衣材料、控释缓释制剂的基质等等。 PVP 为白色或乳白色,无臭或几乎无臭、易流动的无定 形粉末,有吸湿性,性质稳定,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丙二 醇、氯仿等,不溶于乙醚和丙酮。5 %溶液的 pH 值为 3. 0~7. 0 , 熔点高,为 265°C。米莉莉等报道以 PVP 为载 体,用溶剂法将非诺贝特制成固体分散物,又以海藻酸
第 2010
年
·期6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 总第 107 期
Jun2010
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李丽
(河南医药高级技工学校,河南 开封 475003)
[摘要]文章介绍近年来国内外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为缓控释制剂提供参考。查阅了近 10 年来
一、常用辅料在缓控释制剂中的研究进展 1.多糖水凝胶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 水凝胶(hydrogel) 是一些高聚物或共聚物吸收大量 水分子后形成的溶胀交联状态的半固体,其具有三维网 状结构。水凝胶与其他高分子聚合物的不同之处在于 其显著的溶胀性能,这主要是由于水凝胶中存在大量的 亲水基团,如 - OH、- CONH2 、- COOH、- SO3H 等,因此 能够吸收并保持大量水分, 不仅重量增加而且体积增 大。水凝胶对低分子溶质具有良好的透过性,自身具有 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且容易合成。使用化 学修饰的方法改变水凝胶的结构,可以调控水凝胶的溶 胀度。另外,当外界条件(pH、离子强度、温度等) 改变时, 经过化学修饰的水凝胶可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 性质使得水凝胶在药剂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Wichterle 首次将水凝胶应用于口服药物释放系统, 开创了水凝胶药用研究的新局面。近年来,水凝胶的研 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以其作为载体,采用一些
国内外期刊中与药物缓释、控释制剂有关的文献并进行综述。近年来缓控释制剂的发展有常用
辅料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进展、新型药用辅料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进展、缓控释制剂技术
研究进展等。缓释控释制剂发展迅速,其研究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缓控释制剂; 新型药用辅料;制剂技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4.卡波普在口服缓释制剂中的应用 卡波普作为骨架材料在缓释制剂中的应用研究,在 国外起步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卡波普应用日益广泛。卡波普(carbopol ) 是由丙烯酸交 联聚合物与聚烷基蔗糖或聚烷基季戊四醇的共聚物。 目前,卡波普作为缓释材料已应用于多种药物的缓控释 制剂,已有产品上市。已有报道的药物:抗坏血酸(ascorbicacid) 、异烟肼(isoniazid) 、阿司匹林(Aspirin) 、碳酸锂 等卡波普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分子亲水性材料,其良好的 缓释性能及其特殊的 pH 依赖型释药性质,具有广阔的 应用前景,国内也有多家研究单位着手这方面的研究与 应用。 5.乙基纤维素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 乙基纤维素( EC) 是纤维素链中的部分羟基被乙氧 基取代的纤维素衍生物,是应用最广泛的水不溶性纤维 素衍生物之一。近年来,乙基纤维素在药物制剂中的应 用越来越广泛,在骨架型缓释片、微丸、微囊、固体分散 体及包衣制剂方面都可用乙基纤维素来制备缓释剂型。 Najib 等用此法制备了磺胺嘧啶的 EC 固体分散物,体 外溶出试验表明,这种固体分散物中药物按零级动力学 释放。Zhang 等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了物反胺苯环醇 树脂缓释微囊。 二、新型药用辅料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 药物的缓、控释剂型能否成功, 与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辅料的选择很关键。辅料的成分、组成与结构对药 物的释放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 国内外药学界不 断设计与合成新的药用辅料来满足现代药剂学发展的 需要。 1.聚酯类 聚酯类是一类无毒、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血液 相容性的生物降解材料, 其中应用最广的有聚乳酸 (PLA )、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 GA )、聚羟基乙酸(PL G)、聚羟基丁酸酯(PHB) 等。赵瑞玲等采用乳化 2 溶剂 挥发法制备了阿霉素聚乳酸微球, 具有很好的控释能 力。近年来, 由微生物合成的可降解聚酯类材料如 PHB 及其共聚物聚羟基丁酸酯 2 羟基戊酸酯(PHBV) 引起药学界广泛兴趣。陈建海等以 PHBV 和 D, L 2 PLA 为药物载体制备了缓释地西泮 2PHBVPLA 微球, 释药曲线的突释效应减少, 释放曲线接近于零级,具有 良好的缓释效果。 2.聚酸酐 聚酸酐是由二元酸与乙酸酐反应生成的混合酸酐 聚合物在高真空熔融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脱去乙酸 酐而得到的产物。聚酸酐的降解表现为独特的表面溶 蚀特性, 这是生物可降解材料使药物以相对持续恒定 速度释放的重要条件。周志彬等以聚(二聚酸—癸二酸) 共聚物[ P(DA - SA ) ]为材料制备庆大霉素 2 聚酸酐缓 释药棒,体外释药结果表明,该药无突释效应, 具有明显 的缓释作用, 基本满足长效局部植入制剂应用于骨髓
·181·
滴丸剂等。Chen 等用 Eudragit RL 作载体, 乙醇溶剂蒸 发法制备了米索前列醇缓释颗粒型 SDP。Dangp rasirt 等以 EC 和壳多糖(chitosan) 为混合载体, 用冷冻干燥法 制得双氯芬酸钠 SDP。用该 SDP、乳糖和淀粉甘醇酸钠 制备了缓释胶囊剂。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 该胶囊剂释 药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钠为辅料,制成水溶性凝胶骨架片,体外溶出试验,结果 表明, 非诺贝特级释片释 放 机 制 符 合 一 级 动 力 学 模 型 , 有良好缓释 效果。 朱 金 屏等报道以 PVP 与 PVA 为辅料制成的核黄素胃漂浮缓释片能在体外缓慢释放 药物, 人尿排药量试验表明该片的生物利用度是普通片剂 的 1.58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