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之全等三角形存在性
专题08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的五种考法(解析版)-2024年常考压轴题攻略(8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专题08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的五种考法类型一、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1)求直线CB的解析式;(2)点E在x轴上,【答案】(1)12y x =+(2)(4,0)、(16,0)-、当10BE AB ==时,1E 点的坐标为(4,0),2E 点的坐标为当AB AE =时,点B 与点E 是关于y 轴对称,E 当EA EB =时,设点E 坐标为(,0)x ,则2228(6)x x +=+,解得:73x =4E 点的坐标为7(,0)3,(1)当点P 在线段BO 上时,①求证:AOP BOQ ≌△△;②若点P 为BO 的中点,求△(2)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位置,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当点P 在线段OB 上时,若OC OQ =,由于OP OQ =,则有在OCP △中,OPC AOP ∠=∠+OC OP ∴>,即OC OQ =不可能;若CQ OQ =,由于OP OQ =,则有过点C 作CH x ⊥轴于点H ,显然即CQ OQ =不可能,∴当COQ 是等腰三角形时,只有当点P在BO的延长线上时,同理可得:(0,424)P--,综上所述:(0,424)P-或P【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图形是解题的关键.【变式训练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分别交于点B、A,点P为y(1)求点A、B的坐标;(2)当点P在y轴负半轴上,且ABP的面积为6时,求点(3)是否存在点P使得AB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设()()0,0P n n <,则2PA =-所以()22224PA n n n =-=-+所以224416n n n -+=+解得3n =-,所以此时点P 的坐标为(0,3-综上所述,存在点P 使得ABP 例.如图,直线24y 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点C 是OB 的中点.(1)求点C 的坐标:(2)在x 轴上找一点D ,使得ACD ABC S S = ,求点D 的坐标;(3)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ABP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0,2C (2)点D 的坐标为()4,0-或()0,0(3)存在,满足条件的P 点的坐标为()0,0或()8,0(1)填空:b =,m =,k =;(2)如图2,点D 为线段BC 上一动点,将ACD 沿直线AD 翻折得到AED △,线段AE 交轴于点F .①求线段AE 的长度;②当点E 落在y 轴上时,求点E 的坐标;③若DEF 为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D 的坐标.【答案】(1)8,2-,12-(2)①45;②点E 的坐标为()0,4219-;③点D 的坐标为()20,或()254,0-【分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2)①过点A 作AH y ⊥轴于点H ,作AG x ⊥轴于点G ,根据勾股定理得到()222262480AE AC ==++=,于是得到结论;②利用勾股定理求出219HE =,可得2194OE =-,即可得答案;③分两种情况讨论,当90EDF ∠=︒时,求出135ADC ∠=︒,得45ADO ∠=︒,得DG AD ==得点D 坐标;当90DFE ∠=︒时,设DF x =,则8DE DC x ==-,由勾股定理得:()()2228454x x -=+-,求出DF ,得点D 坐标.【详解】(1)解:把()40B -,代入2y x b =+,∵()024b =⨯-+,∴8b =,∴直线AB :28y x =+,把()4A m ,代入28y x =+,∴2m =-,∵ACD 翻折得到AED△∴()222262480AE AC ==++=,∴45AE =②当E 点落在y 轴上时,在Rt AHE △中,∵222AE AH HE -=∴222802HE AE AH =-=-=∴2194OE HE OH =-=-,∴点E 的坐标为()04219-,;③如下图,当90EDF ∠=︒时,由翻折得ADC ∠∴1359045ADO ∠︒︒=-=︒,∵4AG =,∴4DG AG ==,∴422OD DG OG =-=-=,∴点D 的坐标为()20,;如下图,当90DFE ∠=︒时,80AE AC ==设DF x =,则8DE DC x ==-,在Rt DEF △中,由勾股定理得:(解得:252x =-,∴254OD DF OF =-=-,∴点D 的坐标为()254,0-,综上,点D 的坐标为()20,或(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综合题,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翻折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1)如图1,求出AOP 的面积;(2)如图2,已知点C 是直线85y x =上一点,若APC △是以AP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C 的坐标.【答案】(1)AOP 的面积为40(2)点C 的坐标为()1016,或162,⎛⎫⎪∵直线l x ∥轴,点B ∴8PH OB ==,∴12AOP S OA PH == 故答案为:40;(2)设点(),8P n (n ≠过点P 作直线FE ,交AP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90APE FPC ∴∠+∠=︒,APE FCP ∴∠=∠,90PEA CFP ∠=∠=︒ ,(AAS)PEA CFP ∴ ≌,同理可得:(AAS)AMP ANC ≌AM AM ∴=且MP NC =,8|10|m ∴=-或8105n m -=解得:2565m n =⎧⎪⎨=⎪⎩或181945m n =⎧⎪⎨=⎪⎩(1)求直线l 的解析式;(2)求证: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将直线l 沿y 轴负方向平移,当平移恰当的距离时,直线与在直线CD 上存在点P ,使得A △的坐标.【答案】(1)142y x =-+∴90DPE A PB ''∠=∠=︒,∴A PD B PE ''∠=∠,∵90A FP CEB ''∠=∠=︒,∴A FP CEB '' ≌,∴4,PE PF A F B E ''===,此时点P 的坐标为()44--,;如图,若以点P 为直角顶点时,过点同理此时点P 的坐标为()44-,;如图,若以点B '为直角顶点时,过点P 作同理A OB B GP ''' ≌,∴44OB PG OF t '====+,B '∴8t =-或0(舍去),∴8B G OA ''==,∴12OG =,∴此时点P 的坐标为()412--,;如图,若以点B '为直角顶点时,过点B '作B M CD '⊥轴于点M ,则4B M OF '==,OB MF '=,同理PB M A B O ''' ≌,∴44B M B O t ''===+,82PM OA t '==+,∴0=t (舍去);如图,若以点A '为直角顶点时,同理A PF B A O ''' ≌,∴,PF A O B O A F '''==,∴4482t t --=---,解得:8t =-,∴8PF =,此时点P 的坐标为()48-,;如图,若以点A '为直角顶点时,同理A PF B A O ''' ≌,∴,PF A O B O A F '''==,∴4824t t --=++,解得:163t =-,∴83PF =,∴此时点P 的坐标为84⎛⎫--,;(1)①A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②求直线AB 的表达式;(2)点P 是直线y =(3)当AB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答案】(1)①(0,3【分析】(1)把x(3)解:如图1,当点P 为顶点时,过点P 作PE x ⊥轴,过点A 作AF 垂直于PE 的延长线于点F ,∵AB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P PB ∴=,APB ∠=90︒,=90FAP APF +∠︒ ,=90APF BPE ∠+∠︒,=FAP BPE ∴∠∠,在AFP 和PEB △中,F E FAP EPB AP PB ∠=∠⎧⎪∠=∠⎨⎪=⎩,()AFP PEB AAS ∴≅ ,AF PE ∴=,BE PF =,===90O F E ∠∠∠︒ ,∴四边形AOEF 是矩形,==AF PE OB BE ∴+,===AO FE FP PE BE PE ++,==2AO BE OB BE BE OB +++,()0,3A 、()1,0B ,=3AO ∴,1OB =,21=3BE ∴+,=1BE ∴,==31=2PE AO BE --,==11=2OE OB BE ∴++,∴点P 的坐标为()2,2;如图2,当点B 为顶点时,过点P 作PG x ⊥轴,AB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BP ∴=,=90ABO OAB ∠+∠︒ ,=90ABO PBG ∠+∠︒,=OAB PBG ∴∠∠,在AOB 和BGP 中,O PGB OAB PBG AB BP ∠=∠⎧⎪∠=∠⎨⎪=⎩,()AOB BGP AAS ∴≅ ,=PG OB ∴,BG AO =,()0,3A 、()1,0B ,=3AO ∴,1OB =,==13=4OG OB BE ∴++,=1PG ,∴点P 的坐标为()4,1;如图3,当点A 为顶点时,过点P 作PM y ⊥轴,P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A AB ∴=,=90PAB ∠︒,90MAP OAB ∠+∠=︒ ,90MAP MPA ∠+∠=︒,=MPA OAB ∴∠∠,在PMA △和AOB 中,M O MPA OAB AP AB ∠=∠⎧⎪∠=∠⎨⎪=⎩()PMA AOB AAS ∴≅ ,=MP AO ∴,=MA OB ,()0,3A 、()1,0B ,=3AO ∴,1OB =,3MP ∴=,==13=4OM MA AO ++,∴点P 的坐标为()3,4,故答案为:()2,2;()4,1;()3,4.【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判定,熟练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类型四、全等问题(1)点A坐标为________,点B坐标为(2)当BOP△的面积是4时,求点(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否则请说明理由.【答案】(1)(3,0),(0,4),12 5(2)4(2,)20(2,)125OM OQ ==,12(0,)5Q 或12(0,)5-,6(5P ,12)5或24(5,12)5-;②如图3,图4,当OMP PQO ≌△△时,125PQ OM ∴==,12(5P ∴-,36)5或12(5,4)5;综上所述:P 点坐标为(65,12)5或24(5,12)5-或12(5-,36)5或12(5,4)5.【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判定及性质,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变式训练1】如图,一次函数364y x =+的图象与于点C ,点P 在直线AB 上运动,点Q 在(1)求点A ,B 的坐标;(2)求OC 的长;(3)若以O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答案】(1)()8,0A -,(B (3)Q 的坐标为120,5⎛⎫ ⎪⎝⎭或0,⎛ ⎝则OC PQ=,∴245PQ =,∴245m=-,∴33241266 4455m⎛⎫+=⨯-+=⎪⎝⎭,∵PQ OC=,∴245 PQ=.∴245=m,∴33244866 4455m+=⨯+=,∴48 0,5Q⎛⎫ ⎪⎝⎭;则245 OQ OC==,∴240,5Q⎛⎫ ⎪⎝⎭;综上所述,Q的坐标为12 0,5⎛⎫ ⎪⎝⎭或(1)求点B 的坐标及直线BC 的函数表达式;(2)在坐标系平面内,存在点D ,使以点A ,B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全等,画出ABD ,并求出点D 的坐标.【答案】(1)点B 的坐标为(0,3),33y x =-+;(2)图见解析,点D 的坐标为(4-,3)或(3-,4)或(0,1)-.【分析】(1)将点点(3A -,0)代入解析式得出3b =,继而得出点B 的坐标为(0,3),根据:3:1OB OC =得出1OC =,即点C 的坐标为(1,0),然后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即可求解;(2)分在x 轴上方:BAD ABC ≌和(ABD ABC ≌如图1)和点D 在y 轴上(如图②)两种情况,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1)解:∵直线AB :y x b =+过点(3A -,0),03b ∴=-+,3b ∴=.当0x =时,3y x b b =+==,∴点B 的坐标为(0,3),即3OB =.OB :3OC =:1,1OC ∴=.点C 在x 轴正半轴,∴点C 的坐标为(1,0).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0y kx c k =+≠,将(0B ,3)、(1C ,0)代入y kx c =+,得:30c k c =⎧⎨+=⎩,解得:33k c =-⎧⎨=⎩,∴直线BC 的函数表达式为33y x =-+.(2)分在x 轴上方:BAD ABC ≌和(ABD ABC ≌如图1)和点D 在y 轴上(如图②)两种情况考虑:如图①:①当BAD ABC ≌时,3OA OB == ,45BAC ∴∠=︒.BAD ABC ≌,45ABD BAC ∴∠=∠=︒,4BD AC ==,BD ∴∥AC ,∴点D 的坐标为(4-,3);②当ABD ABC ≌时,45BAD BAC ∠=∠=︒,4AD AC ==,90DAC ∴∠=︒,∴点D 的坐标为(3-,4).如图②当ABD BCA ≌时,4BD AC ==,1OD ∴=,∴点D 的坐标为(0,1)-.综上所述,点D 的坐标为(4-,3)或(3-,4)或(0,1)-.【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坐标与图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变式训练3】如图①,已知直线24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C ,以OA OC ,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长方形OABC .类型五、角度之间关系过点P 作EF y ⊥轴于点E ,过点H 作∴45POG ∠=︒,∵()3,1P ,∴1,3EP OE ==∵OA OB =,45AOB ∠=︒∴AO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APO EOP ∠+∠=︒,PQO APO∠=∠∴45PQO EOP ∠+∠=︒又∵9045EOP GOQ POG ∠+∠=︒-∠=∴GOQ GQO∠=∠∴GQ GO =,即点G 在OG 的垂直平分线上,∵90OEP PFH OPH ∠=∠=∠=︒,∴90OPE FPH PHF ∠=︒-∠=∠,(1)求直线AB的关系式;(2)连接PD,当线段PD AB⊥时,直线AD上有一点动M∴1284,2525S ⎛⎫-- ⎪⎝⎭,∵45,DKR DAO KT RK ∠=∠=︒⊥∴45DKR DKT ∠=︒=∠,∴KT KP =,∴P ,T 关于直线AD 对称,连接TS 交AD 于M ,交x 轴于N 4y x =-+12x =-得y =∵3,4OB OA ==,∴34PH PH AH HW==,设3PH t =,则4AH HW t ==∴5PW t OW ==,∵4OW HW AH OA ++==,∵12POA BAO ∠=∠,∴2POA APO POA ∠+∠=∠∴APO POA ∠=∠,∴4AO AP ==,∵34PF OB AF AF ==,∴165AF =36(1)求直线BC 的函数解析式;(2)设点M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M 作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于点Q .①若PQB △的面积为83,求点M 的坐标.②连接BM ,如图2,在点M 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点P ,使∠求出点P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则113(3)22PQ m m m =-+-+=,则PQB ∆的面积21122PQ BD m =⋅=故点M 的坐标为43(3,0)或4(-②如图,当点M 在y 轴的左侧时,点C 与点A 关于y 轴对称,AB BC ∴=,BAC BCA ∴∠=∠,BMP BAC ∠=∠ ,BMP BCA ∴∠=∠,90BMP BMC ∠+∠=︒ ,90BMC BCA ∴∠+∠=︒(1)求点A,B的坐标;(2)若直线AC⊥AB交y轴负半轴于点(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A(−1,0);B(0,2)(2)1.25;(3)y轴上存在点P,使以A,当BA=BP时,BP=∴点P1的坐标为(0,当PB=PA时,设OP ∴(2−x)2=1+x2,解得:∴点P3的坐标为(0,当AB=AP时,OP=∴点P4的坐标为(0,综上所述:y轴上存在点标为(0,2+5)或(0(1)填空:=a ______,b =______;(2)在射线CD 上有一动点E ,过点E 作EF 平行于y 轴交直线AB 时,求点E 的坐标;(3)点M 为直线AB 上一点,且45CDM ∠=︒,求点M 的坐标.【答案】(1)1,2-1112132⎛⎫∴90QCP QPC ∠+∠=︒,∵CP CD ⊥,∴90QCP DCL ∠+∠=︒∴QPC DCL ∠=∠,∴QPC LCP ≌△△,∵()1,1C -,()0,2D -,∴CG HK =,GH KD =,∵()1,1C -,()0,2D -,设(,H c d ∴2c =-,1d =-,∴()2,1H --,可得直线DH 的解析式为联立12213y x ⎧=--⎪⎪⎨,解得721x ⎧=-⎪⎪⎨(1)求点C的坐标;∥轴交AB于点(2)如图2,过点C作直线CD x①求线段CD的长;②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M(除点B外),全等?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 DC≌△BDC时,当△1M和点B关于直线则点1M的坐标为:(-1∴点1M CD≌△BDC时,当△2。
一次函数综合—线段和差、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的应用—线段和差、存在性问题一、一次函数线段和差最值问题【知识点】1. 最短路径原理【原理1】作法作图原理在直线l 上求一点P,使PA+PB 值最小。
连AB,与l 交点即为P.两点之间线段最短.PA+PB 最小值为AB.【原理2】作法作图原理在直线l 上求一点P,使PA+PB 值最小.作 B 关于l 的对称点B'连A B',与l 交点即为P.两点之间线段最短.PA+PB 最小值为A B'.【原理3】作法作图原理在直线l 上求一点P,使作直线AB,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P.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AB .PBPA-(1)求线段和最小时动点坐标或直线解析式;(2)求三角形周长最小值;(3)求线段差最大时点的坐标或直线解析式。
3. 口诀:“和小异,差大同”(一)一次函数线段和最小值问题【例题讲解】★★☆例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y轴上有一点P,它到点(4,3)A,(3,1)B 的距离之和最小,则点P的坐标是()A.(0,0)B.4(0,)7C.5(0,)7D.4(0,)5的值最大 .【原理4】作法作图原理在直线l 上求一点P,使的值最大 .作B 关于l 的对称点B'作直线A B',与l交点即为P.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A B' .PB PA-PB PA-PB PA-★★☆练习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2,3)B-,在x轴上存在点P到A,B两点的A,点(2,1)距离之和最小,则P点的坐标是.★★☆练习2.如图,直线34120+-=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A两点,以线段AB为边在第一象限x y内作正方形ABCD.若点P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求当PC PD+的长最小时点P的坐标.★★☆例题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CB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3∆的周长最小时,求点E OB=,D为边OB的中点,若E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当CDEOA=,4的坐标()A .(3,0)-B .(1,0)C .(0,0)D .(3,0)★★☆练习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4)和(3,0),点C 是y 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C 、BC ,当ABC ∆的周长最小值时,ABC ∆的面积为 .★★☆练习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22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以AB 为边 在第二象限内作正方形ABCD .(1)求点A 、B 的坐标,并求边AB 的长;(2)求点C 和点D 的坐标;(3)在x 轴上找一点M ,使MDB ∆的周长最小,请求出M 点的坐标,并直接写出MDB ∆的周长最小值.(二)一次函数线段差最大值问题【例题讲解】★★☆例题1.已知,如图点(1,1)A,(2,3)B-,点P为x轴上一点,当||PA PB-最大时,点P 的坐标为()A.1(,0)2B.5(,0)4C.1(,0)2-D.(1,0)★★☆练习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4,3)A、(2,1)B,x轴上有一点P,要使PA PB-最大,则P点坐标为★★☆练习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0,4),点B的坐标为(6,0),点P在一次函数1322y x =+的图象上运动,则PB PA -的最大值为( )A .2B .233C .4D .143【题型知识点总结】一次函数最短路径问题注意事项:1. 根据“和小异,差大同”判断是否需要作对称;2. 作对称时注意要选取动点运动的直线为对称轴作某一定点的对称点。
一次函数中(特殊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辅助策略:借助几何画板,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操作。
2、教法
演示法:通过几何画板演示两圆一中垂线和外K全等,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因动点的移动,在何时会出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思考在没有几何画板的时候,我们自己该如何作图,快速确定动点的位置。
《一次函数中特殊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体会定点与动点之间的关系,做到以静制动。
(2)通过数形结合,利用几何法和代数法求一次函数中特殊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几何画板探究一次函数中特殊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设点:设点P(0,m)A(3,0),B(0,4)
②表示三条边:
③列方程:
三、小组讨论
已知A(2,0),B(0,4),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讨论目标:①这样的动点P可能有多少个?如何分类?
②你能不能画出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可以是两条边相等或者两个角相等,在我们所学的知识中,是边好表示,还是角好表示呢?
探究一:用几何法确定动点的位置——两圆一中垂线
例1、已知,A(3,0),B(0,4),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AB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探究二:用代数法确定动点的位置——设点法
实验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探究过程中,自己发现动点的规律
一次函数与全等

一次函数与几何全等问题
学习目标:1.能利用几何条件构造全等
2.能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学习重难点:重点:1.利用已知条件,找三角形全等
2.将线段转化为点坐标,利用一次函数求解
难点:构造全等,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待定系数法求直线解析式
2.直线与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
3.相交直线求点坐标
二.例题讲解
如图,直线y=2x -4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与直线y=21x 交于点C ,E 为射线CO 上一点,且y 轴平分∠EBC ,求点E 的坐标。
三.练习
如图,在正方形OBAC 中,A (-2,2),B 、C 分别在x 轴、y 轴上,D (0,1),CE ⊥BD 于E ,求E 点的坐标。
x
y A O E C B
四.拓展
如图,直线y=-x+6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且C(-2,0),直线y=kx-k 与x轴交于点D,交AB于F,交BC的延长线于E,若DE=DF。
(1)求直线BC的解析式及点D的坐标;
(2)求k的值Array五.小结:
几何图形→线段→点坐标→一次函数。
2022-2023学年初二数学第二学期培优专题13 一次函数与正方形

2022-2023学年初二数学第二学期培优专题13 一次函数与正方形【例题讲解】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34x+6的图象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点E是线段OB上的一个动点(点E不与点O、B重合)”,过点B作BF⊥AE,垂足为F,以EF为边作正方形EFMN,当点M落在坐标轴上时,求E点坐标.【解答】解:①如图3中,当点M在y轴上时,作FP⊥OB于P,FQ⊥OM于Q.∵四边形EFMN是正方形,∴FE=FM,∠EFM=∠PFQ,∴∠EFP=∠MFQ,∵∠FPE=∠FQM=90°,∴△FPE≌△FQM,∴FP=FQ,四边形OPFQ是正方形,设边长为x.∵∠AEO=∠BEF,∠AOE=∠PFE=90°,∴∠FAQ=∠FBP,∵∠AQF=∠BPF=90°,∴△AQF≌△BPF,∴AQ=BP,∴6+x=8﹣x∴x=1,∴F(1,﹣1),∴直线AF的解析式为y=﹣7x+6,∴E(67,0);②如图4中,当点M在x轴上时,易知OA=OE=6,可得E(6,0).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E坐标为(67,0)或(6,0).【综合演练】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A的坐标为(1,1).若直线y=x+b与正方形有两个公共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对称中心与原点重合,顶点A的坐标为(﹣1,1),顶点B 在第一象限,若点B在直线y=kx+3上,则k的值为___.3.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次函数112y x=+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以AB为边在第二象限内作正方形ABCD.(1)求正方形ABCD的面积;(2)求点C和点D的坐标;(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MDB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12125y x=-+的图象交x轴、y轴于A、B两点,以AB为边在直线右侧作正方形ABCD,连接BD,过点C作CF⊥x轴于点F,交BD于点E,连接AE.(1)求线段AB的长;(2)求证:AD平分∠EAF;(3)求△AEF的周长.5.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12x+b的图象过点A(0,3),点p是该直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分别作PM垂直x轴于点M,PN垂直y轴于点N,在四边形PMON上分别截取:PC=13MP,MB=13OM,OE=13ON,ND=13 NP.(1)b=;(2)求证: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3)在直线y=﹣12x+b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四边形BCDE为正方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4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1)若一次函数y=﹣12x+m与直线AB的交点在第二象限,求m的取值范围;(2)若M是y轴上一点,N是x轴上一点,直线AB上是否存在两点P,Q,使得以M,N,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若存在,求出M,N两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y=kx+b的图象经过点(﹣2,2)、(3,7)且与坐标轴相交于点、B两点.(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点P是直线AB上一动点,以OP为边作正方形OPNM,连接ON、PM交于点Q,连BQ,当点P在直线AB上运动时,BQOP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在平面内有一点H,当以H、N、B、P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时,直接写出点H 的坐标.8.如图,在平而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2100y x k =-+≠经过点()3,4C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点D 的坐标为(8,4),连接OD ,交直线l 于点M ,连按OC ,CD ,AD .(1)填空: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_;点M 的坐标为______;(2)求证:四边形OADC 是菱形;(3)直线AP :5y x =-+与y 轴交于点P .①连接MP ,则MP 的长为_______;②已知点E 在直线AP 上,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一点F ,使以O ,A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直线2y kx =+(0)k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以AB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E ,则过,O E 两点的直线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10.如图,四边形OABC 和四边形ODEF 都是正方形,点F ,O ,A 在一条直线上,点D 在OC 边上,以FA 为x 轴,OC 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直线132y x =+经过点B ,E .(1)求正方形OABC 和正方形ODEF 的边长;(2)若点P 是BE 的中点,试证明:点C ,P ,A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0,4),B (3,0),以AB 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正方形ABCD ,直线l :y =k (x +3).(1)点D 的坐标是 ;(2)当直线l 经过D 点时,求k 的值;(3)该直线l 一定经过一个定点,其坐标是 ;(4)当直线l 与正方形的四边有两个交点时,求k 的取值范围.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与图形W 给出如下定义:如果存在以点P 为端点的一条射线与图形W 有且只有2个公共点,那么称点P 是图形W 的“相关点”.已知点(),2A m ,()2,0B m -,()2,0C m +.(1)当0m =时,①在点()11,0P -,()21,1P,()34,0P ,()43,1P -中,是折线BA AC -的“相关点”的是______; ②点M 是直线24y x =+上一点,如果点M 是折线BA AC -的“相关点”,求点M 的横坐标M x 的取值范围;(2)正方形DEFG 的各边都平行于坐标轴,对角线的交点N 的坐标是()24,0m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2,正方形DEFG 上的任意一点都是折线BA AC -的“相关点”,请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2x +8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过点B 的另一条直线交x 轴负半轴于点C ,且OC =6.(1)求直线BC 的解析式;(2)如图1,若M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满足S △AMB =S △AOB ,请求出点M 的坐标;(3)如图2,设点F 为线段AB 中点,点G 为y 轴上一动点,连接FG ,以FG 为边向FG 左侧作正方形FGQP ,在G 点的运动过程中,当顶点Q 落在直线BC 上时,求点G 的坐标.答案与解析【例题讲解】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34x+6的图象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点E是线段OB上的一个动点(点E不与点O、B重合)”,过点B作BF⊥AE,垂足为F,以EF为边作正方形EFMN,当点M落在坐标轴上时,求E点坐标.【解答】解:①如图3中,当点M在y轴上时,作FP⊥OB于P,FQ⊥OM 于Q.∵四边形EFMN是正方形,∴FE=FM,∠EFM=∠PFQ,∴∠EFP=∠MFQ,∵∠FPE=∠FQM=90°,∴△FPE≌△FQM,∴FP=FQ,四边形OPFQ是正方形,设边长为x.∵∠AEO=∠BEF,∠AOE=∠PFE=90°,∴∠FAQ=∠FBP,∵∠AQF=∠BPF=90°,∴△AQF≌△BPF,∴AQ=BP,∴6+x=8﹣x∴x=1,∴F(1,﹣1),∴直线AF的解析式为y=﹣7x+6,∴E(67,0);②如图4中,当点M在x轴上时,易知OA=OE=6,可得E(6,0).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E坐标为(67,0)或(6,0).【综合演练】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A的坐标为(1,1).若直线y=x+b与正方形有两个公共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答案】-3<b<3【分析】当直线y=x+b过D,B时,求得b,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A的坐标为(1,1),∴D(1,4),B(4,1)当直线y=x+b经过点D时,4=1+b,此时b=3,当直线y=x+b经过点B时,1=4+b,此时b=-3.∴直线y=x+b与正方形有两个公共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3<b<3.故答案是:-3<b<3.【点评】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正方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待定系数法正确求出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对称中心与原点重合,顶点A的坐标为(﹣1,1),顶点B 在第一象限,若点B在直线y=kx+3上,则k的值为___.【答案】﹣2【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对称性得到点B坐标,代入直线解析式即可求出k.【解答】解:∵正方形ABCD的对称中心与原点重合,顶点A的坐标为(﹣1,1),∴点B坐标为(1,1),∵点B在直线y=kx+3上,∴1=k+3,解得k=﹣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对称性,一次函数的性质,熟知相关知识点,求出点B的坐标是解题关键.3.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次函数112y x =+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以AB 为边在第二象限内作正方形ABCD .(1)求正方形ABCD 的面积;(2)求点C 和点D 的坐标;(3)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M ,使△MDB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5(2)C (-1,3),D (-3,2)(3)()1,0M -,理由见解答【分析】(1)由一次函数112y x =+,可求出A 和B 点坐标,即得出OA 和OB 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最后由正方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2)作CE y ⊥轴,DF x ⊥轴.根据正方形的性质结合所作辅助线易证(AAS)BCE DAF ABO ≌≌,即得出2BE DF OA ===,1CE AF OB ===,从而可求出3OE =,3OF =,即得出C 、D 两点坐标; (3)找出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连接B D ',与x 轴交于点M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此时BMD 周长最小.由B (0,1),得出B '(0,-1),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直线B D '的解析式为=1y x --,从而可求出M 点坐标.(1)对于直线112y x =+,令0x =,得到1y =;令0y =,得到2x =-, ∴A (-2,0),B (0,1),∴在Rt AOB △中,2OA =,1OB =,∴根据勾股定理得:22215AB =+=,∴正方形ABCD 面积为5;(2)如图,作CE y ⊥轴,DF x ⊥轴,∴90CEB AFD AOB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C AB AD ==,90DAB ABC ∠=∠=︒, ∴90DAF BAO ∠+∠=︒,90ABO CBE ∠+∠=︒, ∵90DAF ADF ∠∠=+︒,90BAO ABO ∠+∠=︒, ∴BAO ADF CBE ∠=∠=∠,∴(AAS)BCE DAF ABO ≌≌,∴2BE DF OA ===,1CE AF OB ===,∴213OE OB BE =+=+=,213OF OA AF =+=+=, ∴C (-1,3),D (-3,2);(3)如图,找出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连接B D ',与x 轴交于点M ,则此时BMD 周长最小. ∵B (0,1),∴B '(0,-1)设直线B D '的解析式为(0)y kx b k =+≠,把B '与D 坐标代入得:132b k b =-⎧⎨-+=⎩, 解得:11k b =-⎧⎨=-⎩, ∴直线B D '的解析式为=1y x --.对于=1y x --,令0y =,得到=1x -,∴M (-1,0).【点评】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坐标与图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一次函数的应用以及轴对称变换等知识.正确的作出辅助线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题关键.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12125y x=-+的图象交x轴、y轴于A、B两点,以AB为边在直线右侧作正方形ABCD,连接BD,过点C作CF⊥x轴于点F,交BD于点E,连接AE.(1)求线段AB的长;(2)求证:AD平分∠EAF;(3)求△AEF的周长.【答案】(1)AB=13;(2)见解析;(3)△AEF周长为24.【分析】(1)根据一次函数解析式,令x、y分别为0,即可求出A、B两点坐标,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算出AB的长;(2)证明△CDE和△ADE中,可得∠DCE=∠DAE,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和对顶角的性质可得∠DCM=∠MAF,等量代换得∠MAF=∠EAM;(3)过点C作y轴垂线交y轴于点N,构造三角形全等即可推出点C的坐标;将AE+EF转换为CF即可求出△AEF的周长.【解答】解:(1)∵一次函数y=﹣125x+12的图象交x轴、y轴与A、B两点,∴当x=0,则y=12,故B(0,12),当y =0,则x =5,故A (5,0),即OA =5,OB =12,∴AB =22OA OB +=22512+=13,故AB =13;(2)∵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CD =AD ,∵BD 是正方形的对角线,∴∠CDE =∠ADE ,在△CDE 和△ADE 中,CD AD CDE ADE DE DE =⎧⎪∠=∠⎨⎪=⎩,∴△CDE ≌△ADE (SAS ),∴∠DCE =∠DAE ,设FC 与AD 交点为M ,∵∠EMD =∠AMF (对顶角相等),∠DCM +∠EMD =∠MAF +∠AMF ,∴∠DCM =∠MAF ,∴∠MAF =∠EAM ,∴AD 平分∠EAF ;(3)过点C 作y 轴垂线交y 轴于点N ,如图所示:∵∠CBN +∠NCB =∠CBN +ABO =90°,∴∠NCB =∠ABO ,在△CNB 和△BOA 中,90NCB OBA CNB BOA CB BA ︒∠=∠⎧⎪∠=∠=⎨⎪=⎩,∴△CNB ≌△BOA (AAS ),∴BN =AO =5,CN =BO =12,又∵CF ⊥x 轴,∴CF =BO +BN =12+5=17,∴C 的坐标为(12,17);∵△CDE ≌△ADE ,∴AE =CE ,∴AE +EF =CF =17,AF =OF -AO =12-5=7,∴C △AEF =AE +EF +AF =CF +AF =17+7=24.【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对顶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5.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12x+b 的图象过点A (0,3),点p 是该直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分别作PM 垂直x 轴于点M ,PN 垂直y 轴于点N ,在四边形PMON 上分别截取:PC=13MP ,MB=13OM ,OE=13ON ,ND=13NP . (1)b= ;(2)求证:四边形BCDE 是平行四边形;(3)在直线y=﹣12x+b 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四边形BCDE 为正方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3;(2)证明见解析;(3)在直线y=﹣12x+b 上存在这样的点P ,使四边形BCDE 为(3)设P 点坐标(x ,y ),当△OBE ≌△MCB 时,四边形BCDE 为正方形,OE=BM ,当点P 在第一象限时,即13y=13x ,x=y . P 点在直线上,132y x y x⎧=+⎪⎨⎪=⎩, 解得22x y =⎧⎨=⎩, 当点P 在第二象限时,﹣x=y132y x y x⎧=+⎪⎨⎪=-⎩, 解得66x y =-⎧⎨=⎩在直线y=﹣12x+b 上存在这样的点P ,使四边形BCDE 为正方形,P 点坐标是(2,2)或(﹣6,6).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综合题,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注意数形结合.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2x+4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1)若一次函数y =﹣12x+m 与直线AB 的交点在第二象限,求m 的取值范围;(2)若M 是y 轴上一点,N 是x 轴上一点,直线AB 上是否存在两点P ,Q ,使得以M ,N ,P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若存在,求出M ,N 两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m <4;(2)M (0,87),N (﹣47,0)或M (0,﹣83),N (43,0)或M (0,﹣4),N (﹣163,0); 【分析】(1)根据题意联立一次函数解析式与直线AB 的解析式,据此进一步用m 表示出x ,最后根据第二象限的点的坐标特征加以分析即可;(2)首先求出A 、B 两点坐标,然后根据题意分图1、图2、图3共三种情况结合相似三角形性质进一步分析求解即可.【解答】(1)联立24y x =+与12y x m =-+,得:1242x x m +=-+, ∴()245x m =-, ∵交点位于第二象限,∴()2405m -<, ∴4m <;(2)当0x =时,244y x =+=,∴A (0,4),当0y =时,024x =+,即:2x =-,∴B (2-,0),∴OA =4,OB =2.如图1,过点Q 作QH ⊥x 轴于H ,∵MN ∥AB ,∴△NMO~△BAO ,∴12ON OB OM OA ==, 设ON =a ,则OM =2a ,∵∠MNQ =90°,∴∠QNH+∠MNO =∠MNO+∠NMO =90°,∴∠QNH =∠NMO ,在△QNH 和△NMO 中,∵∠QNH =∠NMO ,∠QHN=∠NOM ,QN=MN ,∴△QNH ≅△NMO (AAS ),∴QH=ON=a,HN=OM=2a,易得:△BQH~△BAO,∴12 BH OBQH OA==,∴BH=12a,∵OB=BH+HN+ON,∴2=122a a a++,解得47a=,∴M(0,87),N(47-,0);如图2,过点P作PH⊥x轴于H,易证△PNH~△BAO,∴12 PH OBOH OA==,设PH=b,则NH=2b,同理证得△PNH≅△NMO,∴PH=ON=b,HN=OM=2b,∴OH=HN−OH=b,易得:△BPH~△BAO,∴12 BH OBPH OA==,∴BH=12 b,∵OB=BH+OH,∴2=12b+b,解得b=43,∴M(0,83-),N(43,0);如图3,过点P作PH⊥x轴于H,PE⊥y轴于E,QF⊥y轴于F,易得:△PAE~△BAO,∴12 PE OBAE OA==,设PE=c,则AE=2c,同理证得△PNH≅△PME,∴PH=PE=OE=c,则AE=2c,∵OA=AE+OE,∴4=2c+c,解得c=43,∵△MQF≅△PME,∴MF=PE=OE,EM=FQ,∴EM=OF=FQ,设EM=OF=FQ=m,则Q(﹣m,﹣m),代入y=2x+4中,得﹣m=﹣2m+4,解得m=4,∴NO=NH+OH=163,∴N(163-,0),∵OF=m=4,∴M(0,﹣4).综上所述M(0,87),N(47-,0)或M(0,83-),N(43,0)或M(0,﹣4),N(163-,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相关方法是解题关键. 7.y=kx+b的图象经过点(﹣2,2)、(3,7)且与坐标轴相交于点、B两点.(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点P是直线AB上一动点,以OP为边作正方形OPNM,连接ON、PM交于点Q,连BQ,当点P在直线AB上运动时,BQOP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在平面内有一点H,当以H、N、B、P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时,直接写出点H的坐标.【答案】(1)y=x+4;(2)BQOP的值不变,理由见解析;(3)点H的坐标为(42243,22)----或(0,0)或(628,22)-.【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转化为解方程组解决问题.(2)如图1中,结论:BQOP的值不变.连接BM,设PB交OM于G.想办法证明∠PBM=90°,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3)分三种情形:如图2﹣1中,当四边形PBNH是菱形时,如图2﹣2中,当点P与A重合时.得到四边形PNMO是正方形(是菱形),此时H与原点O重合.如图2﹣3中,当四边形PBNH是菱形时,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y=kx+b的图象经过点(﹣2,2)、(3,7),∴22 37k bk b-+=⎧⎨+=⎩,解得14kb=⎧⎨=⎩,∴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4.(2)如图1中,结论:BQOP的值不变.理由:连接BM,设PB交OM于G.∵直线y=x+4与坐标轴相交于点、B两点,∴A(﹣4,0),B(0,4),∴OA=OB=4,∵四边形POMN是正方形,∴∠POM=∠AOB=90°,OM=OP,∴∠AOP=∠BOM,∵OA=OB,∴△AOP≌△BOM(SAS),∴∠OPG=∠GMB,∵∠OGP=∠BGM,∴∠GBM=∠GOP=90°,∴QM=QP,∴QB=QP=QM,∵△PO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P=2QP,∴22 BQ PQOP OP==.(3)如图2﹣1中,当四边形PBNH是菱形时,∵BH 垂直平分线段PN ,BH 垂直平分线段OM ,∴BM =OB =4,∴M (﹣22,4+22),∴P (﹣4﹣22,﹣22),∴BN =BP =()()2242242243++-=,∴PH =BN =43,∵QB =QN =OQ ,∴∠NBO =90°,∴BN ∥OA ∥PH ,∴H (﹣4﹣2243-,﹣22).如图2﹣2中,当点P 与A 重合时,得到四边形PNMO 是正方形(是菱形),此时H 与原点O 重合,H (0,0).如图2﹣3中,当四边形PBNH 是菱形时,设PH 交OB 于J ,在JO 上取一点F ,使得PJ =JF .∵BP =BN ,∴∠BPN =∠BNP =22.5°,∵∠OPN =90°,∠P AO =45°,∴∠APO =67.5°,∴∠AOP =67.5°,∴∠POJ =22.5°,∵∠PFJ =∠FPO +∠POF =45°,∴∠FPO =∠POF =22.5°,∴PF =OF ,设PJ =BJ =JF =x ,则PB =BN =PF =OF =2x ,∴2x +2x =4,∴x =4﹣22,∴BN =PH =42﹣4,P (22﹣4,22),∴H (62﹣8,22),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H 的坐标为(﹣4﹣22﹣43,﹣22)或(0,0)或(62﹣8,2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与几何的综合,难度系数较大,第三问比较容易忽略的点在于当点P 与A 重合时.得到四边形PNMO 是正方形,此时是特殊的菱形.8.如图,在平而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2100y x k =-+≠经过点()3,4C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点D 的坐标为(8,4),连接OD ,交直线l 于点M ,连按OC ,CD ,AD .(1)填空: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_;点M 的坐标为______;(2)求证:四边形OADC 是菱形;(3)直线AP :5y x =-+与y 轴交于点P .①连接MP ,则MP 的长为_______;②已知点E 在直线AP 上,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一点F ,使以O ,A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5,0),(4,2)(2)见解析(3)①5;②存在,点F 的坐标为(5,5)或(52,-52).【分析】(1)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点A 的坐标,又点D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直线OD 的解析式,再联立两函数解析式,可求出交点M 的坐标;(2)过点C 作CQ ⊥x 轴于点Q ,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OC =5,又点C ,D 的坐标可得出CD =5,CD ∥x 轴,结合点A 的坐标,可得出CD =OA ,进而可得出四边形OADC 为平行四边形,再结合OC =OA ,即可证出四边形OADC 是菱形;(3)①过点M 作MN ⊥y 轴于点N ,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P 的坐标,结合点M 的坐标可得出MN ,PN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MP 的长;②存在,分OA 为边及OA 为对角线两种情况考虑,(i )当OA 为边时,点E 与点P 重合,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可求出点F 的坐标;(ii )当OA 为对角线时,点E 在线段AP 的中点,结合点A ,P 的坐标可得出点E 的坐标,再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点F 的坐标.(1)解:当y=0时,-2x+10=0,解得:x=5,∴点A的坐标为(5,0);设直线OD的解析式为y=kx(k≠0),将D(8,4)代入y=kx,得:4=8k,解得:k=12,∴直线OD的解析式为y=12x.联立两函数解析式得:21012y xy x=-+⎧⎪⎨=⎪⎩,解得:42xy=⎧⎨=⎩,∴点M的坐标为(4,2),故答案为:(5,0);(4,2);(2)证明:过点C作CQ⊥x轴于点Q,如图1所示.∵点C的坐标为(3,4),∴OQ=3,CQ=4,∴OC= 222234OQ CQ+=+=5.∵点C的坐标为(3,4),点D的坐标为(8,4),∴CD=5,CD∥x轴,即CD∥OA.∵点A的坐标为(5,0),∴OA=5=CD,∴四边形OADC为平行四边形,又∵OA=OC=5,∴四边形OADC是菱形;(3)解:①过点M作MN⊥y轴于点N,如图2所示.当x=0时,y=-1×0+5=5,∴点P的坐标为(0,5).∵点M的坐标为(4,2),∴MN=4,ON=2,∴PN=5-2=3,∴MP=2222+=+=5.34PN MN故答案为:5;②存在,分两种情况考虑,如图3所示.(i )当OA 为边时,∵OA =OP =5,∠AOP =90°,∴点E 与点P 重合,∴点F 的坐标为(5,5);(ii )当OA 为对角线时,∵OA =OP =5,∠AOP =90°,∴△AO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四边形AEOF 为正方形,∴点E 为线段AP 的中点,∴点E 的坐标为(52,52), ∴点F 的坐标为(0+5-52,0+0-52),即(52,-5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存在一点F ,使以O ,A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点F 的坐标为(5,5)或(52,-52).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以及正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OD 的解析式;(2)利用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证出四边形OADC 是菱形;(3)①利用勾股定理,求出MP 的长;②分OA 为边及OA 为对角线两种情况,求出点F 的坐标.9.直线2y kx =+(0)k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以AB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E ,则过,O E 两点的直线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答案】y x=【分析】分别过点E作EF⊥x轴于F,过点E作EG⊥y轴于点G,再证明△BEG≌△AEF,得出EG=EF,从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过点E作EF⊥x轴于F,过点E作EG⊥y轴于点G,∵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E=AE,且∠AEB=90°,∴∠BEG+∠AEG=∠AEG+∠AEF,∴∠BEG=∠AEF,又∠BGE=∠AFE=90°,∴△BEG≌△AEF(ASA),∴EF=EG.所以设过OE两点的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kx(k≠0),点E的坐标为(a,a),代入可得a=ak,解得k=1,∴过,O E两点的直线的解析式是为y=x.故答案为:y=x.【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析式的求法,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四边形OABC和四边形ODEF都是正方形,点F,O,A在一条直线上,点D在OC边上,以FA为x轴,OC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直线132y x=+经过点B,E.(1)求正方形OABC和正方形ODEF的边长;(2)若点P是BE的中点,试证明:点C,P,A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答案】(1)6和2;(2)见解答【分析】(1)设B(a,a),A(-b,b),代入132y x=+,即可求解;(2)先写出P(2,4),A(6,0),C(0,6),从而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把P的坐标代入AC的解析式,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1)设正方形OABC和正方形ODEF的边长分别为:a,b,∴B(a,a),A(-b,b),∵直线132y x=+经过点B,E,∴132132a ab b⎧+=⎪⎪⎨⎪-+=⎪⎩,解得:62ab=⎧⎨=⎩,∴正方形OABC和正方形ODEF的边长分别为:6和2;(2)∵B(6,6),A(-2,2),点P是BE的中点,∴P(2,4),∵A(6,0),C(0,6),设AC的解析式为:y=kx+b,∴606k bb+=⎧⎨=⎩,解得:16kb=-⎧⎨=⎩,∴AC的解析式为:y=-x+6,∵x=2时,y=-2+6=4,∴P点在直线AC上,即点C,P,A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以及正方形的性质,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题的关键.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0,4),B(3,0),以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正方形ABCD,直线l:y=k(x+3).(1)点D的坐标是;(2)当直线l经过D点时,求k的值;(3)该直线l一定经过一个定点,其坐标是;(4)当直线l与正方形的四边有两个交点时,求k的取值范围.【答案】(1)(4,7);(2) k=1;(3)(-3,0);(4)4 0k3 <<【分析】(1)过D点作DE⊥y轴,证△AED≌△BOA,根据全等求出DE=AO=4,AE=OB=3,即可得出D 的坐标;(2)把D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出k的值;(3)y=k(x+3)是经过(-3,0)的直线系,故经过定点(-3,0);(4)把A的坐标代入求出k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如图,过D点作DE⊥y轴,则∠AED=∠1+∠2=90°.在正方形ABCD中,∠DAB=90°,AD=AB.∴∠1+∠3=90°,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与图形W 给出如下定义:如果存在以点P 为端点的一条射线与图形W 有且只有2个公共点,那么称点P 是图形W 的“相关点”.已知点(),2A m ,()2,0B m -,()2,0C m +.(1)当0m =时,①在点()11,0P -,()21,1P,()34,0P ,()43,1P -中,是折线BA AC -的“相关点”的是______; ②点M 是直线24y x =+上一点,如果点M 是折线BA AC -的“相关点”,求点M 的横坐标M x 的取值范围;(2)正方形DEFG 的各边都平行于坐标轴,对角线的交点N 的坐标是()24,0m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2,正方形DEFG 上的任意一点都是折线BA AC -的“相关点”,请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最大值,进而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求得直线AB 的解析式为2y x m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2y x m =-++,正方形DEFG 上的任意一点都不在BA AC -所围成的锐角之内以及边上(除线段AB ,AC 外),当正方形有一点在AB 或AC 上时,根据点N 的坐标以及正方形的性质求得点F 的坐标,分别代入直线,AB AC 的解析式即可求得点F 的坐标,结合函数图像即可求解.(1)当0m =时,()()()0,2,2,0,2,0A B C -,①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0,2,2,0,2,0A B C -,()11,0P -,()21,1P,()34,0P ,()43,1P -连接,AB AC ,由图像可知,23,P P 为折线BA AC -的“相关点”;②如图,点M 是直线24y x =+上一点,根据定义可知:点M 为折线BA AC -的“相关点”当M 与点()2,0B -重合时,此时M x 取得最小值,为2-,当M 在直线AC 上时,M x 取得最大值,设直线AC 解析式为y kx b =+()()0,2,2,0A C则202k b b +=⎧⎨=⎩解得12k b =-⎧⎨=⎩∴直线AC 解析式为2y x =-+联立224y x y x =-+⎧⎨=+⎩ 解得2383x y ⎧=-⎪⎪⎨⎪=⎪⎩即M x 的最大值为23- 223M x ∴-≤<- (2)点(),2A m ,()2,0B m -,()2,0C m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cx d =+,AC 解析式为y ex f =+,则()220mc d m c d +=⎧⎨-+=⎩,()220me f m e f +=⎧⎨++=⎩, 解得12c d m =⎧⎨=-+⎩,12e f m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2y x m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2y x m =-++,当正方形DEFG 上的任意一点都是折线BA AC -的“相关点”;∴正方形DEFG 上的任意一点都不在BA AC -所围成的锐角之内以及边上(除线段AB ,AC 外), 当正方形有一点在AB 或AC 上时,如图,当点F 在AB 上时,()24,0N m -,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23,1F m --, 代入直线AB 解析式,可得()1232m m -=--+,解得0m =;当点F 在AC 上时,()24,0N m -,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25,1F m --,代入直线AC 解析式,可得()1252m m -=--++,解得8m =,结合图像可知,当正方形DEFG 上的任意一点都是折线BA AC -的“相关点”,0m <或8m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定义问题,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正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两直线交点问题,理解新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2x +8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过点B 的另一条直线交x 轴负半轴于点C ,且OC =6.(1)求直线BC 的解析式;(2)如图1,若M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满足S △AMB =S △AOB ,请求出点M 的坐标;(3)如图2,设点F 为线段AB 中点,点G 为y 轴上一动点,连接FG ,以FG 为边向FG 左侧作正方形FGQP ,在G 点的运动过程中,当顶点Q 落在直线BC 上时,求点G 的坐标.【答案】(1)483y x =+ (2)122455M ⎛⎫- ⎪⎝⎭, (3)4607G ⎛⎫ ⎪⎝⎭,或()02G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正方形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图像与解析式等知识,涉及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题关键是能正确进行面积转化以及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对图中的线段进行数量关系上的转化.。
一次函数综合练习(全等三角形,勾股定理)问题详解

1.如图1,直线y=2x+2与y轴、x轴分别交于A、B两点,以B为直角顶点在第二象限作等腰Rt△ABC〔1〕求点C的坐标,并求出直线AC的关系式.〔2〕如图2,直线CB交y轴于E,在直线CB上取一点D,连接AD,假如AD=AC,求证:BE=DE.〔3〕如图3,在〔1〕的条件下,直线AC交x轴于M,P〔,k〕是线段BC上一点,在线段BM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直线PN平分△BCM的面积?假如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假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如图1,作CQ⊥x轴,垂足为Q,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BO≌△BCQ,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OQ,CQ的长,确定C点坐标;〔2〕同〔1〕的方法证明△BCH≌△BDF,再根据线段的相等关系证明△BOE≌△DGE,得出结论;〔3〕依题意确定P点坐标,可知△BPN中BN变上的高,再由S△PBN=S△BCM,求BN,进而得出ON.解答:解:〔1〕如图1,作CQ⊥x轴,垂足为Q,∵∠OBA+∠OAB=90°,∠OBA+∠QBC=90°,∴∠OAB=∠QBC,又∵AB=BC,∠AOB=∠Q=90°,∴△ABO≌△BCQ,∴BQ=AO=2,OQ=BQ+BO=3,CQ=OB=1,∴C〔﹣3,1〕,由A〔0,2〕,C〔﹣3,1〕可知,直线AC:y=x+2;〔2〕如图2,作CH⊥x轴于H,DF⊥x轴于F,DG⊥y轴于G,∵AC=AD,AB⊥CB,∴BC=BD,∴△BCH≌△BDF,∴BF=BH=2,∴OF=OB=1,∴DG=OB,∴△BOE≌△DGE,∴BE=DE;〔3〕如图3,直线BC:y=﹣x﹣,P〔,k〕是线段BC上一点,∴P〔﹣,〕,由y=x+2知M〔﹣6,0〕,∴BM=5,如此S△BCM=.假设存在点N使直线PN平分△BCM的面积,如此BN•=×,∴BN=,ON=,∵BN<BM,∴点N在线段BM上,∴N〔﹣,0〕.点评: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关键是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证明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2.如图直线ℓ:y=kx+6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C,点B的坐标是〔﹣8,0〕,点A的坐标为〔﹣6,0〕〔1〕求k的值.〔2〕假如P〔x,y〕是直线ℓ在第二象限内一个动点,试写出△OPA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X围.〔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A的面积为9,并说明理由.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
一次函数背景下的存在性问题

2021年第02期总第495期数理化解题研究一次函数背景下的存在性问题王帅兵(河南省郑州市孜文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450000)摘 要:一次函数是八年级数学的学习内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点和直线的动态特征,以及在动 态情境下产生的几何图形存在性问题,是考察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已成为考试的重难点.本文将结合具 体题目,从不同方面探讨存在性问题的解法.关键词:一次函数;存在性;对称;两圆一线;弦图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0333(2021)02 -0017 -02一、两定一动型,注意好“一上一下”两定一动型,是指在给定两个点的情况下,另一点在一条线上运动所产生的面积问题,解决这类问题,要做好 题目分析,有一边与坐标轴平行时直接求解;没有边与坐 标轴平行时,用好“铅锤法”(或“割补法”),同时注意好 “ 一一上 —下”.例1如图1所示,一次 函数y 二2% +4的图像与坐标 轴分别交于点A 、B ,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一点P , 使得A AOP 的面积为3?思路分析由题设条件,易求出点A 和点0坐标分别为(-2,0)和(0,0),点P 为直 图1线上一动点,不妨设其坐标为(%,y ),当点P 位于%轴上方时,S △A0P 二2 ; y 二3 ,解得y 二3,代入表达式y 二2% + 4 可得点P 坐标为(-1 /2,3).由于坐标系中的对称性,点 P 也可以位于%轴下方,此时可求出点P 的坐标为 (-7/2,-3).综上,点 P 坐标为(-1/2,3)或者(-7/2, -3).一例2如图2所示,直线y 二1 /2%与直线y 二-% + 3 相交于点A ,点B 是直线y 二1 /2%上的一个点,且横坐标 为4.如果点P 是直线y 二-% +3上的一个动点,且满足 △ABP 的面积为9,那么点P 的坐标为 .思路分析 如图2,易求出点A 和点B 坐标分别为(2,1) 和(4,2).如图3,过点P 向%轴做垂线交直线AB 于点F ,设点P ( a , - a +3),那么点F 坐标为(a , ; a ),则A ABP 的面积为:"F x ( %B 一 %a)(3 -a - 2 a )(4 -2)-----------「 - 9.解得 a 二-4,点P 的坐标为(-4,7).同理,如图4时,可得点P 的坐标 为(8,-5).综上,点P 的坐标为(-4,7)或(8,-5).二、等腰三角形,用好“两圆一线”在一次函数的背景下,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可 以借助图形的基本性质来解,利用同端点、等长度作圆和 线段垂直平分线.例 3 如图 5 所示, 直线 y - % + 4 与坐标轴交于点 A 和点B ,在%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A ABP 为等腰三角 形?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图5 图6思路分析如图6所示,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 作圆,同时作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可得与%轴的4个 交点:P ]、戶2、P 3和P 4.分别求解,可得其坐标分别为P 1( -4-4 2 ,0)、P 2(0,0)、P s (4 2 -4,0)心4,0).三、直角三角形,利用顶点来分类对于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可以利用顶点来分类,然 后结合具体条件求解.例4如图7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oy 中,三角收稿日期:2020 -10 -15作者简介:王帅兵(1988. 7 -),男,河南省鲁山人,本科,从事数学教学研究.17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年第02期总第495期板的直角顶点P的坐标为(2,2),一条直角边与兀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另一直角边与y轴交于点B,三角板绕点P在坐标平面内转动的过程中,当MA为直角三角形时,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B的坐标.思路分析分析题设条件可得,乙POA二45°,不可能为直角,'FOA的另两个角可以是直角.如图8,当OA丄AP时,可求出点B的坐标为(0,2);如图9,当OP丄PA时,点B和点O重合,点B坐标为(0,0).综上所述,点B的坐标为(0,2)或(0,0).图7图8图9四、等腰直角三角形,借助弦图轻松解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分类问题,可以在构造基本直角的情况下,借助弦图求解.例5如图10所示,直线y二-2兀+4与坐标轴交于点A和点B,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P,使得A AB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思路分析由题设条件易得,A(2,0)、B(0,4),OA二2,OB二4.利用心A AOB作弦图,如图11所示,其中P】、P2、戶3是满足条件的点.利用弦图中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线段长与坐标的相互转化,可得三点的坐标分别为:P1(4,6)、P2(6,2)、P3(3,3).五、全等三角形,对应后综合求解全等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要注意好顶点的对应,然后借助多种基本方法解题.例6如图12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矩形OABC,点B坐标为(4,8),将A ABC对折,使点A与点C 重合,折痕交AB于点D,坐标系内是否存在点P(除点B 外),使A APC与A ABC全等?若存在,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分析由题设条件易得点A与点C的坐标分别为(4,0)、(0,8),直线AC表达式为:y二-2%+8.由矩形性质可得A AOC=△CBA,此时点P与点O重合,坐标为(0,0).由翻折性质可得△ADB'^A CDB',此时,如图13, 18可以延长CP,过点A作CP丄AP于点P,利用等面积法可得点P坐标为(;,?)•如图14,作A ABC关于直线AC 的对称图形,此时,过点P作PQ丄y轴于点Q,利用等面积法可得点P坐标为(-12,24).六、等距离轨迹问题,借助坐标轴三角形构造相似在一次函数背景下的等距离轨迹问题,可以借助一次函数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构造相似图形,求出点的坐标,进而找到点所在直线的表达式.例7如图15所示,直线y二2%+6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一点,使得点P到直线AB的距离等于25,若存在,请求出点P所在轨迹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分析到直线AB距离等于25的点的集合是与直线AB平行的两条直线.由题设条件易得,点A和点B 的坐标分别为(-3,0)和(0,6).如图16,过点B作直线AB的垂线-,在直线-上分别截取BP】二BP?二25,再分别过点P1和点P2作垂直于直线z1的直线z2和z3,直线12和人即为点P的轨迹.因为直线J和厶与直线AB平行,要求其表达式,只要求出点P1和点P2的坐标即可,此时,过点P1作P1Q1丄y轴于点Q1,则△P1Q1B^△BOA,可得P1Q1二4,BQ1二2,可得点P1坐标为(4,4),可求出心:y二2%-4.同理可求出厶:y二2%+16.综上,解决一次函数的存在性问题,一定要研究好背景图形,调用基本技巧和方法,构图确定位置,画图解答.参考文献:[1]王玉新.学好一次函数,善于梳理总结是关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9):135.[2]王淑艳.一次函数解初中几何动点问题[J].理科爱好者,2019(4):147.[责任编辑:李璟]。
一次函数与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与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1.如图,直线y=2x+m(m>0)与x轴交于点A(﹣2,0),直线y=﹣x+n(n>0)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并与直线y=2x+m(m>0)相交于点D,若AB=4.(1)求点D的坐标;(2)求出四边形AOCD的面积;(3)若E为x轴上一点,且△ACE为等腰三角形,求点E的坐标.2.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4与x轴交于A、与y轴交于B,点C(a,b),其中a<b,且a、b是方程x2﹣7x+12=0的两根.(1)求直线AC的解析式;(2)点D为直线AC与y轴的交点,请求出△ABD和△BCD的周长差;(3)点E是线段AC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E,使△COE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直线y=k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34OBOA,点C(x,y)是直线y=kx+3上与A、B不重合的动点。
(1)求直线y=kx+3的解析式;(2)当点C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C的面积是6;(3)过点C的另一直线CD与y轴相交于D点,是否存在点C使△BCD与△AOB全等?若存在,请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BC的边BC在x轴上,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0,m)、C(n,0),B(﹣5,0),且(n﹣3)2+=0,点P从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BO匀速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1)求A、C两点的坐标;(2)连接PA,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OA的面积;(3)当P在线段BO上运动时,是否存在一点P,使△PA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P点的坐标并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8,0),B(12,8),C(0,8),动点P、Q分别从原点O、点B 同时出发,动点P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在线段BC上以每秒1的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运动,当点Q到达C点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直线PQ与直线AB交于点D.(1)直接写出线段AB的长为;(2)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3)当t=2时,求直线PQ的表达式以及点D的坐标;(4)直接写出所有t的值,使得此时△ADP是等腰三角形.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原点O及点A(0,2)、C(6,0)作矩形OABC,∠AOC的平分线交AB于点D.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OD方向移动;同时点Q从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当t为多少时,△PQB为直角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函数之全等三角形存在性(北师版)11.26
1.(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若x轴的负半轴、y轴的负半轴上分别
存在点E,F,使得△EOF与△AOB全等,则直线EF的表达式为( )
• A. B.
• C. D.
1 2
2.(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是直线上不与A,B重合
的动点.过点C的另一直线CD与y轴相交于点D,若使△BCD与△AOB全等,则点C的坐标为( )
• A. B.
• C. D.
3.(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y=-2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P(x,y)是直线y=-2x+4上的一个动点,
过P作AB的垂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E,F两点,若△EOF与△AOB全等,则点P的坐标为( ).
A. B.
• C. D.
4.(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是直线y=x+2上不与A,B重合的动点.过
点C的另一直线CD与x轴相交于点D,若使△ACD与△AOB全等,则点C的坐标为( )
• A. B.
• C. D.
4 5
5.(本小题18分)如图,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已知A(2,0),B(0,4),线段CD的两端点在坐标
轴上滑动(点C在y轴上,点D在x轴上),且CD=AB.若满足点C在y轴负半轴上,且△COD和△AOB全等,则满足题意的点D有( )个. A. 2 B. 3 C. 4 D. 5
6.(本小题18分)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的坐标为(-3,0),
P(x,y)是直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重合).当△OPC的面积为时,点P的坐标为( )
• A. B. C. D.
一次函数之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北师版) 11.25
1.(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P是x轴上的动点,
若使△ABP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是( )
A. B.
C. D.
1 2 3
2.(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y=x+3与y轴交于点A,与直线x=1交于点B,点P是直线x=1上的动点,
若使△ABP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是( )
• A. B.
• C. D.
3.(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P是线段AB上的动点,
若使△OAP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是( )
• A. B.
• C. D.
•
•
•
4.(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过点O作OC⊥AB于点C,点P是线
段OA上的动点,若使△PA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是( )
• A. B.
• C. D.
• 4 5
5.(本小题18分)如图,直线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P是直线AB上的动点,若使△BOP为等腰
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是( )
• A. B.
• C. D.
6.(本小题18分)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P是坐标轴上一动点,若使△ABP
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 )
A. 2个
B. 4个
C. 6个
D. 8个。